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和忏悔诗是一样的吗

忏悔录和忏悔诗是一样的吗,第1张

忏悔录和忏悔诗不一样。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忏悔诗(Repentant poems)圣经诗歌的一类。系诗人因感悟到所犯过错或罪过而痛心疾首写下的诗章。

《忏悔录》的作者:卢梭。1、

卢梭简介: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2、生平简介:

著名的哲学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卢梭10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1728年卢梭16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泰雷兹·勒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他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勒瓦瑟结婚)。

  1750年,卢梭在30岁时一举成名。第戎科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卢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和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于人类,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一代名人。随后他又写出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尔》(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此外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

  虽然起初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让·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成了终生的仇敌。此外卢梭基本上属于情感主义,与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的理性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他在法国埃及迈农维尔去世。3、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心得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心得了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忏悔录读后感500字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篇1

我从不打算也不愿意看一本很厚的书,即便这个作者或者主人公多么吸引我兴趣。我买了很多书,一直都堆在书架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它们就被我弃置一旁,独自安静的呼吸着,并且不断被新的尘埃或阳光覆盖。然而某天周末,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闲着无事,重新站在书架前,迫于一些奇怪的念头,我拿出了一些很小的就喜欢的书,这其中就有一本卢梭的《忏悔录》。

我最喜欢卢梭的原因,莫过于他敢用坦率的风格写自传,从不刻意隐瞒或回避自己身上的恶跟缺点。在他的思想里,人都是具有自己本性的,他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他显然并不把坦露自己的缺点过错视为折磨,他深信这一个创举将会把人的思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让我们从新审视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从而改变自己,是自己更加优秀。

读完这本书,感动之余,我想如果我们不结合自己的那些不敢外泄的秘密来理解卢梭那种敢于承认的勇气,是决不会看懂的。有人批评卢梭是一个极其神经质的人,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是一个思想不切实际的、糊涂的思想家。但就是这样一个神经质的人创造的财富和所闪现思想火花,却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它让我想起了许多过去已经忘却的人和事,正如此文中的一句话:可能当时我们并不会为了自己做下的卑鄙之事而感到痛苦,我们会说服自己的良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终将会让我们的内心饱受煎熬。也许我们不敢承认自己的罪恶,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别人更多的温暖,我想这个世界就会充满阳光。

你如果想了解他那些不幸的岁月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那就从这本掺合着心酸的书开始吧。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篇2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对女人的胸十分迷恋。

他在自我的《忏悔录》中证明了对胸部有缺陷的女性——埃皮奈夫人始终毫无兴趣。他说:“她很瘦,脸色很苍白,胸部一平如掌。单是这一个缺陷就使我凉了半截;我的心灵和我的感官是从来都不晓得把一个没有乳峰的女人看作一个女人的”。他向来觉得徐丽埃坦是一个“最美妙的人儿”;但是当他发现她有一只奶头是瘪的时,他立刻改变了看法:“最美妙的人儿”一下子转而变成了“一个畸形的怪物,只是大自然的次品”。

在卢梭看来,女性胸部的美对于女性自身的完美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胸部的美,就如同画龙未曾点睛,一个女人,就没有了女人的的鲜活和味道。

读罢卢梭的文字,余等心深有戚戚焉!看来先贤之所以如此伟大,就是因为与我等草民想到一块了!

正在对卢梭的这一思想如醍醐灌顶之时。

又见网站有如下一条,说是美国著名调查机构PEW在一个“胸围与幸福指数”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女性胸围A杯的离婚率为37%,胸围B杯的离婚率为16。3%,胸围C杯的离婚率为4%,而胸围达D杯的女性离婚率1%都不到。

话外音:怪不得《让子弹飞》的女主角赵铭,成为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导致多少家庭不和,就因为赵铭的是F杯。

