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我生命里的一曲长调散文

北方,我生命里的一曲长调散文,第1张

 

 漫步于细雨迷蒙的黄昏,天空低沉而浑厚。微风挟着碎雨摇曳,草长莺飞,鸟雀乱啼。低飞的燕子呢呢喃喃,仿佛在诉说着归途中邂逅的那些凄美的故事。花的淡香,如焚香般袅袅飘逸在晚风中。

 原野如黛,碧翠似水。莽阔而幽深的春天,将人生淡淡之惆怅轻轻带落人间,岁月之种种印痕,便深深烙在心田。

 蓦然,就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中那打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女子。

 我在北方出生长大,盘亘到四十多岁却从未到过南方。

 于诗人的抒情和文人的赞美中,领略过南方的旖旎,却从未置身其中。

 于是,想去南方看看,看看那里的花草树木,是怎样在烟雨迷蒙的三月绽放疯长;看看那里的小桥流水,是怎样的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看看那里的轩榭、亭台、阁楼是怎样的玲珑别致而又香艳绝俗;看看那里的青石巷中,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是怎样的明艳、柔润、婉约、妩媚。

 在寻找了千百个理由之后,我终于只身到了南方,才发现南方在我的视野中,呈现出与他人眼中之不同。到处是奔波忙碌的人群,却没有遐想中那样,满眼是赏心悦目的美女;却没有他人描述的那样,温润而不染尘埃的蓝天;却没有书中赞美的那样,到处是清澈而繁多的碧水。多得是,神色各异,音调纷杂的异乡人;多得是,人造轩榭、亭台、阁楼、假山、花水、石鱼。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软软的、绵绵的、带着无尽的妖娆和妩媚,不由心中渐生倦意。

 也许,只因我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吧?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吧?

 于是,我的心又开始强烈地想念着北方!

 想念北方春天中,那些明媚的阳光和高远的天空;夏日炎热奔放中,那骤急清冽的雨之酣畅淋漓;秋天天高云淡中,那树树黄叶飞,声声征雁鸣;冬日凛冽酷寒中,雪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银装素裹。想念北方,那女子的豁达和倔强,男子的粗犷和豪爽——我知道,因为我的根在北方!

 北方,让我倾注了情感的全部,甚至人生的经历,生命的孤独与彷徨,生活的压抑与感激;命运的坎坷与智慧,奔波的忙碌与责任,亲情的牵绊与温馨——让我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

 也许,这便是恋乡情结使然吧。

 

 我的身躯虽然流落在了南方,可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却遗留在了北方。为了寻找我那颗在北方挥挥衣袖就能将心头的尘埃拂去的魂魄,我将南方赋予我的苦涩和甜蜜丝丝叠起,将一曲孤寂心音、半生浮萍绘成袖底清风,从温软湿润的南方一路向北徐行。走过一场江南烟雨,下了很久,也没把我的心留住。我心甘情愿错过南方的国色天香和荼蘼的花事。

 偶尔的冷漠,淡淡的情感。一切的一切,只因我的魂丢在了北方。

 一路的风尘仆仆,我让思想染上阳光的温度,让意识贴上泥土的厚重,穿过天涯的芳草凄凄,穿过海角的朔风飒飒,期望能在日升月落的时刻,找到北方那条如我半生面朝黄土背朝天,脸如北方的泥土一样黄,肌肤也如北方的泥土一样黄的黄河。穿过它,我就回到了北方。黄河啊!它是北方的母亲河,也是滋养我生命的河。它可以清洗我被南方的温软销蚀过的欲念,把我渐渐迷离的思想剥离得如同北方冬季的原野一样赤裸裸,只剩下如同北方黄土一样原始厚重的脉络在白昼与夜晚之间传递。

 我喜欢北方的阳光,那是一种温暖的诱惑!我喜欢北方的天空,那是一种静默的姿态!我热爱北方拙朴厚重的面貌!

