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肌肉在哪个面运动?

如何区分肌肉在哪个面运动?,第1张

1斜方肌:(怎么锻炼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起点: 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 ,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 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 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 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

2棘上韧带: 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起自第7颈椎棘突,止于骶中嵴。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3背阔肌: 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由胸背神经支配。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 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 由胸背神经支配 作用:伸展、 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

4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后层覆子竖脊肌后面,与 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 合,形成竖脊肌鞘。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 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突之 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前层又称腰方肌筋膜,位于腰方肌前面,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 向下附于髂腰韧带和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内、外侧弓状韧带。

5骶结节韧带:骶结节韧带是由骶尾骨至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是构成骨盆出口后壁肛三角的重要韧带。

1 不能耸肩是哪块肌瘫痪()《解剖学》

A三角肌

B冈上肌

C背阔肌

D斜方肌

2 三角肌瘫痪可使肩关节不能()《解剖学》

A前屈

B后伸

C外展

D内收

3 既能屈肘,又能使前臂旋后的肌是()《解剖学》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喙肱肌

D肱肌

4 不参与呼吸运动的骨骼肌是()《解剖学》

A膈

B肋间外肌

C背阔肌

D胸大肌

5 伸脊柱的主要肌是()《解剖学》

A背阔肌

B斜方肌

C竖脊肌

D腰方肌

6 三角肌注射应选择在臂部的()《基础护理学》

A上1/3中部

B中1/3中部

C下1/3中部

D前1/3中部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D。解析:斜方肌的作用为拉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即不能耸肩。故此题选D。

2参考答案C。解析:三角肌主要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可以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能使肩关节伸和旋外。所以三角肌瘫痪可使肩关节不能外展。故此题选C。

3参考答案A。解析:肱二头肌的主要作用为屈肘关节,使前臂旋后和协助屈肩关节。故此题选A。

4参考答案C。解析:膈肌为主要的呼吸肌;肋间外肌的作用是提肋,助吸气;胸大肌可提肋助吸气;背阔肌收缩时,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及旋内,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故此题选C。

5参考答案C。解析:竖脊肌的作用为一侧肌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背阔肌收缩时,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及旋内;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斜方肌的作用为拉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如果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腰方肌的作用是下降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故此题选C。

6参考答案A。解析:三角肌注射应选择在臂部的上1/3中部。故此题选A。

 

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

 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久坐的上班族和学生党都需要得到锻炼,运动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减肥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运动可以降低身体的血糖,以下分享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

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1

  下图动作描述: 上半身慢慢向上蜷曲,躯干屈曲并转向左侧,带动右侧肘关节转向左膝,弓背抬肩,下背部仍躺于垫子上,坚持片刻,还原。重复上述动作。左右侧交替进行。 保持姿势的技巧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的全方位运动,避免强力运动。当身体向上蜷曲时,避免下颌和颈部前伸。略收下颌,维持脊柱颈部居中。避免用力牵拉躯干向上蜷曲,避免通过肩部力量牵拉肘关节转向,最好由腹肌单独完成此项训练。避免耸肩。保持挺胸,双肩下沉。向上屈身时呼气。

  脊柱: 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

 腹肌。

  颈部: 胸锁乳突肌。

  肩胛骨: 前锯肌、菱形肌和斜方肌下部。

  坐式反握腕弯举

 让杠铃从手掌滚落于手指上,然后向上屈腕,使杠铃的重量回落于手掌上,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身体始终保持一个姿势,保持脊柱居中。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避免强力运动。

  腕关节: 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

 全部躯干稳定肌群。

  屈腿上提

 通过伸膝关节和髋关节,联合背部、髋部和大腿的力量,上提杠铃,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得到正确指导后方可进行此项训练。

 在增加重量之前,要掌握正确的姿势。

 在上提过程中,保持头部和肩部在上,髋部在下。

 当杠铃上提至膝部时,前推髋部。

 在训练过程中,始终让杠铃紧贴身体。

 保持挺胸。

 始终保持身体平衡。

 上提时吸气以增加腹内压,保持挺胸,防止脊柱弯曲。放下杠铃时呼气。

  膝关节: 股四头肌。

  髋关节: 臀大肌、腘绳肌。

  脊柱: 竖脊肌。

 竖脊肌和腰方肌是保持伸脊柱的主要稳定肌。其他稳定肌包括:

  肩胛骨: 斜方肌中部和下部、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锯肌。

  臂: 肌腱袖、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

  躯干: 腹肌。

  髋关节: 臀中肌和臀小肌、髋关节主要旋外肌和内收肌群。

  小腿下部: 踝关节稳定肌群、胫骨前肌、腓肠肌。

  直立弯举

 通过屈肘关节上举杠铃,至前臂贴紧上臂,下降杠铃至臂完全伸展,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保持脊柱居中。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避免强力运动(最曲型的是以下背部为轴心作摇摆运动)。

 进行全方位运动,前臂不要停止在与地面平行的位置。

 上抬哑铃时吸气,下降哑铃时呼气。

 避免含胸和耸肩。

 上臂的位置始终固定。当肘关节完全弯曲时,肘关节应该稍微前伸,使前臂不处于垂直位置。

 通过肱二头肌的力量上举,而不是通过手的牵拉,或是摇摆下背部。

 肘关节: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躯干:腹肌、竖脊肌和腰方肌。

 肩关节:三角肌、肌腱袖和胸大肌。

 肩胛骨:前锯肌、菱形肌、斜方肌中部和下部。

  上斜卧杠铃推举

 从器械架上抓取杠铃,屈肘,使杠铃下降至上胸部,向下推举杠铃至手臂伸直,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在增加重量之前保持正确的体位。

 避免强力运动,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

 避免耸肩。挺胸,双肩下沉。

 当向上推举杠铃时呼气。

 两脚分开以便更好地保持平衡。

  肘关节: 肱三头肌、肘肌。

  肩关节: 主要是胸大肌的锁骨部和胸骨部、喙肱肌、三角肌前部。

  肩胛骨: 前锯肌。

  肩胛骨: 前锯肌、胸小肌、菱形肌、斜方肌下部。

  肩关节: 肌腱袖、肱二头肌。

  固定躯干中部: 腹肌和臀肌、背阔肌。

  俯立侧平举

 肘关节固定,保持屈曲±10°~20° ,向侧上方平举手臂至与肩同高。肘关节高于腕关节。哑铃下降,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强力运动,尤其避免上抬躯干,缓慢地进行可控制的全方位运动。

 挺胸。前锯肌收缩,拉肩胛骨向前。

 在训练中增加重量后,试图通过屈肘来侧举哑铃是无益的。因为屈肘时,杠杆的有效长度缩短,增加的哑铃重量补偿了缩短的杠杆长度,实际上做功不变。

  肩关节: 三角肌后部。

  肩胛骨: 菱形肌、斜方肌。

  哑铃前平举

 肘关节固定,保持屈曲±10° ,向前上抬手臂至与肩同宽,使腕、肘和肩位于一条直线上。哑铃上降,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强力运动,尤其避免下背部拱起,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

 挺胸,避免含胸弓背。前锯肌收缩,拉肩胛骨向前。

  肩关节: 三角肌(主要是前部)、胸大肌(主要是锁骨部)。

  肩胛骨 :斜方肌、前锯肌。

  躯干: 腹肌、竖脊肌。

  耸肩提哑铃

 通过上提肩胛骨和锁骨上提哑铃,哑铃下降。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强力运动,尤其是避免下背部拱起,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

 耸肩时保持脊柱居中,不要使颈部弯曲。

 挺胸。

 力量相反的一组肌群,像斜方肌上部和下部,在斜方肌下部不发达的情况下继续锻炼斜方肌上部,会使两块肌肉的力量悬殊更大。

 上提哑铃时吸气。

  肩胛骨: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直立弯举

 通过屈肘关节上举哑铃,至前臂贴紧上臂,下降哑铃至臂与地面平行,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避免强力运动(最典型的是以下背部为轴心作摇摆运动)。

