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悖论
张三穿越到未来,得知自己将发生不幸;为了避免不幸的发生,张三回到现实做出了避免导致不幸发生的行为;结果就是张三在未来没有发生不幸。
既然避免了在未来发生不幸,那么张三怎么会在穿越后得知自己将发生不幸?
张三喝了杯有毒的咖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啡中的毒起了作用;张三向过去的自己发了条消息告诉过去的自己不要喝那杯咖啡;结果就是过去的张三没喝那杯咖啡。
既然没有喝那杯咖啡,那么张三怎么会发出那条消息?
2、缸中之脑
缸中之脑假想: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这个人可能就是你),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3、伊壁鸠鲁悖论
如果是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
如果是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
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的;
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恶”呢?
这即是“伊壁鸠鲁悖论”,由伊壁鸠鲁提出。这个悖论是“神议论”问题的经典表述,至今仍然是宗教哲学与神学中的一个难题。
几种反驳的观点认为:
1)恶是上帝计划中的一部分,是其实现善的手段;
2)否认恶的存在,即认为恶并没有实体性的存在,只是善的缺乏;
3)恶都是相对的恶,对于神而言,恶是不存在的。
4、电车难题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这即是“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提出。
在伦理哲学中,电车难题是批判功利主义的主要理论,而功利主义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罗素悖论:设 S是由一切不属于自身的 所组成,即“S={x|x∉S}”。
那么问题是:S属于S是否成立?首先,若S属于S,则不符合x∉S,则S不属于S;其次,若S不属于S,则符合x∉S,S属于S。
说谎者悖论,又叫谎言者悖论。
西元前6世纪,克里特哲学家埃庇米尼得斯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我的这句话是假的。”句话之所以有名在于它没有答案。
因为如果埃庇米尼得斯的这句话是真的,那就不符合这句话“我的这句话是假的”,则这句话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就符合这句话“我的这句话是假的”,则这句话是真的。
因此这句话是无解的。
这就是一个自我指涉引发的悖论。
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
柏拉图说:“苏格拉底的下句话是错误的”。
苏格拉底说:“柏拉图说得对。”不论你假定哪个句子是真的,另一个句子都会与之矛盾。
两个句子都不是自我诠释,但作为一个整体,同样构成了说谎者悖论。
阿基里斯悖论。
公元前5世纪,芝诺发表了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论:他提出让乌龟在阿基里斯前面1000米处开始,并且假定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
当比赛开始后,若阿基里斯跑了1000米,设所用的时间为t,此时乌龟便领先他100米;当阿基里斯跑完下一个100米时,他所用的时间为t/10,乌龟仍然前于他10米。
当阿基里斯跑完下一个10米时,他所用的时间为t/100,乌龟仍然前于他1米…… 芝诺认为,阿基里斯能够继续逼近乌龟,但决不可能追上它。
外祖母悖论。
如果一个人真的“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这个问题很明显,如果没有他的外祖母就没有他的母亲,如果没有他的母亲也就没有他,如果没有他,他怎么“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
(一)电车难题
(The TrolleyProblem)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二)空地上的奶牛
(The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
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三)定时炸弹
(The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
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我们不反对罗尔斯,也很欣赏程序正义。我们自愿遵守法律程序,我们对正当的程序表示真心的尊重,但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永远是心灵深处的道德法则!当程序正义或者其他任何正义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道德法则发生冲突时,我们毫不犹豫地捍卫道德的尊严;同时,一个理性的人不应当伤害程序的正义,我的朋友和苏格拉底一起做出了表率:我不逃避、不隐瞒、不后悔、不改变,我自愿接受程序的处罚。我用行动维护道德的尊严,同时甘愿用一个人的苦难维护程序的尊严。
(四)爱因斯坦的光线
(Einstein’s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假如爱因斯坦以光速旅行,他会看到什么呢?