 南方盛开的花事不属于我,南方的小桥流水不属于我。看着它们在南方招摇,我微笑沉默。在南方千万人海中孤独游荡在这般无它的热闹街道,太阳晒得我面颊灼灼发热,沉沉浮浮中,我却找不到如北方般的洒脱和快乐。原来我在南方只是一颗卑微的蒲草,没有人愿意同我去分享任何的苦与乐,这是南方人群里苍白的笑声告诉我。

 也许,宿命注定我必须背负北方厚重的情结,才能在情感残缺的烟雨红尘中填补心中的缺憾。似乎只有守候着北方,我的心才会愈发而强。无论这种守候有多久,时光也冲洗不去我北方情结的宿命,淡化不了我给北方的承诺。我知道,南方再富,那也只是他人的南方,我无须惦记。北方再穷,那也是我的北方,我必须牢记。我努力望着南方那温润似水的天,坚定地告诉自己。

 南方一切都好,那么多人闭眼轻声跟着和。幸福的人群太多,哪还有我的容身之地?有时候,我宁愿拼命地忘记这如幻似梦的南方,因为我留不住它亦带不走它。没有拥有南方,我并不悲哀,悲哀的是我牵挂的北方正在我的心中怅然迷离,我却无法掌控它的流动和走向,只能任由它在心头来回晃荡。

 也许,我的怅然,只因我是一个归属感很强的人。独自行走在霓虹氤氲的南方,看他人以优雅的姿态拥抱风花雪月的缠绵,我却茫然不知所措,被拥挤的人流拥挤着,直至挤进一个无人的角落,一个人握一杯冷咖啡,让心喝醉。走过了南方的风雨,看过了南方的天气,我只想一个人安静地休息。看不见的北方,遗失在梦里,回头我只有拥抱自己,拥地上自己孤寂的影子和空中潮湿的氧气。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北方变得这样盲从、这样俯就?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被南方的温软浸润的渐渐失去了北方的风骨?我说不出。

 风声渺渺轻轻吹,烟尘沙沙微微坠。窗外,飘荡着南方甜甜的歌谣。竹丝管弦奏响了南方风花雪月浪漫的篇章。故事,被才子佳人精雕细琢,演绎着无尽的繁华和细腻。我的心,却沦陷在寂寞的漩涡,跌入了守望北方的'深渊。一滴泪,落上我那根脆弱的心弦,晕染出落在我心海那朵沉睡的莲花。仰头,紧闭双眼,回想我在北方的故事,一幕幕动情的画面。我溺沉在北方的质朴厚重里直至悲伤。任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我只是一味倾听来自北方的声音,从花开花落直至秋至叶黄。夜难眠,梦难圆,樯倾楫摧流年瘦。我却无法回归北方,回到故乡。思念,徒增一地悲伤,如落叶一样。无人读懂,思乡流露泪花背后的我,一次次拾起北方的山水人情,却怎么也无法将心碎拼凑出完美的轮廓。

 南方的夜色是有点蓝,气氛不明不暗,皎洁的月光显得那么孤单。

 我褪去梦里的那层忧伤,不再疯狂地向往北方。如果在南方有泪,我就忍住它,温暖我干涩的眼眶;如果有伤,我就撑住它,继续诠释北方男子的顽强!

 无言的沉默,也是一种心灵的解脱。在南方,委屈怎样我都不说。

 

 身在南方,心向往着北方。我翘望的目光,穿过南方淅沥的梅雨,看到北方那片青蓝色的天空下,静默的村庄里亮着一抹温和的灯光,飘着一缕淡白的炊烟。那土屋里蟋蟀的歌声,那屋檐下燕子的呢喃,如一掬梦语,将我如月的心事摇醒。回忆的灯盏,照耀着往事。北方的母亲啊!依然是记忆中的模样,黑发挟着白霜,在柔和的灯下继续为我纳着千层底的布鞋,好让我穿上它去走四方,可她手中那长长的线绳,却牵着我长长的归途和她长长的思念。北方啊,母亲!我也许不是你的第一个爱,但请允许我最后一个爱你!能够为你分担些许的苦痛,一直是我最大的荣幸,像大地承受落寞,像长夜承载春梦。而今,我却不能再分担你的苦与优,将叹为我锥心蚀骨的隐痛,像荒芜的土地,像失眠的夜空。

 在南方,我邂逅并攀谈了一个算命先生。我虔诚地摊开双手请他为我占卜,他却蹙起眉头一脸疑惑无所适从。从他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南方对我的陌生,心好像一下子更贴近了北方。北方,似乎也在用它粗糙的手掌轻轻抚摸我孤寂的心。我的笑容,似乎也在北方粗糙的抚摸下漾出了生动的纹路。我的心,一时变得沉默而忧郁。

