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育的意义:
1、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2、美育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实现着内在的认识活动、情感和外在表现活动的统一。
3、美育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借助形象化的方式认识世界,弥补了用语言和判断推理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
体育
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的主要教育途径。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简单的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并促进体质的增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可以结合音乐或模仿小动物等手段进行。
如:学免跳动作时,播放节奏强的乐曲,让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模仿小兔跳,幼儿不仅跳得认真,活泼,而且都希望自己的动作优美协调,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
而经常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
导语:美感是人们对事物、对人和人的作品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没的体验。培养学前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幼儿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的基础。
一、幼儿期审美的特点
1 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幼儿喜欢美丽的色彩,喜欢有趣的,特别是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和节奏感强烈的儿歌。幼儿对作为审美媒介的文艺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2 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的要素。幼儿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十分强烈。孩子来到野外,看见花呀、草呀、小动物呀,会高兴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
3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想象是大胆而又奇特的。儿童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云朵却画在地上。同时,幼儿的审美想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把自己强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审美对象,审美想象则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
4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急于对各种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强烈愿望。
二、幼儿美育的特点
根据幼儿期审美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审美兴趣、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点:
(一)情感表现性
幼儿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总是毫不掩饰的。在幼儿审美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表现其情感和体验。例如:早上一入园,幼儿就告诉老师:“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个好漂亮的大蝴蝶(风筝)!”这时教师应当与幼儿一道描述风筝的美,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之情,让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
(二)情节虚构性
幼儿审美情节往往不因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才发生,而是他想象中的。尤其体现在编故事及绘画活动中。例如:幼儿在画小白兔时,突然说:“小白兔迷了路,到处找妈妈。”画熊猫时,不按老师的要求而添画了床、吊针,还解释说:“熊猫生病了,在打吊针。”这时教师绝不能批评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因批评只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尽量保护幼儿的这种超现实的审美情趣。
(三)手段表现性
在幼儿审美活动中,手段总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审美内容及形式的。例如:幼儿在砂堆里插上树叶,表示“绿在沙漠”。又如,教师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表现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儿画出了小朋友穿着厚厚的棉袄,有的则用白色手工纸剪出美丽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纸屑抛上天空制造下雪的景象。
(四)主体自主性
审美活动不是由教师强迫幼儿进行的,它是作为活动主体——幼儿的自主活动。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是对美的自我体验。对幼儿的审美活动,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能代替。有的教师在玩色活动中害怕幼儿将颜料弄脏了衣服桌椅,常会代替幼儿完成点色的过程,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这样的活动幼儿完全是旁观者,根本谈不上对美的自我体验。
三、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
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幼儿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使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语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传情(声情并茂),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的语言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该与教育相结合 ,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布置教室,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中得到美的情趣。
例如,我带幼儿欣赏诗歌《云彩和风》时,在给幼儿展现系列画面后,幼儿体验到了云彩的美是由风带来的。于是,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片云朵,会变成什么样呢伴随着优美的钢琴曲,幼儿凝神听之,细细体会,并运用想象和联想,他们感知出的表象分外丰富。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我变成小白兔,小白兔在草地蹦蹦跳跳,我变成了小鸟,在自由的地飞翔。”
2生活中我常见到孩子看电视非常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角色及语言动作。例如:“老师,我这个动作像不像奥特曼呀这样的我很厉害吧,还可以打死很多的怪兽,我是英雄,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让他们自由去寻找美,发挥美。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实物、电视等生动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
(四)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
美育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如让孩子进行绘画、泥工、折纸、剪贴、制作小玩具、学习表演歌舞和童话剧等。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在计划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也可以利用自然或人工的教育环境、教育玩具、活动材料、教育设施的完美外观、教师的端庄衣着、文明礼貌言行,师幼之间亲切友爱的交往等,来给幼儿以美感,使幼儿在美的教育中不断发展其审美素质。
拓展
提高孩子提审美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2、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
4、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根据孩子特点,循序渐进。
5、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
6、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 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诸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7、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为什么要塑造审美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使一个人真正地懂得美和丑并能进行美的创造,却又离不开系统的审美教育。对小宝宝进行审美教育尤其重要。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求知识的基础阶段。美育的好坏优劣也将会同智育和德育、体育一样,影响着宝宝的未来发展。作为个体的人,有内在的方面和外在的方面。智力才能、伦理道德、感情心理是内在的方面,而身体形态结构则属于外在的方面。外在方面与体育相应;而内在的三个方面又分别表现为:知、意、情。
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辨别美丑
美的事物是具体的、形像的、生动的,可以被人感知的。自然美使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愉快;社会美使人敬佩、赞叹、感奋,以至于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艺术美则扣人心弦,如身临其境,使人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宝宝的日常活动总要同自然社会和各种艺术形式打交道。
金色的太阳、银色的月光、闪闪的星星、繁茂的森林、碧绿的青山、奔腾的河流;儿童、少年、小伙伴的感人事迹,解放军叔叔保家卫国的战斗场面;影视戏剧中威武雄壮的画面,先辈们可歌可泣的壮举。所有这些事物,都会感染教育着宝宝们,激励、撞击着他们的幼小心灵。
要注意培养宝宝形成美的观念
对宝宝进行审美教育,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形成美的观念,使他们能够以内心积淀的美的知识、美的标准,美的观念去评价、衡量、判断客观事物的美和丑。所以审美教育不能满足于宝宝能够在成人的指点下简单地分清美丑,还要使之升华为美的观念。推而广之,扩大审美的范围和视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审美教育要注意联系宝宝的生活、思想的实际。强调劳动创造美的观点。由于美感是极为复杂的、多种心理因素综合协调的心理过程,因此这就决定了审美教育的多层次、多角度,同时也使审美教育的难度增大。为此,对宝宝的审美教育不要好高骛远,搞得玄而又玄,而要紧密联系宝宝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因势利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诸如,从宝宝的穿着、打扮,包括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环境整洁入手都可涉及美与丑的问题。这些方面也是宝宝与父母家人之间最易发生矛盾冲突的地方。
有的父母说,最头疼的就是宝宝的衣着选择总是和父母不一致。把宝宝打扮得整洁、漂亮是父母的共同愿望。漂亮就是一种美。它表现为穿着的合体,衣服面料的考究,款式的新颖、大方、入时,颜色的协调等等。在这些方面宝宝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十分欠缺的。需要父母以自己的审美修养来加以教育、诱导和启发。可以结合每件衣物的挑选,每件用品的选择,宝宝房间、床榻的布置以及宝宝的个人卫生等生活方面来充实、丰富宝宝关于美的观念。
教1430122G杨文霞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儿童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