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舒服怎么来,浑身像瘫了一样站
“站桩时,浑身要像瘫乎了一样,有点别人不扶、你就要倒下了这个劲头”。这句话,是传统中医杨瑞教授传承下来的。
多年前,茅山的理安道长也曾教过我同样的秘诀:“全身好像一点劲也没有了,似乎连一根毫毛都挪动不了”。
有位新桩友跟我请教如何站桩,我也是这样告诉她的:“站桩这个事,别把它想得太神秘了,就是一点劲也不要用,浑身像瘫了一样松松地站,肯定受益!
这样瘫乎着站,全身都是放松的。松则通,一块海绵既能通气、也能存水,一块铁板那可是油盐不进啊!
像瘫乎了一样站,符合《黄帝内经》
大家天天挂在嘴边的《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可何谓“精神内守”?您能举个例子形容一下何种状态算是“精神内守”吗?
精神内守,肯定不是用力的,因为用力就精气外露了。
我们睡着的时候,全身放松,精气就是往里收敛的。哪怕是您夏天中午打个盹,也要盖住腰腹,怕受风受凉。这个状态,可以算是“精神内守”。
这种睡着了的状态,是不是跟瘫乎了一样站相类似啊?换句话讲,真正放松下来、像瘫了一样站,精气也应该是内敛的,晨练的时候也会有点怕风受凉的感觉。
那种越站越勇,精神抖擞,汗流浃背,但站完之后累瘫了、好几天缓不过劲来的锻炼方式,肯定不是“精神内守”。
像瘫乎了一样站,才能阴极阳生
从自然界的规律来看,也只有彻底地松下来、静下来,才能触底反弹。中医称之为阴极阳生。所以,老百姓都说养病、静养,关键在于养。养的过程,就是阴极阳生的过程。
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记住《道德经》的警戒:“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如果我们总是处于绷着、架着、端着的战斗状态,弓满易折,弦紧易断,那是典型的死之徒。反之,您看生活中有的人成天病秧秧的,但他(她)知道守柔处弱,知道自己不行,所以珍惜着用,结果反而不生大病,活得挺长的。
像瘫乎了一样站,有许多案例佐证
我见了许多身形不到位的朋友,但人家只是松松、柔柔、弱弱地坚持站,效果非常好。
比如说,当年我老岳父第三次中风之后,他自己根本站不起来,我们三个人扶着老人家站,照样效果非常好。
再比如,您说松腰不到位不行吧,但我有两位朋友,一位是心脏和血压有问题,腰还有一个大弯;一位患过重病,腰胯动作也不到位,但这两位都站得非常放松、能够入定,健康状况都改善得非常好。
您说腹式呼吸重要吧,但有一位老妈妈,她站到第三年的时候,我在一个晚会上给老人家调了形,她才感觉到了腹式呼吸。但是,这位老妈妈头两年每天早晚起来站,身体手术之后乏力、夏天都不会出汗等问题全没有了!
所以,关键要去站,站多了自然就悟进去了。站桩跟学骑自行车、开车一样,功到自然成,是一个熟练工种。站的过程也无它,重点是放松。
像瘫乎了一样站,不要纠结细节
身形的各种细节不是不重要,但这些细节,是站了之后通过实践不断体悟出来的;还没有开始站,就告诉您那么多的细节,反而有可能把自己禁锢住了。
换句话说,您站到那个份上了才能体会到;否则的话,即便别人告诉您,您也接不住,因为您还处于“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腚”的阶段,照顾不了那么多。
千万不要纠结身形。实话实说,真正身形完全标准的没有几个人,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问题。无论新老桩友,一定要怎么舒服怎么站!因为只有在身体舒服的状态下,身心是放松的,气机是流畅的,才是处于一种休养的状态,否则,就是消耗了。
像瘫乎了一样站,要注意入门基本规则
请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别伤膝盖:膝盖在绷紧的基础上微微地松那么几毫米,把身体重量放在脚后跟,这样子膝盖就受不了力了。在此基础上,您还可以尝试,膝盖想弯、腹股沟想往脚后跟使劲,这样子身体重量就自然落到腿后侧委中大筋上了。
再一个就是自然呼吸,用最舒服最放松的方式呼吸,别求什么腹式呼吸,也别做用意念引导气、走周天这一类拔苗助长的事,这方面古人讲是:勿忘勿助,若存若亡;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其实,说白了还是一个放松。
还有一点,就是脊柱尽量保持中正。所谓的像瘫乎了一样站,不是全身歪着斜着,而是骨升肉坠,骨架是中正的,肌肉是放松、不用劲的。精神也是含而不露的。
最后一点,就是无论别人说您的身形如何不正,或者哪个动作要领如何不正确,请记住,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调整,不要希冀一步到位。还是那句话,没有几个人是完全标准的。
像瘫乎了一样站,更适宜中老年桩友
有人说,我看也有些站桩乃至锻炼方法,强度也很高呀,而且也不断有治愈的案例呀!别人的方法,我只能说不了解,我也不会冒然否定人家的方法。各有相应,受益就好。
我想表达一个符合中医原理的普遍性意见,就是:在锻炼方法的选择上,是要分年龄、分体质的。男的四十、女的三十五岁以前,处于生长能力强的阶段,相当于自然界的春夏时分,这时候运动强度高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人到四十天过午,这时候身体状态相当于自然界的秋冬时分了,一定要注意去养,不要再通过剧烈运动,把身体的本钱折腾出来。
如果您感觉自己的身体本钱充足,也可以选择那种咬牙坚持、出汗硬熬的运动方式。
本篇归结一下:在身形基本到位、膝盖不受力的情况下,全身像瘫乎了一样、一点劲也不要用、怎么舒服怎么站。这样子,才是精神内守,才是恬淡虚无,才能阴极生阳,才能不求自得。
先说三个关于晒太阳的事。
故事一:相传宋国时,一位乡野老叟穷得只能靠粗麻之衣过冬。太阳出来了,他便到屋外晒太阳以御寒冷,暖洋洋的日光使他感到非常暖和、舒服,竟不知道天底下还有豪宅大厦、棉衣暖袍以及鸡鸭鱼肉之类的好东西。于是,他就对老伴说:“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这就是《列子·杨朱》篇中“野老献曝”故事。
故事二:诗人白居易在《负冬日》写道:“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切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倶。”诗中的“负暄”就是指晒太阳,即背对太阳晒晒。
故事三:清代慈山居士的《长寿秘决》:“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空,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遍体和扬。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也肯定了晒太阳的益处。
江苏如皋市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之乡,他们长寿的秘诀很多,尤其喜爱通过晒太阳来预防疾病。晒太阳的重点是晒背,让充足的阳气赶走盘踞在背部的阴气。
后背为阳,太阳晒背能补充阳气,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
马老站桩中膝曲而伸,委中大筋竭力要直,也是在站桩中强化阳面大筋。
事实上,一个人经常不见阳光,会显得神疲力乏、面色苍白,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食欲不振为特征的精神抑郁症。
知道太阳的好,也看到过相关的文章,尝试过背晒太阳站桩,站着晒着,后背热了出汗,心里不舒服就不想晒了,
