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健身后不做拉伸,那会怎样呢?

如果健身后不做拉伸,那会怎样呢?,第1张

拉伸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肌肉的成长还能帮助守护其 健康 ,热身是刺激肌肉避免之后遭遇扭伤的,而拉伸是在运动后帮助舒缓肌肉的。

一:肌肉弹性的渐渐降低

为什么要拉伸?还不是为了缓解自身训练中较为紧绷的肌肉状态嘛,如果失去了拉伸这样一个步骤,我们就很难帮助肌肉恢复原有的弹性

二:训练效果的大打折扣

为什么会降低训练效果呢?原因很简单,你无法进行持续的力量训练,运动后的酸痛,疲劳的积累是很让人痛苦的,拉伸是能够减少运动后的延迟性酸痛的

三:肌肉线条感很差

如果运动后没有拉伸这样的步骤的话,肌肉的线条会不再修长,肌束也会越练越短,最终你会发现一个尴尬的事情,肌肉过分凸起,成为不太美观的肌肉,可能男孩子看上去还好,要是女孩子长跑那可得注意了

1:同伴就别插手了,因为不了解你的身体很可能会造成损伤

2:运动后尽量以静态拉伸为主,也就是说感受到被拉伸的撕扯感,维持那个动作10秒至20秒的锻炼方式,可以用压腿来理解

3:运动前动态拉伸,也就是热身,尽可能需要活跃一点,这样能够帮助身体提前适应接下来的运动强度

做不做拉伸, 首先你要知道拉伸是什么?

拉伸?

拉伸就是使目标肌肉拉长,保持15秒以上后就会刺激肌肉内的本体感受器使肌肉放松。

其次拉伸有什么好处?

1 缓解肌肉紧张

2 加速血液乳酸排出

3 提高肌肉柔韧性

4 降低肌肉拉伤风险

5 减少肌肉酸痛

不拉伸又会怎样?

1 肌肉疼痛

2 肌肉僵硬

3 肌肉柔韧性降低,增加受伤风险

做后你要知道拉伸动作有哪些?

1颈肩拉伸

2腰腹部拉伸

3臀部拉伸

4髋部拉伸

5小腿拉伸

就像健身前的热身运动一样,有的朋友会觉得麻烦,或者说没有充足的时间就直接跳过了。其实拉伸的好处多多,既可以缓解运动带来的肌肉酸痛,还可以帮助塑造肌肉线条。拉伸应该等同于力量训练,不可忽略!

长期不进行拉伸运动的肌友,你会发现力量训练让他们的部分肌肉肿大、凸起,看上去没有一丝的美感甚至形态比肥胖还要可怕,这就是缺少了训练后的拉伸运动。

小熊猫给大家带来九个基础的拉伸动作,每个动作至少一分钟。

动作一:

动作二:

动作三:

动作四:

动作五:

动作六:

动作七:

动作八:

动作九:

拉伸可以很好的帮助肌肉塑形,甚至有很多知名的课程都是以拉伸为主的,普拉提、瑜伽等都是通过拉伸动作来改善血液循环,刺激深层肌肉,而这些正是我们日常力量训练所达不到的效果。所以,宁可训练时间减少一点也不要省去拉伸环节。

健身后一般会以静态拉伸多一些,每一个拉伸的动作保持20″-30″,给肌肉充分的舒展时间。

拉伸和热身一样,是最容易忽视、同时也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锻炼步骤。容易忽视是觉得拉伸消耗不了什么热量,对于减肥是可有可无的方式,并且锻炼后已经觉得特别累了,只想赶紧休息顾不得再去花时间拉伸。

而拉伸的重要性并不是它消耗热量的多少决定的。

①拉伸可以增加肌肉的弹性和身体柔韧性。 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拉伸可以让肌肉形状更修长、好看。

②拉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肌肉的酸痛感 。运动后48小时甚至72小时都会有肌肉酸痛的感觉,特别是腿部训练后、或者突然上了强度的训练后连走路都会觉得酸爽,而有效的拉伸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是可以缓解。

③拉伸可以避免运动拉伤。 肌肉得到延展性和柔韧性后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运动中的拉伤几率。

除了拉伸外,也可以用泡沫轴滚动按摩阔筋膜,和静态拉伸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赛普健身导师鲁兆龙。

拉伸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随着运动人群的增长,训练后的拉伸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也有些人对此不屑一顾觉得拉伸很麻烦。所以今天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拉伸的意义。

一、什么是拉伸?

拉伸就是通过主动的方式或被动的方式使目标肌肉拉长,保持15秒以上之后就会刺激肌肉内的本体感受器使肌肉放松。所以拉伸的作用其实就是使肌肉在训练后更好的放松。

二、拉伸的好处

1 缓解运动后肌肉紧张挛缩

2 加速血液内乳酸的排出

3 提高肌肉柔韧性

4 降低因肌肉紧张引起的肌肉拉伤

5 减少肌肉内激痛点的产生

三、运动后不拉伸的坏处

1 肌肉紧张导致激痛点的产生

2 肌肉僵硬、敏感(疼痛)

3 肌肉柔韧性降低,增加受伤风险

4 关节活动度降低,影响生活和运动中的表现

四、下肢拉伸动作

1 小腿肌群:作为下肢蹬伸的发力肌群,在运动中会有较大的负荷,运动后不拉伸会导致小腿紧张导致足底或跟腱的疼痛。

2腘绳肌:在运动中属于传力和收腿的肌肉,如果没有很好的柔韧度会导致在跑动变向过程中产生拉伤。

3臀大肌:下肢运动的发动机,下肢主要发力的肌肉,如果柔韧性较差就会限制臀部发力,导致把过多的负担分摊给了股四头肌和小腿肌群,使腿部变得紧张、粗壮。

4股四头肌:运动中,下肢第二主要发力的肌肉。运动负荷大,不放松会在肌肉产生较多的激痛点,引发疼痛。

健身训练后是否需要拉伸运动?

