半边脸部麻痹 怎样就医?

半边脸部麻痹 怎样就医?,第1张

  挂口腔外科

  你自己测验一下,把嘴巴鼓到最大程度,看看是不是会漏风?喝一大口水,看看是不是会漏水?如果是的,那你就是得面瘫了,我以前也得过,03年夏天的时候,你要注意保暖,脸部能受凉,不要吹冷风,不要用冷水洗脸,用热水热敷,另外,你要去买一些维生素,给脸部神经补充营养!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往上的方向揉揉脸,这样有助于脸部神经早日恢复弹性!我但是是在脖子上打了维生素,还做了针灸的,针灸上通电,但是,我觉得效果不大,才两个多星期我就没作了,后来我妈用土方法,在我脸上抹鳝鱼血,别看是途方法,我觉得是由道理的,鳝鱼血一干就会凝固收缩,会把脸往上拔,所以你如果要用的话,记得前往只能在每自觉的半边脸,以仁中为界线,千万不能涂到好的那半边脸!我爸爸在我之前也得过,用的是药,但是原理是一样的!你不用紧张,会好的,我前后大概是1个半月,不到两个月就好了,我爸爸也是,注意一点,就没事的,但治疗一定要抓紧,因为时间一长就不好治了!

  下面是网上的办法,你可以看看,希望你也早点好:

  面瘫是由于外伤、手术、面神经炎、占位性疾病等导致的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瘫痪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单侧。患病2年内没有完全恢复的称早期面瘫,2年以上的称晚期面瘫。

  外科治疗主要针对晚期面瘫。外科治疗可以分为静态治疗和动力性治疗。静态治疗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治疗后静态情况下双侧面部表情对称,但动态下患侧不能随健侧运动。动力性治疗一般分为二期,一期是将从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移植神经末端置于患侧,待6个月到1年神经从健侧长入患侧后,实施二期手术,即移植带血管神经的肌肉,选择的肌肉可以为股直肌、股薄肌、背阔肌等,治疗3个月到1年后静态与动态都可达到双侧表情的对称。

  我们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肌腱分布设计移植肌肉供区的理论,并观察到股直肌神经、血管解剖恒定,口径适合面部血管、神经,其肌肉的肌腱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面部口角复位固定,而且手术切除肌瓣方便,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肌肉供区功能障碍。经实施游离股直股动力性治疗面瘫的患者现已有21位。经施用上述手术方法,全部患者于术后1~3个月左右面部肿胀消退,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其中有两位患者在术后8个月恢复了口角自主运动,其余均在术后10~12个月出现了自主的表情运动。

  面瘫的治疗总的说: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

  过去对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传统治疗,都采用针灸、贴药、拔罐、割治、火针、电针、理疗、鼻塞药、介入治疗、面部注射药物等及一些民间的土办法如擦鳝鱼血等。这些传统的办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兴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定库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却有着它严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后遗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极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条状的扁平肌,这些肌肉起自于颅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围,呈扁平环形肌和扁平辐射形肌肉与周围的肌肉组织联结在一起。在这些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有开大和缩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时牵动着面部皮肤活动,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约有26块之多。它们互相重叠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针灸、拔罐、贴药、电针、火针、面部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介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一定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

  ========================

  偏方治面瘫

  取活鳝鱼宰杀后取血涂抹瘫面皮肤,24小时后,或至少12小时后洗掉,一周左右可见效。

  巴豆酒

  [药物组成] 巴豆3—5粒

  [功能主治] 温经、祛痰、通络。主治面神经麻痹。

  [用法用量] 外熏面瘫之手掌心劳宫穴,每次1-2小时,重者可治疗4小时,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

  [制备方法] 巴豆研细,放铝壶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烧酒500ml,炖热外用。

  ============================

  面瘫的护理方法

  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 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3、 局部护理: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

  自我按摩治面瘫

  本病治疗除根治原发病外,主要疗法为针灸、理疗、按摩、药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相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5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 5公分),往返50次。

  治疗时注意面部保暖,莫受冷风吹,忌冷水洗脸,不食刺激性食物。每天按摩1-2次,对治愈面瘫大有裨益。

  ====================================

  面瘫及面部神经疾病--绿色食疗

  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

  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正常,由于面神经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肌肉萎缩,所以补钙很重要,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水果、胡萝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