故对站桩晒背也就没有过多的深入。
学习艾灸,发现天晴艾灸效果好,有一天突然想到,小小的艾条有这么好的效果,那太阳的效果就更不得了,脑袋开窍了,伴随着观念转变,太阳的热也变得不热了。
阳台无风,落地玻璃透光好,冬日的太阳暖融融的,晒在后背舒服极了,慢慢体会到热往下肢走脚暖暖的、往膀子上走手热热的,热从后背向整个身体传导。
有一天晒着站着脊柱发热,明显感到寒从膝关节排,热从皮肤表面到深层,阳气入骨了。
继续晒,又体验到后背热前面冷,寒被赶到阴面。
有时感觉心中有团火,从一式换成二式,几分钟就能降心火,。
热与冷形成的反差,感觉整个胸部象一块大冰块,难怪站二式时,两手排寒就似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
晒背时间也从30分钟到60分钟,再到90分钟。
天热了太阳也厉害,晒的时间长受不了,随着身体排寒气减少,身体不愿意晒了。
太阳是天火,艾灸是天火降人间,太阳是天灸。
扶阳灸有开穴之说,缓慢移动艾条,暖暖的穴位门自会打开,热量循穴进入身体,否则就成了正宗的烤肉。
人体有五个连接外界的接口——百会涌泉劳宫,如果想接口吸收外界能量,开穴是第一步。
推而猜想,全身热是不是接受外界能量的必要条件,站桩的保暖非常关键,而手脚头又是重点又容易大意。
人体的生病一是阳不足二是阴阳不平衡。
张钊汉的原始点把人体疾病原因归于寒,中医说阴虚火旺,上热下寒,热都是假象,实质是能量不平衡,道路堵塞造成资源分布不均匀。
原始点热敷红豆袋补充热源,但打压艾灸与事实不符,艾灸循经传导疏通经络,红豆袋就自愧不如,几个月艾灸实践,使得对红豆袋与艾条有了自己的认识,物各有所长和所短,用其长避其短。
从马老站桩身形的思考,应用于艾灸,使得艾灸取穴思路变得非常清晰,督脉任脉、膀胱经和肾经,这三条经络通畅是关键。
用艾绒灸专业知识要求高,艾条灸可以立即上手,并且艾条热量大,传导点、线、面都是艾绒所无法比,通刚不痛,痛刚不通,艾条灸立足整条经络畅通的基础上,强化单个穴位的功能效果会更好,也克服艾绒灸无法灸的穴位如百会、委中。
马老桩功源于传统,表面看是直立与曲膝之分,实质有本质不同,一个直立使得阳面大筋得到强化,符合医学道理,再者涌泉涵穴,经络畅通补肾气。
太阳、艾灸、站桩三者的共性都是补阳气,国人的体质特征是上焦热中焦堵下焦寒。
要想身体好,站桩少不了,要想恢复快,艾灸太阳帮你快。
站桩
是指人体保持一定的站立姿势,借助内向性的意念运用,加强脏腑、气血、筋骨等功能。俗话说“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站桩不仅是八段锦的基本功,而且也是迈向练功高层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练健身气功·八段锦,需掌握以下几种站桩:
(一)无极桩
无极桩主要运用于本功法的开始、结束或动作之间的衔接。因桩法简单,初学者往往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练习。实际上,它能帮助练功者端正身型,引导练功者身心进入练功的意境。站桩时间以2至3分钟为宜,可采取多次重复练习。
动作说明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提顶立项,下颌微收,舌须平放,齿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安舒,腰腹放松;目视前方(图9)。
呼吸方法
1.初学站桩时宜采用自然呼吸。
2.随着练功水平的提高,自然过渡到腹式呼吸。
意念活动
1.意念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规格。
2.意念周身放松,逐步过渡到意守丹田。
技术要点
1.后顶虚领,两脚踏平,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
2.身体中正,呼吸自然,精神集中,宁静安详。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姿势松懈,精神涣散。注意保持后顶上领,下颌微收,目视前方,注意力集中。
2.表情紧张,姿势僵硬。注意眉宇舒展,肩部放松下沉,两腿自然站立。
3.追求气感,用意过紧。练功中出现热、胀、麻、肌肉跳动等现象时,要顺其自然不予关注。当出现身体晃动或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练功,查找原因修正后,再继续练功。
功理与作用
端正身型、调和呼吸、安定心神、愉悦身心。
(二)抱球桩
本功法中的很多动作均是从抱球桩演化而来,其内涵丰富,为一般练功者首选桩法。站桩的时间、强度要量力而行,不勉强坚持,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动作说明
两脚开步站立,脚内侧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臂内旋摆至体侧约45度,继而外旋,两掌向前环抱,与脐同高(或在脐乳之间),掌心朝内,指尖相对,间距10-20厘米;同时屈膝,垂直下坐,膝盖不超过脚背;目视前方或垂帘(图10)。
呼吸方法
1.初学站桩时宜采用自然呼吸。
2.随着练功水平的提高,自然过渡到腹式呼吸。
3.初站桩时,可有意运用呼吸引动气机,以3次为宜,最多不超过9次。
意念活动
1.站桩初期以意念端正身型。
2.随着练功的深入,意守丹田。
技术要点
1.背部后倚,腋下悬开,两臂掤圆,两掌微张;其余参照身型要求。
2.收视返听,精神内守,气沉丹田。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丢顶闭目,耸肩架肘,撅臀跪膝,掌指下垂,脚尖外展。注意目视前下方,下颌内收,沉肩坠肘,尾闾内扣,膝盖不超过脚背,指尖相对,脚尖朝前。
2.精神不专一、呼吸短浅、气息上浮。注意力要集中,胸部放松,适当调息,气沉丹田。
3.追求气感,用意过紧。练功中出现热、胀、麻、肌肉跳动等现象时,要顺其自然不予关注。当出现身体晃动或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练功,查找原因修正后,再继续练功。
功理与作用
可调身、换劲、卸掉全身拙力;可调息、升清降浊、养丹田之气;可调心、放松入静、养心安神。
(三)扶按桩
本功法中的扶按桩重心较低、强度大,适合于体质较好者选练。
动作说明
两脚开步站立,宽于肩,脚尖朝前,随之两腿屈膝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同时,两臂微屈,两掌扶按于胯旁,掌与胯间距约5厘米,掌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图11)。
呼吸方法
1.初学站桩时宜采取自然呼吸。
2.随着练功水平的提高,自然过渡到腹式呼吸。
意念活动
1.站桩初期以意念端正身型。
2.意念两掌扶按水中之球。
3.随着练功的深入,意守丹田。
技术要点
参照抱球桩。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丢顶闭目,耸肩架肘,撅臀跪膝,脚尖外展。注意目视前方,下颌内收,沉肩坠肘,尾闾内扣,膝盖不超过脚尖,指尖与脚尖朝前。
2.两臂僵直,两掌置于体侧或小腹前。注意沉肩坠肘,肘关节微屈,坐腕,两掌跟位于胯旁。
3.精神不专一、呼吸短浅、气息上浮。注意力要集中,胸部放松,适度调整呼吸,气沉丹田。
4.追求气感,用意过紧。练功中出现热、胀、麻、肌肉跳动等现象时,要顺其自然不予关注。当出现身体晃动或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练功,查找原因修正后,再继续练功。
功理与作用
调节身体各部位姿势,符合身型要求;稳固根基,强筋壮骨、提高肌肉力量,强体增力。