健身房里的拉伸运动

随着健身热度的不断提高,训练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化,于是拉伸成了除了训练本身外最被热议的话题,热身、训练、拉伸,这样的步骤成为了健身固定的三部曲。

在健身教练的口中,如果你训练完之后不去拉伸,那你就完蛋了~

拉伸真的这么重要吗?

事实上“拉伸”确实对我们的训练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不止是在训练结束后,在训练过程中也应该穿插一些拉伸动作,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恢复肌肉力量,可以极大的减轻因为肌酸堆积而产生的酸痛感,甚至可以让你的下一组动作比上一组更轻松。

但是这里所说的“拉伸”与健身教练交给你的“拉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动作,在健身房里或者大部分健身软件上学到的拉伸动作基本都是这样的:

膝关节拉伸

或者是这样的:

肱三头肌拉伸

在健身房中或者健身软件上,拉伸永远是跟“放松”相关联的,这种的拉伸我们一般称之为“松弛拉伸”,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拉伸时必须处于松弛状态。但真的是这样么?

如果我们在想拉伸膝关节和股四头肌时,做一个单腿深蹲会怎么样?

单腿深蹲

我们可以看到中的人右侧膝关节同样得到了拉伸,甚至臀部肌肉的拉伸程度,要比之前健身软件中的拉伸方式还要大~

肱三头肌是否也可以呢?

窄距俯卧撑

我们可以看到,在做窄距俯卧撑的时候,我们的肱三头肌也得到了与“松弛拉伸”动作中同样的拉伸,但这时候我们的肱三头肌放松了么?事实上它们此刻和花岗岩一样坚硬。

其实类似的动作还有很多,比如想要拉伸腹部,那么我们就做下“桥”,如果想要拉伸背部,那么我们可以做“直角式”等等~

桥式

这一类的拉伸方式我们称之为“柔韧力量拉伸”,即在保持肌肉紧张的状态下进行拉伸运动。柔韧力量拉伸除了能够起到与“松弛拉伸”相同的效果外,还能够锻炼你的紧张柔韧性,同时为你打造强壮的关节。

而放松式的“松弛拉伸”只会让你的肌肉收到麻痹,在下次训练时因为肌肉的麻痹而无法立刻获得提升。

接下来我来列下我自己的一部分训练内容表:

周一(引体向上)

抓握训练1×30秒 指尖俯卧撑1×5(膝盖)

引体向上1×2(反正手各1次) 指尖俯卧撑1×5(标准)

窄距引体向上1×10 倒立撑(半式)1×7

标准引体向上1×10(正手) 倒立撑(标准)1×7

抓握训练1×60秒 指尖俯卧撑1×5(标准)

在这个训练内容表中可以看到,我周一的训练内容是以引体向上为主,最开始的抓握训练和2次引体向上,主要是起到热身的作用,而两次指尖俯卧撑也是为了平衡手部肌肉的发展。

抓握训练

之后的窄距引体向上是目前主要的训练内容,在完成后我立刻做了7个半式的倒立撑,用来放松因为过度紧张而脱力的双臂肌肉,同时为下面的标准式倒立撑做下热身。之后我又做了10个正手的标准俯卧撑,主要是正手的话做窄距俯卧撑有些困难,我的肱二头肌限制了我的发力~

窄距引体向上

标准倒立撑

完成两轮引体向上后,我又做了7个标准的倒立撑,同样是为了放松双臂肌肉,同时还可以训练肩部肌肉和肘关节肌肉。

最后以抓握训练收尾,之后的指尖撑主要是用来拉伸手部因为抓握而紧张的肌肉。

指尖俯卧撑

这几乎就是我近一年来每周都要做的事情,训练日程或许会有所更换,比如周二或者周三做引体向上,周一改做举腿运动什么的,但是训练内容却一直如此,有的只是不断的变强,我记得刚开始训练引体向上时,我只能完成5-6个半式引体向上,而且那时我只有73公斤,而我现在是88公斤的体重。(咳,主要是一个冬天没有跑步,加上我又比较馋~)

这家伙体重220斤

掌握好正确的拉伸方法和训练节奏,可以使你的训练事半功倍,以后有空我会把我其他的训练内容也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实践得来的经验。

能做35个引体向上

健身后的拉伸,是经常被初级健身者忽视的一个环节。

毕竟,练完了已经累成狗,谁都想马上躺倒休息啊!

但话说回来,越是高阶健身大咖,越是重视拉伸项目。

因为他们知道,拉伸有很多好处的:

1更好的肌肉形态

拉伸的本质,是让肌纤维尽可能的拉长。

这样,在肌纤维修复的过程中,整个肌肉的生长趋势会更加舒展。

这样长久的积累,会获得比较饱满的肌肉形态。

2更低的受伤几率

拉伸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肌纤维的延展性和弹性。

这样在下一次运动中,肌肉受伤的概率会变低。

同时,不做拉伸的话,就有抽筋的可能性,这一点每个跑过步的人都会有体会。

3降低隔日的酸痛感

健身后酸痛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肌肉中堆积的乳酸。

在拉伸的过程中,乳酸会分布的更加均匀,不会带来小范围的剧烈痛感。

这一点对健身本身没有太多意义,但是对恢复速度意义重大。

希望有帮到你。

一般来说,我们的健身训练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训练前的热身,训练,以及训练后的拉伸这三个。

我们很多人在开始训练之前,应该都会去进行热身这一项活动,但是我们有的人在训练结束以后,可能会因为太累了,而忽略了拉伸这个环节。

那么,如果我们在健身结束以后,不去进行肌肉的拉伸,这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或者说会对训练效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我我接下来就给大家分析分析。

