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动向教育调查

学习心理动向教育调查,第1张

把脉大学生心理动向 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临近之日——

  记者深入高校就大学生四大心理压力进行调查,在问及“哪方面的压力最大”时, 被调查的50%学生在就业、学业、人际关系和恋爱四个选项中,选择了就业压力;27%的学生选择了学业压力。

  5月12、13日,本报记者深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随机邀请在校大学生填写《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表》,共发送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

  经统计,在有效问卷的学生中,大一学生24人,大二学生34人,大三学生46人,大四学生6人,研究生21人,博士生8人。分析显示,本次调查的主要人群是非毕业班本科生。

  在调查人群中,男生66人,女生73人;其中来自农村的40人,来自城市的96人(有3人未填写该项)。

  在回答“哪方面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有70人在就业、学业、人际关系和恋爱四个选项中选择了就业,占总人数的50%。此外, 27%选择了学业,13%选择了恋爱,10%选择了人际关系。

  就业篇

  求职中最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据调查问卷显示,50%的人认为就业造成的心理压力大,其中84%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11%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正常。这组数据或许不会出人意料,大学生对当下就业形势有较充分的认识。

  直面就业形势,大学生心理压力大是必然的。通过进一步对调查问卷分析,44%的人认为最欠缺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17%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13%选择沟通协调能力。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言系大四学生梁同学说,她从大三就开始在新东方做兼职,辅导学生高考。 “或许在别人看来,我有些功利,每天除了学习还拼命地工作,但是我觉得到毕业时也要面临就业问题,还不如早些接触社会,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有忧患意识的。”

  当问道“你认为自己就业最缺乏什么”时,一位在校大学生对记者说:“工作经验比较重要。除工作经验外,专业知识及沟通能力也是自己必须掌握的,它们可以提高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记者从一些高校了解到,很多企业在招聘时特别看重毕业生的有效实习经历,尤其是行家的点评。同时,一些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也告诫毕业生,太杂的实习经验在应聘时并不管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最想获得:用人单位信息

  调查问卷显示,36%的人认为最想获取的信息是用人单位信息。此外,24%的人认为是职业规划辅导,23%的人认为是应聘技巧,还有13%的人认为是专业出路。

  北京某高校大四刘同学,曾面试了一家事业单位。经过一轮面试后,才知道竞聘岗位做什么。他对记者说,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只有从网上得知有关用人单位的信息,学校在这一方面提供的信息不多。

  “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不对称。作为学生,要积极主动了解企业的招聘信息。”一位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多是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专业出路方面的信息,这个有一些作用,但我们更多地是希望得到用人单位的信息。建议学校应该多举办高校和企业洽谈会,让大学生直接面向企业。”

  在就业压力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时,有专家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意提早规划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那么在就业时一定会做到胸有成竹。”

  学业篇

  8成多大二学生:学业压力来自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调查显示,在认为主要心理压力来自学业的同学中,405%的人认为考研是最大的学业压力。此外,同学们还认为压力源自论文写作和等级考试等。

  调查还显示,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大学生感受学业压力的来源有所不同。635%的大一学生认为拿奖学金是自己目前最在意的事情;836%的大二学生则认为自己的学业压力主要来自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692%的大三学生表示复习考研是学业上的主要压力;718%的大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最是头疼。

  大二学生陈琳略显骄傲地告诉记者,她第一次考英语四级就拿了601分的高分。尽管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自己的能力在考试中得到了证明。小陈还表示,自己会加倍努力,以优异成绩通过在本学期的英语六级考试。

  面对各种学业压力,大学生会采取什么方法来缓解呢?调查显示,568%的人首选适当的娱乐活动,比如玩电脑游戏、到KTV唱歌。此外,还有同学选择运动(405%)、主动和老师或同学交流(324%)、大哭一场(113%)或找心理医生(68%)。

  调查中,864%的大学生表示学业压力在自己的学习当中扮演着正面的角色。适当的学业压力能够促使自己更关心学习,有利于成才。也有13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压力过大,从而导致情绪低落、心中郁闷,严重者甚至习惯性失眠、身心疲惫,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具体而适当的学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一入学老师就建议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学业规划书。老师说应该及早考虑自己在大学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备无患,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会从容不迫。”刚刚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小余说,“学业规划对我大学四年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课程、等级考试、考研复习……一件件做好了,学业压力在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消解了,也会成为我学习的动力。”

  “大学生必须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首都师范大学的张老师说,“它能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能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

  恋爱篇

  两个同学的恋爱故事

  北京某高校小李和男朋友是高中同学。上了大学以后,他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不能天天见面,但是感情依旧很好。

  然而,就在他们大二的时候,男孩子突然决定要去西班牙留学,这给小李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还是支持了他的决定。

  在这两年里,由于距离太远,他们连打电话的机会都很少。再加上逐渐出现很多观念上的分歧。最后,他们分手了。

  小李在接受采访时说:“分手的那段时间,情绪特别的不好,偶尔会和朋友聊聊,但是大部分时间是自己默默承受。”

  北京某高校小刘也在为恋爱烦恼。男朋友比她高一年级,现在已经工作了。近期,他们经常争吵,彼此都非常烦恼。

  请不要对心理专家说“不”

  “虽然学校有心理咨询室,但我宁愿向同学诉苦,或者去操场跑几圈。”大四学生小李说自己这几年从来没有找过心理医生,他认为自我调控能力是最重要的。不过小李同学并不否认心理医生的作用,“自我调节能力差,或者心理压力过大的同学有必要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

  调查显示,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于恋爱。分析显示,当他们遇到爱情困惑的时候,80%的人不会选择去咨询,只有20%的人认为可以去找心理专家。

