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什么感受?

做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什么感受?,第1张

心脏射频消融术(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首先导管插入部位(腹股沟、手臂、肩膀或颈部)的皮肤消毒,局麻药进行局部麻醉;然后用穿刺针穿刺静脉/动脉血管,电生理检查导管通过血管插入心腔;心脏电生理检查所用的电极导管长而可弯的导管,能将电信号传入和传出心脏。电极导管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并发放微弱的电刺激来刺激心脏,以便诱发心律失常,明确心动过速诊断;然后医生通过导管找到心脏异常电活动的确切部位(此过程称为“标测”),再通过消融仪发送射频电流消融治疗,从而根治心动过速。

整个过程患者一般处于清醒状态,有时医生会用镇静剂来缓解患者紧张,患者会全程监护;电生理检查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导管行进于血管和心腔时患者不会有感觉;检查时医生可能会用微弱的电流刺激心脏,患者不会感觉到这些电脉冲,往往会诱发出心动过速,感觉和以前发作时一样(可能有头晕、目眩、心悸、胸痛或气短等),告知医生即可;这些操作风险很小,相对而言很安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须按照医嘱卧床静养,静脉穿刺处沙袋压迫6小时,动脉穿刺处沙袋压迫8-12小时,并患肢制动(限制不动),注意观察是否出血。

  肝癌只有25%左右的病人存在外科切除的机会。外科手术的局限性导致了多种替代性治疗方法的出现,射频消融就是效果较好的一种。射频电流穿过肿瘤中展开的RFA电极针,诱发电极针周围组织发生离子振荡,几分钟后发生摩擦生热,使肿瘤组织温度增加到80-110度,直接造成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那么,哪些肝癌病人适合做射频消融呢?  ◆哪些肝癌病人可以做射频消融(适应症) ?

  ◇单发肿瘤,最大直径≤5cm;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肝癌特点  ◇或者肿瘤数目≤3个,最大直径≤3cm;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或B,或经内科治疗达到该标准;

  ◇没有脉管癌栓、邻近器官侵犯;

  ◇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5cm的单发肿瘤或最大直径>3cm的多发肿瘤,射频消融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或联合治疗的一部分。

  ◆注释  ◇对于那些大于5cm的肿瘤,射频消融联合其他抗肿瘤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仍然有效;

  ◇门脉分支癌栓仍可以考虑治疗,其他有效的方法较少,射频消融联合其他微创治疗考虑仍为首选方案;

  ◇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5cm的单发肿瘤或最大直径>3cm的多发肿瘤,临床证实射频消融较其他治疗疗效显著;

  ◇该治疗肝损伤小,恢复快,无免疫抑制作用,治疗次数较少,有临床治愈可能。

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可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率达90%以上。如果手术不成功且有复发,可再次消融。这种病往往是情绪激动、劳累等诱发的,但有道理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候生病,最好去医院正规治疗。

射频消融是一项简单的手术。手术时患者仰卧,医生在颈部右侧和双大腿根部局部麻醉后穿刺血管并插入导管。这个过程相当于静脉输液的过程。 ,无痛,无皮肤切开缝合。患者在消融过程中没有任何感觉。平均操作时间为 30 至 90 分钟。手术后6~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患者可在2~3天内出院。由于导管射频消融是根治性治疗,术后无需吃药,生活和工作都会恢复正常。

室性心动过速是否应进行射频消融取决于患者的情况。偶发性发作、症状轻微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无需服药;定期审查和观察;发病初期症状严重者,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由于您的病情多变,建议检查近期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食管起搏,明确病情指导治疗。

攻击期间立即停止各种活动并躺下。可自己或在他人协助下轻轻按压眼球,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然后用力呼气,可连续进行数次,或直接刺激后咽部诱发恶心反射,进入尽快就近就医。癫痫发作频繁者需住院进行系统诊治。因为药物只能终止或减少发作并防止复发,所以不能治愈。对于脑室内折返引起的预激综合征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是目前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

