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拉伸的4个位置:
1 下背
将膝盖拉到胸口,大概稳住20秒。如果想再拉得用力一点,将头如图般向前微倾,每边脚轮流做大概4-5次。
2 上背及中背
坐在椅上,整个人向前倾,直到你觉得背部好像有拉扯的感觉。如果想再拉多一点,将手再用力向后伸,大概稳住20秒,大概4-5次。
3 上背及中背
将手向前滑,同时让屁股向后挺。
4 下背
将双脚拉近胸口位置,大概稳住20秒。如果想再拉得用力一点,将头如图般向前微倾,大概做4-5次。
推拿手法就是利用手,也可以是稍硬些的东西辅助在上边描述的4个位置滚动,力量要适度,需要推拿的人掌握好力度。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防止腰背酸痛的可以使用下边两种常见的拉伸方法,看下图:
1,家里拉伸方法
2,健身房拉伸方法:健身室中,见到柱状的物体都可以用来拉筋,只要感觉到背部有拉扯就可以了。见下图:
注意:运动后腰背部肌肉酸痛,最好是运动后马上进行拉伸。
角弓反张是指项背高度强直,使身体仰曲如弓状的病症。多见于痉病及破伤风等病症。
例如是颈椎肌肉出现强烈收缩,从而使颈椎以及头部尽量向后仰,而腰椎肌肉出现痉挛、收缩,就会导致腰椎、骨盆以及下肢都会出现向后仰的情况,最终形成整条脊柱向前拱起来,像一个弓状形状的一种病理状态。
通常都是各种原因引起这些肌群强烈收缩、强直而导致的,最常见的就是破伤风发作,例如是新生儿在比较脏的环境下出生,或者是外伤的伤口比较深、污染比较大,而导致破伤风杆菌进入了伤口里面出现繁殖,产生毒素而侵犯全身的肌肉出现这种症状。
扩展资料
寒湿阻络型角弓反张
病因:由于外感寒湿之邪,阻滞经络,湿性凝滞,寒主收引所致。
症状:以角弓反张,恶寒微热,头身疼痛为证候特征。伴有口噤不语,四肢抽搐,苔薄白,脉浮紧。
阳明热炽型角弓反张
病因:多由外邪人里化热,邪热熏蒸于阳明气分,热炽伤津,筋脉失养所致。
症状:以角弓反张,高热不恶寒反恶热,腹胀便结,口渴引饮为证候特征。伴有面红目赤,口噤龄齿,手足挛急,大汗出,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有力。
热扰营血型角弓反张
病因:由于外感温热之邪,内传营血,内热亢盛,引动肝风所致。
症状:以角弓反张,身热夜甚,昏迷谵妄,斑疹透露为证候特征。伴有口噤抽搐,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舌质红绛,脉细数。
虚风内动型角弓反张
病因:由于久病正虚,或汗、下、失血过多,造成气血两伤,筋脉失养而拘急。
症状:以角弓反张,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为证候特征。伴有四肢抽搐,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自汗盗汗,舌质淡,脉弦细。
金创风毒型角弓反张
病因:由于金创或外伤皮肉破损,创口不洁,风毒之邪(破伤风杆菌)侵犯经脉所致。
症状:以角弓反张,颜面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为证候特征。伴有头痛,恶寒发热,牙关紧闭,舌强口噤,舌红苔黄,脉弦数。
-角弓反张
如何缓解马尾神经痛呢?以下是缓解马尾神经痛的5大瑜伽体式 中国瑜伽联盟来回答!
