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二、题目意义
伤,是“怜惜”的意思。伤仲永,即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不过从历史宏观的观点来看,只能说方仲永他爸太蠢,莫扎特的父亲也带他儿子从小巡回演出,可你瞧瞧人家。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三、原文及注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作者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姓名、身份、家世。)仲永生五年(这是虚岁,他其实四岁),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肃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作“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养父母”,是“孝”的表现,“收族”,是“仁”的表现。五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志向,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难怪人们在赞扬之余,还特地把这首诗送给本乡的读书人去看,让他们来评定。)为意,传一乡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观之。自是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常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只有两年(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当在明道二年(1033)。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 “先人”。),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指王安石)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终于成为普通人,是他受到的后天的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人的天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经过后天的不断的学习。)
四、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五、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大臣。唐宋八大家之一。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父王益,进士出身,长期在今江西、广东诸州县任职,卒于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全家举迁后久居不去,江宁成为第二故乡。幼随其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出任潍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判官。庆历七年(1047),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知县,遍访东西14乡,部署水利兴修,创导贷谷与民(为“青苗法”之发端),政绩有声,且对理财必须“资之天地”(即靠发展生产)有独特的见解。皇佑三年(1051)再调任舒州(今安徽怀宁)通判。时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闻其文辞政事有声,交表推荐,均以“家贫口众”不愿就翰林馆职,其间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坚请离京出任东南地方官吏,“得尽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点江南东路(治饶州,今江西波阳)刑狱,不久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书》,力言当从培养、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着手改革吏治,兼及理财、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实为后来变法的早期纲领或理论雏形。仁宗赞其文才,拔为知制诰,然对改革不加采纳。再上《时政疏》(又名《本朝百年无事札》;一说呈于熙宁元年,神宗时,强烈呼吁及时改革,“有为之日,莫急于今日;过今日臣恐有无所及之忧”。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丧回江宁守制,离职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
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次年改元熙宁。由江宁知府改任翰林学士,应神宗之召,力主变法。熙宁二年(1069)二月,出任参知政事,入主制置三司条例司,准备变法。吕惠卿亦于同时被任为条例司检详文字,成为王安石变法行政副手。是年颁行均输法、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神宗罢制置三司条例,权归中书。颁行保甲法与募役法(先在开封府试行)。此后三年内渐次颁行贡举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与置将法;免役法在开封府试行次年即推行至全国。熙宁七年(1074),因外有文彦博、司马光,内有三后(仁宗后、英宗后与神宗皇后)激烈反对新法,郑侠献《流民图》危言耸听,又加新法要员吕惠卿与曾布互争失和,神宗权罢新法,愤而辞职凡六次,出知江宁府,离相位而去。次年二月,复相,终因与神宗不合,变法进展困难,一年不到,再次辞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封爵荆国公。晚年好佛,闲赋以著述《字说》为娱,仍不忘变法。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次年,哲宗改元 “元佑”,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先后罢免役、青苗法。是年四月病逝。谥“文”,故史称“王文公”。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辑本等传世,余佚。
六、重点词句解释
一、词解
1隶:属于;
2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3未尝:不曾;
4求:要求
5异:感到奇怪;
6借旁近:就近借来;
7与:给;
8书:写;
9为:写;
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
11观:看;
12自是:从此;
13是:这、此;
14就:完成;
15或:有人;
16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名词动用(请客);
17邑人:同县的人;
18乞:求取;
19利其然:贪图这样(一次有利可图);
20扳:通“攀”,牵,引;
21环谒:到处拜访;
22使:让;
23从:跟从;
24称:符合;
25泯然:消失的样子。
二、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感到十分奇怪,就近借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在事后写上了名字,他的诗把奉养父母、和谐的相处作为诗的内容。
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别人指着东西就能写诗,马上完成,它的文辞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乡人感到奇怪,逐渐用宾客之礼款待他父亲;有人还用钱来乞讨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父亲贪图这样,硬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符合。
7泯然众人矣!