 黄昏,一点一点向我逼近。我不知夜色何时已经将我慢慢包围。乘着夜色,我折向租住的小屋,匆匆步履声淹没了我的思路,身后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渐渐演化成了北方的花草树木。窗外的雨,它下个不停。在这样一个凄冷寂寞的冬夜,我将北方的记忆从琐碎想起,温馨而纯粹……

 雨丝,好长;思念,好长。推窗,我望不穿云雾;踯躅,我走不出烟雨。清寒的风,在吹散白天的繁华之后,于我凝眸北方往事的瞬间,又将一个纤瘦而温婉的影子摇曳进我心里,在渐渐弥漫的夜色里,漾开了我一腔如水般的柔情。那些被时光掩藏于心底的思念,如潮汐般将我覆盖——那个双手合十,在灯下独自喃喃呓语,红润浅笑的脸上挂着两个浅浅酒窝的妻子,就像三月的春风,缓缓吹进了我在南方寂寂的心田,漫过了我生命的海岸。在北方,我们曾是那菩提树下的花和草,根紧紧缠绕在一起,彼此相伴,一起经历着春夏秋冬的风雨霜雪,相互扶持着吸取阳光的滋润。

 为了摆脱贫困的缠绕,而今我只身流落南方,独留你伫立在北方的垛口上,似一株惠兰,一枝鸢尾日夜将我盼望。而我,对你的思念,也在朦胧的江南徘徊不散。彼此的想念,就像没有痊愈的伤口,在各自的心头隐隐作痛。一滴相思的泪,抹过淡淡的伤痛,在南方和北方,渲染着我们一季又一季的悲凉。这些无法用纸笺倾诉的爱恋,深深匿藏在我眉头上的褶皱里,只为想念你的时候,掬一捧记忆的水,将那北方的往事轻轻洗涤,悄悄温暖我一袖流年的憔悴。若可,时光可以倒回,我一定不会再来南方,我一定守候在北方。在北方最初的朝阳里,我一定会以尘纤不染的心态,将你手心里的爱紧紧握住,用我一生的痴情,守候到地老天荒,不离不弃!

 如今,我在南方,你居北方,我们就像两颗星星远远的将彼此守望,相互寻找彼此的温暖。我们两棵孤寂的魂魄啊,各自躺在南方和北方的黑夜里,静静倾听各自心灵发出共振的回响!在北方的原野里,我们曾并肩耕耘。轻轻浅浅的风,温柔的翩跹在田间的小径,不住地撩拨着我们一缕缕绮丽的遐想……

 可,为了摆脱贫困,我只身去了南方。如果我不去南方,我想我一定会守候在北方的田野上,一直与你默默相伴,用一颗平常的心态去接受月缺的遗憾,月圆的美满。无论月缺月圆,我的心如那亘古不变的月光,永远陪伴在你跟前!

 

 今夜,谁为我煮一杯青酒,温暖我在南方的惆怅?我又为谁饮一杯月色,饮尽世间聚散苍凉?是北方。关一扇窗,我关不住南方出租屋里的孤寂苍凉。是谁,在这月色里深吟浅唱?

 穿过南方国色天香的华丽红妆,我仿佛看见: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席卷着北方生命的绿色冻结在十二月的深冬里。村庄、山峦、河流、颓坦与荒冢,都披上了北方黄土一样的厚重。我仿佛看见:文姬正在用纤纤素手遮住面颊,孤单的在风沙里摇着千年胡笳的音韵,挣扎着一步一步向前,把命运里幽怨的章章节节声声地弹拨;她负载着西域蛮夷给她的伤痛,用举步维艰的缓行,孑孓踏上前往北方悠长而又寂寥的路;她发自肺腑的行吟,如同苍穹里疾风吹过的哨音。一峰伫立,一梁静默,一排征雁横空悲鸣,一片黄叶随风飘零。我不知道,她是否还是从前的模样?是否也如我一样将北方念念不忘?

