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娱乐 圈的人,不论最终追求的是什么,大多数都是想红的。
有些人想红是为了名利。
有些人想红则是为了能被看见,能创造更好的作品。
然而,每年 娱乐 圈里的人来来往往,能红的毕竟是少数。
娱乐 圈的大门一直是开着的,但通往成功的那条路,却是独木桥。
在这条路上可以拼得很多,演技、阅历、敬业态度、才华等等。
但到了内娱,有时候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简化到了镜头里“好看”两个字上。
想要单纯意义上的好看,离不开三个字“白瘦幼”。
为了好看,内娱明星开始纷纷像这三个字靠拢。
疯狂瘦身无节制无论如何要成为纸片人,拼了命在脸上下功夫,消灭每一丝皱纹成了明星们的共识。
这些共识也直到导致了内娱畸形审美的盛行。
想在 娱乐 圈行走,必须瘦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
在很早之前,“瘦”的要求,大都针对的是模特。
众所周知,模特是衣物架子,越瘦越能更好地展示衣服,所以历来名模都是纸片人。
国模刘雯,在镜头上看顾盼生辉。
但在未修的生图里,她已经单薄得像纸片人了。
1米78的身高,体重最重的时候才104斤,这样的身材在生活里基本是不常见了。
不客气地说,这样瘦的身材,多少有些吓人了。
刘雯曾晒出过自己的食谱。
不难看出,她每天的主要饮食就是几乎没有什么热量的蔬菜、水果,主食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制作方式几乎都是水煮或生吃,连调味品的热量都省了。
即使吃得如此之少,刘雯每天依旧坚持锻炼超过2小时。
有氧无氧运动一个也不少。
这才保证了她能数十年维持纸片人的身材。
作为模特,刘雯的自律让人敬佩,但在圈里,瘦成纸片人的共识早就从模特圈扩散开了。
演员吴谨言曾有一张机场照很出圈。
这张照片她的脸很好看,但身体却瘦的已经可以看得见肋骨了。
她一直维持着这种瘦度,以至于有时候会显得头重脚轻。
为了维持这样的身材,她从10岁就开始减肥,每天都要计算一下自己的热量摄入。
除了锻炼,她还长达9年坚持不吃晚饭,为的就是不长胖。
与吴谨言一样,著名的纸片人还有金晨。
舞蹈专业出身的金晨与一般女星相比,还算是有一身肌肉的。
她有漂亮的腹肌。
完美的二头肌、三头肌。
初看并不是弱不禁风的纸片人。
但实际上,金晨也可以算是瘦得几乎没有厚度的女演员了。
即使在肌肉如此完美的情况下,金晨看上去依旧是风一吹就要跑的感觉了。
还有颖儿。
演员颖儿曾是个珠圆玉润的小胖子。
但她硬是靠着一天只吃一顿饭的方式很快减成了皮包骨。
不仅如此,她每到一个地方每多吃一点东西,都会去称一称。
对身材的焦虑可见一斑。
可以这么说,如今活跃在荧幕上40岁以下的女演员,几乎没有胖子。
即使40岁以上的女演员,丰满的也不多。
而瘦绝不只是演员的追求。
主持人鲁豫的瘦几乎已经是一种象征了。
关于她,甚至有一天只吃几粒米饭的传说。
江苏台的新晋女主持张纯烨一出现就好评如潮。
身高1米75的她,体重只有100斤。
而她之所以出圈,除了主持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美腿”女神的美称。
而在她参与的节目中,制作方也毫不吝啬地展示了她的优势,将身材与美腿作为看点之一。
除了女明星之外,男明星们也大都开始往这个方向靠拢。
罗云熙五官完美,舞姿优雅,在拍摄古装戏尤其是打戏的时候堪称一绝。
但镜头下的真实的罗云熙,确实太瘦了。
他的瘦甚至曾上了热搜,但因为瘦,他的古装扮相确实更好看了。
黄晓明也曾因为减肥上过热搜,他也几乎用尽了各种方式来减肥。
还曾因减肥过度而感到心脏不适。
说到底,都是为了瘦,为了上镜好看。
而这种好看,也仅仅就是形象上狭义的好看。
以上这些演员也好艺人也好,总归还是靠自己正常的减肥或者增重。
而有些艺人为了瘦甚至是借助了其他手段。
杨丽萍为了身材更纤细,取掉了自己的两根肋骨。
女艺人刘乐妍为了减肥甚至切除了肠子,在胃里还放了水球。
刘乐妍身高170,在做手术之前106斤,为此她一直觉得自己太胖了。
为了达到一劳永逸瘦身好看的效果,她先是切除了25厘米的大肠,希望减缓肠道的吸收能力。
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她还是觉得自己太胖了,于是又在胃里安装了一个水球,减少胃部的容量。
结果导致了肠粘连,现在她多少有些后悔。