译: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以成为普通人。
七、人教版教参
一、整体把握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句体察、品味。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二、问题研究
1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伤”仲永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但这不是仲永自身造成的,不能怪仲永,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他贪财短视的父亲造成的。文章在首段叙事中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有两条线索:一条从叙述方仲永才能的突然显露到声誉日隆;另一条叙述仲永父亲从发现儿子才能到以儿子才能为谋利手段。这样写的用意: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衰退以至丧失殆尽,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必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不必多说了。
2“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依次写方仲永五岁时才能初露时的情形、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时的状况和又过七年后“泯然众人”的结局,表明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叙事一气贯通而又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又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又意旨鲜明。这种见闻录的方式还使方仲永与“我”发生了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文章叙事部分按时间顺序把“闻”“见”“闻”三个片断结为一个整体,其中的过渡句就是“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此句中的“之”字承前,指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闻”“久”二字则表明作者长期不在家乡,仅从传闻中得知,尚未见到仲永——这最后一点是暗含在全句话中的。如果把这一点意思明说出来,则全句应是“余闻之也久而未见其人”。这样,下文再说“见”就十分自然了。由此可见,“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是用一明一暗的两层意思来实现上下文的过渡的。
3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结尾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这里要注意,“受之人”是说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而不是说人自身的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方仲永因其父“不使学”而根本无从学习,无从努力),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后者并不在本文的议题之内。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对我们认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的关系不无裨益。
练习说明
一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见“课文研讨”。
二 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这是一道诵读训练题,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但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法特殊的(“奇”“宾客”“利”),一种是文言常用虚词(“于”)。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比。 于:被。
四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教学建议
一、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独立完成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略加点拨,适当答疑。
二、虽然本课没有要求背诵,但仍要重视诵读。课文一定要熟读,最好能背下来。
三、要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有关资料
补充注释
1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肃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作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养父母”,是“孝”的表现,“收族”,是“仁”的表现。五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志向,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难怪人们在赞扬之余,还特地把这首诗送给本乡的读书人去看,让他们来评定。
2传一乡秀才观之:“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
3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常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
4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 (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当在明道二年(1033)。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先人”。
龙赛医院是镇海最好的医院了,如果不嫌远那就到宁波的妇儿医院里,其实服务态度也不怎么样,生孩子哪里都能生,就像你说的,顺产的时候是被硬拉出来的,如果不赶快拉出来,孩子在里面窒息了怎么办?生孩子又不用动什么大手术,在哪里都能生,最多剖个腹,如果顺产的话,你自己也要配合的,如果不配合,医生就要采取强硬措施了,呵呵。
如果按照每年旅游的人气,我觉得我是绝对不会出去的,高速堵,景区堵,孩子哭咧咧的,大人急的一身汗,每天吃不好,玩不好,价还都高,最后看到啥了?真是啥也看不到,听个讲解都听不出个动静,全是人,而且还是人挤人的那种,最后进退两难,因为你前面全是人,你后面也都是人,压根就没有空余的地方,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如果是今年,我觉得我也不想去旅游,跟我一样想法的人应该很多吧,这瑞丽封了,哈尔滨也来了一个境外的,谁知道谁是从哪来的啊,飞机票今年是真便宜,上哪都便宜,可这疫情不允许啊,看不看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害怕,不如带着孩子在周边好好溜达溜达了。
今年景区未必都是人!
今年跟往年不同,过年到现在好多人还没回过老家吧,旅游跟回家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呢?而且中秋、十一是一天,我身边不少人都决定不出去了,就想回家好好陪陪父母!
我也是这么想的,境外不能去,境内也不放心,十月一人口流动比较大,自家开车还好一些,坐火车,坐客车,再坐大巴,太吓人了,而且学校老师特意叮嘱,不允许离开本市,如果离开需要跟教育局报备的,这么一看真是哪也去不了!