 穿过南方国色天香的华丽红妆,我仿佛看见:我们的祖先赶着成群的牛羊,吹着茄笛沉浸在北方的晨昏里。而今,我踏过的北方这片古老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骨骸。这片土地是他们开垦的,几千年来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敌人和自然搏斗,从不曾懦弱屈辱过一次。如今,他们的身躯已化作了北方的山水树木花草,却把北方这块广袤的土地遗留给了我们。这块博大而瘦脊的土地呀!却赋予我们醇厚的语言和宽厚的姿态。我相信这语言和姿态会坚强的生活在北方的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因为我爱着北方,无论它繁华还是荒凉!~

 也许,就是这样一种默默守候的力量,促使我们看似无意地行走在北方,却从没有忽略过北方。我一直认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北方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的,一切都是缘。身处北方的时候,无论我们如何沮丧如何抱怨,可一旦离别了北方,才知道有一种心情叫失落。爱上北方,是我没有退路的选择。因为我太在意北方,所以才总是让自己不知不觉中就被北方掌控,无论甜蜜还是忧伤,都那样的心甘情愿。

 时光,如南方的小桥流水,漫过了我记忆的葱茏与荒芜渐渐远去。循着渐去的跫音,我汲一抹八声甘州平平仄仄的清韵,拈一串抑扬顿挫的音符,却始终写不出南方风情万种的情诗千行,学不会南方人说话轻声细语像鸟一样歌唱的音韵,赋不成黄鹂枝枝蔓蔓间清丽的婉转,攒不成繁芜的人间四月天。于是,我只想听北方父老乡亲那马鞭甩出的的粗犷和信天游吼出的豪爽。在南方一串串呀呀唷唷莺歌燕语中穿行,我看见我北方的红颜知己已泪痕斑斑。我只有回望北方雪原驰骋的蜡像,在风鞭雪剑中呼唤我的回归……

 北方,是我生命里的一曲长调。芃芃其麦伏仰不倒,我何时驰骋回北方?北方,一首千年的诗章,从许穆夫人到今还在唱。歌者已经很远很远,听者亦是很远很远。前世诗经中奇女子的一缕青丝随风飘扬,飘过了千年的沧桑,回落在今朝依然这般馨香。

 北方,是我生命里的一曲长调。长天落日,羔羊跪乳;紫霞微岚,乌鸦反哺。远古的吟咏在我的惆怅里回满。岁月如此长,人生如此短,谁会对酒当歌,让北方这支长调永远不失游牧者腰间的温度和酒香?对着北方,我让这支长调浸润漫天玫瑰色的霞光,我才会懂得这样仰望北方才会看到北方的美!

 从我一个好奇的念头,到如今漂泊落寞的身影,我将北方这支长调从日落唱到日出,几节词从春暖花开赋到秋水天长寒风起冰雪降,从激扬写到两鬓染霜。北方这支长调啊!虽然没有节奏,却可以让我的情感为之守候;没有韵律,却可以在我的思念里绵延不绝;没有平仄,却让我的情思为之洒下泪千行……

蒙古族长调音乐是一种充满草原风情的民族音乐,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声音高亢、嘹亮:蒙古族长调音乐以高亢、嘹亮的声音为主要特点。演唱者通常使用胸腔和喉咙来发出深厚的声音,以表现自然界中的动物、风景等元素。

2多重和声:蒙古族长调音乐通常采用多重和声的方式演唱。演唱者和伴奏者通过多种不同的声部组合和配合,营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3旋律复杂:蒙古族长调音乐的旋律非常复杂,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音高和音程,因此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

4以草原为主题:蒙古族长调音乐的主题通常与草原、羊驼、马等元素有关,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作为一个在华北平原长大的人,草原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对其最初的印象来源于小学课本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民歌。后来,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蒙古人唱蒙古族的长调,那雄浑深沉的歌声让我震撼不已,从此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

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奇迹般的,第一次看到黑鹤的动物小说的感觉就像首次听到蒙古长调一样,让人精神一震。和一般动物小说善于编织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刻画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不同,黑鹤的动物小说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看过他的小说《血驹》之后,这种感觉更加清晰。

草原骏马血驹出生就带有神奇色彩,站着降生,幼时母马被野狼夺去了性命。好在,它遇到了牧马人的儿子云登。云登三岁的时候,初次遇见血驹就和它在火炉旁相拥而眠,从此开始了一人一马生死相依的历程。

血驹天生桀骜不驯,向往自由,终其一生没能让牧马人在自己身上留下象征驯服的马印。但对于它认定的骑手云登又特别忠心。它日常和云登一起看护马群,在草原奔驰;驮着云登冲破狼群;是赛马场上的常胜将军;穿越风雪万里归乡……血驹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即便最后老去,也是站在草原随风而逝。

