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章的主旨怎样才能正确分析出(具体步骤)

对于文章的主旨怎样才能正确分析出(具体步骤),第1张

一、留意文章标题一般来说,标题可表明写作对象、写作范围,也能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倾向,它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联想、推测文意提供了依据。如2000年全国卷的《长城》,标题为我们指出了阅读的方向和思考的范围,可能是对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史遗迹进行讴歌、赞美,抑或是借这一文化古迹弘扬一种民族精神,也可能是对长城的历史和现实作理性的反思。细读原文,我们发现它表达的主旨是后者。这样,透过标题,事先就能多多少少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至于全国卷2002年的《话说知音》、2003年的《乡土情结》,更是直接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二、关注文章首尾段文章自有章法,文章之法就是它的起承转合。起合乃文章关键。起就是引出话题、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合就是呼应开头、卒章显志、升华主题、强化感情。解读文本,抓住了首尾段意,犹如手执牛耳,理解文章主旨,就会水到渠成。例如2001年全国卷的《门》,第一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刻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开篇点题,总起全文,为下文议论作了铺垫。它一方面暗示下文可能出现开门、关门的各种描写,同时,在开头将“门”与人生联系起来,无疑在告诉我们,作者将要对“门”作出具有哲理性的思考,阐释其象征意义。2002年全国卷的《话说知音》,最后一段:“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透过这段文字中的“不能停歇”“奋斗下去”“更多更多的知音”等词句,我们发现它强调了两点,一是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应“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二是要通过艺术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而这正是作者不落俗套,对知音传说作出的新评说,也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主题。三、注意标志性的语言理解文章主旨,单靠对文章首尾段的揣摩是不够的,因为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主体还是在中间部分。按照行文的规律,作者在表情达意时,肯定会有一定的思维脉络和情感线索,体现在文章中,就是那些分散的、不连贯的标志性语言。文章标志性的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反复出现的词句、议论抒情语句、段落首尾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段落中富含哲理或意蕴深刻的语句、段落之间的过渡句等等。考生在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语句按段落顺序串起来,自然就抓住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以《长城》为例,文中出现的标志性语言有:“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愿意接受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很显然,这些语句流露出作者对长城历史的沉痛反思,也表现了作者对长城开放现实的无比自豪和自信。作者旨在通过长城的封闭与开放,表现中华文化的兴衰历程。由此可见,解读文本时,标志性的语言对把握文章主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重视题干的信息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有时会在题干中透露相关信息,作为解题的暗示。如《乡土情结》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这一题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尽管作者的设题点不在这里,但对我们正确解读文本很有帮助。题干透露的信息有时还包括上下题之间的联系,它们互为因果、互为条件,这都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五、利用综合鉴赏题的提示综合鉴赏题,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结构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的领悟和鉴赏能力。某些选项可能会提及到文本主旨。这些选项虽然一时还不能断定正误,但对把握文章阅读的方向确实有提示作用。如《话说知音》22题的B项称文章“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不错,文本确实是在知音的觅与求上做文章,例如第二段结尾说:“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很显然,作者借古人之口道出了知音难觅的心声。但通览全文,会发现作者的本意不仅如此,从第三段“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等语句,可知作者谈的确实是如何追求更多知音的问题,并且在第四段还谈到对技艺的追求,这就跳出了传统观念的樊篱,使文章有新意。尽管B项内容不算准确,但它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线索,指明了方向。至于2005年湖北卷《土地》21题的A项“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忧虑”,则直指文章主题。可见命题者在综合题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触及了文章主旨,对我们解读文本是有帮助的。要利用这些信息,一定要先读原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这样,我们才能对选项的信息与文本的信息进行比照、判断,才能迅速抓住文章主旨。如果先读选项,再看文本,就可能犯先入为主的毛病。作为文本,主旨是它的灵魂。在阅读中,如果抓住了文章主旨,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纲举目张,其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希望以上几种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写作思路: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正文:

小鱼会追逐打闹,它们也是会嬉戏的,只是看不到互相说话只用肢体语言。

垃圾鱼只吃水里的垃圾,金鱼的颜色有黑的、红的、**的,乌龟的颜色是绿色的,而且它很可爱,我把我家的小鱼名字叫做小垃圾、黄珍珠、黑珍珠、绿贝壳。小鱼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特别是黑珍珠总是用尾巴去碰别的鱼,好玩极了。