心导管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消融特定部位的局部心肌细胞,消融折返环或消除异常病变。可治心律失常。经导管消融可达到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目的。射频消融创伤小,并发症少。它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射频消融是热疗,局麻下非常疼痛,无法完成手术,一般需要硬麻或全麻,有麻醉条件限制。同时麻醉师到B超室、CT室为患者做麻醉,需要携带监护仪、麻醉机,一方面增加医生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B、射频消融治疗在影像下只能监测穿刺的过程,由于热疗会使治疗区产生气化效应,术中治疗区与非治疗区影像无法判断,因此无法监测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而冷冻治疗不光能监测穿刺过程,还能监测术中的冷冻区域,术后判断疗效。冷冻有温度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治疗过程的温度。C、射频属于热疗,热疗易损伤大血管。因此射频消融不能治疗靠近心脏大血管的肺癌。另外由于血管的热池效应(即大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能带走冷的温度,因此大血管周围不易形成冰球),冷冻治疗不会损伤大血管。有很多医生做了动物试验,将冷冻探针直接插到大于4mm的血管周围冷冻,发现血管并未损伤。说明冷冻治疗大血管周围的肿瘤是安全的。D、射频消融虽然单针治疗区域大,但是不能多针同时组合应用,因此,治疗区域较小。而冷冻治疗可多针组合,最多可同时应用25根针,治疗区域更大,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E、氩氦刀探针比射频的探针小,并发症发生更低,更安全。图例为气管肿瘤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屈立新教授在纤支镜引导下进行氩氦刀气管肿瘤消融手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适宜用 强心苷、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腺苷。慢性或预防发作可用强心苷、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胺碘酮是广谱抗心率失常药。可以用不过不是首选。

适应症

口服适用于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对反复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可防止反复发作,也可防止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及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其次有抗心绞痛作用。静注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伴有预激综合征者,也可用于经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到底好不好---我觉得不好,原因在于1甲状腺结节做过消融消失后,怎么证实这个结节不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2消融后难免会出现局部的水肿,万一出现呼吸困难是不是需要重新做切开手术。3如果这个结节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其本身就无需手术,何必要做消融呢?4甲状腺瘤的常规手术本身就是小手术,1个小时就可结束,手术后又不用缝合,何必再兴师动众地做微创呢?!

(最重要的是如果是甲状腺癌,消融后没有了病理结果,后续的激素治疗还进行吗?)。

射频治疗房颤的理论、历史、演变、疗效、副作用、争论、和未来!

这些东西非常难,非常艰涩,刚毕业2-3年的心血管研究生也看不懂,我查阅500多篇英文资料,并花费大力气把专业医学名词翻译成老百姓能看懂的大白话,争取一文解决患者对于射频的了解,如有用处,不谢。

房颤发生的理论

房颤发生的理论有很多假说,为什么叫“假说”呢?就是不确定。医生给患者说的话听起来都是肯定的,但实际上医生内心是不肯定的,全世界都是这样。就像大人教孩子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但实际上很多事大人自己拿不准怎样才是对的。

在说这些假说之前,我再强调一下对于房颤发生机理的解读:心房里的神经变成了一堆乱麻,乱放电、乱传导。

房颤的假说有三个大假说四个小假说

三个大假说是:多发子波折返假说、局灶激动学说、主导折返环伴颤动样传导学说。

四个小假说是:肺静脉的电学结构与基质、心房组织的房颤电学基质、心脏自主神经因素、房颤巢。

这些假说是过几年就有人发现一个,提出来,再过几年又有人研究一个,提出来,一个一个的当成新发现提出来的,都是只关注一点,谁提出一个假说,谁就发明一种射频方式,最后发现也不太理想,然后继续研究。大家彼此之间联系不多,这也是西医学科的特点,一个人因为心脏病住院,同时有血糖高、肚子疼、头疼、心烦,就要请内分泌科、消化科、神经科、心理科来会诊,不会诊就不会治病。

今天,我把这些假说仔细归纳成一个整体。

首先,总的有一个地方先放电,先闹事儿,有个挑头的,这就是“局灶激动学说”;

任何闹事儿成功的都要有核心成员来办核心事儿(局灶激动以后如果没人响应,就是个早搏,自己蹦跶), 这个局灶激动(就是早搏)会沿着一条核心的道儿自己转一圈,自己运转起来,这就是“主导折返环”;