而又更据说马云在看到这条信息后,如获至宝,立即调查了淘宝网各种罩杯的销售量,而后以PEW的离婚率为关键指数,辅以多种经济数学模型,迅速推演出离婚、再婚对于新房购买、装修、大宗电器采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最后逐渐扩展出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淘宝宏观经济前瞻》,真真堪称为:中国最“胸”狠的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浮云!再也不敢当号称为经济动向的晴雨表。

马云的研究成果尚不细表,话题已经跑得远啦。

且说就是偶等小民,竟然也由此突然一拍大腿,灵光乍现,茅塞顿开,(顺便提醒一下,偶的这等智慧,往往就是存储于大腿之中,所以偶尔痴人疯语,偏差事实,能够不予理会,当然这是后话)。

偶生生于马云的经济学干扰中,得出一条已被困惑许久的“男女异性交往,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一命题的真正结论,偶最后在伟大的民主思想家卢梭的醒示下,得出了答案。

先感激,后涕零,礼数是必须得有的。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篇3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胜过任何的辩解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对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

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

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给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有许多东西,它们深藏在我心灵的深处,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才有可能浮现。像卢梭那样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胆量与勇气的。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地读着卢梭的《忏悔录》,因为我读出了自己意识深处那么多的黑暗的洪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在日记本上反省、忏悔、自律、自强,自己要对自己真实。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面对苍穹,寻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经数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点燃,企图在灰飞烟灭之中,消灭那个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记搜集起来,也许也是一部属于我的《忏悔录》。

而今我再一次读着《忏悔录》,我的心跳得更加厉害。检视自己成人之后的将近十八年的心灵历程,我发现我更加无法面对卢梭这面镜子。有更多的黑色洪流,不可阻挡地向我涌来,几乎淹没了我。我徒然地挣扎,甚至甘心情愿地投入洪流的怀抱。犹如从恶梦中惊醒一般,我蓦地坐起,张开双臂,渴望拥抱光明与希望的抚慰。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真实地忏悔

在告别尘世的那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安然地入睡

就如今日在电脑前写着这些文字将要贴在博客上面一样,我还能够面对远朋近友,有足够的勇气对他们说:“这就是我真实的自己”吗

卢梭,你让我再一次发出深沉的喟叹——唉!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篇4

《忏悔录》是法国作家卢梭的个人传记。作者倾其思想,坦露着一颗透明的灵魂来书写他人生的点点滴滴与坎坎坷坷的。他的文字带着一股巨大的热忱引你进入他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语言渲泻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胆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

卢梭的童年既是悲哀的,又是幸运的。他刚出生,母亲便因难产而死亡,父亲由此对他又怜又恨。他的父亲伊萨克与他母亲苏萨娜自小青梅竹马,感情笃深。父亲自失去爱妻后,每每从他的身上找寻妻子的影子,常情不自禁地拥抱幼小的他而泪眼朦胧。父亲几乎把全部的爱给予了他。这位身为宫廷钟表匠的父亲,不仅有英俊的外表和过人的手艺,还特别喜欢读书。在卢梭五、六岁时,他把他妻子生前的藏书全部拿出,拣出书来一段段读给卢梭听,然后轮流阅读,直到夜晚,通宵达旦的看书。父亲用这种方式忘却丧偶之痛,无意中给卢梭营造出一个读书的环境,以至于童年的卢梭到了无书不能眠的地步。父亲以读书为游戏打发时日的作法,给卢梭早期心灵注入了知识的芳香,这种无为而治也催发他心智过早的比别的小孩成熟。他的姑姑十分爱好音乐,这又让他多了一种喜好。也许秉承了他母亲的温柔与聪慧,加上他父亲与姑姑的无比关爱,卢梭自小性情温和,很逗大人喜欢。

读到一些细腻而深刻的情节,感受他成长中的开心与苦恼,一个鲜活、丰满的卢梭形象跃然出纸而呈现在你眼前,是那样的真切、朴实而又厚深。谈到卢梭不能不提到华伦夫人。如果没有这个杰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养和经济支持,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位卢梭。他在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并写作。年长卢梭11岁的华伦夫人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她很年轻的时候就结了婚,婚姻并不美满。风姿绰约的华伦夫人是一个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了卢梭的庇护人、老师、情人及知心的朋友。

