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儿童图画书的时候我想,童书都是大人写出来画出来给孩子看的,如果我能看懂大人想表达的意思,就一定知道怎么教孩子看。
顺着这个思路,我看了很多儿童图画书,也写了不少图画书的解读。每一次都尽量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以期能准确地抓住作者想表现的东西。
从第一本书开始,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从只会表达情感到会看图画,从只能感叹画得好到知道哪里好,从看到表面的故事到会分析整本书的优点,图画书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扇通往我内心童真的窗户。
先给大家看两张图,请各位看看能否发现其中的区别,答案在文章末尾:)
看完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后,我觉得自己的图画书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当然,今天我想讲的不是《幸福的种子》这本书,而是“美国现代儿童文学奠基人”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儿童图画书《早上好,晚上好》(Good day,Good night)。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显赫的布朗家族,她终身未婚,但是却对孩子,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的心理、情绪和兴趣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擅长用精简、游戏性、有韵律的优美文字来铺陈故事。她一生致力于童书写作与儿童教育,曾四次获得过凯迪克奖,还获得过“美国图画书届先驱性人物”、“黄金时代代表人物”的桂冠。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百部作品,并以经典作品《晚安,月亮》(Goodnight Moon)和《逃家小兔》(The Runaway Bunny)在儿童文学领域独树一帜。
《早上好,晚上好》是一本大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绘本,简单到没什么故事情节,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翻完。如果顺着这个思路看下去,根本不可能知道图画书的意义在哪里,更理解不了玛格丽特居然可以依靠写童话书就能获得如此的殊荣。这些,就是极容易被大人忽略的,低幼儿童读物中展现的生活美感。
一,绘本故事简单,背后的意义却很丰满
给幼儿看的书,文字一定不会太多,甚至语句有多处重复,目的就是多次重复简单的词,利于小孩子模仿和学习。从这一点来看,《早上好,晚上好》符合幼儿阅读的要求,语句简单,重复性强,便于模仿记忆。全篇文字几乎全是以“早上好,”和“晚安,”组成的。
即便语言如此简单,松居直所说的好故事的组成部分—— 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如何做、结果如何 ——仍然清晰的表现了出来。
时间:早上、晚上
地点:小兔子生活和玩耍的地方
人物:主人公小兔子、小猫、其他兔子邻居等
做什么:迎接早上的阳光、充实度过每一天、与傍晚的夕阳说再见
如何做:跟太阳和月亮说“早上好”与“晚安”,和伙伴们踢球度过快乐的一天
结果如何:小兔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生活充满着热情
不去深挖绘本背后的意义,根本意识不到简单的图画书有那么多的涵义,读不懂这些涵义,自然也讲不出好故事给孩子听。
二,绘本形象鲜活,色彩丰富,可做儿童艺术启蒙的材料
松居直说,图画书的插画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画,而幼儿时期获得的美感体验直接影响着长大后的审美力。如此看来,为孩子挑选图画书是一项责任艰巨的工作。
据我的体验和观察,选择大师的作品能避免踩一部分雷。《早上好,晚上好》的绘制作家是美国知名童书作家、插画师罗伦·朗,他凭借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著的《为你歌唱》(Thee I Sing) 和华提·派尔普经典作品《勇敢的小火车头》(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中的插画,成为《纽约时报》排名第一的畅销书插画师,还曾凭借《逐梦火车》(I Dream of Trains)获得了美国金风筝奖,这是美国童书作家和插画家协会颁发的一项针对童书的大奖。
回到这本图画书中,我们看看画图是怎么表现故事的:
1, 好的图画可以单独讲述完整的故事。
为了检验这一点,我特意遮住文字部分,只看图画,也能知道这本书讲述了小兔子一天的生活。它用充满期待的眼神迎接第一缕阳光,活力四射地和伙伴们一起踢球,一直到最后略带平静和疲惫的和玩具们说晚安。