 上臂的位置始终固定。当肘关节完全弯曲时,肘关节应该稍微前伸,使前臂处于与地面平行位置。

 通过肱二头肌的力量上举,而不是通过手的牵拉,或是摇摆不背部。

  哑铃俯卧撑

 保持身体的姿势,屈肘,使身体靠近地面,向上推举身体至两臂伸直,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

 保持脊柱平直。

 避免强力运动带来的姿势补偿。

 固定躯干:腹肌、臀肌和股四头肌、腰方肌、背阔肌。

  坐式哑铃推举

 通过伸展手臂,将哑铃垂直上推越过头顶,然后降至臂部。重复上述动作。

 此项训练需要有强有力的腹部肌肉来保证脊柱居中、收腹。

 避免含胸。

 哑铃降低时吸气,上举时呼气。

  躯干和肩关节: 腹肌、背阔肌、大圆肌。

  上斜卧哑铃推举

 屈肘,将哑铃下降至上胸部水平,向上推举哑铃至手臂伸直,还原。重得上述动作。

 在增加重量之前保持动作准确。

 当向上推举哑铃时,使两哑铃之间保持±15厘米的距离,不要靠拢。

 向上推举哑铃时呼气。

  坐式划船

 拉横杠至腰部,挺胸,肩部向后,拉至臂部呈垂直位,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强力运动,缓慢地进行可控制的全方位运动。

 在训练中避免耸肩和弓背。挺胸,两肩下沉。

 避免中、下背部拱起或下降。使脊柱挺直,骨盆处于自然位置。

 向后拉时吸气。

  肩关节: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腘绳肌、臀肌、内收肌群。

  双杠臂屈伸(传说中的双杠,建议对自己肩宽不够满意的男同胞多练一练)

 身体上降至胸部有轻微的拉伸感,靠双臂的力量平控制动作,向上推撑身体,复原。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弓背,保持挺胸,两肩下沉。

 集中应用胸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力。

 向上推撑身体时呼气。

  肩关节: 胸大肌、胸小肌、喙肱肌、背阔肌、大圆肌。

  肩胛骨与胸部连结: 前锯肌、斜方肌下部、菱形肌。

  固定躯干中部: 腹肌和背肌。

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2

 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些健身和肌肉锻炼的技巧,这样下次你说肩部酸的时候,就可以分辨出到底是斜方肌酸还是三角肌酸。

 仰卧起坐主要是练腹部肌肉,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有很多动作,有时想判断训练的肌肉是哪里的`并不容易。

 例如,正握引体主要是练哪里的肌肉?反握引体又主要是练哪里的肌肉?对握引体又是在练哪里的肌肉呢?

 标准俯卧撑是练哪里?宽距俯卧撑是练哪里?钻石俯卧撑又是在练哪里呢?

 这些运动很常见,但它们训练的主要目标肌肉群并不明显。

  有两种方法可以判断:

 1、做完一个动作后,第二天起床看看身体哪里酸,酸的位置就是在那个动作中发力的主要肌肉群。

 2、当你在做运动时,用手触摸你身体的肌肉,无论哪块肌肉变得坚硬,都说明你是在用哪块肌肉。如果自己摸不到肌肉,你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

  实际应用:

 对于反手引体,会发现二头肌比较硬,正手引体,前臂,背阔肌比较硬,这表明它们是锻炼的主要肌肉群。

 徒手健身的先决条件是确保脊柱的中立位置,在这个前提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姿势是否正确呢?

  同样有两种方法可以判断:

 1、在网上找到该动作正确的姿势,运动时通过照镜子或拍一段视频,然后与标准姿势进行比较。

 2、根据发力的比较,例如,正握引体球,主要练习宽背,如果你的姿势是正确的,那么你的背部应该又酸又痛,或者在锻炼时背阔肌应该很硬。然而,如果你做完引体,主要是手臂酸但背部不酸,那很可能你的姿势是错误的。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当你逐渐搞清哪个动作是训练哪个部位后,相信以后做针对性训练,将更加游刃有余。

你好

练习引体向上,找不到背阔肌发力的感觉,靠手臂的力量,勉强拉上几小个,然后,手臂就酸疼无比,掉下杠来。这在新手中是常见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背阔肌力量薄弱,以及没掌握动作要领所导制。

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分两步去练习。

一,找背阔肌发力的感觉

①向上拉时,双肩向后舒展,就是用力向后撇双肩的感觉,这时,身体会本能地挺胸,肩胛骨会逐渐内收。

重点是肩胛骨逐渐内收过程。

②随着手臂弯曲,头部尽量后仰,身体呈弧形,头部离杠越远,后仰角度越大,背阔肌发力感觉越强烈。

重点是头部后仰。

③当下巴过杠时,挺胸,尽量用胸口触碰杠。

重点是挺胸。

④在杠上停留一秒,让肩胛骨收紧到最大值。然后,控制下落速度,这样做,背阔肌发力很充分,最大化。

重点是顶峰收紧。

⑤意念始终在肩胛骨的收紧与舒展过程中,也就是背阔肌发力的过程中。

重点是意念集中在背阔肌上。

⑥勤练,有空就练习,不仅能增加背阔肌的力量,还能有效找到背阔肌发力的感觉。

重点就是勤练。

二,至于手臂酸疼,也分两种可能性。就是小臂酸疼以及大臂酸疼。

①小臂酸疼,多练习垂吊,戓者是摆浪引体,增强手指握力和小臂力量。

②大臂酸疼,要多练习反手引体向上,弥补大臂力量。

平时再练习,哑铃弯举,哑铃俯身飞鸟等辅助动作,锻炼肱二头肌以及三角肌,这都可以增加手臂的力量。

练习引体向上,不管正手,反手,戓者是其它握姿。背阔肌是第一动力源,也是最主要的拉力,其次,才是手臂力量。

背阔肌强大,发力充分。手臂粗壮有力,身体协调有序,再练习引体向上,就不会手臂先酸疼了。

本人长期从事 体育 健身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引体向上是练背之王,但很多人却找不到背部感觉。训练中因手臂先酸痛而停止,这是由于动作要点没有掌握的导致的。

引体向上是经典的训练动作,它主要的刺激肌群是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屈肌肌群和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这其中以背部肌群最为重要。很多人训练引体向上,就是来用它锻炼背部来达到倒三角身材的。

但是很多朋友在训练过程当中却因为手臂酸痛而停止训练,结果背部没有达到良好的刺激。久而久之,引体向上次数也上不去,背部也没有得到提升。

在训练引体向上时,一定要注意沉肩姿态。并且在发力时一定要注意收缩肩胛骨,这样会对背阔肌的发力最有帮助。如果觉得难受看不懂的话,就注意在训练时沉肩挺胸即可,想象把自己的肘去碰屁股一样。

这样去训练就能够更好的找到背阔肌发力的感觉,对背部的提升就会更加有效。

第一部分 引体向上锻炼哪些肌肉

引体向上锻炼哪些肌肉呢?我分两个版本进行描述,大家选择简单版本即可,如果有兴趣深究,可以把详细版本也看了:

1简单版:引体向上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作为主要活动关节,主要发力肌群包括以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屈肌肌群(完成屈肘)和以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完成肩内收、后伸)。

2详细版:当我们做引体向上时,主要涉及以下几类运动:

(1)肩内收:背阔肌、大圆肌、肩袖肌群(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胸大肌;

(2)肩后伸:背阔肌、大圆肌、肩袖肌群(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后束、肱三头肌(长头);

(3)屈肘: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4)肩胛骨后缩:斜方肌、菱形肌;