《忏悔录》是我接触过的最勇敢、最真诚、最“暴露隐私”的书。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篇5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透过对自我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我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一样;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我“与众不一样”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我所特有的道路,他务必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此刻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这本书,鉴于看完之后完全没有摸到门路,个人感受和通常对于本书形成的定论大有出入。我决定买一本以后慢慢翻看。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篇6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eUAmBS8DdUCf_CQ-JvM0A

提取码:dr2a

《忏悔录》就是卢梭悲惨的晚年的产物,如果要举出他那些不幸岁月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内容,那就是这一部掺合着辛酸的书了。这样一部在残酷迫害下写成的自传,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怎么会不充满一种逼人的悲愤?它那著名的开篇,一下子就显出了这种悲愤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日内瓦的孤儿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因难产而去世,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巴黎沙龙的宠儿

  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但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紧张。 1750年卢梭对以《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因此成为巴黎名人。在这篇论文里面卢梭主张,从道德的观点来看,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并无益处。 卢梭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独白式),具有浪漫激情。 1761年《新爱洛琦丝》出版,立刻轰动巴黎。

朋友与敌人

  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目成仇。这些人中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休谟。

性虐待及露体狂

  卢梭除了开创政治学说外,他的私人生活亦成为性研究的对象。他在《忏悔录》里曾提及,8岁时受到女教师兰贝尔斯的鞭罚,带来的“肉欲的快感”,“正是这种惩罚注定了我终生的趣味、欲望和感情”。年长后,卢梭钟情年轻少女,一心渴望着她们的鞭打。他亦曾在躲在黑暗街头,向陌生女子露出他的臀部,他曾说深知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为,但每次做时总会带来无比的性满足,他最终被一名男子捉拿。

死于穷困潦倒

  1768年8月29日,卢梭与同居了25年的女仆瓦瑟在布戈市结婚,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 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恰与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践踏。

身后备极哀荣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梭的观念渗入社会风气,成为时尚。年轻人模仿《爱弥儿》,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路易王太子也深受《爱弥儿》的影响,按照卢梭的观点从小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据说,这就是路易十六那个著名的嗜好——业余锁匠的由来。

私生活

  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戴莱斯同居。对于戴莱斯,卢梭同样抱有多种复杂的感情。戴莱斯陪伴卢梭走完了后半程人生,卢梭只是在晚年和其举行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形式上的婚礼。戴莱斯为卢梭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了巴黎的育婴堂。而卢梭只是在后来草草地寻找了一下他留了标签的第一个孩子。一本匿名发表的专门攻击卢梭的名为《公民们的感情》的书记录了卢梭抛弃其亲生孩子的事实,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卢梭的敌人——伏尔泰。

酷爱读书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 卢梭

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书阅读,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他都阅读过。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这种早熟早慧的表现,正是卢梭特有天资的最初显露。

独立谋生

  卢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但卢梭非常讨厌这种只为了赚钱而缺乏趣味的职业,每天琐碎的杂务使他头晕目眩,难以忍受。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么喜欢卢梭,常常骂他懒惰愚蠢。卢梭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便辞掉了工作。 不久,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鉴于以前做书记时得到的不少教训,所以他对这个新工作依命而行,毫无怨言。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因为他爱好绘画,挥动刻刀也觉得很有趣,而且镂刻零件,用不着多么高超的技术,所以他很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卢梭在空余时间为几位朋友刻骑士勋章,他的师傅发现后,以为他在制造假银币,便痛打了他一顿。其实,当时卢梭年纪很小,对于银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是以古罗马时期的钱币形状,做为模型罢了。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对本来喜爱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 卢梭在师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这却使他恢复了时隔已久的读书习惯。这种兴趣受到当时环境的限制,不能顺利发展,但愈受限制,学习的兴趣反而愈浓。附近有一个女租书商,经营一家租书店,卢梭经常去那里,手不释卷地看书,有时甚至误了工作时间,受到师傅的责骂和体罚。不到一年功夫,卢梭把这家小店的书全读光了。在这些书的熏陶下,他纠正了许多幼稚的脾气和不良习惯。同时无形之中也在他内心里唤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觉得雕刻师傅这里的环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难以忍受。16岁时,他离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