即使看上去毫不在意外表的谢娜,也曾经为了减肥,在身上涂满辣椒油,裹上保鲜膜再去汗蒸。
但因为太难受,最后作罢。
就连被称作“神颜”的张柏芝,也曾因为觉得脸太胖而服药,险些导致肾衰。
总之,在 娱乐 圈里,瘦就是成名的前提,就是流量的基础。
而为了这个瘦,艺人们也是各显神通,花样不断。
除了身材还有脸。
很多人都会发现,明星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可能越老越好看。
很多明星出道的时候,相貌平平。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越来越美。
陈小纭自幼学习舞蹈,毕业于中戏。
在美女如云的中戏,她只能算是相貌平平。
因为容貌平平,她出道之后,只能接些路人或者丫鬟的角色。
陈小纭从来就不是认命的人。
她开始了一系列逆天改命的操作,对自己的脸进行了改造。
经过了一系列努力,她再次出现在综艺《超新星运动会》的时候,已经是个肤白貌美的精致小美人了。
还上了热门综艺《浪姐》。
在杨幂主演的《斛珠夫人》里,她扮演了女二缇蓝。
不仅凭着美貌被夸,其讨论度甚至一度超过了主演杨幂。
这对她来说,是一次成功的跨越。
但这份夸奖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她的脸变化很快。
陆续出现了法令纹深,肌肉走势不对甚至有点肿的问题。
那么陈小纭的脸是怎么变得这么美的呢?
她曾自爆去进行过10多次的整骨。
所以,脸变小了。
但在脸变小的同时,她的鼻子还变小巧了,眼睛还变大了。
具体到底是整骨还是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么样,她一步跨进了白瘦幼的行列。
在 娱乐 圈里,这样通过各种手段变美的人比比皆是。
演技派的闫妮原本就不靠外貌吃饭。
但她还是去割了双眼皮。
打了美容针。
美艳的几乎没有瑕疵的景甜,也曾去为了双眼皮埋过线。
后来失败了,眼睛变成了“悲伤蛙”,她又进行了修复。
柳岩也很坦率地表示自己的脸也有过保养和改动。
张檬对自己的脸做过填充和假鼻子也没有隐瞒。
有主持人曾问过乔欣,是否在脸部做过微调。
乔欣坦率的回答:“我,有。”
状态一直很好的宁静,也曾为了美,去瑞士打过不少美容针。
一次就要在脸上戳900针。
唱跳偶像赵小棠也大方的承认自己打了瘦脸针。
尤其是演员林皓洋的几次整容,堪称经典。
林皓洋曾在一部仙侠剧中扮演过“扑哧君”。
当时他的脸已经进行过不少修整了,有欧式双眼皮,凹陷的眼眶,烤瓷牙和有点歪的嘴。
当时的他也不是不好看,但就是一张典型的网红脸。
每个部位看着都不错,但整体就是不协调。
他自己也毫不讳言自己动过脸。
但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回炉再造了。
不仅改掉了以前所有容貌上的缺点,还帅气的判若两人。
根据他自己所说,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修复了。
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次比一次好。
他现在已经开始用新面孔重新回到了荧幕上。
总之,一路看下来,突出的苹果肌,不自然的大眼睛还有尖下巴,几乎成了动脸的标配。
这种人工雕琢的美虽然好看,但保质期多少有些问题。
肿起来的苹果肌,下垂的脸颊还有法令纹,成了很多演员的标配。
他们的脸总会阶段性的肿,然后慢慢恢复,周而复始。
老艺术家蔡明,年轻时容貌端庄。
但随着年纪增长,她的脸越来越“网红”。
越来越大的眼睛,越来越不自然的脸部肌肉,几乎不会笑不会动的脸庞,生硬的表情,让她与年轻时判若两人。
这显然不是能用逆生长解释的。
但这只是开始。
因为蔡明老师虽然越来越不像自己了。
但很多女演员却越来越像她了。
娄艺潇与她有着同康的苹果肌和表情纹。
和她有着同款额头的舒畅。
像到网友都发现了。
舒畅曾经流畅的脸型现在已经变成了寿星额头与肿胀的脸颊。
但她才34岁啊。
杨颖的美貌是公认的,在内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凭借,她的颜值都可以在同龄女演员的前三。
但多年前,有位叫做杨雪的女演员容貌与杨颖很像。
如果不看年龄,说她与杨颖是双胞胎也行。
但就是有这么好看一张脸的杨雪,也忍不住让脸变了模样。
僵硬的脸和生硬的纹路,原本是不应该出现在她脸上的。
但现在的她,脸颊凝成一片,甚至没有表情纹,还有若有若无的微笑唇,让她的表情看不出悲喜。
