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 也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
这种让人主动激烈自己的东西就是内在动机,即人们为自己而做某事,为了行为本身固有的回报而做某事。
那些被提供报酬的人不再有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外部奖励反而会损害内在动机。
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胜任和联结。满足这些需求,特别是自主的需求,才能持续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让人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某事,同时拥有最好的体验和表现。
当今社会对物质积累的高度重视,使得人们特别容易受到有条件的经济回报和有条件的爱的控制。
真正的自主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来自自己的真正选择,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
序2
在发展能力中,比起只通过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进行奖励,任何动物都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
外部奖励削弱内在动机
一旦你习惯用外在奖励而非兴趣、好奇心奖励自己,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买不起兴趣和好奇心了。
第一章 权威和不满
从词源上讲 自主一词源于自我管理。实现自主,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也就是说,凭自己的意志做事,并感到自由。
在某种程度上,非自主的行为就是被控制的行为,它有两个类别。
1、顺从,即顺从掌权者希望实施的解决方案。
2、反抗,这意味着仅仅因为人们期望你怎么做,你就一定要悖逆这种期望行事。
反抗是人们不服从控制的倾向的外在表现去,它与顺从不稳定地共存,而顺从则是人们服从倾向的表现。
第一部分 自主和胜任的重要性
对你想要的行为给予奖赏,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奖赏可能会增加行为的可能性,但只有在不停地奖赏的情况下才会如此。
孩子的旺盛精力往往来自他们强烈到令人吃惊的好奇心。他们寻求新颖,渴望学习。很明显,他们身上某些东西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他们想要掌控生活中的挑战。
“画一幅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画。”
内在动机是指完全参与活动本身,而不是达到某个目标(无论是赚钱还是画画)。
一旦人开始获得奖赏,就会对这项活动失去兴趣。然后,当没有奖赏时,他们的表现就大不如前。
金钱奖赏削弱人们的内在动机。
金钱当然能激励人,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金钱在激励人们的同时,也在削弱他们的内在动机,而且,正如我们后来发现的那样,它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
内在动机的关键是人们希望成为自己行为的“本源”,而不是被外部力量操控的“棋子”。奖赏把玩变成了工作,把玩家变成了棋子。
让人们被金钱奖赏控制时,便会失去与内在自我的联系。
当人们说金钱激烈人时,真正的意思是用金钱控制人。
第三章 我能决定自己的选择—个人自主的需要
自主: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一个心理需要
威胁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是通过人们想要逃避惩罚的欲望来激励他们。事实上,威胁很像金钱:它鼓励人们尝试参与活动,缺剥夺了他们参与这种有趣活动本身的愿望。
最后期限、强加的目标、监督和评估等 都破坏了内在动机。因为它们代表了施压和控制人们常用的策略。人们的体验与他们的自主相反,所以,这些事情会耗尽他们对活动本身的热情和兴趣。