(5)握杠:前臂肌群。

第二部分 引体向上分类

引体向上的种类很多,当我们采用不同的握距、握法、身体姿势和运动轨迹时,动作的难易程度、安全性以及我们能重点锻炼到的肌肉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我简单做了以下分类:

(1)不同握距:窄握距、正常握距、宽握距

在肌肉发力上,窄握距会利用更多的手臂力量;而宽握距会限制手臂发力,同时能更充分地刺激背部肌肉,对背部的锻炼效果相对更好。但是对新手而言,正确有效地募集背部肌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他们通常更多地用手臂来完成动作,所以应该优先选择相对较窄的握距,后面可以慢慢过渡到宽握距。

(2)不同握法A:正握、反握、对握

在肌肉发力上,反握时,肱二头肌发力最多;对握时,手臂发力最强,但是由于前臂旋前的姿势导致肱二头肌发力不充分,更多的手臂力量由肱桡肌和肱肌提供;正握时,手臂发力最弱,此时前臂进一步旋前的姿势导致肱二头肌发力严重受限,主要由肱桡肌发力。

关于握法的选择,女性和力量基础较弱者可以先从反握窄握距引体向上开始,后面可以慢慢过渡到宽距正握引体向上。提醒一下,对肌肉特别恐惧的女生,不要做太多反握引体,你懂的。。

最后补充一点:对大部分力量基础不好的人而言,可能会更倾向于做反握引体向上,因为能发出更大的力。但是反握是有风险的,反握的受伤风险比其他方式更大,尤其是在引体向上最低点手臂伸直的时候。如果使用直杆,这种情况会更明显。另外,如果有条件,建议用弯杆代替直杆做反握引体向上,可以大大减轻手腕压力。

(3)不同握法B:全握、开握

与全握相比,开握对手腕比较友好,但是没有全握抓杆抓得牢。

(4)不同运动轨迹:颈前、颈后

宽手正握时,我们可以选择做颈前引体或颈后引体。但是颈后引体更难,颈后引体对大体积的背阔肌锻炼程度较小,但更能调动小体积的斜方肌中下部,所以做颈后引体的力量更弱。此外,颈后引体对肩关节不太友好,容易受伤。如果力量基础不好,不建议练习。

(5)不同脊柱姿势

我们做引体向上时,脊柱有两种形态:上身保持正直或挺胸上身微向后仰!前一种属于下拉动作,我们的身体越笔直,对背阔肌和大圆肌刺激越大;后一种相当于一个下拉动作加一个划船动作,我们的上身越后仰,越能更多地募集斜方肌(中下部)和菱形肌参与发力。

(6)其他引体向上

上面所列引体向上,属于最基本的引体向上,还有一些引体向上没有纳入分类,比如单臂引体、偏重引体、打字机引体、击掌引体,再比如crossfit常出现的kipping pull up、蝶式引体,以及引体向上的一些高级变式如双力臂、前水平引体等等。在这里,就不做分类了。

第三部分 引体向上小技巧

(1)肩胛骨下沉

很多人做引体向上找不到背部发力的感觉,这里推荐一个小技巧——在上拉前先做一个肩胛骨下沉的动作,再完成上拉。通过这个预拉动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提前募集背部肌群,以便它们能更有效率地参与到我们接下来的动作中去。

(2)引体向上最好的替代动作——高位下拉

如果你不做或做不了引体向上,或者做引体向上始终找不到发力感觉,那么高位下拉是最好的替代动作。这两个动作的动作模式非常相似,但是高位下拉可以很方便地调节动作负荷和动作轨迹,你可以从低配重开始慢慢寻找背部发力的感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你从高位下拉这个动作获得的发力感以及背部和手臂力量可以正向迁移至引体向上。

(3)降阶训练——弹力带引体向上

如果你做不了引体向上,除了高位下拉,另外推荐一个降阶训练方法——利用弹力带做引体向上。如果你能轻松完成3组,每组10次,那么你就可以换一根更轻的弹力带。随着你使用的弹力带越来细,你便越来越接近标准引体向上。

(4)辅助训练——离心引体向上

如果你已经练习了很久的引体向上,一直没有什么突破,可以试一试离心引体向上:通过借力的方式完成最难的上拉过程(向心收缩),然后以不借力的方式有控制地完成下放过程(离心收缩)。

既然提到了离心训练,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那么在这里就多两句,简单介绍一下离心训练及其好处:

离心训练是指肌肉被拉长的抗阻训练。研究表明,同一肌群的最大离心收缩力量是向心收缩的14-2倍,平均在15倍左右,也就是说在肌肉离心收缩时可以承担更大的负荷。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我们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引体向上的上拉过程(向心收缩),但是却可以有控制地完成下放过程(离心收缩)。离心训练的好处有很多,下面简单列举几点:①有效改善力量训练中出现的力量增长停滞现象;②提高肌肉抗牵拉能力,大大降低肌肉损伤发生;③速度较慢的离心力量训练更有利于肌肉体积的增长,速度较快的离心性力量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肌肉爆发力。

(5)其他辅助训练

在第一部分我讲过了,完成引体向上的主要发力肌群包括以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屈肌肌群和以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的背阔肌训练(如杠铃划船、哑铃划船、反向划船等)和肱二头肌训练(如二头弯举),提升其力量和耐力,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完成引体向上。当然,与引体向上相关的其他肌群(大圆肌、肩袖肌群、肱三头肌长头、三角肌后束等)也应该在平时的锻炼中涉及到,以避免力量短板的出现,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运动伤害。

第四部分 注意事项

这部分很重要,不管是新手或是老手,都建议看看。之前,我断断续续练了很多年的引体向上,从没有受伤,所以我一直觉得只要动作标准、能控制发力,引体向上就是一个很安全的动作。但是后来我开始做负重引体,在几个月内背部肌肉和肘关节伤了几次,我这才开始反思。确实,并没有绝对安全的动作,而且很多你不曾留意或者不知道的细节都会导致伤害。

虽然没有人能绝对避免伤害,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训练前了解受伤风险和预防手段,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这也是我增加这部分内容最主要的原因(第四部分原本不在写作计划范围之内)。

这部分完全参照《德拉威尔引体向上训练全书》44-54页内容。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讲了如何避免引体向上导致的病症:

1 完整幅度引体向上导致的危险

引体向上的幅度越大越容易导致伤病,尤其是在动作的最低地和最高点。此外,动作的爆发性越强,风险越高。

■引体向上的典型病症包括:

①在引体向上过程中,如果在低位或负重训练时控制不好动作,肱二头的远端肌腱有可能受伤甚至断裂。

②如果快速下降时控制不好,或者固定杠或器材负重训练时,冈下肌肌腱和肩关节腔有可能被牵拉,并导致其半脱位,因此产生的疼痛会影响稳定性。

③下降时控制不好或手臂过度伸直时容易导致桡骨一肱骨半脱位,肘韧带可能过度牵拉,肘关节可能受伤,导致关节不稳定。

④在重复进行引体向上时,或者对某些喙肩弓下方空间狭窄的人而言,冈上肌肌腱可能受到摩擦和损伤。

(1)引体向上低位引起的损伤

在引体向上的起始位置,手臂处于伸直状态,我们的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处于特别不稳定的位置。即便如此,每次引体向上结束时,我们还是倾向于快速下落,积攒足够的弹跳力量,这会让接下来的引体向上更容易一些。这种技巧虽然有效,但如果滥用,可能导致些非常典型的损伤。尤其注意,体重(或负重)越大,风险越高。具体损伤包括:

1)肩部半脱位:在起始位置时,手臂伸直,肩关节腔被拉伸。突然跳起时,由此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孟肱关节(肩部)韧带松开。一旦这些韧带半脱位,肩关节会变得不稳定,动作稍有错误,它就可能脱臼。