崇尚自然

  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

卢梭雕像(5张)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卢梭听从华伦夫人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这种热忱,他曾不厌其烦的摹写、表现于他的著作中。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生命。他用华伦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夺人心目的特质,表现了自身,并使他陷入剧烈的情绪,这在他较晚的生活中,显得特别明晰,且使他和东方的大神秘主义者,呈现出相似之点。

涉足音乐

  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居住的这段时期里,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快活。华伦夫人的嗓子轻柔动人,还会弹琴,她常教卢梭唱歌,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后来卢梭去神学院学习,华伦夫人送他音乐方面的书。卢梭在神学院除学习外,经常带着歌谱,练习歌唱。华伦夫人认为卢梭对音乐感兴趣且有天赋,有意让他朝音乐方面发展。她经常在家里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并介绍卢梭与一些作曲家认识,使他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不断地自学和研究,想出一种用数字代替音符的简易记谱法,即以数字1234567来代替Do、Re、Mi、Fa、So、La、Si音阶,并写出了具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音乐记谱法》,希望借此革新音乐世界。同时还撰写了《现代音乐论文》一并带到巴黎,呈交给巴黎科学艺术院,想借此机会出名,这时的卢梭,灵感有如泉涌,他写了一部名为《新世界的发现》的歌剧,充分表现了他的创作才华。 后来卢梭带着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学院,当众宣读了他的论文,它那简洁的内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员们的注意力,博得了赞扬。他认为自己的记谱法是音乐史上的创新和改革,但委员们不赞成这种意见,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卢梭的记谱法可用于演唱,但不适合于演奏。为了安慰卢梭,艺术院给他颁发了一张奖状,措词中夸奖了他一番。卢梭虽遭受了失败,但心里很不服气,他将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后,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现代音乐论》为书名出版。卢梭满怀希望,盼望这本音乐著作能引起较大的反响,然而销路很差,这使卢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击。虽然他一心想在音乐方面有所创新,希望对音乐爱好者能有所启发,但效果却不佳,除了少数几个学者对他倍加赞誉外,并未产生什么大的反响。

征文获奖

  卢梭自从离开华伦夫人以后,开始自谋生活,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同时也广交了各方面的人士,尤其是他结识了大哲学家狄德罗。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彼此都热心于学术工作,狄德罗和卢梭等人便着手合编一部《百科全书》,卢梭负责音乐部分,这项工作由于狄德罗被捕而中断了。卢梭四处向朋友求援,希望把狄德罗放出来,但收效甚微。 卢梭经常前往狄德罗被关押的监狱探望他。1749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从巴黎到监狱之间有较长的路程,卢梭步行去看狄德罗,常带着一本书,走累了休息时可看看书。有一天,他带了一本《法兰西信使》杂志,忽然看到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启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改良风尚是否有益》。卢梭看到这个题目时,好像被千道光芒刺射了一样,许多富有生气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从他心中涌现出来。他顿时感到窒息,仿佛看到另一个宇宙,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脑子里不仅涌现出与第戎科学院的论文有关的思想,而且一连串的想法相继而起,就象大浪一样冲击着他。这次心灵的震荡,显示了他思想上真知灼见的潜力。 卢梭把这件事告诉了狄德罗。狄德罗鼓励卢梭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写出文章去应征。卢梭积极撰写了这篇论文,写成后又送狄德罗审阅,自己又反复修改了多次,以《论艺术和科学》为题寄出应征。1750年,他这篇论文获得了头等奖。他在这篇文章中否定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从反面进行了论证,表露了他对巴黎社会的不信任和憎恶,并反对这种社会中所隐藏着的欺诈。他斥责科学,文学和艺术,认为这些东西被权力所主宰了。