最近我在思考,站桩中人体脊椎骨为什么要松开和调整成类垂直状态(多少还是会有生理弯曲,不可能绝对的垂直),
一,脊椎骨松直身形就中正,身体就能上下贯通,合胯松沉腰椎,更有利于力沉脚底,力能沉脚底,脚就有中定之根,也有利于病气沉下去从脚底涌泉穴排出去即所谓中医讲的排毒。
二,脊椎骨的松直,能使内气(权且这样表达,自己感觉到的生物能)更好下行,劲力贯足下,下盘稳固,从而上虚下实,头部轻灵。
三,脊椎骨的松直保障了腰胯协调统一,这样腰、胯、腿、脚的站法对脊髓神经肯定有良性功能刺激。颈椎骨的坚起松开即虚灵顶劲(百会穴领劲)能让头轻灵,顶头悬。
胸椎骨的垂直松开可以让呼吸更顺畅,心胸肋骨阔大。
腰椎骨松开竖直把腰窝(中医讲的命门肾俞)填满,这样才能形成“身备五弓”的最大“身弓”。
四,脊椎骨的松直,有助于气血通畅。传统武术讲脊柱是人体的最主要的大筋,松腰竖直脊椎,就使大筋活络,内在气机就活跃,自然能使人体气血畅通。
这样让站桩者感到中正安舒,身心都通畅舒泰,逐渐就能达到气脉圆满。
松腰竖直脊椎骨,解剖学里讲脊柱骨里有62根神经,这些神经就不会受压迫,运动神经得到解放,气道通畅,身体内五脏六腑处在自然安静的位置,才能得到更好的温养,达到康复和养生的目的。
如果站桩不调整好松腰竖直脊椎骨,就不能上下贯通,不能周身整合为一,会影响松沉到脚底,有可能造成上实下虚;气滞于上,命门亏虚。
如果脊柱调整不好,做武术动作的动手发劲越多,隐患越大,只怕伤及筋骨,反震肺腑。
而且由于命门亏虚所致疾患,像糖尿病、慢性胃炎、腰椎病、颈椎病等一类的疾患,现代医学发现其病根原来多在于此。
松腰竖直脊椎骨,还有助于腹部放松;腰肌、腰骨、腹肌松开了,无需用力,腹式呼吸自然就成。
如果没站到脊骨腰椎的松沉、伸胀、伸拉、纵放,那是没有站出多大效果的。
只有脊骨真正得到了松开、松直、缩与放、开与合、虚与实、提起松落的实质锻炼,才能够达到“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以至外形不动,内部生生不已之动”的上乘练功境界。才能够真正浑元一体,圆满统一。否则,你的意念再多,想象力再丰富,也只是胡思乱想,不会达到预期效果。那就真是在自欺欺人,故弄玄虚了!
站桩就是求身体相对静态的整,太极、形意拳就是求身体动态的整,目的就这么明确,奔着这个目的去练就不会大错!
提到站桩,很多人都知道,认为是中国武术中一种练习下盘的基本功;也有人认为和木桩有关,并且在脑海中浮现出武打片里主角在木桩上扎马步练功的画面。
很多人对站桩的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可能也见到过各种各样的站桩功:有站着练的;蹲着练的;半蹲着练的;也有真像**里那样蹲在木桩上练的;还有虽然不下蹲,但翘着臀部、提着脚后跟站的,五花八门,各具特色。
五花八门的站桩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站桩并不是习武者的专利,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的养生健身中,而且效果极好,于是逐渐开始加入到站桩的队伍中来。
在广大站桩爱好者中,很多人通过练习达到了很好的养生效果,也有不少人不但没有养生,反倒站出了新的疾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和一般的体育运动不同,站桩属于内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一种身心修炼法门,一门开发人体潜能的生命科学。因此站桩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引,客观严谨地实践,以及有实证功夫的明师指点;不能任凭一己想象,盲修瞎练,否则后果十分麻烦。
毫不夸张地说,在站桩这个领域,马世琦先生是真正的“明家”。马老传授的桩功八式,无论从理论依据、修行次第、安全性还是修炼效果都堪称圆满;对习武者、中医从业者、修行者以及所有具有主动养生意识的朋友们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马世琦先生给学员指导站桩姿势
对于站桩的理论和方法,马老已经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进行了详尽地讲解,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其中的秘密和要诀,可谓功德无量!为了更好地帮大家理解书中的内容,以及帮初次接触马老功法的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其中的要点,我们将从本期开始推出 “解读《顶天立地的功夫》系列”微刊,在马老原文的基础上做一些概念梳理和知识延展,以期帮助广大桩友厘清概念,去除疑惑,建立正信,功夫精进。
这一期,我们先来破题,讲讲 “站桩”这两个字的含义。
《顶天立地的功夫》
“站桩”二字的含义
解读
站桩源于传统武术,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身体锻炼方法,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一点足以让每个中国人自豪。但包括很多职业习武者在内,都并不清楚“站桩”这两个字的含义,笼统地把所有身体静止不动的姿势都称为站桩,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前人命名“站桩”这两个字,就已经清清楚楚地把它的概念和修炼关键告诉我们了:
站——站不是蹲
1 站桩不是蹲桩
2 放松膝盖,阳刚阴柔
桩——桩是直的
3 你站桩你是桩
4顶天立地才是桩
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1 站桩不是蹲桩
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但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实际上很多所谓站桩的方法其实都是半蹲或全蹲的,像蹲马步一样。
很多人认为蹲马步是站桩,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是“蹲”马步而不是“站”马步;是马“步”而不是马“桩”;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站桩是从放松里求功夫,越舒服越好;马步是从疲劳里求功夫,越痛苦越好;前者是养生式练法,后者是透支式练法;前者主要练阳面,后者主要练阴面;这两者除了都是静止不动以外,几乎没有一点相同之处。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混淆,有些人站桩越来越低,慢慢变成“蹲”桩了,也开始认为站桩要练阴面,蹲得越低,越痛苦越好。何况这样的练功方式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很多人功夫还没练出来先把身体伤害了。
马老在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发人深省:
“前辈们常说:‘练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不得正法,不明道理。我自己当年也是痛下功夫,也认为三体式越低越好,马步蹲得时间越长越好,年轻时我能抱50公斤重物单腿蹲起数十次,自认为异于常人,但站立时一般成年人用力一推我也要往后退,无论直立还是屈膝而立,结果是一样的。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马步站得越低,三体式后腿越曲,在腿前面的肌肉又僵又硬,后面的反而越来越软。”