除了可惜,也确实让人没有形容词来表达遗憾了。
除了自己大胆说出来的演员,其实还有很多演员肉眼可见的变了。
即使不明说,但观众也都心知肚明,她(他)们动脸了。
也许就像倪萍的玩笑话:“你问哪个明星没有整过容,连我这样的都打过针。”。
但即使全员都在努力在变美的路上狂奔,有记忆点的美人也并没有变多。
看起来,明星们的身材有越来越瘦,越来越上镜。
脸也都在各种辅助手段下,日臻完美。
那么是不是好演员就多了,大美人就多了,好作品就多了?
事实上也并非如此。
很多时候,一种夸张的网红脸会让观众有脸芒的感觉。
说起美女,更多的人还是怀念80、90年代的美女演员。
这其中固然有时代滤镜,但重要的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演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同质化不严重。
李嘉欣和陈红都明艳,关之琳与何晴都完美,朱琳与傅艺伟都娇俏,但每个人都不一样。
真正的好艺人是用作品说话的,闫妮尽管对容貌做了调整,但让人们记住她的还是《武林外传》里佟掌柜。
舒畅让人记得住的作品,也都是在容貌变化之前。
事实上,很多时候,在 娱乐 圈只凭“好看”是不行的。
演员的美如果不能与角色相融合是毫无意义的。
一张僵硬而五官标准的脸,一张不能传达细微表情的脸加上前胸贴后背的身材,能胜任的角色和适合的场合并不多。
而且,如果把目光放得远一点,我们会发现,真正的美绝不仅仅只有白瘦幼这一种。
贝鲁奇年轻时惊艳,她不瘦,气质醇厚,有种地母一样厚重的气质。
但这并不妨碍她成地球球花。
已经封神的山口百惠,五官并不完美,身段也不窈窕。
有的只是属于她自己的沉静和淡然。
可也一样没用影响她成为亚洲偶像。
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穿普拉达的女王》中,一头白发,气势十足。
即使没有青春作伴依旧魅力无穷。
帅气的德普在《剪刀手爱德华》中,怪异的形象依然让人动心。
演员吴越,已经接近50岁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表演中,她很少有展示身材和容貌的时候。
大多数时候,她都是素颜出镜。
但这没有影响她作为演员的美。
寡淡的妆容丝毫没有影响她演绎人物内心的惊涛骇浪。
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普通人,审美本身就是多元化了。
美是单一的统一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伪命题。
把所有的演员都用一个统一的模子全部归类,然后不停的复制粘贴到不停的地方,未必是好事。
艺术的审美不该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视觉简单的美。
世界辽阔,生活辽远,每一种生活里的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和生活赋予他们的痕迹。
真正的美是有生命力的,从自然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
希望内娱的审美能真正从角色的“真”与“美”出发,而不是拘泥于白瘦幼狭隘畸形的审美。
这才是艺术应该有的样子。
梅西胳膊上有许多纹身,多年来一直被袖子掩盖。
在肩膀的顶部是耶稣基督在荆棘冠冕的,可能是受他的宗教信仰的启发。在他的二头肌内侧有一个眼睛,可能是他的妻子安东内拉的眼睛,虽然他还没有透露这代表着什么。
还有一个玫瑰窗,可能是巴塞罗那著名的圣母圣殿教堂,可以在他的肘部找到,而萌芽的红玫瑰,粉红色的莲花和橙色的花朵也纹在手臂上。一块经典的怀表被钟表的齿轮包围,占据了梅西前臂的空间,这表明他非常清楚时间的无情流逝。
梅西的腿部纹身:
梅西拥有的最引人注目的纹身可以在他的腿上找到。特别是他偏爱的左腿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形象,因为它的下半部分主要是黑色纹身。这是因为他早期的纹身剑、和橡天使的翅膀和红玫瑰被黑色的纹身掩盖了。
在梅西的左腿上可以找到的唯一纹身是他的儿子蒂亚戈的手以及兄棚缓他的第一个孩子蒂亚哥的名字,以及他为俱乐部和国家穿的10号球员纹在他的胫骨上。2018年,梅西开始用右腿脚踝上方的部位填充他的三个儿子的名字和出生日期:蒂亚戈,马笑坦埋特奥和信衡西罗。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