  为何不去找心理专家呢?调查表明,17%的同学认为心理专家不可信任,32%的同学担心自己被别人误解为“神经病”,27%的同学认为咨询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有15%的同学认为恋爱问题是隐私,不方便说,并担心信息外漏。

  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工商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张宏宇老师说:“恋爱是一种比较私密、内心深处的情感,当同学们遇到恋爱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找亲朋好友倾诉,这是比较好的方法。但当遇到困境的时候,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的时候一些问题不方便对周围朋友说,不妨去找心理老师咨询一下,毕竟老师是长辈,是过来人,并且有很强的专业背景,能够帮助同学们进行理性的心理疏导。”

  对于同学们所担心的信息安全问题,张宏宇老师说:“咨询的信息都是严格保密的,老师们会很客观、很理性地去帮助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不必担心。”

  人际关系篇

  同寝室室友可能很陌生

  在本次调查中,有10%的大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是最大的心理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的同学是女生。

  在回答“你在与同学或朋友的交往中有以下哪项不适”时,80%的女生选择了“与个别人难以相处”。

  一位接受调查的大二女生对记者说:“身边有些同学的行为方式与性格我难以接受。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朋友,接受不了就不交往,反正也不是没有谈得来的同学。”

  记者问她在宿舍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她说:“有,但就一两个。我不能强迫别人按照我的思维来,反正只是休息的时候见面,反正也不怎么交流,互不干扰就行了。”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这是由成长环境决定的。同时,地域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施钢表示,“一旦长期无法融入新的环境就会迅速造成大学生自我封闭,也容易让其他同学产生排斥心理。”

  “我们还发现,人际关系障碍高发于女生群体当中。”施钢说,女生的基本活动单位并不局限于班级和寝室,在寝室中又会有一个甚至多个小圈子。如果有的女同学在人际交往上产生问题,就容易产生相互对立的小群体或者被孤立起来,宿舍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与旅馆无异。

  性别带来的心理差异

  通过分析问卷,在“你和朋友关系减弱或疏远的原因”这个问题上,60%的女生选择了“不喜欢对方行为上或人格上的某些特点”。“你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女生的回答则集中在“猜疑”和“相互利用”这两个选项。

  心理专家提示,女生的感情比较细腻,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加之生理上的原因,女生的心理往往比男生更早熟。这就造成了她们对自身以外的人和事都抱有一定的警惕,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更注重对方的行为和性格上是否与自己的思维相冲突。处于问题当中的女生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等小事都会猜疑半天。而源于自我中心意识和警惕心理,女生们防范别人占自己小便宜或利用自己的心思要比男生严重的多。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学女生在面对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的时候往往不把其看成是心理问题。

  面对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现实情况,各高校的心理辅导中心都已经有所行动。施主任告诉记者,中国农业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一方面努力增加女性心理辅导员的数量;另一方面,正在采取一种新的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组咨询方式。这种方式不仅针对女生,男生也包括在内。对于女生打破互相之间固有的一些看法和成见很有帮助。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及早在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注意到性别差异所造成的心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随着90后一代进入大学,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幸福的我”综合实践活动 ——选题课 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理解幸福的含义,学会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幸福,在平凡中体会幸福。

 2、交流活动体会,进一步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课前调查活动:

 1、制作有关幸福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幸福的认知情况,并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

 2、学生思考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人和事。及相关故事和歌曲。

 3、教师要准备幻灯片,有关感悟幸福的素材。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请闭上眼晴,把右手放在心脏的位置,用心地听。你听到了什么(生闭眼用心听。)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能用一个词模仿一下吗(生回答)

 2、师引导:我们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它怦怦跳动着,那是一种最平常不过的声音。它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悄然地在跳动,但我们常常忽略了这种细微的声音。幸福就像这种声音,需要用心感受和体验,它本身就一直在我们生活之中,只是我们对身边的幸福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二、讨论、交流

 1、你有什么感到幸福的事情吗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生自由发言)

 2、老师读《刘丹阳给胡锦涛爷爷的信: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3、师小结:幸福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生活中温暖的瞬间、美妙的时刻,那种在我们心中可以久久体味的真情,就是幸福最朴素的本质。课件出示一组有关幸福的(幸福,是父母专注地目送你的背影;幸福,是老师轻轻地抚摸你的头;幸福,是同学高高地向你竖起大拇指;幸福,是你笑时,同桌也笑,你哭时,他也哭;放学了,回家了,有家的感觉就是幸福,不管哪个家是豪华还是简陋。幸福,是……)师相机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三、总结、归纳,衍生子课题

 四、分组

 1、我们以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调查、研究时,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小组合作有哪些好处呢

 2、根据感兴趣的研究问题重新分组

 3、谁来说说你们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呢

 五、准备工作

 1、选组长

 做什么事都离不开带头人,在小组中,需要一个有责任心、喜欢为大家服务、善于协调成员之间关系的小朋友,来组织大家把任务完成好。下面,请各小组讨论推举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组长。

 2、小组长作自我介绍。

 3、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在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制定计划,搞好小组成员的分工)

 六、总结

 请各位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制定好本组的活动计划,填好小组分工表,下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师生再针对各小组的计划,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修改、完善,是我们的活动计划更具有可操作性。

 “幸福的我”综合实践活动 ——中段交流汇报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懂得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着幸福,更要努力将幸福给予他人。

 2、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有礼貌的与人交往、交谈、掌握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能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活动步骤:1、激发兴趣,明确活动目的、内容及活动方式。

 2、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3、汇报与交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开展“幸福的我”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与交流活动。在前一阶段活动过程中,你们都做了些什么有哪些体验呢

 (学生各自回顾并作简单交流)

 过渡: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富翁,如果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视和珍惜身边的幸福,生活和学习就会少了很多的不满和抱怨,天更蓝,心情更舒畅。今天,我们把这一切都定格在这课堂之中,把你们在前一阶段研究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收获与大家交流,好吗

 二、交流准备:

 大家还需要准备一下吗

 (各小组准备一二分钟)

 大组交流要求的提出:准备好了吗好,在大家交流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交流”对,交流时,我们既要充分地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又必须做到认真听、仔细想、大胆提。在交流中增长见识,在讨论中获得提高。能做到吗好,下面我们开始交流。

 三、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汇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可以是资料的互补;也可以是对他人汇报展示表示赞赏或提出批评和建议;甚至可以对汇报者提问,并要求当场做出解答,允许争论。(汇报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学生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今天这堂课以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所表现出的那种主动参与的态度,密切合作的能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天老师准备了三块奖牌,哪些组会是这奖牌的最后得主呢大家来评一评!

