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花鼓戏最初是来源于劳动生产,因此人们用来反映对优美山水风光的由衷赞美,也是为了表达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
2、反映社会生活。这类作品有《贫富上寿》,像这类作品鲜明地传达了对嫌贫爱富,贪慕虚荣的小人的憎恶,也高度褒扬了阔达民族气节的张广达夫妇和为民做主的官府。
3、在广阔的劳动背景之下人们产生的朴素纯洁的爱情的情愫。这类作品诞生的数量之多和所产生的艺术成就也是不容小视的。比如有《补被褡》,《菜园会》、《扯笋》等等,各种各样美好的爱情应运而生。
4、人们敢于冲破各种爱情的束缚,追求心底最真诚、最圣洁的爱情。这类作品有《装疯吵架》,《打鸟》、《王麻子定计》等等。
5、写平凡老百姓的家庭生活,如《假报喜》,《打芦花》、《卖纱吊吼》等,描写了普通生活的琐事,是一定时期现实生活的反映。
6、花鼓戏是一种拥有二百年历史的民间戏曲,它发源发展于湖南,它是当地精神文明和民间文化的反映。花鼓戏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唱词形象生动,表演方式源于劳动生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花鼓戏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一提起戏曲,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国粹京剧或者与之齐名的其他三大戏曲,但其实很多地方戏也非常不错,比如花鼓戏。那么,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脍炙人口的花鼓戏文化曲目有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戏剧文化的介绍吧!
你可能感兴趣:湖南花鼓戏的起源,湖南花鼓戏的历史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
各地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
湖南花鼓戏传统曲目:《刘海砍樵》《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牛郎织女》《刘海戏金蟾》《盘夫》《讨学钱》《山伯访友》《装疯吵嫁》《打鸟扯萝卜菜》《菜园会》《假报喜》《小姑贤》等。
你可能感兴趣: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的故事介绍
湖南花鼓戏经典曲目《刘海砍樵》介绍
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刘海住在武陵丝瓜井,家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生活非常贫困,靠着忠厚和勤劳,他不仅支撑起家里的生活,还赢得了狐仙变化的少女胡秀英的爱慕。
刘海上山砍柴,秀英暗中相帮,刘海感觉奇怪,却四处找不见人。刘海卖柴回家,路遇秀英,互道姓名及家境后,秀英向刘海吐露爱慕之情。刘海觉得双方贫富相差悬殊,当即表示拒绝,但秀英拦路不放。
刘海叫秀英答应三件事方与成婚:第一,要侍奉双目失明的婆母;第二,要劳动;第三,要找个媒人。秀英都答应了。于是,以柳树为媒,山作证,在山林中二人结为夫妻,双双转回家中。
你可能感兴趣:戏剧文化详解:湖南花鼓戏的特点
花鼓戏的剧种声腔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
川调
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牌子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打锣腔
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
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沔阳高腔是沔阳花鼓戏四大主腔之一,来源于江汉平原田间劳动的薅草歌,农民薅草时,为持续繁重劳动的需要,往往以高亢的音调,悠扬的旋律来抒发感情以减轻疲劳。沔阳花鼓戏吸收其为主腔时,保留了这种声高且嘹亮的特点。由于旋律优美,抒情性强,男女老少都能哼唱,故群众对之冠以各种俗称雅呼。如“骼髅腔”,即高亢、开阔的意思;“枯六腔”,意为意调很高,一般好嗓多唱“六”字调;“箍六腔”,由于唱腔抒缓,每唱六句唱词落一次板;“栈骼髅”,即优美动听的意思。此外,还有“骼髅花鼓”、“骼髅班子”等称呼,是花鼓戏最有代表性的唱腔之一。高腔善于抒发多种感情;如喜、怒、思、悲、恐、惊等,舒缓时如行云流水、激情时又紧张激烈!故又有“喜高腔”、“悲高腔”、“快高腔”、“慢高腔”等多种区别。
该唱腔男腔粗犷、豪放,女腔婉转柔和,且字句安排和行腔处理均较为灵活,可塑性也很强,演员和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灵活安排,因而是沔阳花鼓戏最有代表性的唱腔之一,一般多用于本戏中唱腔的演唱。由于高腔善于抒发悲怨深沉的感情,在许多剧目中被用于重点唱段。 川剧是多声腔剧种,唱腔包括昆腔、高腔、胡琴腔(皮簧腔)、弹戏(梆子腔)、灯戏五种声腔,各种声腔早期分班演出,辛亥革命(1911年)后,逐渐汇合在一起。其中高腔曲牌丰富、唱腔动人,地方风格浓郁,是川剧唱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川剧剧目繁多,高腔部分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 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代表性剧目:《秋江》
代表性演员:陈书舫,川剧女演员。出身京剧世家。七岁学川剧,工闺门旦,十三岁入成都三庆会。建国后,历任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川剧学校校长,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陈书舫嗓音甜润,唱腔委婉,表演细腻,善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代表剧目有《柳荫记》、《玉簪记》等。所演《山伯送行》、《秋江》已搬上银幕。 湘剧唱腔中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四种声腔,用中州韵、长沙方言演唱。湘剧高腔的“四大连台”和“六大记”是演出时间最早,保留时间最长的代表性剧目。“四大连台”为《封神传》、《目连传》、《西游记》、《精忠传》,“六大记”为《金印记》、《投笔记》、《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荆钗记》等。
代表性剧目:《描容送行》
代表性演员:彭俐侬,湘剧女演员,工正旦,湖南长沙人,湘剧著名琴师彭菊生之女。自幼随父学戏,1942年至桂林参加田汉领导的中兴湘剧团,开始了艺术生涯。在桂林和滨湖一带颇负盛誉。曾主演了《江汉渔歌》、《九件衣》等新剧,对湘剧艺术的革新有所推动。
彭俐侬善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取诸家之长,融会到唱腔和表演中,她嗓音清亮,功底深厚,讲究韵味、传情,自成一派,成功塑造了《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拜月记》中的王瑞兰等女性形象。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衢州市
西安高腔形成于浙江衢州,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它是在弋阳腔影响下形成的地方戏,最迟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以衢州为中心,流传于浙江的温州、金华及江西东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