设定界限是重要的,但过分强调控制和纪律,似乎是错误。这种做法忽视了人类的体验,其主要功能可能只是便于某些人为对他人施加权利找到简单的理由。
从广义上说,提供选择是支持个人自主的一个核心特征。
有意义的选择的主要益处是能够产生意愿。 它鼓励人们完全认可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将他们拉进活动中,让他们产生更大的意愿,减轻了他们的疏离感。当你给人们提供选择时,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回应他们,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给予选择很可能催生比你强加的解决方案更好或更可行的解决方案。
奖赏的影响应当取决于这个人如何解释奖赏—取决于这个人的心理解读。
当人们以控制的方式给予奖赏时,它们对内在动机产生了本质上的负面影响,使得接受者感到压力更大、兴趣更小。但是,当人们以非控制的方式给予奖赏,并且仅仅是作为对其出色工作的表扬而给予对方奖赏时,奖赏并没有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这些结果似乎表明,尽管奖赏的初衷是激发他人的动机,但正是它背后的控制意图,破坏了这一初衷。
以非控制的方式给予奖励,需要一种人们很难做到的发自内心的诚实。
支持自主是与控制相对的,这意味着处于优势地位的人能够采用他人视角,而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又意味着积极地鼓励自我激励、实践和承担责任,这很可能需要设定界限。
第四章 追求体验还是结果——内在动机与外部控制
外部控制往往只会让人们关注结果,从而导致他们走捷径,这样的捷径可能令人讨厌,或者令人难过。因此,外部控制给人的感受,与内在动机带来的振奋人心的体验相去甚远。
一旦你开始用奖赏来控制人们,就不可能轻易回头;人们一心想着获得奖赏时,很可能会选择走捷径。然而,走捷径并不是我们所希望提倡的。
第五章 我能做到——带着胜任感面对人生挑战
人们必须相信他们的行为将会产生某种结果,否则就没有动机去做事。
从分析中,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特点:第一,没有适当的工具性,就不会产生动机和富有成效的行为;第二,工具性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促使动机产生的基础,但也是使外部控制产生深远负面影响的手段。第三,联结得需要——即爱与被爱热需要,关心与被关心的需要,当感受到胜任和自主的时候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系。
外部控制是一种激励形式,涉及运用工具性来迫使人们以特定的方式行事,而有条件的外部奖励是使得控制作为一种激励工作效率的策略取得适度成功的原因。当然,问题是,控制会给人类带来各种重要的负面后果。
要使行为—结果联系成为激励因素,,人们必须理解它们,将它们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并具备运用它的能力。
如果表扬是非控制性的,它会增强人们的内在动机;如果表扬是模糊的,不知道究竟是控制性的还是非控制性的,那么,女性和男性可能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女性看起来比男性更有可能将其体验为控制性的。
日渐增大的压力会削弱内在动机。
真正的幸福来自对胜任与自主的共同追求,自主促进成长和健康,因为它允许人们体验自己的真实感受,做自己行动的发起者。
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指出可能的后果;指出行事的重要性;建议用一种关注行为而不是关注人的方式来表达反馈。
当人们听说表现不佳时,会感到无能和受控制,所有的内在动机都将被耗尽。
第二部分 人际联结的作用
第六章 走向自我一致与和谐——发展内在力量
他们在内心世界的组织中朝着更加一致和更加完整的方向发展,人类发展的内在本质是向内心深处的一致性与和谐迈进。
支持和肯定人们感知到的自主与胜任的社会环境会增强内在动机;而削弱人们感知到的自主和胜任的社会环境会破坏内在动机。
人格整合的发展,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成为你能成为的人,这就是真实。
胜任和自主,真正重要的是个人的感知。要获得内在激励,人们需要认为自己是胜任和自主的,他们需要感到自己是高效的和自我决定的。别人的意见不起作用!
