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禅定的开示》

星云大师《禅定的开示》,第1张

关于禅定,其实,禅就是定,定就是禅,一定要来解释它,禅可以说是我们跳跃的、动态的生命。定是我们进入到永恒静止的生命,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就说到:「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我们在生活里面,比方说话,说得很巧妙,这个叫禅语。我们的动作有禅意,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就是你怎么样的生活、穿衣、吃饭、睡觉,如果有一点禅,那个生活就不一样了。就好像家里面摆放一些花,就比较漂亮一些;在客厅里面挂两幅画,客厅里面的气氛就不一样了;妇女本来很美丽,再有一点胭脂花粉就更增加妩媚;你吃菜,菜的味道很好,假如你有一点调味料的话,就更好吃了。

禅是什么?禅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花、画,就是一种艺术。在佛教里面,禅也好,定也好,都比喻我们的心,所以有禅心。这个禅心是什么心呢?就是有智慧的心,就是有佛法的心,就是有慈悲的心。就是一种升华、广大、永恒无限的心。我们人人都有这个禅心,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发现到。当初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发现到,这个禅心,他就拿了一朵花,拈花示大众,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唯有大迦叶微微一笑,释迦牟尼佛就说,我们心心相印,说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这个禅,这个法门,就传给大迦叶。禅像一朵花,过去有一首歌:「蔷薇蔷薇处处开,蔷薇蔷薇处处在」。这个禅也是这样,它这朵花,到处都开,到处都在。

可以开在我们心里,开在我们心田,你有发觉到吗?禅是一种大自然,禅是一种幽默。如果你懂得幽默,能与大自然调和、结合,全世界都在我们的心里。等到我们一旦有了禅,有时候你得罪我、批评我,对我不好,但是因为我有禅心,我会哈哈一笑。所以,我们学禅,比方说,要有定力,要能安定,要能稳定,不动心。禅不一定要打坐,行住坐卧都是禅;定,只要你能可以随止息调息,不随境界转动,那定的境界就会现前。假如我们能过一些清素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思想境界就会不断的得以升华。止息,甚至呼吸都停止了,这种状态,不是死亡,也不是冻冰,生命还是很活跃的,那叫入定。

一湖清水,微风吹动,波浪现起,就看不到水下面的东西。假如风平浪静,你定了,就会慢慢看到自己,看到你想要知道的东西,所以就觉悟了。在入定以后,没有了时间,也没有了空间,也没有痛苦,也没有烦恼,那个时候的你,好像把自己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所以,宇宙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据说,虚云老和尚参禅入定三个月都没有出定;也是近代的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他在普陀山禅堂里面,晚上打坐,一直到第二天做早课了,他竟然浑然不知,不是睡觉了,他入定了。

入定的时候人在哪里呢?据说,在禅门里面有一位金碧峰禅师,他世寿已经到最后,阎罗王派狱卒来请他,他不愿意跟着狱卒走,他就赶快入定,狱卒忽然就不知道金碧峰禅师到哪里去了,后来,狱卒经过了解,知道金碧峰禅师十分心爱他的钵盂,于是就摇动他的钵盂,金碧峰好像功力还是不够,很关心他的钵,就出定要保护他的钵,狱卒就抓住金碧峰,金碧峰这时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能有贪心,他赶快把钵打碎,又再次入定,并且还这样说:「若人要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我们一般的人,所谓参禅入定,也要有一个护持的人。有一位禅师入定了,停止了呼吸,有人一看他没有气了,以为他死了,就把这个禅师抬去火葬了。实际这个禅师是入定没有死,他回来了,哎呀,我的身体没有了,被烧了,所以他一直在叫:「我的房子呢?我的房子呢?」后来方丈大和尚出来跟他讲:「什么房子?一个禅者,虚空为家,哪里还有房子呢?」所以禅者,假如说有了禅,就不一样了。现在好多的人,总是说:「哎呀,我有压力。」假如你参禅,就可以缩减压力;有了禅,会有慧巧,静下心来,很多的思考会超越常人。有了定力,像今天这个世界、社会上,我们如果能有一些禅定,金钱买动不了我们,爱情诱惑不动我们,威力也不能压迫我们,又加之于我的力量,这个世界上外在的很多什么东西不能左右我们,能够不变应万变,我的定功能够抵挡一切,那就自在了。

参禅不一定打坐。有一位禅者,在禅堂里面坐了两年以后,他忽然觉得:「禅不一定是坐的」。后来,他就跑到大马路的边上,在那里参禅,他就这样说:「一个禅者,如果头不能顶到青天,脚没有踩到大地,眼中没有云云众生,怎么能叫参禅呢?」怀让禅师教诫青年的马祖说:「一个牛拉车,如果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车呢?坐禅,你不用心,光是身体枯坐,不容易入门」。所以,禅要调身、调息、调心,要把身心、呼吸都能降伏,达到自然、均匀,听自己的话,那样才能与禅定稍有相应。我们现在的呼吸,都是很粗,这就表示心脏的浮动;假如呼吸若有若无,气息悠悠扬扬,那个是神奇的世界,会慢慢扩大。所谓调身:这个身当然是打坐了,一坐下来,就是身心的统一,精神的集中,那个时候就会感觉到:大地山河,天地日月,所有宇宙世界都在我的当下。打坐双盘很辛苦,初学的人不容易,但也不能两个腿交叉,那样散漫没有用的,最好是单盘,一个腿在上,一个腿在下,这个就容易精神集中。所谓调心:心猿意马,都在外面奔驰、跳动,你能把心收回来,等于制猿猴于不动。如能这样的话,你会身体慢慢感到轻安,感到愉快。