所以我认为,今年出去旅游的人应该不多,家有孩子的出不去,高校不放假,那老人跟中年人就更别想了,这么一算,要么没上学的能出去,要么没娃的能出去,这人就寥寥无几了!
往年十月一趣事!原来家里也没车,飞机票一到十月一就贵的离谱,我都是坐火车出去玩,十月一的火车站你是没见过那架势,真是人山人海啊,往前望去全是人,一节火车都要挤爆了,手里明明拿着火车票,就是上不去车,上去了,想找到自己的座位也是难上加难,终于找到了座位,好像也快到地方了,最搞笑的是一个大哥上了趟卫生间,到站都没回来,列车员我们都找不到,帽子满天飞!
到地方了,找旅店,就是没有,民宿也没有,都满员,想在景区附近找那更不可能,最后没办法找个商场花两百多买了个帐篷,随处安家吧!
小吃、景区感受都不是很好,小吃少、味道不好,景区垃圾到处都是,还要各种派对,我好像不是去旅游的,是来赶场的!
总结:旅游在我看来就是花钱找罪受,今年的十月一我哪也不去了,就是回家,陪我父母吃点饭,陪姥姥姥爷聊聊天,累了一年了,辛苦一年了,真的,去哪都不如回家,父母会为你准备你爱吃的饭菜,会帮你照顾照顾孩子,而且眼里全是爱!
段飞
段飞是周星驰在《盖世豪侠》里演的一个浪荡子,他本是江湖名门正派的领头羊“穹苍派”掌门人的儿子,但他却对功夫以及江湖恩怨毫无兴趣,反而喜欢做生意,但他最终还是卷入了一场兄弟之间以及正邪之间的生死搏斗。
中文名:周星驰
外文名:StephenChow
别名:星爷、星仔、周星星、阿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62年6月22日
职业:演员,兼导演、编剧、**监制
毕业院校:中学毕业
主要成就:大话西游
代表作品:《食神》、《功夫》、《长江七号》、《少林足球》
祖籍:浙江宁波
具体介绍
由于一时轰动,1992年在TVB出品的、把以往播出的经典电视剧融合起来拍制成的台庆**《群星会》中,还找回周星驰等人重演了《盖世豪侠》中的片段。周星驰演的段飞在里面梳着一个古怪的侠客头,穿一件紧绷绷的长衫,嘴里还总在深情地念着唐诗,最后吴孟达实在受不了他的诗就拿刀自杀。
《盖世豪侠》起播的具体时间是1989年4月3日。在这一天TVB同时起播的还有后来被奉为经典、在内地久播不衰的、由黄日华、刘嘉玲、温兆伦和周海媚主演的50集连续剧《义不容情》。当时在内地,只有广东省及周边部分地区能同步收看得到香港的电视节目,不知道会有多少幸运的观众能够留意并且欣赏到周星驰早期的表演呢。也许大家还是只记得《义不容情》。
关于演员
周星驰和罗慧娟在戏中演一对情侣,从互相讨厌开始,直到后来结婚生子。后来两人在戏外也开始了一段地下恋情,并且持续了3年。
罗慧娟当时虽然不是大红大紫,但也已经在电视里比较活跃,她于两年前已经参加了《书剑恩仇录》的演出,饰演女侠霍青桐,开始成名;1988年又在《飞跃霓裳》担正做女主角。在《盖世豪侠》里罗慧娟演一个出场时偏男性化的酒店小女老板,与周星驰斗气,对手戏很多,两人都配合默契。
关于星爷
周星驰把一个江湖领袖的儿子当成市井的庸常人物来演,经常躺在掌门人的太师椅上睡觉流口水,每天嘻皮笑脸追追打打,甚至在街上开起了一家酒档。这些反常的情节都带来了许多笑料。
