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降血糖的“良方”,慢走、快走、慢跑,哪个方法效果好?

运动是降血糖的“良方”,慢走、快走、慢跑,哪个方法效果好?,第1张

慢跑的方法效果最好,因为我们在慢跑的过程当中可以锻炼我们的呼气和吸气的方式方法,而且会让我们的肺活量变得更大,也会促进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所以会让我们的血糖趋于平稳。

 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首先应该确认的是,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合理的运动对于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预防,都是非常有益的生活干预方式。

控制糖尿病,纠正高血糖,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控制身体的“能量过剩”问题,能运动锻炼,就是加强血糖代谢消耗的重要方式,运动能够增强能量消耗,改善肌糖原的利用,改善身体的胰岛素抵抗,这些方面,都有助于加强高血糖的稳定控制,因此,运动锻炼是控制好糖尿病的重要“法宝”之一。

除了能够有助于血糖的合理控制以外,合理的运动锻炼,对于保护心血管健康,预防糖尿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身体健康状况允许,“动”就比不动强。

虽然是只要加强活动,就比不活动不运动强,就会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和身体的健康,但糖尿病人如何合理的运动,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事情。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选择走路运动还是跑步运动,其实都是可以的,具体的运动方式,最好还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比如说一位年轻的新发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幅度不大,身体素质也还不错,选择跑步运动往往就是更好的选择,通过跑步运动,循序渐进的加强运动量,对于血糖的调节控制,往往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而对于这样的青年人糖尿病问题,如果选择慢步走来进行“运动锻炼”,可能就很难起到运动的效果。

再比如说一些体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走路运动往往就是更好的运动方式了。老年人身体较弱,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快速或中速步行,都能够起到一定的运动锻炼效果,对于病程较长,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慢速步行就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总之,对于糖尿病人加强运动控制血糖来说,选择何种运动方式,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个性化制定运动方案,合理的运动是既安全,不会引发健康风险和健康损伤,又能够起到锻炼效果的运动锻炼,才是最适合您的,最好的运动锻炼方式。

据有关专家研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可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中葡萄糖被肌肉等组织的利用增加,使血糖降低。有些轻度病人,运动锻炼配合饮食治疗,甚至可以使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

  即使中、重度糖尿病患者,只要恰当进行运动,也有利于病情的改善。肥胖者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可使体重减轻并逐渐接近标准体重,故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消瘦的病人,适当的运动配合有效的药物治疗,有利于患者体质的改善,对于抵抗疾病也颇有裨益。此外,运动还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谢和心肺功能,使患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年龄和爱好,选择诸如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做广播操、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跳健身舞等非剧烈或对抗性的运动。

  运动的监测及强度

  运动前患者应到医院做必要的检查,如血糖监测、尿常规、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脂等,根据检查结果制定运动强度。通常心率可反映人体在运动时的强度,运动中适宜心率计算最简单的方法是用170减去年龄。

  只要运动时心率在适宜心率以下则为有氧运动。一般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病人应学会自己测量脉搏以判断心率,运动后即刻脉搏可作为运动强度是否适宜的指标。如果脉搏超过指标,说明运动强度太大,心脏负荷重,对人体有害;如果脉搏达不到指标,说明运动强度太小,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一般而言,患者必须每日或每周有数日定时进行锻炼,可从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并根据人体耐受力作间歇休息,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运动中、后的感受来判断。一般来说,运动至轻微出汗,肌肉酸痛,无明显疲劳感,休息后即可恢复体力,食欲和睡眠良好,次日精力充沛,脉率平稳并呈逐渐下降趋势,有运动欲望,说明运动强度较为合适;如果运动后出大汗、胸闷、气喘、不思饮食、有明显疲劳感、休息15分钟后脉率仍不能恢复,或睡眠不好,次日周身乏力、酸痛,说明这样的运动为过量,应及时调整。