一,肌肉疼痛感加剧

一般来说,我们在进行完健身训练后的一天或者几天中,自己的肌肉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或多或少的疼痛感觉。

如果我们在进行完健身训练以后,不去进行必要的肌肉拉伸的话,那么自己的肌肉在训练中,从充血状态中就不能较好的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就会加剧自己的肌肉疼痛。

因为自己的肌肉中的血液,要想在训练后得到一个较好的流通,进行肌肉的拉伸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为肌肉的拉伸,可以让自己的肌肉获得一个较好的延展性,从而让血液更加良好的流通,进而让自己的肌肉疼痛感,可以在训练结束后的几天中得到缓解。

二,自己受伤的几率会增大

我们在进行完肌肉强化训练以后,自己的肌肉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可能会处于一种紧绷状态的,如果这个时候不去进行拉伸,那么这个紧绷状态就会持续进行。

持续的肌肉紧绷状态,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突然的去让自己的肌肉发力,那么肌肉就很可能会抽筋,甚至造成肌肉的损伤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在健身训练结束以后的拉伸,可以帮助我们在训练后,去避免肌肉受伤以及抽筋的发生。

三,肌肉会越来越硬,柔韧性越来越差

我们要知道的是,拉伸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让我们的肌肉延展性更加的良好,也就是让自己肌肉的柔韧性越来越好。

但是,如果自己的在做完健身训练以后,不去进行相应肌肉的拉伸,那么自己的肌肉就很可能会越来越硬,肌肉的延展性,柔韧性会越来越差。

总之,健身训练结束以后的拉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一般来说,我们在健身后的拉伸,应该进行的是静态的拉伸,也就是保持一个动作,让自己肌肉有牵拉感即可的拉伸,而不是动态的肌肉拉伸。

在文章的开头,先简单说明拉伸的含义。

拉伸是指通过不同方式拉大肌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其柔韧性的一种锻炼方式。

包括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上图所示)

所谓的主动拉伸是指主要依靠收缩肌肉的力量,而不是其他外力使动作保持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好处是可以增加动作的柔韧性和收缩肌肉的力量。而主动拉伸也可以称之为动态拉伸。

所谓的被动拉伸是指利用自身的体重或者是器械使肢体保持一定的伸展位置。是一种缓慢、放松性的拉伸,而且还可以起到降低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属于运动结束后绝好的放松方法。

好,现在来解决题主的这两个问题

一、如果运动后不做拉伸,会怎样?

我们都知道运动后拉伸对人体是利大于弊,不过拉伸都有哪些好处和注意事项呢?小饭在次罗列一下,看完之后大家心中便会有答案了。

1、力量下降。我们知道肌肉具有收缩性和弹性,而如果长期只刻意运动收缩而不特意做拉伸,肌肉就会特别硬,继而丧失弹性,即使肌肉纬度很大,也会缺乏美感。

形成所谓的“死肌肉”,肌肉的力量会随着弹性的下降而走下坡路。

2、身体柔韧性下降。肌肉长的人身体柔韧性会非常好,身体的灵活度,舒展范围也会大大提升。

舞蹈演员的身段通常都很灵活,这得益于她们经常做拉伸,并且非常注重拉伸。而柔韧性对于 体育 锻炼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大大减小锻炼者受伤的风险,还可以有效提高运动水平,突破瓶颈。

3、拉伸促进代谢废物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加快肌肉的有效恢复。

拉伸的好处还有很多,所以说,要是运动后不拉伸,那么这些好处就离我们而去了。

二、动态拉伸,应该如何去做?

动态拉伸通常在运动前进行,因为主观参与度高,所以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运动前的拉伸直接减小了肌纤维之间的粘滞阻力,提高了肌肉温度,为运动的发生提供优良环境。

至于该如何正确进行拉伸――

1、与正式运动相关

如果当天主要练背,那么拉伸就要侧重于背部拉伸。

2、时间、强度

动态拉伸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强度以酸麻涨为度。

解剖结构

比目鱼肌越过距小腿退关节和距跟关节;

比目鱼肌近端源于胖骨头后方,沿胖骨头后方近三分之一走行,至胫骨内侧缘的中三分之一,至两骨形成的肌腱弓。此弓构成比目鱼肌沟的顶部,沟内 有服胫后动脉、胫后静脉和胫神经。有神经和血管走有的肌腱弓作为肌肉的主要附着点是不常见到。比目鱼肌运端形成跟腱建,附着于跟骨后方。

比目鱼肌的腓侧有时会有纤维束,穿越比目鱼肌沟直至胫骨内侧课。普通的解剖书中未提及这条纤维束,当此纤维束存在时,它可能在神经血管束进入比目鱼肌沟的近端时对其产生卡压。

特点

比目鱼肌的慢肌纤维比例要远高于下肢其他肌肉,要占到70-75%,与其相似的是股四头肌外侧头

功能

正常行走时, 比目鱼肌的肌电活动始于对侧足趾离地时,在对侧足跟着地时结束。

站立时,比目鱼肌会控制重心不产生过度向前倾斜,并维持膝关节伸直的状态。

小腿三头肌中,只有比目鱼肌会产生强力的推进作用,而且目不受膝关节角度的影响。

另外由于跟腱在附着于跟骨之前会有一个90度的旋转,所有小腿三头肌会对于产生足内翻和防止足外翻有重要的作用

牵涉痛

最常见的比目鱼肌激痛点会引发足跟痛以及跟腱远端的疼痛,很多的跑着经常会抱怨这里的疼痛。这个点跟腱上端外侧外侧。

比目鱼肌上端的句激痛点会引发小腿退后方的疼痛

比目鱼肌下三分之一处外侧的激痛点会引发同侧骶髂关节的疼痛,甚至是引发同侧颞下颌关节的疼痛

症状

·足跟痛和跟腱痛

·第二激痛点会干扰比目鱼肌的静脉泵功能,从而引发小腿和足部疼痛合并足部和踝关节水肿的症状;