“《盖世豪侠》里面我练一种'不死神功',被人打一拳,我就晕,晕之前,我就哎呀,然后隔两秒种(笑)然后又哎呀,之后摊在地上叫哎呀。这个其实来源于我看过的一部粤语长片,里面有个人,不知道叫什么名,中了别人一拳,接着哎呀,然后跪在地上,隔多两秒,然后又哎呀(笑)这样一直下去隔了几十秒,半分钟才跌倒在地,跌下去又再哎呀,才晕过去。当时我看这部戏就笑到晕,我觉得这个相当,就将这个我用进了《盖世豪侠》。”周星驰后来在回忆起自己的无厘头风格形成时提到了他在《盖世豪侠》里的表演。
周星驰小时候练过咏春拳和西洋拳,武打戏都可以应付,有“吊威也”飞起来的的镜头都是自己来,不需要替身。
在足足30集的《盖世豪侠》里,周星驰尽情发挥自己的喜剧细胞,调动自己的喜剧资源。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个中招倒地的姿势引起的笑料,《盖世豪侠》还有很多很多。周星驰亦说自己从小到大,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这些好玩的细节都是非常敏感,而且能够将之记住,“其他东西不见我这么有记性,觉得好笑的东西更加印象深刻,一路以来积累的资料,经常就拿出来用。像那部粤语长片,其他人也许会说怎么以前的人演戏如此离谱,可以完全不顾其他但我心里偏偏觉得太好玩了,古为今用,或者可能会变成新东西也说不定。”在这部戏里,搞笑的演员应该说还是只有周星驰一个。其他演员包括吴孟达都还是认真地按照角色来演。
《盖世豪侠》最后一集,必须重点讲讲,因为里面有个关于周星驰两兄弟大决战的场面可以说是一次无厘头的集中爆发。
周星驰把古装的头套除去,头上绑条带子,换上一件类似超人的制服,胸前还写着一个“勇”字。他和吴镇宇两人就像是烂仔打架一样,之前的什么神功都不见了,两人如肉搏一样打在一起,周围的打手和群众也有很多无厘头的表演,例如在集市上的小贩先是议论不休,甚至上前劝架,还硬拉着正在决战的周星驰,要他赔被打烂的东西;官差对周星驰见死不救,周星驰抱着他的腿大哭,扯下一只鞋;周星驰在吃完神丹之后讲出像电视广告里的推销台词;周星驰和罗慧娟在合力把吴镇宇打败之后开始争功劳;周星驰当上了“穹苍派”掌门人之后说要将之变成江湖上最富裕的门派,要做生意,还为它改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段古母辛派”周星驰后来在**里的不少搞笑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些渊源。
“这是我的意见这样做也是我和导演李力持一起决定的。当时好多人都对我说,星仔这是你的最后一集,不需要搞成那样,因为这个剧如果好的话,最后一集不需要怎样都好,而这个剧如果差的话,观众不接受,在最后一集这样搞,就更加讨厌你,对你没什么帮助,何苦要这么做,你搏什么呢这些是经过详细分析结果的话,讲得相当有道理。但可能大家心态不同。我那时的意思是,不管是喜欢我也好,不喜欢我也好也许都会骂我,骂到我臭为止。我不想在演完之后观众会问《盖世豪侠》是什么呀,什么时候播过呀(笑),播过都不知道,根本不留意。其实结果要么赞,要么骂。这就有事关如何分析它的问题,我始终认为有些东西不能够去分析,我都不知道为何我会那样做呢,我觉得那样是好,我就先去做,搏一搏啦,可能会好,分析也不会百分之一百准确,但求我自己尽过力就算数。”周星驰亦坦白地说,在那个阶段,当时的心态,就是发誓要出位,“不成功便成仁,因为我等得太久了,如果一开始就给个主角给我演,我不会想得那么要紧,我不需要这样来博,不用走这一着险招。”“我也猜不到观众会骂我神经病骂成什么样,但我觉得没关系呀,因为那时的心态,我就是有一种搏一博的心理。