对联结的心理渴望,甚至有人怀疑,许多性行为可能更多地与感受到被爱、被接纳、与人产生联系的冲动有关,而不是满足性的冲动有关。
独立意味着为自己做事,不为个人的滋养和情感支持依赖他人;相反,自主意味着自由行动,有一种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感觉,因此,人们有可能既是独立的,又是自主的(能够自由地不依赖他人),或者,也有可能既是独立的,又是受控制的(感到被迫不去依赖他人)。
依赖的动机是对联结的需要。
人们的依赖程度各不相同,但只要在依赖的时候是自主的,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依赖程度。
第七章——自主地承担重要但无趣的事
如果一个人对行为本身没有动机,觉得这件事没有意思,那么我们该如何促进期望的行为产生?比如努力学习。
内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内摄,把内摄比作全盘吞下一条规则,而不是消化它:另一种是整合,它包括“消化”,是内化的最佳形式。
自主行事需要你将某条已经内化的规则作为自己的规则加以接受,规则必须成为你的一部分,必须与你的自我整合起来。通过整合,人们愿意为那些重要的但没有趣味的活动(也就是那些本身并不具备激励作用的活动)承担责任。
人类的发展也需要心理营养来支持他们做自然要做的事情。为了内化和整合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他们必须在提供内化结构的社会环境中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即自主、胜任和联结。
真正的自主是要对他人负责。
人本主义的信念:重要的是做到真实,做自己,走自己的路。
我们重视责任,提倡自主并不意味着要求自我放纵,因为真正的自主包括为他人的幸福负责任。
如果没有界限、没有组织、没有需要内化的规则,就不会有内化。
纵容很容易,但支持自主很难。支持自主需要清晰、一致、并且以理解和共情的方式设定界限。
第八章——关于“应该、必须、不得不”的信念
真正的自我始于内在的自我,源于我们内在的兴趣和潜力,源于整合我们体验的各个全新方面的有机体倾向。在完善和提升真实的自我时,人们会产生日益强烈的责任感。出于对自主、胜任和联结的需求,人们愿意为他人付出,也愿意给予他人需要的东西。整合了这些价值观和行为,人们会变得更有责任感,同时也保持着他们个人的自由感。
真实自我的整合与发展,需要满足人的内在需求;真正自我的发展需要支持自主——需要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内摄是一个过程,它促使了虚假自我的出现,促使了一套僵化的规则和严格身份认同的出现,同时,它也是一个使人们失去与真实自我的联系的过程。
自我卷入不但会削弱内在动机,而且正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它还会损害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人们在任何需要灵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任务上表现变差。自我卷入的僵化妨碍了有效的信息处理,它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变得更肤浅。
允许自己失败,你就更有可能成功。
自尊实际上有两种类型,我们称之为真正的自尊和有条件的自尊。
真正的自尊建立在相信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坚实的基础上,是一种健全、稳定的自我感觉。它伴随着发展良好的真实自我,在这个自我中,内在动机得到保持,外在界限和规则得以整合,调节情绪的必要过程得到发展。因此,真正的自尊与自由和责任相伴相随。
真正自尊的人能够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缺点,而不是评价和贬低他们。
成熟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两个人之间能够公开地交流,不受自我卷入、内摄信念或自我贬低的影响。
胜任、自主和联结确实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个人主义是指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意味着只要你遵守法律,便没有任何外部力量会干涉你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同样,自主也可以被定义为在追求你所选择的目标时有个人意愿(自由)。因此,这两个概念都与自由有着一定关联,都传递了自我管理的意识,但是两个概念的侧重点和意义完全不同。
第三部分 如何实现自主
第十章 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你的某些想法确实很好,但也还有很多其他可行的方案,有时候我们需要按照他人的要求来做。可能他的想法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但他这次就只
是这样的要求。
支持自主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提供选择,这意味着分享你所处的优势地位的权威或权利。
促进自主 其核心是鼓励人们理解他们的权利在哪里结束,其他人的权利从哪里开始。设定界限是一种表达人们的权利和社会中存在的界限的方式。因此,它帮助人们学会在选择时负起责任。
生活中充满了选择,每个选择都有它的后果。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要的,但需要为承担后果做好准备,这是生活中的现实。
第十一章 从探索动机开始
只有当人们完全支持改变时,只有当他们在放松自如的状态下做出承诺,而且这种承诺体现了个人对改变的深刻选择时,他们才会自主地行事,才会有更高的概率成功。
当人们准备好为自己的行为和健康承担责任时,也就是说,当他们准备好做出深刻的个人承诺并接受伴随改变而来的不舒服的感觉时,改变的努力很可能获得成功。
人们成功地改变行为,从他们对自己的动机产生真正的兴趣开始。这意味着问问他们自己为什么要改变,坦诚地思考自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做出改变是一项只能由个人为自己做出的决定。
这意味着要探索他们想要改变的原因,同时关注他们从这种行为中获得的好处。通过探究自己的动机,人们能够做出真正的选择。
探索一个人的动机可能是个困难的过程,将一个真正的选择付诸行动同样也可能是困难的,但这些都是成功改变的起点。
一般人来讲,当人们更加自主时,也就是当他们更加受到内在的激励,并且将一些重要行为的规则整合起来时,不仅一开始就不太可能从事高风险行为,而且,即使他们被这些行为迷住了,也更能摆脱这些行为。