·比目鱼肌激痛点是青少儿“生长痛“的重要因素

·姿势性头晕/晕厥,可能与比目鱼肌的激痛点相关

1解剖因素:长头腱在结节间沟段有横韧带将其限制在沟内,因而活动时易受摩擦。如果同时存在结节间沟内骨嵴、沟底不平和骨刺形成等因素,长头腱更易受损。肱骨头与喙肩弓持续的撞击,使长头腱更变脆弱。

2反复过度使用,年龄;

3创伤,例如摔倒时手撑地; 1早期肩前方疼痛,并向上臂放射,后期肩关节运动受限;

2举重物或上肢过顶时疼痛加重;

3可伴有夜间痛;

4继发长头腱断裂者,上臂出现“鼓眼畸形”; 1、非手术治疗:急性期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常可缓解疼痛症状。必要时还可使用吊带或支具悬挂前臂2~3周。慢性期可采用结节间沟内封闭注射,局部理疗或热敷。

2手术治疗:对于顽固性疼痛者、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功能障碍显著者和腱鞘管狭窄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腱清理术、腱切断术和腱固定术。对于60岁以上患及肩关节功能要求不高的患者可采用腱切断术,切断后疼痛等症状缓解较快,但腱切断术可导致外观上的“鼓眼畸形”。

如果伴有肩峰下撞击症或肩袖损伤,应同时做相应处理。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肌肉酸痛克星,mini筋膜枪。

如何挑选筋膜枪?指标/选购要点:需求/专业运动员选择大振幅、高推力的“大枪”,上班族日常放松,选小振幅、轻松便携的“mini枪”;振幅/普通用户选7-8mm;重量/建议200~400g之间,手持家电举久了重的是真累啊;噪音/越小越好,建议50dB以下,噪音太大折磨人;推力/越大相对材质越好,性能越强,它也决定了按摩深度;大小/性能优秀的情况下,体积越小越好,使用起来越舒适便携。

筋膜枪的使用方法。1 使用筋膜枪时,先用低档寻找激痛点,顺着肌肉纤维的纹路走向缓慢滑动筋膜枪。2然后装上接触面积大的理疗头调节至承受范围内的高频档位来刺激最表层肌肉。3最后再调低挡、换上接触面积小的枪头刺激痛点和深层肌肉。4 初次使用时,应从低档开始根据身体承重能力,循序渐进,缓慢增加。5不同部位推食用时间,肩部肌群15s-20s,胸部肌群30s,背部肌群30s-60s,臀部肌群30s-60s,腿部肌群20s-30s。

标配按摩头的作用。球型头适用于全身肌肉部位的放松,如手臂、臀部、大腿等;平扁头适用于按摩手臂、腰背、大腿、小腿等大肌肉群;U头适用于脊柱、颈部放松,按摩跟腱、小臂等;小尖头适用于穴位、小肌肉群等部位,如手掌、足底等。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体侧线评估

腓骨肌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3腓骨肌

莫顿足&扁平足(高跟鞋&丝袜诱惑)

体侧线 p128

体测线(LL)位于身体两侧,起自足内侧与外侧的中点,从踝外侧上行,经小腿和大腿的外侧面,以“篮纹编织状”或“鞋带交叉”方式上至躯干,由肩部下方上行至头颅的耳部区域。

体侧线肌肉:腓骨长短肌、髂胫束、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肋间肌、胸锁乳突肌、提肩胛肌,要关注有交叉的肌肉,比如胸锁乳突肌。 所有筋膜链中交叉最多的肌肉就是最核心的肌肉,需要最先解决。

p128图51AB☞上图!。到了胸廓处,肋间外肌、肋间内肌的走形不一样,体侧线做完,客户50%的问题☞疼痛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体侧线的姿势功能是调整身体前后的平衡和左右的平衡,还能对其他表层线之间的力量进行调节。体侧线通常以协调的方式来固定躯干和下肢,防止上肢活动时身体结构变形扭曲。

如果前/后表线都不平衡,侧线也不好。☞一荣俱荣。

筋膜链也称为利益链条,因此它们之间有相互的交叉,不可言说的联系。

在训练完前&后表线运动之后,来协调锻炼体侧线,让体侧线配合前后表线的运动。

总结 :体侧线是前/后表线和其他链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线,其调节是为了稳定躯干和下肢☞协调其他线条来稳定人体。

体侧线参与身体侧弯的形成,即躯干侧弯、髋部外展及足外翻;对躯干侧向和旋转运动还有可调性“刹车”的作用。

躯干侧弯,如趴青蛙、三角式

扭转,扭转到一定程度时,被腹肌和胸廓拉住。比如呼气时会发生很大的扭转,吸气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呼吸非常重要,可以限制我们的活动。

刹车就是在保护我们,是所有的保护装置。

①从足的外侧开始

②腓骨长短肌这里称为腓骨肌,腓骨肌的作用很重要。

身体失衡方式:长短腿、高低肩、脊柱侧弯、经常崴脚等等。

评估:踝关节旋前或旋后、踝背屈受限、膝内翻或外翻、大腿内收受限/慢性外展肌挛缩/腰椎侧弯或腰椎受压/胸腔在骨盆上侧移/胸骨与骶骨间的短缩及因头部固定而过度受累导致的肩关节受限,特别是头前倾姿势时。