1、坐姿脊柱扭转操作方法:
● 首先坐在地板上,两条腿伸开。
● 弯曲右腿,把右脚后跟放到左胯的外侧。
● 弯曲左腿,把左脚放在右腿的外侧。
● 把左手放在后面, 靠近身体。让它作为一个支架来支撑脊柱和保持体式的完整性。
● 把右手放在右膝上。然后要么把肘部放到到左膝外侧,要么用手臂绕着左膝上。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今天身体的感觉。如果疼痛加剧, 就采取温和的拥抱体式。如果没有感到疼痛,就尝试用肘部更加紧密地接触膝盖。
● 使用吸入的气息去拉高, 拉长身体,然后用呼出的气息软化创造出的空间● 把你的能量集中在左腿外侧、臀部、胯部和下背部区域。注意你的伸展有多深,它是在治愈你的疼痛还是在加剧它。
推荐道具/调整:
在座椅下面放置毯子来帮助骨盆倾斜,让脊柱变长和拥有空间。
对于手臂的放置,我提到了肘部与拥抱的方式。我强烈推荐调整拥抱给马尾神经痛/梨状肌痛患者。一旦你进一步将肘部扭到膝盖外,该体式会伸展到臀部更深处,使其丧失了治疗梨状肌/马尾神经痛的作用。
针眼式
操作方法:
● 首先仰卧, 弯曲膝盖,把脚放在地上。
● 右脚踝越过左大腿,放到右膝的正上方。
● 将双手放在腿上并交叉,紧抱大腿背部。
● 使用手臂的力量,轻轻地把腿拉向胸部。
● 保持双脚弯曲以保护膝盖。
用两边分别练习该体式,每边完整地呼吸五次。
双腿交叉前屈
操作方法:
● 将右脚踝与左脚踝交叉,并且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努力将两个小脚趾对齐。
● 可以随意弯曲膝盖以便将小指脚趾对齐。
● 胸部、头部和颈部朝向地板。
● 双手放在地上或瑜伽砖上,尽力放松。
● 将呼吸送到左腿外侧,直至臀部区域。你一定能感受到这种伸展的感觉,并且会很喜欢它。所以请-深呼吸!
推荐的调整方法:
如果你的马尾神经痛是由脊椎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我建议不要做这个体式,不要尝试它,这是不值得的。
站立针眼式
操作方法:
● 把两块瑜伽砖放在前面,将瑜伽砖最长的那一边立起来。
● 首先将左脚踝与右大腿 (膝盖以上) 交叉。
● 臀部放低,双手放在身体面前的瑜伽砖上。
● 伸长背部,并保持背部平坦。
● 把你的呼吸送到左腿的外侧—特别是大腿、胯部和臀部。
● 当梨状肌开始放松时,可以自由地降低瑜伽砖的高度,还可以用指尖直接触地。
用两边分别练习该体式, 每边完整地呼吸五次。
推荐道具/调整:
使用两块瑜伽砖来辅助支撑,并找到更深入,但更柔和的体式来释放。当梨状肌和臀部开始打开时,可以慢慢地降低瑜伽砖的高度。
如果无法做站立式,那么就继续做上面的仰卧体式。
仰卧针眼式+泡沫轴
操作方法:
● 首先坐在地面上, 在臀部下方放置一个泡沫轴。
● 将身体摆成图四中的体式。
● 双手放在身后,起支撑和稳定作用。
● 在滚动泡沫轴之前,抬起臀部, 放在交叉的大腿外侧。通过可以清楚地知道如何做这一体式。
● 开始在瑜伽柱上上下移动,按摩梨状肌。
● 当你在按摩这里的时候,将空气吸入身体。这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深部感觉,所以呼吸对于它来说至关重要。
当你想要练习的时候,用两边分别练习这一体式。但是,请善待自己,不要过量练习。
目前医疗领域,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手段:手术和非手术。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仅有小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而需要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目前报道90-95%的颈椎病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或缓解。非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康复治疗等综合疗法,中医药治疗手段结合西药消炎镇痛。 (一)中医中药治疗 1.中医药辨证治疗 中医药辩证治疗:应以分型辩证用药为基本方法。 (1)颈型颈椎病: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葛根)或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伴有咽喉炎症者加大元参、板兰根、金银花等。 (2)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痛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当归、川芎、没药、桃仁、羌活、红花、五灵脂、秦艽、香附、牛膝、地龙、炙草);如偏湿热,宜清热利湿,用当归拈痛汤(当归、党参、苦参、苍朮、白朮、升麻、防己、羌活、葛根、知母、猪苓、茵陈、黄芩、泽泻、甘草、大枣),如伴有麻木,在上述方中加止痉散(蜈蚣、全蝎)。 以麻木为主,伴有肌肉萎缩,取益气化瘀通络法,常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芍药、桃仁、红花、地龙)加蜈蚣、全蝎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 头晕伴头痛者,偏瘀血宜祛瘀通络、化湿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偏痰湿,宜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大枣)等。 头晕头胀如裹,胁痛、口苦、失眠者,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常用温胆汤(半夏、茯苓、陈皮、竹茹、枳实、甘草)。 头晕神疲乏力、面少华色者,取益气和营化湿法,常用益气聪明汤(黄芪、党参、白芍、黄柏、升麻、葛根、蔓荆子、甘草)。 (4)脊髓型颈椎病:肌张力增高,胸腹有束带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复元活血汤(大黄、柴胡、红花、桃仁、当归、天花粉、穿山甲、炙甘草)。如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者,取补中益气,调养脾肾法,地黄饮子(附子、桂枝、肉苁蓉、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石菖蒲、远志、石斛、茯苓、麦冬、五味子)合圣愈汤(黄芪、党参、当归、赤芍、川芎、熟地、柴胡)。