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倾听的五个层次

简述倾听的五个层次,第1张

简述倾听的五个层次,如下:

第一层次:心不在焉地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征:心不在焉,几乎不注意说话者所说的话,心里盘算或考虑着其他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事情,或心里只是想着如何辩驳对方。

这种倾听者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他们虽然表面上在听,心里却迫不及待地想要说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听方式。

第二层次:被动消极地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只是被动消极地听说话者所说的内容,常常忽视或错过说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常常导致倾听者出现误解或错误的反馈,从而失去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另外,这个层次的倾听者经常通过点头示意来表示自己正在倾听,这往往会导致说话者误以为自己所说的话完全被听懂了。

第三层次:选择性地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确实在倾听对方说话,也能够了解对方,但他们往往过分沉迷于自己喜欢的话题,只留心倾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不合自己口味或与自己意思相左的内容一概过滤掉。

第四层次:主动积极地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征:主动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很专心地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这种层次上的倾听虽然能激发对方的注意,但是很难引起对方的心理共鸣。

第五层次:运用同理心听,这个层次的倾听不是一般的倾听,而是用心去倾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征:善于在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契机;在倾听过程中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

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看待事物;善于分析和总结已经传递出的信息,质疑或者权衡听到的话;能够有意识地注意到很多非语言线索;善于向讲话者发出询问和反馈,而不是质疑讲话者。

这个层次的倾听者是带着理解和尊重积极主动地倾听,这种有感情注入的倾听方式有利于引起讲话者的心理共鸣,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那样静静的坐着,微笑着看着,听着一个悲惨的故事,或听听对方的倾诉,或听对方分享他的过去、他的故事,或者听听对方的困惑,帮他出谋划策。我愿做这样一个倾听者。

倾听,是一种美,一种艺术。倾听能解忧,能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能够懂得理解和尊重。仔细品味各种复杂的情感、有趣的故事,能生出许多未知的道理。我们需要别人的倾听,别人也需要我们的倾听。

怎么说呢,倾听别人的诉说,然后帮别人分忧解难,听起来很像一个心理学家的范。是的很像,也许我们就是一个心理学家,只是我们不知道。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事,给你带来这样那样的困扰,而你不能总把它们憋在心里,那对你身体、心理都不好。困扰多了就行成压力,最后压力越积越多越大,直到压迫你到“走火入魔”。这时候,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愿意倾听你的烦恼,那么对你来说是及时的。而作为倾听者,他们也是愉快的,因为证明倾听者在你心里是值得信任的,你愿意和他分享你的好与不好,这是莫大的信任。而我也在尝试着去做这么个倾听者。

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高中,都有一些同学找我,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喜愉,悲伤与难过。在这过程中,那种感觉不是语言能描述出来的,有高兴,有激动,有严肃,甚至哭泣。当他们来找我说心事时,我都会认真的去听,然后,再构思出自己的想法,能帮他们出谋划策那是最好,不能,但只是听他们说也是一种帮助。

我愿做一个倾听者,不为别的,只为分享,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让我去听别人的声音,我很乐意。也许别人不如我所想,也许没人愿意与我分享他的乐与悲,但没事,我可以等待。

世界不一定因为我而变得没有烦恼,但我可以为生活的快乐而努力。有些人害怕被别人看穿,所以宁可孤独的,宁可嘻嘻哈哈,也不愿被别人看穿,这些我知道,我也经历过,但走了那么远的路,也要找个人分享风景,而倾听者就是最好的选择。

愿做每一个人的倾听者,只为分享快乐,分担一些悲伤,让人生少些烦恼。倾听每一个故事,分享每一个人生,我,愿做这样的一个倾听者。

作为一个倾听者,那么顾名思义,你要多听少说,你要用心去聆听你的诉说者,而不是时时刻刻想着插话。

有些人可能自主意识很强,他们有非常多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也许在很多问题上都会有相当的见解,他们有可能能说会道,所以也可能会天文地理娓娓而谈,但他们往往不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说出来。因为没有必要。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而且,在当一个倾听者的时候,要明确自己该说些什么,也需要先听对方说完自己的观点,等他发言的时候或者发言结束之后,然后思考后再下结论,这也是正常人应该做到的。

如果在你倾听的时候,你的诉说者也想听听你的意见,也是有一定方法的。第一还是要先听,听明白别人的意思,在他说话的时候快速地思考分析,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厘清说什么说多少怎么说,等别人把话都说完了,再把自己思考后的结论用较为简单的词句说明白。但一定要先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解释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

在出现针对个人经历部分的时候,如果你自己觉得有必要分享的,可以在讨论的时候与别人进行分享,不过大多时候很多经历是非常私人的,特别是自己的感受,这些东西只要不是特地要解释自己的观点,就没必要摆在桌面上让所有人都看到。适当保留自己的个人情感、感受、心绪变化,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任。

在倾听的时候,有一些心理上想法的建议:

这个时候你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想着非自己不能做一个主导谈话的人,不必把自己的心理感受拿出来卖,就甘心做一个倾听者,试着谦卑下来,虚心听别人的讲论,让别人在与自己交谈时获得他们期待的满足感。这样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去倾听别的话。

这样的谈话模式,不但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很好地倾听者,让别人愿意跟你分享他的事迹经历,而且更容易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1、做一个空瓶子

每个人的生长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对事物的认知也会不同,但是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直带着自己的认识,想法和判断。

我们可以尝试把自己变成一个空瓶子,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接受对方,体会对方话语中的感受、需要、渴望以及对我们反应的期待。

2、忽略语言,体会意图

情绪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有时候情绪感知有助于沟通,但是有时候会阻碍沟通,只相信自己感知的,而不去理解对方的背后意图,有时候就会使聊天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不在一个频道,是因为交流双方都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说着自己的话,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不愿意进入到对方的领域去展开讨论。

道德经里面说,无执故无失。当你固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都无法倾听对方的声音,交流就无从谈起。

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你的情绪开关被触发,你要去理解管理你的情绪,透过自己的情绪,去体会或者寻找自己的真正意图,这样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真实需要。

3、敞开心门,大胆说出来

在倾听到自己的内在需求之后,我们要透过观察,主动表达我们的需要。

比如:我听明白了你的意思,到我想说说我的感受、观点、看法。我认为………

在表达的时候可以用:我看见,我听见,我感受到………

表达与描述过程中,要不带情绪,以描述客观事实为主。勇敢表达自我,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4、注意背景

一般在交流过程中有三个主体,交流的双方,还有交流的背景。但是交流背景往往是我们非常容易忽视的。

背景不仅是指沟通的现场环境,还包括沟通时双方的心境,以及对方为了这次沟通做了哪些时间、空间以及内心的心理准备。

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才可以让我们更好了解对方的渴望,以及表达的意图。语言说起来就是口腔里发出的一股气流,说完就会消散在空气中,情绪才是最为真实的。

所以良好沟通要放空自己,觉察自己交流的意图、对方的感受,充分觉察背景。沟通是彼此思想的流动和共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60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