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之 聚
张抗抗
千里河西,十日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
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人说在晴朗干爽的风天,傍晚时分,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之城
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鸣沙山从尘埃中静静显露,眼前一片浑沌的金黄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唯有这座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矗立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起点或尽头
也许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捏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脸膛上刻着重重的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在梦里见过许多回的鸣沙山,在这一刻却忽然变得不那么真实——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就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刚硬如此棱角分明
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
我读不懂鸣沙山
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升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是沙漠之舟……
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的方式天下也许再不会有比鸣沙山更坦率的山了——它从来没有外衣也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没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着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中的鸣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沙峰之顶,更加仙山琼阁,难以企及回望身后,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果然有降落伞的旅游服务,可以山坡上逆风一跃,降落到海绵般的沙谷中去
月色迷茫,星星深远亘古大漠,冷峻寂然有凄凉的风,从沙底一丝丝透出来那个时刻,我相信永恒
也许是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痕;又将沙子驱回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重新整合,重新磨砺每日每日,风都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着它手中不朽的雕塑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如八面来风;若是一盘散沙,解铃还须系铃人——风聚沙,便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变的演进之途想必是,当风参透了沙子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声声驼铃,在大漠上叮咚远去,鸣沙山,却无言
(选自《时文选粹》第四辑)
哲思心语
鸣沙山是大自然的奇迹,鸣沙山是大自然的壮景作家张抗抗怀着向往怀着赤诚,瞻仰并感触了鸣沙山的迷人风采她循着时间线索,以生动而优美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为文章创设了壮美的意境观察巨细兼顾,描绘具体准确,感受真切细腻,展现出一位女性作家独有的艺术魅力在客观描摹鸣沙山情状的同时,也糅进了作家大胆而合理的揣想和想象,以文学的笔调呈现一些地理常识,为鸣沙山增添了传奇色彩,使鸣沙山的内涵得到了广泛地延伸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作家手中被运用得是那样的娴熟自如而又创意频现,值得读者反复玩味更为可贵的是,作家由沙之聚进一步联想到人心之聚,这就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哲理意蕴,深化了文章的意境,使原本就内涵丰富的文章更拥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且读且思
1作家张抗抗是按什么顺序对鸣沙山进行描写的找出相关的标志语句
2从作家的描写来看,鸣沙山具有哪些特点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作答
3文中有不少语句使用了相同结构的短语,试找出两例,并分别体会其表达作用
4“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着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这句话蕴含了作家对鸣沙山怎样的情感
5沙之聚,依靠的是风结合本文的相关内容和自己的切身体会,说说人心之聚依靠的是什么
《沙之聚》:1时间顺序标志语句有:“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月色迷茫,星星深远”等2鸣沙山的特点有:“雄健而威武”、“温柔”、“坦率”等3如:①“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此句用精炼的语言反衬出傍晚时分鸣沙山的雄壮,显得句式整饬,具有韵律之美②“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此句连用三个相同结构的短语,形象而完整地再现了鸣沙山的形成过程,不仅显得语言畅达,有一气呵成之美,而且很富有气势4热情地赞美了鸣沙山坦荡的胸怀、执著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家对鸣沙山的景仰之情5言之成理即可如:人心之聚,依靠的是人们的精诚团结,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团结奋进,“顺其自然,循序渐变”,直到共同实现伟大的目标
黄胄(19253-19974)河北騠县人。著名中国画画家、收藏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曾受命文化部,领导创造了中国画研
究院,任副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炎黄艺术馆馆长。艺术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创作
的唯一源泉”,长期深入生活,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海岛、高原、牧区,勤奋作画上万幅,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无所
不精。尤擅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主体性巨作,不少作品陈列于国家重要政务场合或以国礼赠送外国首脑。其作品屡次
获国际奖,受到海内外人士的爱戴。代表作品有《打马球》、《洪荒风雪》、《草原八月》、《松鹰图》、《叼羊图》、《牧马图》等。晚年集中毕生精力筹建了民办公助的炎黄艺术馆。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间艺术交流作出杰出贡献
。出版有各种文本和不同形式的《黄胄作品集》三十余种,理论文集有《黄胄谈艺术》、《黄胄书画论》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理解美术鉴赏过程中产生不同差异的原因;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不同方式与角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感知与对比探究,理解美术鉴赏过程的实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能够以不同形式鉴赏一幅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化对作品的感受,提高审美体验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不同方式与角度。
难点理解美术鉴赏过程的实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对比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齐白石大师的代表作品《祖国万岁》引导学生欣赏思考:
——看到这幅作品,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不同的人在观赏相同的艺术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学习鉴赏美术作品。从而板书并导出课题。