西安高腔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有《槐荫树》、《合珠记》、《芦花絮》等一批传统剧目。它原来仅以锣鼓伴奏,清道光后与昆腔、乱弹合班演出,受昆山腔和乱弹腔的影响,在保留原音乐特征的前提下加入管弦、昆笛、板胡、提胡等乐器,也有了简单过门。现存的西安高腔唱腔上大吼大叫,表演上大蹦大跳,舞美上大红大绿,乐器上大鼓大号,乡土气息浓厚,在剧目、行头、唱法、行当体制、演出程序等方面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南戏的风貌,对南戏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近代以来,因战乱不断,西安高腔流散于民间。解放后,地方政府对西安高腔进行了抢救,保存了大量相关资料,上演了部分剧目。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西安高腔观众流失严重,人才稀缺,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再次面临新的生存危机。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松阳县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一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松阳高腔的演出保留了戏曲的原始状态,具有曲调优美、样式质朴的特点。它的唱腔属曲牌连缀体,但演唱时句式、词格可根据需要而随意变化,行腔中常用衣、呀、啊、哈等衬词,并以高八度假嗓帮腔,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松阳高腔采用管弦伴奏,是高腔系统中较为特别的一种,乐器包括板、鼓、笛、唢呐、二胡、小锣、大锣、大钹等。原有曲牌一百多支,保存下来的有七十多支。自创建班社起,松阳高腔艺人代代相传,已传承23代,其表演带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的特色,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松阳高腔的脚色早期分生、旦、净、丑、小、贴、外、夫8个行当,清末以来又增加了二旦、作旦、老外、二花、四花等行当。
松阳高腔保存剧目四十多个,《夫人戏》、《三状元》、《八仙桥》、《买水记》、《鲤鱼记》、《火珠记》、《酒楼杀家》等是其代表作。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岳西县
岳西高腔是安徽省岳西县独存的古老稀有剧种,由明代青阳腔沿袭变化而来。明末清初,文人商贾溯潜水、长河将青阳腔传入岳西,当地文人围鼓习唱,组班结社,岳西高腔初步成型;光绪初期,外来职业高腔艺人系统传授舞台表演艺术,促成了岳西高腔的进一步发展。
岳西高腔艺术遗产丰厚,其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基本活动形式都自成体系,风格独特。通过对岳西境内民间抄本的发掘、搜集、整理,已累积剧目一百二十余种,二百五十多出,可分为正戏和喜曲两类,其中正戏占绝大多数,包括《荆钗记》等南戏五大传奇剧目的精彩折子,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价值,其最大特征是继承了滚调艺术并发展成畅滚;喜曲所唱均为吉庆之词,主要用于民俗活动,是岳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岳西高腔的音乐体制基本属曲牌联套体,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帮、打三位一体,风格古朴。艺人以独有的箍点标记指导唱腔,传承艺业。
岳西高腔剧目的最大特点,便是大量运用滚调。它将传统曲牌结构破开,在曲词的曲前、曲中、曲尾、曲外,自由地增加不拘韵律、句式、字数的唱词和说白。滚调的大量运用,带有明显的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变化的印痕。从音乐方面看,岳西高腔具有声调高锐、人声帮和、以锣鼓伴奏的特点,表演起来一唱众和,既古朴喧闹,又委婉抒情。
岳西高腔的另一大特色是演唱与民风民俗融为一体,特定的场合必须唱特定的专题剧目。如寿戏要唱《庆寿》、《讨寿》、《上朝》等。贺新屋要唱《观门楼》、《修造》、《贺屋》等。部分演出还有一定的仪式和程序,形成固定的戏俗。比如闹绣用于闹新房,先在大门外唱《观门楼》,进大门后过中厅时唱《过府》,至堂轩落座时唱《坐场》,用过茶烟稍事休息后再进新房。少则十几出,多则几十出,常通宵达旦,尽兴方休。
表演时分两种形式,其一是围鼓,属清唱,由五七艺人围鼓而坐,各执一件打击乐器,以鼓板师领头,一唱众和;另一类是岳西高腔表演中居主导地位的表演形式,化装登台演出。岳西高腔的艺人分为正生、正旦、小生、小旦、净、丑、末、夫、外、杂10行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基本沿用青阳腔的行当角色体制。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
辰河高腔是包括高腔、弹腔和很少部分昆腔在内的而以高腔为主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且流行于沅江中上游的支流辰河一带,故名辰河高腔。
辰河高腔源于戏曲四大声弋阳腔。史载山东高腔店卢公,四川为官,明末清初去官还籍,时值战乱,逐客居辰溪,游于士绅中。卢公精音律,懂戏文,乃与诸乡绅士结合地方调子,创曲牌,定唱腔,是为辰河高腔之始。到清道光年间,酵亲王府小恩荣弋阳戏班,部分戏子流落到辰州府,把弋阳腔和地方曲高进一步融合,使辰河高腔在民间得到流传。
辰河高腔真正走向民间始自清咸丰年间的大红班。由于堂会组织只是给士绅等有钱人家演唱,远不能满足平民百姓看戏的需求,因此在咸丰年间,老艺人杜风林组建大湘西最早的辰河高腔戏班大红班,到各地巡回演出,开始走向民间,此后辰河高腔得到广泛流传。
辰河高腔艺术在建国后得到迅速发展。湘西的辰河、沅陵、泸溪等地相继成立高腔剧团,1956年辰河高腔剧目《破窑记》、《李慧娘》等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剧风摩汇演引起轰动,次年进京献艺得到周恩来、刘少奇、贺龙等党和国家***的高度评价。
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辰河高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有48本目连戏及《黄金印》、《红袍记》、《一品忠》、《琵琶记》、《装疯油锅》等剧目,在湘西久演不衰,深受群众喜爱。辰河高腔曲调丰富,有曲牌五百余支,适合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主要曲牌有归朝欢、降皇龙、浪淘沙、淘金令、扑灯蛾等。
辰河高腔的声腔高亢激昂,音域宽广,可在高、中、低音区回旋,粗放时裂金碎玉,响彻云霄;柔和时则细若游丝,婉转动人。男声用大本嗓演唱,给人以粗犷奔放之感;女声唱腔的高八度花腔委婉清亮,悦耳动听。
演员的表演朴实、自然,带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具有讲究唱功、多唱传奇本高腔、擅演目连戏的特点。演出时的伴奏乐器包括唢呐、笛子、京胡、二胡、三弦、大鼓、小锣、云锣、钹、小鼓等,特制的高腔唢呐声音高亢优美,能与唱腔融为一体,在帮腔和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辰河高腔完整地保留了民族和地域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较早地在戏剧演出中实现了观众和演员的互动,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辰河高腔在国外演出时曾引起轰动,被誉为中国戏剧的瑰宝。
早期的辰河高腔分生、旦、净、丑、外、副、末、贴八个脚色行当,清末民初之后变为生、旦、净、丑四行,其中生角又分为正生、老生、红生、小生,旦角又分为正旦、小旦、摇旦、老旦等。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常德市
常德高腔为常德汉剧高、昆、弹三大声腔之一。它是在本地原始祭祀歌舞等乡土音乐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明代弋阳腔、青阳腔等早期戏曲声腔而逐渐发展成熟的,主要流行于西洞庭区、武陵山系、辰水、沅水流域,远及鄂西南和黔东一带,1986年更名为武陵戏。明代万历至清代乾嘉年间是常德高腔最为兴盛的时期,此后随着弹腔南北路的兴起而逐渐走向衰落。《祭头巾》、《思凡》、《两狼山》、《双猴斗》、《程咬金娶亲》等是常德高腔中的代表性剧目,解放后又出现了《芙蓉女》、《紫苏传》等新编高腔戏,演出轰动一时。