作者用两条线索贯串全文,一条是血驹的生命轨迹,一条是云登的人生历程。两条线索时而并列平行,时而交叉相融,不断推动着故事发展。

在这篇小说中,黑鹤多用充满诗意,独具特色的语言来叙述,很少用描写去特意刻画,每个词语能精准地描述出事物独有的特征,尤其是草原上特有的风情和一些声音的描述非常到位,不仅能生动再现当时的状况,还很好地体现了当时人物的心理。从这些词语和叙述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克制、内敛的文字下真挚、热烈的情感。他的文字干净、纯净,就像草原早晨草叶上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纯粹天然,不掺一点杂质。这种情感的流露是自然而然的,不带一点儿矫情,这种情感源于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草原文化的熟悉和热爱,以及对野生动物的尊重、关怀。

也因此,你能在他的书中看到最真实的草原游牧生活。这种真实体现在书中的各个具体的事件和细节中。如,草原上不仅有狼,还有高大、威猛的阿敦创,在狼群交配季节,会发生几只公狼争夺一只母狼的事,即使遇见羊群也会视而不见。在草原,即使在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也会有青黄不接的时候,但即便是这样,牧民在围猎时依然遵循最原始、最朴素的道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滥杀无辜的野生动物。在草原,并不只有水草、牛羊,还有很多精美的工艺品,如昆特送给云登的雕花银鞍和银制马头。对于牧民来说,热闹的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绝对是让人热血沸腾的活动。当然了,那也是血驹和云登一显身手的绝佳场所。在技术上,昆特特有的吊马方式和驯马手段也让读者大开眼界。同时,昆特和后来出家成为喇嘛的云登的医术也让人赞叹不已,这种具体、真实的医药案例光靠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必须是绝对了解藏药知识的人才能写出来,这无疑让故事更加生动真实,也增加了读者对草原文化的好奇和探索欲。

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作者是把动物放在和人平等的地位上的,它们是人类的朋友和邻居。他写云登对血驹的照顾,真的是无微不至,让它吃月饼,吃糖果;给它刷毛、刮汗,在奔驰过后慢慢地遛它。血驹呢,它带领云登冲出狼群,在暴风雪中守护羊群,给云登遮风挡雪;被卖到上海后,穿越万里回到草原。人与动物之间真是相爱相惜,互相守护,让人感动。哪怕是那些小配角的动物,作者写来也是活灵活现,犹如亲见。搔首弄姿的母狼,灵动狡黠的小狐;奔跑跳跃的黄羊,等等,带着草原特有的风情扑面而来。

 相对于动物的活泼灵动,小说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什么语言描写,作者更善于用行动或事件来表现人物。如,少年云登勇敢早熟、骑技高超是通过他小小年纪就可以骑马“悬崖飞降”,就能在很多赛马上长夺得冠军,还能一个人冲出狼群的包围圈安然归家来表现的;而对云登影响最大的,他的舅舅昆特,这个神秘的,亦侠亦盗的爱国人士,不论是骑马、驯马、医马都很了得的人物是通过他教云登学习和牧人传说来体现的。 而主人公云登的母亲乌兰则从头到尾几乎没说过话,她完全是通过行动来表达对哥哥的骄傲,对丈夫的爱情,对儿子的关心和疼爱的。这也使得人和动物基本处于一个平等的,互相理解的位置。

围绕血驹和云登的一生,时间跨度非常大,作者在描写动物的同时,也揉进了草原游牧生活的发展以及历史上的一些大事件。比如巴尔虎草原上暴风雪的袭击就曾出现在《内蒙古畜牧业大事记》的记载中,血驹来到的上海跑马场在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云登的父亲小巴特尔的死和历史上诺门罕战争有关,等等。就连战马遗失也不是凭空编造的。这些真实事件都和血驹息息相关,在丰富血驹故事的同时,也让整个故事更丰满,更有历史的纵深感。

看黑鹤的书,我常常会想到蒙古长调,那是“天籁与心籁完美统一” 的深情吟唱,是对草原最深沉的赞歌。看他的书,你会向往,会感慨,会有克制的激情,那种对动物、对自然的热爱也更持久。读到最后,你已经完全沉浸在草原氛围中,沉浸在蒙古长调悠远的余韵中。

根据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报道,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群高中生通过演唱长调在网络上走红。通过网络的传播,广大网友第一次接触到长调,大部分人也是第一次听到长调的声音,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一度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有的网友表示,听得听得真是觉得好听,可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也有的网友表示,原来这就是叫做长调,好好听呀!

