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如何选择重量?

健身如何选择重量?,第1张

当我们训练的时候,时常会有一个纠结的问题,我们该用多大的重量合适?下面我会具体的介绍训练时重量应该怎么选择。

胸、背、腿都属于大肌肉群,我们选择大重量去训练,刺激反应明显,反之像肩、二头、三头、小臂、小腿,腹肌小肌肉群这些小肌肉群,我们用小重量训练发,刺激反应明显。那有人会问了,那我们如何定义重量的大小呢?下面我会详细的讲,如何定义训练时的重量以及训练方式!

我举个例子,以负重深蹲这种大肌肉群的肌肉为列,如果我们竭尽全力能够以50公斤的负重做一个,那么我们就可以以7成的重量就可以做8到12个,这个范围被认可为有利于增肌的方式。

但是这并不能意味着,我们要以8到12个这种训练方式一直训练下去。

人体的骨骼肌是由红肌和白肌组成的,12个以下的训练方式主要是强化我们的白肌,如果我们想强化我们的肌肉饱和度,那我们也要需要强化红肌,而红肌则需要15个以上的训练方式就可以有效的强化红肌。

由于白肌比红肌多,所以我们应该以8到12个为主,15个到20个为辅。

大家做完一周中高重量15个到20个,建议大家换个方式来做8个到12个。

当然高重量8个以下的训练方式也是有作用的,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增加我们的最大力量,有效提升训练强度。

但是在这里郑重的提醒一下大家,大重量的训练会给肌肉和骨骼以及神经带来很大的压力,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建议新手一个月安排一次大重量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说是我们的增肌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了,而力量训练又会必定涉及到重量的选择以及组数和次数的安排,这几个方面,相信只要是对健身有一点了解的人群都是知道的。在我们的训练中,如何选择自己的训练重量、组数以及次数先得尤为的重要。我们在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有一种主流的观念是这样的。

力量训练时提高我们肌肉含量也就是增加我们肌肉大小的基础,力量训练不仅能改善我们的体型、有益于健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对于重量的选择可以说,一个重量是不可能适合所有人的,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来衡量。在接触训练一段时间后,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可以摸索并推算出自身的极限重量,比如自己在卧推时,状态最好的时候最多能推起多少重量,也就是自己的极限重量。

一,增肌训练中重量如何选择

在知道了自己的极限最大重量后,一般推荐健身新手在选择自己的增肌训练中的重量时,应该选择自己极限重量的百分之60左右,而有一定健身经验的高水平健身者应该把自己的训练重量调整到极限重量的百分之90左右。之所以健身新手的训练重要要比自己的极限重量小很多,是因为健身新手在训练的时候对器械以及动作掌握得都可能不够,在加上重量太大的话,自己也不好控制,稍不留神就可能会伤到自己。

而因为有一定健身训练经验的健身老司机,对自己所需要训练的器材以及动作都会非常的熟悉,他们都可以掌控得很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做动作是最安全的,所以他们在选择训练重量的时候就可以接近自己极限重量的。

二,增肌训练中组数和没组次数该如何选择

在一种很通识的健身观念中,训练时每组动作做8-12次是有利于自己肌肉维度的增大和肌肉线条雕刻的。但如果我们只想增肌的话就可以选择稍大一点的重量,而做6-8次。然后在选择训练组数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训练动作以及训练强度做一些调整。但一般来说,我们在增肌训练的时候可以选择6-8个动作,每个动作做4-6组。

上述的训练方式是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不错的。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一下子不能接受,一下子也很不好掌握,这就需要时间了,也需要我们的努力付出,以及配合自己的训练来体会训练方法中的精华。这种训练方式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灵活的运用,自己的训练效果就会非常的好,训练目标的达成就指日可待了。

但对于我们很多健身新手来说,任何部位的健身训练动作,都应该从轻重量开始,任何再慢慢的过度到一个比较大的重量,甚至可以对于完全无基础的人可以先徒手训练,连杆子都拿的那种。不要以为这种没什么重量的训练没什么用,其实在我们健身训练早期,这种很低强度的训练都能让自己的肌肉以及力量都有所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轻重量或徒手能让我们更加容易的去掌握动作。

没有很好的基础以及熟练的训练动作掌握的话,我们训练时的重量越高,给我们所带来的往往不是肌肉的增长,而是大大的增加了身体受伤的风险。

这里先要说明

以黄种人的正常体魄

同样是140斤

175的人要练出一身匀称甚至是强壮的肌肉

远比身高190的你要容易的多

更长的骨骼意味着更长的力臂(那同样质量的肌肉发力显然更小)你每次的锻炼效果自然较弱

而更长的肌肉附着距离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肌肉才能达到同等的视觉效果

那你就要获得更多的努力来让肌肉更加饱满(一个175的人

38cm的臂围

胳膊看起来就很强壮了

但换成你

没个42估计很难看)