假如各位每天早上起来不要下床,晚上睡觉不忙倒下来,坐在枕头上、棉被上,坐五分钟,你试一试,会慢慢身心有不一样的感觉。我们一个人的身体都可以把它禅定化:眼睛,你就把它当照相机,所有的东西都把它储存到我的眼睛里面,有的人一看到什么东西,几十年,好像明明都在眼前,不会忘记;耳朵,它会是收音机,声音收进来了以后,等于现在的CD,储存到电脑里面,都不会散失;鼻子,好像一个探子、情报员,嗅一嗅,哪里香、哪里臭,不过鼻子有了禅意,它嗅到的都是芬芳,一呼一吸,都能听话,均匀、微细。舌头,它本来是一个善、恶的根一样,可以善、可以恶,不过有了禅,禅语、禅意、禅风,舌头就能表达禅的意味。身体,好像温度计,冷了、热了,有的时候我们对于寒冷抵御没有力量,稍微冷一点,就受了风寒;稍微热一点,自己也受不了,其实,所谓:「心静自然凉」。假如有了禅,身体会感到柔软,对温度能够调适。双手就是万能的,像我们动员的机器一样,甚至有的东西,不一定用手。像过去一些禅门里面武功很高的人,弹指神功、无影神拳、般若神功,不一定有动态,他的手轻飘飘的一扬动,意念一动,那个禅力力量就很大。假如我们有了禅定,我的心中的肠胃、五脏六腹,都是我们的后勤部队,会帮助我们运作自由,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状态。我们有了禅定以后,头脑就好像我们的计算机、发报机、发电机一样,很多的电波、潜能都能发掘出来。为什么身体有这么多的功用呢?主要的就是有禅心,禅心就是总领导,它领导身体上的各种机能发挥更高的妙用。在我的《人间佛教的定学》那本书里面,有写到参禅入定还有六妙门、毗卢七支坐法、五停心观、四禅八定,种种的方法都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

关于参禅与开悟的问题,参禅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成佛,成佛还要有另外的修行。参禅的目的很简单, 说的最透彻的,就是为了要开悟,「只要能开悟,何愁不得度」呢?参禅打坐入定,至少不开悟也会感到能承受压力,感到身心轻安。我记得在五十年前,我在一个小庙里面打佛七,也禅净双修,也打坐,坦白的告诉大家,那一个礼拜之中,好像腾云驾雾,在虚空里面生活一样,没有着地,后来在生活里面,种种一切的体验,是不是得利于那一次禅净双修的佛七,我也不敢确定。过去苏东坡先生有参禅前、参禅时、参禅开悟后的观念,就等于青原禅师的那种: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直到了开悟了以后,看山又是山,看水还是水。苏东坡先生文采很高,他也是参禅的高手,就说参禅之前他的心境是什么样呢?用庐山做比喻。我们也常常有好多问题不知道,忽然觉得,噢!我知道啦!噢!我懂了!原来是这样啊!当然这个不是禅门的悟道,还差的很远。 不过,忽然心开意解,那也是一种感受。所以觉悟的人,虽然很多事情过去了,不过悟道了以后,那许多事又会浮现在眼前;有时候很远很远的人、事,好像没有什么时空,都慢慢集中到我这里来。我再举些例子,什么叫悟道。一位法师,他是学唯识学的,在寺庙里挂单结束后,庙里的禅师送他赶路,忽然,禅师就指著路边的一块大石头对他说,你们唯识宗的,是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说这块大石头,究竞在心里还是在以外呢?法师说:「以唯识的意义来讲,这个石头应该在我的心里」。禅师就说:「为什么你要这么辛苦,把这么重的石头放在心中,背着去旅行呢?」这个法师在这样的激励之下,他对禅也入门悟道了。有一个禅师晚上睡觉,忽然大叫,我开悟了,我开悟了,别人听了,唉呀!不要大声叫了,开什么悟呀?睡觉!「我开悟了,我开悟了。」 一直叫个不停,好像神精病似的。怎么办呢?把大和尚叫起来,来处理这个问题。方丈大和尚起来以后,就问:「你开悟,悟的是什么道理呀?」这位禅者真有趣,他说:「我悟了一个道理:师姑原来是女人。」佛教里面,结过婚的妇女称作师姐,没有结过婚的,在寺院里面带发修行的妇女称作师姑。结果这个悟道的人说他悟到:「师姑原来是女人。」这句话等于废话,师姑是女人,谁不知道?要你这么辛苦,参禅悟道才知道吗?但事实上这句话不简单,为什么?悟道者,他有一些话不好解释,不容易说明,他就用这种很含蓄的、意有他指的那种味道,来说明这个悟道的境界。像各位大家来参加这个佛学讲座,你们回去以后,我想多少也会有一些悟道。

