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是指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他们远离故乡亲人,没有家庭生活。日前,网易新闻发布了中国首个《空巢青年人群画像》数据报告,从情感生活与生存状况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解读。这些人生活的现实残酷过梦想,超三成空巢青年月薪不足5000元,对未来的焦虑持续笼罩着他们,但是却依旧不想逃离亦或无法逃离居住的城市。
林云秀,27岁,演员
“我会感到焦虑,因为我永远都不知道这部戏杀青后下部戏什么时候会来。我也不敢租很贵的房子,因为有的时候一出去拍戏几个月就回不了家,房子一直空着觉得怪可惜的。”北京这座大城市居住着无数的年轻人,他们为了梦想来到此处,希望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林云秀就是其中的一个。林云秀是一名演员,此时的她正在剧组试戏,因为这次面见的剧组她曾经有过合作,所以站在试戏房间门口与人聊天的林云秀显得相对放松。
在试戏之前的准备时间里,林云秀发现自己对剧本台词有些个人想法,正在跟导演讨论,是否可以发挥一下,加入部分自己的台词。
结束白天的试戏之后,林云秀还需要前往一家高端瑜伽会所参加瑜伽床的课程,也许是因为奔波一天,此时的林云秀做动作时略显吃力。做演员的林云秀没有固定收入,有戏有活动接就有收入,没有的时候就只剩下各种消费,而且拍完了一部戏永远都需要继续去寻找下一部戏。林云秀说自己永远都处于就业失业再就业的状态,感觉生活压力很大。
夏博,23岁,经纪人
“刚来北京的时候很有冲劲儿,现在没那么大冲劲儿了,只想赚钱。每当家人过生日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家人又老了一年了。”
来到北京生活后,大多数空巢青年面对的现实残酷过梦想,他们背负着赚钱立业的梦想来到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然而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却拿着微薄的薪资。在东直门一栋老旧小区里,破旧的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广告,这里的房价均价8w/平, 夏博说这样的房子因为太破旧在老家可能进都不会进,但是在北京夏博却把能在这买房当作奋斗的目标。图为夏博站在租住房子的楼道里。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夏博都会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世界,内心想着,这么大的城市,而自己这么渺小。
夏博平时的工作离不开手机跟电脑,如果他想休息的时候就会关掉手机跟电脑,让自己安静地呆着。
顾蓉,29岁,人力资源管理者
“一个人买家具,一个人去照写真,一个人爬山,最孤独的时候是晚上,时常工作累了一天,到家衣服不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玩到很晚,就洗洗睡了”。
顾蓉家厨房里的电器、餐具一应俱全,但她说自己其实很少开火做饭,榨汁机也是很久没有用过了。
当顾蓉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习惯窝在沙发里,有时候玩累了,就睡在客厅。网易新闻数据显示,孤独是空巢青年的生活主旋律,他们当中68%的人一周以内感到孤独,只有14%的人从未感到孤独;不同性别之间的孤独高峰点也存在着不同,对于空巢男青年来说,晚上10 点最孤独;而空巢女青年的孤独高峰期则是晚上9点。
最近顾蓉身体有点不适,需要做个小手术,自己安排好手术日程后,到了手术当天,顾蓉为了躲避堵车,提前1小时便到达了医院。此时的她正在填写住院信息单。北京的医院清晨并不冷清,虽然8点才开始正式上班,但7点住院登记处已经开始排了长队,顾蓉也在这其中。一圈手续办完,已经早上十点了,顾蓉躺在病床上给身在沈阳的母亲打电话,希望母亲当天就可以过来陪伴她,因为需要住院几天对身体进行一个恢复。独自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生病的时候会比以往更容易觉得孤独。
王硕,27岁,平面设计
“前三年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在不停的换房子,比如因合租室友回家、房子租金上涨、被中介骗等,十分的疲惫。以前死也要死在二环里,打死不出来,现在住的比较远,反倒比较踏实。”王硕每天下班回家,看电视是保留节目。他自称上学的时候玩了太多的游戏,快乐被提前透支了,现在除了回家工作以外很少用电脑。每天躺在固定的地方,盖着淘来的毯子,浪费着当日的最后几小时。
王硕睡觉喜欢窝在墙角,不敢睡的太放肆,因为冬天的时候隔壁房间有暖气,晚上的时候墙会被烤的暖烘烘的,慢慢便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以前我对睡觉最大的兴趣就是做梦,后来没梦可做了,睡觉的时刻也就来的越来越慢了。虽然每天并不是很美好,但也不想结束的太快,总想再多浪费一会,多浪费一会。”但也并不是每天晚上的最后几个小时都可以给“浪费”——看电视,加班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空巢青年来说是常事。图为王硕坐在电脑前加班,租住的房间里的物品被他码放的井井有条,他说喜欢所有家具严丝合缝的感觉。一直都驻在王硕家这个小区的一户底商,门面的牌子已经被风吹掉了。王硕身后摆放着的那辆二八和绿色山地车已经被他给淘汰掉了,他前段时间省吃俭用买了辆摩托,为了能节约在路上奔波的时间成本,以便晚上可以多陪陪电视,早上可以多和床缠绵一会。