踝背屈受限:勾脚背是背屈,绷脚是跖屈

膝内翻或外翻:O/X型腿

胸腔在骨盆上侧移:侧弯

①拇指拉伸法。②用球按摩,球由软到硬,渐进负载。

腓骨肌群,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3腓骨肌。

腓骨长肌 :比腓骨长,附着点☞**是其附着点,在第一趾骨底内侧缘中点。

腓骨短肌 :比腓骨短,附着点☞在第五趾骨底外侧缘中点。

第三腓骨肌 :百分之七/八的人没有这个肌肉。附着于☞腓骨下端的前方,另外一端位于第五趾骨下方偏后。

练触诊,要先去感受深层动脉的搏动。

找核心点☞外踝。外踝后面往上走是腓骨肌。

站立位时,腓骨肌群常用来姿势性的防止踝关节背屈;如果它们太短,就会造成踝关节过度外翻。

腓骨短肌的力量相当于腓骨长肌力量的一半,腓骨短肌是足的外展不可少的肌肉。

足的外展=足外八字;脚心的向外=足外翻

踝关节的外展肌就是腓骨短肌,能够让足部唯一直接外展的肌肉。

腓骨短肌和腓骨长肌对足的外展效能好于腓肠肌。所以对于腓骨短肌的锻炼很重要。(先了解该肌肉的功能,足的外展是否会做)。

如股中间肌,对于伸膝作用比股直肌厉害;屈肘时,肱肌>肱二头肌;踝外展时,腓骨短肌>腓骨长肌。

训练就是做这个肌肉本身原有的功能,如勾腿也会发生旋前的运动, 第三腓骨肌帮助绷脚背发生旋前的功能 。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 区别 : 腓骨短肌是直接外展肌 。腓骨长肌在整个足的运动和足底足弓静力学动力学发挥重要作用,在旋前动作上是小配角。

腓骨长肌对于足弓的形成和稳定极其重要,如上图。几乎横跨整个足底与横弓、内纵弓有关。

三个肌肉出现问题时,引发的结果(激痛点):

对于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来讲,处理 踝上/下/后方都是重要激痛点部位 ,可能就要明确是腓骨肌出现问题。

引发 踝关节无力、弹响,☞做脚跟抬起的动作 ,就是来训练这些肌肉。实质上解决痛点才ok,要一直摸到腓骨头外侧。

疼痛产生之后不要施加压力。

莫顿足 :第二脚趾比第一脚趾长。对于人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影响很大。有这种足的人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建议用矫正鞋垫来完成对其矫正,防止进一步损伤。如图。

腓骨长&短肌的功能:外展、外翻。腓骨肌和大部分下肢肌肉成为 控制运动,并非产生运动 ,即腓骨肌的三个肌肉与下肢其他肌肉共同特点,☞是控制运动,不是产生运动。比如行走、站立时☞踝处于固定时,通过肌肉被拉长来发挥稳定足踝的作用。

踝无力☞先考虑腓骨肌群。

步态 :在行走、站立期,腓骨长&短肌专门辅助胫骨后肌、比目鱼肌减速。(辅助做足的趾屈&背屈的重要肌肉。)处理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肌群对足外翻的牵引作用很重要,学会触摸腓骨长/短肌在足部的附着点。

足外翻功能的对抗肌=胫骨前肌 (处理任何问题时,不要纠结在一个点中。)

例子 肩的内旋外旋 :肩关节在一般情况下就属于内旋,但人在运动当中,会发现人的任何运动都不是单纯的发生内旋外旋的,如手水平外展☞肩的外展+少许外旋运动。

所以任何运动:前屈、后伸、外收、外展、旋前、旋后,这些都是单独表述,但关节运动很少发生单一方向的运动,要考量周围有哪些肌肉附着。

要知道对抗肌,如处理完肱二头肌,就一定要处理肱三头肌。

如处理完比目鱼肌;再处理腓骨长肌、第三腓骨肌(因为腓骨肌群是比目鱼肌的协同肌);再处理胫骨前肌(因为胫骨前肌是腓骨肌的拮抗肌)。拇长伸肌&趾长屈肌,协助胫骨后肌。

胫骨前肌、第三腓骨肌、趾长伸肌是足部主要的背屈肌。

痛点主要是解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症状 :腓骨肌群出现疼痛点时,一些人会感觉这块肌肉比较硬(能摸出来),基本上都会导致足踝无力。会发现腓骨肌如果有问题时,客户会讲☞外踝的后方/上面非常疼痛、难受。

在做足内翻、外翻时,有一个角度会非常难受,总是容易扭伤脚踝,一定要建立腓骨长&短肌。

足跟痛,按压比目鱼肌,按完轻松。

比如滑旱冰,穿高跟鞋会经常扭伤脚。

如脚的疼痛,老茧,基本上是莫顿足的结构,腓骨短肌出现问题的概率特别大。

莫顿足 ,如不处理腓骨长、短肌,一直出现疼痛。(激痛点就是地雷,只有压才知道)

下肢不等长 ,要引起重视,一腿长一腿短,较短的一条腿在行走中负重更加严重,导致足跟着地和脚趾分离时间会发生延迟。

肢体变短,往往因为那一侧的过度旋前、过度活动导致足弓高度出现降低。

穿 高跟鞋 的女性,避免不了身体重心发生前移,有时会把重心都移到足前面去(足中点前方),通过减少支撑的力量,增加杠杆臂。穿高跟鞋是跖屈(绷脚背),但是身体往前倾做背屈趋势,会导致腓骨长、短肌触痛点持续存在,会直接导致腓骨长、短肌超负荷运转,和鞋跟支点形成重要联系,☞鞋跟越细痛点越厉害。