  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也有帮助,如B1、B2、B12等。维生素B族富含于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黄瓜、木瓜、苹果、菠萝、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维生素B,能够帮助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所以应该适当进补。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菠萝、奶汁炖排骨,做法是这样的:先把排骨用鲜奶泡上一小时,然后爆锅,把排骨稍煎一下,注意不要煎老了,然后加好调料和上汤用中火炖上三十分钟。用排骨、牛奶是因为他们含有丰富的钙,菠萝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此外,排骨中还含有镁,镁可以在钙和钾的新陈代谢中,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起重要作用。绿叶蔬菜、麦芽、红糖、干枣、谷类、排骨等食品中富含镁。在起锅前5分钟要把菠萝放进去。这就是今天为您带来的菠萝奶汁炖排骨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心理因素易引发面瘫

  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

  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情

  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面神经麻痹只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必须仔细寻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如重症肌无力、结节病、肿瘤或颞骨感染,可以改变原发病及面瘫的进程。面神经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经科疾患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Guillian-Barre综合征,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挽救生命。下表显示面神经不同部位的体征及可能的病因。

  病例1:患者男性,60岁。因生气后突然双眼闭合不全,伴头晕、言语欠流利,无头痛及二便障碍。查体:内科系统未见异常。双侧周围性面瘫,四肢腱反射活跃,左指鼻试验欠准,右巴彬斯基征阳性。血、尿常规、肝功、血糖、血沉均正常,心电图示,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头部磁共振(MRI)检查:T1 加权象见双侧桥脑基底部有低信号,T2加权象则呈高信号,诊断为双侧桥脑梗塞。经用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凝聚等药物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好转出院。

  病例2:患者女性,28岁。以口角歪斜、头晕、头痛、复视、右肢麻木乏力3天入院。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正常。体验:BP14/8kpa,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内科查体正常。神经系统:眼球运动正常,瞳孔右侧03cm,左侧04cm,对光反射正常,左鼻唇沟稍浅,伸舌轻偏右,右半身痛、触觉减退。右侧肌力Ⅳ级、腱反射(+),右巴氏征(+),头颅CT平扫见:左侧大脑脚片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的高度影,内部散在钙化点。增强见不规则强化,边界仍不清,周围可见增粗的条状血管影像,延迟5分钟扫描见: 强化区密度减弱考虑左大脑脚脑血管畸形。8年后,上述症状再发复入院。MRI扫描见:左大脑脚及桥脑中下部有一不规则异常信号,约15cm×15cm×28cm大小,T1加权相呈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相呈中心高信号,周边部位低信号,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动静脉血管显影良好,病灶区未见明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示中脑及桥脑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3:患者男性,8岁。家人发现,双眼发呆,左右转动不动,次日发现口角左斜并流口水。第三天进食发呛,行走不稳呈蹒跚状,易跌倒,第五天检查发现双眼水平性和垂直性眼球震颤,双眼外展力弱,右侧面肌、斜方肌无力,双侧软腭提举力弱,吞咽发呛,构音困难,发音不清,伸舌偏右,无肌萎缩。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四肢主动运动困难,右侧为著,无感觉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二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双侧面瘫和四肢瘫更明显。无明显颅内压增高体征。头颅正侧位及颅底平片无异常。脑脊液正常,三月后死亡。本例后经尸检,病理诊断脑干髓内多形成胶质细胞瘤,病变以桥脑为主,累及两侧,延脑上部受累,并波及小脑上蚓部。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共观察938例,结果痊愈767(817%),显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无效12例(14%),总有效率为986%[5~8]。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48例,痊愈率为755~933%,总有效率为957~972%。其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18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444%[9~15]。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二)治法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疗时,第1组药物用于第1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捏起穴区皮肤,右手持经严密消毒之手术刀片,在穴位上轻割皮肤,成“X”型,并挤出少量血,然后将撒有药粉之小块伤湿止痛膏(或胶布)贴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划太深,每周1次,穴位轮换。