1、应用写作主旨的三个表达方式:叙述、说明和议论。

2、叙述:叙述是应用写作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用来介绍事件的基本情况,介绍事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介绍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明原委等。在写作中,要注意叙述要素的全面和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要客观、完整,线索清楚;多采用顺序的方式,概括陈述;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3、说明:应用写作中,说明往往与叙述和议论关系密切,常常在陈述或议论过程中出现,主要用来解说清楚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表述明白人物的经历、特点等。说明在应用文中应遵守科学性、准确性,文字通俗易懂,朴实无华。

4、议论:在应用写作中,议论应用的相当普遍。经常在叙述、说明的基础上,表明对人物、事件、问题的评价,以便更鲜明、正确地表达观点。在应用写作中,一般不做长篇大论,不必三要素齐全、论证过程完整,往往点到为止,不做深入论证:或叙述事实后便下结论,或提出观点后即举例证明,一般无需周详的论证推理过程。任何一种表达方式,都是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的,这些表达方式常常不是单独运用,更多的时候是相互配合、综合运用的,只是有主有次而已。我们应尽力娴熟地掌握这些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准确表达文意、突出主旨的目的。

黄高才 主旨,即我们平常讲的中心思想。《现代汉语词典》对“主旨”一词的解释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这一解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写进文章中的材料本身所蕴含的主要思想意义;二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材料本身所隐含的思想意义是客观的,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是主观的,主旨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没有客观材料这一思想载体,作者的意图就无法表现;没有作者明确的写作目的和意图,蕴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意义也就不能被发掘和表现出来。材料是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得以表现的基础,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是材料中自然存在的思想意义得以升华和表现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说,主旨由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和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两个要素构成,最终体现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观点和主张等。 现在,人们习惯于把主旨称作主题,二者有没有区别呢?主题是指通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体现出来的一种主要的思想。这种思想既包括题材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又包括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见解,所以也叫主题思想。原来人们把一般记事、抒情类文章的中心思想称做主题,而把论述类文章的中心思想称做主旨。现在,各类文章的中心思想都称被作主题。主题是作者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题材的加工、提炼中产生的,是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由于文章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者总是力图通过文章来说明某个问题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因此,任何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主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客观性,即它来自现实生活,是作者通过观察社会、体验生活而得到的客观结论;二是主观性,即带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三是观念性,即主题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作者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结果;四是时代性,即任何一部作品的主题都体现着时代精神。由主题所具有的这几个特征来看,它不仅包含作者思想方面的观点和主张,而且包含着感情方面的褒贬和爱憎,比主旨涵盖的范围更大一些,用它作为文章中心思想的代名词更合适一些。主题的另一涵义相当于广义的题材概念,指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爱情主题”、“战争主题”等。 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决定着文章的价值。在一篇文章中,主题的正误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二是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谋篇布局和写作技法的使用等。在动笔前首先确定好主题,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法的使用等就有章可循,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那么,怎样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呢? 要谈主题的提炼问题,首先要看主题的获得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哪怕是再细微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使人有所认识和感悟,形成一个确定的主题,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在与人的交往中,对方细小的一个动作,可能使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能让你产生一种亲切感,可能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继而使你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在与人的交谈中,对方一句无意识的话语,也可能给予你一种启示或启发,使你的思想深处有所触动,从而形成一篇短章。闲暇时散步,目光所触及的一景一物,都可能引起你的想象与联想,在你的大脑中幻化出优美的意境,在你的笔下成为一篇美文。在阅读图书或浏览报刊时,其中所写引发了你的联想,使你对某个问题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或感悟,在大脑中凝结为一种的思想,一个明确的主题就产生了。由此可见,主题的获得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是以作者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为基础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记、可议、可评的现象和事实,我们会时时处处有感悟、有感想、有感动,所以主题的提炼就显得十分容易了。 从主题产生和获得的过程来看,提炼主题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充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发掘客观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二是要用心去感知和体验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来寻找和发现问题,去寻求感悟和感动,从中提炼出好的主题。 