常德高腔有三十余种基本腔和七十余种曲牌,演唱形式有滚唱、帮腔等。其中帮腔受沅水船歌、扎排号子音调的影响较大,分人声帮腔和乐器随奏两类,人声帮腔一唱众和,乐器随奏以大锣、大钹和唢呐伴奏。其唱腔与本地方言紧密结合,并融入了大量本地巫腔、傩愿腔、渔鼓调的音乐素材,表现力很强。演唱时有本嗓、边嗓、夹嗓、小嗓等多种表现方法。
常德高腔的脚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其中包括青须、白须、小生等三生,正旦、小旦、老旦等三旦,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等三净。
表演中唱念以中州韵拼读标准与常德方言声调相结合,为了强调人物的地域特点,也兼用一些外地语言。常德高腔特别重视表演基本功的训练,有一套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程式,此外还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些特殊的表演范式,形成模拟飞禽走兽或其他动静物态的身法动作。常德高腔的表演中常会穿插一些精彩的特技,往往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演出效果。 瑞安高腔也称温州高腔,一般都认为起源于明末清初,即江南一带花部诸腔开始形成之时。有认为是弋阳腔或其支流。其音乐体系属曲牌制,它的某些曲牌腔格旋律与昆曲有相似之处。仙降镇前林村民间老艺人瞿积柳先生曾于1950年改编瑞安高腔,分不托管弦(干唱)的八平高腔与有丝伴奏的四平高腔两种。在84本传统的“正统”剧本中,有《报恩亭》、《循环板》、《雷公报》、《紫阳观》等四平瑞安高腔大戏和若干折子小戏等等,实际上远不止此数,然素以此数为高腔曲牌联套体制,曲牌名称大都佚名。
瑞安高腔的乐队吹奏欢快的唢呐、锣鼓、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演员按出场为序分:老生、大花、小花、正生、老旦、正旦、青衣旦、文武小生等分别亮相。戏有文戏、武汉、花戏之分。故此称:“生旦净丑,活现历史忠奸善恶;琴笛鼓钹,演奏人间离合悲欢。”
高腔一唱众和,演员在台上演唱时,如果是一句七字,句尾一字或三字由后台或台上的乐队帮唱,温州民间谓之“夹燥塔”。演唱发声以自然音为主,音调高昂激越、显示出古朴、粗犷的艺术风格。演唱时句句帮腔,帮实字,所帮曲词多寡不定,然规律可循,即帮每句之尾腔,只一个帮腔层次(帮腔者一齐同帮),帮腔时有翻高八度,尾音往往呈下滑音,句帮腔句同时锣鼓帮扶,兼为同奏过门。这时以集高腔唱段125段,其中有些曲牌残断或拼杂者尚不少,叫尾声,前尾,快板、慢板、或表演等。
清代花部乱弹、京剧及部分地方戏中有关诸葛亮的剧目 在清代,说书艺人及戏剧艺人将三国故事作为重要的表演内容。其故事来源主要是经过毛宗岗父子评改的《三国志演义》,也吸收了元明杂剧传奇及民间传说,并加上了艺人或剧作家的创造。诸葛亮自然是这些艺术样式中最主要的人物,所以有关他的作品数量甚多。现仅将清代花部乱弹、京剧与部分地方戏中有关诸葛亮的剧目目录抄录如下: 一、道光年间花部乱弹唱本目录 (一)乱弹本戏 《取南郡》二十一册 (二)乱弹单出戏 《甘露寺》一册 《定军山》六册 《伐东吴》三册 《黄鹤楼》九册 《夜战》四册 《战北原》五册 《战长沙》二册 《骂王朗》一册 《柴桑口》一册 《战城都》(城都,一般作“成都”。)四册 《美人计》一册 《群英会》八册 《临江会》七册 《战猇亭》二册 《天水关》二册 《失街亭》四册 《瓦口关》二册 《凤鸣关》五册 《讨荆州》一册 《七星灯》一册 《成都》(此册戏名疑有漏字。)一册《汉阳院》一册 二、京剧剧目 马跳潭溪(潭溪,一般写作“檀溪”。) 三顾茅庐 博望坡长坂坡 舌战群儒 临江会 群英会 借箭打盖 烧战船 祭东风 华容道 取南郡 取桂阳 取荆州 取长沙 柴桑口 拦江救主 取雒城 三气周瑜 定军山 阳平关 瓦口关 葭萌关 空城计 取城都 甘露寺 伐东吴 白帝城 骂王朗 安五路 渡泸江 凤鸣关 天水关 激权激瑜 战街亭 葫芦峪 七星灯 五丈原 回荆州 诸葛亮招亲 水镜庄 荐诸葛 三求计 连营寨 火烧新野 三搜卧龙冈 汉阳院 汉津口 木门道 耒阳县 借东风 取零陵 黄鹤楼 斩魏延 八阵图 张松献地图 荆襄府 金雁桥 战北原 七擒孟获 西平关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哭昭烈 斩王双 锦囊计 胭粉计 上方谷 诸葛遗表 三、地方戏 (一)拜师与招亲 《孔明拜师》:陕西汉调二黄(又名《黄莺传道》)。 《黄郎打狗》:山东柳琴戏。 《黄承彦》:莆仙戏。 《诸葛亮招亲》:晋剧,蒲剧,柳琴戏,淮剧,闽剧(24场),汉剧,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又名《师妻》)。淮北花鼓戏有《诸葛招亲》。 《孔明招亲》:扬剧,赣剧,粤剧。 (二)徐庶荐贤与三顾茅庐 《荐诸葛》:河北老调,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山东柳子戏,莱芜梆子,徽剧,庐剧,淮剧,豫剧,河南越调 (又名《伐林》) ,湘剧,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 (又名《走马荐诸葛》),陕西汉调桄桄(又有别本《明荐诸葛亮》)。 《走马荐诸葛》:河北梆子,南阳梆子,汉剧(又名《荐诸葛》),陕西眉户戏,川剧(又名《伐松望友》《荐诸葛》,有小唱本)。 按:别作《走马荐葛》,有湘剧(又名《徐庶荐葛》) ,祁剧、辰河戏(以上两种又名《三送徐庶》),滇剧(又名《伐松望友》)。 《走马荐贤》:粤剧(又名《徐庶归家》) ,桂剧(又名《徐庶荐贤》。有文茂堂刊本《三送徐庶》),邕剧。 《徐庶荐葛》:婺剧,江西东河戏,汉剧,祁剧。 《徐庶辞朝》:大弦子戏。 《送徐庶》:婺剧,瓯剧,河南平调(又名《伐林》)。别作《送友》的有山东梆子(又名《荐诸葛》),山东枣梆(又名同前)。 《别徐庶》:高甲戏。 《小卧龙》:汉剧(又名《徐庶荐诸葛》)。 《卧龙会友》:辰河戏。 《徐庶访友》:川剧。 《卧龙冈》:闽剧,滇剧。 《三请贤》:赣剧(青阳腔)。 《三请师》:川剧(又名《三顾茅庐》)。 《三请诸葛》 : 晋南锣鼓杂戏,徽剧,大弦子戏,河南越调,河南平调,汉剧 (又名《三顾茅庐》),湘剧(又名同前),眉户戏。 《三请孔明》:祁剧,桂剧(有另本《三请烧坡》),云南关索戏。 《三请卧龙》:同州梆子。 《三聘诸葛》:豫剧。 《三聘孔明》:粤剧(又名《火烧博望坡》)。 《三顾茅庐》:晋剧,蒲剧,山西北路梆子,山东梆子,淮剧,高甲戏,辰河戏,邕剧,秦腔,滇剧(又名《访诸葛》《会孔明》)。莆仙戏有《三顾草庐》。 《隆中对》:川剧(另本)。 《小春秋》:汉调桄桄。 《出茅庐》:河北梆子(又名《三请诸葛》),晋剧(有另本《初出茅庐》),蒲剧。 《孔明点将》:蒲剧,粤剧。 《三请三闯》:巴陵戏。 《三闯辕门》:婺剧,湘剧,祁剧,辰河戏,常德汉剧,秦腔,同州梆子,川剧。蒲剧、大弦子戏有《闯辕门》。 《张飞闯辕门》:柳子戏,傩戏。桂剧有《张飞三闯》。 《张飞归家》:广东正字戏。 《气走范阳》:柳子戏。 《博望烧屯》:莆仙戏。 《烧博望坡》:桂剧。 《火烧博望屯》:秦腔。 《大战博望屯》:大弦子戏。 《孔明收夏侯惇》:莆仙戏。 《张飞负荆》:晋剧,蒲剧。 《张飞赔罪》:秦腔。 《北河祭旗》:徽剧,婺剧。 《查北河》:汉剧。 《火烧新野》:老调,秦腔。 《烧新野》:川剧。 《二道算》:桂剧。 《汉阳院》:河北梆子,徽剧,汉剧,荆河戏、常德汉剧 (以上两种又名《徐庶过江》),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 《三搜卧龙冈》:汉剧。 (三)赤壁鏖兵 《孔明过江》:湘剧。 《馆驿会》:大弦子戏。 《舌战群儒》:河北梆子,婺剧,高甲戏,河南越调,大弦子戏,汉剧,祁剧、荆河戏(以上两种又名《孔明过江》),粤剧,桂剧,秦腔,川剧,滇剧。 《激权激瑜》:祁剧,荆河戏,滇剧。 《念赋激瑜》:桂剧。 《激瑜借亮》:山东东路梆子。 《临江会》:河北梆子,徽剧,婺剧,瓯剧,闽剧,汉剧,湘剧,桂剧。 《河梁会》:河南平调,川剧,滇剧(又名《一气周瑜》)。 《群英会》:徽剧,莆仙戏,高甲戏,豫剧,河南平调。 《借箭》:山东梆子,淮北花鼓戏,闽西汉剧,河南平调。 《诸葛亮借箭》:山东四平调,泗州戏(又名《草船借箭》),莆仙戏。 《孔明借箭》:瓯剧,高甲戏,汉剧(有坊本),广东汉剧。 《草船借箭》:豫剧,大弦子戏,河南越调,秦腔,眉户戏,川剧,滇剧。 