(二)对比分析,找准角度
1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
教师出示黄胄的《洪荒风雪》和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两幅作品,学生欣赏并思考:
——两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分别是怎样的带给人怎样的审美感受为什么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背景的简要介绍,教师简单总结后追问:
——为什么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对我们鉴赏美术作品有哪些帮助
教师在总结补充: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作品的主题含义、形象创造、形式意味的理解与鉴赏。
2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
教师继续出示梵高的代表作品《星月夜》以及《麦田上飞过的乌鸦》,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艺术家的作品特点,并提出问题:
——艺术家风格特点的形成与什么是密不可分的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与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和自身的艺术观点是分不开的,因此,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使我们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另一个角度。
3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教师播放课件,依次出示版画《到前线去》、套色版画《初踏黄金路》、工笔作品《秋暝》,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当我们对于作品背景甚至艺术家均不甚了解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鉴赏美术作品呢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并提示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来找寻答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通过我们自身累积的美术知识,尝试从作品的形式美感出发来进行鉴赏,从而理解特定作品形式美感的创造价值。
(三)总结评述,领悟探究
教师分别出示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以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两幅油画作品,组织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美术作品的角度尝试分析:
——两件作品是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艺术手法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正义的力量的
学生分小组进行作品鉴赏活动的展开,最后教师总结评述,得出美术鉴赏活动的本质是“再创造”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概括总结,强调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不同角度,提示学生课后应运用不同资源,做自身美术知识的积累,从而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
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相对比较晚熟它出现于工笔人物画已经成熟后的两宋时期由石恪、梁楷将书法行草的笔法入画以其天才的创造表现的减笔人物画发展而来的。但在其后的七八百年间再没有出现一个成就斐然的写意人物画大家。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西方艺术以及素描理论的系统传入和影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学派指出中国画的出路就在于以西方的素描造型来加以转化。随之素描也成为了写意人物画的基础训练科目。同时直接以笔墨宣纸放笔直取的意笔人物写生也成为高校国画人物的主修课。重视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当下精神世界更推动了写意人物画的复兴和发展。随着徐悲鸿、蒋兆和、黄胄、卢沉、周思聪、方增先、刘国辉等一批批优秀画家不懈的写生实践中国写意人物画可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时期其风格多样、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具备了超越前辈的优势。
吴昌硕:近代画家。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原名俊,字昌硕,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身长金石书画,无一不精,作品气魄雄浑,苍劲铁骨,为中国画坛一代巨匠。
齐白石(1864~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为木匠,27岁拜当地文人为师,学诗书画印。57岁后定居北京,卖画治印。60岁后,“衰年变法”重视创造,融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技法于一炉。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
张大千(1899~1983):现代画家。原名权,改名爰,字季爱,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1917年留学日本,在京都学染织。1919年回国后从曾熙、李瑞清学书画。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代表作:《九方皋》、《愚公移山》。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黄宾虹(1865~1955),浙江金华人。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李可染(1907~1989年),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自幼习画,先入上海美专师范科,杭州西湖国立艺专研究生班,师事法国名画家克罗多学习油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傅抱石(1904~1965),现代山水画大家,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便是他与关山月合作的杰作。原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南昌人。傅抱石在山水画上成就巨大。他还擅绘水和雨,独创“抱石皴”法。他的人物画也自成一格。
关山月(1912~2000),生于广东省阳江县。关山月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其代表作有《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连牧居》及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等。
林风眠(1900~1991),原名凤鸣,广东梅县人。林风眠早年创作以油画人物为主,兼画水墨山水、花鸟。其绘画广泛吸收古典艺术、印象主义、野兽主义艺术的营养,并加以消化,同时又研究中国传统美术和民间艺术。代表作有《摸索》、《人道》、《人间》、《生之欲》、《人类的历史》等。
刘海粟(1896~1994),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凤阳,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李英杰,字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技法,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他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等作为题材作画。代表作有《盛荷》、《群鹰图》、《兰竹》、《芙蓉》等。
黄胄(1925~1997),原姓梁,名淦堂,字映齐,河北省蠡景人。主张以速写起家,在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两次大量临摹古代精品。以大批新意境、新技艺,展示出笔墨流畅、气度澎湃的佳作,给中国画坛开一代新典范。代表作:《洪荒风雪》、《载歌行》、《丰乐图》、《欢腾的草原》、《牧马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