联想是发现客观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联想总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事、某物为出发点的,联想的翅膀一旦张开,就必然会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把这一事、一物和生活中的种种事物联系起来,促使作者的想象发生质的飞跃,从而使作者有所感悟和发现,最终发掘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讲,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通过联想,使生活中存在的客观事实与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使其内心深处迸发出思想与感情的火花,继而使其思想和感情得以“燃烧”、“升华”,最终凝成好的主题。 在这里,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由于我们的生活阅历有限,思想尚处于一种“成长期”,因而在提炼主题时不要一味地求“大”,主题过大,以我们大部分同学现有的知识与思想实际不易做深做透,难免会出现主题不突出、不鲜明的问题。事实上,一篇文章是否感人并不在于主题的大小。例如:回报母爱 吃面条时,不小心掉了一根在地上。不知什么时候,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刚孵出不久的小鸡来到身旁。那些小东西一见地上的面条,便抢着拉扯,可惜力气太小,彼此拖拉了一阵,面条依然完好无损。在一旁的母鸡见了,便上前一步,用嘴把面条啄成一段一段,让小鸡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它自己却一点也没吃。 看着这个场景,我想到了人类的母爱。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一个母亲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无私的奉献:扶子学走路,教子学说话,送子去求学……每一个母亲在为孩子做着这一切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从孩子那里得到回报——世间的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 据说,鸟类有着回报母爱的美德——当母亲年迈不能自己去觅食的时候,小鸟会捧着食物回来奉养自己的母亲。和鸟类相比,人更应该懂得回报——我们将拿什么来回报那无私的母爱呢? (湖南 屈妙和)这篇习作从一只母鸡对小鸡的关爱与呵护展开联想,以鸟类回报母爱的美德做铺垫,提炼出了人类“回报母爱”的主题。 联想不仅仅是一种提炼主题的方法,而且是一种升华主题的重要方法。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如果仅仅写出“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样的实景,而没有借助于联想的翅膀,由自身的不幸遭遇联想到普天下的受苦人,由衷地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激情呼喊,其诗味与情味就淡而又淡了。 文章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人与事是构成生活的主体,因而写文章其实也就是写人和事。任何人和事都有文章可作,写得怎样,作得如何?在于大脑的加工和提炼。主题的提炼,实际上就是在平凡的人和事当中,去寻找和发现问题,去寻求感悟和感动。例如:元宵 今天是元宵佳节。早晨,一觉醒来,睡眼朦胧地来到饭桌前一看,我眼睛即刻瞪得跟元宵似的——桌上放着炸元霄、蒸元霄、煮元宵,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吃了一肚子元霄。妈妈见我没吃多少,便说:“早上吃不下东西,妈给你留着中午吃吧。”一句话,我差点没让最后一口元霄噎住。 中午,逃难到奶奶家。奶奶见我来了, 高兴得不得了,忙摆桌子吃饭。一边往桌上放碗,一边笑呵呵地对我说:“快来吃,奶奶特意为你煮的元霄。”一句话说得让我叫苦连天。既然特意给我煮的,胜情难却,只得硬着头皮吃了。 晚上,为了不再受“煎熬”,我拒绝再去奶奶家,一口跑回我的家,这时,我宁可吃点残羹剩菜也不想再见到那“可爱”的元霄。妈妈见我回来,很高兴地冲我喊到:“怎么才回来呀?元宵我还给你留着呢”。一句话说得差点让我背过气去。哎,饥肠辘辘,没办法,我只好龇牙咧嘴地又吃了一肚子元霄。晚餐过后,我再没心思看元宵晚会了,怕又看见元霄。于是,便愁眉苦脸的一头倒在那元霄似的被窝里。(吉林 董雪扬) 这篇习作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直笔实写,表现了“爱的伤害”这样一个主题,读来让人深思。类似于文中所写的事情,我们同学大都经历过,如妈妈拆看女儿的信件、不让孩子一个人出门,等等。为什么我们未能将其写成文章呢?主要还是缺少分析和提炼,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这方面下点功夫。主题提炼出来了,怎样在文中表现和突显呢?突显主题的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种: 1标题点旨 所谓标题点旨是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人们习惯于把标题比做文章的眼睛,用集中概括文章主题的句子做文章的标题,可以突显文章的主题。2 开宗明义 所谓开宗明义,就是一开篇就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如刘增山的《秋魂》的开篇——“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一开篇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使得文章主题明确、突出。 3片言居要 所为片言居要,就是在行文的关键处设置“文眼”句来突显文章的主题。“文眼”句是指诗文中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它往往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观察的出发点、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衔接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主题的凝聚点。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窥视到文章的全部精神。如《弈喻》中的“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就是能够揭示和突显文章主题的文眼句。 4呼应显旨 所谓前后呼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提一下。前后呼应是强调和突出文章主旨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想家》一文开头写“在外求学的哥姐回家喊想家”,末尾写“等到下次回家,我也要喊:好想家!”就是前后照应,能够很好地突显“想家”这一主题。 5篇末点题 篇末点题是指在文章的末尾用简明的语言直接点明主题,或运用议论、叙议结合或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等手法揭示和突出文章的主题。如《石缝间的生命》末尾的一段文字——“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憾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这段议论文字揭示和突显了文章的主题。6 紧紧围绕主题选择和组织材料 主题从材料中提炼出来,还要依靠材料来支撑。紧紧围绕主题来选择和组织材料是突显主题的根本方法。如《想家》一文所用的材料都是紧紧围绕着“家”来选的,因而主题十分明确、集中和突出。7 欲扬先抑,突出主题 所谓欲扬先抑,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时先贬抑它,然后笔锋一转,对其进行褒扬。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篇好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除了要鲜明、集中之外,还要做到的新颖深刻。文章,特别是考场作文,最忌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容易是阅卷老师感到乏味,甚至于厌倦,以下是我整理的写作指导之如何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供大家参阅。