长期以来,人们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认识到,当人们在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做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时,他们将更加致力于执行这个决定。
首先要开放地倾听,这样才能从别人的角度了解情况。
第十二章 摆脱束缚,接纳自我
人与环境的互动贯穿人的一生。在面对每一种新的情境时,人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解释方式,这些特点和解释方式部分来自过去与环境的互动,并且将会影响未来的互动。
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和期望来影响他们的环境,使得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他们需要的东西。
环境给了人们促进自身发展的机会。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可能确实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其作用微妙而深远。
与其坐等世界给我们想要的东西,不如更主动地为自己做事。
人们会给他们遇到的刺激赋予自己的意义。同样的刺激可以让这个人感到快乐,却让那个人感到愤怒,因为每个人赋予它的意义各不相同。这些意义来源于刺激与人们的需求、欲望、期望之间的关系。
活着的真正意义不只是感受幸福,而是体验人类的各种情感。
动机必须来自内心深处,而不是外在的技巧。
第四部分 结语
第十三章 追求自主的意义
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自由的程度,但它们并不能决定自由的程度。
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屈服于混乱和控制的力量。
自由的核心是选择的体验。
一、怎样理解情商的作用
1、掌握分寸
情商高的女人善于恰到好处的拿捏分寸,她们察言观色以及准确地洞察他人内心,既能顺从自己的心意,又能恰当地给对方留有余地,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复杂的社会圈子,都能游刃有余地保持融洽关系。情感问题添加花镇情感导师\/信:,领取专业的情感分析 2、控制情绪
情商高的女人懂得控制不良的情绪,她们头脑冷静和行为理智,即使再愤怒也不会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出口伤人而是及时抑制感情的冲动,处理化解糟糕的情绪,把即将发泄的怒火扼杀在萌芽中。>>
3、读懂情绪
情商高的女人比较擅长去读懂男人的情绪密码,懂得在男人面对巨大压力时悄然暂退,让男人独自关闭在精神世界的隐蔽所里,得以客观斟酌权衡问题,从而尽快解决,而不是一味试图把男人从退避与休憩的自我天地中拉出来争个你对我错非黑即白。怎样理解情商的作用
1、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对于“情感”定义的转换。
从这个心理学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感情,是人内心的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感情
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感情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世界中的人们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千变万化的情感生活。
查尔斯·达尔文在1872年写过一本《人与动物的感情表达》。达尔文认为,情绪帮助动物们适应环境。表达情绪和表现动物的身体特点有同样作用,例如,狗在地盘被侵略的时候愤怒狂吠,让敌人认为它比实际上更具有攻击性。达尔文认为,情绪大多有目的性,因此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探索环境(好奇)、吐出不小心吃的异物(恶心)、建立社会关系(信任)、避免伤害(恐惧)、繁衍(爱)、战斗(愤怒)、寻求帮助(哭泣)、重复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欢乐)。在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可以让人类自动趋利避害,做出更利于生存的选择。尽管愤怒看起来没什么好处,但在原始部落里,可以让一个人被人害怕并建立起威望。羞耻和骄傲可以促使一个人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社会生活上,情绪帮助我们:
与其他人交流感情(如婴儿不会说话也能成功交流)。影响其他人对我们的态度。表示善意(如不是出于喜悦,只是礼貌性的微笑)。
《内在动机》作者(美)爱德华L德西,理查德弗拉斯特,通过内在动机认识自主的力量,剖析真实,真我与控制,假我之间的矛盾冲突。适度的自我掌控和奖赏的惩罚对于人们在生活,工作,人生中的影响,找到真正激发人们内在动机的法则,在浮沉的人生道路上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无穷的兴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拼搏。
推荐序一,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
文中对于内在动机的解析认为我们应该问“如何做才能让人们激励自己”,而不是去问“我们要如何激励他人”。这种让人主动激励自己的东西就是内在动机。即人们为自己而做某事,为了行为本身固有的回报而做某事。
真正的自主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来自自己的真正选择,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幸福最终来自心灵的解放。
阅读感悟,内在动机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欲望索求,发自真心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对自我需求的激励机制,因此产生的回报反而成了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因为回报最初就被排斥在行为之外。
比如写作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抒发情感,用我手写我心,是内心需要被抒发。而不是有出名,额外奖励的负累,这些都不是去写的初衷。在不断的成长中,由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从而会取得好成绩。这种自由书写就是自主的内在动机。