就是在现在,也是有很多演员像我那时那样,想出位嘛。我那时什么都没有,要让人能认得我,我要引人的注意,所以就只能走险招,比较过火,但求搏人一笑。即是险中求胜,我宁愿被人骂到遗臭万年,都不愿演完之后完全没反应。我就是要这样去搏一下,将'无厘头'发挥到尽头。”不能说周星驰完全成功了。《盖世豪侠》也没有给周星驰带来一炮而红的效应,因为那时还是英俊小生当红的年代。但周星驰独特的无厘头表演风格,已经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了。他在剧中的一句口头禅“坐下来,饮杯茶,吃个包”,在坊间流行一时,很多香港人都学着他的语气,在各种场合讲起这句话。
剧中语录
《盖世豪侠》里的段飞所说最留名的一句话是,不如我们先喝口茶吃个包子,坐下来慢慢谈。
1卧推
和大多数人的直观想象不同,受伤概率最高的动作不是深蹲,也不是直立推举一而是卧推。卧推时被器械砸伤和肌肉撕裂的危险都很大,必须加倍小心。
每年都有很多人卧推时被杠铃砸伤面部或颈部。这有时是因为训练时脱手,有时是因为取下和放回杠铃时和搭档配合失误。这个后果非常严重。卧推前必须擦去手上的汗水,最好涂抹镁粉。
很多人卧推时将杠铃下降到胸部,这可是受伤的催化剂。这样做可能会对胸肌和肩带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将杠铃降至距离胸部大约5厘米的位置。
卧推最大的危险性还是来自过大的重量。如果重量超过6RM,过大的压力就会从肌肉转移到关节上,脱手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和助手两个人一起气喘吁吁地卧推大重量是健身房里最危险的事情。
2直立推举
直立推举对于上肢所有关节来说都是很危险的。因为训练时重量不可避免地会偏离身体重心线,腰部和肩、肘,腕关节都会因此承受很大的压力。奥运会挺举和抓举采取腿部发力的方式,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可能有人告诉你,用自由重量练习的效果好于器械。旦是在这里,情况正好相反。器械推举是最安全的方式,其次是哑铃推举。杠铃推举,无论是胸前 推举还是颈后推举,都是相当危险的,我建议用器械或哑铃推举代替它们。有人建议推举时采取坐姿,这对于孤立肩部确实有好处,但却大大增加了腰部和肩关节承 受的压力,得不偿!失。因此,哑铃推举时应该采取站立姿势。
3颈后臂屈伸
颈后臂屈伸是训练肱三头肌的常见动作,有站立、坐姿和仰卧三种方式。但是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只有仰卧臂屈伸是可取的。站立和坐姿颈后臂屈伸,肩关节都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很容易过度拉伸。长时间练习这两个动作,肩部受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大多数健美明星都采用10RM以下的重量练习颈后臂屈伸,这不是偶然的。颈后臂屈伸在所有健美动作中是关节伸展幅度最大的,大重量很容易损伤关节。在这里精确的动作才是刺激肌肉的关键。
4下拉
下拉有胸前器械下拉颈后器械下拉和引体向上三种方式。当你饱受肩肘关节伤痛之苦时,会不会想到这是下拉训练不当的结果呢?
