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郭嵩焘挑拨:左宗棠一天骂你两次!他是怎么做的?

曾国藩被郭嵩焘挑拨:左宗棠一天骂你两次!他是怎么做的?,第1张

同治五年(1866年),由于亲家左宗棠的攻讦和督抚不和,署理广东巡抚两年多的郭嵩焘黯然辞职。

让郭嵩焘尤感伤心的,是左宗棠在他辞职后还给自己来信,措辞伤人。

信里说,“阁下力图振作,而才不副其志”,“于不佞生平志行若无所窥,而但以强目之,何其不达之甚也”。

就郭嵩焘而言,自己与左宗棠既是同乡又是姻亲,更曾在其尚未发迹时大力举荐及维护,有恩于左。左宗棠的举动,在郭嵩焘看来不啻于反戈一击,他既不能接受左对自己“微近迂琐,咎由自取”的评价,更不能原谅左对自己的查办与弹劾,因此与其绝交成为必然。

于是,从同治五年到光绪八年,两人有整整十六年的时间未曾通信,更不曾见面。

即使断交,郭嵩焘仍旧忿忿不平,经常向两人的知交故旧提及。其中,曾国藩既有德望,又是湘人,还是两人共同友人。为了控诉,郭嵩焘给曾国藩写了封信,解释了一番事情始末。信是站在郭嵩焘自身角度,对自己颇多标榜,对左宗棠当然大加贬损。郭嵩焘寄望于曾国藩来做仲裁,为他背书。

并且,郭嵩焘还在信中搬弄口舌,说左宗棠在军营里每天至少骂曾国藩两次,这更有点气急败坏的小人嘴脸。

退庵言在营两食,与左君同席,未尝一饭忘公,动至狂诟左君之诟曾公,以怨报德,我则直讨有罪耳!

实事求是地说,左宗棠对郭嵩焘的评价和参劾是有据可依的。郭嵩焘署理广东两年多,粤省毫无起色,又无法处理好与两广总督关系,多授人以口实。以郭的才干,更适合求学论道而不是博取世俗功名,督抚之职并不适合他,平安卸任对他反而是更好选择。

曾国藩和郭嵩焘是老友也是亲家,对他也非常了解。早在道光二十五年,曾国藩就看出郭嵩焘无办事之才干而长于求道论学,他曾为郭作《送郭筠仙南归序》,就在其中提出自己的诤言,希望郭做个知识分子。

结果不幸被曾国藩言中,郭嵩焘甫一得志即告受挫。如今却又来信诉冤,曾国藩要如何应对?

以骂止骂,未为善法。曾国藩并不以郭嵩焘的弄舌而愤然,他回信表态:

左公之朝夕诟詈鄙人,盖亦粗闻一二。然使朝夕以诟詈答之,则素拙于口而钝于辩,终亦处于不胜之势。故以不诟不詈不见不闻不生不灭之法处之,其不胜也终同,而平日则心差闲而口差逸耳。

曾国藩以柔道手法泰然处之,于大关节处一丝不苟,细枝末节则一笑置之,手段可称高明。

他以平和的态度和委婉的回信,把郭嵩焘搬弄是非的心愿消解于无形,又温柔敦厚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曾又修书给郭嵩焘的弟弟,让他劝解其兄,保持心胸开阔,不要始终紧绷着那根弦。

曾国藩在此事表现出的修养和风度极高,表现出成熟政治家的水准。左宗棠骂曾国藩确实有过,在办理郭嵩焘事件中的手段也有点过于刚直,但曾国藩以菩萨低眉般的姿态一笑置之,并不因郭嵩焘的挑拨和左宗棠的直亢而愤然。

平心而论,左宗棠如金刚怒目的性格易于得罪人,最好的朋友胡林翼也被他骂过“喜任术、善牢笼”,一生中与左宗棠翻脸的朋友不在少数。而曾和左两人共事几近二十年,左宗棠虽然也骂过曾国藩,也不由对他由衷佩服。

