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77岁在家养老,朱元璋却将他满门抄斩,都是哪句话惹的祸?

李善长77岁在家养老,朱元璋却将他满门抄斩,都是哪句话惹的祸?,第1张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有着很多的皇帝,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十分有研究意义。历史上有许多帝王的人生有着十分传奇的色彩。明太祖朱元璋的人生遭遇就极其精彩。了解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朱元璋出身极其卑微,根本没有什么背景,他还曾因为家境贫寒流落街头当乞丐,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却能成为明朝开国君王。

朱元璋这个人能成为皇帝,背后付出的心血实在太大了。他本就没有什么地位,成为皇帝的过程也十分的艰辛。但是他就是凭借着自己能说会道的嘴皮子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自信,赢得了许多为他效力的英雄的认可。朱元璋在许多功臣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到了如此的地位,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感恩的人,他称帝后对待功臣却心狠手辣。

朱元璋在称帝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杀死了许多开国功臣。当时李善长陪着朱元璋出生入死打下了江山,可以说是朱元璋的第一功臣。最开始朱元璋对李善长十分的器重,但就是由于朱元璋的扶持,李善长的地位也越来越大,对于朱元璋的统治地位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正是由于那句第一功臣,致使李善长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李善长已经十分的年长了,但是在朝廷里的地位依然不容小觑。他最然已经辞官在家养老,但是只要他发话,朝廷里面许多人还是十分愿意听他的。朱元璋本来就十分残忍,对于那些功臣就十分的心狠手辣,更何况李善长这么有地位的功臣呢。所以最终李善长也难逃毒手,朱元璋就找了个借口处死了李善长全家。

朱元璋手下,有两大集团,一是来自他家乡的、李善长领头的淮西集团;一是刘基领头的浙西集团,两大集团一直明争暗斗。

刘伯温的神机妙算和《三国演义》中的孔明有一拼!(注意不是《三国志》!朱元璋对刘伯温是心存猜忌的,因为刘伯温的高明胜过了朱元璋,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刘基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刘基还是想到了。开国封爵,文职功臣中就李善长封了韩国公,年俸四千石,还名列第一;刘伯温只封了个诚意伯,年俸二百四十石。

洪武元年,李善长的亲信因犯罪被刘基抓起来要杀了,李善长以京城久不下雨为由阻止杀人,刘基斩钉截铁地回答:杀李彬,天必雨!结果杀了李彬,天没有下雨,刘伯温失算了,李善长煽动很多人群殴刘基,朱元璋并没为难刘基,但刘基于当年八月无奈请假回老家。临走,刘伯温还建议老朱不要定都凤阳、不要轻易攻打实力尚存的北元。刘伯温临走,推荐死党杨宪接任了御史中丞,准备再次与淮西集团开打。

杨宪利用言官的力量,抓李善长的把柄,不断找朱老大打小报告,产生了累积效应,本来就对李善长集团设防的朱老大对李善长有了看法,对他多有指责,十一月又召回了刘基,委以重任。

李善长知道自己已成靶子,目标太大,他也找了个代言人,此人应威望不高、容易驾驭,他选中了胡惟庸。他不知道胡惟庸正如当年刘基对老大点评的一样:“现在还是一头小牛,但将来他一定要摆脱牛犁的束缚!"就这样,胡惟庸站在了大明高层政治的聚光灯下,从这一刻起李善长就把自己的命运有意无意地绑在了胡惟庸的战车上。

二、胡惟庸的相权独揽和朱元璋的皇权独揽不断冲突,为自保胡惟庸拉上了越来越多的功臣,他最想捎上的还是有两张免死铁券的李善长。

胡惟庸在朱元璋帮助下打败刘伯温后,越发猖狂,贪污受贿,打压不听话的下属,甚至挑战皇权,私截下属奏章,官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经过朱元璋批准。朱元璋采用“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策略,他想彻底废掉丞相制度。

胡惟庸知道朱屠夫心狠手辣,他突发奇想,拉尽量多的功臣抱团取暖。他拉到了吉安侯陆仲亨、御史大夫陈宁、都督毛骧……他还想拉李善长下水。李善长可不想踩这趟浑水,他深知当时已无人能和朱老大抗衡,所以他断然拒绝了胡的请求。

胡惟庸锲而不舍,他把儿女亲家、李善长亲弟李存义拉下水,再让李存义不停游说李善长。后来李善长就下水了。

胡惟庸自以为牛哄得不得了,谁知朱元璋捏死他相当于捏死一只蚂蚁。从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逾万!胡惟庸自然难免一死。