体育运动是糖尿病最基础的治疗措施之一

体育运动不仅是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的最基础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样也是1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源和碳源,人体所需能量的50%-70%来自于糖。血液中的血糖来源有三条途径:第一条:胃肠道消化吸收的食物中的糖,第二条途径:肝糖原分解产生。第三条途径:肝内糖异生合成。血液中的血糖须进入到细胞中才能被组织利用,而血糖要进入到细胞内需要胰岛素,在进入细胞时要经过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减少了或者胰岛素受体这道大门没打开。血糖都不能进入细胞中而滞留在血液中。

正常人的血糖在胰岛素、胰高糖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调节下,水平相当恒定,维持在389-611mmol/L之间。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1型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造成血糖升高的。2型糖是由于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

我们摄入的食物中的糖类物质大部分转变为脂肪储存到脂肪组织,一小部分以糖原形式储存。糖原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当机体需要糖时肝糖原可以迅速动用分解产生葡萄糖以供急需。而肌糖原主要供肌肉收缩时能量的需要,不能转化为血糖。

体育运动是人体消耗能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胰岛素受体打开的多,也会激发身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的敏感性会增加。运动时肌糖原消耗增加,血液中的血糖进入肌肉细胞中合成肌糖原进行补充。所以中等强度的运动2-3小时后,血糖会明显下降。这种降糖效果可以维持几个小时。

那么糖尿病病人选择什么类型的运动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呢?

在提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做任何体育运动,可以是跑步,跳绳,游泳,打球,舞蹈,太极拳,体操等等,只要喜欢就可以。

想要运动控糖,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01运动量越多越好吗?

糖尿病患者要多运动,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运动量该控制在多少。

有糖尿病患者过分运动,影响自己的身体状态,由此可见运动不是越多越好。

那么该如何设置合理的运动强度呢?

①2型糖尿病人运动应以中等为宜,根据糖友的目标量身定制。

在设定的时候,应将运动强度掌握在最大摄氧量的50%~80%之间。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强度从低到高,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②如果是平时有运动习惯的糖友,在考虑到自身运动适应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在50%~80%之间,设定较高的起步运动强度。

③身体欠佳的糖尿病人,需要从最大摄氧量40%~50%的运动开始。

④肥胖糖尿病人的运动,应从低运动强度的运动开始,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逐渐加大,这样的运动方案更有利于体内脂肪的利用和消耗。

运动的强度直接关系到2型糖尿病和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锻炼结果。

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和尿糖的作用。

最佳运动强度设定=(220-年龄)×(50~60)%

这个标准大约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40%~50%,平时有运动习惯的糖友,制定方案时可以适当提升。

0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能运动吗?

有些糖友担心自己周围神经病变去运动会出现什么意外,就拒绝运动。

这不是拒绝运动的理由。

注意以下几点,还是可以健康运动的:

1、运动方式上采用多次短时间运动的方式,减少每次的运动时间,增加每天的运动次数;

2、运动场所不要在平坦的道路上,运动要选择合适的鞋子,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以防造成压伤、刺伤;

3、活动前的准备和活动后的放松要到位,避免剧烈、大幅度的运动。

只要注意方式,就不用害怕运动。

03运动是代谢综合征的克星

经常且适度的运动,对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紊乱起到显著干预作用。

不仅如此,运动可以减轻体重,消除向心性肥胖,减少内脏脂肪;

降低血压,特别是对收缩压的降低效果尤为显著;

调节脂代谢,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改善纤溶酶活性;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因此运动锻炼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end                                 

编辑:足康科技

图源:pixabay(侵删)

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内容引用或改编自其他公众平台及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糖尿病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病症,会对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通过一些方法调理恢复,而且糖尿病患者正确的运动对健康也有极大的好处,那么糖尿病患者怎么运动最健康?糖尿病患者健身运动要注意什么?下面就来详细了解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最好吧。

1、糖尿病患者运动需知

一、运动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为确保运动安全,运动前应做到:

1、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等等,看看有无心血管、神经以及其它方面的并发症。与医生共同讨论目前的病情是否适合运动?哪种运动更适合?运动量该多大?运动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一般说来,有下列七种情况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1)有急性并发症或急可爱染;