曾、左关系也曾经历考验,曾国藩在咸丰七年夺情丁忧时,左宗棠写信谴责,言辞严厉,可称诛心。但曾国藩能做到“不念旧恶”,两人短暂不通音问后,曾国藩就在经过长沙时与左数次深谈,两人也就此“交欢如初”,曾并数次保举左宗棠,老成谋国之举,可称有知人之明。

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送来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落款左宗棠自称“晚生”,更是给足了曾家面子。

曾国藩与左宗棠一起共事有十余年,两人的交情是深厚而复杂。左宗棠由一个小举人到最后成为清朝大官,其中得益于曾国藩最初的赏识与提携,然而对自己有大恩的曾国藩,左宗棠却是喜欢老骂他,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国藩与左宗棠决裂是在攻陷天平天国国都天京时发生的,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向朝廷上报了一份奏折,长毛贼已被湘军一网打尽,并特别提到城破后,洪秀全的儿子洪天福贵因为害怕已经引火自焚。

同时,左宗棠也向朝廷奏报了一折,有从金陵逃出的难民供出洪天福贵其实没死,而是化妆潜逃走了,此时已被太平天国残余将领拥护,重新召集着太平军。后来的事实证明,左宗棠所上报的事情是正确的,曾国藩部下为了邀功,在没确定洪天福贵是否已死的情况下,就称贼首洪天贵福已死,曾国藩也是信以为真。事后朝廷也没有过多地指责曾国藩,但是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左宗棠。 此后八年,两人再没有任何书信往来,更是没有见过一面,两人算得上是彻底决裂了。

左宗棠这副挽联堪称肺腑之言,大家以为两人的恩怨也算是烟消云散了,曾国藩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好争呢!然而左宗棠对死去的曾国藩依旧耿耿于怀,抓着机会依旧大骂曾国藩一顿。左宗棠逢人便讲自己如何平定叛乱,然后就是痛骂曾国藩,期间是妙语连珠,冷嘲热讽。一众官僚也无法反驳,只能默默听着,群僚被左大人聒噪所困扰,皆以为苦,颇有怨言。

大家心里都认为,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再无辩解能力,骂死人,终究不厚道。然而有人这样说道:他们不知道,骂是因为想念啊,湖南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这样的!或许这是左宗棠怀念曾国藩的一种方式吧。

曾国藩和左宗棠同时位列晚清四大名臣,因此很多人都以为两个人是同辈。可实际上,左宗棠可以说是曾国藩一手扶植起来的。按理说他应该对曾国藩敬佩有加。但后来左宗棠居然和曾国藩彻底决裂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左宗棠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是被邀请出山,而且在第一场战役当中就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他调度军粮,日夜撰写文书,只为大清能取得胜利,正因为有了他提供的军事方案,长沙才得以守住。在此后,左宗棠声名鹊起。

但正是因为他非常有能力,所以他特别骄傲。曾国藩的地位比他高,很多人都给予他非常高的评价。对此左宗棠非常的不屑,他觉得曾国藩之所以能立下那些功劳,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而是他顺势而为。他认为自己如果站在曾国藩的位置,他做的绝对要比其要出色。

其实早先,左宗棠最恨的人,应该就是李鸿章。倒不是他们两个有什么私人矛盾,而是他们两个的政见正好是对立的。左宗棠希望的是先平定新疆,而李鸿章等人则是把日本当做假想敌,提出把收复新疆的费用收回,之后升级海防,两方一直争执不下。

虽然最后左宗棠胜利了,但是他为了对抗李鸿章可着实费了不少的功夫。这其实只是左宗棠和李鸿章不和的一个缩影。因为立场的不同,左宗棠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和李鸿章站在对立面。