中国有句古话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当年跟刘邦打天下的韩信是这样,后来跟朱元璋定江山的蓝玉也是这样。朱元璋为了让孙子顺利继位,杀了很多功臣。可是李善长当时已经退休,且年逾古稀,为何朱元璋连他都不肯放过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一下背后的真相。

朱元璋平定滁州后,李善长前来投奔。因为当地人都称赞李善长年高有德,所以朱元璋便将他留下来掌管文史书籍。在后来征战的过程中,李善长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连胜几场,渐渐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称吴王时,李善长被任命为右相国,但凡招贤纳士基本都是李善长负责。之后朱元璋率军出征,也是李善长坐镇后方,负责为前线押运粮草。所以朱元璋最初对李善长非常信任,在建立明朝后还封他为韩国公,拜为中书左丞相。

那他为何后来被朱元璋所杀呢首先,李善长居功自傲,引起朱元璋不快。李善长看似宽厚温和,实则内心十分善妒。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冒犯了他的威严,他就立刻向朱元璋打小报告,罢免了两人。刘伯温与他争论法令,他当场辱骂刘伯温,吓得刘伯温辞官回乡。没人与他制衡后,他开始渐渐心生傲慢,引起了朱元璋的不快。

其次,没有及时感恩朱元璋,让朱元璋很生气。胡惟庸案爆发后,很多人受到了牵连,李善长的兄弟李存义和侄子李佑也牵连其中。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没有处置李存义父子。但李善长并没有表示对朱元璋的感激,所以让朱元璋很生气。最后,李善长知情不报。胡惟庸在阴谋造反前曾数次拉拢李善长,他虽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检举。后来蓝玉在捕鱼儿海俘虏了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李善长也是匿而不报。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就像安在朱元璋心里的定时炸弹。当有一天爆炸后,即使李善长再年迈,再有免死金牌,也难以平息朱元璋的怒火。后来朱元璋以胡惟庸蛋追问李善长,将他及妻女弟侄70余人一并处死。

李善长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最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李善长很早就跟随朱元璋,两个人在这么多磨难之后也是建立起了信任,在建立明朝之后,李善长也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在出任明朝的宰相,成为朝中最有权势的人物。但是朱元璋在当上了君主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朱元璋站在君主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了,他和李善长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朱元璋之所以要杀死李善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功臣大代表人物,也是最了解明朝内部的人。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始终掌握在朱家人的手里,开始为自己的后人清理障碍,这些文臣武将在过去是宝贝,在明朝建立之后就成为了隐患,李善长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朱元璋开刀的目标,杀了他就除掉一个很大的隐患。

第二,李善长没有那么忠心的。胡惟庸想要发动政变,在询问李善长的建议时,里生产没有果断的拒绝胡惟庸,他思前想后没有给出胡惟庸答复,其实是想保持中立的态度,这个时候的李善长对于朱元璋没有那么忠诚了,这让朱元璋意识到一定要除掉李善长。

第三,朱元璋想要废除丞相制度。李善长是相权的代表人物,如果朱元璋想要废除丞相这个制度,拿李善长开刀是最好的人选了。

综合以上几点,李善长和朱元璋有很多的矛盾,李善长到了后期对于朱元璋没有利用的价值,还会留下很大的隐患,李善长也是非死不可了。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七十余口,原因就是就是,李善长他是明朝开国的一个丞相,而且对朱元璋的发展影响巨大,也有着非常高的成就,那就是是大明王朝开国最高功臣,主要就是因为李善长,和胡惟庸的西党与东挡相互争斗,李善长威胁到了皇权,导致被杀掉了。

在以前李善长他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历史上的李善长就是一个喜欢读书,有智慧的人,与电视里面的李善长有一点不一样。李善长最后被追杀而死,也是因为他威胁到了皇权,以及他和胡维庸建立了亲密关系,成为了胡惟庸的侄女婿。胡惟庸因为谋反而被诛杀,很多受牵连的人都被处死了,是在那个时候,李善长免于被诛连,李善长也没有表示感谢,而当时的明太祖虽然下诏免死,其实太祖怀恨在心。

之后就是李善长因为包庇胡惟庸一直不说,而且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就非常的生气。李善长,因为犯的错,还不检点,更加让朱元璋不开心,虽然是他的一个亲戚,也作为开国丞相,但是因为他犯了帝忌,使朱元璋在心中就爆发了,朱元璋就把他杀了,其实在朱元璋的心理就慢慢都积累了很多的仇恨。