关于参禅的时间、空间、地点怎么样才适当?其实禅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好像读书一样,应该随时随地都好读书。我记得自己童年的时候,不聪明,常常老师教我背书,不会背,当然不会背书老师就要打你了。后来我发现一个妙决,就是晚上,把书稍微看一看,有一点印象,再睡觉,睡觉醒来不要动,就想昨天晚上念的书是什么?很奇妙,早上就会背诵。你们说:「你们夜里面做梦了,这个梦,你如果一翻身,你的梦就会忘记。如果你做了梦以后,不要动,回想一下,刚才的梦是什么,明天就会记得。所以禅定,还是能在寂静,没有动态的状态之下,虽然说热闹场中做道场,但是,谈何容易?过去有一个快川禅师,是个日本人,军阀来烧他的寺庙,大家没有地方躲,都跑到屋顶上,大火也烧到屋顶上来了,一寺的僧众都很畏惧,快川禅师这个时候对大家说:「大家提起正念,在熊熊的大火里面,我们如何转法 轮?」「这时候要命要紧,还什么转法 轮,」弘法讲经,哪里想到呢?快川禅师又在大叫:「参禅何需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也凉。」他说:「我们参禅的人,哪里一定要找山清水秀的地方?只要把心中的恐怖、颠倒、妄想伏息下来,大火里面也可以乘凉。」赵州禅师和徒弟在一起谈话,有个信徒来供养一块烧饼,这个赵州禅师说:「这一块烧饼,我们两个人,哪一个人吃呢?」徒弟就说了:「师父请用!」师父说:「我吃,这个也不公平呀!这样好啦,我们来打赌,谁赢谁吃这一块烧饼。」徒弟说:「怎么个赌法呢?」师父就说:「我们谁把自己比得最脏、最臭、最 ,谁就赢。」弟子文偃禅师就说:「师父,你先来、先说。」赵州禅师就说:「我是一头驴子。」就是畜牲呀。徒弟一听,师父把自己比作畜牲,他就说:「我是驴的 。」赵州禅师就说:「我是 里面的大便。」徒弟说:「我是大便里的蛆。」师父再往下不知道怎么比,他就问徒弟:「你这个蛆在大便里面做什么?」徒弟回答的真妙:「我在大便里面乘凉呀!」各位如果听得懂的话,回答的真妙!有了禅定,他在大便里面都能乘凉!我们因为没有禅定,在荣华富贵里面很烦恼,所以有了禅定,这个清凉自在,随时随地都妙趣横生。在《人间佛教的定学》里面有说到:现代的佛光山禅堂里面在推动的人间生活禅。比方说,‘狮吼禅’--狮子吼,狮子吼就是大声叫。现在在台湾有一个趣谈,台湾有一个时期,红杉军一个一个的都在喊:」下台!下台!…「 天天叫,天天叫,叫到最后,台湾忽然神经病的人减少了许多。所以我们觉得有压力,能到原野空旷的地方,或者大声的唱歌、朗读,舒散自己的身心,那也是参禅。现在做义工,义工也有好多的禅味:放下的禅,自在的禅,快乐的禅,我想这个生活中的禅意是很多的。

关于禅门里面寻师访道的问题。禅门里面非常重视尊师重道,你看达摩祖师为了传法给二祖慧可,二祖慧可表示诚意,立在大雪里面,大雪过膝,最后把膀子剁下来供养,请老师开示。六祖慧能大师,从广东到湖北黄梅去亲近五祖弘忍大师,你看那时千山万水,要走那么远的路去寻道啊。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做走江湖,「江湖」两个字,是出于禅门的故事,那个时候唐朝的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禅风很高,另外在湖南的石头希迁禅师,禅门也很高,所以那个时候一些青年学子,不是到江西的马祖道一那里,就是到湖南石头禅师那里,所以江西湖南走来走去,那个时候叫走江湖。所以我觉得,现在佛教徒不要自立门派、自我设限,我的寺庙是哪个,我的师父是哪个,其实佛教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过去赵州禅师,「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末悄然」,心里不明白,「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他也觉得,原来道不在远方,眼前就有。有一首偈语:「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样看过来,我们为什么要寻师访道呢?其实寻师访道也要紧,自己内心的自我更要找到。

有很多禅堂的术语,假如各位有兴趣,要进哪个禅堂,术语也要学几句,表示我懂得。像维那师,维那就是他的***;像你进了禅堂:「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佛门马牛」。参禅打坐入定,主要的是要大死一番。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禅门里面「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像在那个《普门学报》里面,我曾写过一篇论文,就是说明佛教的语言,假如各位对这个佛教的名相、语言多会一些,那么听经闻法就容易了。