也有的网友为内蒙古点赞,并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块做得非常的不错,值得点赞。

在我听了这群高中生所演唱的长调之后,我内心真的觉得长调非常的好听,长调的曲调,婉转悠长,让人听了之后很耐人寻味。据说,学校和老师们通过努力,培养出了非常多厉害的学生,真的是非常感谢拥有这么厉害的老师,以及坚持下去的同学们,让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的一代传承下去,并且去是发扬光大,不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后继无人。根据历史记载,蒙古族的长调旋律舒缓,意境开阔,也被称之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在当时的那个世纪,蒙古族的人民主要是以狩猎为主,后面才继续演变以畜牧业为主,在这一时期的时候,形成了蒙古族民歌的形态,也就是现在说的长调。内蒙古锡勒郭勒长调民歌旋律节奏舒畅,而且气势恢宏,音调等非常丰富,除此之外,演唱的技巧独一无二,让人听了之后韵味无穷。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强调的扶持力度,制定了各种有效的措施,是的,许多艺术工作者和牧民对传承长调的热情增加了许多,进一步推动肃静了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进展,使得最丁威的中国文化得以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最后,希望中国的强调的以继续传承下去,并且得到保护和大力弘扬。

人面,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晏殊的词,语言明丽清新,声调和谐流畅,大家耳熟能详的晏殊词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玉楼春·春恨》,《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等等,这些作品大多为后人留下千古名句,让人缠绵难忘。娇而不艳,艳而不俗。抒情叙事之间,有种闲雅旷达的君子情怀。

这首词写的是一般的离情别恨,从内容看并不新奇,,上阕修书寄情。“红笺小字“,相传唐代著名才女独创“浣花笺”,此笺原用作写诗作为诗笺,后来多指情书。“说尽平生意”,恋人们之间难以相见,只能用写信方式互表情愫,更多的时候是“纸短情长”。这里“尽”字,表明对恋人的情感很强烈,想把平生的事都说给对方。但抒情细腻婉曲。出语平淡宁静,蕴意却深挚,写情而不艳,写愁而不衰,体现了作者“闲雅而有情致”的风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并传诵。

根据词的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不同于一般词作的形式,晏殊这首词,并非一般诗词中先写景后抒情,而是直接由抒情开始,再以写景结束,形式上便足见新颖。中调、长调,一般以58字以内的为小令。《浣溪沙》、《长相思》、《清平乐》等都属于小令。

高至尚书宰相,范仲淹都出其门。词风温婉含蓄,写闲愁雅趣,承继南唐李煜之风,宋学者王灼赞其:“风流蕴藉,一时莫及,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艺术

民间艺术

发布日期:2018-03-26 14:04

来源: 

浏览次数:1607

朗读

民歌

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牛皮方寸写丹青

青年画师们以优质的整张牛皮为“纸”,采用特殊配制的颜料,经过绘画、线刻、浮雕等十几道工序制成工笔细腻、色彩清新的牛皮工艺画,展示出草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内蒙古蒙古族牛皮画具有数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画师不断改进,技艺水平不断提高。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草原节上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喉音,那就是“呼麦”。“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声音从喉底里发出来,悠悠远远地往一个很深很深的隧道里面钻,那个隧道是时间的记忆。据说,呼麦已经有千年历史,而今已是蒙古国宝级的艺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蒙古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以衣着装饰为主,花纹图案流传于游牧民族的签、绷、缭、缀、纳、雕、刺直隐缝绷、云水纹等蒙古族缝纫技艺。蒙古服饰的刺绣和蒙古包盖毡的刺绣以及马具的刺绣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形象、朴实、亲切、精美等诸多技艺特点,给人们极大的感召力。

  

蒙古族伊若乐

蒙古语音译,意为“祝颂”,是蒙古族上古时期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祝颂”从民谣和诗歌里脱颖而出,形成独特风格,是蒙古族特有的文艺形式。古老的祝颂大多是对自然万物的祈求祝颂。后来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民间祝颂也就逐渐消除了原始宗教色彩,而代之以对劳动生产的直接描述和对劳动成果的赞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33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