2) 冈下肌撕裂:当手臂伸直时,冈下肌也会被拉伸。在跳起时,这块支撑肩膀的肌肉可能

被撕裂。作为预防,可以在引体向上之前做几组肩外旋的动作,起到热身和增强冈下肌的作用。

3)悬挂综合征:跳起动作越剧烈,冈上肌被拉伸得就越严重。这种严重的拉伸会导致肌肉接触到肩峰。这种摩擦如果反复出现,最终会导致冈上肌擦伤和耗损。久而久之,这会导致发炎和肌腱炎。小幅度的水平抬升对三角肌和冈上肌起到热身效果。

4)肱三头肌长头撕裂:引体向上中的弹跳也会对肱三头肌在肩胛骨上的附着点的弹性产生影响。这个肌腱不断受到拉伸之后可能会部分断裂。为了把这个问题减少到最小程度,必须在每次锻炼前做几个针对肱三头肌的拉伸练习。

5)肱二头肌撕裂:

A肱二头肌下部撕裂(远端肌腱):做反握引体向上时,如果手臂伸直,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将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导致肌腱炎甚至撕裂的风险都很高。但是,如果是正握或者对握,肱二头肌的下部会得到较好的保护。如果做反握引体时,肱二头肌下部有疼痛感,可尝试正握或对握。

B肱二头肌短头撕裂: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引体向上,在弹跳时,肱二头肌短头的上部都会被拉伸。虽然断裂这种情况不太常见,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疼痛感。在这种情况下,试着改变一下手的位置和两手间距,找到一个让你感觉不太疼的位置。所以,在开始引体向上锻炼之前需要对肱二头肌进行热身,至少要做些轻微的拉伸练习。

6)手腕屈肌肌腱炎:弹跳的效应会一直蔓延到前臂,更准确地说是手腕屈肌方向。创伤会产生在肱骨内上踝(屈肌在桡骨上的附着点)附近。这个附着点部位的炎症会蔓延到所有手腕屈肌,哪怕某些手腕屈肌在引体向上中只起次要作用。疼痛感会扩散开来,因为许多肌肉都附着在这个部位。没有肘关节内部的默默奉献,我们什么都抓不住,更别提做引体向上了。所以为了避免这些创伤,必须要做一些轻度拉伸练习,为前臂和手腕热身。

7)肋骨错位:这个问题可能会发生在负重训练过程中,但比较罕见。重物会向地面拉伸腰方肌。因此,腰方肌会直接向下拉伸第十二根肋骨,第十根肋骨和第十一根肋骨会间接受到拉伸。处于压力状态下的胸大肌会把肋骨向上拉。在这多重压力之下,肋骨可能会半脱位。虽然这种错位比较微小,但疼痛感非常明显,因为附近有许多源自脊椎的神经。

(2)引体向上高位引起的损伤

做引体向上时,将身体拉到高位也有风险,主要包括:

1)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做宽距引体向上时,身体抬升得越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就会愈加紧贴在腱沟处。这种重复摩擦会损害肌腱。我们会感觉肩膀前部疼痛,但其实受到刺激的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2)肘关节疼痛:无论引体向上采用何种握距,身体抬升得越高,肱三头肌下部的拉伸度就越大。未经热身的肘关节无法承受这种拉伸。然而,这种创伤不一定会立刻导致疼痛,它有可能过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正因为此,人们不会立刻意识到自己在做引体向上时伤到了肘关节。这就更加突出了在进行引体向上训练之前拉伸肱三头肌的必要性。

挺胸。

保持挺胸,两肩外展,肩胛骨内收,用胸去触杠或包持用胸触杠的姿势。从手臂弯曲前就开始。

正握(手心向前)比肩稍宽,训练背阔肌偏上的位置;反握(手心面向自己)与肩同宽或稍窄,训练背阔肌下面。

注意顶峰收缩和离心训练。在胸触杠的位置或你的最高点停留一下,如果可能用力收缩一下肩胛骨。感觉一下挺胸收肩胛骨的感觉。然后有意识的控制的下放。虽然这样会让你做的数量减少,可效果好。

个人愚见,欢迎交流,不喜勿喷。

引体向上是健身的主要动作之一,主要练的是背阔肌,所以,希望在做引体向上时让背阔肌更有感觉,很正常!但引体向上之所以是健身的黄金动作之一,主要还是因为这是个复合动作,并不单纯锻炼背阔肌,对前臂肌肉(握力),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都有一定的锻炼作用,所以,如果做引体向上时,感觉手臂先酸,说明你的手臂力量较弱,坚持做,增强手臂力量也是必要的!

另外,在做引体向上时注意收紧肩胛骨试一试吧!也许对你能有些帮助!