隐居著述

  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卢梭的个性适合于在乡下居住,他在巴黎住了15年,早已厌倦了城市生活。隐居之后,他便决定不再回巴黎。这时的卢梭已有点名气,不用为生活费用发愁,他继续抄乐谱,虽然不能赚大钱,但是靠得住,自给有余。他的歌剧《乡村卜者》和其他作品的收入还剩下两千法朗,其他的著作也正在整理之中,这样,生活就不至于受穷了。他的文笔和天赋已使他成为知名的文人,只要他稍微愿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书的努力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可以使他生活得很富裕。但是,卢梭觉得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他的天才,毁灭他的才华。他的才华不是在笔上,而是在心里,完全是由一种超逸而豪迈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出来的。他始终认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行业的时候才能保持;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思维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这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观点,对后来的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自传体小说《新爱洛绮丝》,这本书的出版,成为人人争看的畅销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欧。

横遭迫害

  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 起初,卢梭对外界的传闻并不在意,他想这本教育学著作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写的,怎么会遭受知识分子、教会和国家的反对呢怎么会将他看成邪恶之徒呢在外界的压力下,出版社也劝卢梭不要用真实姓名发表这本书,但卢梭坚持要面对那些无谓的攻击。他想他一直服从国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个忠顺的公民,象其他法国人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总不至于因热爱人类,追求人类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恶运偏偏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舆论界把卢梭看成了罪犯。 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搬到普鲁士国管辖的地区。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 1764年,他寄身在属纳沙特尔伯爵封邑的莫蒂埃,收到不知谁寄来的《公民的感情》一书。他没有认出真正的作者是伏尔泰,但是相信这部书是在他的老朋友德比内夫人指使下写的。这本小册子满篇粗话,对丧失天良抛弃子女的父亲,对秦蕾兹·勒·瓦瑟的情人,对卢梭标榜献给美德的一生中所有的恶行,作了可怕的揭露。 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等著作。

编辑本段作品以及观点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政治观点

  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

主要作品(20张)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

思想基础

  这种思想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

教育观点

  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的棺椁

  卢梭的棺椁

文学

  卢梭对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里面,在这本小说里卢梭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风土民情、自由的思想、浪漫的爱情……对后世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 书信体有几个明显的优势:利于直接描写感情、心理;可利用多视角(内)观察事物,事件。至于小说情节,则可潜藏于信之间。这种体裁不易把握分寸,或散乱,或人物同一化。此书在这几方面应该是很不错的,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在主要的几个人物中,男性与女性口吻有很大差异。几个人物可作为某种象征,当然也可具体化看待。圣普栾的信多不是直接表达内心的,但仅有的几封以及侧面的描写,使他成为了一个积极追求却是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于丽对"理性"的几次屈服,似乎有些不太合情理。但或许这正是作者所要说的东西。来信与复信,往往可理解为在同一问题上的两种不同的看法,于是有很大的选择空间。[1]

新爱洛绮丝

  《新爱洛绮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写一对青年的恋爱悲剧。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在贵族家担任教师,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才华横溢的青年,具有不屈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与他的学生、贵族**朱丽,一个向往纯洁的爱情而又无法全然脱离封建家庭的女子发生恋情,受到朱丽父亲的阻挠,酿成悲剧。封建等级制度成了他们不幸的根源。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了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并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作品细致的心理描写,情景交融的美丽篇章,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赞赏。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卢梭被称为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下列不属于卢梭代表作的是(  )。

A.《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B.《爱弥尔》

C.《忏悔录》

D.《少年维特之烦恼》

2.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B.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C.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3.某市教育局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问他们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了”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