  第2组穴采用第2组药物贴敷,每次取主穴1个,酌加配穴1个。贴时将膏药加温融化,5天一换,穴位轮用。

  第3组穴为点刺加芥末贴敷。先将芥末粉10克(小儿及少女用5~7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面积约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三棱针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个刺激点,迅速点刺10~20下,然后将芥末敷于面颊外侧相应部位,约相当于下关、颊车、地仓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阳等穴。敷后12~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起水泡,宜按烫伤治疗。敷药后如出现热痛或流泪等,系正常现象,多在4小时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单用一种,亦可轮用。一、二两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应用。

  (三)疗效评价

  穴位贴敷法治疗本病患者869例,痊愈668例(769%),显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无效23例(26%),总有效率为974%[15~18]。

  针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

  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

  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或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疗效评价

  以多针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结果痊愈783例(979%),显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达到100%[19]。

  温针

  (一)取穴

  主穴:下关。

  配穴:颊车、地仓、颧髎、太阳、四白、迎香、阳白、水沟、承浆、牵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轮用。下关穴取患侧,以28号毫针深剌得气后,针柄上置一1寸长之艾条段,距皮肤约1寸左右,点燃灸灼,以病人感温热为度,待艾段燃尽出针。备用穴采用针剌或透剌之法。下关穴温针,也可用95%酒精中浸过之棉球,燃着后烧针,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第一疗程每日一次,共针10次,停针3~5天,继续下一疗程,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观察

  共观察237例,结果痊愈196例(827%),显效21例(89%),有效18例(76%),无效2例(08%),总有效率992%[20~22]。

  电针加穴位红外线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禾髎、鱼腰。

  配穴:翳风、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针刺,提插结合捻转手法持续1分钟后,即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宜,刺激15~20分钟。取针后,用红外线灯照射,灯与皮肤距离为31~40厘米左右,照射时间约15~20分钟。为防止红外线损伤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纱布数层将患者双眼盖住。在照射过程中,要调整灯距,以免灼伤皮肤。亦可电针后,留针照射。照射完毕出针,再按摩10~15分钟。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再作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观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间[23~25]。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夹脊颈1~7,地仓、四白、阳白、下关;2、臼间、纠正;3、上2(腕踝针穴)。

  配穴:攒竹、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

  臼间穴位置:口腔内后壁,上下臼齿咬合线上。

  纠正穴位置:手小指尺侧指掌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组,亦可2组或3组综合取用。疗效不满意时,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组穴操作法:先取体穴2~3个,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针期间,以皮肤针叩刺夹脊颈1~7,包括督脉及椎旁,反复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后用艾条温灸至穴区潮红。第2组穴,针尖朝向屏间切迹底水平线进针,针深约2寸,提插2~3次,得气后即予出针;纠正穴可用28号毫针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转,使针感强烈后出针。患侧颊内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第3组上2区,相当于内关穴而稍低些。用32号毫针2寸长,成30度角速刺入皮内,进后,放平针体,使针尖向肘部并与前臂平行,在皮下缓缓送入15寸左后,患者应无疼痛或酸麻胀等感觉,留针30分钟。第一、二组穴宜隔日1次,第3组穴可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82例,痊愈339例(497%),显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无效47例(69%),总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为口腔内粘膜刺区,共三个。后区:患侧大臼齿对侧;中区:串侧小臼齿对侧;前区:患侧上下犬齿对侧。

  (二)治法

  每次可选定一个刺区。上部病变较重者取后区,中部病变较重者取中区,下部病变较重者取前区。如病程短者,可探寻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区或硬结处。治疗时,先令患者用温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再以消毒之铍针(如无铍针可用手术刀代替)在选好之刺区,对口腔粘膜划割,作斜切口,长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儿酌减)。然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按摩挤压,并以压舌板向下刮血,体壮多出,体弱少出,直至血色鲜红为止。术后以5%盐水棉块蘸少许白糖敷贴刺血处。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时应严格消毒,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本法。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48例,结果痊愈828例,显效247例,有效16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92%[29]。