想办大事儿光靠核心团队不行,还要在外围有无数跟着一起玩、一起战斗的小团队,小股土匪、皇协军等,听主力部队的指挥,围绕主力部队协同作战,这些小团队都有自己的指挥核心,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以“主导折返环”为核心,会有很多“小折返环”,每个小环儿都形成自己的电波(咱说的都是心电啊),这就是“多发子波折返假说”;一个带头闹事儿、振臂一呼的“局灶激动”,被核心团队响应,电流转一圈形成“主导折返环”,围绕主导折返环又有很多小团队形成“小折返环”,“小折返环”形成的电波叫“多发子波”。这就开始颤上了。

这就是主流的三大假说。

爱闹事儿的人都有地域特色,肺静脉是通到左心房的,静脉是血管,心房是肌肉,接茬的地方肯定是肌肉包着血管,这一点包着肺静脉的心房肌肉。这疙瘩,爱闹事儿,这个地方的肌肉和电学性质不太一样,变坏了,这就是“肺静脉的电学结构与基质(变坏假说)”;

容易出带头闹事儿的来自(主要来自、不是绝对不是唯一)肺静脉这里,那小股土匪和皇协军来自哪里呢?来自根据地不稳固或者压根没有根据地的地方,这些地方人心变坏、心术不正,也就是很多心房的肌肉组织变坏了,相对应的电传导性质也变坏了,这就是“心房组织的房颤电学基质(变坏假说)”;

有一些土匪窝,点火就着,给个小眼神就拿起枪来出去玩命儿,特别容易激动,特别容易颤动,这就是“房颤巢”;

心脏所有地方都受神经支配,神经四通八达。神经指挥的好,那个地方就稳定;指挥不好,就不稳定;瞎指挥,也不稳定;在容易闹事的肺静脉那儿,以及点火就着的房颤巢那儿,神经的积极作用都是不够的,要么太弱,要么叛变了。这就是“心脏自主神经因素假说”。

提示:大家想想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和小说,认真想想,万物一理。

房颤机理介绍大致讲这么多,没法儿讲更细了,以上是我加工了的,原来是散落在成千上万篇文章中,你一句我一句,不成体系。

射频治疗房颤的历史、演变

1991年,有个外国的外科大夫发明了迷宫手术,这是外科做的;

1994年,在上边这个外科手术的基础上,有了导管射频消融,这是内科做的,插管子、不开刀;

1998年,针对肺静脉的射频消融开始发展;

1999年,除了针对肺静脉,对整个心房进行消融;

……

这其中,百花齐放,因为消融的原理就是把正常心肌烧死、烫伤!所以,有用激光的、有用冷冻的、有用超声的、有用射频的,能量不同,反正都是烧!

……

然后,然后,一直到现在,全世界不断探索,尝试各种不同的“烧法”。

先上张射频的示意图:

大致说说这些探索:

外科迷宫的原理是:囚笼战术,用铁路和公路把土匪、皇协军分割开,分开以后就算是颤,也是小颤,不能大颤。这改变不了颤的本质,只是让若干小颤连不成大颤;

因为闹事儿的大多数在肺静脉和心房的交界处,所以肺静脉消融是沿着肺静脉烧一圈,让闹事儿的电传不过来,你这个村子不是不老实吗,围着村子整个挖一条深沟,你只能在村里闹,出不了村。医学上叫“完全电隔离”,就是彻底烧死,一点儿电也传不出来。这个问题是,烧的特别彻底有难度,烧的不彻底就漏电(白烧),烧完了还会有疤,伤疤都是缩着的,一缩就窄,所以会有肺静脉狭窄,肺静脉一狭窄当然会导致很多新的问题。总之效果也不太满意。

然后人们又发现,不光是肺静脉周围这点儿肌肉有问题,而是肺静脉前边这一片都有问题,不是一个村有问题,而是一个村最凶,周围几个村也都不太好,所以又开始把这周围的村子也都烧了。但是发现效果不好,刚做完不好,以后也不好!