2, 好的图画和文字能够一一对应。
这本书的文字特别简单,但是每一幅图画都能和文字对应得上。跟阳光说早安的时候,邻居的影子就被阳光拉得很长很长;跟小鸟说早安的时候,就能看到鸟窝里有三只嗷嗷待哺的幼鸟。文字是图画内容的集中提炼,而图画又是文字的发挥和延伸,图画书的艺术可真不简单。
3, 好的图画值得仔细探究细节。
故事开篇,小兔子在迎接第一缕曙光,它望向的方向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说晚安小蜜蜂的时候,大部分蜜蜂都睡着了,只有一个蜜蜂妈妈带着小蜜蜂在读睡前读物,这个细节正好可以对照睡前自己在读书的小朋友。
除此之外,每幅细节图中出现的动物和物品,都可以在整体的大图中找到,这些视角的转换、视野的扩收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观察事物的角度、发现细节的眼光。
三,越是低幼读物,越需要父母带着爱意读给孩子听
松居直在书中说,“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如果父母能够用充满情感的、温暖的话语读书给孩子听,就能在阅读中和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感受他的情绪变化,激发他的语言功能,充实他的内心感受。
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所以父母首先要学会看图画书。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1,父母要认真地反复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因为 幼儿读书主要依靠的是听觉而不是视觉 (认字)。
2, 大人应该顺着孩子的思绪,而不是想时刻左右他 。让孩子成为阅读的发起者,而不是图书的补充者(让孩子看图、听故事,而不是去找书本想表达什么意思)。
3, 当孩子有疑问或者想探讨时,要温暖地回应他,与他沟通 。(注意不要总是对孩子发问,问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别用大人所谓的“读书的意义”代替孩子“读书的快乐”)。
“一个会念图画书的人,不但是图画书艺术的最佳解读者,同时也是最好的媒介”,他能决定图画书的最终价值。(《幸福的种子》P33)
我希望提醒父母,或者将为人父母的读者,当你拿起一本书,特别是儿童图画书的时候,不要仅仅把它当做一个玩具,或者是识字、丰富孩子认知的工具,你要首先了解它、发现它、爱上它,才能经由本身把书本的意义传达出去。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这本《早上好,晚上好》虽然故事简单,语句简单,但是它能定出孩子视觉的焦点,引导幼儿关注他身边的世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
书本中的小兔子每天早早起床迎接太阳,晚上乖乖地和月亮说晚安然后入睡,是多么自然而规律的生活方式。日出而起、日落而居,城市的嘈杂扰乱了生活的作息时间,但是绘本完全可以开辟一片世界让孩子感受平静。
小兔子每天给邻居送报纸、喂小猫、和伙伴们一起踢球,不就是小孩子做家务、爱动物、爱运动的翻版吗?一旦绘本故事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他就能形成自己的认知,确定模仿的对象。
绘本就像一个房间,孩子走进去,再走出来,抚平内心感受的同时也能收获力量和勇气。大人们需要朋友和交际圈的抚慰,小孩子同样需要知道有人会和他做一样的事,这种心灵的支持比大人说一百遍你能行要有用的多。
《幸福的种子》里有这样一段话:“幼儿的耳朵相当好,对于语言和声音非常敏感。特别是在两岁到四岁时,孩子会专心聆听有趣的声音和节奏轻快的语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生理上,自然会被有节奏的词句所展现的音乐性(或称为声音性)所吸引。”
《早上好,晚上好》就是这样使用重复、温柔的语句和整个世界对话,世界苏醒过来,语句轻快起来,世界沉沉睡去,语句安静下来。
生活即呼吸,呼吸在这些语句里。
PS:最后回答一下最开始两幅图的答案。那是书本前后的环衬页,我是翻了很多很多遍才发现,这两幅图展示的是森林中的早晨和晚上,故事就发生在图中偏右的那颗大树底下,那里是小兔子居住的地方,下图中树下有星星点点的灯光。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些细节,对吗?很开心,我现在慢慢会看绘本了呦~
2016年有哪些年度好书值得推荐?
回首2016,麋鹿大概读了100本书(还没具体算);年度好书单,那比较权威的肯定是新京报书评周刊、南方周末等媒体评选出的咯~~
麋鹿的书单肯定不权威,就先从自己读书的角度来推荐几本我个人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吧!
(一)虚构类及散文类:
《巨人的陨落》
这是麋鹿2016年读过的最好的一套书!所以一定要放在第一个!