其实,空巢青年的生活也并非颓废没有激情,即使 "逃离北上广"的口号甚嚣尘上,大部分空巢青年还是不打算离开一线城市。只有17%的人对于来到一线城市表示后悔,其他的人则是梦想坚持不懈奋斗。希望这群远离家乡的年轻人,终有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梦。
以前经常有人说:“独生子女多幸福啊,少了兄弟姐妹的争风吃醋,父母给了他们全部的爱,不分摊,不打折。”
诚然如此,可小时候百分百的宠爱,就意味着长大后百分百的责任,很多独生子女还没等到适应社会,就被裹挟着进入了中年。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独生子女们每个人都披荆斩棘地奋力前行,有时很想停下脚步歇一歇,但想到身后的家人,想到肩上的责任,又不得不咬牙全力奔跑,不敢松懈。
很多时候,渴望有人能够读懂自己背后的苦,帮忙擦去眼角的泪,然而,环顾四周,往往会发现无人可诉,也无人可依,即使悲痛欲绝,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渴望快点长大,渴望能够像父母那样,可以独自前往任何的城市,可以独自做任何的决定。
所以,每当遭遇一点小的挫折,就总觉得快点长大就好了,就可以轻松解决。
可是,当我们真正走进了成年人的世界,穿上了得体的西装,化上了精致的妆容,才发现,原来,困难并不会因为我们长大了而变得容易解决,相反,会更加艰难。
甚至有时候光光是成为一个普通人就已经很难了,一步不留意就是万丈深渊。
正如作家李月亮所说:
“那个从前最幸福最受宠的小孩,慢慢活成了最坚强最疲惫的大人,他们困在时间和财富的矛盾里,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繁琐里,困在没有替代和喘息的单枪匹马里。”
这就是独生子女最大的心酸:“他们自责,却没法改变,他们累,却无从止歇。”
拿起工作,就陪不了家人,放下工作,就养不起家人,日复一日,他们长到现在,是进也难,退也难。
“空巢青年”的悲与喜
对年轻人来说,头疼的不只是养老,还有养自己。
作为独生子女,我们不怕死,怕的是自己死了,妻子孩子无人照顾,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没等来房价下跌,却先迎来房租上涨,这可能是所有选择留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最大的痛楚。
他们孤独地在城市打拼,独自承担生活的酸甜苦辣,用接近一半的工资,租住在年纪比自己还大的老房子里,并且清楚地知道它永远也不会属于自己。
他们自嘲为“空巢青年”。
近年关于青年发展问题的调查显示,城市空巢青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空巢青年的数量越来越多。2018年全国就已经有超过7000万独居的空巢青年,到2021年预计已经增加9200万。空巢青年人数的不断攀升,反映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出现身心问题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青年群体面临社会压力的问题还有结婚率和生育率等问题。
一、何为空巢青年?所谓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指那些与父母分开居住、单身且倾向于独居的青年人。他们往往离开家乡,在大城市工作打拼。 主动或被动远离家乡、父母,生活中缺乏一定的亲人关怀和家庭生活,因此情感上相对空虚。在大城市的重压之下,他们十分孤独,只能一个人慢慢消解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百分十六十的人认为身边的空巢青年很多,缺乏情感寄托和居住条件差成为了其不得不面临的两大问题。
二、为何有人选择成为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群体中,有的人是无可奈何被迫成为空巢青年,有的人则是主动成为空巢青年。即便独居可能会面临生活居住条件较差的问题,但独居的自由、相对的隐私空间是吸引人的地方。独居的青年可能尽可能减少对别人的打扰,也不会担心自己影响到别人。因此,有些倾向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青年,则会主动成为空巢青年,远离人群,为自己保留一丝丝的私人空间。当然,空巢青年中还要不少是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群体,他们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得到更多机遇,于是不得不被迫成为一名空巢青年。
三、对社交的恐惧是内在驱动力。除了物质上的因素,空巢青年群体中还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内在驱动力,即对社交的恐惧。当代年轻人社交恐惧、社交障碍的问题开始普遍化,越来越多的人不擅长与人交流沟通,与其强迫自己生活在不舒适的环境,倒不如一个人孤独的居住。不仅可以省去不少无意义的社交活动,还可以让自己的私人生活更加自在。因此,在恐惧心理的驱使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独居,选择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逃避目前不想面临的问题。