因为支点太小了, 扁平足 也会因为腓骨长、短肌非常紧(主要做外翻),越紧外翻越厉害,导致足弓出现问题,膝外翻(X腿)出现。

丝袜诱惑

穿丝袜时间一长也会压迫腓肠肌血液循环,丝袜就像止血带☞会导致关节疼痛的存在。(了解客户习惯是在找有效方法解决疼痛)

丝袜会引发腓骨长、短肌血液循环障碍,但很难引发比目鱼肌的血液循环障碍。因为比目鱼肌太深了。如系裤带,打开之后会发现皮肤上有一条很深的红色印记,就说明受到压迫。(要做合理调整,比如不穿丝袜)

腓骨长短肌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腓骨长短肌肌肉上面去了解,因为对于腓骨长短肌出现问题的人中,有很多人会导致 神经卡压 ,在神经卡压中,会出现足外侧麻木。

简单处理措施,在大脚趾根部垫厚一点(鞋垫中)。

腓骨长、短肌做足的外展、外翻、足的自我拉伸运动。

①足内翻可以很好的拉伸腓骨长肌腓骨短肌②温水或泡澡时做拉伸运动,因为肌肉喜欢温度。

多做等长收缩。

由于负重,腓骨长肌对第一趾骨后面压迫大,和胫骨后肌共同收缩,来支撑内侧足弓。

对内侧弓的建立、对于腓骨长、短肌的松解、对胫骨后肌的锻炼,都非常重要。

增加有氧训练,耐力训练。下肢的练习☞耐力训练>力量训练。

知识拓展:

小腿骨☞ ☞链接

小腿肌肉☞ ☞视频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股四头肌之股直肌

腹直肌

踝带动髋运动

髋关节屈曲

相关疼痛评估

顾名思义, 股四头肌 由四个头组成即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组成。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屈髋,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股直肌 ,是股四头肌中的一个肌肉,唯一一个跨关节肌肉=双关节肌,掌管髋和膝的运动。

股中间肌在股直肌的深面,两个肌肉方向一致,作用一样。但股中间肌不支配膝。

段1严格来说,前表线只包括股直肌,而非整个股四头肌。

段2踝背屈

整段简化总结理解为,踝背屈:脚跟固定+屈膝屈髋。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股四头肌训练?

这个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的人,之后的简单本体感觉的训练及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都是极其重要的。

方法 :坐在床上,腿伸直,勾脚,在脚跟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屈髋屈膝,膝抬起一点点☞抬起放下。对于膝关节损伤的人非常棒。

嘱患者作踝关节背屈,其足跟将会向下压操作者的手,股骨会向上挤入髋关节。

例子 肩关节:双手伸向上,用力向上延伸,右手拿下来放在左肩斜方肌的上边,去触摸斜方肌是否僵硬。许多人100%都是硬的,只做一个动作便可以让斜方软下来☞保持左手上举,让左手垂直往下沉,即肱骨沉入到肩窝里去,再去摸斜方肌就是软的。

很多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背部疼痛,尤其是僵紧、硬的不得了?一直在强调运动模式。就是在他能够活动的地方去动,而不是在他不去活动的地方,或者超出这个地方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拼命向上举手的过程中就让我们的斜方肌过度参与了,很多人在做手臂运动时没有意识去稳定肩关节,实际上,不让肱骨从肩关节出来,只是做了一个小范围运动,而且这个小范围就比我们能够伸出去的手也小不了多少,但却会发现斜方肌上是非常软的,这里需要控制训练。

髋关节松动术的技巧:抱起对方大腿往躯干的方向去顶一顶,脉冲式顶两下。

评估 p114 段3。

髂前上棘非常容易摸到,在它的下面相对应的是髂前下棘。

怎么触摸 ?当触摸骨盆两侧时,能够摸到明显的凸起,但这个凸起不一定是髂前上棘,摸到突起后一直往下摸,摸到没有骨头的地方,再往上一点就是上棘,髂前上棘下面就是下棘。这两个骨性结构对股直肌非常重要。

用 踝关节带动髋 ,因为有支点,支点在足跟,所以以支点作为动力点,先屈膝,膝盖一旦屈膝则髋屈,此时眼睛要盯住髂前上棘。用19毫米的小圆形mark做记号会发现mark向膝的方向移动,这说明这个人有点塌腰,即腰椎前凸。

如下图,当髂前上棘开始向下走时,说明腰椎前凸,也就是说,本来腰椎不该往前用力。理想情况下☞屈髋屈膝,骨盆应该是稳定不动的(中立位),如果对方用了腰的力量,可以问对方“有没有用腰”,“”我有点用腰了”,那就是有问题,要去调整。

例子 使用筷子,用细的一端夹菜。两条腿like筷子型。

想要调髋调膝,建议从踝来调,来带动整个髋的放松。所以要不停的跟客户沟通。

115,段1。 根据患者的体型和肌肉状况,在患者重复踝关节背屈、脚跟粘在床上的动作。

学会控制不要用蛮力,让大脑和要做的动作建立真正的连接。

操作者用身体试探适当的部位,在其髌骨上方辅助用力,缓缓向上推动股直肌。注意,特别观察髌骨与股直肌肌腹之间的感受器非常丰富。对于那些骨盆前倾的患者,可沿着肌肉走向一直向上到达髂前下棘。

首先按压的深度很重要,按压到脂肪和股直肌游离面当中(脂肪属于浅筋膜)。并不直接刺激股直肌,而是去刺激股直肌与脂肪之间的那层肌膜,在深筋膜与浅筋膜之间,还有一层叫肌膜。

操作 把手放在大腿上,让手指⊥大腿,大腿非常放松时往下按压,下面都是脂肪的厚度,这样不够准确。需要把腿绷直,膝盖伸直,大腿绷紧,再按压,脂肪下面就会有一个很硬的肌肉。压住大腿的脂肪厚度,这个厚度能感觉到在脂肪下面有一个绷紧的深度。