 “幸福的我”综合实践活动

 ——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展示活动成果,感受幸福。

 2、交流活动体会,进一步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课前调查活动:

 1、调查了解残疾人的不便之处。

 2、走进底层人的生活。

 3、收集自己曾经给别人与帮助的事例。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个月以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更了解幸福、珍惜幸福。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活动成果。

 二、展示活动成果

 1、各小组自告奋勇上台展示。

 2、老师着重引导交流作品:

 (1)调查了解残疾人的不便之处来体会自己四肢健全,是一种幸福。

 (2)走进底层人的生活,与自己物质充裕进行对比,体会到幸福。

 (3)自己曾经给别人与帮助的事例,从而树立“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意识。

 展示照片

 朗读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2011年“全国敬老爱老道德模范孟佩杰”的事迹让学生更进一步领悟幸福不仅仅是拥有什么,用心付出也是一种幸福,让身边的人获得幸福那是最大的幸福。

 (4)学生写“提醒幸福”卡片,用笔记录生活中点滴的幸福,经常提醒自己应好好地珍惜幸福,学会传递幸福。

 3、畅谈收获和体会

 四、课后延伸

 做一件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的事。

 活动总结:

 幸福与否不在于拥有的多与少,而在于计较得多与少。学生从现在开始学会从别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拥有,珍惜自己的拥有,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为学生的幸福奠基。而后,我经常问学生:今天,你幸福吗学生会如数家珍说说自己看到的美好景物,虽然琐琐碎碎,但却讲得有滋有味。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友善的眼神,一只温暖的手,一个下蹲的姿势都能为学生的幸福指数加分。不管学生以后选择怎样的方式生存,都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脸上都能够时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浅谈家庭教育怎样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又是其发展的内容。人不能离开人类群体而独立生活,幼儿更是如此。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离开人类社会、离开成人的教育,幼儿根本无法生活。

  幼儿从出生开始就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为了能够与他人交往,能够被自身所处的社会所接受,他必须要学习并接受这个社会特有的价值规范、风俗习惯和行为标准,幼儿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客体和主体。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个体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等。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社会文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幼儿社会化过程成败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发展亲社会的观念与行为的最佳时期,然而,目前,不管从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不难发现,更多的时候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忽视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多数幼儿在缺乏兄弟姐妹的“四二一”家庭中长大,不知道关心别人,却受到别人过多的关心,普遍存在着自私、任性、缺少同情、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致使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偏低。人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的某些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相反却在减少,伴随着现代经济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多数幼儿在家长“重智轻德”“不能让自己孩子受半点委屈”的教育方式下,利他主义倾向削弱,在利益权衡上只会一味索取,不讲奉献,幼儿自我观念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不断膨胀。

  那么作为家长,作为我们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让他们长大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呢?

  一、 家长应给孩子创造合谐的交往环境。

  小孩子喜欢小孩子,即使是从不相识,甚至语言“不通”,他们也会一见如故,亲热地玩耍。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小伙伴,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乐趣,共同的情感与共同的“语言”。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却宁愿将孩子锁在屋里,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小朋友接触,有的是怕孩子学坏,有的则喜宁静,嫌别的孩子来串门,跟自家孩子一同游戏太吵,父母限制孩子与小伙伴交往,往往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有的孩子因此而反抗父母,脾气变的非常暴躁,有的敌视别人,不能与人和平相处,打架、冲突时有发生,还有的则退缩,心胸狭窄,不和群。应该说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家长认识不足。孩子们在一起,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使他们很自然的一起玩耍、游戏。他们这种交往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很愉快,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间频繁的交往,有助于孩子克服自我中心,防止孩子性格孤僻。

  二、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学会交友

  现代家庭中许多人不愿意其他孩子到自家来串门,原因不外乎嫌吵、怕脏,讨厌小孩子,有时稍不高兴就将孩子们哄走。其实,这样做往往会影响自己孩子与小伙伴的关系,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家长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孩子的伙伴来玩,如给孩子搞生日晚会,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对比自己的孩子和人家孩子,鼓励孩子多学别人的长处,这一点对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十分重要。其次,要帮助孩子学会交友。有些孩子尤其是咱们农村的孩子不善于交友,例如有些孩子在家里很好,一旦走出家门见到别的小朋友,就一个劲的往家长身后躲,表现出害羞、胆小的样子。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帮助他建立自信心,鼓励他正常的与别人相处。

  三、不要怕孩子在群体中吃亏,戒除护短心理

  有些家长因怕孩子在小朋友交往过成中受委屈,就阻止他与别的人交往,或者介入孩子之间发生的具体矛盾中,致使孩子养成依赖性,出现问题就去找爸爸妈妈。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交往能力。家长在平日里应当教育孩子不欺负人,有错误就敢于承认,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就应该和他讲道理,只要他改正了,就应该原谅他。现在独生子女的自控自律性比较差,做父母的就要善于听取别人对自己孩子的批评忠告,并注意观察孩子的一点一滴,要及时地把握时机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护短,认为自己的孩子怎么样都好,以免孩子小错不改,酿成大祸。

