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说是死揪着他刘家不放,首先朱元璋并不是杀刘伯温的元凶,而朱棣杀刘伯温儿子着实是因为其子触怒了朱棣。
刘伯温并非是朱元璋所杀,他的儿子刘璟因为触犯了朱棣的威严,被朱棣下令抓进了监狱,刘璟在监狱中自杀了。
刘伯温因为反对胡惟庸接任丞相,胡惟庸因此记恨在心,由于李善长的举荐,胡惟庸当上了丞相,而刘伯温打算在老家颐养天年。刘伯温写书信跟皇帝说他老家的地方有土匪,希望朝廷能够出兵剿灭。胡惟庸趁机给刘伯温穿小鞋,称刘伯温想要在帝王之地上建自己的墓地。刘伯温得知消息之后赶紧回京,这正中了胡惟庸的下怀,刘伯温本来就身患重病,胡惟庸给刘伯温送了药,刘伯温吃了之后病情加重,很快就去世了。杀死刘伯温的并非朱元璋,而是胡惟庸。
刘伯温的儿子刘璟跟他的父亲一样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且他跟朱允炆交好,这就注定了他不会支持朱棣。他曾经跟朱棣一起下棋,竟然杀得朱棣片甲不留。朱棣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便出言责怪刘璟不让一下他。刘璟非常耿直,说朱棣“不可让”。这下可就彻底得罪了朱棣,本来这件事情能够轻松糊弄过去,但是因为刘璟的性格,朱棣跟刘璟算是结下梁子了。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刘璟曾经向朱允炆进言,可惜朱允炆并未采纳。朱棣称帝之后,想到刘璟曾经下过自己的面子,便让人把刘璟押回京城。刘璟见到朱棣之后,称呼朱棣为“殿下”,还说朱棣百年之后大家仍然会知道他的皇位不是名正言顺得来的。朱棣大怒,直接把刘璟打入监狱,刘璟也在监狱中自杀了。
李善长被朱元璋评为大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生前国公,死后封王。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这样的一位大臣,为什么在晚年会遭到灭门之祸呢?
李善长功劳堪称第一,得意忘形之态暴露无遗。朱元璋心里清楚,建立大明王朝,功劳第一的人肯定是徐达。徐达作为朱元璋军中的大元帅,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战役,而且都是他作为主帅。所以大明的江山一大半都是徐达打下来的,轮功劳自然是徐达第一。 可是朱元璋将一个搞后勤的李善长排在了功臣第一位,其实就是为了打压徐达。
因为徐达是武将等级最高的,又被封为右丞相,位极人臣。朱元璋必须要敲打敲打徐达,以免徐达犯错误。可是这给了李善长一种错觉,他似乎真的觉得自己就是大明第一元勋了。 时封公者,徐达、常遇春子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善长六人。而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所以李善长在大明开国以后,骄傲的态度,逐渐暴露了出来。为了给自己家里修筑相府,李善长居然动用了汤和手下的300士卒。朝廷命官在没有皇帝的允许下,就私自动用士卒,这是要杀头的。可是李善长认为自己有资格这么做,似乎不怎么把朱元璋放在眼里。而且李善长与胡惟庸交好,所以时常收取胡惟庸所孝敬的不少好处,逐渐变成了一名贪官,这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
胡惟庸案件,其实并没有牵扯到李善长。胡惟庸做宰相的时候,李善长已经退休了。所以李善长压根就管不了胡惟庸胡作非为的事情,直到刘伯温被害死了以后,朱元璋终于对胡惟庸下手了。不出手还好,一出手那就是大手笔,将胡惟庸全家杀掉除外,还牵连了两万多人同时赴死。这可是震惊天下的大案子,胡惟庸跟李善长是亲家关系,所以李善长也免不了要遭罪。但是朱元璋卖了李善长一个面子,并没有祸及李善长包括他的家人。
甚至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和侄子也参与到了胡维庸案件的时候,朱元璋也没有对他弟弟李存义和侄儿下手。原本朱元璋认为这是给足了李善长面子,李善长应该过来感谢一下自己,没想到李善长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及这件事。我认为这件事不怪李善长,毕竟他弟弟这件事李善长也未必就涉及参与了,而且一旦向朱元璋表示感谢的话,那就等于证明了弟弟确实参与了这件事。所以李善长什么都没有提,可朱元璋心里非常不爽啊,他认为李善长太不像话了,居然连自己的面子都不顾。
胡惟庸被杀十年以后,李善长终究被牵连进胡惟庸案。胡惟庸的事情过了足足十年的时间,李善长的问题才重新被提了出来。事情的起因是李善长的一个叫丁斌的亲戚,曾经在胡惟庸府上做事。后来也被牵连到了胡惟庸案件之中,而李善长见朱元璋居然没有赦免丁斌,实在是太不给自己面子了,所以李善长主动提出要朱元璋赦免丁斌。
