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途径包括哪些

审美的途径包括哪些,第1张

审美的问题就是关于人类审美的科学,它的做终目的是帮助人们掌握审美活动的规律,确立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审美理想,从而铸造人们丰富的、完美的个性,促进人的精神文明,提高人的鉴赏能力。

这个学科主要通过对人加强文学、历史、艺术及美学中美的哲学,美的经验等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可科学素养。

人只要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会鉴赏事物的美,就能得到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审美享受:指鉴赏者在事物鉴赏中所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审美享受主要通过共鸣、净化、领悟等鉴赏心理来实现,或者说,审美享受主要体现在共鸣、净化、领悟等俭省心理上。

共鸣:指鉴赏者被事物或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人物命运深深感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审美高峰体验。

如:我们读一本小数,透过文字通过想象深入到作品所描绘的那个社会中,为作品的人物所打动,为任务的命运与情节的发展而揪心,为正面人物的不幸与成功而感到痛苦和高兴,为反面任务的得逞与失败而感到愤恨与兴奋,这就是共鸣。

净化:指鉴赏中的情感在共鸣中得到调节,慰藉、疏导和升华。文艺作品把鉴赏者引入一个审美的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中,鉴赏者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困扰与人世的苦恼,可以松弛自己紧张的神经,疏导郁闷的情绪,是自己的心理恢复平衡;可以使异化的心灵得到纠正,扭曲的人格得到升华。净化是在共鸣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一种更深刻的美感。

领悟:是鉴赏者在共鸣、精华的基础上主动追索作品深层意蕴的结果,它是一种生命智慧的飞跃。伴随着这种审美领悟,鉴赏者往往获得一种大彻大悟的喜悦。

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心理结构是指审美主体内部反映客观事物的审美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结构。构成主体与客体审美关系的中介,人类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机制。一般认为由审美心理倾向、审美认知、审美情感构成。审美心理倾向包括审美需要、审美动机。首先是审美需要引起审美动机,审美动机推动审美活动的积极性,指导审美定向。

审美教育

与审美动机紧密联系的是审美认知,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只有在审美感知、理解、想象的基础上,才能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识。这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特别是认识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常常抱有一定的态度。

这些态度体验,便是情感,对审美对象产生的情感就是审美情感,如同情、崇高、爱慕等情感。审美认识是审美情感的源泉,审美情感又是深化审美认识的催化剂,两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个体在不同的审美活动中,上述三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这三种因素也不是同步发展的,审美心理结构是一种动态的心理机制。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曾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同样,美术教育的目标也不仅仅限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培养广大民众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整体的文化品位与素质修养 。

进入21世纪,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基本的部分,面对生活中林林总总的美术作品,迫切希望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水平,但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如果在今后的美术鉴赏中能注意以下几点,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首先应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美术作品的客观效果都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这两方面发挥能动作用的结果,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所谓人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酉,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当然,特定的艺术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其对客观世界作出特殊的反映,以影响广大的欣赏者进而取得深远的社会效果,但作为欣赏者,当他用心去感悟艺术家用心血提炼出来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

当我们面对美术作品时(如一座雕塑或一幅绘画等),欣赏者必须发挥“注意’的作用,就是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欣赏者一要注意把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作品,有时还需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在欣赏中逐渐得到较为深刻完整的认识,因为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画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按排的,都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面对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时首先我们会注意到她那微妙的笑容,因为那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但随着进一步观看,你会发现画面是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尤其蒙娜丽莎那优美的双手和背景中的山水都是同她的微笑相协调和相呼应的,整个画面流露出自然、亲切、优美、高雅的艺术特色,通过逐步深入的观察,我们渐渐地能感悟到大师描绘的是集伟大母性的端庄、善良和温柔于一身的蒙娜丽莎所代表的仁爱和尊严,最终领悟到被美术评论家称之为“水恒的微笑”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综合注意的结果。

开始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时,一定要选择中外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就如读书要读名著、欣赏音乐要听名曲一样,因为这些大师的作品都是经过时代的检验和历史大浪淘沙所保留下来的,也是各时代、各国、各民族最具有价值的文化艺术精品,是其他一般的美术品所无法比拟的,另外欣赏名作最好是看原作,或者看印刷精美的。正如歌德指出的那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二、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艺术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由于欣赏者面对赋子启发性的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所以会自然而然地被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这些联想和想象是在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正是美术创作者预期的最佳效果。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之上的,换言之,生活阅历越丰富、文化素养越高的人对美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就越强。显而易见,美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器官,欣赏者一般都能够自发地、朴素地通过感性体验去接受作品传达出的艺术信息。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艺术化反映,把丰富的客观内容凝缩到艺术形象中,在欣赏过程中,由于欣赏者联想和想象的作用,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即可以感悟和理解更为丰富的作品内涵。我国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作品在当时之所以引起了轰动,不仅在于其中蕴含了作者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对普通劳苦大众的关注,更为成功的是画家巧妙的运用写实主义风格,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平凡感人的农民老父亲形象,给欣赏者造成强烈的、震撼的视觉冲击力。随着进一步观看,从“父亲”脸上那刀刻般的皱纹中、额角上的汗滴里,使人们联想到我们千千万万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苦耐劳的父亲,是怎样的千辛万苦、任劳任怨。我们还可以从他那平和善良、充满希望的目光中想象