出版社的官方推介语说这套书是“让全球读者三个通宵读完的小说”,麋鹿是一个星期读完的。作者肯_福莱特被称为英国的“金庸”;《巨人的陨落》这本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阶段的欧洲以及这场影响了当时世界面貌和无数人命运的战争为主题。全书共有125个人物出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国,其中22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从刚满13周岁的少年矿工比利_威廉姆斯第一次下矿井工作开始,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反映那段云诡波谲的历史。
2《寻找光的小女孩》
我个人认为,和《追风筝的人》一样好看;主题是反战,但《寻找光的小女孩》并未从正面描写战争的惨烈与残暴。书中,我们分辨不出故事发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对于屠戮的始作俑者,作者仅仅借光儿和爷爷先生之口将他们称为"那种人"。
如果说《在异乡》旨在向读者展示战争参与者的内心世界的话,《寻找光的小女孩》就是对战争阴影下平民心理的一次探索。这部八万字的小说尚无足够的空间探索“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命题,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对爱与救赎的致敬。
从《布谷鸟》、《漫长的婚约》到《冷山》,包括《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今年初韩国新出品的**《想念哥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及影视作品着力于从平民个体的微观角度去探索战争阴影下普通人的生活境况,去反思战争给平民带来的凄惨和伤痛。对无辜的平民来说,斗争与信仰、党派与政治也许都很遥远,美满的家庭与其乐融融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3《月童度河》
没错,安妮宝贝的书,现在她的笔名叫“庆山”。她的文字代表了2000年前后海派文化的一个分支;相比于乡土文学,在她构建出的文学世界中,都市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阴郁,无可奈何;人物面孔多变,桀骜不羁。_这也是她一直被人诟病的地方:她笔下的主角一般都不为生计及未来发愁,在情爱欲望中游走,也会保留清澈纯净的眼神;只需要穿着棉布裙子和帆布鞋,披着海藻般的长发游戏人间。
许是因为年少时候的她书写的晦暗与颓废太多,_内心无法解脱,从她后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她有向哲学以及宗教寻求答案的努力。在最新的这本作品集《月童度河》中,即可见一斑。关注了她的微博,里面很多她在西藏、尼泊尔、印度旅游的动态,文字平和,态度真诚,路上的一件小事,也能在她心中产生波澜,所以她记录、分享。_
(二)非虚构类
1《沟通圣经》
怎样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最恰当的方式、在最适合的地点与你身边的人对话和交流、使对方接收你的信息并接受你的观点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工作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沟通:同事之间、亲子之间、家人之间、恋人之间;沟通处处存在,可沟通效果却大有不同。沟通,本质上是沟通双方通过语言、文字和非语言因素让对方接收、理解、接受自己的看法,消除沟通障碍,达到目的的过程;这本《沟通圣经》就是帮助我们提高沟通技巧、优化沟通效果的一本实用手册。
该书的第1章讲沟通的过程,分析沟通的目标、障碍、步骤;总览之后,第2、3章分别从“说”和“听”两方面阐述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第4章讲非语言沟通,即文化环境和“周边语言”,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对沟通的效果起到很大作用;第5到17章则是分门别类,以各个场景为例,讲授在打电话、面谈、求职面试、团队沟通、主持和参加会议、演讲、阅读、撰写书信及报告等工作时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2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说起“思维导图”,最初,我是在一些朋友的书评和读书笔记中看到的。有人用思维导图勾勒书籍的基本框架,有人用言简意赅的词句总结对某个问题的剖析,一目了然、提纲挈领,非常实用。于是,自己也在手机上下载了几个“思维导图”的app,在看书、做笔记的时候偶尔使用一番。
但我的使用,基本还是限于读书时期老师课堂板书的水平:仅仅是将自己的所读、所感用大括弧发散、简单按照逻辑关系分类、再发散、再分类解释正当我想系统地学习一下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时,我读到了日本思维导图培训师矢岛美由希的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比起我用手机app所画出的简单“列表”,封面上颜色各异、布局巧妙、细致贴切,夹杂着一些有趣美妙的小卡通插画的思维导图不禁让我叹为观止。尤其特别的是,一碗简单的、冒着热气的拉面,都能从吃饭时间、预定与否、价钱、是否有优惠券等几个层级发散开来;并且进一步发散出了交通方式、所用时间等“分支”;另一幅关于旅游计划的思维导图,更是让人拍手赞叹:作者根据日期安排、游玩计划画出的思维导图,不禁一目了然,更是清晰无比,导图中点缀的插画也让人倍感温馨。
3《成功心理学》
当今的社会,“成功”一词,已经被五花八门的“成功学”书籍和速成式指南以及安抚式鸡汤描绘的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数以千万的财产值、行业内可以“呼风唤雨”的业界地位、职场上不断攀升的职务地位、儿女双全且都在名校接受良好教育这些被疲惫的都市人群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的目标,真的就是成功吗可是,疲倦、迷茫、失落,却往往会伴随着追寻的过程,而目标,却永远遥不可及。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和“随心所欲的成功生活”,就像儿时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就像镜中花水中月,对于我们而言,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就算是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也不能够就拥有整个春天”啊。
所以,在丹尼斯_韦特利的《成功心理学》的开篇,作者就引导我们界定自己心目中关于成功的定义,回答“什么是成功”这个问题,阐明自己的成功愿景。