关于念佛、参禅,所谓禅净双修是什么意思。中国的佛教,禅和净经常纷争不已,禅者就说,他们是靠自力来开悟,不像你们念佛的人,要靠阿弥陀佛来接引,太没有志气了;念佛的人说,我们念佛的人有阿弥陀佛加持、接引,比你们禅们那个自己狂妄自大要安全得多。在我的想法,这种纷争没有必要,因为念佛也是禅,可以禅净双修。禅净各修,自由就好了,也不必互相来批评。佛门里面有时候为了门派、思想、修行方法,或者戒律上的境界不同,相互的抵毁,很可惜。再举一个比喻:一个师父,两个腿有风湿,他规定大徒弟每天替他 右腿,小徒弟替他 左腿。大徒弟来 右腿的时候,师父就说:「你的师弟 的左腿怎么好、怎么好」,大徒弟听了不是味道;小徒弟在 的时候,师父又说:「哎呀,你的师兄替我 右腿的技术怎么好,怎么好。」小徒弟听了也不是味道。有一天,大徒弟 师父右腿的时候,小徒弟不在家,大徒弟心想:我就把你 的左腿打断,让你不能 。小徒弟回来一看,嗯,我 的左腿怎么没有啦?这一定是师兄搞的鬼,我也把你 的右腿打断,让你也不得 。这两个师兄弟各逞自己的嗔恨之心,让师父没有腿走路。现在的社会,各行各业,同样的都犯这个毛病,所以见不得别人的好,这个嫉妒心,同归于尽。所以到了宋朝永明延寿禅师,他就把这个禅和净土做了一个调和。怎么调和呢?他作了很多偈语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关于参禅或念佛,都是佛法重要的修持法门,没有什么高低。你们参禅五分钟,假如念佛你也念五分钟,念到身体发热,念到滚熟,滚热了,那个效果就出来了。我过去曾在这里告诉大家怎么样念佛,念佛的方法太多了,不过我的这个念佛,有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进入。第一,念佛用欢欢喜喜的心念佛,像唱歌、跳舞一样,那样的欢喜。如果你说我欢喜不起来,没有关系,就用悲悲哀哀的心来念佛,好像带着要哭的样子,喊妈妈,妈妈。你说我也不欢喜,我也不悲哀,那么可以实实在在的念,把阿弥陀佛一句一句扣的很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如果你说实实在在的念佛我见不到功,就空空虚虚的念,念的你也空,我也空,天也空,地也空,念到手也没有了,脚也没有了,手也空,脚也空,会感觉到身心轻松愉快。

参禅念佛的利益有什么呢?我想消除生活的压力,增进身体的健康,提升内在的修养,享受禅净的快乐,开发我本性的智慧,慢慢期许我自性里的宝藏。其实,参禅念佛的利益,语言是难以说尽。不过说没有用,不做是没有,过去有一个王子,叫跋提王子,出家了,在一个山里面修行,他就在叫:「快乐呀,快乐呀。」刚好佛陀经过,就很奇怪,「你们快乐什么呀」?跋提王子说:「佛陀,当初我们在王宫里面吃的珍馐美味,实在不好吃;现在托钵简单粗食,哎呀,好香阿;过去在王宫里面,多少的卫兵,保护我们都觉得恐惧,现在没有人来保卫我们,觉得真快乐。」

参禅念佛会有什么毛病呢?你想求神通就有毛病了,各位护法信徒们,学佛老老实实的,千万不能求神通,神通对你们不利呀!门口有人骂你,你听不到,你还是安心在这里听我讲经,假如你有天耳通,听到那个人在骂你,你不要听我讲经,要出去跟他吵架。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所谓六神通。假如你有他心通,哼,你那个心里怀什么鬼胎,在想算计我。我和你过不去。我没有神通,明天就死了,不过我今天晚上活得很快乐;假如我有神通,三年、十年后要死,我就在挂念了,我没有时间跟你们说法,我快要死了,我心里不安了,所以神通对我们不利、不好,不能有。或者沉迷于禅悦的快乐里面,也是毛病,或者是只注重这个公案的禅,不能开悟。两个寺院,东寺和西寺,每天早上都派个沙弥去市场买菜,东寺的沙弥比较有禅、聪明,西寺的沙弥就不聪明,每次西寺的沙弥在十字路口遇到东寺的沙弥就问:喂,你要到哪里去?东寺的沙弥比较聪明,他就说:「风吹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下面再问什么,不会问了。回去告诉师父,师父就说:」哎呀,你好笨那,你可以继续问他,假如没有风,你要到哪里去呢?「第二天又遇到了,」喂,东寺的沙弥,你今天要到哪里去呀?「他说:「脚走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哟,变了,又不会问了,回去告诉师父,师父说:「你好笨那,你继续问他,假如脚不走,你要到哪里去呀?」第三天又遇到了,「你今天要到哪里去呢?」东寺的沙弥才把他的本意说出来:「我到市场买菜去。」所以这个禅,他有时候不说破,要意会。像念佛的人,妄想就是毛病,我们看到有一些人在念佛,敲著木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到旁边有老鼠,就说:「打死它,打死它。」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说这怎么能行呢?总之修行的人,就怕有这许多杂事、杂念。

  第一个问题:如《无量寿经》佛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心?