 小学生写作指导:如何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也有人称为中心或主旨。写文章时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就叫做“立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歌颂、或批评。

 在一篇记叙文中,确立中心思想是很重要的。清朝作家姚鼐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确立得好,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神。

 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做到鲜明和集中。鲜明,指文章的褒贬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集中,指要将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

 一篇好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除了要鲜明、集中之外,还要做到新颖深刻。文章,特别是考场作文,最忌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容易是阅卷老师感到乏味,甚至于厌倦,是不会得到太高的分数的。反之,如果在“一律千篇”之中突现一篇立意新颖深刻的文章,即使其他方面不是上等水平,也会得到优良的成绩的。

 小学生写作指导:“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上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乘云上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令妈妈高兴的三件事情: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一段话:"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是"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点"歪了,会弄巧成拙。不但"龙"飞不起来,还会使这条"龙"更加难看。

 说了"点睛",再讲讲"添足"的事儿。

 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手下的人一大杯酒。大家商量,几个人喝这点酒不够,决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其中一个人画好了,他看到别人还在画,就一面拿酒一面再给蛇画上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把酒抢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画上脚呢"说完,把酒一饮而尽。

 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我们同学在用词、写句、谋篇的时候,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

 比如,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

 "大约四点钟左右,我们回到了学校。"既然讲了"大约",再用"左右",大可不必。删去其中一个,意思反而清楚明白。

 用词重复,会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如果语句罗嗦,也会使文章不简练。在写《记一个关心我的人》的作文时,有的同学喜欢绕着圈子说话: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在关心着我。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家里的爸爸、妈妈。要问谁最关心我,那不用说了,当然是妈妈。那,妈妈是怎样关心我的呢请你耐着性子听我说吧!"

 其实,这一节里边,只需留下这么一句话就可以了:"在家里,数妈妈最关心我。"既简洁又明了。省下笔墨,可以多举一些妈妈关心"我"的事例。

 又如,一个同学在写《我》这个作文题的文章时,写了这么一段令人费解的话:

 "在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一个少年正在飞奔。他长的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那绿色的运动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有精神。噢,也许你会问,他是谁呢猜一猜吧,对了,一点儿也没错,那就是我--一个五年纪的小男孩。"

 这一节话纯属多余,弃之毫不可惜。语言要简练明白,意想要表述清楚,多余的话一概删去。

 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要做到这么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理解。

 二、不断积累语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不信,你不妨一试。

 小学生写作指导: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有的同学看了题目心里就嘀咕起来:作文是我自己写的,难道会写别人的话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成人腔比较严重,缺乏少年儿童特有的情趣。这些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千人一面,千句一腔,千篇一律,读了叫人浑身不舒服。

 首先,表现在选材范围狭窄,缺乏新意。《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之类的题目年年做,而小朋友写的"公交车上让位子"、"马路上捡到皮夹子"、"桥头推车子"、"公园里送回迷路的小孩子"、"十字路口搀扶瞎子"之类的题材也年年看到。可见,小朋友没有拓展视野,因此,不断重复着别人一直在说的话。

 其次,表现在文章语言干瘪,说成人的话,缺乏少年儿童的生活气息。

 比如,有一位同学在《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一文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小弟弟明明吃饭时把饭米粒都掉在桌子上,看到这里,我气愤极了,说:'浪费粮食是极大的犯罪,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古人也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快把这些米粒捡起来吃掉它!"