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较多,宜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2.中药外治疗法:有行气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或清热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药制成不同的剂型,应用在颈椎病患者的有关部位。颈椎病中药外治的常用治法有腾药、敷贴药、喷药等。 3.推拿和正骨手法:具有调整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生成、活血祛瘀、促进组织代谢、解除肌肉紧张、理筋复位的作用。基本手法有摩法、揉法、点法、按法与扳法。 特别强调的是,推拿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4.针灸疗法: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就是用精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中,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而灸法则是用艾条或艾炷点燃后熏烤穴位进行刺激,通过刺激来达到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西医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消除神经根、脊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水肿,减轻粘连,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常用治疗方法: (1)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常用用各种西药(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钾、奴佛卡因等)或中药(乌头、威灵仙、红花等)置于颈背,按药物性能接阳极或阴极,与另一电极对置或斜对置,每次通电20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一般用2000Hz-8000Hz的中频电为载频,用1-500Hz的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的低频电为调制波,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调制并编成不同的处方。使用时按不同病情选择处方,电极放置方法同直流电,每次治疗一般20-30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3)超短波疗法 用波长7m左右的超短波进行治疗。一般用中号电极板两块,分别置于颈后与患肢前臂伸侧,或颈后单极放置。急性期无热量,每日一次,每次12至15分钟,慢性期用微热量,每次15-20分钟。10-15次为—疗程。适用于神经根型(急性期)和脊髓型(脊髓水肿期)。 (4)超声波疗法 频率800kHz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机,声头与颈部皮肤密切接触,沿椎间隙与椎旁移动,强度用08~1W/cm2,可用氢化可的松霜做接触剂,每日一次,每次8min,15-20次一疗程。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超声频率同上,声头沿颈两侧与两岗上窝移动,强度08~15W/cm2,每次8—12min,余同上,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5)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 采用超声电导仪及超声电导凝胶贴片,透入药物选择2%利多卡因注射液。将贴片先固定在仪器的治疗发射头内,取配制好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分别加入到两个耦合凝胶片上,再将贴片连同治疗发射头一起固定到患者颈前。治疗参数选择电导强度6,超声强度4,频率3,治疗时间30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用于治疗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6)高电位疗法 使用高电位治疗仪,患者坐于板状电极或治疗座椅上,脚踏绝缘垫,每次治疗30-50分钟。可同时用滚动电极在颈后领区或患区滚动5-8分钟,每日一次,每12-15天为一疗程,可用于各型颈椎病,其中以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效果为佳。 (7)光疗 紫外线疗法:颈后上平发际下至第二胸椎,红斑量(3~4生物量),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配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急性期。 红外线疗法:各种红外线仪器均可,颈后照射.20~30min/次。用于软组织型颈椎病,或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牵前先做红外线治疗)。 (8)其它疗法: 如磁疗、电兴奋疗法、音频电疗、干扰电疗、蜡疗、激光照射等治疗也是颈椎病物理治疗经常选用的方法,选择得当均能取得一定效果。 2.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颈椎牵引有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调整小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颈椎牵引治疗时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才能取得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 (1)牵引方式: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可以采用连续牵引,也可用间歇牵引或两者相结合。 (2)牵引角度:一般按病变部位而定,如病变主要在上颈段,牵引角度宜采用0-10°,如病变主要在下颈段(颈5-7),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可在15-30°之间,同时注意结合患者舒适来调整角度。 (3)牵引重量:间歇牵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体重的10%-20%确定,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一般初始重量较轻,如6kg开始,以后逐渐增加。 (4)牵引时间:牵引时间以连续牵引20分钟,间歇牵引则20-30分钟为宜,每天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 (5)注意事项: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年老体弱者宜牵引重量轻些,牵引时间短些,年轻力壮则可牵重些长些;牵引过程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止牵引,查找原因并调整、更改治疗方案。 (6)牵引禁忌症:牵引后有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经调整牵引参数后仍无改善者;脊髓受压明显、节段不稳严重者;年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严重、椎管明显狭窄、韧带及关节囊钙化骨化严重者。 3.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根据颈椎骨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原理为治疗基础,针对其病理改变,对脊椎及脊椎小关节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进行被动活动治疗,以调整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关系,同时对脊椎相关肌肉、软组织进行松解、理顺,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中式手法及西式手法。中式手法指中国传统的按摩推拿手法,一般包括骨关节复位手法及软组织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在我国常用的有麦肯基(Mckenzie)方法、关节松动手法(Maitland手法),脊椎矫正术(chiropractic)等。 应特别强调的是,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手法治疗宜根据个体情况适当控制力度,尽量柔和,切忌暴力。难以除外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椎管发育性狭窄者、有脊髓受压症状者、椎体及附件有骨性破坏者、后纵韧带骨化或颈椎畸形者、咽,喉,颈,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显神经官能症者,以及诊断不明的情况下,慎用或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 4.运动治疗 颈椎的运动治疗是指采用合适的运动方式对颈部等相关部位以至于全身进行锻炼。运动治疗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使颈椎稳定,改善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神经刺激,减轻肌肉痉挛,消除疼痛等不适,矫正颈椎排列异常或畸形,纠正不良姿势。长期坚持运动疗法可促进机体的适应代偿过程,从而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目的。 颈椎运动疗法常用的方式有徒手操、棍操、哑铃操等,有条件也可用机械训练。类型通常包括颈椎柔韧性练习、颈肌肌力训练、颈椎矫正训练等。此外,还有全身性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也是颈椎疾患常用的治疗性运动方式。可以指导颈椎病患者采用“颈肩疾病运动处方”。 运动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症状缓解期及术后恢复期的患者。具体的方式方法因不同类型颈椎病及不同个体体质而异,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5.矫形支具应用 颈椎的矫形支具主要用于固定和保护颈椎,矫正颈椎的异常力学关系,减轻颈部疼痛,防止颈椎过伸、过屈、过度转动,避免造成脊髓、神经的进一步受损,减轻脊髓水肿,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最常用的有颈围、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患者。颈托也多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经早期治疗仍有椎间不稳定或半脱位的患者。乘坐高速汽车等交通工具时,无论有还是没有颈椎病,戴颈围保护都很有必要。但应避免不合理长期使用,以免导致颈肌无力及颈椎活动度不良。 无论那一型颈椎病,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先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再手术这一基本原则。这不仅是由于手术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易引起损伤及并发症,更为重要的是颈椎病本身,绝大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是其停止发展、好转甚至痊愈。除非具有明确手术适应症的少数病例,一般均应先从正规的非手术疗法开始,并持续3~4周,一般均可显效。对个别呈进行性发展者(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则需当机立断,及早进行手术。