真正的自主是活出最真实的自己,不被社会标签所影响和掌控,按照一些所谓的舆论标准要求自己,不被任何畸形的思想所绑架。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做牵线木偶或随波逐流者。这都需要强大的内心做支撑,用理性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来抵御伪善的潮流。
比如,大众对审美的畸形,以瘦为美,迫使着很多人去整容,损害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按照别人的标注来要求自己,活在他人眼中,丧失了自主性。在面对亲情绑架时,还要忍气吞声,不敢做出应有的态度,这是自己用他人眼中的道德绑架了自己。
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人们都在寻找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心里的充实和满足,对人和事有着温和的善意,是嘴角上扬的弧度,过着喜欢的生活,在顺境或逆境中没有放弃自我,迷失或绝望,怀着最大的热情努力生活。
推荐序二,奖赏会伤人
文中将内在动机比作人类的食物,而工作,学习就是这些食物的来源。出现的偏食,厌食现象就如同工作学习中的态度和行为。
在成人眼里,工作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其次是个人发展,只有极少数时间属于快乐。学习首先是解决教育问题,其次是个人成长,只有极少数时间属于兴趣。
当今社会是一场交易,用表扬,声望,地位,金钱来与你交易,惩罚也日渐隐蔽,如同奖励就是对人们不能自主的残酷惩罚,会严重影响自我的进取心和自主能力。
阅读感悟,内在动机如果用奖励来激发就像在玩儿一个天平游戏,在外在奖励,内在自主与自我行为中寻求平衡。
真实的情况是注重外在奖励而放弃个人发展到最后会一无所获,失去自我;奖赏是对欲望和贪婪的诱惑,胆小怯懦者不敢做自己,受到外在因素的蛊惑。
就像与魔鬼的交易,典当灵魂换取金钱,地位,名誉,权利。在享受这些荣誉时好比行尸走肉的躯体即使泡在花海里也闻不到任何芬芳,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内在动机是自主选择下产生的动力,希望或是满足,这种自主是建立在学习,兴趣,愉快,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帮助的基础之上。
但是骨感的现实让人瞬间清醒,如果按照幸福指数和人生质量来排序应该是这样的,拒绝不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存在喜欢或厌烦的工作>不得以的工作,人人都追求自主是不现实的。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要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平凡中的乐趣。将不得以慢慢培养成喜欢到挚爱乃至一生的追求,这也是一种成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将奖励的惩罚变成了反击的力量,从而掌控了自我和奖赏的反噬,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级的自主。
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
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学 积极情感 情感原则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就是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具体的说,就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情感的作用,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其中包涵了两层意义:第一,在情感教学中要重视积极情感的作用。情感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情感,如自信,自尊,高兴等都有利于教学;而一些消极的情感如自卑,焦虑,沮丧等不仅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焦虑,会破坏大脑前额叶的神经环境,严重阻碍记忆功能的运转,大大的减弱了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有利于教学的积极情感,尽量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情感教学的目标。情感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教学本身,甚至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术领域,而是促进学生的生理与精神上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家和作家Daniel Goleman博士曾有力地提出了对于所有教育制度需要扩大其任务范围。他指出尤其是在18世纪的西方教育中,人们一直致力于误用甚至是否认一切情感领域的问题或者可以称为“情感文盲”。他将“一种新的学校可实行的培养学生的方法——将能力与情感同时带进课堂”做为解决办法,并说明了许多在教学中运用情感的成功例子。我国多为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做人,因此将情感带入课堂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感原则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每一种教学理念在运用于实践时,首先一定需要建立相应的原则。简单的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借鉴和运用的一些情感规则。在我国的教学理念中,老师大多重视学生认知的发展,即使有一些教学上的情感原则也没有对情感教学的提高有所帮助。鉴此从教学心理学的不同角度,我们提出了三条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
1快乐原则