要知道,李鸿章这个和左宗棠争吵的后辈,也是被曾国藩给提携起来的,所以左宗棠把对李鸿章的厌恶,迁移到了曾国藩的身上。要知道,当时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不和可是人尽皆知,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还是格外照顾李鸿章,这让左宗棠非常不爽。

左宗棠受到曾国藩的提携,他的内心肯定是感谢曾国藩的,但是感激并不意味着在很多事情上他会作出让步。因为很多时候左宗棠代表的其实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个集体的利益。如果左宗棠选择妥协,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在党羽当中树立威信了,这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左宗棠和曾国藩无论感情如何,他们表现出现的样子只能是不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希望看到的是大臣们互相制衡和牵制,而不是他们铁板一块。如果大臣们空前团结了,那么该着急的就变成皇帝了。敢让皇帝着急的人,肯定会原地去世的,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人精,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自然明白。

所以他们如果有矛盾,那么他们就大胆把矛盾搬上台面。如果他们没用矛盾,那么他们就强行制造矛盾,以此来让慈禧安心。这并不是他们两个杞人忧天,要知道与他们两个不只是权臣,还是手握重兵的权臣,如果真的联合在一起,是有颠覆清朝统治的能力的。

朝堂之上,恩恩怨怨是非曲直,到最后是谁也说不清。一旦涉及到政事,任何感情都会质变。也许之前有恩的两个人会反目成仇,也许从前可以称兄道弟的两人会因为政事的对立而相互诋毁起来;就如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关系一样。当初左宗棠之所以能在朝堂崛起,就是因为有曾国藩对他的屡屡提携。梁启超曾评价李鸿章是因为先有了曾国藩,才有了后来手握朝廷重权的李鸿章;可以说李鸿章是登着曾国藩给他铺垫好的阶梯上的位。而这也因为曾国藩有意要从朝廷一线退居下来的缘故;所以才主动让李鸿章搭着他的肩膀向上爬。

而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情形是颇为相似的,若是左宗棠离开了曾国藩的提携,可能连入朝为官的机会都是渺茫的。这并非说左宗棠没有本事,而是晚期的朝堂不是有能力就能进的;而且他的为官道路是颇为坎坷的。不仅如此,曾国藩对于左公还有救命的大恩情。然而就是有了提携和救命之恩,左宗棠最后还和曾国藩彻底决裂了,致死两人的关系都未缓和多少。

能力出众的人总是自负的,左宗棠就是这么一个天生我才自负之人。可是他有自命不凡的爆棚信念,却没有一路顺畅的官途。左宗棠仅比曾国藩的年纪小上一岁,不过他却比曾国藩要早两年考中举人;所以当时左公对自己的未来很是意气风发,对于将来科举中榜自是信心十足。然而现实却给了他重重地一击,本来左宗棠是可以在两年之后的科举会试上中第;可是谁会料到当时湖南的名额已经满人了。所以他的名字就从榜上被撤了下来,只得了个“誉录”之名倒是能当个缮写的文书。这对自负的左宗棠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不甘心的他决定来年再重考科举。

可是三年后的科举考试他又落榜了,反倒是曾国藩在这年考中了。面对这个结果,左宗棠无疑是对科举失望透顶了;于是他写信给家人表示今年又榜落孙山,从此不再考科举不与群儿争道旁的苦李。这话中吃不到李子说李子苦的意味有些明显了,不过左宗棠之后来真没再去考科举了;而是回到家乡读书教书育人了。要知道林则徐在世的时候曾赞誉左宗棠是绝世的奇才,可惜却是这么一个结果有负奇才之名呀。本来左左宗棠还想借助林则徐步入官场向上爬,然而还没等他付诸行动林则徐就去世了;这如何不让他心情烦闷沉重。