躯干肌是指人体躯干上的肌肉群,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躯干肌 包括 :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 :分浅、深两层 斜方肌 :位于项、背部的浅层 躯干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肌,胸上肢肌,胸固有肌,膈,腹肌,前外侧群,后群,肌间结构,腹部筋膜,会阴肌, 躯干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 1、椎旁肌群: 在椎旁肌群中,浅表的大肌群,如最长肌、髂肋肌等产生的运动主要对抗外在负荷,维持整个脊柱的姿势;深层节段间肌群,如回旋肌、多裂肌、棘间肌等接近腰椎的中心,力臂相对较短,在产生运动时需较大的收缩力,因而有利于稳定腰椎,同时因其接近腰椎中心,肌肉收缩时长度变化较小,反应时间较短,有利于神经肌肉控制系统快速有效地调节腰椎的稳定。Panjabi等对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分别作前屈、后伸、侧曲、旋转运动,施加模拟回旋肌、多裂肌、棘间肌收缩所产生的力,结果减少了椎体间各个方向的移动,证实深部肌群在腰椎稳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深部肌群中,回旋肌和棘间肌较小,作用也较小,多裂肌起自骶骨背面、胸腰椎横突,向上内方斜行,浅表部分止于上方3~4个椎骨的棘突,稍深的止于上方2~3个椎骨的棘突,最深的肌束连于其上方相邻椎骨,在腰部比较发达,对腰椎稳定性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学者对多裂肌进行的研究发现,多裂肌肌梭内本体感觉传入信号传至中枢引起一系列的反射活动,使肌肉协同收缩,从而稳定脊椎。 棘上韧带能引起多裂肌的收缩,使1~3个腰椎节段紧张性增高,增加稳定性。可能引起棘上韧带损害的负荷可引起多裂肌的强力收缩,但循环负荷可引起多裂肌疲劳,肌力减退,增加腰椎不稳的危险因素。腰背痛患者腰骶椎本体感觉差,多裂肌肌梭传入纤维或中枢处理这一感觉的传入信号发生改变,导致腰椎的部分节段过度移位,引起损伤。 浅层与深层肌群在腰椎运动中的作用不同。Dofferhof等发现,与无负重行走相比,一侧负重行走时同侧多裂肌收缩时间缩短,髂肋肌的收缩在不同的个体表现不同,有的收缩时间缩短,有的则无收缩,而对侧髂肋肌收缩时间增长,多裂肌收缩无增长,故认为髂肋肌在腰椎侧弯中的作用较多裂肌更为重要。Wilke等对尸体腰椎模拟施以5对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多裂肌向尾端、头端的力、髂肋肌和最长肌、腰大肌作用于横突、腰大肌作用于椎体),测量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发现多裂肌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最大。Danneels等发现正常人群在非对称性举重物的过程中多裂肌存在对称性收缩,而腰部髂肋肌的收缩两侧不对称。另有学者认为,多裂肌与髂肋肌在脊柱平衡中的作用不同,多裂肌主要对抗矢状面上的外力,而髂肋肌主要是对抗额状面的外力。 22、腹部肌群: 腹肌作为椎旁肌群的拮抗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先天性腹肌发育不全的患者因失去了矢状面平衡可出现脊柱侧弯。腹肌收缩间接作用于脊柱增加脊柱稳定性的机制可能是:①增加腹内压,增加腰椎的紧张性,减轻椎体间的压力,如举重、跳跃等躯干背伸运动时;②增加了附着于腰椎棘突、横突上的胸腰筋膜的张力。前者作用点较弥散,后者则较局限,两者协同作用以维持腰椎的平衡。胸腰筋膜后层主要为背阔肌筋膜,附着于棘突,只维持矢状面的平衡;胸腰筋膜中层附着于横突,可维持冠状面及矢状面的平衡,特别是侧弯、举重物时。 各腹部肌群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不尽相同。Richard等认为在维持腰椎轴向旋转的稳定性中腹直肌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腹外斜肌。Chiang等的研究表明,腹直肌与腹内斜肌在避免脊柱侧方移位时的作用大。有的学者则认为仅有腹内斜肌起作用。另有学者认为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为躯干旋转肌,且互为拮抗肌,同时收缩对腰椎起稳定作用。也有很多学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腹横肌的研究上。腹横肌为腹部深层肌肉,自上而下起自第7~12肋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前部的内唇、腹股沟外侧1/3,肌纤维向内横行移行于腱膜,参加腹直肌后鞘的构成,止于白线。虽然腹横肌为腹部阔肌中最薄者,但其纤维环绕腹部,经胸腰筋膜与各个椎体的横突、棘突相连,它的收缩增加了胸腰筋膜的紧张性。Hodges等记录了下肢活动时各躯干肌的肌电活动情况,发现腹横肌最早收缩,该收缩不因下肢活动方向的改变而改变。Gresswell等的研究也发现腹侧载荷突然增加时,腹肌收缩早于竖脊肌,其中腹横肌最早收缩。 当然,在腰椎的稳定性中,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作为腰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腰椎形成一完整的整体,互相协调,共同保持腰椎的稳定性,以利于腰椎在各向面上的平衡。也有观点认为,正常人围绕中立位进行缓慢屈伸运动时,有些人表现为多裂肌的收缩贯穿全过程,保持一恒定的肌电活动,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竖脊肌的肌电活动随脊柱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人则表现为腹内斜肌贯穿全过程的收缩。Cholewicki等认为,不同个体可能利用不同的肌肉来稳定腰椎。 综上所述,与活动有关的躯干肌群对脊柱外源性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维持腰椎平衡需要椎旁肌群和腹部肌群的共同作用。躯干肌群的功能减退引起的腰椎不稳是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躯干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对腰背痛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斜方肌 位于项、背部的浅层,一侧呈三角形,两侧合起来为斜方形。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肩胛冈、肩峰和锁骨外侧1/3,收缩时使肩胛向脊柱靠拢。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 背阔肌 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位于背下部、腰部和胸侧壁。起自第6胸椎以下的全部椎骨棘突和髂嵴后份,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的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临床上常利用背阔肌制作肌皮瓣或肌瓣修复大面积缺损或用于心肌成形术,此时不会对正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竖脊肌 位于背部深层,棘突两侧的纵沟内,为两条强大的纵行肌柱。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份,向上分别止于椎骨、肋骨和颞骨乳突。竖脊肌收缩时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 胸腰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竖脊肌,形成该肌的鞘;后层在腰部显著增厚。 胸肌 胸肌一部分起自胸廓,止于上肢骨,运动上肢,称胸上肢肌;另一部分起、止均在胸廓上,收缩时运动胸廓,称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 (1)胸大肌:位于胸前壁的浅层。起自锁骨内侧份、胸骨和第l~6肋软骨,肌束向外汇集,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 (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可牵拉肩胛骨向前下。 (3)前锯肌:紧贴胸廓外侧壁,起自第1~8肋,肌束斜向后上,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紧贴胸廓,其下部肌束拉肩胛骨下角外旋,助臂上举。 胸固有肌 位于肋间隙,主要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起自上位肋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上缘,作用是提肋助吸气;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止和肌束方向恰与肋间外肌相反,作用是降肋助呼气。 膈 膈(diaphragm)为分隔胸、腹腔的一块扁肌,封闭着胸廓下口。膈向上膨隆,呈穹窿状;周围部为肌性部分,附于胸廓下口;中央部为腱膜,称中心腱。膈,可分三部:胸骨部较薄弱,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肋内面;腰部以左右膈脚起自第2~3腰椎前面和第1腰椎横突。膈上有三个孔;在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约在第十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方约在第8胸椎水平有腔静脉孔,各孔分别通过同名结构。 膈是重要的呼吸肌。它收缩时,膈的膨隆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膈的膨隆部升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引起呼气。若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使腹压增加,有协助排便、分娩等功能。 腹肌 腹肌参与组成腹腔的前壁、侧壁和后壁,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 前外侧群 (1)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的一对长带状肌,表面被腹直肌鞘包裹。该肌被3~4陈横行的腱划分隔成多个肌腹。 (2)腹外斜肌:为一宽阔的扁肌,位于腹前外侧壁的浅层。肌束自外上斜向前内下方,在近腹直肌外侧缘处和髂前上棘水平以下移行为腱膜,经过腹直肌的前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其下缘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间,增厚并向后卷曲形成腹股沟韧带。 (3)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上部肌束行向前上与腹外斜肌的肌束交叉。全部肌束行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并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终于白线。 (4)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延为腱膜,经腹直肌后面终于白线。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游离,呈弓形跨过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弯向后下止于耻骨梳。在男性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最下部发出一些细散的肌束随精索降入阴囊,包绕睾丸,称提睾肌,收缩时可上提睾丸。 腹前外侧群肌有保护和固定腹腔器官的作用,收缩时缩小腹腔,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和分娩。腹肌收缩时还可使脊柱作前屈、侧屈和旋转等运动。 后群 为位于腹后壁的两块肌:腰大肌和腰方肌,前者后述。腰方肌位于腹后壁腰椎两侧,呈长方形,收缩时使脊柱侧屈。 肌间结构 (1)腹直肌鞘:是腹前外侧群三块扁肌的腱膜包裹腹直肌而成的腱膜鞘。其中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结合构成鞘的前层,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结合构成鞘的后层。 (2)白线:为腹前壁正中线上的一条腱膜带,由三对扁肌的腱膜在中线相互交织而成。 (3)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为腹前壁三层扁肌间的一条斜行裂隙。该管长约4~5cm,有内外两口,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突出而成;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孔。此管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为腹壁的薄弱区,是疝的好发部位。 腹部筋膜 包括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富含脂肪,肥胖者脂肪更多,为人体脂肪贮存的主要部位;深筋膜包被腹壁各肌,其中紧贴于腹横肌和腹直肌鞘深面者,称腹横筋膜。。 会阴肌 会阴肌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诸肌,主要有肛提肌,会阴浅、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等。肛提肌呈漏斗形,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大部分。肛提肌及覆盖于其上、下面的盆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盆膈,膈内有直肠通过。肛提肌承托盆腔脏器,并对肛管、 有括约作用。会阴浅、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为封闭盆膈前下部缺口的肌,其中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及其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形成尿生殖膈。膈内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 通过。

《核心力量体能训练法》是2013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崔东霞。

基本介绍 书名 :核心力量体能训练法 作者 :崔东霞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 图书简介,图书目录, 图书简介 本书针对各核心肌肉的锻炼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介绍了以徒手静力练习、哈他瑜伽练习、哑铃瑜伽练习、PNF拉伸练习等为代表的针对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和以弹力带练习,瑞士球徒手练习,瑞士球上哑铃、沙袋练习,瑞士球、平衡垫上杠铃练习等为代表的针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编写过程中充分遵循训练方法由易到难,锻炼肌群由深层次小肌群到身体表层大肌群,训练过程由稳定性训练过渡到不稳定性训练再回归不稳定性训练的规律。 图书目录 绪 论