  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合作”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已起来越来越为为世人重视。合作意识不仅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现代素质之一,也是作为一个人所起码应当具备的人格品质。所以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合作精神和利他意识的培养,要让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能体会为别人付出劳动的幸福。

  五、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爱并学会爱

  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过度的溺爱、放纵决不是真正的爱,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孩子既然是家庭的一份子,那么他在享受父母所给予他爱的同时,也需要有所付出。父母要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另外,父母要以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孩子,使孩子也能时常考虑别人的需要,决不能任其随心所欲,横行霸道。真正的亲子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并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关爱别人。孩子是否具有一颗爱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成为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虽然孩子是无法选择父母的文化、职业和家庭条件的,但我们的父母却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孩子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是为父母者应尽的职责。

  未来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健康、文明、自信、创新是新世纪人才的标准。幼儿正处于生命发展的萌芽阶段,他们好奇、好问、好动,有着强烈的学习新鲜事物的欲望,从小提高幼儿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将使幼儿能够近早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供一些资料供您参考: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公民道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方式可以在原来的学生大会、个别谈话、政治宣传等“硬性教育”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各种培训、通过多种媒介交流等“软性教育”方式,达到互动增值的效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1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及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还是处于较高层面。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西方思潮涌入,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日益增长,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是指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起到指导、解惑、规约社会现实的作用,特别在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规范其行为上不能表现出相当的正向结果,从而使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的价值、作用产生疑问,否认其在社会结构中应有地位的一种社会现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以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政治信念上

  大学生们坚信中国***的领导,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但不从深层次上把握政治理论的内涵,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12 人生价值取向上

  积极务实地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但也往往出现短视行为: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呼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但不放弃有条件下的作弊、投机;崇尚良好的社会公德,但对不文明行为持宽容态度,或者说是得过且过,有的甚至自己也不自觉地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在道德要求和评价方面采取了双重标准,对他人要求主流化与对自己要求流行化的矛盾心态。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

  13 思想观念上

  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高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等等,冲击、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想观念,极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分散主义和利已主义等思想,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们的思想心态越来越复杂多变,学生的学习、就业压力大,抗挫折能力弱,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入党、评优、评定奖学金、发放特困补助、保送研究生等个人利益问题时时困扰着他们,当他们的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当他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时,当他们遭受挫折失败时,又往往显露出对学校及社会的不满情绪,有的还形成强烈的反叛意识,更有甚者还有丧失生活信心走上绝路的例子。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只停留在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灌输式教育上,“两课”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实效性不强,空洞的说教、抽象的理论远远多于对实践的具体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现状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思想政治辅导员”除了思想政治辅导之外,他们还承担着更多的管理服务工作,并协助院系教学行政工作。随着高校生源的大规模扩招,这批工作者更加面临着以一对百甚至数百的困难,无法保证和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思想交流。 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进行思想引导的机会越来越少。少数教师本身政治观念淡薄、学风不严、个人利益至上,反而给学生作了坏榜样。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善和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的学习和贯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集中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要通过系统教育和日常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方面的修养。

  22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荣辱体验。胡锦涛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具体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具体要求,非常及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负有责无旁贷的使命,引导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学校文化精神的优良传统,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知行统一、争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表率。

  23 形势政策教育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的重要载体。大学生不仅关心个人的幸福,更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从“苏联、东欧剧变”到“柏林墙倒塌”,从“巴以冲突”到“朝核问题”,从“台海危机”到“三农政策”等等,高校只有以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形势,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大事,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珍惜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24 法治安全教育

  进行法治教育,重点是让大学生们知法、懂法,让其了解一些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法律法规,让其有针对性地了解其中的有关条款,让其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划清违法与守法的界限。

  25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会遇到诸如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情感恋爱、就业选择、学习、经济压力等问题,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26 就业指导及教育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就业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起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和就业形势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紧密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创新就业思想教育和指导的理念与机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有效性选择

  胡锦涛同志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追求思想教育形式的丰富多彩。 可以构建起以党建为龙头、“第一课堂”为基础、“两课”为主渠道、学生党组织为核心、社会实践为途径、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信息网络技术为新载体、人文关爱为催化剂、严格管理为辅助手段、创建良好学风校风和师德师风为落脚点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运行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3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它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课、专业课、党课等。“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能让学生系统地接受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知识。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等人文课程,旨在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人格与尊严,实现人的综合发展。专业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通过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挖掘出具有思想性的内容。党课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让他们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3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 学生科技学术活动、 文娱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智力竞赛、书法美术展、作品欣赏、影视评论、专题论坛、辩论会、报刊选读等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直观性、形象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援助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军政训练等实践活动,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的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

  34 建立交互式的网络教育形式

  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增强形象性、交互性和可选择性,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5 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

  随着学生住宿公寓化,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立以学生寝室为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小组、理论学习室、党员文明示范寝室等,加强思想教育的贴近性,发挥学生公寓组织在教育大学生的积极功能,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自我教育效果。

  36 与勤工助学、扶贫励志相结合

  在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外,要在校内外收集并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不仅培养这些成员的服务意识,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自立自强的信心。

  37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理念,深入开展“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活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定期与学生谈心,注重情感交流,实现情感育人,要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在人生路上的明灯和充满人格魅力的精神导师。要深入学生的微观心理世界,对他们在个人生活、人际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以德遗后者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重要工作,高校应该通过具体的、有效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严格要求与人文关爱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生思想的改变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

  希望能够帮到您!