作为情感教学的基础,快乐原则取决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重点关注其中积极情感的作用。例如,学生在上学之前刚刚挨了一顿骂,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正确开导学生,使其迅速调整状态,那该学生在此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受到影响。“快乐”在此有两种涵义:开心与兴趣。开心是兴趣的基础。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将情绪(mood)分成了三种:基本情绪(emotion),感觉(feeling)和感知 (sentiment)。第一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理需求;第二种包含了人们的社会情感需求如亲情,友情,爱情;第三种成为了人们情感中高级的社会需求如对知识,美的渴望。这三种感觉是递进的。只有当学生满足了前两种“开心”,才会相应的产生最后一种的“兴趣”。心理学家通过分析人的大脑得出当人的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它会进行评价和做出相应的反应。评价的结果有两种,积极的与消极的,同样做出的反应也分为积极与消极。例如,如果一个老师在第一节课时留给学生深刻的良好的印象,学生的大脑就会对此老师做出积极的评价,此时他的积极的情感就会使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动机原则
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更深入的情感的动机就成了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希尔加德所说的“精力充沛的行动会引导它的方向”。动机原则更多的被运用于学生第二语的教学中。Gardner和Lambert根据学习目的不同把动机区分为两大类:1)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2)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找工作,阅读和翻译技术资料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Gardner认为: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很可能比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在特定的环境中,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也有可能比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受外部因素的推动而学习外语,如为了表扬,想要出国等。因此在情感教学中,老师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具型动机与内存动机。
3适应原则
适应原则考虑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我们可以将教学环境看作是一个电脑。外部环境如教室,书本等是其硬件设备,教学中的情感环境则是其软件设备。优质的硬件设备固然重要,但软件设备从本质上决定一台电脑的价值。适应原则正是要求老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环境。教学是学生与老师围绕书本展开的一种行为活动。其目的是认知,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感环境,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项对309个在校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70%的人同意对老师的态度直接与对其所教的内容的兴趣程度有关。
三个情感原则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个原则从不同的角度指导着教学。快乐原则基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因素,重点关注积极情感所起的作用;动机原则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的学习目的,重点关注积极情感作用下的动机怎样帮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适应原则则基于教学中积极的情感教学环境,重点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虽然三个原则的着重点不同,但在一定意义上是相互重合的。例如,情感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学习状态,这同样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动机原则强调积极的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情感动机,这也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适应原则强调情感的教学环境,这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认知动机。总之,老师在运用情感原则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不同之处,更要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包含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是一个较长的实践改变过程,只有在重视认知的基础上,靠对情感教学不断的研究改进、积累经验才能最终使情感教学真正的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运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Arnold, Jane Cambridge 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Hilgard, E, R L Atkinson and R C Atkinso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 7th ed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9
[4] Gardner, R, P Smythe, R Clement, and L Gliksma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a 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6,(32):199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一、信息传递功能