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或韧带钙化所致的对脊髓或血管的严重压迫,以及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日益加重者应当积极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现了肌肉运动障碍者;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巩固、反复发作的其他各型颈椎病,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必须严格掌握微创治疗(髓核溶解、经皮切吸、PLDD、射频消融等)的适应证。 手术术式分颈前路和颈后路。 1.前路手术: 经颈前入路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和后骨刺并行椎体间植骨。其优点是脊髓获得直接减压、植骨块融合后颈椎获得永久性稳定。在植骨同时采用钛质钢板内固定,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适应证:1-2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所致神经根或脊髓腹侧受压者;节段性不稳定者。植骨材料可以采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如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硫酸钙、珊瑚陶瓷等。椎间融合器(Cage)具有维持椎体间高度、增强局部稳定性、提高融合率等作用,同时由于其低切迹的优点,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咽部异物感和吞咽困难,专用的髂骨取骨装置可以做到微创取骨。对于孤立型OPLL;局限性椎管狭窄等可以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间大块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方法。如果采用钛笼内填自体骨(切除的椎体)、钛板内固定则可以避免取骨。对于椎间关节退变较轻、椎间隙未出现明显狭窄的患者可以在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后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2.后路手术: 经颈后入路将颈椎管扩大,使脊髓获得减压。常用的术式是单开门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适应证: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或多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者;多节段OPLL;颈椎黄韧带肥厚或骨化所致脊髓腹背受压者。有节段性不稳定者可以同时行侧块钛板螺钉或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康复治疗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弥补手术之不足,以及缓解手术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创伤,从而达到恢复患者心身健康的目的。 围手术期治疗的基本方法既离不开有关颈椎病的康复医疗(如中药、理疗、体育疗法、高压氧等),又不能忽视一些新的病理因素,如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忧虑恐慌等精神负担,又如手术的创伤以及术后体质虚弱。 “颈椎病康复保健功”用于颈椎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可以有计划推广到社区,体现出康复预防的学术思想。 4.疗效评定 日本骨科学会制定了对颈脊髓病患者的脊髓功能评定标准(简称17分法),并已经为国际学者所接受。根据我国国情也制定了适合相应的标准(简称40分法),并已经在国内推广应用。
许多人总以为白天上班的“劳动”,就已达到维持身体健康的活动量了,但其实不然,时常保持同一姿势或是反复进行相同动作,很容易造成身体在生物力学上的不平衡,长时间下来会出现肩颈僵硬、全身酸痛等问题。
根据调查指出, 6至8成的上班族因长期工作会出现身体不适的后遗症,其中肩颈酸痛是主要症状。临床发现,因为新冠肺炎的缘故,先前许多企业都开始网上办公在家进行工作,但多数人家中并没有办公桌椅,时常出现坐在沙发或趴在床上办公的情况,更容易出现肩颈酸痛的问题。错误的工作姿势容易使身体肌肉紧绷,长期忽视更可能让椎间盘突出而导致压迫神经,导致手脚麻木无力等状况。此外,肩颈僵硬的人也容易合并失眠与偏头痛的问题,没有进行积极处理的话,将由生理影响变成心理心理,使自律神经失调而影响整体健康。
中医的治疗可用“针灸”处理,使用刃口直径约04mm的扁针,对挛缩僵硬的软组织做压力的释放,并配合肌肉的伸展以恢复身体动态平衡。就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的观点来看,全身从头到脚透过筋膜连接形成“动力链”,同时牵动肌肉与骨骼,维持各种姿势的活动。若因肌肉疲劳或姿势不良而使筋膜紧绷时,如同轨道上有障碍物一般,造成动力链上的力量传导不顺畅,除了容易感觉全身酸痛以外,还会因为肌肉无法有效缓冲力量而经常受伤。临床治疗上,需要把整体动力链恢复顺畅,酸痛问题跟着迎刃而解。
切记别把“劳动”当成“运动”,下班后仍要维持拉筋伸展、规律运动的习惯,避免因身体肌肉失衡而产生疼痛甚至影响生活品质。
提醒三件事:
1、坐姿保持端正,不耸肩,不翘脚。
2、绕肩运动:使肩膀往上往后缓慢旋转,舒缓肩颈肌群。
3、抱膝运动:以双手抱膝拉向胸部,放松下背肌群。
痉挛性斜径是,胸锁乳头肌炎慢性炎症增生,硬化出现的颈部一侧僵硬,而颈椎病是颈间盘突出,颈椎曲度变直,压迫臂丛神经出现的疾病,临床表现,肩臂麻木,疼痛,颈背肌痉挛,俯仰不便头晕等症状。建议你看医生做必要的检查,甄别确诊,对症治疗,可以看理疗科医生针灸推拿按摩牵引进行治疗。痉挛性斜颈是由于颈部肌肉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所引起,出现症状是由于颈部肌肉阵发性或持续性痉挛导致颈部和头部的姿势异常。而颈椎病引起的症状是由于椎间盘压迫脊髓或者神经根造成神经症状,常见的表现为手、前臂、肩膀等部位的麻木疼痛,或者是肢体无力。