1。作用: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才来自于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目的:弘扬孩子应当具有的“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生存权利!2。不过多地指责孩子 教育劝导为主 ! 效果当然还不错,孩子挺听话3很多时候孩子不爱和陌生人说话 希望能让孩子变的大方一点4没有 5 时间不允许 内容方面 我只希望能够对孩子有用就好 时间主要周末吧6

        近期,幼儿园要开展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在此,将幼儿园集体教学听评课注意要点梳理如下,帮助大家“有准备”的听、评课,在听评课活动中快速成长。

第一个问题:教师该如何听课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探究→新知识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幼儿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幼儿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幼儿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幼儿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幼儿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识。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幼儿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幼儿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识。这更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幼儿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在一节课中,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此,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应从三个角色介入: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幼儿"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幼儿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幼儿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1)整理好听课记录。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幼儿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

(2)做好课后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教师该如何评课

一、评课的理念

1、评课内容:评课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作用的分析和评价,即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教师与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等,

包括课堂上的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教学目标与绩效达成、教师专业发展等等方面。不光评价教师如何执教,还要看执教效果如何,其中最主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效, 看目标达成度的高低, 即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和感悟教学内容, 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表达。

2、评课的功能  评课的功能可概括为四方面: 一是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三是带动幼儿园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四是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最终在教育思想与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功方面实现八个优化。

3、评课的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评课对于执教者是学习借鉴的机会。评课人只有怀着强烈的责任心,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 评课才有实在的意义。但也要避免因“话重”而影响效果的情况, 所以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评课艺术。

(2)“心理零距离”原则:评课者要从帮助促进的角度考虑问题, 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 特别要用诚恳的态度,营造一种“心理零距离”的融洽氛围。让执教者感觉善意, 容易接受意见, 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其教学水准。

(3)突出重点原则: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很有特色,能抓住重点并理论联系实际,让执教者进入“豁然感悟”的境界。

(4)激励性原则:评教语言热情诚恳,能激励执教者自我反省、树立自信、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5)因人而异原则:根据不同的执教者、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评价侧重点, 评课要有相应的区别和特色。如对骨干教师的要求可拔高一些, 抓住个性特点, 挖掘教学特长, 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6)艺术性原则:评课要讲究艺术, 掌握心理学理论,斟酌语言技巧,注意评议尺度, 从帮助、促进的角度去考虑, 就课论课,把课评足, 少议论人。

4、评课的形式

(1)个别面谈:听课者与执教者面对面单独交流和双向沟通。既可保护执教者自尊心, 探讨问题也容易深入。当然只限于听课人数只有1-2人的情况。

(2)小组评议:听课人数较多时采取,一般程序为:执教者说课→听者评议→专家总评。

(3)书面材料:受时间、空间、人员、场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便在公共场合交谈的问题可书面表达见解, 还可以填写举办者设计的评课表。

(4)调查问卷:有三种形式, 一是学生学习效果调查表,二是听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表, 三是教师自评表。这要根据评课者或组织者的需要来决定。

(5)陈述答辩:执教者先陈述自己的上课设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成败等问题, 可有侧重地谈。接着进行答辩, 评课者提问, 双方各自阐述自己观点, 然后总结,最后权威专家点评。

(6)点名评议:评课组织者采取点名的方式邀请评课者现场点评。

(7)专家会诊:邀请专家对执教者的课进行会诊, 帮助青年教师扬长避短, 尽快成长。专家看问题比较准确、深入,能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

(8)自我剖析:在听取评价后, 执教者及时反省、修改和优化教案, 进行二度设计。特别要探究失误的原因并及时记录, 以防类似问题再现。

        评课应成为幼儿园经常开展的活动, 它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研讨;有助于学校领导更好地诊断、检查教学质量。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水平, 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在于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和不足,营造教学研究方面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幼儿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幼儿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幼儿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幼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

2、重幼儿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幼儿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幼儿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三、如何评课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一般教学目标的制定包含三个纬度(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来确定;

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本次教学活动特点(即在表述时可操作性明显);

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纲要》《指南》为指导,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本年龄段幼儿兴趣点,且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活动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评选材

评析一节课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否准确、科学,还要看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材理解是否透彻,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准确。(处理是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

3)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

做事,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教学活动设计,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操作练习等。

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如:环节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操作环节的设计等等。为此,我们评教学过程,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幼儿实际,激发兴趣,满足幼儿学习需要;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幼儿以新鲜、刺激的感受;三是看教学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够,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法很好的处理。

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它总是因内容,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评课,既看老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关注随机的生成。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活动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要看新的教学理念,要看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5、评师幼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入。(如:有的师幼关系非常融洽,有的教师则高高在上,特别是小班教学活动,更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这样的亲近感。)

6、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

2)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象,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

7、评教学特色(整个活动的亮点体现在哪里)。

总之,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应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是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是否组织幼儿合理开展活动,是否留有静思的空间和时间,而不仅仅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

二是看幼儿是否积极主动。看幼儿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三是看教育目标是否有价值、是否达成,是否能满足不同程度幼儿的发展。

      归根结底,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珍视每一次听课、评课机会,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一、优生和差生学习差异的认知因素分析

虽然影响学习成绩的认知因素很多,但目前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知识水平、学习策略、思维策略。

(一)知识水平的差异

任何人头脑中的知识都是以一种逐渐积累的方式学得的。千里之行,靠的是“积跬步”。由于种种原因,优生与差生之间在知识的积累上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异既有量的差异,更有质的差异。

1知识量的差异。在一个领域中学习落后的学生,往往伴随着在这一领域内有关知识的积累的量的不足。例如,一项研究中对大学优生和差生进行了有机合成的基础知识的测定,结果发现,优生正确率为85%,而差生为19%。知识积累的量的不足,给后来的学习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影响其后有关知识学习上的记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关于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证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头脑中有关的知识组块越多,短时记忆的能力则越强。关于阅读理解的实验也证明,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主题越是熟悉,所具备的有关背景知识越丰富,那么阅读理解的效果则越好。解决数学应用题的研究证明,短时记忆能力越强,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越强。