  苇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道口。

  (二)治法

  先应制作苇管器这一灸具。施灸时,令病人取卧位,将纯艾制成半个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线香点燃后,将胶布封闭苇管器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以耳部感到温热为宜,一般皮肤温度约升高2~3℃,每次灸3~9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1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20]。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颧髎透迎香、颧髎透地仓、颧髎透夹承浆、颊车透颧髎、下关透颧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对穴,交替应用。 按所透两穴之间的距离选 取相应长度的毫针,以15度夹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预定穴区。透剌完毕,以食、拇指将针柄向一个方向捻转,直到针下出现阻滞而不能作单方向旋捻时,再行牵拉:紧握针柄,向透剌相反方向进行快速、轻柔、有弹性的牵拉,每组穴牵拉3分钟左右,每隔10分钟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后一次时,将瘫痪肌群牵拉至与患侧基本对称的位置,并以胶布固定针柄 ,留针1小时后,反捻针柄取针。第一个月隔日针1次,第二个月隔2日针1 次,第三个月隔3日针1 次,一般须治三个月。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难治性重症面肌瘫痪患者。共治42 例,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痊愈26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6%[31]。

可以,前提是需要热身。

俯卧撑可以有效的锻炼到手部、胸部、腹部的肌肉群。俯卧撑动作简单且能有效锻炼到身体的肌肉。标准的俯卧撑是从肩膀到脚踝,呈一条直线。

双手撑开略大于肩宽。挺胸收腹,两腿并拢,脚尖着地。腰部不能塌下去屁股也不能翘起来。下撑时用2到3秒时间来下降身体,身体下降到距离地面2-3厘米左右。然后缓缓在撑起身体。如果做俯卧撑有塌腰现象,说明腰腹力量不足,核心力量不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做俯卧撑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轻到重进行锻炼。刚开始时练习做俯卧撑,特别是长时间不练的,如果练的过猛,第二天胳膊小腹周围,腰部等都会很疼的。因此刚开始做俯卧撑,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轻到重进行锻炼。

2、做俯卧撑之前尽量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受伤和肌肉僵硬。在做俯卧撑时应该尽量的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活动活动手腕脚腕、压压腿等,让身体充分的活动起来,能避免做俯卧撑时肌肉拉伤,或者出现以前其它意外情况。

3、俯卧撑是有一定重力的训练,如果长期做俯卧撑,对手掌、指头关节、小臂等压力很大的,因此要注意休息,而且要适当按摩,以免形成过度劳损了。第一次做俯卧撑后腰腹出现酸疼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持续酸疼等不适症状,要减少做俯卧撑的强度了。

-俯卧撑

7月12日 22:24 日常生活怎样健身

健身未必就一定要去健身房,其实只要你有了健身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你只需稍加留意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就可以达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浇花 在家中和工作场所多种一些室内作物。将一些花盆放在地上或摆在低低的花架上,一些高高吊起,这样,每天你为了浇花就不得不在每一个放得较低的花盆前蹲下,或是踮起脚尖去够那些挂得比较高的花盆,不断地蹲下和起立的过程简直就是健美操的翻版,这一练习睡醒后进行最佳,下蹲会带动背部肌肉,而踮脚则有助于腿部和腹部肌肉的拉伸。

举书 为了锻炼臂力,使自己具备强有力的双手,采用这一简单方法可以奏效,比如在打电话的同时便可进行,只需拿一本大厚书,双手轮流将其上举,这样可以活动二头肌,防止其变松弛,此外还有助于减肥。

收腹 坐下来用双手抱住一条腿的膝关节,努力抬腿,使膝盖尽量向下巴靠拢。同时背要注意挺直,如果每天每条腿活动10次,你的腹部就会瘪下去。

忘记电梯 为活动双腿,最好是步行上下楼,若踮着脚尖,效果会更佳,这是锻炼肌肉的绝好方法,还能促进血液循环。

活动一下 你是否有很多时间是在办公桌或是电脑桌前度过的?请每小时务必做一次以下简单的动作:起身,抬起双手,向上举起,将手指伸向天花板。注意背要直,脚掌不要离地。坐着的时候可以经常在桌子底下反腿抬起几十厘米,降低疲劳程度,使腹部肌肉更结实。

多散步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班上,哪怕只有几分钟休息时间,也不要放过,要充分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哪怕是走到室外,透透气也好。

提前一站下车 不要忘记类似散步一类的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如果上班或是出门办事需要乘地铁或是搭公共汽车,最好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到达目的地。

舞起来 回到家,放上自己喜欢的磁带,跟着节拍跳起来,你的身体本能地进行你这一刻最需要的运动,借此放松,并减轻一天来积存的所有压力,跳10分钟后你不仅会感到身体舒服,心情也变得愉快了。