他什么都看不见。因为这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时间不再流动。他的手表、电子钟、机械中一起停止运转,不是因为出了故障,而是时间在这里静止了。爱因斯坦的一根头发变得比泰山重得多。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一根头发想压死爱因斯坦也做不到——压死他需要时间,但是这里没有时间。我们站在地球上看着爱因斯坦以光速旅行一年,但是爱因斯坦却没有经历这一年,开始和结束都在同一时刻,这中间时间丝毫没有流动,丝毫没有变化;这中间没有发生任何事,没有任何运动和变化,他当然也不曾在这期间“看见”任何东西。
(五)特修斯之船
(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
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1 你越讨厌别人身上的特质, 你就越有可能回避自己的特质卡尔·荣格认为, 困扰我们的“别人的特征”是我们否认的自我部分的反映。弗洛伊德把它称为 "投射"。大多数人都叫它 "混蛋"。例如, 对自己的体重没有安全感的女人会说其他人都胖。对自己的钱不放心的人会因为别人的钱不安全而批评别人。
2 人们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一个方法是先伤害他人。
3 你越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就会越没印象没人喜欢刻意的行为
4 你失败得越多, 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这里引用鼓舞人心的名人引用。你可能听说过很多。爱迪生尝试了超过 10, 000个原型, 然后得到了灯泡的权利。迈克尔·乔丹被他的高中球队裁掉了。成功来自进步, 进步来自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5 越让你害怕的事, 你就越应该做除了真正危及生命或身体有害的活动,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创伤或实现我们梦想存在的自我恐惧时, 我们在战斗或逃跑时反应就会启动
6 你越害怕死亡, 你就越不能享受生活或者正如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所说, "生活会随着一个人的勇气而萎缩或扩展。
7 学的越多, 你就越意识到你不知道的东西有多少
8 你越不关心别人, 你就越不关心自己我知道这可能与你对一个自私自利的混蛋的每一种看法背道而驰, 这在外表上可能并不明显, 但对周围人残忍的人对自己也很残忍。
9 我们联系越紧密, 就越感到孤立尽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经常地交流, 但研究发现, 在过去几十年里, 发达国家的孤独和抑郁会增加。
10 你越害怕失败, 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百度: “自我实现的预言”。
11 你越努力去追求某事, 你就越难实现当我们期望有些事情是困难的时候, 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让它变得更加困难。比如, 多年来, 我一直认为和陌生人开始谈话是非常不正常的, 因此 "很困难"。因此, 我花了很多时间制定策略, 研究如何与不认识的人联系。我几乎没有意识到我所要做的就是说 "嗨", 然后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将让我有90%成功的开头。但因为感觉很困难, 我开始给自己制造困难。
12 东西越多, 你就越不想要它人类有强烈的稀缺性偏见。我们不自觉地认为稀缺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而丰富的东西不是。事实并非如此。
13 遇到别人的最好办法是不需要经常和别人在一起
14 你越诚实地对待自己的缺点, 就会越有人认为你是完美的。
15 你越努力让别人靠近, 你就会把他们推得越远一旦行动或感情成为义务, 它们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如果你的女朋友觉得有义务和你一起度过周末, 那么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16 你越是试图和某人争论, 你就越不可能让他们相信你的观点其原因是, 大多数争论本质上都是情绪化的。它们来自于某人的价值观或自我意识受到侵犯的自我反击。
17 你的选择越多, 你对每一种选择的满意度就越低。研究表明, 当我们得到更多的选择时, 我们会对任何特定的选择都不太满意。理论是, 当我们有这么多的选择时, 我们选择每一个特定的选择都有更大的机会成本;因此, 我们对我们的决定不太满意。
18 越有人相信他们是对的, 他们可能知道的就越少一个人对不同观点的开放程度与该人对任何特定主题的实际了解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或者正如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说过的那样: "世界的麻烦在于, 愚蠢的人是自信的, 聪明的人是充满怀疑的"
19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没有任何东西是肯定的
20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1.一个理发师说:我只给这个城市里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那么谁给理发师理发呢?
简单解释下:如果这个理发师的头发是别人理的,那么他就属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那么他就应该给自己理发,但他又不是自己理的发,所以是悖论.另一方面,如果这个理发师自己理发,那么他就不属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但他说他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他的头发应该不是他理的.
2.钱包悖论
A和B两人进行一场赌博。
赌法是:由第三者计算A、B二君钱包里面的钱,钱少者可以赢走钱多者的钱。
A对于这场赌博的想法为:若B君的钱比我少,我可能输掉我现有的钱。但若B君的钱比我多,我赢了,就会得到多于我现有的钱。我能够赢的钱比输的钱多,所以这场赌博对我有利。
而B的想法也是如此。
二人想法的逻辑都正确,但若认为二人的想法都正确,又将做出这场赌博对A、B二人都有利的错误结论。这显然是一个悖论。
其实你可以到里去看看一些经典悖论,不过那些悖论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些.