这两种病是完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痉挛性斜颈可以通过肌注肉毒素或手术治疗来缓解肌肉的痉挛。而颈椎病一般需要通过手术、牵引等治疗方法,缓解椎间盘对于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来改善症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体育锻炼虽然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但也常有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在竞技体育中,运动损伤会使运动员无法参加训练或比赛;在大众健身体育中,运动损伤可能带来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锻炼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人们受益匪浅;运用不当,深受其害。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了解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一、 造成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理,心理状态、训练、运动技术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特点以及外界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少年的骨骼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相对较慢,以骨的肌肉肌腱附着部容易发生损伤。老年人骨中有机质含量降低、骨质脆,以骨折较为多见。女性如有月经紊乱,就可能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易发疲劳骨折。体重超标的人,身体的灵活性、耐力相应较差,关节磨损也较常人更快。在过度疲劳状态运动时,人体力量、精准度、共济功能、警觉性、注意力均显著下降,运动损伤的风险会显著增大。每种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易伤部位,如:网球运动易使锻炼者造成“网球肘”,长跑运动会导致锻炼者膝外侧疼痛症候群等。另外,外界环境等因素也会造成运动损伤,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过低或过于潮湿,器械劣质,服装和鞋子不合适,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运动场地不平坦或有小碎石杂物等。
二、运动损伤防治
运动损伤的种类很多,各个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位的运动伤害各不相同。运动员总的来说是小损伤多、慢性多、严重及急性者少。在慢性的小损伤中,有的是一次急性损伤后尚未完全康复就投入训练而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当,局部负荷过大造成的。在大众健身中,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与运动员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较大差异。急性损伤者相对较多,而劳损者较少。面对众多类型的运动损伤,只要遵循以下预防原则,即可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遵守体育锻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一般原则。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无论伤病与否都要区别对待,如果不加区别的给以同样的运动量与强度,学习同样难度的动作,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就会受伤。训练课中避免 “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2)注重拉伸练习。拉伸练习是有目的的将肌肉和软组织在运动前、中、后进行拉伸, 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有利于肌肉的疲劳恢复, 防止肌肉的拉伤, 保持肌肉的弹性, 避免造成运动技术的僵硬和变形。准备活动时的拉伸练习是把肌肉和软组织的内部粘性减轻, 增加弹性, 提高肌肉温度, 预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主要采用主动性的拉伸训练;训练后的拉伸练习则是放松僵硬疲劳的肌肉, 加速肌肉内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 减少肌肉的酸痛,尽快的恢复体能,主要采用被动拉伸。。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损伤,最好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自高处或摔下或落下必须双腿并拢,相互保护以避免膝踝关节的损伤。学会各种滚翻动作以缓冲与地面的撞击;各种支持带的正确使用等等。
(4)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腰腹肌的训练,提高腰腹肌的力量,并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5)重视小肌群训练。人体的肌肉分为大小肌群, 小肌群一般起固定关节的作用。一般的力量练习往往注重大肌群而忽视小肌群的练习,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增加了运动时受伤的几率。小肌群的练习多采用小重量的小哑铃或橡胶拉力,大重量的上肢练习往往有害无益。另外,小肌群练习时应结合多种方向的运动,并且动作要求精确无误。