效果不好,就是烧的不狠!所以在把肺静脉烧一圈的前提下,又开始在整个心房烧三条线,挖三条沟。想这样把主力部队和土匪皇协军分开,但也有问题。不加这三条线的射频,容易在射频术后出现房速(房颤是没了,但多出了房速),加了这三条线,能使房颤射频的成功率增高,使术后房速减少。但是,但是,但是这三条线要烧的很完整,一点儿好肉也别留(好肉能导电)。如果烧的不完整,就漏电,一漏电就更容易出现房速!这叫两环三线,烧两个圈,外加三条线,但每一个地方都不能漏烧,都要烧透!还是不太满意。

有日本人在两环三线基础上采取更牛的三光政策,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彻底烧一遍。现在有些医院在这么做,到底效果怎么样不太确切。

有些阵发房颤,有一小半不是肺静脉和心房接茬那个地方闹事儿引起的,是在别的地方,射频的时候就直接烧那个别的地方,当时是有效的。但有一个规律,就是哪里都有坏蛋,大土匪窝给端了,小土匪就冒头了,不摁葫芦不起瓢,一摁葫芦就起瓢,今天不起明天起,明天不起后天起。

因为怎么挖沟怎么烧效果都不满意,2004年一个老外想出了屠村的方法,检查哪个村子不稳定,不是围着村子挖沟了,而是整个把村子烧掉,烧成没反应,医学上叫“碎裂电位消融”,美其名曰“心房基质改良”,和人种改良一样。当然了,那个心肌肯定是烧死的,这个方法只是想着清除敌人,没想到是在自己国土上打仗,用核弹在自己的国家把汉奸炸死了,自己的城市也给炸平了,核污染很多年。重点是,效果也不行,射频一年后的成功率仅有33%。

心脏交感神经和房颤的关系非常密切全世界都是认可的(这是北京行善堂的理论基础,马宝琳就是研究这个快20年了)。所以,就有人把心房里的神经给烧死,行善堂去年碰到二位房颤的,一位是外科把神经给切了,另一位是内科给射频烧了。结果,还是颤!神经就是管放电、管传导的,因为一个传令兵当了汉奸,结果把所有传令兵都杀了,这不行。好的传令兵也不能起作用了,要维持良好秩序,还是要有大量好的传令兵。

人们也快没辙了,所以就乱拳打死老师傅。以上几种都上,多烧,彻底烧,烧完了检查,发现活的补刀……这名字叫做“递进式和个体化消融策略”,成功率高一些(都烧死了,心房整个快烧糊了,可不就不颤了吗),但房速曾多,注意,又是房速,没了房颤来了房速,其实对患者来讲房速和房颤没多大区别,并且据我们这些年研究,房速早晚都要变成房颤。因为烧的狠,所以经常把左心耳彻底烧的不过电、不动弹了(医学上叫完全电隔离),流水不腐,左心耳不动弹了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现在很多医院射频完了顺手切除左心耳,而且心房里烧的稀里哗啦,敢不吃抗凝药吗?!烧坏的地方都要结疤都容易形成血栓啊。

……

全世界还有很多射频方式,反正就是以上不同的组合,有的效果不好,有的说是效果好但是不可信(不是我不信,而是西医同行专家不信)。

现在全国各个医院的射频,也是不出这个圈。

射频治疗房颤的疗效、副作用(大家最关心的啊!)

写疗效很难,说疗效首先要说明白疗效的判断标准,怎么才算有效?怎么才算有效?怎么才算有效?我查了若干资料(正规学术资料,医生看的)。结果,再次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认识: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

首先是“射频治疗房颤疗效”的评价标准

1、2016年,我查了一些文章,发现正规公立医院评价有效的标准是“射频后24小时内每次发作房颤不超过5分钟”。也就是说,射频完了,1天发作了10次房颤,每次4分58秒,这算成功!说明:我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但是今天找这篇文章死活找不到了!查了无数医学论文,就是没人提这个事儿!射频完了出现了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怎么算?没人提这事儿!

2、现在国内有些医院,射频成功标准定义为:“在未用或使用以前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情况下,无房颤发作或每月发作少于一次且持续不超过1分钟”。也就是说,在没用西药的情况下,或者西药射频前就用,但不管事儿,射频完了也还在用。在这种情况下,射频完了以后不颤了,或者虽然颤,但每个月不到1次,每次不到一分钟,这算成功!射频完了出现了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怎么算?没人提这事儿!我为什么提呢?因为接触到大量患者,射频完了出现频发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等。患者肯定觉得是不成功,我也纳闷做射频的医院里把这算作什么?