1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的起源与发展 2

2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的定义 2

3核心的范围 4

4对核心肌肉的界定 4

5核心训练的作用 7

6核心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区别与联系 9

第一章 徒手静力练习

锻炼部位 :斜方肌 12

锻炼部位 :背阔肌 12

锻炼部位 :菱形肌13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13

锻炼部位 :竖脊肌 14

锻炼部位 :腰方肌 14

锻炼部位 :肋间肌 15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15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16

锻炼部位 :前锯肌 16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肌、膈肌17

锻炼部位 :髂腰肌 18

锻炼部位 :臀大肌 18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 19

锻炼部位 :梨状肌、股方肌 19

锻炼部位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20

锻炼部位 :腰方肌20

锻炼部位 :缝匠肌 21

锻炼部位 :股四头肌 21

锻炼部位 :半腱肌、半膜肌 22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 22

锻炼部位 :耻骨肌 23

锻炼部位 :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24

锻炼部位 :阔筋膜张肌 24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 25

锻炼部位 :腹内斜肌、腹横肌 26 第二章 哈他瑜伽练习 锻炼部位 :斜方肌、横突棘肌 28 锻炼部位 :背阔肌 29 锻炼部位 :菱形肌、腰方肌、前锯肌、腹外斜肌 29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腰方肌30 锻炼部位 :竖脊肌30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腹内斜肌 31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31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肌、髂腰肌、股四头肌 32 锻炼部位 :臀大肌 32 锻炼部位 :臀中肌 33 锻炼部位 :臀小肌 33 锻炼部位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34 锻炼部位 :股方肌 34 锻炼部位 :缝匠肌 35 锻炼部位 :半腱肌、半膜肌 35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 36 锻炼部位 :耻骨肌 36 锻炼部位 :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37 锻炼部位 :阔筋膜张肌 37 锻炼部位 :腹直肌 38 锻炼部位 :腹横肌 38 第三章 哑铃瑜伽练习 第1组 40 第2组 42 第3组 43 第4组 46 第5组 47 第6组 49 第7组 50 第8组 52 第9组 53 第四章 PNF拉伸练习 52 1PNF拉伸菱形肌 56 2PNF拉伸斜方肌 56 3PNF拉伸背阔肌 57 4PNF拉伸肩胛提肌 57 5PNF拉伸胸大肌 58 6PNF拉伸胸小肌 58 7PNF拉伸臀大肌 59 8PNF拉伸腰方肌 60 9PNF拉伸梨状肌 60 10PNF拉伸股四头肌 61 11PNF拉伸腹斜肌 61 12PNF拉伸竖脊肌 62 13PNF拉伸前锯肌 63 14PNF拉伸髂腰肌 63 15PNF拉伸腹直肌 64 16PNF拉伸臀中肌、臀小肌 64 17PNF拉伸阔筋膜张肌 65 18PNF拉伸多裂肌 65 19PNF拉伸肋间肌 66 20PNF拉伸半腱肌、半膜肌、肱二头肌 66 第五章 弹力带练习 72 1背肌练习 69 2腹肌练习 72 3胸肌练习 75 4盆带肌 78 5大腿肌 81 第六章 瑞士球徒手练习 99 锻炼部位 :斜方肌 86 锻炼部位 :背阔肌 86 锻炼部位 :菱形肌 87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 87 锻炼部位 :竖脊肌 88 锻炼部位 :回旋肌、多裂肌 89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89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90 锻炼部位 :前锯肌 90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机、膈肌 91 锻炼部位 :髂腰肌 92 锻炼部位 :臀大肌、股二头肌 92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 93 锻炼部位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93 锻炼部位 :股方肌 94 锻炼部位 :腰方肌 94 锻炼部位 :缝匠肌 95 锻炼部位 :股四头肌 96 锻炼部位 :半腱肌、半膜肌 96 锻炼部位 :耻骨肌、短收肌、大收肌、 长收肌、股薄肌 97 锻炼部位 :腹直肌 97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 98 锻炼部位 :腹内斜肌、腹横肌 98 第七章 瑞士球上哑铃、沙袋练习 122 锻炼部位 :斜方肌 101 锻炼部位 :背阔肌 101 锻炼部位 :菱形肌 102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 102 锻炼部位 :竖脊肌 103 锻炼部位 :回旋肌、多裂肌 104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104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105 锻炼部位 :前锯肌、腹横肌 105 锻炼部位 :髂腰肌 106 锻炼部位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方肌 107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半腱肌、半膜肌 107 锻炼部位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108 锻炼部位 :腰方肌 108 锻炼部位 :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109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 110 锻炼部位 :腹直肌 110 锻炼部位 :腹内斜肌 111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 111 第八章 瑞士球、平衡垫上杠铃练习 141 锻炼部位 :斜方肌、肩胛提肌 114 锻炼部位 :背阔肌 114 锻炼部位 :菱形肌 115 锻炼部位 :横突棘肌 115 锻炼部位 :竖脊肌 116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116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117 锻炼部位 :前锯肌 117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机、膈肌 118 锻炼部位 :髂腰肌 118 锻炼部位 :臀大肌 119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股方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梨状肌 119 锻炼部位 :腰方肌 120 锻炼部位 :缝匠肌 121 锻炼部位 :股四头肌 121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122 锻炼部位 :耻骨肌、短收肌、大收肌、长收肌、股薄肌 122 锻炼部位 :阔筋膜张肌 123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123 锻炼部位 :腹横肌 124

4方面矫正高低肩保姆级干货

肩颈松解肩颈拉伸

高低肩矫正操肌肉加强练习

如何自测高低肩

高低肩危害:肩颈疼痛、慢性头痛

颈椎退化、腰痛、长短腿

自然站立、双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观察镜中的自己的肩膀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两臂能否同样贴近腰部

脚跟并拢,双腿伸直,双手合十躯干前屈90度,观察背部是否有不对称的凸起

日常颈部松解手法

颈部按压肩部按压

上下滚动按摩抓取按压

左右滚动按摩向两侧倾斜

在家或者在办公室都可以做的颈部松解动作,觉得颈部紧张或者酸痛的时候可以自我松解,可以有效的解决肩膀周围肌肉紧张问题,也可以改善高低肩留TISD

肩颈拉伸放松

脖子侧面拉伸

金刚坐,右手下垂,在身体右侧撑地,左手放在右头侧,拉头向左侧,延展脖子右侧保持5次呼吸,然后换边

肩膀拉伸

金刚坐,右手向后左手向后拉左手腕向下,左肩膀下沉保持5次呼吸,换边

脊柱扭转

坐立,屈膝朝向左侧,右手推左膝盖向下右手向后绕到右侧腰,转头看右侧保持5次呼吸,换边

肩膀拉伸

坐立,弯曲手肘,左手掌心来到上背部中间右手拉左手肘向中线,保持5次呼吸然后向后侧延展,保持5次呼吸,换边

高低肩矫正操肩脾提肌

肩脾提肌要拉伸高肩侧直立,将头往低肩侧转45度高肩侧手摸背,低肩侧手掰头,拉伸一分钟一分钟一组,做三组

高低肩矫正操腰方肌,背阔肌

坐在地上,将高肩侧腿向同方向打开90度低肩侧腿收回靠近高肩侧大腿低肩侧手臂伸直向高肩侧屈

肌肉加强练习

加强弱侧肌肉

1单侧斜方肌上束练习

耸单侧肩每组15个,做三组

2腰方肌练习

单侧负重侧屈每组8-10个,做三组

练习肩膀低的一侧的斜方肌上束,练习肩膀高的一侧腰方肌,例如,如果是左肩高,需要练习右侧斜方肌上束,练习左侧腰方肌

1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的压痛点位于:

A肱骨大结节。B结节间沟。C小结节。D关节盂上结节。E肱骨外上髁。

2 较典型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是指:

A直腿抬高低于90度。B抬高时出现腰痛。C抬高时出现臀部疼痛。D小腿外侧放射痛可直达足背。E抬高时大腿后侧痛。

3 以上哪块肌肉不参与肩肌腱袖组成: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冈上肌。B冈下肌。C小圆肌。D大圆肌。E肩胛下肌。

4 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肩肱关节。B肩锁关节。C髋关节。D胸锁关节。E腕关节。

5 有一患者以前曾有过扭腰史,昨天搬东西突觉左侧腰部痛甚,并伴有下肢放射痛,应首先考虑下述哪种疾病:

A急性腰扭伤。B急性骶髂关节扭伤。C腰椎间盘突出症。D功能性腰痛。E坐骨神经痛。

6 患者右内踝不适,足跖面刺痛,足跟麻木,查右内踝后方压痛,右足背屈外翻时足刺痛加重,应诊断为:

A右踝内侧韧带扭伤。B右跟腓韧带拉伤。C右踝管综合征。D右跟痛症。E右踝外侧韧带扭伤。

7 腰椎椎体横经与矢状径大小的关系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E

A横经略小于矢状径。B横经远远小于矢状径。C横经近似矢状经。D横径与矢状径相等。E横径大于矢状径。

8 腕管综合征,在腕管内受压,所引起的手指麻木等神经症状。是指:

A尺神经。B桡神经。C正中神经。D肌皮神经。E腋神经。

9 下述哪些疾病不易引起腰痛:

A腰部软组织病。B椎间盘病变。C腰椎骨本身病变。D内脏器质病变。E脑部疾病。

10 以下哪个关节不参与肘关节的组成:

A肱尺关节。B尺桡上关节。C肱桡关节。D尺桡下关节。E以上都不对。

11 密耳氏征,用于检查的疾病是:

A肱骨外上髁炎。B肱骨内上髁炎。C尺骨鹰嘴滑囊炎。D旋前圆肌综合征。E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12 小关节错位常见于:

A颈椎关节。B骶髂关节。C肘关节。D肩关节。E髋关节。

13 下列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急性腰扭伤。B骨折。C突发暴力。D积累外伤。E妊娠。

14 下列检查方法哪些不适宜腰椎间盘突出症:

A拉塞克征。B直腿抬高。C“4”字试验。D健肢抬高。E仰卧挺腹。

15 颈痛伴左上肢麻木,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此为:

A交感神经型颈椎病。B椎A型颈椎病。C神经根型颈椎病。D混合型颈椎病。E脊髓型颈椎病。

16 下列临床症状哪些不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A左侧腰痛。B右侧下肢疼痛。C左侧腰部弯曲。D腰前屈障碍。E踝关节肿胀。

17 踝关节在内翻位时除踝外侧副韧带易扭伤还易扭伤:

A第一跗跖关节。B第二跗跖关节。C第四、五跗跖关节。D第二、三跗跖关节。E跟腱扭伤。

18 膝关节外翻位损伤后,易损伤哪条韧带: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十字韧带。B髌韧带。C腓(外)侧副韧带。D胫(内)侧副韧带。E髌横韧带。

19 髌下脂肪垫一部分在体表的位置:

A膝后腘窝处。B内、外侧髌旁沟之下,位于髌韧带两侧的两个隆起。C外侧髌旁沟。D内侧髌旁沟。E髌骨上缘。

20 患者手指在屈伸时疼痛,活动受限,有弹响,为:

A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B指部腱鞘炎。C指间关节扭伤。D腱鞘囊肿。E掌指关节扭伤。

21 下列检查方法哪些不适宜腰椎间盘突出症: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腰部功能检查。B腰部压痛点寻找。C屈颈试验。D麦氏征。E股神经牵拉试验。

22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的表现: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下肢在外展外旋位局部出现疼痛并可放射至患肢。B下肢在内收内旋位局部出现疼痛并可放射至患肢。C下肢直腿抬高在60度之前时疼痛,超过60度后反而减轻。D下肢直腿抬高在60度之前时无疼痛,超过60度后出现减轻。E下肢后伸时出现疼痛。

23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检查方法是:

A握拳尺偏试验。B屈腕试验。C伸腕试验。D屈腕抗阻试验。E伸腕抗阻试验。

24 可使腰脊柱发生伸展的肌肉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腰大肌。B腰方肌。C腰背筋膜。D棘突间肌。E腹直肌。

25 患者女性,60岁,左膝关节疼痛2年,活动障碍,活动时髌骨下摩擦,疼痛入夜加重,关节粗大,股四头肌萎缩,X线见:左膝胫骨髁间嵴骨刺形成,关节腔狭窄,诊断为:

A左膝关节骨关节炎。B左膝创伤性滑膜炎C左髌下脂肪垫损伤。D左髌骨软骨软化症。E内侧副韧带损伤。

26 患者男性,40岁,左膝关节疼痛2月,自觉患膝不稳、发软,查左髌周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单腿半蹲试验(+),左伸膝抗阻试验(+),诊断为:

A左膝关节骨关节炎。B左髌骨软骨软化症。C左髌下脂肪垫损伤。D左膝创伤性滑膜炎。E外侧副韧带损伤。

27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好发人群为:

A青壮年。B运动员。C5--10岁儿童。D50岁以上老年人。E40岁以下人群。

28 病人男性60岁,诉左侧髋周疼痛半年,呈渐进性加重,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左髋X线片见髋臼上缘密度加大,边缘有骨刺,关节间隙变窄,应诊断为:

A左髋关节扭伤。B左髂耻滑囊炎。C左侧股内收、肌损伤。D左髋关节骨关节炎。E梨状肌损伤。

29 坐骨结节滑囊炎的压痛点位于: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腹股沟处。B髋关节外侧。C臀下部。D大腿内侧。E髂后上棘。

30 根据髓核突出的程度,可分为: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单侧型。B双侧型。C中央型。D成熟型。E后突出型。

31 肱二头肌的长腱经过:

A小结节。B大结节。C结节间沟。D肱骨外上髁。E肱骨内上髁。

32 使腰部旋转的肌肉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腰背筋膜。B骶棘肌。C腹内斜肌。D背阔肌。E腹直肌。

33 髋关节扭伤常见于:

A老年人。B中年体力劳动者。C小儿。D青年。E妇女。

34 患者肩部外展在60度~120度范围时出现疼痛考虑为:

A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B冈上肌肌腱炎。C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D肩周炎。E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

35 L5—S1椎间盘突出,可见:

A髌腱反射亢进。B髌腱反射减弱。C跟腱反射亢进。D跟腱反射减弱。E跟腱反射无变化。

36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的压痛点位于:

A肱骨大结节。B小结节。C喙突。D结节间沟。E关节盂上结节。

37 颈部关节突的排列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额状位。B水平位。C矢状位。D斜位。E横位。

38 可使腰部直接弯曲的肌肉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腰方肌。B横突间肌。C骶棘肌。D腹直肌。E腹内斜肌。

39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则是:

A增加椎间盘内压力。B降低椎间盘内压力。C降低椎间盘外压力。D缩小椎间盘距离。E固定椎间盘。

40 下述哪种情况首先选择手法治疗:

A腰突史超过1年,保守治疗半年无效者。B症状反复发作,疼痛较重者。C侧后方突出,脊柱重度侧弯,下肢痛甚者。D出现膀胱、直肠症状者。E突出物较大,产生粘连者。

41 使腰部侧屈的肌肉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背阔肌。B髂肌。C骶棘肌。D腹外斜肌。E腰大肌。