了解了“What--什么是成功”后,“How--如何成功”,则更为人所期待。人人都期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本来就无可厚非,机场书店里传授“领袖之道”、“心灵鸡汤”的书籍总能登上畅销榜,“仁波切”大师的语录不断地刷爆朋友圈,“一个人去西藏”、“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的备受追捧,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大众在追求成功时内心的迷茫与浮躁。而与此类“成功学秘籍”及“心灵鸡汤”式说教不同的是,《成功心理学》这本书,讲述的是成功的基本心理学原理,主要从心理学的维度探讨成功的方法及途径。了解了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后,《成功学心理学》在书中一一介绍了成功的七大重要构成要素,即自我意识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自我引导、自尊、积极思考、自律和自我激励以及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
4《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日本习惯培养专家顾问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立长志”,除了超强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的诀窍和方法;这本书,就是作者倾心向读者教授习惯养成能力的一本书。
书的开始,作者讲述了“人生命运迥然不同的两个上班族”的故事:
吉田先生性格开朗,爱赶潮流、喜欢挑战新事物,但总是陷入“3分钟热度”的怪圈;而新井先生可就踏实多了:他总是客观审视自己,设立能力范围内的合理目标;对时间管理和电子报务产生兴趣后,新井就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最终在坚持七年后,成为了时间管理方面小有成就的专家并开始独立创业。
读到这里我不禁汗颜:吉田先生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就拿在网上写作而言,我从QQ日志写到开心网、MSN还没停止服务时也跟风写过一阵;在新浪开过博客,现在却连密码都不记得了;目前就是跟风玩微博和写豆瓣日记,可是,到底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心里没底。
所以,我想,你和我一样,都需要学习一下新井先生“小小的行动产生'加倍回报'的结果”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指点迷津,这个方法,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养成好习惯。
其他方面的书,麋鹿也读了不少,但归纳下来,上述几本我认为是令我收获比较大的。贴在这里供其他小伙伴参考~~!
如何为孩子选择激发想象力的绘本?首先,我想纠正一下这位家长的观点: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绘本阅读是其中一种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可行性路径。
其次,再回到这个问题上面,选择具有激发想象力的绘本,这个着实需要花费一点心思。我觉得可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大胆,二是有空间。
画面绝不落入俗套,看起来亲切但是又别具一格,能够引导孩子作多元化阅读拓展,展开丰富的想象,此为其一;给孩子留白一些,让他自己去思考。那么这类绘本其实是很多的,当然真正优质的就很少了。推荐《一个部落的孩子》,这是一本讲述孩子归属感问题的书,画面很美,故事也很美,我家孩子特别喜欢,还认真写了读后感。
最后,家长要多为孩子提供可以随意发挥想象的机会,引导孩子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任何一个作品,这才是激发想象力的核心。
目前,关于绘本的必要性父母们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对于绘本的选择确是莫衷一是,有的持有这样的观点,有些父母也可能持有相反的观点。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忽略掉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亲子关系的融洽性,这两个因素直接决定了不同的选择方式和孩子喜欢的绘本类型。
对于绘本的选择来说,不论是小宝宝,还是大点的幼童,最终的选择权应该都是把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因为他们才是最终的阅读受益者,父母只是旁观者,所以如果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那就让孩子自己来挑选。他们喜欢的,就会愿意读下去。
当然,父母也不是完全放手,也要帮助孩子筛选,并做好监督者的角色。比如,绘本是否适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年龄接受阶段,是否适合孩子自主阅读还是亲子阅读;是否适合问题启蒙或是角色扮演;是否需要引导还是让孩子自己参与等。切记,在他们小时候,还是要以保护他们的想象力为主,如果不违反原则就不要过度参与,干涉过多反而影响他们的兴趣。
如果孩子愿意主动为你讲解,或是主动和你探讨的话,那说明他们可能开启了想象力的大门。
孩子通过阅读绘本,本身就有激发想象力的作用。而一些好的绘本通过设计、故事的编排、设定小游戏或机关等方式,就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了,像一些洞洞书、翻翻书、立体书等。
最近听了一场绘本分享课程,接触到一套非常棒的绘本就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名叫《法国孩子的创意玩具书》,这套书包含了4本分册:《红盒子里有什么猜一猜》《你要穿什么翻一翻》《你怎么了拉一拉》《你喜欢哪个转一转》。
和一般的,单纯给孩子输入的书不同,这套书不打算一字一句地教孩子认知,而是需要孩子放飞自我、动手进行试验、互动,
把书正着看、倒着看、每个方向都观察一遍
;同时还带着孩子一起一本正经地恶搞生活中那些熟悉的东西。
这种诙谐、有趣的方式,更能带孩子走进一个轻松、有趣的世界。
我和孩子看过的绘本具有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绘本有,[日]宫西达也著,彭毅翻译的系列绘本共四册,有《虎斑猫和黑猫》、《喵呜》、《一只小猪和一百只狼》、《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
我们孩子特别爱看这套绘本,每次给他讲的时候,他都听特别认真,尤其是在讲《虎斑猫和黑猫》的时候,因为虎斑猫咪咪和黑猫布鲁斯有鲜明的对比,能挖掘孩子找两只猫的不同特点,听故事的同时,还有鲜明的对比!绝对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特别钟爱这套绘本!
