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第2段写的是老王的家庭条件,第3段写的是老王的身理缺陷,第4段写的是老王的居住条件;我们对老王的恩情:1照顾生意2坚持给钱3送鱼肝油4询问生活,可以从第1,5,6,13,14,3,8;老王对我们的关心:1送冰2送默存上医院3送鸡蛋香油,可以从5,6,8到10自然段看出来;8段讲的是老王的外貌,看得出来他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从全文来看,老王是一个老实,善良,厚道,关心他人,有仁义,知恩图报的人; 老王的为人‘善’与老王的生活‘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是体现出了老王的善良淳朴,忠厚老实,知恩图报的品德;从11段可以看出‘我’内心的一种辛酸和感动
由学生喜欢的明星导入。明星身上的闪光点固然吸引了我们,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明星,在我们周围,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们有没有去关注那些普通人呢?没有的同学不凡去关注一下,其实他们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我国著名作家杨绛就曾经写过一个车夫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老王》。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是知识分子,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几乎是没人敢接近他们,但是这一个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还是一如既往地接触他们,所以作者对老王的印象很深刻,就写下了这篇文章来纪念他,这就诞生了这篇文章。
本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讲了老王的三件事:
一是老王为他们家运冰,车费减半
二是老王送钱钟书到医院治病,
三是老王为他们家送来了香油和鸡蛋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作者杨绛。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老王和作者杨绛之间发生的故事。
文章以“我(作者杨绛)”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谢谢!
联合社主要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置的合作组织联合体,如某乡养鸡合作社、某县养鸡联合社,某市养鸡联合会等。属于小集体所有制经济。
设置联合社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一般条件:
1、由农民发起创立。原则上农民合作组织的设立应当由农民带头人发起,并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同意才能创建。应当指出,实践当中很多地方农民合作组织是由政府有关的技术部门或工商企业发起的,我们认为,在起步阶段,在农民缺乏合作能力的地方,应当允许由政府部门或工商企业的等发起。
2、有合适的名称。农民合作组织名称应当清楚反映该组织的类型,并与所从事的专业相一致。
3、成员愿意遵守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这是农民合作组织的起码规则,也是合作精神的体现。
4、成员愿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组织的运行能够在国家法律规定内进行。
5、有经济责任的承诺。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须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经济责任,包括无限责任和有限责任。合作组织在发起成立之时,就必须对哪种责任形式由会员自己讨论决定。
专业条件:
农民合作组织的设立,除要具备上述一般条件以外,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条件:
1、须由该专业的带头人发起创立,如养猪协会的发起人,应当是养猪农户,而不宜由非养猪用户发起。发起人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就是要有“商业头脑,菩萨心肠”,既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又有为合作献身的精神。
2、成员必须是从事该专业的农民,如成立养猪协会,会员就必须是从事养猪专业的。
3、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比如某县创建菜芯产销合作社,就规定只有连片种植20公顷以上的农民才能入社成为社员,生产量太少,不能形成商品量,没有参加合作组织的必要。
4、允许跨地区成立。农民合作组织有别于社区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可以跨乡、跨县,甚至跨省吸收成员。如安徽怀宁县养鸡协会,就有江西、湖北的养鸡农户加入。
除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在某一行政区域有若干性质相同的农民合作组织,在某县范围内有若干乡镇已成立了这类协会。
2、在业务上有较多联系,有联合的需要,有共同的联合协议,才能成立联合会。如:安徽省休宁县使用菌联合总会,就是全县在业务上有密切的联系,在科研上有共同开发需求,在销售上需要统一对外开拓市场的多个食用菌协会基础上成立的联合体。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创作背景
文章著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失去了女婿。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度过了动乱年代,她在追忆动乱年代遇到的这些善良的人们时更容易忽略苦难,而是突出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
扩展资料文章中的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在物质上、生理上,还是精神上,老王都是一个彻底的“不幸者”。可这样的“不幸者”,却在一个历史时间段里,与杨绛相识。他们的相识,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他蹬”,“我坐”,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只是局限于“闲聊”,但老王还是极为珍惜这样的一种相识。
老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以劳力为生计的卑微之人,本真而质朴的天性使他对有知识的人,总怀有一种别样的敬仰之情,这样的敬仰没有一丝的功利色彩,它全然发自内心深处。于是,老王才在行将就木之际,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和香油来送给杨绛。
—老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