学科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和累积性。前面知识的掌握如果在量上不足,出现基础知识上的漏洞,那么将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学习上的障碍,所以,帮助差生时,要特别注意知识掌握上的查漏补缺,及时加以弥补,以免积重难返。

2知识质上的差异。优生和差生之间不仅在知识掌握的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就已经掌握的知识来看,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质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概念掌握水平上有明显差异。差生虽然也能背诵一个概念的定义,但他们仅仅是从字面上理解了定义,并未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理解,这是一种水平十分肤浅的理解。他们也可能用日常概念代替科学概念,产生对概念的曲解。他们把握不住相似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在做习题时,不是用科学的概念去思维,而是采用生搬硬套老师例题的方式去解答习题。

(2)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同。优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十分熟练,甚至达到了自动化程度,因此思考问题时反应快,显得思维“敏捷”,这是由于“熟能生巧”的缘故。而差生由于基本知识和技能达不到熟练的程度,所以显得反应“迟钝”。

(3)知识的组织程度不同。头脑中的知识是逐渐累积的,但不应是堆积的。头脑中的知识应该加以有机架构,使之系统化、结构化,有条不紊。优生与差生头脑中知识的架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差生头脑中的知识点是罗列式的、水平的、堆积的,而优生头脑中的知识点是有机架构的、按层次排列的。又例如,在一项研究中(Chi et al, 1982),让被试对24个物理问题进行归类,结果“新手”(刚学物理一个学期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倾向于依据表面特征来归类,例如把所有“斜面”问题归为一类, 把所有“弹簧”问题归为一类; 而“专家”(物理学博士生)则依据物理定律来分类,将某些“斜面”问题和某些“弹簧”问题归为一类,其理由是“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物理运动”。这一研究中还向被试呈现了20个物理学术语(包括斜面、质量、摩擦力、能量守恒、加速度等),让被试看了这20个术语之后要求他们用3分钟时间叙述所看到的概念。结果发现,“新手”首先回忆那些具体的、表面特征的术语, 最后才提到与物理定律有关的术语。 而“专家”首先提到抽象的、与物理运动定律有关的术语(如,能量守恒和牛顿定律),紧接着叙述了牛顿定律的适用条件:假如有加速度,用牛顿第二定理;假如没有加速度, 合力为零, 则用牛顿第一定律

……最后才提到具体的、表面特征术语,例如,斜面、高度、长度等等。由此看来,差生不善于像优生那样用抽象的、带规律性的知识来统帅具体的、形象的知识。知识构造方式上的这些差异,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决定着学生知识掌握的优劣。

(二)学习策略上的差异

无疑,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测定了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该项研究主要测查了9种学习策略:①组织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组合;②搜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努力获得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③复述与记忆:通过练习活动尽力记住所学材料;④寻求社会帮助:努力寻求同学、老师或父母的帮助;⑤复习:对课文、笔记等进行温习;⑥自我评估与诊断:对自己学习的进度或质量进行检查、评定;⑦目标与计划: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目标的计划;⑧记录与自我监控:对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以监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程;⑨环境建构:力图选择或安排有利于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适宜环境。其中前五种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策略,后四种是关于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

研究者根据每种策略的具体表现,编制出共36题的调查问卷。研究结果证明,学习策略测查的分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初中一、二年级期末全市统考的语文、代数、几何、物理、英语、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共九科的平均成绩)具有显著相关。差生组和优生组的对比表明,在学习方法方面测试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学习自我调控方面,测试结果具有更显著的差异(P<00001)。

这一研究证明优生和差生之间在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上(特别是自我调控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三)思维策略上的差异

优生和差生之间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与思维策略运用上的差异有着密切关系。

关于造成优生和差生之间显著差异的认知因素的研究,刚刚处于开始阶段,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优秀研究成果面世。

二、优生和差生学习差异的人格因素分析

(一)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三)个性健康上的差异

某些学生的人格适应不良与他们学业失败具有密切关系,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不仅人格适应影响学业成就,同时,学业成就也会影响人格适应。

对学生来说,没有哪样东西会像学业的失败和挫折那样对学生的人格适应产生那么大的不良影响。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学生人格适应状况与他们在学校中的学习成绩或等级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学业成绩高的学生很少有人格适应的问题,通常表现出诸如高度自我整合,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性。

人格适应不良的学生往往产生一系列不利于学习的“症状”:多动、分心、情绪波动、易怒、爱寻衅闹事、易产生敌对情绪、志向水平低等。这样的学生缺乏自信,感到焦虑,挫折容忍力低,有退缩反应(回避那些他们自认为可能会使他们受到批评或嘲笑的学习任务,常常逃避困难的学习情境)。这些学生的人格不成熟,常表现为缺乏责任感、独立性和长远的目标,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不能延迟享乐需要的满足,对复杂的学习任务缺乏坚持性。所以,如何对差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健康人格的教育,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差生的教育措施

我们知道,提高中差生的学习成绩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许多优秀教师从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两方面着手,采取了许多有效的转变差生和防止出现差生的有力措施,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节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介绍差生教育的四种有效措施:个案分析、策略训练、挫折教育、合作学习。

(一)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是指教师通过剖析特定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个案分析法的具体实施办法是: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如,

解答习题、自学教材、背问题答案),让几名优生和几名中差生一个一个地当着老师的面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思考过程中自言自语地出声思维),研究者详细地记录下他们的学习思考过程,并将优生和中差生的思考方法加以对比分析,概括出优生的学习或思维策略,找到中差生策略上的缺陷。国内关于平面几何思维策略的一项研究,就是采用的这种个案分析法。

