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各有什么特征

艺术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各有什么特征,第1张

术的主要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主体性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征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三、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美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欣赏一幅名画,也和聆听一首名曲一样,当你感受到它的艺术美,从中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时,那真是一件赏心乐事!斯宾塞有一句名言:“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把美育定义为“用人类创造的美——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中,美术的地位定义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欣赏更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选的一些优秀美术作品,基本上涉及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其中,既有中外名家名作,也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中华民族灿烂的美术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了解、学习中国民族民间优秀美术作品,可以增强民族情感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欣赏伟大的民族画卷,可以召唤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学习中外优秀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崇尚文明,珍惜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观念。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激发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热情,培养孩子们创造美、欣赏美、鉴别美、批判美、接受美的艺术欣赏能力。

现行的各个版本美术教材中选用的一些欣赏范作,一般都是一些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和中外名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欣赏价值。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从中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创作的动机和思路;可以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鉴别能力的新型创新人才,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美术欣赏课业究竟有哪些审美欣赏价值呢?

一、借鉴价值:

欣赏教学能为学生习作、创作提供示范,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艺术语言,促使表现技能的提高,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这是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例如在欣赏优秀儿童美术作品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探究同龄小画家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技法;再如:欣赏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后,学生会把了解到的剪纸艺术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去;而通过赏析外国优秀美术作品后,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到不同文明影响下的美术作品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没有这些优秀作品的欣赏启发,要学生去创作、去表现,将是十分困难的。成功的范作,有启发借鉴的意义, 往往会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提供表现的思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从现有的美术教材来看,普遍都十分重视随堂习作前的欣赏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努力创作的激情。

二、认知价值:

美术作品反映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有现代也有古代的,有中国也有外国的。进行欣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可视的生动形象的世象和历史。可以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扩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引导学生参与本土文化的传承,也能促进学生了解异域文化,使中外文化得以在一个较高层面上交流借鉴。例如:欣赏中国古代陶瓷青铜作品,首先要涉及到原始社会及商周历史。比如,欣赏《四羊方尊》可以了解到中国奴隶社会的劳动人们精湛的技艺。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可以了解到文艺复兴在西方社会各个方面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情况。比如,欣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能够领略到文艺复兴时代英雄主义的内涵。欣赏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比如,欣赏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可以感受先烈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同时,美术欣赏提供的生活景象,较之文字描述,更为生动、形象,更能为学生所感受、所了解。美术作品的专题欣赏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美术的有关知识,如作家的生平、艺术造诣及影响。作品的艺术语言,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等。美术的认知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三、审美价值:

欣赏课业的更重要价值是审美教育的价值。无论是专题欣赏还是随堂欣赏,展示的作品都是美好的、高水平的成功之作。学生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的理想等,都是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提高的。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能为学生接受的优秀作品的欣赏, 可以培养学生独到的眼光,提高他们的艺术判断能力。通过具体分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表现手法及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来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语言,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欣赏活动需要经常进行,在一定量的积累同时,受到熏陶、感染,就能使学生的眼光更敏锐,思想更有艺术理解能力和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吸收能力。

四、教育价值:

美术欣赏最终的目的是教育,所以美术欣赏具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新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欣赏内容,基本上需要涉及古今中外众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如接触学习中国民族民间优秀美术作品,可以增强欣赏者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可以召唤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接触学习外国优秀作品,还可以开阔欣赏者的眼界,开拓他们的文化知识视野,扩展欣赏者的认识领域。一幅优秀绘画作品或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本身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和对正义力量的歌颂,都可以帮助欣赏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正义感。

欣赏是人们以作品为对象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能动的审美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作者——作品——欣赏者,此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欣赏行为的确立主要是建立在对艺术美的感知和体验所带来的审美愉悦以及对美术作品的反思基础上的。在欣赏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感染,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精神上可以得到陶冶、净化和升华。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内容具有很高的审美欣赏价值,可以开阔学生眼界、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从中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新型创新人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绘画作品之所以会深受大众的青睐,除了作品中极富表现力的线条、颜色以及笔法,还有作品背后艺术创作者融入其中的个人情感。这些都离不开艺术创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地大量的观察和积累,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注入到作品之中,并且通过创作实践的过程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创造出极具生命活力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绘画创作;情感表达;感染力;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181-01

  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审美修养并且能够陶冶大众的艺术情操,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绘画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表现形式,更是个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在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情感表达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它可以使创作者与作品间形成某种情感共鸣,这种情感随之也会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进而激励着创作者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