《借箭打盖》:婺剧,汉剧(又名《蒋干盗书》《苦打黄盖》) ,湘剧(又名《苦肉计》),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桂剧。 《祭风台》:婺剧(又名《群英会》),赣剧,江西东河戏,汉剧(又名《借东风》《火烧赤壁》),湘剧(又名《借东风》),祁剧。 《祭东风》:大弦子戏,秦腔,川剧。 《借东风》:山西北路梆子,山东梆子,婺剧(《祭风台》之单折),豫剧,滇剧。 《南屏山》:徽剧,广东汉剧。 《生周瑜》:粤剧(香江剧团本,演孔明计助周瑜破曹事)。 《火攻计》:晋剧,蒲剧,晋南锣鼓杂戏,莱芜梆子,山东东路梆子,秦腔 (又名《火烧战船》),同州梆子。 《烧战船》:莱芜梆子,大弦子戏,河南平调。 《火烧战船》:豫剧,南阳梆子,汉剧。 《火烧连环船》:粤剧。 《战船图》:川剧,滇剧。 《战船》:山东梆子。 《火烧赤壁》:莆仙戏,粤剧,桂剧,滇剧(单折)。 《赤壁鏖兵》:扬剧,秦腔。 《赤壁大战》:莆仙戏。 《闹长江》:绍剧。 《三江口》:上党梆子,汉调桄桄(又名《赤壁鏖兵》《火烧战船》)。 《三国志》:泗州戏,淮北花鼓戏,绍剧,汉剧,汉调二黄 (又名《赤壁鏖兵》《三江口》)。 《三国》:莆仙戏,广东正字戏。淮北花鼓戏有《通三国》。 (四)夺荆州 《一气周瑜》:粤剧。 《取南郡》:徽剧,高甲戏,川剧(又名《取三郡》),滇剧(又名《二气周瑜》)。 《周瑜夺郡》:汉剧(又名《夺南郡》)。 《取四郡》:晋南锣鼓杂戏,秦腔,川剧。 《收四郡》:麻城高腔。 《夺四郡》:汉调二黄。 《暗夺四郡》:湘剧。 《定四州》:粤剧。 《取武陵》:川剧。 《取桂阳》:蒲剧,莆仙戏,高甲戏,秦腔,汉调二黄,川剧,滇剧 (又名《子龙招亲》)。 《取长沙》:河北梆子,蒲剧,上党梆子,山东梆子,徽剧,高甲戏,豫剧,祁剧、巴陵戏(以上两种又名《平四郡》《收黄忠》),广东汉剧,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汉调桄桄(又名《取四郡》),滇剧(又名《战长沙》)。 《大帝取长沙》:莆仙戏(一作《关羽取长沙》)。 《战长沙》:莱芜梆子,绍剧,河南越调,河南平调(又名《收黄忠》),汉剧,湖北高腔,湘剧,川剧。 《大战长沙》:婺剧(另有高腔一本)。 《刘备劝降》:汉调二黄(又名《收黄忠》)。 《黄魏降汉》:桂剧。 《收黄忠》:云南关索戏。 《大江东》:豫剧,河南怀梆(又名《甘露寺》),河南平调(又名《刘备招亲》)。 《江东》:山东梆子,秦腔,同州梆子。 《刘备过江招亲》:粤剧(简名《过江招亲》)。 《刘备招亲》:安徽岳西高腔,桂剧。 《东吴招亲》:晋南锣鼓杂戏,婺剧(高腔),瓯剧,莆仙戏。 《东吴招赘》:柳子戏(又名《龙凤配》)。 《东吴赘亲》:大弦子戏。 《甘露寺》:河北梆子(又名《龙凤配》《回荆州》),上党梆子,上党落子,山东梆子,莱芜梆子,徽剧,绍剧,闽剧(连台本) ,高甲戏,汉剧,湘剧(又名《刘备招亲》),祁剧,秦腔,汉调二黄(又名《刘备招亲》),滇剧(又名《龙凤配》《龙凤呈祥》)。 《龙凤配》:晋剧,蒲剧,柳琴戏,泗州戏,婺剧,东河戏,南阳梆子,汉剧,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桂剧,眉户戏,川剧(又名《甘露寺》)。 《锦绣图》:汉调桄桄(又名《甘露寺》《龙凤呈祥》)。 《美人计》:秦腔。 《回荆州》:蒲剧,上党梆子,上党落子,山东梆子,莆仙戏,汉剧,广东汉剧 (又名《孙夫人过江》),秦腔,同州梆子,滇剧。 《回南徐》:川剧(又名《回荆州》)。 《赔了夫人又折兵》:粤剧。 《二气周瑜》:邕剧。 《黄鹤楼》:河北梆子,晋剧,蒲剧,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晋南锣鼓杂戏,山东梆子,莱芜梆子,徽剧,赣剧,东河戏,莆仙戏,高甲戏,豫剧(有韵文堂刊本),南阳梆子,河南平调,汉剧,麻城高腔,湘剧(又名《竹节退兵》),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桂剧(有坊本),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汉调桄桄(又名《芦花荡》),川剧,滇剧。 《过江饮宴》:瓯剧。 《赵子龙破竹筒》:莆仙戏。 《芦花荡》:河北梆子,上党梆子,上党落子,徽剧,淮北花鼓戏,婺剧 (又名《张飞擒瑜》),瓯剧,莆仙戏,闽西汉剧,大弦子戏,河南平调,汉剧,麻城高腔,湘剧,祁剧,荆河戏,川剧,桂剧,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粤剧、滇剧 (以上三种又名《三气周瑜》)。 《讨荆州》:蒲剧,柳子戏,徽剧,豫剧,河南越调 (又名《三气周瑜》《芦花荡》),河南平调,汉剧,秦腔,眉户戏。 《三讨荆州》:莆仙戏,湘剧(有坊刻本),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 《三计三气》:桂剧(另有坊刻本《三气周瑜》)。 《三气周瑜》:莆仙戏,汉剧,粤剧(又名《周瑜归天》),广东汉剧,邕剧,桂剧。 《周瑜归天》:安徽梨簧戏,高甲戏,湘剧(又名《孔明吊孝》),滇剧。 《柴桑关》:河北梆子(又名《丧巴丘》) ,晋剧,祁剧、荆河戏(以上两种又名《三气周瑜》),桂剧,秦腔,同州梆子。 《柴桑郡》:川剧(又名《卧龙吊孝》)。 《柴桑口》:蒲剧,淮剧,瓯剧,河南平调、豫剧(以上两种又名《诸葛亮吊孝》)。 《柴桑吊孝》:汉剧(又名《孔明吊孝》),桂剧。 《诸葛亮吊孝》:山东梆子、河南越调(均又名《柴桑口》)。 《诸葛吊孝》:同州梆子。 《孔明吊周瑜》:莆仙戏。 《孔明吊孝》:淮剧,桂剧。 《孔明吊丧》:广东汉剧。 《卧龙吊孝》:滇剧(又名《柴桑口》)。 《吊孝》:淮北花鼓戏。 (五)取川 《四川图》:婺剧(又名《西川图》)。 《西川图》:江西东河戏,湘剧,祁剧,巴陵戏,桂剧,邕剧,汉调二黄 (又名《献图收严》),川剧(又名《献地理》《献地图》),滇剧。 《献西川》:徽剧,秦腔(又名《献地图》)。 《献地图》:蒲剧,山西北路梆子,浙江新昌高腔,高甲戏,桂剧,滇剧(单折)。 《张松献图》:婺剧,汉剧,湘剧,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粤剧,桂剧(有坊本),邕剧,汉调二黄,汉调桄桄(又名《献西川》)。 《张松献地图》:山东梆子,大弦子戏。 《龙凤对卦》:湘剧(单折)。 《荆州堂》:南阳梆子,秦腔,同州梆子,川剧(另有坊本《荆州下书》),滇剧。 《荆襄堂》:汉剧(又名《两张飞》《过巴州》)。 《荆襄拆书》:湘剧(又名《七月七》)。 《守荆州》:河北梆子。 《拆书擒颜》: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均又名《荆襄堂》《两张飞》《过巴州》)。 《金雁桥》:河北梆子,晋剧,上党梆子,徽剧,绍剧,豫剧,河南平调,汉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滇剧(以上五种均又名《擒张任》) ,秦腔(又名《活捉张任》),同州梆子,川剧。 《擒张任》:扬剧,福建法事戏,大弦子戏,湘剧。 《活捉张任》:莆仙戏。 《五虎下西川》:蒲剧,晋南锣鼓杂戏(又名《取雒城》)。 《下西川》:山西北路梆子。 《取雒城》:湘剧(又名《黄魏争功》),秦腔。 《黄魏争功》:河南越调,广东汉剧。 《绵竹收李严》:汉调桄桄(又名《诸葛亮收李严》《收李严》)。 《收李严》:川剧。 《葭萌关》:晋剧,莆仙戏,高甲戏,同州梆子,汉调二黄,汉调桄桄、川剧、滇剧(以上三种又名《夜战马超》)。 《夜战马超》:河北梆子,山东梆子(又名《西川图》),莱芜梆子,山东东路梆子,绍剧,豫剧,河南平调,汉剧、粤剧 (以上两种又名《葭萌关》) ,湘剧 (又名《葭萌关》,另有《李恢训超》),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以上四种均又名《葭萌关》,皆另有《李恢说超》),桂剧(另有《李恢说超》),邕剧。 《夜战》:老调梆子。 《战马超》:蒲剧,柳子戏,徽剧,秦腔(又名《葭萌关》)。 《收马超》:河南越调(又名《葭萌关》),大弦子戏,云南关索戏。 《孔明收马超》:莆仙戏。 《取成都》:河北梆子,晋剧,蒲剧,山西北路梆子,山东梆子 (又名《刘璋让印》) ,莱芜梆子,淮剧,婺剧,瓯剧,东河戏,莆仙戏,豫剧,南阳梆子,河南平调,汉剧(又名《鼎足三分》《刘璋让位》),湘剧(又名《刘璋交印》),祁剧、辰河戏、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 (以上五种均又名《刘璋让位》) ,广东汉剧,桂剧 (文茂堂本),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又名《刘璋让位》《取都城》),汉调桄桄 (又名《取西川》),川剧(又名《让成都》《逼刘璋》),滇剧。 《夺成都》:邕剧。 