2)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有严重神经精神病变;

4)有糖尿病足溃疡;

5)近期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

6)血压控制欠佳,如收缩压大于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00毫米汞柱者;

7)血糖控制很差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每次运动前细检查足部并选择合脚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底平整,不能有沙、石之类的异物。

3、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片”。卡片上应写上姓名、亲友****,写明你是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便于他人采取急救措施及帮助联系患者家人。

4、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糖块、巧克力、饼干、甜饮料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5、最好结伴运动。让同伴知道你是一位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处理。

二、合理选择运动方式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和“无氧”主要依据体内氧代谢状况而定。“有氧运动”(也称“耐力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有氧状态下进行的运动,是指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及利用的耐力性运动,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新陈代谢,辅助降低血糖及血脂。适合糖尿病人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爬山、健身操、交谊舞、太极拳、游泳、划船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及爱好选择。“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其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如短跑、举重等竞技性运动,此类运动能促进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反而会使血糖升高。

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采取“有氧运动”方式。步行是最安全简便、易于坚持的一种方式,被认为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体质较差者)的首选运动项目。而健身跑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适合于体质较好、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当然,糖尿病患者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病情、体力状况、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住高层建筑者,可进行爬楼梯运动或跳绳、原地跑等运动。

三、科学确定运动量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一定要适中。运动强度过大,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会加重心脏负担,对身体有害;运动强度过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控制血糖的目的。因此,科学确定运动量很重要。下面介绍三种评估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的方法:

1、“交谈试验”法:这是衡量运动强度的一种简便方法。运动时达到刚好还能自然交谈的程度,表明运动强度比较适中;倘若运动时气喘吁吁,交谈困难,表明运动强度过大,须适当降低。

2、“自我感觉”法:①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心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②运动量适当。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③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后15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

3、“适宜心率”法:即通过数运动后即刻的脉搏来了解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适宜。如果运动时的脉搏(次/分)达到“170-年龄”,说明运动强度适宜。例如,一个50岁的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的适宜心率大约是120次/分(170-50)。此外,还要注意血压变化,运动强度以收缩压不超过180毫米汞柱为宜。

四、定时、定量运动

运动治疗的目的是与饮食、降糖药相互配合,控制好血糖水平。因此,运动不得随意而行,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及运动频率尽可能相对固定。

1、固定时间:糖尿病患者每次运动的时间要保持相对固定。多数学者认为,餐后1小时是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段体内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运动不容易导致低血糖,而且对降低血糖的帮助最大。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运动,尤其不宜在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尚未进餐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2、固定强度:运动强度宜相对固定,这样可以减少血糖波动、防止低血糖发生。

3、固定频率及时长: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表明,每周运动至少150分钟比较适合于糖尿病患者,时间过短达不到理想效果,过长则容易损伤骨骼肌肉。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每周至少安排5天、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当然,年轻体质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而年迈体弱者可以酌减。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平日不运动,攒到周末“暴炼”。

五、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运动量(<最大耗氧量的40%)开始,持续时间为5~10min。若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能够继续适应运动,再逐渐进入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大耗氧量的50%~60%)。运动中及运动后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部有压迫感、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严重者须尽快送往医院诊治。

此外,无论采取哪种运动方式,都必须长期坚持,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起不到锻炼效果的。有资料表明,终止运动锻炼3天,已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因此,运动疗法的实施每周至少3次以上。

六、做好运动前热身与运动后放松

为确保运动安全,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1、热身运动:运动前先做5~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热身运动,例如,在跑步前先做些伸展运动,然后慢走5~6分钟,再逐渐加快步频。目的是通过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提高关节、肌肉的柔韧性,以免运动使肌肉拉伤。但要避免屏气动作,因屏气可使收缩压升高。