3、2015年的房颤指南(什么叫指南,都有哪些指南,放到后边再讲)是这么说的:

对射频成功的定义是:“射频3个月后,没有房颤、房扑、房速”。

如果有频发房早呢?没说!既然没说,射完了没有房颤、房扑、房速,但出现大量频发房早,或者出现阵发室上速,那肯定是算作成功了。

房颤复发:射频3个月后发生的房颤、房扑、房速,如持续时间≥30秒,视为房颤复发。

也就是如果每次持续20秒,不管你一天是发作1次还是发作100次,不算复发。那刚做完射频的头3个月怎么算呢?他们把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定义为空白期,在此期间发生的房颤、房速、房扑并不定义为复发。

大家明白了吧?射频完了前3个月不算,3个月后每次发作不到30秒也不算!

以上这算是好的,奇葩的标准更多,就说一个,国外的:

射频3个月后,房颤、房扑发作持续不超过24小时;没有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0s的房性心律失常、住院和电复律。

解释一下,前三个月不算,3个月后,如果有房颤,每次只要不到24小时,算成功;或者有房速但不到30秒,算成功;或者没来住院,算成功;或者没被电击(现在很少有人给房颤进行电击,有,但很少),算成功。

总之,射频的成功标准到处都不一样,想知道个明确的说法,没门儿!

指南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著名专家一起研究,很多很多,研究完了意见一致,写成文件,反正就是武林高手们先论剑再定江湖规矩。

比如:

2012 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发布其《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4 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和心律学会,发布了《2014 年心房颤动患者诊疗指南》;

然后,还是2014年,加拿大公布了《心房颤动的指南修正版》,用来修正既往的指南!

中国也有自己的指南,日本也有指南,我们国内大多数是听美国的。

很多很多大专家定的规矩叫《指南》。如果专家数量不太多,叫指南不太够格,没关系,就叫《专家共识》。和指南意义一样,就是力度差点儿,射频啊,药物啊,能不能进医保啊,都和这个有关系。国家的钱不能乱花,大专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国家就给报销,这里面会有好多联想啊。

这些指南很有意思,有时候欧洲的和美国的完全相反,不是全反啊,是某一个观点上完全相反。所以,有句话叫做“跟着指南找不到北”。

凑合着说完疗效的判断标准,该说疗效了。

射频治疗房颤疗效

经历了标准的折磨还不算完,下面继续。看疗效之前再次声明,你就别管它这个疗效是怎么算的了,咱就看数,我先列举一些,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有个叫Cappato的2009年说: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为832%,持续性房颤成功率为75%,欧洲心律协会(EHRA)研究了欧洲10个国家72个医院,说成功率为302%;

德国汉堡中心的哥们说:一次射频后,5年成功率为203%,射好多次成功率为405%;

另一老外也是研究了5年(射频后观察5年)说:1次成功率20%,多次射频的45%;

有个叫RASTA研究的,研究了1年(研究的年限越长,越费时费力啊)说:成功率为49%、58%和29%(三种不同情况对应的成功率,大家不要细究了,看个意思吧);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说:研究了12个国家,观察1年半,成功率为59%、49%和46%(三种不同射频方式对应三个数);

……知道点儿了不?……

至于国内,2016年,我个人比较认可的专家说他那里成功率是521%,67%。

总之,射频的疗效每家说的都不一样,想知道个明确的说法,还是,没门儿!

这都是去年以及去年以前……

今年我写这篇文章,仔细花大力气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国内射频成功率突飞猛进,很多医院说成功率90%多,都是公立三甲著名医院(我这里还有照片,就不上了),针对患者的直接公开宣传。当然,还是属于科普性质,我查的专业文献里没有这么高的。

在看疗效的时候还要注意一点儿,患者做完射频回家,有的是定期回医院检查;有的是医生打电话问;有的是联系不上了;有的房颤自己不知道;患者总不能天天背着Holter,有的患者射频之前就没症状,射频以后也没症状,你不知道他到底颤没颤,这都是研究中不可避免的。

房颤射频的副作用

我先上一个学术文献里的公开结果,然后再写一下我们自己发现的一些情况。

副作用基本上分成穿刺造成的(把导管扎进血管叫穿刺),导管捅的,和放电烧的这三种情况。

血管穿刺的副作用包括:局部出血、血肿、感染;气胸(把肺扎破了);血栓形成、栓塞等;