“现在国家好多体育部门都崇尚马步,说马步太重要了。我说马步太没用了。我敢说,谁练马步,谁是练挨打的。动也不灵,双重失灵。你马步一蹲,蹲平了是吧?达到最佳状态就是要倒不倒,这个状态是最好的。这时候你腿前面是僵的、后面是软的,没有劲儿,一推就倒。说马步往那一扎,推不动,那是金庸说的。事实上一推就倒。”
**中的艺术夸张,导致了人们对功夫的错误印象
“人呢,为什么不能弯着腿?弯着腿你膝盖就承受着全身的分量了,马步蹲下去以后,你的重心在后头,你要倒;用什么平衡呢?用膝盖来平衡它,所以说这是错的。可能是跟我的职业有关系,我是搞机械设计的,设计每一样零件,我都做受力分析,人我也分析,马步一蹲,这就是膝盖在受力啊,别处练不着,把后边练得特软,前边练得特僵,所以就从这方面,我悟出了一定要顶天立地。”
蹲马步或以半蹲姿势打拳时,膝关节(髌股关节)受力最高可达体重的3倍,极易造成关节紊乱和劳损。
2 放松膝盖,阳刚阴柔
我们自然站立的时候,膝盖是放松的,站桩时也是如此。这一点可能有些桩友没有注意,但这其实正是马老功法独异于人之处。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站着的时候一屈膝,膝盖就受力了,大腿前侧肌肉就紧张了。而大腿前侧属于阴面,应该松柔,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则对健康大为不利。马老从中医的角度指出了练功与人体阴阳的关系,可谓是正本清源:
“头顶为乾,足底为坤,正好契合了“提挈天地”,背为阳,腹为阴,合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我们的腿为前后左右四面,正合四象,大腿后侧为太阳,太阳一定要开展,因此必须直立,越下蹲太阳越闭藏,非但阳面绵软无力,而且对健康有极大损害,不说膝盖要受重创,太阳经不通畅对脏腑的健康也有极大的危害。”
“腹为阴,背为阳,后面为阳面,蹲得低了就把阴面练僵了,阳面练软了,所以就练成僵和软了,而不是刚和柔的关系了。因为你阴面练僵了练硬了,它就是叫僵嘛,阳面你闭蔵了,那就错了。”
解读了“站”,再来解读“桩”:
桩——桩是直的
3 你站桩你是桩
很多人不理解“桩”的含义,对此马老也给出了通俗易懂而令人信服的解释:
“桩是什么呀?今天上午来的新人,我一说站桩,他们觉得挺恐怖,马步,哎哟,他说太累了,膝盖也疼,也累,太痛苦了。我说那不叫桩,马步怎么能叫桩呢?顾名思义,外头工地上打的桩就是桩,那桩有弯的吗?一个弯的没有,全是直的,越直越好。你站桩,你就是桩啊!干吗还上桩上站着去?那是错的,他们就是钉俩橛子站着,管那叫站桩,那叫‘站在桩上’,不叫站桩。”
施工工地上的桩
“从字义上讲,桩就是直的,你站就要顶天立地,你蹲下去就不是桩!有人认为我站的是高桩,我认为我就叫站桩,屈膝下蹲不能叫低桩,那根本不是桩,因此顶天立地才是桩。”
4 顶天立地才是桩
现在说到最关键的地方了——顶天立地,这也是书名的深意所在:站桩就是顶天立地的功夫。
怎样理解 “顶天立地”呢?我们自然站立时候,最多只感觉自己在天地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如果按照书中的站桩要领来调形,身体会切实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从头到脚好像被钉在了地上一样稳固,这种感觉真的很像一根木桩,连心情也会变得平和安定。
如果姿势足够精准,还会感觉身体里有一根清晰的轴线,只要守着这根轴线,站起来又轻松又稳定,再久也不会累。这时身体既是顶天立地,又是完全守中的,完全符合《黄帝内经》中对上古真人境界的描述:“提挈天地”;也符合《道德经》中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才是对站桩最完美的诠释:
“这条轴线,叫上接天根,下接地轴,这条线要过地心。我举过例子,你看摩天大楼盖到200 层也好,100 层也好,那条轴线和地心偏1 分都不行,偏01 分都不行。现在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这个轴线完全过地心,这就是守中,它不会倒。如果你偏1分,盖到一半楼就得倒,这就是没有守中。”
解读桩功第一式
要找到这根轴线,确保姿势正确,秘诀之一就在于体重在脚下的分配。这在某些门派属于不传之秘,马老也无私地公开了。
“三部丹田都要在这条轴线上,下丹田的位置,在你身体里是前七后三,所以你这力放在后脚跟上也是后七前三,后脚跟受七成力,它是阳面么,后面是阳面,所以承担主要的分量。”
这样站桩,是最符合人体结构的,也最合于自然,久而久之,功夫也会不求自得。马老提到:
“咱们这根轴线要钉在地上,没人能打得动,这是真实不虚的。你就把这个中定住了,这就是形的中,你永远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估计大家都有体验,和我动手的时候,你们刚出半截,我的手就到了,这个大家能相信,是吧?外面找我比拳的人都是这种感觉,明明他先出手,我先到,这绝对做得到。”
“腿微弯”的秘密
很多桩功都要求“两腿微弯”,马老在书中也提到腿要“微弯”,于是很多桩友产生了这样的困惑:不是说“桩是直的”吗?站桩时腿到底弯不弯?一弯不就又往下蹲了吗?
这个“微弯”的状态,其实是站桩的另一个秘诀。
事实上,我们俗称的“腿绷直”其实并不直,而是大腿与小腿骨的轴线形成了一个负角度,而且这时膝盖也是紧张的,并不能形成贯通上下的整劲,如下图中图1所示。
站桩时的微弯是指在腿绷直的基础上放松一下,腿稍微“弯”一点,也就是膝盖向前顶一点点,这时大腿与小腿骨基本在一条线上,或者有一个极小的曲度,和我们日常站立时的角度相同,是最自然的状态。这时尾骨前翻,最容易找到委中大筋的挺劲。拳谱上讲的“曲中求直”,《内功经》上讲的“膝曲而伸”都是这个状态,如下图中图2所示。
如果腿再弯一些,就变成屈膝状态了,这时膝盖必然受力,位于阳面的委中大筋必然松弛,就变成阴面僵、阳面软的错误姿态,不仅练起来累,还对健康不利,如下图中图3所示。
腿部角度对比示意图
这个角度很微妙,而且因人而异,无法量化,不过前辈们留下的口诀“曲中求直”和“膝曲而伸”还是准确地描述了这一点,只是后人大多只理解了 “曲”,而没理解 “求直”和“伸”,于是都练错了。这一点虽是细节,但却是站桩的关键,马老无私地把这个讲出来了:
“咱们手伸直了以后,伸出来手也是微弯,但它是自然弯。只要不往回崩,把它绷紧了,往后挺,挺住了,那叫僵直,你刨去僵直,那就是‘微弯’,就是自然状态。”
“你就是桩,就不能往下弯,我说不能往下弯,不是绝对的啊,自然弯还要保留,都要保持自然状态。”
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可能每个人的角度会稍有不同,以形成顶天立地的力线为最佳。如果暂时找不到,就以膝盖放松为标准即可。
综上所述,站桩两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意义丰富,包含了人体阴阳分布、肌肉放松和用力技巧、支撑结构建立、重力分配方式等东西方医学和生物力学知识,确实是一门生命科学,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以前曾多次提到“医武不分家”,其实文武更不能分家。没有足够的文化功底,不仅不能领悟到武学的真谛,甚至会导致方向性的错误。分不清站桩和蹲马步是小,遗失了传统文化才是大。马老在书中多次强调要多读书,会读书,不要约定俗成,不要跟风,要用智慧来继承传统文化:
“一定要自己好好读书。千万不要听那个“约定俗成”的,它“俗成”嘛,大家都这么说,就认为是对的了,但是其实理解得正好跟正确的相反。”
“所以作为人来说,你要是有智慧,不可能跟风。现在为什么好多学功都是跟着风?**一演出来,这种功夫马上就火了。人啊,为什么要跟着媒体去走呢?为什么不用心自己想想呢?”
