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的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竞争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几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线也正在转移,越来越注重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已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抓好幼儿时期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的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自私、粗暴、无礼任性等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家庭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严重。如在幼儿园中争抢玩具,这种行为大部分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样样事情依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也是心疼,不去批评指正,但现在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任何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下一代提出道德方面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人道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许多国家把调整教育目标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而在培养目标中,又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那么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一、误方法,树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
德育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的体现。中小学德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说服教育法:说服是使对方放弃原来的观点和认识,接受新的意见,努力使对方心服口服,有即时或可见性的收效。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掌握行为规范标准,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阅读书籍报刊等。
2、情感陶冶法的种类有:人格感化,即教育者靠自己高尚品德、人格以及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
环境陶冶,即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艺术熏陶,指通过音乐、美术、舞蹈、诗歌、影视等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扩展资料: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不能只让创设的情境自发的影响学生,还需要教师配合以启发、说服,引导学生喜爱其学习与生活的美好环境,自觉接受有益影响。
良好的情境是陶冶的条件和工具。要有效地陶冶学生,必先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熏陶感染学生。
-德育方法
情感陶冶法是:
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这三种方法同学们要做到区分,即根据题干可以判断出使用的是哪一个情感陶冶的方法即可。情感陶冶法的关键词是“潜移默化”,它区别于榜样示范法明目张胆、直接呼吁式的德育方法。
而是采用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对学生产生德育影响,这一方法其实在我们日常的德育过程中使用频率很高,如每个班级的教师墙壁上都会有名人名言,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陶冶的德育方法,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德育影响。
还有一道经典的题目,“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这也是情感陶冶法,除此之外,整洁的校园环境、文化长廊、教师在日常行为中体现的高尚人格、矗立在校门口的名人的雕塑、贴在草坪上、洗手间的标语、老师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朗读诗词等等,都是运用了情感陶冶的方法来对人进行德育。
相关信息
德育方法部分的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进行考察,有时会涉及到主观题的考查,但其重点考查的还是对题干所用的德育方法的判断和区分。
只不过主观题会涉及到定义的解释以及使用方法的再现,所以在教师招聘考试的备考过程中,这部分的知识需要能够理解并且记忆部分常考的教学方法的定义以及运用的注意事项。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性质: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1)德育具有社会性,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德育具有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3)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4)德育具有继承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德育的意义
(1)德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青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话:(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