我觉得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绘本,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要有吸引小朋友的故事情节,简单易懂,风趣生动。《拔萝卜》的绘本故事就有很多种,无论是听儿歌,还是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都很受小朋友的喜爱,孩子也能轻松地复述这个故事
2,配图色彩鲜明,人物形象生动,一起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是其一,完美的配图才是关键,和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他一边听爸妈讲故事,一边自己研究,生动的能给孩子带来很好的阅读体验,孩子更容易爱上绘本,孩子模仿绘本人物的过程,也是在激发想象力的过程
3,整个绘本故事中,要有与读者的互动,前几天,和孩子读《小布谷鸟让座》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公交车上载满了客人,这时兔奶奶上车了,动物们争先恐后的让座,最后兔奶奶坐在了小布谷鸟的座位上,请问小布鸟坐哪了孩子一下子就猜了好几个答案,
可以选择没有结尾或是为主的绘本。
没有结尾的绘本,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给故事编一个或多个结尾。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编故事。
为主的绘本,可以带动孩子发挥想象,让孩子看着图,按自己的思维去编故事。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停顿,让孩子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其实绘本本身就是发挥想像的产物,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妈妈与孩子可以学着兔妈妈与兔宝宝那样,发挥想象,比一比谁更加爱着对方,激发想象力的亲子互动就这样开始了。
好的绘本,也要有一个用心的家长陪伴,这样才能发挥它巨大的光芒。
优秀的绘本,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能够滋润孩子的心灵,更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美好的情感。
如何为孩子选择激发想象力的绘本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而定,比如有的孩子爱机械,那么家长可以为他多买一些机械类的绘本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有的孩子爱动物,爱植物,那么家长可以给为他购买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那些绘本,来激发他的想象力。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这本书给你提供了范本
可能每个人小时候都曾幻想过,要是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该有多好,可以从高空俯视自己生活的地方,也可以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但就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想法仅仅是一个闪念而已。
但有一个人,记得自己童年时的这个想象,把它画下来了,于是这飞上云端的愉悦感就被记录下来,使得我们这些有过同样想象的人也能重温记忆,感受这愉悦。
01
这个人就是日本绘本作家黑井健,他的这部作品是——《飞向云端》。
《飞向云端》这本绘本以图画为主,字很少,有一半的页面一个字都没有,可以说作品丰富的含义都是通过图画来表达的。
《飞向云端》的封面描绘的是一个小男孩望着远处的白云,伸展手臂,飞在半空中,他脚下是蜿蜒的河流和低矮的山脉。
这时你会想,他真的能飞到云端吗书的扉页告诉我们答案:看来他真的飞上云端了,飞得比飞机还高。
书的第1页,窄窄的一条画面,描绘的是傍晚山坡前的景象。第2页镜头拉近了,画面上有个小男孩望着远处的山峦,他说,每当太阳落山的时候,他都好想一直飞到云端。为什么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好想飞上云端呢
接着小男孩扇扇手就轻轻地飘起来了,一直飘一直飘,地上的房子开始变小,云彩好高好远,就在他以为到达云端时,突然到处白茫茫一片,原来是小男孩飞到云朵里了。
有2幅画面很值得提一提。第1幅是小男孩在云朵里看到的景象——到处是轻轻薄薄看得到却抓不到的白色,还透着一点蓝,透着一点绿。第2幅是小男孩在云朵里的样子,他被点点滴滴的白色水滴包围,把置身云雾之中的梦幻感描绘得很真实。
作者黑井健是美术科班出身,给多本绘本画过插画,比如《小狐狸买手套》这本绘本就是他画的。他的绘画作品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颜色偏浅,事物之间界限柔润不凌厉,所以给人感觉既干净又温馨。
《飞上云端》同样延续了这个风格,画面充满温馨感和梦幻感。
最后,小男孩从云朵里飞出来飞上了云端,他看到了刚刚已经落山的太阳发出万丈光芒。原来,每到太阳落山就想飞上云端的小男孩是想追寻太阳!