而曾国藩却从中榜后一路在官场上青云直上,地位和权势那是一年要比一年好;仅是十年的时间他就从朝中小官做到了礼部侍郎的二品高阶。而这个时候的左宗棠还在朝堂之外徘徊,郁郁不得志就是当时他的写照。曾国藩的确是好运连连的,就是回家丁忧也能有莫大的升官机遇找上门。若是换成他人,或许只能在家老实地呆个三四年再重回朝堂。可是曾国藩却在此期间,趁着太平军肆虐湖南创立起湘军;并让湘军成为晚清镇压太平军起义的强力军队。自此,曾国藩就成了晚清朝廷的巩固大臣;凭借着湘军让满清入关以来打压汉官的情况得到好转,汉族官员的崛起就此开始。

好在左宗棠也凭借着不错的能力,先后进入张亮基和骆秉章的湘军幕府并作出了一番成绩;使得他的才能也逐渐朝廷所知,就连当时的皇帝咸丰也知晓他的存在。八年的幕府生涯可谓是让他峥嵘的头角尽显,本来朝廷也是想让他入朝当个官的。但是他因为一直对当年科举屡次不中而耿耿于怀,所以他自然是傲娇地拒绝了;当时的他暂时还放不下心中的芥蒂。最后还是有曾国藩为他向朝廷举荐,左宗棠才得以有了浙江巡抚一职;并逐步艰难地走向权势滔天的中兴名臣之位,可以说左宗棠欠了曾国藩很大的人情。

然而左宗棠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一直以来都固执地认为曾国藩只是运气逆天;若论才华曾国藩仅是一般哪能比得上他,至多就是他的精神上可嘉罢了。左宗棠一直自认为自己才华冲天,就是他的科举之路难以走不通;所以他才不得不憋屈了这么久的时间才大展他的才能。晚年他作的《铜官感旧图》的画序就表明了他心中所想,他认为当初曾国藩在靖港因大败投江自尽成功了,天下离了他还是会有救的;因为还有他左宗棠在。言外之意就是若曾国藩挡了他的道,若是他命陨这天下第一的功名就是他的了。

想当初左宗棠以幕僚之身辱骂朝廷命官之后,被人到朝中参了一本。本来他会因此而惹上麻烦甚至有杀头之祸,就是有曾国藩为他四处奔走请人为他到皇帝面前说情;才使得他捡回了一条性命。并且左宗棠的楚军也是在曾国藩的帮助下才组建成功的。然而他屡次得曾国藩的大力帮助,可心底里却始终是瞧不起曾国藩的。仅是几次接触下来,他就评价曾国藩人品虽正派也敢于人士,但是其才平平无奇难成大事。这是对一个恩人的态度?简直就是说他是白眼狼也不为过。

不仅如此,左宗棠还在曾国藩背后接连捅了几刀。一次是曾国藩本想借父亲病逝撂挡子来胁迫咸丰帝给他督抚实权,结果得了个满面灰。而左宗棠这时不但没有几句安慰的话,反而是对他是大加嘲讽;狠狠地在他的伤口上撒盐。之后,曾国藩虽因此很长时间都没有搭理左宗棠。但是当他重新出山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原谅主动修复两人的关系;并更是不余力地帮助他。然而得到却是,左宗棠又对扎了深深一刀。当时湘军平定了太平军后不小心放跑了幼主,也就是洪秀全的年幼的儿子。

本来就是逃跑了伪幼主也不能对晚期造成什么威胁,所以曾国藩就上表朝廷之时撒了谎表示幼主已焚烧而死。这时左宗棠就跳了出来揭发他撒谎,并把幼主逃走的危害扩大化。这样的一刀下去不可谓凶狠;所以最终曾国藩怒了彻底和左宗棠决裂,两人就这样成了朝堂的政敌。其实这也有两人做戏给朝廷看的缘故,他们俩都知道帝王最忌讳重臣抱团。若是他们不这么敌对,不仅是乌纱帽不保很可能连性命都堪忧。所以左公晚年虽总是诋毁曾国藩,但是对其家族还是颇有提携的;大义和分寸他算是把握的很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975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