  这个菩提心哪,也就是清净心。我们说发菩提心,不是嘴上说“我发菩提心,我要往生西方”那就是发菩提心。那不是发菩提心,那是发愿,也叫发誓,换句话也叫喊口号,体清老和尚讲那叫“牙疼咒”,不能说这叫发菩提心。

  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心里清净了,它自动发起的那种无相心,才能称为菩提心。这个无相心一旦发出来的时候,没有哪个众生和自己不是一体的。没有哪个众生自己不愿意救的。没有一个“我牺牲如何”或是“我如何”,没有这个。只有一个念头,就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布施给所有的众生。这个“众生”也是勉强说,因为他是无相。这个心,我想才叫菩提心。

  这个菩提心必须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才能发起来,不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你发不起来。今天这个戒破了,明天那个戒破了,你还想发菩提心?我看你所谓的发心还是发愿,不是菩提心。所以说菩提心是自动发起来的。

  这个发心啊一定要恭敬三宝、一定严持戒律。什么叫严持戒律?不是说我们持戒,一般就可以了,这个戒律必须持得超过你所思维的、你所能忍受的程度。

  有的人说:我只要吃素就算发菩提心了,或是我如何如何就叫发菩提心了。那不行,就是一丝一毫都不允许犯。犯了马上忏悔。你比如说坐车,没有收票的。光有卖票没有收票,你这个票是买或不买?你不买也能下车,也没人收。如果你不买,你本身就犯戒。如果说这个大地有花朵,是厂子所养植的,有很多人去摘,你也去摘一朵,这就犯盗。

  比如说,我们在城市里走,正好有一口痰要吐出来。这个时候又没有痰盂,又没有手纸,我们往哪吐?我们只要随便吐了,那你就犯戒。因为国家有令,要讲究卫生。又比如说,交通岗有红灯不让通行,看周围没有人你就过了,那你就犯戒。这个路边有一个栏杆不允许你在这跨越,而一看周围没有人,你就随便的跨越,那就犯戒。

  就是说持戒,再微小的戒都要严格去持,这才行。你这样持戒地修行,非常严格、丝毫不犯地修行,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你的禅定功夫,不管你念佛、修禅定的功夫,时时用心才有可能发出菩提心。

  为什么说只是有可能?因为我讲的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解决了,这才能发出菩提心。就是说把你的妄想心用戒律把它捆死,不让它有任何自由,它死了道心就会生出来。也就是说“人心死道心生”,这才可能。发菩提心啊,发出这个心,他就不退转了。他没有退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去修行,都会努力。所以这个菩提心应该这么发,这么去努力,这才可以。

  第二个问题:佛法依靠僧传,佛法是否住世全靠僧众住持弘扬。在家居士是护持位,护持三宝是居士的本分,护持是为佛陀的正法久住。如果不去寺院,不懂得如法护持三宝,还算不算居士和信徒?究竟如何护持为如法?

  这个他已经讲了,佛法是靠僧传,因为佛规定末法时期,说法主,行来主,坐禅主,讲法主都是由僧来担当。就佛在世时候,授戒也是由僧来传的。包括释迦牟尼的父亲受五戒的时候,佛不是亲自给授的,是由僧给授的。所以说佛法得靠僧团来住世弘扬。

  在家居士是护持位。什么叫护持位?是护持三宝的位置,来修行。为什么居士有很多,修行的多?成就的少?因为他把这个位置给颠倒了。

  比如说,一个市长去当警察去,警察去当市长。你说那个市长在交通亭上,坐在交警那块指挥,他会把这个交通给指挥乱了。那警察去当市长呢?能把整个城市计划全都打乱,他不懂啊。所以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因为他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说僧是修行位,居士是护持位,如果各在各位,他们的作用都能发挥,而都能成就。

  为什么佛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大居士成就呢?就因为他们是护持位,他们把自己的护持位看得很重要,很重要。比如祇树给孤独园的那个孤独长者。为什么他最后成就了,开悟了,甚至佛给他引出城门了?因为他护持三宝,他用黄金铺着这块地,给它买下来,来供养三宝,所以他成就。还有末利夫人等等的,为什么成就?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位置是护持位,所以成就,这个很重要。

  我们现在的居士呢,有很多到寺院要干嘛?要争夺修行位。“师父,我得到道场。我得……师父,你这修不修行啊?允不允许我念佛啊?允不允许我打坐啊?”他问这个。我给他回答,我说:“我们这里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修行。你还是上别的地方去吧!”因为他的位置找错了。

  有的居士来了,我说:“你来干什么?”“我就是来三宝干点活。”我说:“留下。”你要说干活我就给留下。因为什么呢?不是说我们缺工人,缺干活的。而是我们需要的是懂得自己位置的修行者。你自己的位置都找不正,你怎么修行?佛法就乱套了。