这幅画谁看了都会感到眼前一亮,心情愉悦。太阳的光芒把它周围的云朵照成了鲜亮的金**,又把光芒万丈辐射开来,这是在地面上绝对看不到的景象!
我第一次坐飞机,看到云朵之上的太阳时,也是这样震撼的感觉——平视太阳的感觉!
后来,小男孩好几次都想飞起来,却都没成功,不过没关系,他真的飞上过云端哦。
02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提高孩子创造性想象能力的范本呢
首先得解释清楚什么是创造性想象。
儿童想象力的萌芽大约出现在2岁左右,通常是无意想象,内容比较贫乏,比如看到勺子想象吃饭。2岁之后,儿童开始出现有意想象,但一般都是再造想象,即根据他人的语言描述在脑海中勾画出情景。大约5岁以后,儿童开始显现高级的想象能力——创造性想象,即能够有目的,有主题,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来。
就像《飞上云端》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孩子想象自己飞上云端的过程。从如何飞上云端,到飞上云端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这个过程有目的,有主题,很完整。
这也是尽管这本绘本内容并不复杂,且文字比较少,却标示着“5-8岁适读”的原因——因为低于5岁的孩子还没体验过独立的、有主题、完整的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创造性想象是创造和创新的源泉与核心。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所说的“想象力”就是指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创造性想象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呢
有2个根本办法,1个是想办法让孩子大量阅读,为想象积累素材;另1个是对孩子进行主题式想象力训练,就像“命题作文”一样。
比如,当你和孩子一起读完这本《飞上云端》后,你就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他飞上云端会看到什么如果是潜入海底呢,又能看到什么会不会像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那样,发现一颗人头那么大的珍珠
可锻炼创造性想象能力的主题太多了,再比如遇到仙女会发生什么事情遇到吃人的巨人呢这个巨人会不会是个“好心眼巨人”,不吃人只吃臭臭的瓜
而且想象的过程不只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像黑井健这样把想象的过程画在好几页纸上,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只有一页纸的场景。
看吧,这本与众不同的不传输道理,不讲故事,只是描绘了一段想象的绘本,可以作为训练儿童创造性想象能力的范本,依据这个范本,我们能延展出许多可训练想象力的主题。
我想这也是《飞向云端》这本绘本能够入选日本图书馆协会、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指定图书的原因吧。能够吸引彭懿这位中国较早翻译和研究图画书的专家来翻译,这本书一定有其独特之处,等着大家来发现。
作者:梵高的二维星空80后,心理咨询师一直借着育儿的幌子育己。
我觉得阅读本身就能激发想象力,无论是哪个种类的书,对孩子的想象力都是有激发作用的。当然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偏好,可以选择一些无字书,只有没有文字那类,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想象。当然还有一些奇异书或者是一些立体书,对孩子的想象力都有激发作用。我记得自己的孩子就是看过一本立体书之后,自己着手就做了一些手工,特别有创意。
想象力是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减少的,一般来说孩子的想象力是比成人丰富的多。而我们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遏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不要责怪孩子胡思乱想,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想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看绘本只是一方面,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听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随意画画;根据喜好做各种手工,哪怕就是剥橘子皮都能剥出一只小动物来。
如果单从看绘本来说,首先要选择富有想象力的绘本,故事生动,有悬念,结尾还给人想象的空间,比如魔法魔幻之类的绘本。
其次画质要好,画面富有艺术感染力,艺术价值高,还有足够多的细节供孩子观察、发现和思考。
最后孩子是读绘本的主体,所以一定要考虑孩子意见和喜好。否则即使是大师级的作品,孩子脸看都不看一眼,那也就失去看绘本的意义了。
《羽毛》这部书,它的作者是谁?“我属于那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这样问自己。她开始寻找一只鸟,如同一个孤单的灵魂开始寻找自己的归属。_队鹈凡芪男
《羽毛》是由我国知名作家,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曹文轩先生所著。
曹文轩,1954年生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一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共著495篇儿童读物,代表作有《草房子》《埋在雪下的小屋》《红瓦》等等。还曾经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国家图书奖等众多奖项。
《羽毛》就是曹文轩与另外一位安徒生奖获得者(2014)巴西插画家罗杰_米罗跨国联袂创作的绘本。曹文轩朴实无华的文字配上罗杰_米罗独特的插画简直就是锦上添花,一经发售深受儿童的喜爱。因此被称为“离哲学最近的美丽绘本”。
《羽毛》讲述了一段凄美而又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故事。一根羽毛随风飘扬,一会到这里,一会去那里,突然,他想到一个问题“我来自哪里呢”于是它开始了一段孤独又漫长的寻找一只鸟的旅程。
它碰到过苍鹭,问过大雁、翠鸟、孔雀、天鹅、布谷鸟、百灵“我是你的吗”每个鸟虽然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的答案都是:“不是。”
直到有一天,羽毛飘到了一只鸡的身边,那只鸡打开翅膀发现少了一根羽毛,但少的是他吗或许已经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羽毛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都将成为它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虽然是儿童读物,但内容确实发人深省的。作为人类,我们也不断的寻找着自己,我从哪来要到哪里去我属于谁答案真的那么重要吗
感谢观看,欢迎关注@爆米花卫视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1[教学目标]
1、整体识字7个;会写13个字;会写16个词语。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想象中的奇妙经历写清楚的。
3、能用学到的方法大胆想象自己的一次奇妙经历。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1、完成练习册一至四题
2、指名校对答案。重点指导“狐”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个“瓜”,不是“爪”;“零”注意下面的是个“令”,不是“今”。