《让成都》:柳子戏。 《瓦口关》:湘剧,巴陵戏,川剧。 《定军山》:晋剧,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莱芜梆子,徽剧,高甲戏,河南越调,汉剧(又名《取东川》),湘剧(又名《打东川》《天荡定军》),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粤剧(又名《斩夏侯渊》),桂剧(有坊本),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川剧,滇剧(又名《天荡山》)。 《阳平关》:河北梆子,徽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河南平调,湘剧,秦腔,滇剧。 《战汉水》:川剧。 《定汉中》:巴陵戏。 《取东川》:上党梆子,瓯剧,广东汉剧。 《东川图》:汉剧(又名《扶汉图》) ,巴陵戏、荆河戏(以上两种又名《孔明装病》)。 (六)托孤 《咬膀造甲》:汉剧。 《咬膀造袍》:湘剧,祁剧,巴陵戏。 《连营寨》:山东梆子、川剧(以上两种又名《火烧连营》) ,瓯剧,汉剧(又名《火烧七百里》)。 《烧连营》:高甲戏,河南平调。 《火烧连营》:蒲剧,豫剧(又名《大报仇》《伐东吴》《连营寨》《白帝城》),湘剧,桂剧,同州梆子,滇剧。 《八阵图》:徽剧,湘剧,秦腔,川剧,滇剧。 《白帝城》:蒲剧,上党梆子,莱芜梆子,徽剧,婺剧,河南平调,汉剧,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粤剧(又名《刘备归天》),秦腔,川剧(又名《托孤》)。 《白帝城托孤》:粤剧,汉调桄桄(又名《火烧连营》《八阵图》),滇剧。 《白帝托孤》:湘剧(又名《刘备托孤白帝城》),桂剧。 《刘备托孤》:瓯剧。 《五伐川》:川剧。 《五路伐蜀》:秦腔,同州梆子,汉调桄桄(又名《智退五路》)。 《五路取川》:常德汉剧(又名《阿斗探病》《舌战邮亭》)。 《平五路》:蒲剧,滇剧。 《安居平五路》:粤剧。 《邓芝说吴》:川剧,滇剧。 《秦宓辩天》:川剧。 《秦宓谈天》:湘剧,常德汉剧。 《难张温》:滇剧。 (七)南征 《征南蛮》:秦腔。 《七擒孟获》:徽剧,婺剧,莆仙戏,大弦子戏,湘剧(又名《祭泸水》),巴陵戏,祁剧(又名《平南图》《七擒七纵》《火烧藤甲兵》),常德汉剧,荆河戏,桂剧,秦腔,同州梆子,川剧(又名《平南蛮》),滇剧。 《烧藤甲》:晋剧,蒲剧,滇剧。 《火烧藤甲》:汉剧(又名《七擒孟获》)。 《藤甲兵》:粤剧。 《龙凤帕》:秦腔(又名《关索招亲》《火烧藤甲兵》《花曼公主》)。 《化外奇缘》:汉剧。 《祭泸江》:徽剧,闽剧,滇剧。 《祭泸水》:粤剧(又名《七擒孟获》)。 《渡泸水》:川剧。 (八)北伐 《孔明上表出师》:莆仙戏(另本有《出师表》)。 《修表》:荆河戏。 《武侯出师表》:川剧。 《出师表》:晋剧,蒲剧,闽剧,汉剧。 《前出师表》:汉调二黄(又名《天水关前部》)。 《初出祁山》:晋南锣鼓杂戏。 《出祁山》:蒲剧,山西北路梆子,秦腔,川剧(又名《凤鸣关》)。 《八卦阵》:山东枣梆(又名《出祁山》)。 《凤鸣关》(或《凤鸣山》):河北梆子,晋剧,山西北路梆子(带《天水关》),徽剧、汉剧(以上两种又名《斩韩德》),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川剧,滇剧。 《斩五将》:广东汉剧。 《刀劈五虎》:湘剧。 《天水关》:河北梆子,晋剧,蒲剧,上党梆子,眉户戏,莱芜梆子,山东枣梆,山东平调,徽剧,淮剧,婺剧,绍剧,瓯剧,闽剧,闽西汉剧,河南平调 (又名《收姜维》《三传令》),山东梆子、湘剧、祁剧、豫剧、汉调二黄、常德汉剧、荆河戏、滇剧(以上八种均又名《收姜维》),广东汉剧。 《天水收维》:桂剧。 《收姜维》 : 山东柳子戏,南阳梆子,大弦子戏,巴陵戏,汉剧、粤剧、秦腔 (以上三种又名《天水关》),同州梆子,河南越调、川剧(以上两种均又名《三传令》《天水关》),云南关索戏。 《姜维降蜀》:莆仙戏。 《姜维归汉》:桂剧。 《取街亭》:汉调桄桄(又名《枪挑韩家五父子》《收姜维》)。 《孔明骂朗》:桂剧。 《骂王朗》:河北梆子,河南平调,汉剧(又作《二出祁山》),祁剧,辰河戏,巴陵戏,湘剧、常德汉剧、荆河戏(以上三种又名《骂朗破羌》),秦腔,汉调二黄,川剧,滇剧。 《骂死王朗》:粤剧。 《失街亭》:晋剧,莱芜梆子,闽剧,高甲戏,河南平调,河南怀梆 (又名《斩马谡》),汉剧,粤剧,广东汉剧,秦腔,滇剧。 《马谡失街亭》:莆仙戏(又名《空城计》)。 《空城计》:河北梆子,晋剧,蒲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徽剧,婺剧,闽剧,豫剧,河南平调,大弦子戏,南阳梆子,汉剧,楚剧,湘剧,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粤剧,广东汉剧,邕剧,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 (又名《西城弄险》),汉调桄桄(又名《失街亭》),川剧,滇剧。 《西城弄险》:川剧。 《西城用计》:桂剧。 《斩马谡》:莱芜梆子,闽剧,河南越调,河南平调,大弦子戏,汉剧(连演时,名《失空斩》),秦腔,汉调桄桄,秦腔,汉调桄桄,滇剧(连演时,名《失空斩》)。 《挥泪斩谡》:桂剧。 《斩王双》:秦腔。 《取陈仓》:秦腔。 《后西川》:汉调二黄(又名《曹真讨蜀》《孔明三出祁山》)。 《孔明四出祁山》:莆仙戏。 《车马会》:湘剧,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 《陇西割麦》:汉剧。 《割麦装疯》:秦腔。 《诸葛亮撮麦》:河南平调。 《孔明割麦》:湘剧。 《孔明盗麦》:桂剧。 《木门道》:东河戏,河南平调,湘剧,秦腔,汉调桄桄(又名《射张郃》),滇剧(又名《割麦装神》《射张郃》)。 《六出祁山》:婺剧,莆仙戏,豫剧,粤剧(又名《孔明归天》)。 《战北原》:莱芜梆子,河北梆子,桂剧,上党梆子,山东梆子、汉剧、秦腔、滇剧(以上四种均又名《斩郑文》)。 《征北原》:湘剧(又名《斩郑文》《计中计》) ,祁剧、巴陵戏(以上二种均又名《计中计》)。 《取北原》:晋剧,蒲剧,徽剧,淮剧,瓯剧。 《渭水战》:常德汉剧(又名《收郑文》)。 《斩郑文》:同州梆子,山东枣梆,豫剧,河南越调、汉调二黄 (以上二种又名《战北原》),川剧。 《孔明斩郑文》:莆仙戏。 《葫芦峪》:秦腔(又名《司马拜台》) ,同州梆子,汉调二黄(又名《五丈原》《孔明拜灯》《虎头桥》)。 《火烧葫芦峪》:河北梆子,河南越调。 《葫芦谷》:广东汉剧,滇剧(又名《火烧司马懿》《胭粉计》)。 《烧葫芦谷》:湘剧,祁剧,桂剧。 《火烧葫芦谷》:莆仙戏。 《火烧上方谷》:川剧(又名《上方谷》)。 《五丈原》:河北梆子,晋剧,蒲剧,上党梆子,莆仙戏,河南怀梆 (又名《司马懿扒墓》),汉剧(又名《斩魏延》《七星灯》),秦腔,同州梆子,汉调桄桄(又名《火烧葫芦峪》),眉户戏,川剧(又名《七星灯》)。 《诸葛观星》:秦腔,同州梆子,眉户戏。 《七星灯》:徽剧,瓯剧,湘剧、祁剧、巴陵戏、常德汉剧、荆河戏 (以上五种均又名《五丈原》《孔明拜斗》《拜斗斩延》),滇剧(又名《五丈原》《拜斗》)。 《祭灯》:山东梆子、河南平调(以上两种又名《五丈原》),莱芜梆子,柳子戏,豫剧,同州梆子。 《祭命灯》:秦腔。 《孔明祭灯》:莆仙戏(另有小戏《孔明灯》)。 《诸葛亮祭灯》:河南越调(又名《五丈原》)。 《孔明拜斗》:婺剧(又名《七星灯》),广东汉剧,桂剧。 《斩魏延》:徽剧,广东汉剧,滇剧(又名《斩延》)。 《马岱斩魏》:桂剧。 《马岱斩魏延》:莆仙戏。
大明奇才解缙,以其超人的才华和胆识,幽默而机智地为众多忠臣义士解脱困危,为广大黎民百姓伸张正义,为昏君佞臣设置障碍,为江山社稷消祸除灾。在生死回旋之中,解缙居然能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代宰相位)。大明王朝永乐年间,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率3千多文人墨客,历时4年,完成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浩瀚的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编撰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永乐大典》全书2万2千8百17卷,历经沧桑,幸存之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列为国宝!文明与愚昧的对峙,进步与落后的冲突,忠臣与佞臣的较量,幽默与荒唐的碰撞,撞击出一段诙谐凝重的历史,演绎出一部引人入胜的好戏!