“有好多人,练一辈子了,腿已经做了手术了,还往下蹲呢,还蹲得特别低呢,这就是没有智慧。”
“所以说要读书,要会读书,要能够跟咱们老祖宗沟通,用神来沟通。”
修行需要智慧,健康和功夫同样需要智慧。马老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讲解练功的智慧,可谓苦口婆心。主动养生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首先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习武者分不清阴阳,搞不清曲直,又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仅凭一腔热情刻苦练功,结果越练越伤、气血损耗、经络堵塞,练出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甚至癌症,健康程度还不如不练武的普通人。尽管如何理解功夫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从养生的角度出发,必须要遵循生命本来的客观规律,道法自然。
相信通过马老的开示和本文的解读,大家已经彻底理解了站桩二字中蕴藏的智慧,明确了练功的正确方向,祝大家功夫精进,永远健康!
附上桩功第一式图解,供大家体会站桩的含义:
4月3日。
上午站桩一个半小时,傍晚站桩一小时二十分。
上午站得比较安稳放松,心也很静,有一段时间后脑勺发疼发胀。做动功15分钟。
下午五点四十站桩到七点钟。站得很安稳,很松静,很舒服。腿部一直在发热,前后都热。又做第二式大约二十分钟。吸气时气特别足,胀的小腹发疼,肋骨发疼,一直上到中脘部位。后腰也发胀。双手内好像捧着一个大气团。
后来就开始恶心,要吐。赶紧停下来,改成第一式站桩,但还止不住恶心,于是赶紧收功,到卫生间干呕了一会儿,没吐出什么。前天做第二式的时候,开始胃肠部出现强烈蠕动,后来也出现了恶心。
我的胃现在消化功能虽然还可以,但是问题其实挺严重。每年都在做胃镜观察,怀疑我是胃淋巴瘤,化验指标一直在淋巴增生的临界点,没有最后戴上帽子。我还有中度肠化生,萎缩性胃炎,还有一点点胃溃疡。看来做第二式的恶心确实是在从根本上调整我的胃部问题了。
做第二式站桩,还有一个感觉,就是吸气的时候好像卷上卷的尾闾松下来了,在呼气的时候才又卷起来。这个感觉是对的吗?
4月4日。
早上5点一刻起床,站桩一小时。很松很静。
七点钟吃过早饭,动身去明心堂,给马老送密印寺禅茶。见到本海老师和马老。马老很高兴的收下茶。我又向他请教昨天做第二式的问题。马老说我这属于排病反应。一定要吐出来,吐几次就能好,如果担心吐在地上,就在卫生间去做第二式。
马老还说做第二式的时候用意不能太强,要若有若无,不能把气鼓的那么厉害。至于尾闾松开,也是因为我把气弄的太足造成的。
我还向马老报告了昨天指导大姑姐和小姑站桩的情况。对于小玫的效果,马老很开心的赞赏。我也跟马老说,王林的悟性高,准备带她来一起见老师。
临走时,本海老师还一再嘱咐我说,一定要把心定下来。无论站桩做事还是走路都要慢,不要急躁,不要过。非常感谢,我都记下了。
中午站桩四十分钟。摆好姿势以后就不再管它,尽量松松静静地站着,感觉很舒服,但是不一会儿就晃动起来,索性由它去晃,晃的也很舒服。
桩后胃部有局部疼,不重。
下午3点45站桩到5点一刻,一个半小时。第一式一小时十分,很放松,很静,但一直有轻微的摇晃。接着到卫生间做第二式,两次呼吸以后就开始恶心,然后就干呕,但是没吐出来,干呕了一会儿以后复归平静,不再恶心,然后胃里有一些疼,但是不很厉害,疼了一会儿就消失了,胃里比较平静。第二式做了20分钟收功。
4月5日。
早上5点20站桩两小时。今天靠站。是离开一点距离的靠站。感觉若有若无,恍兮惚兮。最后30分钟,做第二式站桩20分钟, 动功十分钟。做第二式,轻微有一点恶心,没有干呕,基本上胃比较平静。
下午因为没睡午觉,站了一个小时桩,很疲乏,感觉一般。
4月6日。
早上很奇怪,夜里醒了一次,大约是三四点钟,又睡过去,结果一睁眼已经快七点了。可能是这些天有点缺觉,身体进行了一次自然调节。
早桩是站不了了,早饭后上午站桩吧。
4月7日。
早上5点20站桩两小时。若即若离的靠站。脚跟很贴近门,把姿势做好以后,轻轻的贴在门上。这样若即若离的,靠着会非常舒服。
非常松,非常静,很舒服。腹式呼吸自然形成的非常深长,气很足。一小时后做第二式。第二式也完全是自然呼吸,吸气非常的深,气胀满了中丹田。
最后20分钟做动功。感觉很松,甚至有点入静的感觉。
下午想站一会儿,只站了几分钟就特别疲劳,于是就去午睡了。
晚上站桩一小时。
4月8日。
早上五点半站桩到六点半。若即若离的站,仍然是腿部压力比较大。
上午带着第一次去明心堂的朋友夫妻两人来到明心堂。他们是初次学习站桩,请本海老师帮助他们调形。我是带着问题而来。这几天若即若离的站,总感觉膝盖压力比单独站要大,自我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卷尾闾。本海老师说,问题在于我的松腰仍没到位。在本海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我勉强通过翻胯,把腰松到位了,心口窝空下来了。到位的感觉是腿后侧非常的酸,两个脚脖子也非常酸。看来我是属于腰比较紧的那类人,而且后背还有点微驼。本海老师说,通过松腰,腿后的撑力会与脚后跟发的力成为一个整体的力。同时松腰到位,心口窝空出来,又使得提顶提胸真正起到作用。这些够我消化一阵子的了。
下午站桩一小时,一直在体会上午在明心堂松腰到位的感觉:心口窝是空下来了,然后觉得腿后和脚后跟的受力比较大。以前我总是不明白脚后跟发力是怎么回事,今天终于感觉到脚后跟的力量了。还有一个感觉,不知道对不对:就是好像臀部直立起来了,和腿连成了一个整体。由于一直在找松腰的感觉,所以整个站桩过程中没有能够松下来。慢慢来吧。
4月9日。
早上5点半站桩两小时。后20分钟做动功。
今天早上站桩,腿和脚不再紧张,好像一下子松下来了,腿后侧和脚跟的力量连接起来,体会到了脚跟发力的感觉,站的非常舒服。终于明白坐在脚后跟上的意思了。还有脚跟坐满后脑勺,或者说后脑勺直接坐在脚跟上。找到点这个意思了。
另外自我感觉腿后部好像有个弯曲,貌似这种形状“(”,这应该是一种错觉吧?