A.教师缺乏爱心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D.教师对自己太自信

4.有些教师常常担心“学生喜欢我吗“领导觉得我怎么样”这是教师哪个成长阶段的特征(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身阶段

5.某教师王某经常用不文明的语言侮辱学生甚至打骂学生,对于王某的这种行为,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予(  )。

A.行政警告或拘留

B.行政强制或拘留

C.行政处罚或解聘

D.行政处分或解聘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  )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A.赌博、偷窃,屡教不改

B.在网吧通宵上网,夜不归宿

C.向他人索要财物

D.打架斗殴

7.下列哪种情形造成学生伤害事故,不是由学校承担责任(  )

A.自杀

B.学校司机接送学生的路上

C.学校知道学生有特定疾病但未注意

D.学校设备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8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说明教师(  )的意识还很淡薄。

A.因材施教

B.乐于奉献

C.热爱学生

D.依法执教

9.教师张某在未经某学生同意的前提下,私自翻看某学生的书包、日记,这侵犯了学生的(  )权利。

A.生存权

B.受教育权

C.受尊重权

D.人身自由权

10.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教师(  )的职业道德。

A.为人师表

B.热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教书育人

11.下列关于《木偶奇遇记》这篇童话的叙述有误的是(  )。

A.它是利用民间童话创作出来的

B.它不是一部教育童话

C.它的作者是科洛狄

D.它把童话性、欢快的幻想和真切的现实巧妙结合在一起

12.目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由于现阶段独生子女较多,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听不进去父母的教诲,家长感到力不从一t2,。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  )。

A.不要干预

B.引导家长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C.在孩子面前嘲笑家长

D.训斥家长,指责其教育方法

13.对于差生,优秀教师总是耐心给予辅导,不带任何歧视和偏见。支持他们这样的关键因素是(  )。

A.敬业精神

B.公平公正的态度

C.严格要求学生

D.乐教善教

14.《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15.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期人们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  )。后来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A.指南车

B.司南

C.罗盘

D.震天雷

16.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的生物学家是(  )。

A.开尔文

B.道尔顿

C.达尔文

D.爱迪生

17.(  )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缩短了东西方航程,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马六甲海峡

18.下列不属于“乐府三绝”的是(  )。

A.《孔雀东南飞》

B.《木兰诗》

C.《古诗十九首》

D.《秦妇吟》

19.下列古代人物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苏洵

B.曾巩

C.王安石

D.陆游

20.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  )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21.(  )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是19世纪法国继司汤达、巴尔扎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A.托尔斯泰

B.福楼拜

C.雨果

D.狄更斯

22.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  )文学的代表作。

A.黑色幽默

B.魔幻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存在主义

23.(  )是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名篇广泛流传。

A.《伊索寓言》

B.《安徒生童话》

C.《格林童话》

D.《一千零一夜》

24.(  )因一部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影响深远,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京剧

B.评剧

C.豫剧

D.越剧

25.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的建筑风格是(  )。

A.巴洛克建筑风格

B.洛可可建筑风格

C.哥德式建筑风格

D.概念式建筑风格

26.在我国历史上有“书圣”之称的是(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米芾

D.怀素

27.下列选项中,与“甲和乙是夫妻”的判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丙和丁是同学

B.戊和己是中国功夫的杰出代表

C.庚和辛是主持人

D.壬和癸是资深记者

28.(  )是一种非常方便、简单的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的软件。

A.PowerPoint

B.PhotoShop

C.CoolEdit

D.ExCel

29.在PowerPoint中打开文件,以下正确的是(  )。

A.能打开多个文件,但不能同时将它们打开

B.能打开多个文件,且可以同时将它们打开

C.只能打开一个文件

D.最多只能打开四个文件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在一次大学课堂上,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在小学课堂上,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十五的月亮”……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问题:

试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现象。(14分)