导管捅的劲儿大了造成的有:主动脉瓣返流、心肌穿孔(心房肌肉实际挺薄、劲儿大了捅漏了)、心包填塞等;

射频放电造成的:房室传导阻滞(把正常通道给误伤了,只能装起搏器了)、心肌梗塞等。

有一个24个国家521家医院,一共16309例的统计表明:

说明一下:

卒中就是脑血栓,TIA就是一过性脑梗塞,有可能是有小血栓堵了一下又开了。卒中和TIA的主要原因还是脱落的血栓引起,故消融术后应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

射频完了出现房速、早搏、阵发室上速等没算到并发症里,也没算到复发里,也没算到不成功里,但实际上挺多。

说一下我自己发现的情况,有些患者射频完了以后全身没劲儿,有一个射频完了以后就没劲,到现在7年了,全身没劲儿,和做了大手术一样。人们都知道开刀手术伤元气,并不知道导管射频还能伤元气,现在明确了。还有一个刚做完没事,从3个月后越来越没劲儿,持续1年多了。

人一碰到高兴事马上神清气爽、精神百倍,碰到难题马上无精打采、心慌胸闷,碰到操心事儿就感到心气不足、有心无力。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心脏肯定能分泌一些正能量的什么东西,射频把心脏里面烧的半死,他就不能分泌了,就会有问题。这种分泌的东西西医已经发现了一些,比如一种叫心房利尿肽的东西,不但发现了,还人工合成了药,就治疗心衰,用心脏自己分泌的东西来治疗心衰。什么意思?心脏里自身有很多正能量的东西。

还有一些射频完了难受的。怎么难受的都有,比如心前区刺痛的,胸闷的,气短的等等。其实最多的除了房颤复发以外,更多的是频发早搏、房速,也有一些出来了阵发室上速。

射频治疗房颤的争论、和未来

争论我不参与,我只做争论的搬运工,把公开发表的医学专业论文上的争论写几句。

一个是全世界临床研究的结果和真事儿不太一样,真事儿比研究的差一些,这个真事儿在医学术语上叫“真实世界研究”,这种真事儿研究可能会成为以后医学研究的主流(目前医生晋升要求的论文是叫“循证医学研究”)。

对于阵发性房颤,沿着肺静脉烧一圈,还是比较有效的(开头写了,要烧的彻底,并要注意有一小半的阵发房颤不是在肺静脉接茬处带头闹事儿的)而关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

房颤射频有20年了,从这个理论到那个理论,从这个射频方式到那个射频方式。但,现有的方式成功率仍然不高,未来的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美国时间2016年11月15日上午,美国心脏协会2016科学年会房颤专场,全球房颤大咖齐聚,探讨房颤的治疗,有个叫Dr Calkin的老外认为房颤消融不太可能治愈房颤。

胡大一教授说:射频消融注定不是解决房颤的主导主流方案。

某著名医院的著名专家在医学专业媒体采访时说:少数有经济条件和意愿的患者可以尝试导管消融。

以上争论全是公开发表的,只是大多数在医学专业媒体上的,普通老百姓看不到,我也要上专业网站注册花钱下载,还有很多是英文的。

整个这篇文章所写的所有内容都有出处,来自于全世界的研究,不是我瞎写的,只是我把他写的通俗了。包括我研究的用生物针影响心脏交感神经来治疗房颤,也不是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研究的,这个治疗是我研究的(全国蝎子粑粑独一份啊),但心脏交感神经和房颤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全世界研究了很多。

射频治疗房颤的未来?

不知道。

期待……

总结一下:

房颤的发病原理很多,都是假说(假说不见得是错的,实际上我认为基本都对,但没有人综合在一起来看);

射频方式很多,而且还在不断花样翻新;

射频的有效标准不统一;

射频的和有效率不统一,全世界差别很大;

论文(医学专业论文)上说的和实际的不统一;

欧洲美国中国的指南上的意见不太统一;

不同专家的观点不太统一。

马宝琳答。

根据您的描述考虑您的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腰椎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建议去医院的骨科做下检查,必要时做下腰椎的CT检查。

意见建议:您好,这种情况建议诊断一下有无腰椎骨质增生或者椎间盘突出的情况,确诊病因后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期间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剧烈运动,祝早日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0301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