做动功的时候感觉比较放松,有点儿要睡着的意思。
下午站桩一小时。
4月10日。
早上5点20,站桩两小时。感觉和昨天大体一样。仍然是腰的后部,骶骨膨出,那个部位继续酸疼。开始是轻松的靠站,后来酸疼比较加重就变成完全的靠站,以减轻腰部酸痛的压力。
最后20分钟做动功。仍然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今天体会到脚掌心做八卦型的运动,有按摩的意思。
下午站桩一小时。腰不怎么酸了,站得比较轻松,有一会儿右眼感觉胀痛,我这只眼睛视野缺失,应该是在冲击病灶。
4月11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非常松非常静,很舒服。最后做十分钟动功。
上午朋友来,让我帮助她调形,我陪她一起站了半个小时。朋友说站桩以后,上了火,嘴上起泡。我帮她调形时发现她抱臀松腰是靠腹部的收缩,所以小腹收的很紧,呼吸总是不畅,致使心火降不下来,向上走,引起嘴唇起泡等等上火的情况。我帮她调整好姿势以后,她舒服的站了半小时,说呼吸顺畅了,气也降下来了。
下午站桩一小时。站得松静,非常舒服。感觉气胀满了小腹,并且把两肋也撑开了。于是后半个小时做第二式桩功。做了几分钟后开始恶心,赶紧到卫生间去做,边做边吐,吐了三次,把胃里的东西都吐干净才舒服了,继续做完了第二式。
4月12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前一个小时,松静自然很舒服。一小时后开始腰酸,有点站不住,靠站了一会儿,又晃动了一会儿。最后十几分钟做动功。
中间有一段时间,呼吸变得非常的细长微弱,我一个意念上来:是不是要出现胎息了?结果这种呼吸就没有了。
下午站桩一小时。非常松静自然,很舒服。有一小会双肘双肩双耳和脸都热乎乎的。最后十分钟做第二式,前两次吸气的时候气上到后脑勺,有麻酥酥的感觉(昨天下午做第二式的时候也是这样)。今天没有出现恶心呕吐。
4月13日。
早上4点40站桩两小时,前一小时的音乐时间仿佛很短就结束了,后一小时因为空腹有点站不住,靠站和晃了一会儿,最后十分钟动工,下午站桩一小时,很松静,双脚心发热,脚后和腰部都发热。很舒服,感觉腹式呼吸将肋骨全部撑开了,前天只是撑开了肋骨下缘。做了一会第二式,将中脘以下全部撑满,肋骨打开,感觉很热,头上脖子上出了不少汗,最后做十分钟动功。
4月14日。
早桩两小时,前一小时站的松静舒服,后面有点儿站不住,边听元会老师功法要诀边站。最后十分钟动功。
下午站桩一小时。今天右侧头部又有点胀疼,左肋有点疼,收功后就好了。
4月15日。
早上5点半站桩两小时。松静自然,姿势又找回来了,基本上比较固定。后半个小时做第二式,第二式的气息非常轻松,由下丹田上到上丹田的气,很自然,毫不费力,做的比较舒服。最后十分钟动功。
今天早上站桩,肠胃反应比较大,一直在蠕动,但是很舒服。
下午站桩一小时。第一式站了一会儿,觉得气特别的足,一直往上胀,于是直接改练第二式。站了一小时。感觉周身舒畅,呼吸痛快淋漓,感觉非常的舒服。只是做到半小时的时候,又开始有点恶心,于是到卫生间去接着站。呕吐了几小口黏黏的东西没有再吐,一切又恢复正常,到了一小时的时候,仍然意犹未尽不想收功。
4月16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前一个半小时做第一式,轻松自然。最后几十分钟有一点儿晃动轻轻的靠着柜子,站满一个半小时。最后半小时做动功,整个感觉非常的舒服。
下午站桩一小时。站第二式,感觉气息非常顺畅,很轻松,但是腿后大筋有点撑不住,总会松懈下来,需要不时的调整。另外收功以后感到浑身发冷,不知是什么原因。
4月17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前一小时松静站立,后40分钟靠站。最后30分钟动功。发现动功的气感特别强,每次吸气时整个肋骨全部充满,且入静的程度深,进入恍恍惚惚的状态,收功吸气时头顶毛孔乍起,呼气时脚底涌泉发热,发现动功的效果真是太厉害了。
4月18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十分钟。第一式站一个半小时。非常放松,也很静,有一段时间进入恍恍惚惚状态。收功时感觉很好。动功左右各一百次,将近四十分钟。一直处于似睡未睡,恍恍惚惚。收功时依然感觉头皮发乍,涌泉穴发热。收功三次,好像还没收回来,又多收了几次,才把气拢住。
下午站桩一小时,第二式做了二十分钟,腰有点疼,又改做第一式。最后十分钟做动功。今天中午出去办事没睡午觉,下午桩站的一般。
4月19日。
上午站桩两小时。最后20分钟做动功。比较松静。腹股沟发热。
下午站桩一小时,以第二式为主。最后做了十分钟动动。第二式做的比较轻松,轻呼缓吸,气还是很足的,做了40分钟。
4月20日
早桩一个半小时。第一式松静自然。动功二十分钟,真心感谢股嫂的帮助,纠正了手的动作和呼吸,用正确的姿势做。
中午在室外,第一式站桩半小时。太阳晒着背,暖洋洋的,很舒服。
下午站桩一小时。第一式四十分钟,今天下午的状态特别好,全身非常放松,除了头颈和脚后跟有一点感觉外,全身没有一处着力点。身上很温煦的感觉,好像有一种东西在里面慢慢的流动,感觉非常的舒服,真是一种享受。站了三十分钟,膝盖有些发疼,低头一看,原来两个脚向外撇了,赶紧端正过来,膝盖就松下来了。站到后十分钟,浑身开始出汗,便收功了。最后二十分钟做动功各50下。我发现动功对于肠胃的反应特别大,肠蠕动的很厉害。
4月21日。
早上站桩一小时。感觉一般。
下午站桩两小时。第一式1小时40分。开始时浑身发热,通身都热。全身热度下去后,感觉腹股沟处依然一直在发热。站桩20分钟后,呼吸改变了,口鼻不再主动呼吸,丹田也没有起伏,只是在鼻子内有轻微的气息出入的感觉。一直持续了一个来小时,直到收功。最后做动功20分钟。
记得前几天有一次夜里起来,在灯光下发现自己双手的手心手背都是通红通红的,不知是什么缘故。
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是这种呼吸状态,那么要是想做第二式的话,是不是要主动恢复成自然呼吸再去做?