42 一患者坐车时因为紧急刹车,自觉“喀喳”响了一下,后觉颈部疼痛,侧屈不利,并伴有上肢麻木感,应首先考虑: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神经根性颈椎病。B椎动脉型颈椎病。C颈椎小关节错位。D落枕。E颈肋。

43 踝管综合征的压痛部位为: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外踝后下方。B内踝后方。C外踝前下方。D内踝前方。E跟后。

44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治疗手法为: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盘膝法。B外旋牵拉法。C屈髋指顶法。D屈曲复位法。E拔伸法。

45 下列哪些临床表现不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A腰部疼痛。B腰椎侧弯。C下肢发凉。D受压迫侧膝关节不能屈曲。E足背部麻木。

46 髂耻滑囊炎的压痛点位于: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股三角区。B股外粗隆处。C骶髂关节处。D耻骨联合处。E髂后上棘处。

47 椎间孔的上界是:

A椎体后面。B椎间盘后面。C椎弓根。D黄韧带。E前纵韧带。

48 检查膝关节有无积液的试验:

A浮髌试验。B侧副韧带分离试验。C抽屉试验。D髌骨研磨试验。E外侧副韧带分裂试验。

49 椎骨错位的检查哪些是错的: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功能受限。B棘突偏歪。C局部麻木。D肌肉痉挛。E压痛。

50 直腿抬试验强烈阳性见于:

A腰骶关节扭伤。B骶髂关节扭伤。C功能性腰痛。D腰椎小关节错位。E腰椎间盘突出症。

51 患者仰卧法,医生一手扶患髋,一手牵引环摇患肢,然后屈曲患侧髋膝关节,扶髋之手置于患膝,用力下并内旋、内收患髋,之后将患肢放直,此手法适用于: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髋关节扭伤后患肢假性变短。B髋关节扭伤后患肢假性变长。C股内收肌损伤。D梨状肌损伤。E股二头肌损伤。

52 梨状肌体表投影:

A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上1/3交界处至大转子的连线。B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上1/3交界处至大转子的连线。C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下1/3交界处至大转子的连线。D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下1/3交界处至大转子的连线。E髂前上棘至髂后上棘连线的中上1/3交界处至大转子的连线。

B型题:

A患侧卧位扳法。 B屈髋指顶法。 C外旋牵拉法。 D扳肩推腰法。 E旋转扳法。 53 髋关节扭伤后患肢假性变长者的治疗手法: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BCDE

54 髋关节扭伤后患肢假性变短者的治疗手法:

ABCDE

A外踝尖上方。 B外踝前、下、后方。 C第一跗跖关节处。 D内踝前、下、后方。 E内踝尖上方。 55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压痛点:

ABCDE

56 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的压痛点:

ABCDE

A心率改变,血压不稳。 B构音障碍。 C伸舌无力。 D下肢发紧,行走不稳,手部动作笨拙,甚至行走困难,二便失禁。 E上肢痛麻。 57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出现: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BCDE

58 脊髓型颈椎病可出现:

ABCDE

A向椎体内突出。 B幼弱型。 C成熟型。 D单侧型。 E移行型。 59 根据髓核突出方向分为:

ABCDE

60 根据突出部位分为:

ABCDE

A内旋。 B上举。 C内收。 D外旋。 E后伸。 61 冈下肌及小圆肌收缩使肱骨:

ABCDE

62 肩胛下肌收缩使肱骨: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BCDE

A大腿内侧。 B小腿内侧。 C小腿外侧。 D大腿外侧。 E大腿后侧。 63 股神经支配区域: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BCDE

64 闭孔神经支配区域: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BCDE

65 坐骨神经支配区域: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BCDE

A患侧卧位。 B站立位。 C腹卧位。 D坐位。 E下蹲位。 66 坐骨结节滑囊炎何种体位时疼痛加重。

ABCDE

67 臀大肌转子滑囊炎于何种体位时疼痛加重。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BCDE

A按腰阳关、肾俞、委中。 B按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 C按命门、阳关、气海俞、大肠俞等。 D按三阴交、足三里、肾俞。 E按委中、长强、气海、关元。 68 急性腰扭伤常用:

ABCDE

69 退行性脊柱炎常用: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BCDE

70 慢性腰肌劳损常用: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BCDE

A使腰部伸直。 B使腰部直接屈曲。 C使腰部侧屈。 D使腰部旋转。 E与腰部活动无关的肌肉。 71 腹直肌: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BCDE

72 横突间肌: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BCDE

73 棘突间肌: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BCDE

74 腹外斜肌: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BCDE

75 腹横肌: 错误:正确答案为:E

ABCDE

A股骨外髁和腓骨茎突之间。 B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髁之间。 C胫骨内髁与腓骨茎突之间。 D髌骨内侧面。 E髌骨下。 76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压痛点:

ABCDE

77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压痛点:

ABCDE

A右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损伤。 B右侧髌骨软骨软化症。 C右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D右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E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78 患者右膝外翻位损伤后出现疼痛,查:右胫骨内侧髁压痛(+)右胫侧副韧带分裂试验(+),诊断为:

ABCDE

79 患者右膝扭伤后出现关节周围疼痛、肿胀,皮温增高,皮下瘀血斑,浮髌试验(+),诊断为:

ABCDE

A腰1--2神经。 B腰2--4神经。 C腰3--5神经。 D腰4--5神经。 E腰1--3神经。 80 股神经来自: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BCDE

81 坐骨神经来自:

ABCDE

A上肢抗阻外展。 B上肢抗阻内收。 C抗阻力屈腕。 D抗阻力伸腕。 E抗阻内旋。 82 肱骨外上髁炎的检查为: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BCDE

83 肱骨内上髁炎的检查为: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BCDE

A上肢及手的疼麻症状。 B头晕。 C双下肢乏力。 D血压不稳。 E心前区疼痛。 84 除颈痛外,神经根型颈椎病还表现为:

ABCDE

85 除颈痛外,椎动脉型颈椎病还表现为: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BCDE

A前臂伸肌总腱的止点。 B肱三头肌的止点。 C前臂屈肌总腱的止点。 D肱二头肌的止点。 E三角肌的止点。 86 肱骨外上髁为: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BCDE

87 肱骨内上髁为: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BCDE

A腹股沟处。 B髋外股骨粗隆部。 C臀下坐骨结节处。 D大腿内侧耻骨联合处。 E髂前上棘处。 88 坐骨结节滑囊炎的压痛点位于:

ABCDE

89 臀大肌转子滑囊炎的压痛点位于: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BCDE

A神经支配区的痛麻症状。 B单肢或双侧下肢发紧乏力,行走不稳,甚至行走困难,二便失禁。 C血压不稳,心率加速或缓慢,心前区疼痛。 D斜肌胸锁乳突肌瘫痪。 E构音障碍。 90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表现为: 错误:正确答案为:C

ABCDE

91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

ABCDE

A臀部。 B大腿外侧。 C大腿内侧。 D髌骨下。 E髂前上棘。 92 梨状肌损伤的疼痛部位:

ABCDE

93 肌内收肌损伤的疼痛部位:

ABCDE

A屈颈试验。 B椎孔挤压试验。 C握拳尺偏试验。 D腰过伸试验。 E单腿直立试验。 94 用于检查颈椎病: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BCDE

95 用于检查腰椎间盘突出: 错误:正确答案为:A

ABCDE

96 用于检查急性腰扭伤:

ABCDE

A大腿前侧麻木。 B小腿前内侧麻木。 C小腿外侧麻木。 D大腿后侧麻木。 E足底麻木。 97 见于L3、4椎间盘突出: 错误:正确答案为:B

ABCDE

98 见于L4、5椎间盘突出:

ABCDE

A抽屉试验。 B浮髌试验。 C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 D单腿半蹲试验。 E外侧副韧带分离试验。 99 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特异检查为:

ABCDE

100 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特异检查为:

ABCD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75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