明朝科举乡试开考在即,当朝尚书曹萱奉旨到各地征选镇国之宝回到老家,借为国征宝之机,大肆中饱私囊,各地官吏敢怒不敢言。与此同时,曹萱以权谋私,买通刘主考官,使其子曹宝在乡试中高中新科解元,众人为之哗然。素有“神童”之誉“奇才”之称的解缙愤怒地撕下榜文,冒着生命危险,与刘主考当众辩卷,并以其聪慧的幽默和超人的机敏,辩得刘主考哑口无言。历经千难万险,解缙辩卷得胜,被补录为乡试新科解元,而曹宝则被除名。解缙载誉归乡,未婚妻翠莲更是乐得心花怒放。曹萱之女曹贞闻知解缙将与翠莲完婚,芳心欲裂,以诗言志,寄托胸中的哀怨。曹萱担心自己为儿子曹宝乡试作弊之事败露,便过河拆桥,把刘主考官秘密毒害!
解缙与同乡吴光(曹萱之外甥)结伴离乡,同赴京城南京会试,历经遭遇水盗抢劫、街头卖艺、被人追杀等众多劫难,解缙与吴光,双双同被录为二甲进士。曹贞不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留下遗书,负气离家,曹萱率众家丁四处寻找,只在河边找到两只绣花鞋。
曹萱征宝不力,朱元璋下旨限三月之内复命,若无珍品,按律究考!曹萱得到吴光秘报,即刻命校尉收缴稀世珍宝,翠莲之父徐茂祥因此丧身。朱元璋为安抚鬼神,请来假冒高僧的奸细觉义主坛打醮。觉义兴风作浪,以看星象图为名,挑唆朱元璋将李善长处死。在无赖狗崽的告发下,朱元璋以藏匿叛逆胡惟庸之孙的罪名,处死了李善长的胞弟李存义。此时,恰逢李善长寿诞,驸马李琪自边关回府替父亲祝寿,不料却因此招惹出家破人亡的灾祸。解缙与王国用大人商讨营救驸马李琪性命时,却意外与曹贞不其而遇。假高僧觉义与宫妃也在密谋加快处死李琪,为颠覆明朝扫清障碍。解缙不顾个人安危,巧妙安排曹贞和老艺人进宫,为朱元璋唱凤阳花鼓,以此谏君。朱元璋心生悔悟,欲释放李琪等人,冯统领却编造谎言,置李琪于死地。千钧一发之际,解缙冒死面圣,亮出觉义与宫妃叛乱的证据,朱元璋半信半疑。冯统领在宫妃的软硬兼施之下,提前将李琪押赴刑场。觉义与宫妃悄悄乘船离京,却被解缙缜密安排的艄公抓获。朱元璋下旨飞马刑场,救下驸马李琪,并将觉义等人斩首。曹萱带着从徐茂祥家抢来的一对玉筒,携子曹宝返京,旨在为曹宝向皇上讨封“献宝状元”。
朱元璋对解缙所书《大庖西封事》倍加赞赏,并将原本只给皇帝一人阅读的封事公之于众,解缙因此名声大噪,官升吏部都察院御史大夫;解缙却也因此招来奸臣曹萱的更加不满。解缙的出众表现,引起曹萱、詹微及吴光等人的妒忌,朱元璋听信谗言,将才华横溢的解缙放逐回乡。解缙不得不放下学士身份,教书糊口京城,曹萱却在策划将其女曹婉册封皇太孙妃!曹萱夫妇到青原庵祈求平安,路过禅房,意外发现解缙与曹贞在此会面,大闹禅房。母亲去世,皇帝驾崩!解缙权衡再三,毅然决定去京都奔国丧。曹萱将解缙所撰的祭文调包成一张白纸!新皇朱允炆大怒,要将解缙斩首祭灵,满腹经纶的解缙却出口成章,令众人称奇。燕王朱棣不满侄子朱允炆要其就地举哀的诏书,他率领“靖难军”,浩浩荡荡逼近京城南京。曹萱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利用已是贵妃娘娘的女儿曹婉,向朱允文吹枕边风,以不忠不孝的罪名,将解缙贬为陕西河州卫知事。解缙为民作主,历经经周折,将贪官兰文睾与恶霸钟祥材被双双押到断头台。国丈曹萱生怕解缙顺藤摸瓜查到自己头上,竟然力举解缙速回他管辖的翰林院任职,目的是将解缙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曹萱培植亲信翰林学士黎牢生,暗中监视解缙的一言一行。黎牢生别有用心,使解缙招来杀身之祸!解缙凭着自己的机智与才华,终于化险为夷。兔死狗烹,黎牢生被曹萱杀人灭口。为救四位替朱允炆解梦的大臣,解缙为自己先写好生祭文,冒死撕揭皇榜,竟然奇迹般地治好了皇上的病,保住了四位大臣的性命。燕王朱棣兵临城下,贪生怕死的朱允炆离京前,竟然将传国玉玺托付给乱世奸雄曹萱,解缙得知这一情况,异常震惊,运用自己的大智慧,与乱臣贼子斗智斗勇,化解了一场国难。
朱棣登基,重组内阁,解缙擢升为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二王子朱高煦自持随父皇征战有功,宴请内阁重臣,软硬兼施,要求重臣拥护册封他为储。解缙向皇上力主册封朱棣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被朱棣采纳。朱高煦得知原委,对解缙恨得咬牙切齿。吴光利令智昏,居然充当汉王朱高煦谋害解缙的帮凶!吴光以窝藏钦犯曹萱之女曹贞的罪名,向皇上朱棣告密宫殿之上,曹贞怒斥吴光的卑鄙行径,并以头撞柱,用清洁的鲜血洗净吴光泼在解缙身上的污水。解缙被委任《永乐大典》主撰修之职,与副主撰修吴光共事。吴光表面上对解缙毕恭毕敬,暗中却与汉王高煦勾结,设置陷阱,引解缙上圈套,幸亏解缙机智,才躲过一劫又一劫。朱棣颁发圣旨:吴光罪大恶极,凌迟处死!汉王朱高煦兴风作浪助纣为虐,即刻离京赴云南就藩!其他奸臣也受到了相应的严惩。
《永乐大典》献礼庆典之际,朱棣对解缙厚赏嘉封。中秋之夜,解缙对月当歌,令朱棣龙颜大悦,发出“才子!可谓夺天手段也”的浩叹,解缙藉此留下大明奇才的美名!
第1集: 牛刀初试 小荷才露尖尖角 金榜题名 尚书私下贿考官
明朝科举,乡试开考在即,当朝尚书奉旨到各地征选镇国之宝,回到老家,为其母七十华诞祝寿。主持这次乡试的刘主考应邀前来曹府赴宴,曹老夫人恳请刘主考对其孙(曹宝)格外关照。沈士行知县带领其得意门生解缙也来为曹老夫人拜寿,解缙吟诗作对赋词,少年奇才的学识才华崭露头角。尚书曹萱借为国征宝之机,大肆中饱私囊,各地官吏敢怒不敢言。
第2集: 以权谋私 蠢才曹宝拔头筹 当众辩卷 奇才解缙讨公道
曹尚书之子曹宝,智商低下,学习又不刻苦,被其父怒斥为“蠢才”曹萱以权谋私,买通刘主考官,使其子曹宝在这次乡试中力拔头筹,高中新科解元,众人为之哗然。解缙愤怒地撕下榜文,却因此惹上牢狱之灾。情急之下,解缙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与刘主考当众辩卷,并以其聪慧的幽默和超人的机敏,辩得刘主考哑口无言。
第3集: 历尽艰险 辩卷得胜补解元 永绝后患 曹萱毒杀主考官
历经千难万险,解缙辩卷得胜,被补录为乡试新科解元,而曹宝则被除名。解缙载誉归乡,未婚妻翠莲更是乐得心花怒放。翠莲在家中,向解缙展示她家的一件祖传之宝,不料竟引来家破人亡的灾难。曹贞闻知解缙将与翠莲完婚,芳心欲裂,以诗言志,寄托胸中的哀怨。曹萱担心自己为儿子曹宝乡试作弊之事败露,便过河拆桥,把刘主考官秘密毒害!