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
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中的一些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镇压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这在明太祖时期尤为突出。
凌迟刑的处刑方式很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而历代行刑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枭首。但实际上比八刀要多,清朝就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二十四刀是:一、二刀切双眉,三、四刀切双肩,五、六刀切双乳,七、八刀切双手和两肘间,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两腿肚,十五刀刺心脏,十六刀切头,十七、十八刀切双手,十九、二十刀切两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双脚,二十三、二十刀四切两腿。
实际执行时,还有更多的,最多的是明朝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被割了三天,共四千七百刀。到公元1905年的光绪年间,凌迟刑被废除。
凌迟
亚洲和中东的民族尤为偏好此刑。该刑的关键在于将人体零敲碎打,直至死去。
波斯帝国对于反叛者的凌迟是四等分四等分地切。古罗马人处理女犯时先割去双乳,对男犯则先去其生殖器。古希腊人在割肉时还要加上剔骨的程序,弄得犯人每个都像木屑填充的布娃娃。但比起中国人,其他民族都显得粗糙。中国人将凌迟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之堪称绝技。行刑开始时,刽子手会巧妙地一刀剜去犯人的喉结,以免他喊叫。然后迅速地出血包扎伤口,最先动手的部位是背,每刀割下的肉必须只有指甲盖大小。杀一个成年人必须要施3357刀,刀刀须见血掉肉,要用大白瓷盘将其贴在上面供观众鉴赏,并要得到赞赏,如果犯人在规定刀数前死去,刽子手将被观众嗤之以鼻,并有可能丢掉饭碗。
凌迟——中国「酷刑」简史
1910年代“凌迟”开始在欧洲声名大噪,因为1904、1905年法国士兵所拍摄的照片,当时藉由明信片形式编辑成册,开始大肆风行,然而酷刑早已在 1905年4月宣告废除。“凌迟」”,在法国被视为“中国酷刑”的极致代表,引发无数的作家和艺术家的灵感,甚至一直延续到1960年乔治·巴岱耶的照片集发行出版,这些照片後来曾被陈界仁重新绘制。这些图像象征着中国及其历史、文明,类似的风格至今仍然持续影响著西方人。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凌迟”俨然化为中国刑罚系统中最典型的惩罚。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凌迟与古代刑罚大相迳庭,它应该属近代的刑罚。虽然“凌迟”一词最早出现在第十世纪,直至十三或十四世纪才正式编入刑律。无论就刑罚的本身或其名称来看,很有可能不是起源自中国。此外,1905年法学史家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极刑获准,也是以此作为论据之一。毕竟“凌迟”不合乎中国的法学精神、刑罚特性以及应用方法,看起来比较类似“特殊法”的惩戒类型。当然,这项特殊法是隶属于帝王的司法系统,《元律》有记载执行。不过,经过仔细观察之後,建立非刑之正的处罚,毕竟违反正常的法学精神,从建立到废除为止,文人始终称之为残酷、不人道的处罚。