所以说虽然李善长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但是他自己的性格以及他的处为人处事,得罪了朱元璋才遭受灭门。

朱元璋虽然身为帝王,但并不是随意的下令满门抄斩的,只是因为李善长自身的原因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李善长虽然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但又有些持宠自傲。另一个原因是李善长与胡惟庸造反牵连朱元璋就下令满门抄斩,伴君如伴虎,李善长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朱元璋对待自己还是会像之前的一样的,但朱元璋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改变。

在没有发生胡惟庸造反事件之前,朱元璋对于李善长有了一定的不满心理,但因为李善长在自己打江山的时候就跟随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有很大的功劳的,所以朱元璋只是有些不满,但在李善长晚年的时候十分的奢侈,为自己建豪宅向军队借了三百个卫卒,朱元璋知道后虽不满,但并未阻止,李善长以为帝王对自己十分的喜爱,在自己的亲戚犯事的时候又去恳请朱元璋放掉自己的亲戚,朱元璋十分的不满。

朱元璋虽然对晚年的李善长十分不满,但一直没有理由去惩治他,在有人告密李善长和胡惟庸造反有关联的时候,朱元璋决定重新审查胡惟庸的案件,结果查出李善长虽然没有参与胡惟庸造反,但是却是知道胡惟庸造反的事情的,不过并没有上报给朱元璋,朱元璋知道此事之后,就把之前对于李善长的怨恨都算到这件事情上面来。

总体来说李善长的结局是因为没有分清楚与君王之间的距离问题,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君王都是不允许别人的地位和权力超过自己的;也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背叛的,而李善长自以为是朱元璋对自己的喜爱,就随意的跨越君臣之间的界限的,这是君臣交往的大忌,但李善长是没有合理的把握住这个交往的界限的,最终引火上身。

李善长原本是一个能够善终的宠臣,但他错就错在觉得自己是朱元璋的心腹,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又是皇亲国戚,以为皇帝会永远罩着他。结果,在李善长七十六岁那一年,朱元璋突然铁面无私起来,恩赐李善长自尽,同时灭了李家七十余人。

这位被朱元璋赐死的功臣,也算是位传奇人物了。

李善长,字百室,1314年时生于凤阳府定远县,算是朱元璋的半个老乡。不过,比起朱元璋的家境,李善长家可要殷实多了。李善长这个人读书并不多,但脑子十分灵光,是个很机智的人,史书称其“策事多中”。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时,郭子兴的队伍开始壮大起来,占领了濠州。当时,朱元璋也开始投奔郭子兴,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后来,朱元璋精心培养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并网罗了不少人才,而李善长也就跑去投奔了朱元璋。

自李善长投奔朱元璋开始,便开始深受重用。朱元璋建立政权后,李善长的职位也越来越高。比如,朱元璋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时,李善长便被任命为帅府都事;朱元璋建立吴国后,李善长则出任右丞相;在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又担任左丞相一职,同时还被授予了太子少保的荣誉。

可以说,明初的政坛上,很多地方都活跃着李善长的身影。可是,正所谓物极必反,李善长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还是栽了大跟头。

李善长的倒台,除了确实有过错外,主要输在了不识时务。

朱元璋虽然施行重典,但并非是一个昏庸残暴的皇帝。李善长之所以被赐以自尽并牵连家人,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翻了罪,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如何在皇权下生存。

李善长有罪,但也算不上大过。在位极人臣的几位元勋中,李善长曾经贪污受贿,也曾经尝试利用关系为罪犯疏通,还曾利用职务之便征调壮丁。可是,这些罪名都不至于使他受到严惩。

事实上,在李善长倒台前,朱元璋曾多次对其宽宥,甚至在接到告发后都不作审理。可是,此事再一再二难再三。这边朱元璋一再宽恕李善长,而另一边李善长却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恩典,并没有诚心诚意地去谢恩。

李善长的高冷,令朱元璋也很不舒服。后来,随着胡惟庸案的爆发,使得朱元璋对功臣也心存芥蒂,不敢太过相信。关键时刻,有人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暗中勾结。重要的是,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存在着政治联姻,这令朱元璋也心存怀疑。

最终,李善长奉命回家自尽,而他的儿子、侄子及许多亲人也都自尽或被处决,全家七十余口殒命。唯一曾娶了公主的儿子李褀被流放后,也很快死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24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