第4集: 赴京赶考 鄱阳湖上遇水盗 险象环生 街头卖艺惹麻烦
解缙与同乡吴光(曹萱之外甥)结伴离乡,同赴京城南京会试,船行鄱阳湖,遭遇水盗抢劫。身无分文的解缙与吴光,只好在街头卖艺,想以此筹积赴京赶考的路费。曹萱胸心狭窄,派管家追踪,暗害解缙,解缙侥幸躲过一劫。迫于无奈,解缙在街头替人算命,却突然被几名虎背熊腰的衙役押走,躲在一旁的吴光吓得魂不附体。
第5集: 府衙算命 落魄学子得重赏 哭笑不得 落难反交桃花运
解缙被押到府衙,知府大人把他奉为座上宾。原来,知府年逾半百,其夫人才怀孕有喜,急着要找一位算命高手推算,夫人腹中所怀是男是女?解缙为求脱身,逢场作戏,断言知府夫人怀的是龙凤胎!知府大喜过望,夫人喜笑颜开。知府的妹妹看上了解缙!,非要拜堂成亲费尽周折,解缙好不容易才得于逃脱。
第6集: 御驾亲临 开国皇帝主廷试 以死明志 烈女跳河为抗婚
解缙与吴光途中历经艰险,考场过关斩将,终于一起参加廷试。解缙的才华在皇宫引起轰动,朱元璋与韩国公李善长及朝中众臣,都惊叹解缙的聪明才智。结果,解缙与吴光,双双同被录为二甲进士。曹萱奉旨征宝,大发横财,但没选征到征国之宝,心中压力颇大。曹贞不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留下遗书,负气离家,曹萱率众家丁四处寻找,只在河边找到两只绣花鞋。
第7集: 密报珍宝 解缙岳父命丧身 暗藏阴谋 矛头直指韩国公
曹萱征宝不力,朱元璋下旨限三月之内复命,若无珍品,按律究考!曹萱得到吴光秘报,即刻命校尉收缴稀世珍宝,翠莲之父徐茂祥因此丧身。朱元璋为安抚鬼神,请来假冒天竺国高僧的奸细觉义主坛打醮。吴光为表现自己的学识,自告奋勇面圣解令人费解的玄诗,道出诗藏哑谜,意即要除掉韩国公、朱元璋的亲家李善长!朱元璋龙颜大怒!
第8集: 兴风作浪 假僧挑唆朱元璋 家破人亡 忠臣受害遭厄运
曹贞抗婚投河自尽,幸被一位江湖艺人救起。老艺人不知曹贞身世,认其做义女。假高僧觉义兴风作浪,以看星象图为名,挑唆朱元璋将李善长处死。在无赖狗崽的告发下,朱元璋以藏匿叛逆胡惟庸之孙的罪名,处死了李善长的胞弟李存义。此时,恰逢李善长寿诞,附马李琪自边关回府替父亲祝寿,不料却因此招惹出家破人亡的灾祸。
第9集: 佞臣当道 朝廷上下人心惶 力挽狂浪 忠臣商议救附马
朱元璋赐鸩酒予李善长夫妇自尽。佞臣当道,忠臣受害,朝廷上下一时人人自危。长公主为夫君李琪求情,反被父皇朱元璋拘禁。完婚推迟到京城为官的解缙,从吴光口中得知李善长一家遇难的经过,责怪吴光不该口无遮掩。解缙与王国用大人商讨营救附马李琪性命时,却意外与曹贞不其而遇。假高僧觉义与宫妃也在密谋加快处死李琪,为颠覆明朝扫清障碍。
第10集: 借刀杀人 宫妃巧施美人计 危在旦夕 附马提前押刑场
宫妃施“美人计”,诱骗锦衣卫总指挥使冯统领上钩,任凭她摆布。解缙不顾个人安危,巧妙安排曹贞和老艺人进宫,为朱元璋唱凤阳花鼓,以此谏君。朱元璋心生悔悟,欲释放李琪等人,冯统领却编造谎言,置李琪于死地。千钧一发之际,解缙冒死面圣,亮出觉义与宫妃叛乱的证据,朱元璋半信半疑。冯统领在宫妃的软硬兼施之下,提前将李琪押赴刑场。
第11集: 恍然大悟 亡国之灾被化解 挺身而出 献宝状元成泡影
觉义与宫妃悄悄乘船离京,却被解缙缜密安排的艄公抓获。朱元璋下旨飞马刑场,救下附马李琪,并将觉义等人斩首。曹萱带着从徐茂祥家抢来的一对玉筒,携子曹宝返京,旨在为曹宝向皇上讨封“献宝状元”。同时,以曹宝“义妹”的身份,将小女儿曹婉一同带回京城,献给皇孙朱允炆。朱元璋欣赏解缙的胆识与学识,召解缙单独到光禄寺大庖西室面圣。
第12集: 名声大噪 解缙升官当御史 运用智慧 御史巧破谋杀案
朱元璋对解缙所书《大庖西封事》倍加赞赏,并将原本只给皇帝一人阅读的封事公之于众,解缙因此名声大噪,官升吏部都察院御史大夫;解缙却也因此招来奸臣曹萱的更加不满。都御史袁泰在御史李修民府上神秘失踪,解缙运用自己的智慧,大胆推理,细心求证,将这起离奇的谋杀案查了个水落石出。袁泰贪污官银,咎由自取,李修民杀人灭口,被斩首示众!
第13集: 才华横溢 解缙因此遭妒忌 放逐回乡 学士书院执教鞭
曹婉深得皇孙朱允文的宠爱,曹萱为此露出得意的奸笑。解缙的出众表现,引起曹萱、詹微及吴光等人的妒忌,朱元璋听信馋言,将才华横溢的解缙放逐回乡。解缙不得不放下学士身份,教书糊口京城,曹萱却在策划将其女曹婉册封皇太孙妃!