情感的信息传递功能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在借助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感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情感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在社会交往的许多场合,人们之间的思想、愿望、态度、观点,仅靠言语无法充分表达,有时甚至不能言传,只能意会,这时表情就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其中,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更能突破一些距离和场合的限制,发挥独特的沟通作用。心理学家阿尔伯特(Alben)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是靠言语传递的。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人们用情感的表露代替了语言的表达,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具感染力。
二、行为调控功能
情感的行为调控功能是指情感可以促进或抑制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行为的内在动机之外,情感也能调控人的行为。一般来说,肯定的、良好的情感可以提高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否定的、不良的情感则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干扰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当今的企业经营中,管理者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激发职工的士气,这其实也是一个情绪调动的问题。当职工情绪高昂,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自然会努力工作,争创一流,即使困难时期也能和企业同舟共济,奋发图强;相反,如果职工情绪低落,怨声载道,就会人浮于事,不思进取,企业也就很难有光明的前景。
在有些时候,看起来是不良情感的悲伤、愤怒等也能激发和促进个体的行为。战争年代的许多革命战士是怀着亲人惨遭杀戮的悲痛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走上战场的;在当今社会中,许多见义勇为者面对丑恶的现象,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唤起社会的正义和良知。
三、身心保健功能
情感的身心保健功能是指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维护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理上的失衡,有的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到身体健康。在当前日益得到认可的关于健康的“生理一心理一社会”模式中,认为人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几方面的综合的良性状态。而且,这几方面的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情感作为心理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身体健康的关系早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一项动物实验中,用电击来使白鼠产生恐惧反应,造成三种不同的情境:第一种于无力对危险刺激加以控制,处于长期的恐惧压力下;第二种能预测危险刺激的发生,处于能预测的情境压力下;第三种不遭受电击,故没有情绪压力。实验结果,处于第一种环境中的白鼠由于长期的恐惧情绪,使得胃液中盐酸分泌过多,导致了严重的胃溃疡;第二种环境中的白鼠得了较轻的胃溃疡;第三种环境中的白鼠则安然无恙。此外,美国心脏病学会将易患上心脏病的人群定义为A型性格人群,认为这类人群的特征是生活压力过大,自我要求过高,性情暴躁,容易发脾气。一些临床医学研究也证明,长期受不良情绪困扰,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因此,对不良情绪进行控制、引导,代之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不但能提高生活质量,也能有效地防治身体疾病。
为什么人的内在动机(人性中固有的活力,自发性,真实性和好奇心)会被外在所削弱呢?
自主是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一需要。
默里认为,人不仅有生理需要,也有精神需要。人们对自主和自我决定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需要,人们需要去感受。
当人们感到被控制或影响自主时,就会产生自我饥饿感,内在动机被削弱。
限制自主的行为除了奖赏,还包括威胁,竞争,最后期限,监督评估,强加的责任和目标,都会削弱内在动机。
这些手段是控制或约束自主的行为,剥夺了自主的可能性。在个体看来原本充满兴趣的事情被限制和掌控了,使自我感到压力,从主动变成了为完成任务而做出的机械动作,而后只想逃避或远离,开始排斥该行为,丧失主动性。
如何解决内在动机的被削弱让奖赏与内在动机并存?
从尊重个体自主的原则出发,让人们具有选择权,远离排斥的支配感,让自我感到舒适,满足而积极的去完成任务。
文中举例,姑妈血压高严重,拒绝按时服药,从不遵医嘱,结果导致并发症。在换了一位医生后,医生让她自由选择吃药时间(适情况而定)开始按时吃药,姑妈表示喜欢这位医生。情感得到共鸣,心理没有被控制,内在动机激发了积极自主意识,情绪得到自我掌控,于是完成了按时吃药的行为。
由此可见,调整奖赏背后的动机,不再是从控制或听话出发,而是从认同个体成绩,工作的优异表现出发,认可个体的优秀,减少了控制感,满足了自主意识,备受鼓舞而激发内在动机,对工作,学习,充满激情和兴趣。
内在动机之所以被外在奖赏所削弱,是管理者企图用金钱控制人们听话照做,损伤了自我追求自由,满足,感受的天性。保护和支持自主,即不放任也不严苛,在规则之内保留应有的奖赏,让个体因果抱有主人翁精神,内在动机才有可能被激发或得到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