(二)策略训练

这里所说的策略训练是指结合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包括接受知识的学习策略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的训练,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认知策略的训练主要采用讲练法和过程对比法两种形式。

讲练法是指由教育者事先通过优生和差生的个案对比分析,总结出有效的认知策略,然后再编写训练教材。实际训练时,先由老师结合例题讲解成功的思维策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待比较好地理解了有效认知策略的使用方法之后,最后进行元认知自我监控训练。上述关于平面几何思维策略的研究中,研究者在第二阶段在四所学校五个实验班上采用讲练法进行了平面几何思维策略训练,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过程对比法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措施使差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专家”的过程作比较,从而体验到自己“方法”上的不足,进而自觉改进自己的方法。这里的“专家”思路既可以是学科内真正专家的思路(例如,教学法专家在著作中所阐述的思路),也可以是教师或者优生的思路。思路对比的具体实施办法是在传授新的思维技巧之前,先让学生自发地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然后体验或口头表达出自己用的什么方法,最后由教师优先讲出“专家的思路”(或看参考书中所讲思路),切不可在学生没有自行体验之前就和盘托出“专家的方法”。

贯彻这一措施的另一种办法是把优生和差生配对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向学习小组提出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自行给出自己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思路,相互切磋,最后由学习小组向教师提出本组最佳的解决方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用实验证明,经过l0-12次的训练,参加过这种训练的学生比未参加训练的学生,成绩有显著提高,而且更有学习自信心 (Bloom & Brod

er, 1950)。运用这种措施进行学习训练,不仅对差生具有补救作用,而且对优生也是有益的。对优生来说,表述自己的思想,就会使自己的思想更明确,既锻炼了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优生通过和别人方法的比较,会发现自己“高明”之处,从而使良好思路的运用由自发向自觉过渡。而且,这样做还可以提高优生的助人为乐精神、合作精神和自我价值感。

(三)挫折教育

差生由于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更大,所以很难坚持学习,更易产生厌倦感、自卑感、无助感,而这种厌倦感、自卑感、无助感又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导致更多的学习缺陷和学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成绩越差越不想学,越不想学则成绩越差。

因此,有必要在加强认知训练同时,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并注意将知、情、意、行四者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对差生进行忍耐挫折的教育,是有效的综合措施之一。依据当代心理治疗的理论,“知-行-情”教育模式是挫折教育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知”是指思想认识教育。要想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和坚持性,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挫折忍受力的重要性,树立正确对待挫折的应有态度并了解应付挫折的适当方法。

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就要“导之以行”,让学生实际运用所学到的挫折应付技巧去克服挫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进步和成功。因此,在这一阶段上,学生所面临的挫折必须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成功”的评价标准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是跳起来能够摘到的桃子。

在取得成功或进步的基础上,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动之以情”。要让学生在情感上体验到正视困难、克服挫折、战胜自我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成为吃苦耐劳行为的一种正强化。这也是外部诱导或强制要求的一个内化过程,是培养学生自觉行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当然,上述的知一行一情三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循环上升,逐步达到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又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的目标。

(四)合作学习

国外大量实验证明,合作学习对差生的发展大有裨益。在合作学习中,差生能在优生的帮助下坚持完成作业,不仅在坚持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弥补知识的缺陷,而且能模仿并掌握优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同时能逐渐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教学形式。

合作学习是由学生共同努力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一般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2—4人为宜),向他们布置学习任务,并保证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学习了材料。然后学生们相互讨论材料,相互促进对教材的理解,相互鼓励努力学习。教师的责任是引导、指导、鼓励和督促。

一般说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越带有情感教育的目标、所要学习的知识越复杂难掌握、所需教材设备越不够用、越需要学生相互借鉴学习技巧,就越应该使用合作学习。高水平的概念推理和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所占时间比例最大,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技巧,最适于使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但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进行。为保证课外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加强事先的指导。一般来讲,教师要加强如下几方面的指导。第一,要指导学生区分哪些内容适宜合作学习,哪些内容不适合于合作学习。第二,要给学生以如何确立学习目标的指导。第三,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事先指导学生在合作时应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第四,要加强合作技巧的指导,事先告诉学生,针对当天的学习任务应如何合作。

2保障合作学习的时间。合作学习在时间上应该制度化,要有明确规定。每天合作学习的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3形成共同负责的体制。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对小组负责,各小组必须对全班负责。为形成集体负责的体制和风气,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应能保证组员轮流担任各种不同角色(如,组长、目标检测员、思路评价员等)。

4注重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是便于学生加强自我认知过程的反思,有助于元认知体验的形成和元认知监控能力的提高。在合作学习时必须重认知过程,重方法,以真正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5班级内的考核、评比、排名次,都必须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元进行,不宜以个人为单元进行。

四、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全班学生学习进度一致,结果优生求知欲得不到充分满足,差生往往跟不上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是各国教育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人们设计了许多新的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个别化教学系统、自学辅导教学方法、掌握学习、分层教学等四种教学模式。

(一)个别化教学系统

个别化教学系统(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又称凯勒计划,简称PSI,由凯勒(PSKeller)及其同事于1968年创立,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教学和呆板的时间安排,允许学生学习时在保证对教材真正掌握的前提下按照适合自己的速度前进。 PSI能给学生以更多的个人选择机会,被称为适应个人的教学系统。