第14集: 衣锦还乡 钦差大臣埋祸根 心急如焚 出手相助免灾难
当年与解缙同庚同乡同时高中同朝为官的吴光,身为钦差大臣,携带一尊珊瑚雕刻的狮子,衣锦还乡,并将珊瑚狮子留在家中让女儿吴惠把玩回京复命后再返回家中来取,吴光免强答应。不料,此事被朱元璋察觉,要追究吴光的侵吞贡物罪!那知,这尊珊瑚狮子却被其女玩弄时不小心摔碎!幸亏解缙出手相救,才使吴光免去血光之灾。
第15集: 先帝驾崩 毅然赴京奔国丧 偷梁换柱 大明奇才遭暗算
曹萱夫妇到青原庵祈求平安,路过禅房,意外发现解缙与曹贞在此会面,大闹禅房。母亲去世,皇帝驾崩!解缙权衡再三,毅然决定去京都奔国丧。曹萱将解缙所撰的祭文调包成一张白纸!新皇朱允文大怒,要将解缙斩首祭灵。燕王朱棣不满侄子朱允炆要其就地举哀的诏书,不满立曹婉为妃,他率领“靖难军”,浩浩荡荡逼近京城南京。
第16集: 落井下石 解缙贬为河州吏 步步追杀 杀手途中设埋伏
曹萱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利用已是贵妃娘娘的女儿曹婉,向朱允文吹枕边风,以不忠不孝的罪名,将解缙贬为陕西河州卫知事。解缙上任途中,被燕王朱棣的部下抓住。朱棣欣赏解缙的聪慧,欲请其随军助力,解缙婉言谢绝。曹萱暗派杀手,幸亏吴莽与武将陶子和奋力斗敌,解缙才幸免于难。燕王的“靖难军”渡过长江,新皇朱允文坐卧不安,恶梦缠身。
第17集: 贪官恶霸 欺压百姓丧天良 乔装打扮 新任知事闯卫衙
吴莽将欲寻短见的花姑救下,花姑控诉河州卫知事兰文睾与当地恶霸钟祥材狼狈为奸的滔天罪行!钟祥材欺行霸市鱼肉乡民,百姓给他一个绰号:“真像豺”;兰文睾敲诈勒索贪污受贿,被百姓们称之为“狼知事”,一狼一豺相互勾结,把河州弄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解缙乔装改扮,装疯卖傻,揭露贪官兰文睾的罪行兰文睾恼羞成怒,把解缙打入大牢
第18集: 色胆包天 一妻八妾还抢亲 狼狈为奸 污吏营救大恶霸
钟祥材仗着有卫知事兰文睾这个后台,不知多少姑娘被他摧残,不知几多妇女被他蹂躏!钟祥材强抢民女、欺行霸市的罪行败露,被押入大牢。为救主人出牢房,钟府管家硬着头皮来到兰府求见,兰文睾欲将其驱逐,城府颇深的兰夫人却将钟府管家请进客厅。为保兰文睾,兰夫人决定,要钟府管家先行出面,照会解缙,然后她在幕后出力,确保钟祥材无事。
第19集: 顺藤摸瓜 查出河州大贪官 敲山震虎 闹市拍卖卫衙锣
钟府管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居然真的就说通了解缙,钟祥材如愿走出大牢,吴莽对此大惑不解。兰文睾夫妇连夜将金银珠宝装箱入柜。解缙突然深夜来访,吓得兰文睾屁股尿流。解缙毅然决定,将卫衙鸣锣开道的两面铜锣,悬挂在殿试台闹市拍卖!此举引起包括吴莽在内的众人好奇。兰府突然传出噩耗,兰老夫人刚过完六十大寿,却心脏病突发而死亡
第20集: 金蝉脱壳 假借出殡运脏银 神机妙算 人脏俱获罪难逃
兰文睾假借出殡安葬老夫人,而实际上却在棺材里暗藏脏款脏物偷运出城,被解缙截获。“金蝉脱壳”之计宣告破产,兰文睾连人带脏,被押回卫衙受审。解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将兰文睾打入死牢。兰夫人陈燕千里救夫,跑回西安府搬救兵,陈燕之父陈知府与她的干爹伍提督闻讯,怒不可遏。
第21集: 恶有恶报 狼豺同上断头台 釜底抽薪 奸臣面圣举贤才
陈知府进京求助国丈曹萱回到河州,他告知伍提督,曹大人有锦囊妙计:杀人灭口!历经周折,贪官兰文睾与恶霸钟祥材被双双押到断头台。一向对解缙恨之入骨的国丈曹萱竟然力举解缙速回翰林院做官,就连皇帝朱允炆,对曹萱此举亦疑惑不解。朱允炆口谕,召解缙回京任职!驸马李琪与董伦对曹萱的反常举止深表怀疑,认定曹萱是另有所图。
第22集: 大难临头 奇才化解欺君罪 兔死狗烹 助桀为虐命归西
曹萱终于实现自己将解缙召回翰林院的阴谋,既可剥夺解缙继续追查河州大案的权力,又可将解缙控制在翰林院自己的手中。曹萱培植亲信翰林学士黎牢生,暗中监视解缙的一言一行。黎牢生别有用心,使解缙招来杀身之祸!解缙凭着自己的机智与才华,终于化险为夷兔死狗烹,黎牢生被曹萱杀人灭口
第23集: 挺身而出 解缙冒死救大臣 奸臣篡位 乱世奸雄露真相
朱允炆被“山崩、海干、日落、花谢”的梦中景象所困扰,召集朝中老究新秀、文臣武将为之解梦。为救四位大臣,解缙为自己先写好生祭文,冒死撕揭皇榜,竟然奇迹般地治好了皇上的病,保住了御史方孝儒等四位大臣的性命。燕王朱棣兵临城下,贪生怕死的朱允炆离京前,竟然将传国玉玺托付给乱世奸雄曹萱,解缙等人得知这一情况,异常震惊。
第24集: 新皇登基 一朝天子一朝臣 利令智昏 吴光乐意当帮凶
朱棣登基,重组内阁,解缙擢升为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二王子朱高煦自持随父皇征战有功,宴请内阁重臣,软硬兼施,要求重臣拥护册封他为储。解缙向皇上力主册封朱棣长子高炽为太子,被朱棣采纳。朱高煦得知原委,对解缙恨得咬牙切齿。吴光利令智昏,居然充当汉王朱高煦谋害解缙的帮凶!
第25集: 对薄宫廷 才女以血洗冤屈 设置陷阱 一波未平波又起
吴光以窝藏钦犯曹萱之女曹贞的罪名,向皇上朱棣告密宫殿之上,曹贞怒斥吴光的卑鄙行径,并以头撞柱,用清洁的鲜血洗净吴光泼在解缙身上的污水。解缙被委任《永乐大典》主撰修之职,与副主撰修吴光共事。吴光表面上对解缙毕恭毕敬,暗中却与汉王高煦勾结,设置陷阱,引解缙上圈套,幸亏解缙机智,才躲过一劫又一劫。
第26集: 微服私访 成祖皇帝游江南 去粗取精 解缙诚恳求名书
朱棣请妖艳乐女取乐,吴光精心策划陷阱,使解缙落下冒犯皇上的罪名,解缙运用智慧,才化险为夷为使《永乐大典》内容更加丰富翔实,解缙陪朱棣微服私访,录求名人名书。途中,解缙巧治贪官知府,在当地传为佳话。解缙不辞辛劳,爬山涉水,求得不少佳作孤本。解缙博学多才,正确区分迷信与科学的区别,令业内人士对他刮目相看。
第27集: 啼笑皆非 知府妹妹闹九江 为民请愿 不料因此惹麻烦
为使《永乐大典》编撰得更加合理完善,解缙带领朱棣来到深山老林,寻找在此隐居的恩师沈士行。沈士行为朱棣礼贤下士所感动,答应愿意前往京城,共修《永乐大典》大业。返京路过九江,解缙又被当年痴情的花妹缠住,非他不嫁,闹得朱棣也十分狼狈!解缙心系干旱灾区百姓,诱导朱棣免除了江西等灾区的税粮,但也因此招惹上大麻烦!
第28集: 阳奉阴违 吴光执行汉王令 节外生枝 解缙被免主撰修
吴光表面上听从解缙的安排,去宣州督造宣纸,但暗地里又与汉王朱高煦勾结,密谋利用造纸以权谋私,而且使解缙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岳母病重,皇上恩准解缙二十天假期,让其回乡探视,不料又被吴光算计,被革去《永乐大典》主撰修之职,责令其去宣州督造宣纸解缙明察暗访,发现有人在宣纸上大做手脚
第29集: 奉旨造纸 解缙亲自赴宣州 斗智斗勇 忠臣奸臣大较量
吴光与汉王委派各自的管家,到宣州收买人心,搅乱造纸市场秩序,并强行冲关,打伤吴莽和守护兵丁,私运宣纸回京吴光以次充好,将劣质纸张印刷《永乐大典》,致使成书一塌糊涂朱棣龙颜大怒,吴光和汉王落井下石,导致解缙被送上短头台尚书大人王国用主持廷审,恳请皇上恩准,传已经是死囚的的解缙到奉天殿廷辨解缙大义凛然有理有据,与吴光等乱臣贼子斗智斗勇,展开惊心动魄的较量!
第30集: 永乐大典 历尽艰辛铸辉煌 功成名就 大明奇才留美名
解缙拨乱反正,揭露吴光等乱臣贼子的阴谋诡计与滔天罪行廷审完结,朱棣颁发圣旨:吴光罪大恶极,绫迟处死!汉王兴风作浪助纣为虐,即刻离京赴云南就藩!其他奸臣也受到了相应的严惩《永乐大典》献礼庆典之际,朱棣对解缙厚赏嘉封。中秋之夜,解缙对月当歌,令朱棣龙颜大悦,发出“才子!可谓夺天手段也”的浩叹,解缙籍此留下大明奇才的美名!
1、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花鼓戏最初是来源于劳动生产,因此人们用来反映对优美山水风光的由衷赞美,也是为了表达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
2、反映社会生活。这类作品有《贫富上寿》,像这类作品鲜明地传达了对嫌贫爱富,贪慕虚荣的小人的憎恶,也高度褒扬了阔达民族气节的张广达夫妇和为民做主的官府。
3、在广阔的劳动背景之下人们产生的朴素纯洁的爱情的情愫。这类作品诞生的数量之多和所产生的艺术成就也是不容小视的。比如有《补被褡》,《菜园会》、《扯笋》等等,各种各样美好的爱情应运而生。
4、人们敢于冲破各种爱情的束缚,追求心底最真诚、最圣洁的爱情。这类作品有《装疯吵架》,《打鸟》、《王麻子定计》等等。
5、写平凡老百姓的家庭生活,如《假报喜》,《打芦花》、《卖纱吊吼》等,描写了普通生活的琐事,是一定时期现实生活的反映。
6、花鼓戏是一种拥有二百年历史的民间戏曲,它发源发展于湖南,它是当地精神文明和民间文化的反映。花鼓戏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唱词形象生动,表演方式源于劳动生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花鼓戏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