趣味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的另一边》,了解大胆想象可以创造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作者顾鹰小时候的一次奇妙经历。(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读薄)
1、自学提示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事文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指名分享展示。(1人分享,2人补充。)
预设1: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预设2: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
预设3:“我”因为不想回家吃饭而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愿望实现后发生了一连串有意思的事情。
品读故事,感受奇妙的想象世界(读厚)
1、自学提示: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个场景或者一句话,并说一说为什么觉得这里最有意思?
2、学生分享展示。
预设a: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过渡:“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神奇之处?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
预设b: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
过渡: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
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预设c:“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过渡:看着小动物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妈妈拿来的好东西,我馋得直流口水,对于我的口水,小动物们展开了有趣的讨论。
“咦,下雨了。”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事一只虫子撒的尿。”
“不对,是大树在哭。”
思维导图描绘课文写法(读清)
请你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把作者的奇妙经历描绘下来。
温馨提醒:
1、我想变成什么?
2、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3、变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大胆想象,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
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自主作业:
出示自学提示:读《主题阅读》中的《逃家小兔》,完成课后思维导图。
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文章通过描写小作者为了逃避妈妈让她吃饭,而发挥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有趣奇特的树,表现出来作者的想象奇妙、有趣。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的体裁特点以及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本课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3、教学重点: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4、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的能力。本课教学,我的教学思路是:复习导入→边读边想→重点感悟→探究问题→交流汇报→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思考回答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意识。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对重点内容的学习中,读懂想象,学会想象,体会想象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地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拉近距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篇课文的生字词语呢?首先让我们来对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进行一个考察,看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边读边想,探究问题,启动思维,重点感悟。
过渡: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想象多么有趣,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这几部分里各有哪些想象有意思。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再来和大家交流,并说说有趣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画出重点,互相交流,感知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三)交流汇报,碰撞思维。(讨论)
讨论:“我”变成了怎样的树?下列两句话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1、学生探究结束后,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各小组的探究结果,让思维在小组汇报中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让学生在小组汇报中分享探究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无目的的阅读,受到的阅读效果更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通过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唤醒、启动、碰撞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目标导读,唤醒思维。
1、拓展想象,说话训练。
既然妈妈一早就知道我是那棵树,为什么还故意端来美味的食物馋我?
妈妈很早就知道英英变成树了,所以她才故意拿来好吃的和大家一起吃,为了是让英英感觉到饿,主动去吃饭。
2、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五、本课小结
回顾全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写了英英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机智的妈妈用美食引诱她流下口水。故事充满了童趣,令人感到温馨幸福。
六、拓展延伸,巩固小练习
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让英英吃饭的?