之前朱元璋主动赦免了李善长的弟弟和侄儿,李善长不来谢恩,现在没有赦免他的亲戚,他就跑过来讨恩赏。这一点让朱元璋十分恶心,所以朱元璋不仅没有赦免丁斌,而且决定对丁斌严惩不贷。 惟庸乃自往说善长,犹不许。居久之,惟庸复遣存义进说,善长叹曰:‘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或又告善长云:“将军蓝玉出塞,至捕鱼儿海,获惟庸通沙漠使者封绩,善长匿不以闻。”于是御史交章劾善长。而善长奴卢仲谦等,亦告善长与惟庸通赂遗,交私语。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丁斌的供词中,居然将李存义和他儿子再次供了出来,原来他们俩居然是胡惟庸谋反的党羽。这件事可不是小事了,朱元璋再次逮捕了李存义父子。万万没想到的是,李存义父子居然将李善长给供了出来,说李善长事先是知道胡惟庸准备造反的。李善长既然知道这件事,却没有通知朱元璋,那跟谋反没有两样了。所以朱元璋这才抓了李善长一家,不仅杀了76岁的李善长,而且将李善长全家七十多口几乎都给杀光了。只有驸马被流放而活了下来。
个人观点:我认为李善长被杀,跟胡惟庸案其实是没什么关系的。李善长被杀以后,虞部郎中王国用大胆上书,向朱元璋说了一系列李善长不会谋反的道理,有理有据。李善长是大明第一功臣,世代世袭国公,又跟朱元璋联姻,已经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实在是找不到任何理由造反。毕竟胡惟庸造反成功了也不会把皇位让给他坐。
朱元璋看了这份奏折以后,居然没有处罚王国用,其实就已经暴露出了这件事的问题,李善长的死,并不是因为他参与了胡维庸的谋反,一定另有隐情,而且是朱元璋不愿提及的事情。这件事肯定不可能被写入史书,胡维庸案子已经过去了十年,再拿出来说,未免有些牵强。所以我认为,主要是李善长与朱元璋的矛盾逐渐爆发了。 朱元璋这辈子最痛恨贪官,他曾经因为贪腐世间杀了好几万人,可见朱元璋的决心。
可是作为朱元璋亲封的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居然也是个贪官。这就让朱元璋有些不能接受了。此外,李善长越来越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这也是事实。期间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肯定是在胡惟庸被杀后的这十年里,两人之间的矛盾完全暴露了出来。这才导致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痛下杀手,跟胡惟庸的案子绝对没有关联。
李祺。
李祺(?-1403年)明初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之子,尚娶明太祖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封为驸马都尉。
《明史》记载:李祺,功臣子,帝长婿,颇委任之。四方水旱,每命祺往赈济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中被夷三族时,李祺因驸马身份得以免死。夫妇和子女都被流放到江浦,永乐元年(1403年)卒。
扩展资料
胡惟庸案的背景
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大脚马皇后第19集
胡大鹏以捉奸为名,奸污了与高启幽会的宋敬妃,却准备把罪名推给高启。宋敬妃痛不欲生上吊自杀被秋菊救下。胡惟庸为讨好皇上,一会儿赶狗,一会儿学鸡蹄犬吠,朱元璋龙颜大悦,不但认为他最忠诚,甚至还把他刚刚强暴了的皇妃的儿子胡大鹏升为六品鸿胪。
李善长,濠州定远人,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年少时,他喜欢念书,有勇有谋。投靠朱元璋后,他成了参谋,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负责掌管军队物资的供应,深受朱元璋的信任。他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与汉朝丞相萧何比肩。然而,朱元璋大杀功臣时,他没能逃过一劫。
胡惟庸之所以能当上宁国知县,是因为李善长的推荐。之后,胡惟庸又升任太常少卿、左丞相,二人因此相互来往。另外,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所以,两家的关系是亲上加亲。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朱元璋株连九族。被他牵连而处死的人很多,但李善长却没有被牵连,足以看出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当时御史台缺中丞,李善长暂理御史台事务,曾多次向朱元璋提出建议。后来,因年纪大了约束不了部下,他就告老还乡了。
洪武十八年,有人上书朱元璋说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党羽。根据当时的律法,父子俩也是会被砍头的。而明太祖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下诏免二人一死。李善长没有向皇上表示感谢,没想到朱元璋因此怀恨在心。
由于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等人因犯了过错而被发配到边疆,他多次请求朱元璋赦免丁斌等人。大理寺在审讯丁斌时,意外得知他以前在胡惟庸家当过差。丁斌交代了自己曾经帮胡惟庸做过的事儿,还供出李存义等人过去与胡惟庸的来往情况。为此,朱元璋大怒,下令逮捕了李存义父子。