  为什么有很多的寺院现在是居士当家?就因为他不知道他是护持位,而且他要奔着修行位去。什么事都他说了算,最后就代替了佛法僧,将来的结果就是要下地狱,这是要下地狱的罪。所以作为居士一定要加小心,千万千万一定找到自己的位置。到哪个寺院别说我来修行来了,我就是来干活来了,我来发心。

  别说是居士了,就一个沙弥“挂单”,从僧人来讲,一个沙弥来“挂单”了。如果他到寺院的客堂,说:“你干什么来了?”说:“我来挂单了。”只要这句话一说,马上就不给挂单。因为你是什么?你是沙弥,不具备挂单的资格。挂单是什么?是到这里修行。所以说不具备挂单的资格。

  那沙弥到寺院应该怎么说呢?“我求忏悔来了。”求忏悔。一听求忏悔,那客堂师父:“留下吧!”他是真正知道他是沙弥位。什么叫求忏悔呢?“我就是来发心行苦行,为大众来服务的。”这样的人可以留下。

  所以说常住这条规矩啊,可能很多居士不知道。有的居士来到寺院也说:“师父我要挂单。”我们也就知道居士不知道,所以也不说破,也没办法,怎么说?说:“你不具备挂单资格。”他就不好意思了,是不?实际上居士是不能出去说挂单的,连沙弥都不能说挂单。你想一想,沙弥只能说来求忏悔。那我们居士到寺院说什么呢?只能说我来发心护持三宝,干点活吧,消消业障。这样才符合你的身份。

  是不是我这么说,身份低了呢?不是。就像警察站在警察位置上,市长站在市长的位置上,各在其位。这样整个的佛法就能运作起来,都能成就。如果位置颠倒,他就不能成就。

  比如说佛法僧,我们都知道,佛法成就了佛,但是一切法又由佛说的。如果你把法放在佛的前面,就结罪,就是错误。必须把佛放在法的前面。佛、法、僧这么个次序,那就是如法,它就不结罪,我们就能修行。你看,这个位置都不允许颠倒,何况我们作为一个居士,对护持的这个位置更一定要清楚。

  如何去护持佛法算如法呢?第一个,不要给僧人钱。居士一见面就要给僧人钱,认为这样供养是一种虔诚心。对于你来讲,确实是虔诚心,但是同样一条,由于你不如法的供养,会造成僧人的犯戒行为。僧人是不允许摸钱的,所以说不能供养金钱。我们居士一定要懂得戒律。

  如果不摸金钱,我们怎么样来护持呢?那我们就看看僧团里有哪些困难需要我们来解决、来帮助的。但是你首先要明白,不是三宝需要你,是你需要三宝这块福田来给你培福。有的人啊,到寺院他讲:“师父,我来护持你了!来看看你们有什么困难,我来帮助帮助你们。”我听完了,只能说是笑一笑,我知道他好心。你想,我连钱都不要,一天一顿饭,我都乞食生活,我要什么?我什么都不要。但为什么有的东西还收呢?因为给你种福田。

  我给大家再讲一个例子:在美国有这么一个州(地区),有几个要饭人,经过几年的要饭啊,他们都富裕了。这个州里做个决定,说这些要饭人已经都富裕了,我们这地方不允许再要饭了,要饭人已经能自理了,他们应该转移了。最后这个决议下来把所有的要饭人用车给送到别的地方去了。

  送走几年以后,过去这地方很安宁送走以后,这地方赌博、打架、吵架这些刑事案件,还有很多其它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大伙就纳闷了:过去那么多要饭的人在这块,反而没这些事,这要饭的走了反而多出这么多事?经过研究,包括宗教人士的研究发现了:这个地方不能缺少要饭的。因为这个人不布施,他这个道德不能提升。只有经过不断的布施,道德才能够提升,而且人心就平了。所以说他们发现要饭的很重要,是他们的需要。最后州里又重新作个决定,派出代表把所有那几个要饭的人又请回来。

  我们说一说,到底谁需要谁啊,是不是?我们一定不能颠倒。我们有很多居士往往认为:三宝需要我们居士护持。这实际上是一种大慢心。应该怎么看?应该是三宝给我们成就的机会,给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让我们早日成佛。我们抓住机会别失去,这才是正确的。所以说不能颠倒。

  什么叫如法护持?改造你不正确的知见,成就你,就叫如法护持。有的说,你看师父办什么事都离不开我。实际上人家那是锻炼你,成全你。因为我们有感到,咱们这里的僧人,很多跟我讲:“师父,咱们进深山吧!”早就想进深山,原先就厌恶就不想在闹区里呆,就这个地方我们认为也是“闹区”。

  我们这的僧人就想进深山里去修行。但是有一点,佛法不兴盛,正法不住世,谁来起这个带头作用?所以说我们还有这个因缘,要把这个法要继续传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不能进深山,反复给大家讲。

  有的师父也说:“师父,咱们干嘛要盖那些房子?”我说:“你不盖房,怎么给众生种福田?另外是给咱们盖吗?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就完事了。早晚一天我们要进深山。”