2、放松整理:运动时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组织中,若突然停止运动,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脏而导致暂时性脑缺血,引起头晕、恶心甚至虚脱等症状。因此,运动不要突然停止,至少要做5~10分钟的整理运动,使心率恢复至每分钟比静息时高10~15次的水平后再停下来休息。例如,慢跑20分钟后,逐渐改成快走、慢走、伸腰、踢腿,再步行回家休息。

七、如何预防的处置运动中低血糖

运动可消耗能量、降低血糖,但有时饿肚子运动也会引起低血糖,为了防止运动时及运动后发生低血糖,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这时血糖较高,因而不易发生低血糖。

2、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择大腿等部位,因运动时剧烈活动的部位血流量会增大,胰岛素吸收加快,容易导致低血糖。

3、尽量避免空腹运动。

4、如果要进行中等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长,可适当减少运动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的用量,也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

5、有条件的话,可在运动前后用血糖仪各测一次血糖,以便了解运动量多大比较合适,不至于引起低血糖。

6、如果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服下随身携带的食物,轻度低血糖一般休息1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缓解。若未能缓解,应再进食,并立即由他人护送去医院。

细节提醒运动治疗强调个体化,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个体,在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时各不相同,运动不足或过量皆不足取。此外,运动必须遵守的三个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2、如何降血糖有效

1、增加活动量

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2、“粗”粮不要细作

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白面包食物GI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谷物代替精制谷物。

3、餐盘用小号

选用小号餐具能减少食量,降低对食物的摄取欲望和热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

4、早餐换成“稠的”

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同时,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因此,早餐最好不要只喝稀饭,要吃点“稠的”食物,坚持以吃主食为主。

5、饭量一定要算计

过度肥胖的人减掉5%的体重就能将糖尿病发病率降低70%。计算一下每日的摄入量,看看自己该少吃多少。

6、增加维C摄入

增加饮食中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含量,能防止动脉血管壁被破坏,减少斑块堆积和心脏病,从而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膳食中果蔬的比例,能提供抗氧化剂的最佳来源。

7、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

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人每天都应该摄入大约2~3升的无糖液体。当血糖升高时,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糖还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存在心脏病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具体细节应该去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8、每天喝绿茶

与其他饮品相比,绿茶由于未经发酵,多酚的含量较高。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和降血糖作用,它还能对血糖的释放起到控制作用。

9、垃圾食品不要碰

如果你经常光顾麦当劳、肯德基,糖尿病也会“光顾”你。明尼苏达州的科学家们对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3000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每周吃两次垃圾食品的人,体重不但增加了45公斤左右,胰岛素抵抗性也提高2倍,这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险因素。就算你的体重保持正常,垃圾食品中反式脂肪和精制碳水化合物也会提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10、带午餐上班

避免在餐馆或快餐店吃午餐,因为它很容易让人对食欲失去控制。快餐店的食品分量很大、热量过多,还含有大量的脂肪。研究发现,外出吃饭次数较多与体重增加之间存在关联。自己制备午餐的过程中,你会对食材的原料和分量进行精细控制。如果你觉得每天自己准备午餐有些麻烦,可以先从每周准备两次开始。

11、急火煮,少加水

食物的软硬、稀稠、颗粒大小等对食物GI都有影响。谷类煮熟不必经过长时间高温,因为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多,糊化就越好,食物GI也越高。

12、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

放松运动如:深呼吸、配合着轻松舒缓的音乐来松弛肌肉等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降糖治疗更有效。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13、餐前一把坚果

餐前吃点含脂肪的食物,如杏仁、核桃等坚果,除了增加饱腹感,让你在正餐时少吃点,坚果里的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减慢食物消化速度,从而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14、常备口香糖

咀嚼无糖口香糖能控制糖友对零食的摄取欲望,但数量不宜过多,因为有些品牌的无糖口香糖所含有的甜味剂在较高剂量时会让胃部产生不适感。咀嚼口香糖还会让口腔留下清新的口气,让人不想再吃带有异味的零食把它破坏掉。