李存义父子的供词牵连到了李善长,他们说胡惟庸企图谋反时,曾派李存义暗地里去劝说李善长加入他们的行动。李善长回答道:“你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们一定要慎重啊,否则会被诛灭九族的!”不久,胡惟庸又让李善长的老朋友杨文裕去劝说他,还说事成之后,以淮西之地封他为王。李善长非常震惊,再次拒绝了,内心却开始动摇了。
一段时间后,胡惟庸亲自去劝说李善长,仍被拒。李存义又去劝说兄长,李善长感叹道:“我已经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从李存义父子的供词来看,胡惟庸谋反一事,李善长是知道的。另外,李善长的仆人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经常偷偷私语。
这些证词,证明李善长身为皇亲国戚,知道有大臣谋反不是上报,而是徘徊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朱元璋得知后,龙颜大怒,御史竞相上奏弹劾李善长。同时,正好有人说将要发生星变,会有灾祸发生,占卜的结果是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身上。于是,朱元璋下令斩杀了已经回家种地的李善长,时年76岁。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被处死。
崇祯十七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李善长获追谥“襄愍”。
这是因为李善长被人指认与早年因疑谋反而获罪的胡惟庸来往甚密,再加之当时正好遇上星变,故而引得朱元璋最后按照占卜结果将其满门抄斩。元末时期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纷趁乱起兵,朱元璋便就是于这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其中在朱元璋率军平定滁州之时,在当地享有颇高声望的李善长曾亲自前去拜见。而朱元璋在此之前亦曾听闻过李善长之名,所以他在李善长前来拜见之时顺势将其挽留了下来。在这之后,李善长便成为了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之一。
在跟随朱元璋征战期间,李善长一边为他出谋划策,一边为他仔细择选投诚者。在此期间,郭子兴曾经一度因为流言而对朱元璋心生怀疑,为此还曾想将李善长劝诱至自己身边。但是李善长却不为所动,朱元璋也因此对他越发信任与倚重。在朱元璋称吴王之后,李善长随之被授予右相国之职。而待朱元璋正式称帝之后,身为开国功臣的李善长则受封成为了韩国公。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许李善长两次免死权,其子则被授予可免一死的特权。
随着权势与地位的提升,李善长日渐傲慢,为此他经常向朱元璋状告对他稍有冒犯的官员的罪状。一开始,朱元璋尚且十分维护李善长,但是时间一长便也逐渐生出不喜。在李善长受到重用的同时,他的家人也一并受到了提拔。其中身为李善长弟弟的李存义被提拔为太仆寺丞,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则被选为驸马。
洪武十三年的时候,明朝爆发了“胡惟庸案”。这起事件因胡惟庸而起,此人亦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曾身任丞相一职。洪武十二年胡惟庸因未将占城国前来进贡的消息呈报给朱元璋而引得朱元璋大怒,之后这件事情又牵扯出其余事情。随着事情的逐渐发酵,涂节以及商暠二人先后出来告发胡惟庸的阴谋。被这一连串事情搞得十分生气的朱元璋遂下令将胡惟庸处死,当时受到此事牵连的多达三万多人。
这三万余人的生命并没能彻底结束这起事情,在时隔多年之后的洪武十八年,“胡惟庸案”再起波澜。首先是李存义父子遭人举报是胡惟庸的党羽。而李存义父子确实与胡惟庸关系匪浅,胡惟庸的侄女是李存义儿子的妻子。不过此次告发事件很快便在朱元璋的免死诏令之下告一段落,李存义父子也未因此获罪而是只是被安置到了崇明。次年,胡惟庸通倭一事随着林贤狱案的侦办而遭到揭露。
此事过后大约两年时间,明朝将领蓝玉在出征沙漠期间擒获了一个名叫封绩的人,而此人也曾与胡惟庸有过私通关系。然而李善长却不曾将这件事情禀告给朱元璋,结果两年之后遭人告发。而在此事被告发之前李存义父子也再一次因为胡惟庸的关系而被抓起来审讯。而他们二人经审讯之后所说的供词提及他们曾应胡惟庸的拜托劝说李善长参与谋反,但是李善长并未答应。
这些事情的曝光引得朝中不少朝臣纷纷上书对李善长进行弹劾。他们认为李善长虽然并未参与胡惟庸的谋反计划,但是却在知晓胡惟庸意图谋反的情况之下未将此事禀告于朱元璋,所以同样是大逆不道。这些弹劾无疑将李善长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当时又刚好遇上星变且星变占卜结果称即将到来的灾祸应降临到大臣身上。在这般情势之下,朱元璋终是下令将李善长及其家人满门抄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