深呼吸 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最习以为常的运动要每天早上起床都是痛苦的挣扎,起床后脑袋还是昏昏沉沉,该怎么办?有些体操可以帮助你睁开眼睛,神采奕奕迎接一天!在出版社工作的张**最近常常没听到闹钟响而睡过头,睁开眼睛一看,发觉上班已经快迟到了,赶紧匆匆出门,在公共汽车上化妆。到了公司之后,脑袋还是似醒非醒,不但忘东忘西,开会也提不出什么好点子,“我也想往每天是在暖暖的阳光下醒来,昨天的疲劳像晨雾一样消失,然后神清气爽的出门…”她自嘲道。这是每个人的愿望,现在有些体操可以让这个愿望实现。

重点在背部

让背部、脖子伸展,将睡眠中的身体切换成活动状态。因为睡眠中的肌肉是松驰的,所以起床时身体特别柔软,但是背部在睡眠中受到压迫,所以背部反而是僵硬的。可是活动身体的中枢神经在脖子及背部,如果不松驰背部,改善血液循环,身体的活动神经很难醒过来。而且神经是从脊椎一直延伸到全身,出口就受压迫,当然会让身体的活动力变差。这时候在床上就可以做的背部伸展运动,马上就能派上用场。伸展背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并配合呼吸,吸入大量氧气,就能让身体做好活动的准备。

加快呼吸

呼吸分为无意识呼吸和有意识呼吸,应用有意识呼吸控制自律神经,和运动一样,有意识地让呼吸的节奏加快,就会渐渐加快心跳,让身体进入活动的状态。

全身伸展的动作

另外,起床后全身伸展的动作可以让肌肉醒来。伸展体操也可以柔软肌腱、韧带、关节、活动神经系统。肌肉中有神经细胞,如果不伸展肌肉,神经的传达也会比较迟缓。特别是睡眠时,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全身的伸展动作是非常必要的。

数深呼吸了。或是坐在椅子上,或是站在敞开的窗户旁,慢慢地深吸气,感觉气体正渐渐进入你的肺部,体内充满了活力。然后同样慢慢地呼出,想像超脱此刻困扰你的所有东西,重复数次。

哑铃健身方法

一、胸部

1平卧推举:主要练胸大肌的厚度和胸沟。

动作:两手持哑铃仰卧凳上,哑铃置于肩部,掌心朝上,上推哑铃至臂伸直,稍停,然后缓慢还原。提示:上推和下降呈弧线,使胸大肌得到充分收缩和彻底伸展。

2上斜推举:主要练上胸肌。

动作:动作要领与平卧推举相同,不同之处是将凳面调到30~40度倾角,斜躺在上面做。

3平卧飞鸟:主要练胸部中间沟。

动作:仰卧凳上,两手持哑铃,掌心相对,两臂自然伸直于胸部上方,两臂微屈肘向两侧弧形下放哑铃至最低点,胸肌充分伸展,胸肌用力收缩将两臂弧形上举还原。

4仰卧直臂上拉:扩展胸腔,练胸大肌、前锯肌的最佳动作。

动作:肩部仰卧横凳上,两脚着地,双手握紧哑铃一端于胸部上方,以肩为轴将哑铃缓慢放至(下降)头后方(感觉胸肌和胸廓伸展),放到极限时再提拉哑铃还原。

注意:为防止损伤,下放过程速度不宜太快。

二、肩部

1推举:主要练三角肌前束、中束和后束。

动作:坐姿,两手持哑铃于体侧,两肘外展,掌心朝前,以弧线推哑铃至最高点,稍停,缓慢控制哑铃按原路线(弧线)还原。提示:亦可站姿做,双臂同时做,也可单臂轮换做。

2侧平举:主要练三角肌中束。

动作:两手持哑铃垂于腿前,身体稍前倾,双肘微屈, 向两侧举起哑铃至肩高,使三角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后肩肌控制缓慢还原。也可单臂做,两臂轮换。

