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李世民、刘邦三人联手争霸谁能得天下?

朱元璋、李世民、刘邦三人联手争霸谁能得天下?,第1张

我来大胆假设一下三国。如果说东汉末年,原来的队伍不变,刘邦集团占据了中国的西北、西南地区,李世民集团占据了中国的东北、华北、中原等长江以北地区,朱元璋集团占据了中国的江南、华东、岭南等长江以南、海南以北地区。那么最后谁会赢得世界呢?

从地理角度来看:

刘邦占领了汉中、关中,这在当时应该是重要的产粮区。李世民占领了中原,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地方,但因为东汉末年主要的战争都在中原,所以对人民来说有点困难。朱元璋占领了江淮地区,淮南地区当时应该出产大量的粮食。朱元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从总司令的角度来看:

如果去掉武器和见识上的时间差,刘邦有韩信白质的无敌张亮,李二自己就是最好的统帅,李靖也不亚于他。朱巴的指挥应该和刘邦差不多,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都比除了张寒李靖以外的武将、谋士强。

再看看军队:

汉军以步兵为主,唐军和明军都有大规模的精锐骑兵。汉军面对骑兵集群既无经验也无对策,劣势非常明显。水军,我没听说汉初的水军有多厉害。唐军中不仅有骑兵团,还有反骑反踏能力很强的怪刀兵,不会遭受骑兵或步兵集群。但是唐初没有精锐的水军。明军先后击败张游梁和元朝,拥有精锐步兵骑兵和水军。

一般打架主要看以下几点:

第一,大师的能力。我个人觉得三个人能力差不多,都很擅长赢得人心。第二,他的主要将领的能力,刘邦汉初三杰,分工明确,萧何在后勤,张亮在谋主,韩信在当家,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各自领域的高手。相比之下,李世民和朱元璋的人更接近。

第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刘邦的粮草还好,朱元璋的粮草也差不多,但是比刘邦少,李世民更少。第四,对手的能力,这个不用赘述,王、窦建德、陈友谅、张士诚、等人至少比项羽落后一个档次。这个刘邦赢的一面更大!

如果考虑武器和知识的时差,哼,大明科技天下第一,大家都知道。

说到尉迟恭,全名尉迟敬德,他是隋末唐初名将,本来是和刘武周的,但是后投降于唐朝跟随了李世民,成为李世民手下之后,变得骁勇善战了很多。而且历史上也是有过尉迟恭救李世民的事迹,那么一共救了几次呢?最后他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尉迟恭救了几次李世民

一共两次!

尉迟恭,也叫尉迟敬德,是隋末唐初的名将,他起初是隋朝官吏,后来跟随刘武周起兵,和唐朝争夺山西失败,最后投降唐朝,成为秦王李世民麾下的一员将领。

尉迟恭骁勇善战,擅长用槊,史书记载过两次他救李世民的事迹。尉迟恭第一次救李世民发生在东征王世充期间,一次,尉迟恭跟随李世民打猎,正巧遇上王世充的数万大军。王世充的大将单雄信带兵冲锋,目标直指李世民,尉迟恭临危不惧,跃马大呼,用槊刺向单雄信,单雄信不敌,坠于马下。单雄信也是一员虎将,王世充的士兵见状大惊,纷纷撤退。这时,尉迟恭抓住时机,保护李世民杀出王世充的包围圈,回到唐营中,带领大部队对王世充发起进攻,取得大胜,生擒敌将陈智略,俘虏六千排槊兵。

尉迟恭凭借自己的勇猛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凭借自己的忠诚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在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斗争中,尉迟恭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李建成后,秦王党和太子党发生了一场混战,李元吉追上李世民,企图用弓弦勒死李世民。这时,尉迟恭及时赶到,跃马喝退李元吉,斩杀李元吉,第二次救了李世民。