(6)注重身体中枢稳定性练习。中枢稳定性, 是指包括有骨盆和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中枢力量和稳定性对于完成各种复杂运动动作是至关重要。然而, 传统的中枢训练多在固定平面上进行, 如常练习的仰卧起坐等, 功能性不强。中枢的力量练习应同时包括腹部的屈和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7)加强自我监督,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一些特殊的自我监督方法。如:易患髌骨劳损的项目,可以做单腿半蹲试验,出现膝痛或膝软即使阳性;易伤肩袖的项目,应经常做肩的反弓试验(肩上举170度时,再用力后伸),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易患胫腓骨疲劳性骨折、足屈肌腱腱鞘炎者应将常做 “足尖后蹬地试验”,伤处疼痛者即为阳性。
(8)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体育器具、设备、场地等在锻炼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例如,参加网球锻炼时球拍的重量、捏柄的粗细、网拍绳子的弹力应该适合锻炼者个人的情况;女性的项链、耳环等锐利物品在锻炼时应暂时不佩戴;锻炼者应根据运动的项目、脚的大小、足弓的高低选择一双弹性好的鞋子。
三、运动损伤的康复
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1、康复训练的目的
(1)保持良好身体状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挛缩,健康肢体的运动能力,维持良好的心肺功能,使其一旦伤愈便能立即投入到正常的体育锻炼中去。
(2)防止停训综合症。个体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锻炼便可能遭到破坏,进而产生严重的机能紊乱,如神经衰弱、胃扩张、胃肠道机能紊乱等。
(3)伤后进行适当的康复性锻炼,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与营养,加速损伤的愈合,促进功能、形态和结构的统一。
(4)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愈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2、康复训练的原则
(1) 正确的诊断。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全面的诊断基础上,错误或不完整的诊断会延迟、阻碍损伤的康复进程。如运动员腰椎被骨折(峡不连)常常合并专间盘突出,手法推拿时就不易强力侧搬。如果同时合并有滑椎时,背肌力量练习时,要不宜过伸。
(2)个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机能状态选择运动手段、预备姿势及运动量以发展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力量、速度、耐力)及关节活动度。
(3)伤后的康复训练以不加重损伤、不影响损伤的愈合为前提。应尽量不停止全身的和局部的活动。而且,伤部肌肉的锻炼开始得愈早愈好。
(4)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否则,会加重损伤或影响损伤的愈合,甚至会使损伤久治不愈而成陈旧性损伤。康复训练应注意局部专门练习与全面身体活动相结合。在损伤初期,由于局部肿胀充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这时以全面身体活动为主,在不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局部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逐渐好转或趋向愈合,局部活动的量和时间可逐渐增加。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运动健康与恢复研究中心高晓嶙
马尾压迫神经的自我锻炼方法
可以自己或者请家人帮助做下肢的一个运动的一个康复,预防肌肉的萎缩或关节的挛缩。比如自己能动的时候可以做一些抬腿、勾脚等动作。
轻度的可以自己做,如果是外伤等引起的急性期则需要手术治疗。
在急性期后和恢复期有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针对每个躯体的疾病不同,康复治疗的方法都不一样的。
比如急性期过后我们患侧用上了一些石膏,等急性期用的石膏干后,我们就可以坚持每一天做一些背肌的训练,躺一些稍微硬一点的床。局部疼痛减轻时,可以做一些腰背的训练,比如说仰卧位的挺胸、桥式动作、俯卧位的一个小燕飞的动作等,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具体情况,康复治疗的方法都不一样,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自我锻炼的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马尾神经由于压迫原因不同,会采取不同的自我疗法。常见由腰椎病变引起,可以进行多种自我疗法,如做背肌训练、硬板床,局部疼痛减轻时做腰背训练,如仰卧位挺胸动作、桥式动作、俯卧位的小燕飞动作。
在恢复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正确的睡姿,如睡稍硬一点的床,要采取垫高小腿,屈膝仰卧位以减少脊柱的压力,可以仰卧位采取直腿高腿的动作,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有便秘等障碍的患者需要调整饮食、防止便秘。不宜穿高跟鞋,规律运动进行腰背肌锻炼,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等。
可以用腰围护腰并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姿势和应例的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和久行,站立式背要挺直,行走时尽量抬头挺胸,避免弯腰驼背,坐位保持上半身挺直,腰背平直,不能前驱,不要做太软的沙发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