方案丢你份

怎么练还看你

肌肉的基础就是营养

没有蛋白质怎么长肉呢

多吃吧

按如下顺序来

二头

三头

休息

大小腿

前臂

休息

这样一周5练的来

每天有效且扎实的锻炼1小时就够了~

二头

杠铃划船

6~10×5rm

减重量再来一次

哑铃单臂划船12×5rm

拉力器下拉10~15×4rm(直接引体向上也行)

休息10分钟

进行二头训练

锤式弯举热身2组

杠铃弯举6~8×5rm

哑铃交替弯举6~10×6rm(中间可减2次重量)

坐姿斜板弯举8~12×4rm

集中弯举30×1rm

ps:按照一周5练2歇的周期

二头要么跟三头要么跟背

但三头和胸组合效率显然最高

二头单独拉出一天对新手来说不合适

这里就塞到背部

三头

2组俯卧撑热身

杠铃卧推5×5rm

哑铃上下斜卧推10×3rm

哑铃飞鸟12×4rm

法式弯举12×4rm(蝴蝶夹胸和龙门架没有就算了)

无休养接三头肌训练

双杠臂屈伸若干个3组(尽力而为)拉力器胸前下拉10×4rm

哑铃颈后臂屈伸12×3rm

俯身臂屈伸15×3rm

ps:三头可和二头做超级组

但练完手臂后

肩部训练显然是无法进行的了(本来很轻松的哑铃胳膊还没展平就疼的伸不直了)所以初级阶段胸三头组合更加合适

大小腿

深蹲5×5rm

坐姿腿屈伸10×5rm

站姿提踵(杠铃负重)10×5rm

20×3rm

ps:这一天看似最少

但强度其实是最大的

现在体弱

等你能蹲一倍体重的强度后

每次至少在热身与一组适应组后

有保护的情况下各做1组90%

100%

110%的强度

大腿不同于其他部位

如果还以韦德那套12rm转圈圈

别指望取得多少进步

前臂

杠铃推举8~12×3rm

哑铃侧平举10~15×3rm

俯身哑铃提拉8~12×3rm哑铃前平举10~15×3rm

站姿杠铃提拉8~12×3rm

俯身飞鸟10~15×3rm

5分钟休息接前臂训练

正反腕举10×3rm

20×3rm

反手杠铃弯举(重量不大)15×5rm

ps:杠铃推举需要三头肌出大力

如果三头实在疲惫这个干脆就别做

或者推迟一天

因为卧推必定肩部借力

肩部训练不宜紧贴胸部训练

腰+腹

杠铃硬拉5×5rm

杠铃直腿硬拉10×3rm

俯卧腿屈伸10~15×5rm

5分钟修养

下斜仰卧起坐若干个×3(最后一组必须彻底力竭)平板负重仰卧起坐20×3rm

斜板挺身10~20s×3组

(若能坚持过25s则负重)

ps:腹肌这东西到后面有人说天天练都行

但没有足量的恢复感觉成长效果不会比扎实练一天歇3天的好到哪去

你根据体感

不疲劳了有空就来

真能天天来也不拦着···

对于一位刚开始健身的初学者来说,最需要关心的并不是重量,而是训练动作是否正确及标准。

初学者最重要是在训练中,找到肌肉的控制及发力感觉、正确及规范的动作。

由于刚接触健身,经常就被问到:我适合多大重量呢,所以今天小爱兔就分享一下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训练重量。

一、什么是RM 

当动作规范了,便可以探讨下一个健身中重要的课题——RM。RM值又叫最大重复次数,是指某个重量你能做的极限次数。例如你推举100KG最多能做5次,则说明你深蹲100kg的RM值为5。

RM数值越小代表重量越重(完成次数小,重量大),RM数值越大代表重量越轻(完成次数多,重量小)。在不同的训练动作里,RM值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自己的RM值,简单来说,你不可能把深蹲和卧推的RM值相提并论。

RM值只代表你自己对于某个重量下的某个动作的极限次数,测试自己不同动作、不同重量下的RM值,就可以解决重量选择的问题,避免重量太大导致受伤,或者重量太小训练没效果。

二、如何测量RM值? 

测试动作建议是多关节复合动作例如卧推,深蹲,硬拉,推举等。首先充分的热身是不可或缺的,应以适中重量开始测试,

例如是10RM或更高,在极限重量(RM=1)时,需要在有经验同伴或专业教练保护的情况下进行。在知道自己的RM值后,便可以根据你的健身目标,选择合适的重量及次数去进行训练。

1RM~5RM是训练肌肉极限力。

6RM~12RM是增大肌肉体积(练围度)。

15RM以上,可以帮助提升肌肉耐力。

最后重点是大重量训练的前提,紧记必需安全及谨慎!

  三、如何选择力量训练中重量,次数,组数? 