  所以说护持一定要知道三宝的心,这样你才会珍惜三宝,知道怎么样去和三宝一条心。你在护持位成就,他在修行位成就,成就的结果没有区别,但修行的方法有所不同。这个一定要清楚。

  (转自学佛网

你好,按照你的描述来看。这种原因可能是你们俩没有学会沟通。说明你们没有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换种方式试试看。

当然,你也可以去让你们家长帮你们分析原因。更可以经常看你们的家长是怎么沟通的?身边有好的学习榜样,一定要好好去学。毕竟你们两个家长。他们都是懂事理的。

父母们经过的事情,和生活都比你们多,所以你们要去学习。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相处的?怎么面解决问题的?你们争吵和吵架,有时候就是站的立场不一样,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导致的。学会从彼此和事情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解决事情。

两个人相处肯定是有一个磨合期的,当你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吵架,一定要冷静下来好好沟通,听听彼此的想法,然后站在解决事情的角度,去共同选择对的方案。这样才能够,做到一起面对生活。

两个人相处不是各持已见,而是要一起合作。一起把自己的想法给说出来。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生活中多一些相互理解和帮助。多向父母学习。个人观点,谢谢!

每天做108个大礼拜。

《药师经》说人的平均寿命是120岁,在人体内有72000条经脉,从出世长到二十岁这72000条脉才长完善。然后从20岁开始,会因为每个人不同原因患病死掉,每年是最少720条,正常是100年死完,人就寿终了,

有的人病的厉害的,就死的比较多。中医经常会讲是因为哪个经络受阻导致气血不通畅,人就病了,像高血压就是一个典型的病症,因为血粘稠血管受阻,心脑血管、脑溢血之内的病也都是这种问题。中医针灸就是打通经络,起到得气行气的功效,艾灸、推拿也都是取到舒筋活血、祛湿化瘀的功效。 

大礼拜行气运气、通经络的功效更为突出,比方我们在做大礼拜的时候,需要身口意意念集中,这样消除你的妄念,行气运气就比较通畅。妄念太多都会消耗能量和元气。大礼拜融合了武术的精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很多人喜欢到健身馆去锻炼,那有什么用,那只能长两块肌肉,中国人都是在户外顺应天地自然锻炼经络的,生养元气,这样才会延年益寿。

 礼拜时手足并用 贯穿十二经络 人一般病是从头到腰部, 腰部就是中医说的“元气”所在地,中医治病也就是调理肝(胸部和头)和肾(腰部到脚),当你双手合掌(意念)从头部、喉、胸然后拜下去,这时就到肾了,很多人很容易发怒就是虚火冲头,下不来,大礼拜的时候用意念可以将火下引,让气血全身运行通畅,达到肝肾平衡、心肾相交的功效。 另外就是双手,手脚贯穿人体十二经络,我们大拜的时候手需要和地面摩擦,其实就是在疏通阴阳经络,五脏六腑。十指连心,一个人智商好不好,通过手指可以看出,心灵则手巧,所以人要脑子好使,要经常活动手指。

 同时还要配合脚步的力量,大脑、小脑、心脏、喉、 血压等都处在大脚趾前端和内侧,其他脚趾分别是眼、耳、鼻的分布,当我们的手撑着地的时候,脚掌和脚趾也要跟着弯并且承受力量,这个时候经络就开了,然后往前一推,整个人体气脉就运转起来了。能后你爬起来,需要腰部发力,这就是在滋养“元气”,人变老是从脚开始老,要是走路吃力,那是肾虚了,肾气不够了。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

这两根经是取决人体体质好坏的,通过大礼拜就能打开这两根经的脉结,元气就会把体内的虚寒病毒往外驱赶出去,通过毛孔出汗排毒,就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了,很多人做完以后就觉得浑身很舒服,那是经络通了,脉结开了,大礼拜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内涵非常深奥。 下面是德容居士大礼拜心得

 我们每天大礼拜,心脏,心态就会很平和,能开智慧,人在静的时候就能生智慧,很多人不顺就是在心态不平衡的时候一个念头出错,做出失足的行为。身体能量增加了,智慧开了,福报也就有了。 

以前我刚做大礼拜的时候,没觉的他有什么神奇之处,师傅叫我多做,我就做了,

我做到1万多拜的时候,我身上的经络不停地跳动,好像有气流在运转一样,做到三万多的时候,原来颈椎疼痛、脖子僵硬的病好了,还有肩周酸痛等病都好了。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禅宗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年轻时有颈椎病、肩周炎,他做大礼拜做好了,他经常晚上等别人都睡了,他再偷偷的做,禅宗以坐禅为主,大礼拜是密法独有的修行方式,按照丛林‘六和敬’“戒和同修”的制度,会引起讥闲。 我当时觉得好像有气功的成分,但不敢断定,我在西北民大博士生导师(格鲁派)‘多识仁波切’写的一本《藏传佛教常识》中找到了答案,密法有“密宗气功”的修持手段,但跟世间的那些伪气功是不可混为一谈,只是打开脉结的一种手段,密续的脉气明点就是“密宗气功”的修行部分。因为是密法,一般不是这种根器的人,你跟他讲,一个是听不懂,而且还会诽谤,所以修行密法是需要一定福报和根器的。大礼拜的目的就是要调和四大,修出离心,然后再发菩提心,证悟空性,最后成就法身胜义菩提。四皈依:真实善逝三宝三根本,脉气明点清净菩提心,体性自性大悲坛城中,直至胜义菩提恒皈依。四皈依说的很明白,大礼拜也必须要皈依三宝根本才能修。