出这些象征着中国脊梁的“父亲”对丰收和幸福的渴望。除此之外,画面成功表现出的烈口炎炎的光感、父亲那长满老茧、沽满泥土的大手,甚至用来做道具的那只青花粗瓷碗,都能自然而然地使欣赏者浮想连翩。画家是要把中国农民的现实写进油画,让现在和将来的人们记住他们的苦难和期盼、朴实和善良。可以肯定,如果欣赏者在充分感受罗中立的“父亲”这个艺术形象的特征的基础上,正确的运用联想和想象,回忆自己有关的生活感受,就能使这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充分显现出它的艺术效果,而欣赏者也能从中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面对抽象美术作品时,欣赏者要学会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就风格和流派而言可以说是千门万户,蔚为壮观,同时各种艺术实验和探索仍轮番登场,尤其是现代艺术家,他们思想活跃,匠心独运,勇于创新,创作了许多充满艺术个性的,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它们之所以能够超越时代、流传至今,一定有其独特的可贵的艺术魅力。面对这些使人一下子看不懂的抽象、前卫的现代美术作品,应该如何鉴赏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呢?黑格尔认为一件美术作品存在着外在与内在的两种因素,我们在欣赏传统的具象美术作品时,很容易通过画面表现的人物、场景、情节、色彩等元素感受和理解画家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但在以抽象为特征的美术作品中,对抽象画面的象征性、代表性、暗示性和形式美的鉴赏则不如具象画面中的内容那样显而易见,那些夸张、变形的形象,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宣泄、韵律的变化,肌理的表现等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个性,欣赏者只有先读懂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了解一些现代美术观念,才能进一步欣赏到画家要表达的艺术境界。我国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创作的油画《走近荷糖》就是运用抽象的艺术语言表达具象内容的一种诗一般境界的优秀作品。作者极富激情的在画面上运用宽阔而随意流畅的笔触,横向排列出几大色块,几笔暗红色象征着荷花、浅绿色象征着荷叶、大片的黑色代表倒影、白色又仿佛是水中的天光,画面没有一笔具体的描绘,但远远看去,那些原来生冷的笔触顿时变成了一池随风摇曳的荷花,使人惊讶,令人赞叹。细细品来,那不染的荷花、寂静的池糖、和谐的色调、无不流淌出超凡脱俗的艺术信息。

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逐渐对一般的艺术规律有一些基本认识,有了这些认识,则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美术鉴赏中,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每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另外,博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以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了解必要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知识,熟悉各类艺术规律和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为提高审美和美术鉴赏能力打好基础。显然,如果你不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就很难理解潘鹤的著名雕塑《艰苦岁月》,如果你不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看不懂毕加索最著名的反法西斯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毕加索在格尔尼卡遭到法西斯狂轰滥炸后,决定画这幅画时说:“当我描绘那幅将被称之为《格尔尼卡》的画时,我清楚地表明了对那些把西班牙沉浸在痛苦与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以此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由此可见,每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她是与历史、社会、文化乃至艺术家本人的经历、个性、艺术天赋等等方面紧紧相关的。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美术作品鉴赏能力,不仅需要接触作品本身,还要了解不同艺术样式,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此外还应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修养,方能真正成为一个高水平的鉴赏者。

在一个画展中,精品是那样的光彩夺目,相形之下平庸之作则黯然失色。这是因为客观上形成了比较,而广大观众也在自发地对各种画派、各件作品进行着比较。作为现代人,每一次美术欣赏实践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感悟能力。只要你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进步的观点与理想、健康的情操与趣味、兴致勃勃的去欣赏艺术,多学习多实践,触类旁通。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得到提高。

培养孩子审美是当父母的责任,千万别小看了审美的问题。如果没有给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那么他以后想要补上这一课,学费就相当高昂了。

我们可以学习欧洲国家,他们会告诉孩子们: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你周围的建筑风景,你的谈吐气质,你的衣着服饰,你本人,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了解,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思考。

也可以通过学习美术,在画画创作的过程中,提升对审美的感悟。九方的老师在童画教学时其实并不会过多要求你这个技巧一定要会,那个方法一定要记牢。更多的是希望学习美术时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是作为老师希望能达到的最高目标,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有艺术教育、幼儿的日常生活、大自然、大社会。

1、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音乐活动、绘画活动、手工制作、文学作品欣赏、表演活动等来实施。在这些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身体感觉等的综合审美感知,激发幼儿用节奏、色彩、线条、形体等来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和行动。

2、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美育的实施不应仅仅局限在艺术活动方面,日常生活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极好机会。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美是幼儿最接近、最熟悉、最容易感知的。因此,幼儿审美教育应当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

3、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自然界是幼儿美育内容的天然宝库。它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界的美是真实的美,它具体,直观、生动、形象,很容易为幼儿所感知。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美育的内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给幼儿提供美的事物,让他们能够理解美的形式所包含的意义,就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从直觉开始,产生最初的审美情感,并将此情感一直贯穿于整个审美活动过程中。

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培育幼儿的审美感知,就是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现实生活和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美,使其感知活动对美变得敏感起来,能在平常的事物中、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和行动,幼儿表现美的核心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想法。

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艺术。

四大审美方式:

1,优美:指事物排列整齐,大小均匀,所形成的规范美

2,崇高:指极大的事物与极小的事物存在于同一画面中,所形成的视觉差异,壮阔的美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喜剧审美:毁掉没有价值的东西

例如,戏剧中将反派人物毁掉

4,悲剧审美(世界级最高的审美方式):将有价值的东西毁掉

例如,戏剧中将主角毁掉

水浒传,泰坦尼克号

探讨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  

①考古学方法。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  

②对现代残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  

③对儿童艺术心理学的探究。即通过对儿童艺术心理的研究,推测人类审美发生和艺术的起源。

培养审美情趣,激发人的好奇心。

(2)提高审美能力,积累文化素养。

(3)优选观赏角度。

观赏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5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