31.材料

今天,我照例批改学生的周记。突然,王珊珊的一篇周记《我的数学老师》映入我的眼帘。周记里这么写道:“今天上午第三节是数学课,铃声响过了好久,数学老师才穿着凉拖,慢慢悠悠走进教室。他干咳了几声,随后将一大口痰吐在了讲台旁,紧接着习惯性地用脚把痰蹭了几下,后来走到饮水机旁,打开水龙头,将手洗了洗。如此行为真让人觉得恶心……”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该数学老师的行为。(14分)

32.材料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中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

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做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问题:

(1)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什么(6分)

(2)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8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述文。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斯宾塞看来,“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尔》、《忏悔录》等是卢梭的代表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伟大作家歌德的主要作品。故选D。

2.D解析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故选D。

3.C解析教师要深切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但是爱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教师要在实际行动中表达出对学生的爱。教师付出很多努力,学生却体会不到,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高超的沟通能力,缺乏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技巧。

专家点拨通过题干中教师和学生的回答,我们发现了一种矛盾,那就是:大多数教师觉得自己热爱学生,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这说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顺畅。主要可能是教师的沟通与表达技巧欠缺,导致学生无法体会教师的爱。

4.A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以及和同事、领导的相处上。故选A。

5.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王某违反了第三条,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解聘。故选D。

6.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乱或者色情、卖*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等属于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故选A。

7.A解析自杀是由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和学校无关,不应由学校承担责任。故选A。

8.D解析依法执教是指教师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存在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说明教师依法执教的观念淡薄,还需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故选D。

9.C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教师私自翻看学生的书包、日记,侵犯了学生受尊重的权利。故选C。

10.A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统治者本身言行正当,则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如果统治者本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说明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故选A。

11.A解析《木偶奇遇记》是科洛狄的代表作,这篇童话通过小木偶匹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这篇童话还将丰富的想象力与真切的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

专家点拨面对这道题,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应该全面掌握《木偶奇遇记》的相关知识,包括作者、故事内容、写作背景、写作手法等。另外,在考试中经常考查的类似童话作品还有《绿野仙踪》《彼得潘》《海的女儿》《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

12.B解析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教师应该联合家长,一起做好教育工作。故选B。

13.B解析教师应当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优等生学习成绩好而偏爱他们,也不因差生学习成绩差而歧视他们。故选B。

14.C解析《九章》是屈原楚辞的代表作品,是一组诗,采用的体式是“骚体”。骚体是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以大诗人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这类作品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专家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屈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并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这些作品采用的体式都是“骚体”,其以屈原所作的《离骚》而得名。

15.B解析“司南”是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人们用天然磁铁矿石琢磨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司南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故选B。

16.C解析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做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他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故选C。

17.A解析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全长170多千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故选A。

18.C解析《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故选C。

19.D解析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故选D。

20.B解析教师以自己的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向社会扩散,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专家点拨本题的C项较有迷惑性,考生需要紧密联系题干与选项进行选择。以德治国把道德作为治国的工具,而师德正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而以人为本是指尊重个人,以人的发展为本,与师德建设的关系不密切。

21.B解析福楼拜是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著名作品包含《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他对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故选B。

22.B解析《百年孤独》是展现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作品。故选B。

23.C解析格林兄弟通过对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完成了现在俗称的《格林童话》,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故选C。

24.D解析越剧是我国第二大剧种,在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故选D。

25.B解析洛可可式建筑风格是在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因采用贝壳型图案而得名。故选B。

26.A解析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他们为“二王”。

专家点拨本题四个选项所给出的都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都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王献之被后人尊称为“小圣”,二人又被并称为“二王”;米芾,北宋书法家,被人称为“米颠”,是“宋四家”之一;怀素,唐代书法家,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27.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直言命题,表示甲和乙的关系,A表示丙和丁的关系,属于直言命题,B、C、D属于复言命题。故选A。

28.A解析PowerPoint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身的多媒体演示文稿;PhotoShop是一款图形图像加工处理软件;Coo1Edit是音频处理工具;ExCe1是一款办公软件。故选A。