凌迟,是一种肢解的惩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清朝末年拍摄的照片,显示为真正的“八刀刑”处决。八刀刑,刽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第一刀,切胸口(一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枭首。支解後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_,期限不定。这是清朝末年的做法,一般俗称为“十六刀”、“三十二刀”、“三百六十刀”……,不过我们不清楚是否真有这些数目,或只是虚构的数目。明朝时期的“刀”,有切伤和“多”之意,数目累加,行刑时间延长。1510年宦官刘瑾涉嫌阴谋叛变,被判处“剐刑”三日,不过第二天他便死去。这是一件特殊的案例,宦官为人憎恨而受极刑,被判处最重的大逆罪;《明史》未曾提过刘瑾遭受“凌迟”之刑,而是“磔於市”,属於“弃市”形式,明言必须公开行刑。
若要区分“凌迟”和其他类似刑罚的差异,并了解清朝以前“凌迟”的做法,著实不容易。当我们益加深入探寻这种刑罚的起源时,较为清晰的相关资料愈显得不足。我们须先区分:一方面,这些刑罚做法包括肢解;而“凌迟”一词的出现,则指明支解刑法的合法性。
如果古代刑法志,我们可以找到历史上诸多将帅、官吏被处以斩断的案例,最恐怖的细节可以联想到厨房的菜单。透过阅读这些历史的插曲,令我对“凌迟”的起源感到迷惑。当然肉体的切割有两种情况:所谓“脔”等极刑时,是将肉体割除殆尽,犯人变成食人者的肉,仇家可在自家厅堂饱食大餐;而“凌迟”之刑则相反,肉体被支解後,人形尚可辨识,事后悬挂街市展示。此外一项基本的差异为:“脔”刑案例极为罕见、独特,官方史学家细心将此保留,作为残忍、可怕的暴君范例。这些案例固然恐怖,但都是轶事,甚至可能只是传_。相反地,从十一世纪末开始,“凌迟”即是确有其名且经常施行的刑罚,并非仅是轶事或传奇,而是真实的骇人史实。
我们同样也找到诸多类似惩治叛乱谋反的“凌迟”刑罚,例如613年隋炀帝判处谋反者肢解、穿箭与灭族,而同样地隋朝也曾删除《隋律》中的肉刑。这类刑罚除了运用在司法审判,战争时期也会采用,而且是真实存在的。几乎每个朝代都可以见到类似刑罚,通常称为“磔”或“支解”,所以经常会令人联想:“凌迟”一词并非应用于一种肢解的肉刑,而只用於法庭的法律裁决。所有的关键问题在于了解:如何于特殊案件使用极端的方法,而能在法典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成为一种法律上的完美“刑名”,法官经常得以藉此宣判。
起源与神秘之名
“凌迟”二字最早出现在《辽史·刑法志》,指名为一种肉刑的名目。这个名词非常神秘,无疑的是汉人文字和草原民族契丹语的结合。
我们可以在前几个朝代找到几乎相同的名词,不过第一个字最常出现为阜字旁的“陵”;“陵”的意思为土丘;“迟”字则不能解读为现代汉语的“迟到”,而是“逐渐铺平”或“刮平”的动词。具体而言,“陵迟”可以指为逐渐铺平或刮平土丘,意即一座坟堆,宗族的集体冢。不过,有些朝代的史篇记载具有象征意义:“陵”,斜坡或运河沿岸土堤,代表制度、律法,所有国体的划定界限;“迟”,代表界限的下沉与崩塌。所以“凌迟”意味著衰落的起始,此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制度的崩塌。因此,这个名词和刑罚系统没有直接关联,一直到辽代才用来指称一种肉刑。写法上有些差异(人们发现有写作“持”,而非“迟”),冰字旁的“凌”变得比阜字旁的“陵”常用。《宋史》中还同时采用两种写法,不过从元朝开始,只能找到第二种写法,也就是冰字旁的“凌”,而且永远只作为刑的解释。古代的写法只有在古籍出现,後来的人不再采用。从此“凌迟”只是肉刑的名字,少数博学多闻的人才会记起它从前的意义。
事情的经过究竟如何?非常肯定地,它原本是契丹语的一种名词,发音非常接近汉字的“凌迟”,它是契丹辽代政权下所使用的一种肉刑,可能是利用小刀切割被缚的犯人。几经考量之後,这个名词就固定用来指称辽代统治中国所施行的此种肉刑。
对于研究刑罚系统改革的中国学者而言,这种刑罚具有蛮族的血性,它的名词晦涩难懂,虽然不属於为“五刑”系统,但非常明确的具有汉人的字词。然而,将人缚在木桩上刮杀、切割,不仅是蛮族地区或异国朝代的处决,凌迟手段愈来愈频繁、系统化、萧规曹随,宋朝传至元朝,明朝承续後,又传至清朝。这几个朝代的中国,如同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一样,继续将之传承下去。施行各类凌迟之翘首,首推对抗蒙古大汗、后来成为明太祖的朱元璋,他颁布《大诰》,已以「凌迟」之刑惩罚各式犯罪,特别是官吏的贪污,甚至无论财物数字如何微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