很多人喜欢颈后器械下拉,因为它能更大幅度地挤压斜方肌。不幸的是,这同时也意味着大幅度地挤压肩关节和肘关节。我认识一个健身者,他每次练习颈后下拉都感到肩部疼痛,但他并没有停止练习。可惜对于健美运动的执著没能给他带来好运,前不久他刚接受了肩关节手术。
如果让我对三种下拉方式分别作个评价,我会说胸前下拉,尽管练吧,引体向上,要小心练习,颈后下拉,最好离它远些。
5弯举
弯举是健身者最喜欢的练习之一,但它也是健身者普遍动作最不规范的动作之一,因此练习弯举时受伤的人总是很多。
虽然匀速动作是健美训练的关键,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弯举时使用爆发力。练习弯举这种单关节动作时,使用爆发力相当危险。它既容易撕裂肱二头肌,也容易损伤肘关节。匀速动作,对于弯举格外重要。
很多人弯举时使用的重量过大,导致必须晃动腰部和将上体后仰才能完成动作。这样做会使肘关节受力过重。我曾经见过两个健身者在借力弯举时当场折断了肘关节。也许你认为这样的厄运不会恰好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只要你使用过大的重量,这种危险就会存在。
6仰卧飞鸟
一般来说,仰卧飞鸟和侧平举的训练重量不应该低于10RM。由于力臂很长,仰卧飞鸟不需要很大的重量就能深入刺激胸肌。但如果使用很大的重量,肩、肘、腕关节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像一组铰链的转轴处所承受的那样。
仰卧飞鸟的另一个安全隐患是将哑铃下放得过低。这样很容易撕裂胸大肌,哑铃绝不应该下放到比身体还低,在上臂下降到水平位置后即可。
7侧平举
和仰卧飞鸟相似,侧平举也不应使用大重量。事实上,肩部是全身最不能承受大重量的部位。发达的肩部来自于精确的动作,而不是大重量。
侧平举的动作要领是肘部放松,手臂不能伸直。这既是压力集中在肩部的要求,也是避免肘关节受伤的关节。但是练习时刻意追求肘部高于手腕也是危险的,这同样会使压力转移到肘关节。
侧平举的另一个常见错误是依靠弯腰和屈臂借力举起哑铃,这可能导致肩关节损伤和三角肌撕裂。并非危言耸听,这样弄伤肩关节的健身者我可见过不少。匀速动作在这里也是绝对必要的。
8硬拉
硬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腰伤,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为此我们应该控制训练重量,使用举重腰带,硬拉太重量时脚跟垫上铃片缩短运动距离,避免使用爆发力快速拉起杠铃。还有一点也同样重要,拉起杠铃后不要刻意将身体后仰,这可是最容易导致腰伤的环节。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硬拉也是导致肱二头肌撕裂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主要是发力错误造成的。硬拉时应该以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主动发力,腰部、斜方肌和肱二头肌辅助发力。如果颠倒发力任务,肱二头肌撕裂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
9双杠臂屈伸
双杠臂屈伸看起来似乎是个相当安全的动作,但每年练习这个动作时受伤的人比练习深蹲时受伤的还多。其原因主要有两条:负重和快速动作
有些人为了增加训练强度,在练习双杠臂屈伸时使用负重。从运动力学角度讲,这样做很不安全,因为负重在运动时会产生摆动,重心的微小变化也会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导致肩关节损伤。下降到底部时超过自身重量的压力也很容易导致肩肘关节压力过大
快速动作在练习双杠臂屈伸时也是应避免的。由于双臂在体侧夹紧,肩肘关节伸展幅度很大,快速动作会增大关节的压力
10深蹲
与其他动作相反,深蹲的危险性被大为夸大了。事实上,深蹲训练中受伤的概率在健美动作中只排在第十位。但了解一些安全深蹲的要点,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大重量深蹲比大重量卧推或硬拉安全得多,但仍然有人抱怨它使得腰部不适。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在深蹲时上体前倾,导致过多的压力从大腿转移到腰 部,而腰部的承受能力比大腿弱得多。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犯了这个错误,因为他们的腿部力量不足,自然地就向腰部借力。因此,避免在深蹲中受伤的重要原则 就是增强腿部力量
个流传甚广的错误观点是下蹲到底会增大受伤的危险,其实正好相反。如果没有下蹲到底部就制动站起,加在膝盖上的压力会增大。深蹲到最低点是最自然,也是最安全的做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