2、尉迟恭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以功臣自居,对同僚十分傲慢。一次,尉迟恭因一件小事和同僚吵架,邻座的任城王李道宗上来劝架,尉迟恭不仅不给李道宗面子,还殴打李道宗,让李道宗的眼镜差点瞎掉。这惹得李世民十分不高兴,说: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李世民用汉高祖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的故事警告尉迟恭不要太嚣张,让尉迟恭内心恐惧不已。从此,尉迟恭收敛自己的暴脾气,开始过纸醉金迷的生活,并求仙问药,不与外人交往16年,用看似荒诞的方式,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性命和家族。尉迟恭一直活到唐高宗时代才去世,享年74岁。唐高宗给尉迟恭的待遇是: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于昭陵,让尉迟恭享受到了人臣最高级别的待遇。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刘邦杀的只是个别几个出头的武将,而不是全部,杀他们主要是为了自己百年之后,刘邦杀功臣也是为了给未来的汉惠帝铺平道路,惠帝十六岁登基,大多数功臣还都不老,刘邦只能趁自己还活着将其都先杀掉。

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其中,只有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

异姓王难以把控,林立于东方的局面对刘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阳。定都长安,正如张良所说,是出于”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目的,而后再找机会剪除异己。而另一方面,异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满足于分赃结果,而一人谋叛,则牵动全局,人人自危。事实上,诸王被诛,每人都有谋反的举动。威胁到皇权,又哪有善终的道理,必定是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本质上异姓王并不是刘邦的下属,而是盟友,刘邦只是联盟中的盟主,几大异姓王当时是事实上的独立,不管刘邦是否承认。

所以,诛杀几大异姓王本质上不是董事长开除创业元老,而是行业龙头收购其他公司股份,兼并形成垄断巨头。刘邦的做法相比朱元璋来说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良心老板,可能好一些,或者自己自污,或者急流勇退,像投降满清的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的作为。

功臣这种概念,创业时就是相爱相杀,互相争吵, 大业成功后就是隐患,障碍,秘密。

聪明的,就应该学陶朱公范蠡,带美女经商去,远离庙堂。

李世民不算开国皇帝吧,他爹李渊才是

刘邦、朱元璋和手下多数人之间都是同一起、点,甚至可能还略低,其领导地位可能来的还相当偶然,确立过程很可能异常曲折,和手下人明确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的相对较晚,和手下人互知根底,确立支配体制时压力更大 ;而李唐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本就是贵族出身,和手下人君臣关系确立的既早且明确,施行统治的压力较低。

李世民以刘邦杀功臣的事情敲打尉迟恭,尉迟恭意识到李世民是要动真格了,所以他晚年便闭门谢客。虽然李世民不是开国帝王,但是很多开国武将都是李世民麾下的,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李世民也没有将屠刀对向曾经的好兄弟,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将功臣引回正道。

很多开国帝王除掉功臣是因为功臣居功自傲,而帝王年纪又大了,他们担心自己的子孙无法压制住功臣, 所以才会将功臣杀死。李世民当帝王的那一年是二十七岁的,不出意外的话他还能在位三四十年年,他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子孙压制不住功臣。而且那些功臣的年纪比他还大,他相信自己可以活得比功臣久。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很高,他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压制住功臣。

李世民既然能够亲手杀了亲兄弟,就说明他是一个狠辣的人,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他的手下也是知道李世民的手段的,就拿尉迟恭来说,天不怕地不怕的一个人,李世民一番话就把他训得服服帖帖的。一直以来尉迟恭仗着李世民的宠信,做出了很多狂妄之事。有一次李世民宴请众人,尉迟恭来了之后一看,他的上席居然还有人,他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居然还有人能坐在他的上席。尉迟恭当场就不干了,要打坐在他上席的的人,李道宗出来劝阻,被尉迟恭打了一拳。

李世民见状一言不发的走,随后单独召见尉迟恭,他对尉迟恭说:“你觉得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屠杀功臣呢?因为功臣大多居功自傲,不懂得收敛。如今你就是这个情况,朕希望你能约束好自己,以免酿成大错。”尉迟恭听了之后连忙跪下,感谢李世民的不杀之恩,后来便跟李世民辞职,一直待在家里养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195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