15、打太极拳

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传统锻炼方法,可帮助人们调节呼吸、改善血液循环,对身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还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练太极拳,还能减缓糖尿病引起的身体功能衰退,对肥胖的患者效果尤其显着。

16、吃点醋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食物GI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17、自我按摩

通过按摩足部等身体部位,一方面防止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能对胰腺、肝脏和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有助于刺激人体生成更多的胰岛素细胞。这种“反射疗法”,长期坚持效果显着。

18、餐后测血糖

餐后2~3小时内对血糖进行监测有助于糖友在一天内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订更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19、睡眠长短有讲究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风险加倍。每天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3倍。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干扰与血糖相关的激素。

20、远离使血糖升高的坏习惯

暴饮暴食、饥不择食都会使体内的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尤其是女生们常有的“甜食瘾”、“炸物控”,或是恶性节食之后的食欲大解放。其次,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常发怒,也都可能导致餐后血糖高。当然,缺乏运动、吃完饭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长时间上网、玩游戏,不利于血糖的稳定。研究显示,空腹血糖高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3-9倍,饭后血糖偏高,罹患糖尿病的机率则高4到10倍。

一、对糖尿病人好处多:

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功不可没」。何谓胰岛素抵抗?它指的是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的现象。通俗来说,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贬值」,没有充分发挥其降糖作用。

运动可促进肌肉组织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加强葡萄糖在受体作用点的运转,使得更多的胰岛素到达肌肉细胞。因此,糖友们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与此同时,运动让肌肉组织消耗葡萄糖增加,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糖尿病友们都知道,运动可以减轻体重,使得众多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促进血糖下降。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血压,减少降糖药剂量,加强骨骼的柔韧性。运动还能让糖友们心情舒畅、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诸多益处,不一而足。

二、适当糖尿病人的四种运动

01、 太极拳和瑜伽

通过温和的练习,利用自身体重来增强多个肌肉群的力量,同时提高柔韧性和移动性——这对于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改善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适宜从初级班开始学习这类课程。选用适合个人情况的体式,不去挑战高难度的动作。

02、 游泳和水中有氧健身操

游泳和水中有氧健身操不仅没有冲击力,而且无需负重,消除了重力对糖尿病患者关节造成的不良影响。

有研究表明患有骨关节炎的中老年人,泳池运动显著减轻了他们的关节疼痛和僵硬,同时增强了肌肉力量和功能。

03、 利用椅子锻炼,提高稳定性

糖尿病病人在不离开沙发的前提下也能锻炼得汗流浃背。对于任何有运动能力和稳定性问题(或仅仅是想坐着看电视)的人来说,坐姿力量训练是增强上肢,乃至下肢肌肉群力量的一种好办法。

对于有足部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双手的神经功能还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留,这就让肩推、肱二头肌弯举和其他举重练习能切实开展起来。对于有足部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双手的神经功能还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留,这就让肩推、肱二头肌弯举和其他举重练习能切实开展起来。

04、散步

散步与跑步很相似,但散步的冲击力要低得多。散步时,一只脚总是在地面上,而不像跑步和慢跑,后者需要双脚离开地面。每周逐渐增加步行数,把车停在离超市和办公楼更远的地方,在跑步上进行散步锻炼,接打电话时来回踱步,饭后散步一小会儿,都是糖尿病人可以采用的散步形式。

三、糖尿病运动中的禁忌证

1 血糖过高者:血糖 ≥ 133 mmol/L+尿酮阳性或血糖 ≥ 194 mmol/L。

2 安静血压 ≥ 160/100 mmHg 者。

3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或体征者,如胸闷气短、胸痛等。

4 已明确的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瓣膜病、肺心病等,应按照心脏康复的原则进行运动。

5 因骨骼肌肉疾病影响运动者。

四、糖尿病人运动中或运动后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

五、糖尿病人冬季选择下午运动血糖更平稳

由于早晨气温较低,而糖尿病患者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突然发病。清晨,血糖通常为最低值,此时如再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以前就曾发生过糖尿病患者早晨空腹锻炼而致昏厥的情况。