 显然,这不是孩子所说的话,吐露的也不是孩子的真情实感。

 同学的作文中犯有"没有儿童的情趣,缺乏真情实感,成人腔很重"的毛病不在少数,要治好这种毛病也不难,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从选材上说,应该积极地去反映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切的事。

 文贵以真。孩子有孩子的视角,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法,孩子们的语言习惯跟成人也不一样。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话,总让人感到别扭、不自然。所以,十分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不生搬硬套成人话,要吐真言、抒真情,让人读了感到朴实无华,真实可信。

 不妨举个例子来说吧。

 如今,随着通讯事业越来越发达,寻呼机(俗称Bp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十分普及。然而,很少见同学在作文里能反映这方面的材料。有一位二年级的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爸爸的Bp机》的作文。文章写道:

 "爸爸是做生意的,腰间佩着一个Bp机。Bp机一叫,他就忙着去打电话。有时妈妈忘了买菜,就Bp机呼叫爸爸:'下班后请带一块冬瓜。'过了一小时,爸爸果然带回了一块冬瓜。有一次,我作业没有完成,张老师批评了我。回到家,我不敢把这事告诉爸爸。谁知,爸爸对我直瞪眼,很生气地Bp机给我看,只见中文显示着:'陈彬作业未完成,张老师呼叫。'"

 文章在结尾时写道:

 "爸爸的Bp机真顶用,能帮爸爸做生意,能助妈妈做家务,还能让张老师管住我。"

 作文讲的是孩子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特有的情趣,没有一点儿成人腔调。事情并不复杂,但是平中有奇;语句并不优美,但是前后有联系。读了这种作文,我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二、从表达方式来说,语言要朴实,抒发感情要实事求是,分寸要掌握好。不随意夸大,不借助于想象来写自己并没有产生过的感情。尽量使自己沉浸在所写的事情之中,这样,就能比较深刻、比较贴切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位小朋友写了一篇题为《百灵鸟的苦恼》的文章。文章介绍道:

 "我"爱唱歌,想参加学校百灵鸟合唱团,却遭到父亲的百般阻挠,说"什么小百灵,大百灵的,只要读好书,什么都'灵'了"。

 因此,小作者十分苦恼。文章最后写道:

 "百灵鸟是最爱唱歌的。然而,百灵鸟唱不了歌,你说,可恼不"

 文章的主题是严肃的,深刻的,有着普遍的意义的。小作者的父亲所说的话是极其普通而又有趣的,没有一点儿成人的腔调、说教的味儿。正由于这一点,便可以这么认为,这样的作文是成功的。

 还是回到题目上那句话:"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高三# 导语想要写好语文的作文,确定主旨是必不可少的,下面 无 将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确定主旨的方法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写作确定主旨的方法

 1、循规蹈矩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主旨也就是立意,必须是正确高雅,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但它又不能超越题目的制约。对于作文的评判,思想标准是第一位,如没有正确主题或没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好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作文,就必须紧扣作文的要求去写。正确,则是正确积极。要想立意正确,首先必须考虑主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没有根据的片面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立意根据;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纪律及国家法令政策。最后就是明确表达。作文时确立主题要非常明确,下笔前应有明确不含糊的立意,文章反映的是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数,作文时将其明确地贯注于全文表达出来。如《选择》(原文略),就是一篇处处紧扣题目,且符合立意三个基本要求(准确、正确、明确)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紧扣主题在写。作者叙述了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自己态度坚决,毅然做出回国学习的决定的事,可见立意是正确积极的。

 2、着意求新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多数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主题,才容易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也才能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如《独闯世界的孩子》(原文略),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文中的“他”正是当代一部分中学生的缩影。作者对“外面世界”的诠释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能扣住社会脉搏。

 3、逆向求异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如《狗拿耗子,精神可嘉》,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没有附和前人看法,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高中语文的写作的禁忌

 一、忌复制话题。

 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不能将命题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复制一番,然后才进入自己的“话题”。更不能通篇只是颠来倒去的解释所供材料的含义,引用所供材料的例子在原地打转转。其实,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因为试题所供材料,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下面得看你的感悟和创新如何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讲述新鲜的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根据写作需要对所供的一组材料概括出具有“共性”或独具“个性”的某一见解而适当引用材料,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是“复制话题”,反而体现了写作者的创新意识了。