研究表明:

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

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

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

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

但是对于我们在训练中来说,找到自己合适的训练菜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也往往决定着我们的训练质量和效率,不同的重量,次数,组数。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次 数 

1 一般来说,1RM-5RM是肌肉力量的最好选择。要锻炼肌肉的力量,进行重量训练时应采用重量较大而重复次数较少的模式;

2 6RM-12RM是增大肌肉体积最好选择,可用于增大肌肉体积和围度。

3 15RM以上是发展肌肉耐力的最好选择:要锻炼肌肉的耐力,则要采用重量较轻而重复次数较多的模式。

  组 数 

而且进行重量训练时,不应只从事一组过的练习(如10RM),要达至理想的效果,必须把每种练习分组练习(比如3-5组)这样的锻炼肌肉的方法才能够刺激到肌肉群中的所有肌肉纤维。如果你进行的组数太多,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训练过的情况。至于组与组之间则可以有1至3分钟的休息时间

  重 量 

“训练过程中什么重量才是最适合我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不然。不同的训练目的对于训练的组数、次数、间歇、以及训练重要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现在拿哑铃飞鸟来举例说明一下,5kg标准动作能推20个,与15kg标准动作能推8个,你都是竭尽全力的,但它们两者对肌肉的训练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耐力,一个是绝对力量,目标不同,效果上无从谈及孰优孰劣。通常来说,你的训练重量选择,取决于你是想获得力量、围度、还是耐力。

下面我将结合不同的训练目的给大家具体讲解“如何选择适合你的训练重量”

一、 围度至上 

对于大多数男生来说,进入健身房举铁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大的肌肉围度,收获宽厚强壮的体魄。为求最大程度的增肌,最佳方法是选择每组动作可以标准完成8--12次的重量。

必须要注意的是,增肌训练的技术动作要讲求目标肌肉群要“集中”,即肌肉的离心收缩及向心收缩都要做到良好的控制,不可借力(如站姿肱二头肌弯举时顶髋踮脚,平板卧推时弓腰),否则会极大削弱目标肌肉的集中训练收效。

另外,这里提及的可以完成8-12次的重量,是指当你完成第12个时已经达到力竭,无法用标准动作完成第13次。如果你只是完成12次便结束,实际还能再完成1个的话,那么这个重量是偏轻的。同理,如果你无法在动作标准的情况下完成8次,那么你选择的重量是偏重的。

最后,这类训练的组间休息一般控制在60--90秒,小肌群训练控制在60秒内,大肌群需要更充分一些的休息,约90秒内。

二、耐力至上(塑造线条)

如果你既不喜欢过大的肌肉围度,又不崇尚大力量,想要减脂塑形,练出较好的肌肉线条,那么你可以选择耐力性的训练。增强肌肉耐力的训练不需要太大的重量,一般选择每组能够标准完成15-20次甚至更多次的重量。

耐力型的力量训练主要调动机体中的慢缩肌纤维(红肌),它较白肌而言横断面较细,不易变得粗壮,拥有较好的耐久能力,可持续做功。最典型的耐力型项目就是马拉松,马拉松选手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多选择轻重量多次数的训练重量,目的就是最大程度提高体内红肌的耐力。

三、力量至上

或许你热爱的项目是力量举,训练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力量,那么你需要简单粗暴地选择较大的重量,即每组能够标准完成1-5次的重量。

为什么说选择可以完成1-5次重复的重量是比较理想的呢?我们通过举重项目的技术动作来看,想要最大程度地举起更大的重量,这个技术动作必须是全身多关节参与的,即复合训练动作,需要最有效地协调地调动全身肌肉参与其中(举重中的抓举,就是结合了硬拉、肩部宽拉、深蹲等一系列动作,在最快的速度内协调完成)。

人体进行大重量训练时参与的肌肉为快缩肌纤维(白肌),横断面较粗,通过训练容易变粗壮,并能够提供瞬间的爆发力,但是其弱点在于难以持久做功,缺乏耐力。因此力量训练组次数控制在1-5个,是基于快缩肌纤维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

力量训练一般是不追求肌肉力竭的,因为力量训练多为复合训练动作,对神经控制要求较高,重点在于锻炼全身肌肉的协调快速做功能力。由于快缩肌纤维容易疲劳并需要更多时间休息(大重量的力量训练一般组间休息为2分钟以上),如果力竭,是完全不利于其最大程度发挥效能,导致无法完成后面的训练,恢复时间长。

总而言之,不同的训练目的对重量的要求不同的,下面我将通过表格形式把训练重量要求的形象的展现出来:

以上就是针对不同训练目的给出的重量选择建议。由于每个人训练时间、训练目的、身体体质都不一样,所以没法给出一个具体的重量数字,而是根据力量训练的功效进行不同的重量选择,这样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清晰自己的训练目标,不过分追求大重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

提示:

重量是我们在训练中找出来的并且随着能力的上升而上升。

当身体适应了原来的重量之后,便要把重量循序渐进地增加,否则进度便会停止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52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