在凯勒计划中,每一门课程通常划分为大约二十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一般导言、一张列出所有要达到的目标的表格、一份建议程序(包括阅读注释或参考教材中的特定部分)。每个学生在学完某个单元之后,必须接受各要点的提问考查,只有对这些知识点达到高度掌握之时(通常达到90%或更高些的正确率)才能被准许进入下一单元学习。如果未达标准,教师或“监督者”(通常是已学完该单元的学生)会要求学生重新复习该单元,并再次接受此单元的另一次测验。这种测验可在学生认为自己已达标的任何时候进行,较低测验成绩不记人其评分等级内。教师或监督者只记录每个学生已通过的单元测验,等级由每个学生在一学期或一季度内学完的单元数确定。对于成功完成各单元学习的学生,给予听报告、看**和参加演示的优先权,以资鼓励。

PSI具有五个鲜明特点:

1自定进度。在限定时间内,学生可按自己意愿控制单元学习的进度。

2掌握。学生在未达标之前不准许进入下一单元学习。

3学生相互辅导。PSI为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指定已通过该门课程的学生担任新学生的辅导员。

4指导。在各个单元学习指导中提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指出了可利用资源及有关实验。

5自由式讲课。学生对教师讲课不是非参加不可,而是自愿参加。授课目的是启发指导和补充提高。

PSI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有共同参与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个别化,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PSI一般更适应于年级较高、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在小学生和依赖性较强的学生中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另外它与课程时间安排和评分的传统概念的冲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自80年代以来,卢仲衡等人进行了系统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协调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充分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研究均采用实验者自编的自学辅导教材。教材包括三个本子: ①课本,它是便于学生阅读的自学教材,与普通课本不同;②练习本,它留有让学生做练习题的空白,并且位置固定,便于教师批阅辅导;③测验本,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自学辅导教材的编写贯彻了九条心理学原则,即:适当步子;立即知道结果;铺垫性;直接揭露本质特征;从展开到压缩;变式复习;按步思维;可逆性联想;步步有根据。

实验者根据教学实验目的和现状,提出了七条自学辅导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强化动机;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启(启发引导)、读(阅读教材)、练(做练习)、知(及时反馈)相结合;自检与他检相结合;尽量多用变式复习;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

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一节课有30-35分钟的自学时间,最后留l0分钟时间启发、提问、答疑和小结。一系列有关实验表明采用此种教学形式的班级不仅在学习成绩、自学能力和迁移能力上超过对比班,而且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如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卢仲衡等人创立的这种自学辅导教学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它为我们开辟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提出的一种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定学习水平的教学模式。它的指导思想是:“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几乎所有入都能学会学校所教的知识。”掌握学习的原型是哈佛大学的卡罗尔(JB.Carroll)于60年代中期提出的“学校学习模式”。其主要观点为:第一,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就能完成任何课题;第二,在现实中出现的学习达成度的差异,是由于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量与实际耗费的学习时间量的差异所致。

布卢姆的主要贡献在于设计了一种掌握学习的程序并对掌握学习的效果及其在学校学习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包括两部分:掌握学习的准备和掌握学习的操作。

1掌握学习的准备

(1)确定掌握的含义。掌握的含义一般由明确的课程目标(长期的)和单元目标(短期的)、与目标相对应的终结性测验和形成性测验以及学业成绩标准来体现。

(2)把整个课程计划分成一系列较小的学习单元,确定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安排好单元的序列,使单元间紧密衔接,以便于学生的学习能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3)确定构成每一单元掌握的因素。一是编制与单元目标相对应的形成性测验,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错误和误解;二是规定掌握标准,以确定学生在该单元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4)制定掌握计划。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做好三种计划:初始教学计划;“反馈—矫正”计划;教学时间计划。

2掌握学习的实施

(1)向学生介绍掌握学习的一般程序,使学生适应掌握学习方法。

(2)为掌握而教。教师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授每一个单元。重要的是这一单元教完后,教师不应紧接教授下一单元,而是进入反馈—矫正环节。这是掌握学习的一大关键。这一环节包括:①对全班施行形成性测验。②对形成性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学生掌握与否;找出学习困难所在;分析困难原因。③根据学生困难所在,教师提供各种供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材料和矫正措施。④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矫正学习。已掌握该单元的学生可自由进行巩固性活动,或者充当未达到掌握水准的同学的“小老师”。

3评定掌握等级

在教材全部学完后,教师对全班进行总结性测验,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成绩评定,其得分即为学生学习该教材的成绩。所有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掌握水平标准的学生都能得到A等。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乐观的教学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以来,被改造为有中国特色的“目标教学”,在我国影响很大,效果也十分显著。

(四)分层教学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取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来对待所有的学生,“一刀切”,力图让学生“齐步走”。实践证明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的校长形象地把这种教学比喻为“一件衣服让所有的学生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结构和个性发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能够主动地得到发展。我国一些学校尝试的分层教学体现了这一思想。

分层教学中,学校在一个年级内的某些学科上开设几种不同层次的课程,例如开设A、B、C三种层次的课程,供学生选修。A级课程不受现行大纲教材限制,教学要求明显高于现行大纲,采用新的实验教材;B级课程略高于现行大纲要求,采用统编教材;C级课程按照现行大纲的最低要求进行授课。三级课程的课时不变,安排在相同时间,供学生跨班选择。而一些学科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依赖性不强,不存在前面知识未掌握后面就学不会的情况,则不采用分层教学。这样,学生原有的班级仍保留,班集体的作用仍要充分发挥出来。

在分层教学中,学生参加哪一学科的哪一个层次的学习,采用“动态管理”,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

分层教学不同于分快慢班,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今后的专业取向来选择,可能某学科参加A班学习,而另一学科参加C班学习。不像快班对各门学科要求都高,慢班则要求都低。

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成才意识、超前意识、竞争意识,也有助于学生的专长的培养。

(五)以电脑为基础的学习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出现,面向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将会出现更为迅速的发展,甚至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以电脑为基础的学习 (CBL)将成为最重要的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747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