①按压,推,②控制深度,在向上向下推。从髌骨推到髂前下棘即骨盆的地方,让顾客感受一下双腿的感受。

一般时候,当我们掌握深度的时候,掌握到了一个肌膜、脂肪、表层肌肉,在这层去推动会很舒服,并非用大力去刺激肌肉。

治疗的目标是使双关节的股直肌摆脱下方单关节的伸膝肌群的影响;患者的运动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股四头肌有四个肌肉,只有一个是双关节肌☞股直肌,既控制膝也控制髋,其他三个只支配膝关节,所以股直肌更多的是充当伸膝的角色。并没有做过多的屈髋的角色,因为被其他3个肌肉带坏了。

2条支线。前/后表线都对膝关节非常重要。

图p116。四个图,主要讲解腹直肌和股直肌。

A股直肌与腹直肌借髋骨形成机械性连接。

B如果两肌同时收缩,可屈髋和躯干,从而使胸腔与膝关节相互靠近。

如仰卧,双手双脚抬离地面,勾脚。就是股直肌和腹直肌用力。但是有的人在做平卧双腿抬高时会发现用腰的力量就是错误的。

人们的运动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是体位在改变,不能因为体位发生改变而随便改变肌肉用力模式。有的改变是习惯,有的则是出现了问题。

C站立位时,两肌间相对的张力将决定骨盆的倾斜程度。

在调整骨盆中,股直肌&腹直肌互相用力(像拔河的力),和竖脊肌&腹直肌一样。在骨盆这个地方,后表线的竖脊肌&腘绳肌要有相反力量才能维持骨盆的悬吊。前表线的腹直肌和股直肌也同样的道理。实质上骨盆悬吊系统是四个肌肉一起完成的。

D躯干过伸时,两肌被彼此拉离;如果一侧肌弹性较差,则另一肌必须代偿或沿前表线将拉力继续传递。

鞠躬,☞屈,站直☞伸,伸懒腰☞过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后弯容易出现问题

股直肌-髂肌的连接是一个特例,将在第九章中探讨前表线与前深线相互关系时进行讨论。

段2,机械性连接。 由于髂前下棘与耻骨属于同一块骨骼,所以腹直肌每向上牵拉耻骨1mm,股直肌就必须延长1mm来配合。 (图416C&D)

首先耻骨联合与髋骨是一个整体,从A图看两者是分开的。骨盆相当于轴把两个链条相连,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骨盆却影响二者一样的运动(比如空竹)。 能不能将前表线中把骨盆玩儿转,主要处理的就是前表线的腹直肌和股直肌。

评估: 股直肌,其中间(深面)是股中间肌, 股直肌&股中间肌的疼痛 会牵扯到膝盖的前面痛,若感觉膝盖前面的深面疼,这往往是股直肌;而股中间肌出现问题会出现大腿前面疼。 股外侧肌出现疼痛 最麻烦,不属于前表线却非常重要。

图11,如果沿着髂胫束的前面一步一步顶住,再往前面推,很多人都会非常痛,这种疼痛不是髂胫束痛,有很多人是股外侧肌疼痛,其往往会引起膝关节外侧痛,而且会引发大转子外面疼痛。很多人说我的髋外侧疼,有些时候是不是髋关节滑囊炎?要先沿着这条线做处理,如果疼痛难忍,髋关节外侧痛基本上是这条支线造成的,所以髋骨及其上面连带的结构又成为前&后表线交汇的地方。

总结:髋外侧痛 ,沿着髂胫束前方慢慢触摸,力量慢慢大一点。当踝关节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时,股四头肌主要通过膝关节来伸直小腿,如放松脚,慢慢伸直膝盖,可以均匀的把股四头肌带动起来。若勾脚背再伸膝,会发现有点吃力,发现大腿前侧不舒服。

所以,踝关节的稳固很重要,但不能僵硬,这就是 为什么建立踝关节的灵活性 。 轻松的踝关节,才能真正灵活使用股四头肌,不能真正使用股四头肌,膝盖早晚出问 题。

一定要先去关注踝关节灵活度是否ok。

思路 一个人膝盖出现问题时如果踝不ok,先建立踝之后再来看这个人的走路情况会不会有其他问题。

髋关节屈曲的特别重要的功能单位:股直肌、髂腰肌、耻骨肌 ,整合完就是<东风车标>的形状。三个肌肉是髋屈曲的单位,是一组肌肉组合。

注:图为短收肌,耻骨肌与短收肌走向一致。

图p117 瑜伽的三角式。有的人下不去先解决髂腰肌、股直肌的僵紧。

如上图,红圈☞去压痛点,很多人会非常痛,是股直肌最大的疼痛点。

绿圈☞腹股沟上面中间点有痛点,(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两个痛点解决掉,三角式就会做得很棒。

扩展 肌肉组合有一个特点:整体与局部 。会发现影响整个链条的往往是一两个肌肉,可以通过评估、跟对方聊天、对对方生活工作的一些了解,来弄清楚问题在哪儿,再针对肌肉去处理。<会发现了解了原理,不需要教于法>

股直肌被称为两个关节的难题,髋和膝的难题,此处不解决, 大腿下膝盖上 ,严重的会出现 深夜疼痛-会痛醒 ,根本找不到体位来缓解。屈一点膝会舒服很多,主动的拉伸了股直肌,这种拉伸并不能产生实质上的治疗作用。

下楼梯时膝无力且疼痛 ,处理前表线中股直肌一定要检查红圈☞股直肌有没有痛点?且周边往往这里有痛点,除了绿圈。严重的往往很痛,一碰就痛,不严重的人要慢慢用力,会感到疼痛被解除缓解。

如果痛点不解除,那么很多问题都不能从本源上去解决。

有的人的激痛点,在肩胛角下端一圈痛,整个骨盆上端及下背部骶骨处一圈疼痛,各种方法&贴膏药也缓解不了?