4月22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第一式一个半小时,全部是细呼吸。很松很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用十分钟做第二式,仍然是细呼吸方式,但是气不能从下丹田调到中丹田上来,看来,这种呼吸方式不能做第二式。最后20分钟做动功。
下午站桩一小时。前30分钟自然呼吸,丹田非常胀。后25分钟自然转成细呼吸,若有若无,没有自主呼吸,但是鼻息里仍有微微的气流出入。一小时后仍有点意犹未尽。收功时气感很强,后脑头皮微微发麻发乍。
4月23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第一式1小时40分。前十分钟自然呼吸后自动转入细呼吸。单站了一小时,腿有些累,改为靠站40分钟,一直是细呼吸。最后20分钟,动功左右各一百下。
下午站桩一小时。今天的呼吸又有一点变化,不是完全没有呼吸的感觉,而是有微微弱弱的呼吸感觉,若存若亡,若有若无,特别的绵长。丹田气的走向也不大一样,不是向外胀,而是由下丹田有气向上升,往中丹田升。
站到后来,左脚前掌的外边沿很疼。
4月24日。
早上站桩1小时50分。前一小时单站,后20分钟靠站。最后20分钟做动功各一百下。今天的呼吸状态跟昨天相似,就是微细的呼吸,若有若无的。
下午站桩1小时10分。轻微的靠站,感觉很舒服,很松静。气息是腹式呼吸,感觉气向中丹田上升,力量很强。站到四五十分钟以后,双脚前脚掌的外侧酸疼。最后做动功十分钟。
4月25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前一小时单站,比较松静自然,后来腰酸腿累,改为靠站,立刻觉得舒服了,又站了40分钟。一直是腹式呼吸。最后20分钟做动功。今天前脚掌的两侧没有酸疼。
下午站桩一小时。右侧大腿面有巴掌大一块皮肤过去长期麻木,没有什么知觉,今天出现针刺般的疼痛,好像有无数个小针在扎。
另外,发现我的脚脖子明显的增加了很多肉,皮也非常紧实,肉也很瓷实。过去我的脚脖子很细,皮松松的一揪就起来了,也没有肉。这个变化真令我惊喜,怪不得现在我的腿脚这么有劲儿。
4月26日。
上午站桩一个半小时。今天站桩的地点不同了,我是在北京小汤山疗养院的龙脉温泉处站桩的。感觉非常不一样。觉得这里的气场特别强,每一次腹式呼吸的时候,丹田气都胀得非常足,从下丹田直到中丹田都胀得满满的。背后晒着暖阳,空气清新,蛙鸣,鸟鸣的自然天籁,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下午又在龙脉温泉处站桩一小时。依然是背后晒着暖阳,感觉非常的放松,全身没有一处着力点,只有脖颈处和脚底下有力量的感觉。与大自然紧密拥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站桩,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4月27日。
早晨室内站桩35分钟,听着新录制的钵音按摩,感觉入静非常好,两边腹股沟发热,没有受力点,非常轻松。八点钟到了吃饭时间,实在是不想收功,但是没办法,只得勉强收了。
收功后感觉腰部有些酸痛,不知是身姿对腰部有些受力的缘故,还是怎么回事?
上午站桩一个半小时。依然在温泉龙脉处,一式一小时,动功半小时。打喷嚏流鼻涕不止,许是杨花柳絮刺激的。
下午站桩50分钟。
4月28日。
早上室内站桩50分钟。听冥想钵声,比较松静。但半小时以后感觉命门酸痛。
上午在温泉龙脉处站桩一小时。第一式40分钟,动功20分钟。后半程依然有命门处酸疼,不知是何原因。
晚上看电视时靠站一小时,身体很放松,靠站时命门没再酸疼。
4月29日。
早上站桩1小时40分。后20分钟做动功。仍然是听着冥想钵声,站的感觉一般。独立站一会儿,靠着一会儿,命门处倒没有太酸疼。
下午站桩一小时。晚上看电视站桩20分钟。
今天感觉有点疲乏。
4月30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依然听着冥想钵声,单站和靠站交替进行。比较轻松的站了一个半小时,而且很松静。最后30分钟做动功。
今早的站桩感觉是疲劳一扫而光,又满血复活了。
今天找到命门酸痛的原因了,我侧面,对着镜子照看,原来是要做到腹部向前突起后。身子才完全是正直的。自己觉得向前挺了,其实身子是直的,是一种错觉。这样站下来命门再没有酸痛。
这两天站桩的时候,右大腿外侧面巴掌大那一块过去长期麻木的部位,开始发热,间或有针刺般的感觉。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这块麻木的肌肉,恐怕会复苏了。
中午看电视站桩半小时。
下午靠门站桩半小时,听着冥想钵声。站桩三个月,现在逐渐喜欢靠门站了。以前翻胯的姿势做不到位时,靠着站总觉得憋气,现在靠站感觉很舒服。
5月1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基本上是靠站了一个半小时。最后做动功半小时。动功非常入静,恍兮惚兮,气感很强,收功时,气冲上头顶,落下时又直达脚底。
下午站桩一小时。独立站40分钟,靠站20分钟。独立站时,感觉中丹田气胀的很满,把肋骨全部撑开了,于是做第二式大约五六分钟,觉得气不那么足了,又改做第一式。最后靠门站的20分钟非常舒服,感觉像躺在床上一样,到时间了都不想收,于是又改成独立站,也是非常舒服。
今天站桩中间,在吸气的时候感觉到胃部有疼痛感,前几天也出现过几次,看来是气在冲病灶。另外右大腿外侧那块麻木的地方,又有好几次针刺般的疼痛。
今天已经是站桩第93天,距离百日筑基的圆满还有7天。
5月2日
早六点站桩一个半小时,前一小时站第一式,单站靠站都不舒服,或许是昨天睡得太晚的缘故,做动功30分钟,有点儿昏昏欲睡,今天早上一直用耳麦听钵声按摩,果然效果更好。
站桩以后,感觉腿脚异常轻松,走路轻快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形。
今天看见群里谈论站桩后,手握力增加,我也试着握了一下拳,果然,握力比过去大了许多。
下午两点在高铁候车室站桩半小时。
五点第二式半小时。感觉超好,浑身发热,气特别足,做的非常痛快淋漓。
5月3日。
早上站桩一小时。感觉还可以。比较松静。
下午站桩一小时。以第二式为主,松静自然,站的非常舒服。
5月4日。
早上站桩一小时,比较松静。第一式40分钟,动功20分钟。
上午看电视站桩半小时。非常放松,身上发热,很舒服。
晚饭后站桩一小时。发现不听音乐会更加入静和放松,明天起改为静静的站。
5月5日。
今日立夏,早上站桩1小时20分,其中20分钟动功。今天没有听音乐,静静的站,感觉还行。只是身形总不能做到完全放松。站到最后命门处一阵阵的温热。
下午站桩一小时。静静的观呼吸,比较放松。中间有一会儿两肘发热,挺舒服的。右侧后脑有根筋抻的疼,右腿膝盖总有些不适,应该是冲击病灶。
5月6日。
早上站桩一小时四十分。单站和靠站结合,静静地随着挂钟的滴答声念佛。站了50分钟以后,腿有点儿累,于是改成靠站。最后20分钟做动功。
下午站桩一小时。以第二式为主,开始呼和吸用意有点儿大,后来自己做了调整,轻吸缓呼,感觉非常舒服。最后十分钟做动功。
5月7日。
早上站桩两小时。第一式和第二式各一半时间,做的都很轻松,静静地念着佛。胃部蠕动打嗝,右大腿局部麻木处有针刺感。最后靠站了一小会,感觉非常舒服,命门处火热火热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感觉很快就过去了。最后做动功20分钟,气感很强。