A、直接把她拽回家。
B、把饭拿过去,让英英吃。
C、用美食引诱英英,回家吃饭。
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
七、说板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痒痒的冒出来
长满鸟窝:各种形状想象奇妙、有趣
住满亲朋: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篇课文的袖珍版,是一部微型教案。本板书以结构性、条理性、整体性原则为设计指导思想,突出课文结构,绘出文中美景,点出文章中心,学生一看便一目了然,文本的知识结构便存于心中,起到了总结全文、收束全篇的目的。)
所谓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而其采取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本文是我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探索和运用的一些收获: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处理、主要教学行为的预设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有效教学准备包括:
1.选择并确定活动内容与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选择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内容并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判断语言集体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如大班语言活动《我家是动物园》,其故事内容幽默风趣,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的共鸣,从选材看这个活动是符合大班幼儿发展目标的。活动目标有两点:一是观察分析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二是激发阅读的兴趣。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从幼儿角度出发,不仅突出语言还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多个领域教育因素,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努力体现目标的有效的整合。
2.收集并制作适宜的教学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具体需要什么教学具、教学具是否能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等,这些都应该是教师活动前必须要考虑周全并要充分准备的。如活动中师生都需要摆放小来学习讲述的,那教师就要事先准备相关;需要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那教师就要事先检查这些设备性能是否保持良好等。根据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教师在活动前还要尽量把一些抽象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遵循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操作性、实效性等原则。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预先考虑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多样化,在组织形式上力求突出生活化,在教学手段上努力结合现代化。如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导入部分是采用故事还是猜谜形式;设计的提问是启发式还是开放式等,教师一定要反复推敲来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以激活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气氛,有效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有效开展。如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中,教师将大图书制成了PPT幻灯投影,还将故事录音结合在课件里面,比较有效地体现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的新教育观念。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现场的一系列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管理行为,它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二是教学行为,它包含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事先作好准备的预设行为和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时采用的教学行为两种。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包括:
1.导入环节要简洁生动。集体教学的导入环节所占的时间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如在教学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可以这样导入:你爷爷有胡子吗?你想知道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就明白了……这是典型的与幼儿作简短谈话的导入方式,整个环节简洁、自然、切题。
2.教学策略要“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的实质就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要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去捕获幼儿发展的各种信息。然后教师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确定幼儿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3.师幼互动要积极和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各种语言艺术和魅力,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过程中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能有效促进师幼情感交流,迸发智慧火花。如托班语言活动《小圆形》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开始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圆形画面,配合魔棒“变魔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设问“什么也是圆圆的”后,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让“ 魔棒”变出许多圆形物:一会儿变成太阳,一会儿变成皮球,一会儿又变成气球等图案,让幼儿来感受儿歌、学念儿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小圆形变变变的游戏。活动中,师幼关系和谐、互动有效。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俗称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评价体现为:
1.评价标准多条。教学评价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有再发展的动力。《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也就是说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统一的,而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尽量满足每个幼儿被教师承认和赞许的愿望。
2.评价方式多样。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口头语言评价为多,而且词汇也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是提出“教师要活。”这个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拿来努力消化,并付诸实践,我们除了可以口头语言评价,还可以以图画、身体动作如表情、眼神等方式来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把幼儿的兴趣点推向更高层次。
3.评价时间多元。习惯上教师是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活动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有的教师往往只对一个片面点进行评价,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是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的,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正因为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评价也应该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综观现在的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是如何有效,有效的程度到底如何,如何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就有待于我们幼儿教师继续努力去尝试和思索了。
0~1岁:
推荐绘本:《乔比洗澡书系列》《小虎哥翻翻书》
阅读收获:讲述起床、上学、捉迷藏、洗澡、睡觉的故事,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1~2岁:
推荐绘本:《噼里啪啦系列》《米菲绘本》《小熊宝宝绘本》《乔比的生活故事》《五味太郎图画书第一辑》《五味太郎经典创意绘本系列》《抱抱》《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蹦》《小篮和小黄》《月亮的味道》《好饿的小蛇》《可爱的鼠小弟》
阅读收获:讲述规则培养的故事,1-2岁是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对应的规则能教会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2-3岁:
推荐绘本:《开车出发系列》《托马斯和朋友》《巴巴爸爸系列》《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好脏的哈利系列》《花格子大象艾玛》《小北极熊》《宫西达也经典绘本恐龙系列》《斯凯瑞金色童书》《看里面低幼版套装》《母鸡萝丝去散步》《小人儿帮手》《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妈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跟屁虫》《阿立会穿裤子了》
阅读收获:讲述科学类、冒险类、角色代入等故事,满足孩子热爱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给了他们更多思考的机会。
3-5岁:
绘本推荐:《幼儿科学图画书》《从小爱科学》《你好,数学》《小小牛顿幼儿馆》《圆白菜小弟系列》《不一样的卡梅拉》《古力和古拉》《吃掉黑暗的怪兽》《不睡觉世界冠军》《和甘伯伯去游河》《蚯蚓的日记》《阿文的小毯子》《第五个》《菲菲生气了》《梦想家威利》《鸭子骑车记》《小黑鱼》《点点点》《獾的礼物》《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阅读收获:讲述科学、幽默、好习惯方面的故事。这时爸妈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书,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