29.B解析在PowerPoint中打开文件,能打开多个文件,可以同时将它们打开。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

(1)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学生的思维更单一、视野更狭窄、更缺乏想象力,这是教育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其统一的一面,忽视其丰富个性的另一面,习惯于处处压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无生气、缺乏创造性,结果造成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缺乏独立个性的“小绵羊”。

(3)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31.答案要点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做学生的榜样。此外,教师的言论、行为对学生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此案例可以看出:

(1)数学老师迟到、穿凉拖、随地吐痰等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教师应当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2)教师要做好榜样,时时刻刻做学生的表率,用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的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专家点拨本题的答案应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简要阐述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和重要性;第二,结合材料中数学老师的行为,说明其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第三,说明该教师。的行为与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指出改进或者提高的办法和途径。这样才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评析”性质的答案。

32.答案要点

(1)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

(2)“精神的天空”指的是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现实的欲望使作者觉得压抑;作者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写作题

33.参考例文

人类幸福,价值无上

1859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在教育领域里触动了各种立场人士的神经,一场争论从那时开始,至今未休。有人说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有价值,有人则认为对大多数人有益的知识最有价值,众说纷纭。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在这里,我的任务是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回答之前,先来确认在这个问题中,“价值”是对谁而言的。

知识具有对个人和对社会的双重价值。对于个人,知识具有增加智慧、解决问题、提升人格的价值;对于社会,知识具有生产力价值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鉴于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提升个人素质,社会整体素质即获得提升。我认为,将知识的价值着眼于个人,才可能获得社会的长远、可持续的进步与文明。而那种用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宁来换取社会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知识观,也必然导致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课程观。我们拒绝一种线性的、封闭的、工艺学取向的课程研究,尽力把目光从教育本身投向课程以外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投向被课程遮蔽的每一位教师和学习者的内心。这也正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解释学、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所关注的焦点之所在。在这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性的课程问题,不只是一个教育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的、政治的问题,此时探究课程问题,就需要批判性地考察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我认为,能够成就个人幸福,以至成就人类幸福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掌握知识可以被比喻成做蛋糕,掌握的知识越具有生产力,这个蛋糕做得就越大,但是,人生和社会的终极目的就是做大蛋糕吗不,是文明、是进步、是自由、是幸福。做蛋糕是为了享用这美食,因此,在当下这个社会生产力空前发达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里,站在个人幸福及全人类幸福的高度上,我们可以说,那种关于“如何分享、细细品尝这蛋糕”的知识,即增进个人自由、增进社会民主的知识是更为有价值的知识。

  他对爱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说,应该包含着人类一切美好高尚的东西。他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深挚、持久、超乎功利和肉欲的柔情,有时甚至近乎天真无邪、纯洁透明,他恋爱的时候,感情丰富而热烈,同时又对对方保持着爱护、尊重和体贴。他与华伦夫人长期过着一种纯净的爱情生活,那种诚挚的性质在十八世纪的社会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他与葛莱芬丽**和加蕾**的一段邂逅,是多么充满稚气而又散发出迷人的青春的气息!他与巴西勒太太之间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样温馨而又洁净无瑕!他与年轻姑娘麦尔赛莱一道作了长途旅行,始终“坐怀不乱”。他有时也成为情欲的奴隶而逢场作戏,但不久就出于道德感而抛弃了这种游戏。他是十八世界里那个黑暗社会压迫下生活的万千普通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不是最惨的,但是,他的遭遇一样令人同情。读《忏悔录》这一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卢梭,品《忏悔录》这杯酒,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

 我拿到的这个版本没有附录书中提到的,卢梭本人提供的大量书信和文献资料,即使如此,读这本书是个困难的过程,从头至尾,我几乎处处感受阅读过程中进行着与一个诡异头脑的较量。这种较量很难称之为愉悦。在读到第二百页的时候我本来想扔了它,幸亏又咬了咬牙,才没错过对我非常有用的第一部的结束部分,和第二部的开头部分。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68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