3俯身侧平举:主要练三角肌后束。

动作:两手持哑铃,掌心相对,俯身屈膝,身体稳定,两臂向两侧上举,然后控制缓慢还原。

4耸肩:主要练斜方肌。

动作:两手持哑铃垂于体侧,膝盖微屈,上体微前倾,双肩充分上提,试用肩峰触耳垂,稍停,然后缓慢控制还原。

三、背部

1俯身双臂划船:主要练背阔肌。

动作:俯身微屈膝,两手各持哑铃,垂于体前下方,以背阔肌的收缩力提拉哑铃至肘与肩高或略

高于肩的位置,稍停,然后以背阔肌的张紧力控制哑铃缓慢还原。注意:划船时主要是背阔肌收缩伸展,上体不宜上抬,避免借力。

2俯身单臂划船:主要练背部外侧和下背。

动作:手持哑铃,掌心朝内,另一手撑同侧腿膝盖位置的固定物以稳定身体。将哑铃提到腰部位置(背肌充分收缩),稍停,然后控制性缓慢还原(充分伸展背肌),做完一侧换另一侧做。

3直腿硬拉:主要练下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

动作:双手各持哑铃垂于体前,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直腿,腰背挺直,身体前屈,抬头,直到上体约与地面平行。然后下背肌收缩用力使上体还原。注意:为保持张紧力,身体前屈时哑铃不要触及地面。动作不宜太快。

四、肱二头肌

1交替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分离肱二头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靠身体两侧。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然后控制还原。轮换做。

2意念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肌峰。

动作:站立,上体自然前屈,一手持哑铃垂于体前,上臂贴靠同侧膝或腿上。另一手屈臂置于同侧膝或腿上,稳定身体。持哑铃的臂向上弯举至最高点,使肱二头肌收缩至极限,稍停,然后缓慢还原。

3侧弯举:主要练肱肌和前臂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各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上臂紧贴体侧,肘关节为支点,用力向上弯举至最高点,稍停,然后缓慢还原。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

五、肱三头肌

1颈后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握哑铃一端于颈后上方,掌心朝前,上臂固定,以肘为支点做屈臂伸。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

2俯身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上部。

动作:俯身,两脚前后开立成弓步,一手撑前腿膝盖稳定身体,另一手持哑铃,上臂紧贴体侧。肱三头肌用力向后上方伸臂至前臂与地面平行,使肱三头肌极限收缩,稍停,再缓慢还原。

六、腿部

1深蹲:主要练大腿肌群和臀大肌。

动作:双手各持哑铃于体侧,或将哑铃置于稍高于肩的位置,控制稳,两脚自然开立约于肩宽,脚微呈八字形,挺胸,腰背收紧。屈膝下蹲至最低位,然后大腿用力收缩蹲起还原。

2箭步蹲:主要练臀大肌、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

动作:两手持铃,两脚自然开立,右脚向前跨出一步,屈膝,后腿膝盖几乎接近地面,成箭步蹲。一腿完成规定次数后换另腿前跨做。

3俯卧腿弯举:主要练股二头肌。

动作:俯卧长凳上,双脚夹哑铃或将哑铃绑在脚踝上,小腿悬空,双手抱凳端,两腿伸直。然后股二头肌发力,弯起小腿,至最高点使股二头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以股二头肌的张紧力控制性缓慢还原。

七、小腿

站立单腿提踵:主要练小腿肌。

动作:一手持哑铃,一手扶固定物,一脚前脚掌站在踏板上,脚跟尽量下降至最低点,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小腿肌用力收缩提起脚跟至最高点,稍停,然后缓慢还原。两腿交替做。

建议一周练3-4次,每次按计划来举哑铃,同时注意饮食和休息,对于长高,肯定是可以的,注意现在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和充足的睡眠,对健身的人,12点要睡觉,多补钙和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多游泳,打篮球。肯定没问题的。

下面给个参考:

1:增肌训练计划参考:

(1): 心肺功能训练计划:不要担心越跑越瘦,这样有利于你的消化吸收(但时间不宜太长)

跑步每周2-3次,每次20分钟,心率控制在(220-你的年龄)X80%(也就是对你来说非常快的速度,跑起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强度。)

(2):力量训练计划参考:建议你训练的前半年,练一天休一天

每次训练前,先跑步或跳绳热身5-10分钟

然后伸展要训练的部位 (例如:练胸就伸展胸)

(组间休息60-90秒,两个动作间休息90-120秒。休息时慢走放松不要坐着

手臂,肩背肌肉锻炼(对肩背肌肉的锻炼方法同样能辅助的锻炼手臂)

手臂训练:

俯卧撑。15-20 (次) x 3-4 组,这是基础的训练方法

俯卧撑对发达胸大肌很有效,对发达肱三头肌也有一定作用。双脚可以并拢也可以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下降时呼气,撑起时吸气。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应始终处于挺直姿势。也可尝试不同的动作:两手距离放宽,可以练胸大肌外侧;足部垫高,成头低足高姿势(角度不要超过10度,不然练的是肩部不是胸部了),可以练习胸大肌上部;两手距离尽量靠近,甚至两手并拢在一起来做俯卧撑,可着重练肱三头肌,兼练胸大肌。

弯举是锻炼肱二头肌的主要方法

俯坐弯举 8-12(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37gif

A重点锻炼部位:肱二头肌

B开始位置:坐或俯立,上体稍向前倾,一手握哑铃下垂于一腿 内侧,另一手臂自然地屈肘,以手掌或肘部搁在一侧大腿上。

C动作过程:持铃慢慢屈肘向 上弯起至胸前,上臂不准移动,紧贴大腿内侧。

D训练要点:当持铃弯起时,腰背部不要放松。当持铃弯起至胸前时,使肱二头肌尽量收紧,并保持静止3秒钟。然后,再慢慢放下。也可以立姿进行。

坐姿斜托双臂反握弯举 8-12(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44gif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肱二头肌等屈肘肌群

B开始位置:身体骑坐在固定的凳上,上体 稍前倾,两臂伸直搁在斜板上,使腋窝卡在斜板的上沿,拳心向前,两手反握哑铃与肩同宽 。

C动作过程:吸气,两臂以肘关节为轴用力弯举举至铃靠近锁骨,稍停2-3秒,然后呼气, 两臂放松还原,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屈臂上举时上臂保持不动,伸臂时要缓慢且充分伸

直。做此动作时因受斜板的限制,不可能借用身体其它部位的力量,所以对肱二头肌的训练 效果显著。但对于初练健美的人,开始不宜做此动作,达到初级锻炼水平或具有初级训练水平的人可做此练习。

站姿哑铃锤式弯举 8-15(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50gif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肱肌和肱二头肌肌群。

B开始位置:直立或坐姿,两手臂伸直自 然下垂,手握哑铃,虎口朝前。C动作过程:两上臂同时以肘为轴经体侧弯起带哑铃,上、 前臂用力收紧,稍停2-3秒,然后呼气,持铃缓慢放下还原至体侧,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对握弯举时,两上臂固定不动,直腕握铃,不得借助上体摆动的惯性力。

肱三头肌:

坐姿单臂颈后臂屈伸 8-12(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06gif

A.重点锻炼部位: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正坐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右手持铃,掌 心向前,伸直在头顶上方。左手托于左侧腰间。

C.动作过程:右上臂紧贴右侧耳旁,不准移 动。持铃以半园弧落下至左肩上方,持铃下落越低越好。然后,以右臂肱三头肌的收缩力, 持铃向上举起还原。重复做。左、右手交替做时,要完成同样次数。

D.训练要点:持铃向头 后对角线落下要比直接向后方落下的训练效果要好。

俯立臂屈伸 8-12(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08gif

A重点锻炼部位: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在凳的一端,上体前屈至背部与地面平 行,左手以手掌支撑在凳上,右手持哑铃,屈肘,使右上臂紧贴体侧与背部平行,前臂下垂 。

C动作过程:手持铃,上臂贴身,固定肘部位置,持铃向后上方举起至臂伸直,再慢慢放 下还原。只有前臂上下活动。

D:训练要点:采用“孤立训练原则”,持铃至全臂伸直时,使肱三头肌彻底收缩,保持静止并默数1、2、3,

仰卧屈臂上拉 8-12(次)x 3-4 组

http://wwwyelgcom/UploadFiles/nv01-3gif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肱三头肌、前锯肌和背阔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长凳上,使 头部露出凳端,后脑靠在凳的端面,两脚着地支撑。两手握住横杠中央,两手间距比肩稍窄 ,两手持铃放在头后地上,使下背部稍挺起。

C.动作过程:稍屈臂持铃,把杠铃 上拉起至 胸部上方。然后,屈臂循原路放下至杠铃在头后稍离地面(杠铃不接触地面)。再用力上拉 提起。重复做。

D.训练要点:你可以用较大重量做屈臂上拉,并做直臂上拉比较一下,这样 对训练会收到较大的效果。

肩背肌肉:

颈后宽握引体向上 5-15 (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17gif

A、重点锻炼部位:背阔肌和肩部肌群。

B、开始位置:两臂悬垂在单杆上,两手宽握距,正 手握紧横杆,使腰背以下部位放松,背阔肌充分伸长,两小腿弯曲抬起。

C、动作过程:吸 气,集中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臂引体上开至颈后,使之接近或触及单杠,稍停2-3秒。然后呼气,以背阔肌的收缩力量控制住,使身体慢慢下降还原。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动作过 程中身体不要前后摆动利用惯性给予助力;全身下垂时,肩胛部要放松。使背阔肌充分伸长 坐姿对握平拉

颈前宽握引体向上 5-15 (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36gif

A、重点锻炼部位:背阔肌和肩部肌群。

B、开始位置:两臂悬垂在单杆上,两手宽握距,正 手握紧横杆,使腰背以下部位放松,背阔肌充分伸长,两小腿弯曲抬起。

C、动作过程:吸 气,集中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臂引体向上至颈前锁骨处,使之接近或触及单杠,稍停2-3秒。 然后呼气,以背阔肌的收缩力量控制住,使身体慢慢下降还原。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 动作过程中身体不要前后摆动利用惯性给予助力;全身下垂时,肩胛部要放松。使背阔肌充 分伸长。

哑铃俯立划船 8-12(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31gif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背肌群,特别是背阔肌以及上臂肱二头肌。

B开始位置:一腿屈膝跪在 长凳上,一手扶在凳面上。另一手拳眼向前握住哑铃,下垂体侧。另一腿伸直站立,以及上体 前屈至背部与地面平行。

C动作过程:持铃贴近腿侧向上提起至肩前或更高些,提铃上拉时 ,集中用背阔肌肉的收缩用力。然后循原路慢漫放下还原。重复做。一手 练完,再换另一只手。

D:训练要点:当哑铃提起至最高点(肩前高度)时,同时使上体稍稍 向另一侧转体,这样会更有利于背部肌群的彻底收缩。

侧平举 8-12(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200000gif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外侧中束部位。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前 ,两肘部稍弯屈,拳眼向前。

C.动作过程:两手持铃同时向两侧举起,直到举起至与头部齐 高位置。然后,慢慢地循原路落下回原位,再重复做。

D.训练要点:在持铃提起和放下过程 中,使肘和腕部始终稍微弯屈,对三角肌的收缩更为有效。当哑铃向两侧提起时,同时使手 腕向上转起至比大姆指稍高些,直到提起至 最高位置。哑铃落下时,手腕再转回。

俯立侧平举 8-12(次)x 3-4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97gif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后束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两手掌心 相对持哑铃,上体向前屈体至与地面平行,两腿稍屈,使下背部没有拉紧感。

C.动作过程: 两手持铃向两侧举起,直至上臂与背部平行(或略为超过),稍停,然后放下哑铃还原。重 复做。

D.训练要点:如果在持铃向两侧举起时,使肘和腕部稍微弯屈,你会感到能使三角肌 群获到更好的收缩。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思想要集中在收缩的肌肉群上。

饮食方面:

只有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人才能变壮。因此膳食调配一定要合理、多样,不可偏食。平时除食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肉、蛋、禽类外,还要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赤豆、百合、蔬菜、瓜果等。

一天饮食计划参考:

1早餐8:00,脱脂牛奶250ml,蔬菜水果适量,全麦面包2片,蛋青2个

2加餐10:00,香蕉一根

3午餐12:00,主食200g,肉类150g,蔬菜150g,水果适量

4训练前15:00服用蛋白粉(20克动物蛋白粉,常温奶或常温水冲服)可以适当提高血液中氨基酸水平,防止训练过程肌肉被分解。

516:00训练

6训练后17:30服用蛋白粉(40克增肌粉,常温奶或常温水冲服)可以迅速补充到肌肉组织中,修复因训练而受损的肌纤维,使肌肉组织得到修复后再生长。

7晚餐18:30,主食200g,肉类200g,蔬菜150g,水果适量

8加餐20:30,水果一个,面包2片,蛋清3个

参考资料:

总结于百度 健身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20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