两个圈处☞一定要检查腹直肌上端&下端有没有痛点?如果有痛点☞前表链打不开,必须解除痛点。严重的会引发整个上背部、下背疼痛,这就是牵涉痛,一种激痛点的疼痛。

腹直肌,如图。

弯腰时腹直肌作用非常重要,很多人坐不直,一旦坐不直会引发什么呢?深面的腹横肌就会受到腹直肌影响,这样腹部会一直出现没力气。腹直肌深层按摩及腹直肌是一个重要枢纽。如下图

腹直肌与腹壁之间的关系。

图。如果塌腰,有些女性小腹会出现过度凸出,可能是腰椎引发的,也可能是腹直肌无力,导致脏器往前顶。所以肚脐下的力量和肌肉深层刺激按摩去激活腹直肌,有时候手法是最快的方式。

充分理解腹直肌的功能

图p118,两个箭头虚线代表水平线。

会发现,首先腹直肌与腹内/外斜肌是并排的,再往下到了髂前上棘这个水平面,腹直肌不再呈现3面肌肉所包裹,而都跑到前面包裹,下面非常薄,证是因为腹直肌的下面缺少对腹部的保护而导致下腹部力量弱。 站立时下腹压力是上腹的3倍 。

同时腹部的浅层和深层筋膜和大腿筋膜直接相连,当腹部下塌时,大腿前侧也不好,或者大腿前侧总是往下掉时下腹也不好。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大腿前面筋膜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腹直肌下面,股直肌上面是重灾区 。

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有过头痛的症状,头痛其实有很多种原因,比如有的人是因为神经病变导致的,有的人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治疗也要分种类。那么,一般得了偏头痛怎么办?教你7种按摩穴位法缓解偏头痛。

1、偏头痛的发病原因

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血小板和生化改变、内分泌因素、饮食因素、情绪紧张焦虑及气候变化等。上述因素通过影响大脑血管,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2、缓解偏头痛的方法

(1)揉捏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在被按摩者背后,一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外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可以治疗偏头痛,头胀痛、眩晕、面部烘热,耳中鸣响,头痛发热,颈部强痛,目赤肿痛等。

(2)按揉百会穴

位置:百会穴位于头顶部,两耳尖连线的中点上。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在其背后,用拇指按压百会穴半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然后再逆时针按揉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向四周放散为佳。

功效:可以治疗各种头痛、偏头痛。

(3)按揉头维穴

位置:头维穴位于头的两侧,在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一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两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揉头维穴约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1分钟,以酸胀感向整个前头部和两侧放射为佳。

功效:可以治疗前额神经痛、高血压病、偏头痛。

(4)按揉角孙穴

位置:角孙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尖之上,与发际交点处。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拇指或者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两侧的角孙穴约1分钟,然后再逆时针按揉约1分钟,以两两侧感觉到酸胀为佳。

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偏头痛、眩晕、眼睛痛等症状。

(5)按揉率谷穴

位置:率谷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尖直上约两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者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两侧的率谷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头两侧感觉到酸胀为佳。

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偏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

(6)按揉太冲穴

位置:太冲穴位于双脚脚背,第一、二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大拇指点按太冲穴约半分钟,再顺时针按揉约1分钟,然后改为逆时针按揉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头晕、头脑胀痛等不适。

3、局部按摩方法

(1)推按痛点

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微微张开,指腹同时按揉在头侧面,自前往后推按头痛部位64次,以头部血管痉挛缓解,头皮微微发热为佳。

(2)捏头皮

用双手或者单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被按摩者侧面头皮,提起,放松。反复操作,约3分钟,以头皮发热为宜。

4、头痛饮食禁忌

1、不能吃多盐食物

食盐过多,容易引起体内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发生反应,导致周期性偏头疼,或者引起血管性头痛。

2、不能喝酒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损伤脑动脉内膜,刺激脑干神经元兴奋及递质释放,从而诱发或加重头痛症状。

3、不能吃高酪胺食物

高酪胺食物包括奶酪,熏鱼等,由于头痛的发生与血小板内单胺氧化酶活性下降有关,食用高酪胺食物后,氨基酸不易被分解,反而促进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引起颅外血管强烈扩张和炎症反应,导致头痛。

4、不能吃辛辣刺激食物

辛辣刺激食物会刺激机体产生热量,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导致头痛加重,所以头痛的时候尤其要少吃或忌吃辣椒,辣油,生姜,咖喱,芥末,胡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5、不能吃巧克力

巧克力中含有较多的苯乙胺,苯乙胺是一种血管活血物质,外源性苯乙胺透过血脑屏障,影响脑内血流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苯乙胺能被人体内的“单胺氧化酶”催化,发生氧化反应,失去活血,不能对脑内血流发生作用,但头痛病人体内单胺氧化酶活性较低或缺乏,影响颅内血管的张力,容易加重头痛。

6、不能吃含亚硝酸盐食物

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以火腿,香肠为多见,亚硝酸盐和它的分解产物能与血液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复合物,即亚硝酸肌红蛋白和亚硝酸血红蛋白,一方面这两种复合物在人体内可再合成亚硝酸盐,加上不断进食,导致亚硝酸盐摄取量增加;另一方面,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脑细胞缺氧,代谢产物增多,从而引起血管扩张,加重头痛。

7、不能吃冰冷食物

有些人在吃冰淇淋,或快速吞服冷饮后,头痛会明显,表现为两侧额部或颞部,枕部疼痛,这是因为头痛病人可能存在血管运动调节不良,对冷刺激的反应过度,局部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8011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