 二、忌穿靴戴帽。

 近年来,话题作文对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某些习作者由于领悟能力不够,想象、创新能力欠缺,同样会把原来提供的话题变成僵化呆板、穿靴戴帽的病文章。例如:近年一次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作时,某考生居然写了这样的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一位同学说:‘因为圆的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然后,这位习作者又归结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以上这段文字,根本没有理解原话题的丰富的内涵,仅仅是摘引了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习作仍然走在缺少想象力、缺乏创新思维的老路上。

 三、忌转移话题。

 一位考生,他的“心灵悟语”一文开头是这样的:“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乏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可是后面他又接着写道:“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象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初中真是12年寒窗苦,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达到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有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的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这篇习作,开头谈的是“爱”,后面写的却是如何看待人生路上的“难”与“苦”,明显属于“转移话题”。“心灵悟语”,可“悟”的话题有许多,“爱”心可以去“悟”,“人生”也可以“悟”,但每一篇“悟”只应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如果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谁知道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四、忌文意散漫。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例如:有位习作者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头三段写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着写李素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劳动模范;再下来写一个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最后又写到做数学题可以一题多解。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不知所云,是典型的文意散漫,东拉西扯的病文。

 五、忌缺少创新。

 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为降低,内容更加宽泛,而且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形式非常自由。正由于话题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彻底松绑,学生可以极大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可是,由于旧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作文中仍有不少八股味。写记叙文只会一味赞“心灵美”,编造虚假题材;也有写“悲壮美”的,以损害父母身体健康为代价编造所谓“车祸”换来“我追求的品格——坚韧”、“战胜脆弱”的作文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由于以前作文命题的欠缺,造成虚假、编造的作文已越来越此路不通了。)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作文中写出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极有创意、大胆想象的科幻故事等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尽力追求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有创新、有特色。

  高中语文作文你提纲的写作指导

 〖文体概念〗

 提纲是一种概要式的书面材料。它不要求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概要式地写出来即可。在时间异常宝贵的当今,这类文体具有无限生命力。

 〖使用范围〗

 提纲使用于汇报工作、传达会议精神和行旅发言。因为有些情况,材料很繁杂,又很具体,而且本人对它们也特别熟悉,这些具体材料都装在头脑里,用不着一一写出来,只把纲目列出,就可以把有用材料带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才使用提纲。并不是所有文件都能以提纲的形式代替的。它是在特定情况、特定会场下使用的一种文体。

 〖分类情况〗

 提纲,按其使用情况,可以分为汇报提纲、伟达提纲、讲话提纲和写作提纲几种。

 汇报提纲,是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时所使用的一种文字材料,汇报人,按照提纲中的纲目,加上头脑中记忆的具体材料,向领导、同级或下级讲的问题提纲挈领式的写出来的一种文字材料。

 写作提纲,是进行实际写作之前,把文章或作品的主要观点,有时还把重要材料,提纲挈领地写出来的一种文字材料。写作提纲不属于公文范畴,故此不作具体讲述。

 〖主要特点〗

 提纲,可分汇报提纲、传达提纲和讲话提纲,其基本特点在于它的纲要性和条理性。所谓纲要性,即把汇报、传达的发言的纲目、要点,提纲挈领地写出来,不把全文一字不漏地写到材料中去,因此,在写作中应突出“纲目”和“要点”这四个字。就像网的纲线一样。所谓条理性,即这种文字材料应该条理特别清楚,共讲几个大问题,每个问题之下分几小点,看了之后一目了然,眉目清晰,否则,就失去了写提纲的作用。

 〖篇章结构〗

 提纲的基本写法,不论何种皆大体相同,它们一般都有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只是标题比常用公文更自由、更灵活、更随便一些。主体也因提纲不同,有些差别,结语可长可短。下面对各类提纲结构简述如下。

 汇报提纲。标题往往写《关于xxx工作的汇报提纲》。或者采用正副标题加以补充、限制,即写上“关于xxx问题)工作)的汇报提纲”。

 主体,一般写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教训和今后打算。它同工作总结的基本内容大体一致。

 结语。一般请领导批评指示之类。

 传达提纲。标题写“关于xx会议的传达提纲”。主体写“会议概况、会议的基本精神会议的典型经验、会议解决的问题、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如果没有介绍典型经验,当然可以不讲。结论,写明“以上是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如果同全文精神不符,本人负责”;或者写“以上是会议的基本精神,不确切的地方,以会议文件为准”之类的话。

 讲话提纲。标题写”在xxx会议上的行旅提纲“或拟定文章式的标题。正文写讲话的开头语,然后把所列的主要内容,用大小标题的形式,或者把主要内容写出来,最后写结束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7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