下午站桩一小时。第一式和第二式交替做。最后十分钟动功。下午站桩一小时,出了很多汗,尤其是脖子,顺着头发往下滴汗,衣服也都湿了。收功后赶紧擦干,然后换了件干衣服。
5月8日。
今天是站桩第一百天,百日筑基圆满。马老在书中写过:三个月,把腿站通了,这就是上道了。
早上站桩2小时。单独站和靠站各一半时间。轻松自然,随着呼吸默念佛号。后20分钟做动功,恍兮惚兮,气感很强。
下午到地坛公园站桩,刚站了十分钟,感觉风太大,就返回了。在家站桩一小时,非常的自然舒适。最后十几分钟做动功。
百日站桩圆满了,我站在神奇的马老桩功的大门前,轻轻用手推开门,抬脚迈了进去,眼前一片金光灿烂,广阔的路在前面展开,很长很长,等待着我。
夏天到了,光膀睡觉,正常人的权利,为“它”我努力几年了。睡衣,冬天穿正常,春秋也要穿——肩膀怕冷,夏天还要穿——身体怕风,我只想过一个正常人生活,吃得香睡得着,冬天知寒夏天知热,偶尔还能透支点体力。
失去方知珍惜,这点权利终于站回来了,容易吧容易,难吧还真的难。
几十年来,一直生活运动有规律,然而我慢慢发现身体出问题:
洗澡泡大池感到胸闷,午休睡得正香要小便,白发渐渐多起来,膝盖一年四季都是寒,寒腿脚冷,冬天脚底板更怕冷,放垫子、放木板,夏天不能打空调,三十多度高温不知热,晚上睡觉不能吹风扇,门窗还要关起来,还要穿睡衣,配了三副老花镜,水果冷饮不敢吃,腰间盘突出过,颈椎不好我也有。
年半百,上有两父两母,下有一对儿女,这个身体我真不敢往前望,屋漏偏逢连夜雨,儿子的身体也异常。
万般无奈踏上寻求健康路:原始点、拍打拉筋疗法、推背、X平衡法、不一法师棍子法、刮痧拔罐、108拜、善人道、正骨、循经疗法等等。
这些法门各有特色,有用绝对有用,学的越多发现要学的更多,每一法门有其局限性,也感觉太复杂,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三不动:不用动手、不用动脚,不用脑子去记忆、能养生又治病,最好不花钱还要快。
“睡觉”,有人头脑反映快。儿子在大学养生的秘诀就是睡觉,能睡得着睡得香睡得住,对现代人也是奢求。
曾打过三年太极,膝关节炎无法动作到位——放弃,现在明白原因。
学打坐,黄庭禅坐有引导语,不用动脑跟着走,又学会放松、觉知身体、还能破解情绪困扰,不错,可我的腰不好坐不直,单盘下肢不畅——麻,有利又有弊。说实话,这段打坐体验对我后来站桩还真的有帮助。
资料上说站桩好,学站桩,双手抱球,有点累,慢慢也适应了,膝盖弯曲疼,坚持,几个月身体确实有改善。
站桩为啥好?现代运动要求身体和四肢做各式各样的活动,刺激循环系统即血液加速,又产生心跳及脉搏加快和呼吸气喘之间的矛盾,血液优先供应四肢,致命缺点是“缺氧”带来的副作用。用大白话讲,挣的气血一大部分浪费掉了,没有花到点子上。
天天跑步,做引体向上,可颈椎还是“冷”;喜欢打羽毛球,一年四季都出汗,可还是睡眠不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站桩脉搏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加速,但呼吸畅通,频率减缓;头部供氧增加,脑细胞活动却受到抑制,摒弃现代运动的“缺氧”的弊端——气喘吁吁呼吸急促,把三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站桩从学黄庭站桩开始:双手捂腹部——双手解放,引导语不断提醒膝盖要弯曲,关节真的受不了。
学大爱站桩:高桩,膝盖解放点,但要旋转引导气血,膝盖一边解放一边又要受力,下桩后膝盖滋味不好受。
一路坚持站桩一路又在寻找。
苍天不负寻找人,去年八月因书《顶天立地的功夫——形意拳内功讲记》与马世琦马老结缘:双手捂腹——手不动;自然站立——膝盖不疼脚不动,眼睛闭上——大脑不用去记忆,这正是我想要的"懒人桩“,还具有随时随地的可操作性。
用户体验好、广告做的好、价格看得见,小米手机确实好。
马老桩法,名不经传,仅上过广东卫视;写书,不算什么,好东西为什么不做宣传?安全有效估计效果“慢”。
说脚后跟对应反射区是肾脏,书上没查到;脚后跟疼说是肾脉不通,有点牵强,脚后跟明明是膀胱大筋,疼说是膀胱经不通还差不多。
就凭一本书,让你站就站啊,你不傻才怪呢!要是耽误治病谁负责,没办法,谁让别的功法我不适应,没的选择,站就站吧,九月初开始换桩,没想到站上“大道”了。
站了一个月,桩后膝盖不疼,有时能体会一股热流在体内移动,还能往脚上走,膝盖不弯手不累,站桩时间也慢慢上去,站桩不再是煎熬。
贴门站没重视,师兄在群内反复讲,引起我的注意,刚开始没掌握要领,膀胱大筋无力,膝盖受力不知放松,贴门站就是煎熬,每天坚持半小时,连站一个月。有桩友说我什么时候不用贴门站呢,原因一个样,没把贴门当个宝,心里有抵触正常。
真正重视贴门站,是在看马老书第三遍,才意识到此项工作很重要,又在贴门站中发现后背容易热,才体悟其中门道。
站桩,身形的要求别的不讲,身体直、正,如何感知呢?用镜子,那侧面呢?
发挥你的相像力,假设有一扇垂直地面、很安全的木板,在你的背后慢慢向身体移动,最先接触身体是那个部位?臀部对不对,抱臀,屁股轻轻向里一挤,说的容易,用意念几分钟可以,有木板作参照,时刻提醒臀部向前抱。
臀收了,接触点是后背,用手摸一摸,腰部那个大弯还在,前期贴门站是用力拉,没有门弯又弯回来了。
有这个假设的木板,抱臀和背向上挺似乎容易了。
如果后背热了,你会发现这个热量变大,往上往下,弯直督脉通,差距就象水笼头全开与开一半。
那对寒重的人如何改进呢?想想看。
身体脚不动,木板移动,慢慢越贴近你的身体,桩形越来越直越来越正。
现在把木板换成门,门不动,身体脚移动,靠门不靠门,你在实践中去体验,个人感觉是四个字“事半功倍”。
马老桩法由慢到快的转折点在那呢?就是“二火一水”。
我是拍打通手心,热敷通脚心,打坐腹式呼吸自然成,因缘聚合于站桩体悟的。
贴门站升级版,我让门穿上小棉袄,后背那个热,那真是那个气血滚滚,养生的秘诀改了——温养后背。
不是有句话“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关键是你站对了。
贴门实践升级版,是师兄分享的,有人注意并做了,有人看了也“过了”,我只是换种方式来描述它。
让热敷服务站桩,使站桩站的轻松,将有专文探讨。
好吧,再说说我的身体,男人那个“腺”困扰成为历史,胸闷也跑了,脸色有红晕,脚热了,手心更是超常人热。
白发数量没多也没少,发质变硬了,看过桩友一年一张正面相片的分享,白发变黑只是时间的事。
穿解放鞋,联想到的是那个脚臭,我现在就穿它,因为脚不臭。
我无意诋毁其它运动,如果你一直坚持某项运动,颈椎、腰间盘、偏头疼,还经常复发,睡眠无法改善,还有身体其它问题在反复,咱不应该反思吗?
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不妥,努力了,劲也能说白费。
孟姨七十岁,我教她女儿站桩,她女儿又教她,孟姨说她现在是提腿想往那走就往那走,腿长在身体上,想“提”都不容易,这可是我自己的腿啊。
孟姨说她现在是认上站桩了,早上半小时晚上半小时,马老站桩其实真的很容易。
桩友君半夏说:“每日站一桩,轻轻松松活到一百二”,步入天命之年的我只想打个八折,实在不行最低七五折。
功浅文拙,学习,疑问,不同观点,欢迎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