1、“理发师悖论”,又称为“罗素悖论”,是由数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1901年提出。悖论内容:一个城市里唯一的理发师,只会替所有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他该不该为自己理发?答案:这个城市不可能存在。因为(1)如果理发师不替自己理发,他需要遵守规则,给自己理发;(2)如果理发师替自己理发,如遵守规则,他不能替自己理发。(这个悖论的出现是由于“怀素合论”对于元素的不加限制的定义。当时的集合论被称为数学理论的基础,这悖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现在的公理化集合论,促使数学家认识到将数学基础公理化的必要性)
2、如果上帝无所不能并在造出我们之前就已经知道我们会做什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拥有自由意识呢?答案:这个悖论可以用上帝存在超越时间来解释——他可以知道未来,就如同他知道过去和现在。正如过去并不干涉我们的意志自由,未来也不会干涉。
3、一个鳄鱼偷了一个父亲的儿子,它保证,如果这个父亲能猜出它要做什么,它就会将儿子还给父亲。那么如果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那么怎样?答案:如果鳄鱼不还儿子,那么父亲就猜对了,鳄鱼就违背了诺言。如果鳄鱼将儿子还给他,那么父亲就猜错了,鳄鱼有违背了诺言。
4、一个人回到了过去,在他祖母能遇到祖父之前就杀了他的祖父。这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父母之中有一个不会出生;依次这个人自己也不会出生;这就意味着他自己没有机会进行时光旅行回到过去;这就意味着他的祖父依然还活着;这就意味着这个人能构思回到过去,并杀了自己的祖父。答案:当时间旅行者改变了过去的某事的瞬间,那么平行宇宙就会被切开,这个可以由量子力学来解释。
5、有一堆1000000颗沙粒组成的沙堆。如果我们拿走一颗沙粒,那么还是有一堆沙粒;如果我们再拿走一颗沙粒,那么还是一堆。如果我们就这样一次拿走一颗沙粒,那么当我们取得只剩下一颗沙粒时,那么他还是一堆么?答案:设定一个固定的边界。如果我们说10000颗沙粒是一堆沙粒,那么少于10000颗沙粒组成的就不能称之为一堆沙粒。那么这样区分9999颗沙粒和10001颗沙粒就有点不合理。那么就有一个解决方案了——设定一个可变的边界,但是这个边界是多少,并不需要知道。
6、上帝能造出一个重到他自己也举不起的东西吗?答案:如果他能,那么他不能举起这个东西,就证明他力量方面不是全能的。如果他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东西,就证明他在创造方面不是全能的。最普遍的回答是上帝是全能的,所以“不能举起”是毫无意义的条件。其他的回答指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像“正方形的圆”一样。
NO1
说谎者悖论(1iar paradox or Epimenides’ paradox)最古老的语义悖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伊壁孟德所创的四个悖论之一。是关于“我正在撒谎”的悖论。具体为:如果他的确正在撒谎,那么这句话是真的,所以伊壁孟德不在撤谎,如果他不在撒谎,那么这句话是假的,因而伊壁孟德正在撒谎。
NO2伊勒克特拉悖论(Eletra paradox) 逻辑史上最早的内涵悖论。由古希腊斯多亚学派提出。它的基本内容是:伊勒克特拉有位哥哥奥列斯特回家了.尽管伊勒支持拉知道奥列斯特是她的哥哥.但她并不认识站在她面前的这个男人。写成一个推理.即:伊勒克持拉不知道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是她的哥哥。伊勒克持拉知道奥列期特是她的哥哥。站在她面前的人是奥列期特。所以,伊勒克持拉既知道并且又不知道这个人是她的 哥哥。
NO3M:著名的理发师悖论是伯特纳德·罗素提出的。一个理发师的招牌上写着:告示:城里所有不自己刮脸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M:谁给这位理发师刮脸呢?M:如果他自己刮脸,那他就属于自己刮脸的那类人。但是,他的招牌说明他不给这类人刮脸,因此他不能自己来刮。M:如果另外一个人来给他刮脸,那他就是不自己刮脸的人。但是,他的招牌说他要给所有这类人刮脸。因此其他任何人也不能给他刮脸。看来,没有任何人能给这位理发师刮脸了!
NO4唐·吉诃德悖论M:小说《唐·吉诃德》里描写过一个国家.它有一条奇怪的法律:每一个旅游者都要回答一个问题。问,你来这里做什么?M:如果旅游者回答对了。一切都好办。如果回答错了,他就要被绞死。M:一天,有个旅游者回答——旅游者:我来这里是要被绞死。M:这时,卫兵也和鳄鱼一样慌了神,如果他们不把这人绞死,他就说错了,就得受绞刑。可是,如果他们绞死他,他就说对了,就不应该绞死他。
NO5在中国古代《墨经》中,也有一句十分相似的话:“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意思是:以为所有的话都是错的,这是错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句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