就我所知,多数学佛的人都是因为病痛或者遇到人生低谷,实在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才转而投向佛门,以期求得佛菩萨的保佑,才迷迷糊糊开始学佛。

有些人,由于宿世善根的深厚,病痛和不顺在读了几部经或者念了几天佛号以后,就有了质的飞跃;

有些人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读了几年的经或者念了很久佛号之后,病痛和不顺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另一些人呢,在当时的病痛和不顺都解决了以后,信心大增,开始更充满信心地学习佛法后,结果不久又开始出现新的病痛和不顺,甚至是很严重的情况,导致这些人对佛菩萨产生怀疑,觉得佛法“不灵”了。

那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就要斥之佛法不灵而放弃学习呢?

记得在《宣化上人开示录》里宣公说过这样的话:要成佛,先受魔。当我们发心要学佛时,我们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都来了,来干什么?要债啊!不然等你学佛成就了,他们找谁去要债呢?所以在你还没有成就之前,都来要债。这个时候,你学佛的初期,会觉得平时好好的生活一下子什么都不顺了,家里吵架,工作不顺,病痛增加等等,那是由于突然一下子债务增加,肯定烦恼和痛苦也会相应增加了。

比如,虚云老和尚是八地菩萨再来,在发心为母拜五台山的三年里,过的都是非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日子——经受暴雪的灾难,险些冻死;去扬州高旻寺打禅七,失足落入江中,差点淹死;

而宣化上人呢,发心为母守孝遭遇蚊虫之难、狼犬之难、蚂蚁之难,老鼠之难、蛇与百足之难等等,但是最后都大成就了。

想一想啊,连这些佛菩萨转世来的大修行人,在修行的路上都会经受大的磨难,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

《地藏经》上说:“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 ,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造作的杀盗*妄之恶业,比须弥山还要高!怎么可能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那是不是我们凡夫俗子学佛障碍就更大了,就更不容易成就了?其实也不是的,因为佛菩萨都在帮助我们,诸位大德也在以身示法,告诉我们在逆境来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只需忍耐,不管病还是痛,只需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水清月明,自然就有好的感应。

念的快没有信心时,就作如是观想:难道我不念佛,这病这痛就好了吗?难道我不念佛,我今生就不会生病了吗?难道我不念佛,人生中的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生老病死苦就不会出现吗?

作如是观想后,你的心就会体会到无常,也就会平静许多,不会那么焦躁。其实,这些苦难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恐惧而离开我们,只会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一刻也不离开。而学佛呢,可以让我们得到生死的解脱,脱离轮回。

我的母亲虔诚学佛19了,吃长素18年,虔诚读经(几乎是寒暑不易、风雨无阻)、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放生等等。在这19年里,经历过很长一段低谷期,身体的虚弱多病始终伴随着她,让她倍感痛苦,渴望菩萨的加持甚于常人。

她也不是没有感应,但是她的病痛好像始终是没有减轻,心脏病、慢性肠炎、胃炎、便秘、口腔溃疡、风湿性关节炎、腰痛依然存在,就是失眠情况改善了,但是还是会做噩梦,被鬼压身。

在2006年年初(她读地藏经已经有几百部了),她的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全部爆发了,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事情。(具体事情在我以后的文章中会有论述,我的从不相信佛法的父亲,也因此相信了因果轮回的存在,相信了佛法。)

随着每天的超度,她的身体才开始越来越好,前面所写的病,也一件件在消失,直到今年(2011年)5月,她远在唐朝的债主又找来了,又再次引起新的不适……

在这十几年中,我的母亲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管再苦再难,也没有生起过退失之心,从来都只是忏悔自己业障深重,只是加倍的念佛、礼佛、诵经、放生。如今,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在梦中告诉她,她命中的“食禄”又增加了。

我的小脚趾丫丫里,已经缠缠绵绵起了3个多月的水泡了,痒、痛、掉皮。知道是业障现前,所以我也懒得理它,随它去。该上班上班,该念佛念佛,该做事做事。被妈妈看见了,让我弄了一次药,好了些,没有几天又复原了,还是照烂不误,索性看都懒得看它。呵呵 ,这几天,它却不药而愈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佛,是个水滴石穿的过程,在慢慢的磨砺中,自然就可以闻到梅花的香气,自然就有回归自性的那一天。怕就怕,我们是急性子,定性不稳,到处想求一个“最快、最有效的法门”,结果,永远等不到梅花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762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