锻炼的目的在于降低血糖,为了防止血糖显著升高,还是下午锻炼效果更好,具体时间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这段时间食物消化吸收较快,特别是糖的吸收最快,因而血糖值会明显增高。如果在这一时间开始锻炼,随着运动消耗能量,糖的分解代谢增强,便可使餐后增高的血糖降下来,防止血糖波动。

餐后运动会让血糖更稳定。身体消耗能量多,自然对摄入能量的利用也会增加。我们的血糖上升是由于摄入食物后补充了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等能量,尤其是葡萄糖是影响血糖的主要成分,餐后血液中充满了葡萄糖,运动后消耗能量,食物提供的能量恰好也能派上用场,自然会对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也增多,对于维持血糖的平稳更加有利。

不过,虽然餐后运动是有利于平稳血糖的,但绝非所有运动都是合理的,餐后我们的胃肠还正处于工作状态,食物在顺着肠道运输,胃正在研磨食物,而突然的剧烈运动会让肠胃震颤增大,导致肠胃壁碰撞增大,消化会变得紊乱,它们也可能会受到损伤,比如引起胃下垂、阑尾炎等问题。

餐后可以运动,但绝不能剧烈运动,可以散步、轻微伸展、或者做做家务劳动,都是不错的选择,轻微的运动还可增加肠胃的运动幅度,加强对食物的消化。俗话说:餐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其中其实就暗指了餐后“轻微的运动”,是有利健康的,最大的益处并非锻炼了我们的肌肉,而是平稳了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

不过,大多数朋友,尤其是年轻人群,餐后都是立刻躺在沙发上去,刷手机,看电视,很难遇到主动提议要出去散步的。年轻人的确新陈代谢快,对能量的利用多,自身器官比较有活力,对葡萄糖的利用也更多,血常规不容易出现问题。但慢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慢慢累积起来的结果,现在看似没什么问题,到40岁后,甚至30岁后,爆发的问题就会更严重,更多。所以,还是提议餐后我们可以进行轻微的运动,不说要刻板地去慢走、慢跑半小时之类的,帮妈妈洗洗碗,擦擦地,或者收拾一下屋子,这些都是对血糖有利的。

血糖的平稳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胰岛了,餐后血糖的大幅上升会促使胰岛素的大量分泌,胰岛素是我们体内唯一能降糖的激素,它的作用相当于一把钥匙,能开启血液中葡萄糖通往细胞的大门,血液中的葡萄糖运送到细胞中供能了,血糖就有所下降。

我们轻微的运动可增加身体耗能,增加细胞所需的能量所耗,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的葡萄糖量增加了,那么胰岛素作用的效率其实就等于是提高了,能减少胰岛素的负担,其实也就是保护了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是无法再生的细胞,损坏后就无法再分泌胰岛素了,如果长期大量摄入甜食,高碳水食物,让胰岛素总是频繁大量分泌,是可能会损伤胰岛细胞,诱发糖尿病的。

另一方面,血糖的平稳还让我们不易发胖,而“胖”其实是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大幕后黑手。肥胖可大幅增加诱发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几率,也会增加高尿酸患者爆发痛风的几率,还有其他问题。我们也并不希望自己是个胖子,因为这个时代并非以胖为美。

短时间内大量葡萄糖的摄入会促使胰岛素大量分泌,胰岛素除了降糖外,同时会抑制糖原、脂肪的分解,促进糖原、脂肪的合成,这些效果会导致我们的连锁反应要增强食欲,提高食物摄入量,所以血糖上升太快是可能会吃得更多的,更容易长胖;另一方面,大量葡萄糖可能得不到细胞的完全利用,得不到利用的部分会转化为糖原,糖原可以在血糖偏低的时候再次分解为葡萄糖被利用,但如果说我们一段时间内血糖平稳,糖原也得不到完全利用,最终就会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了,还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诱发脂肪肝,增加内脏肥胖的几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4866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