空巢青年来源于空巢老人。空巢青年,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的年轻人。下面将会具体的介绍一下它的含义。空巢青年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1]就像“剩女”“蚁族”这些词指涉的对象未必承认这些属性,很多人也未必能接受“空巢青年”这个概念。[2]
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
中文名
空巢青年
外文名
empty nest of youth
属性
一种社会群体
对象
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
特点
远离故乡、亲人
空巢青年是最近出现的一个词汇,我们先来看看对于这个词汇的解释。
空巢青年,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的年轻人。
空巢青年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 就像“剩女”“蚁族”这些词指涉的对象未必承认这些属性,很多人也未必能接受“空巢青年”这个概念。——
我们从度娘里面可以知道,空巢青年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认为他们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远离故乡亲人,独自居住,独自一人这些人往往都有这样的共同特征,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或许是因为学业在外,或许是想自己闯荡一番,他们在当地的城市没有固定的居所,只能靠着租房来维系生活,而且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都远离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或者说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往来的很少,也没有伴侣的陪伴。
在生活的方面,他们都会选择一个人的用品,去一些比较便利的餐馆吃饭。而且人际圈往往都比较简单,会比较困难和边上的人有很好的交流。
第二、他们会显得孤独,会比其他人更加喜欢一些单人娱乐活动由于远离故乡和亲人,而打拼又往往选在比自己家乡繁华的大城市里面,所以一般都会觉得一种压力,一种极度的落差感导致自己和周围的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容易变得失去自信乃至自卑,觉得大家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存在高低的地位。
同时,由于自己太过于疏远交流,往往也会很容易变得自闭,一方面会觉得自己比周围的人地位低,不敢开口说话,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没有亲戚和朋友,需要一个交流感情的人,在这种两种矛盾的感情催生下,人会变得非常脆弱,往往会向网络寻求帮助,将自己的种种感情发泄到网络上去,而不会选择群体的娱乐活动。
第三、他们往往都会感觉比较谨慎
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是刚来到大城市的人,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以后,都可以从空巢青年中脱离出来,可能还有少部分人会一直没有朋友。也有一部分会选择退缩。这些人都会比较谨慎,不仅仅是因为害怕,也是因为陌生。
空巢青年主要是指那些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一个人居住,情感无人寄托的青年们。这些人们远离家乡,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在其他城市奋斗,说明这些人都在努力奋斗,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
关于“空巢青年”,你了解多少?今年全国两会,一份关于推动“空巢青年”群体向“筑巢青年”群体转变的提案引起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居住。据统计,2018年就有超过7700万独居状态的“空巢青年”,预计2021年,“空巢青年”数据会上升到9200万。
在走进公众视野之前,“空巢青年”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主动“空巢”的他们
时常有趣,也会孤独
据人民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空巢青年”是主动选择独居。其中,因“想有自己的隐私空间”而选择独居的占比475%,因“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别人不同,不想受到他人影响”而独居的占比392%。选择“一个人生活很方便”和“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单纯地想体验独自生活”的“空巢青年”分别占比335%和322%。
“对,我就是这样,不是故意不找对象、不结婚。”
生于1986年的何何,毕业后从宿舍直接出发去往丽江,开启了至今近10年的独居生活。从西安到丽江,从拉萨到济南,从太原到哈尔滨,何何每到一处就找一家青年旅舍打工,她的求职诉求就是管吃管住、月薪随意。“在青年旅舍工作就是打扫公共区域、换换床单被罩,偶尔帮忙做个饭,有大把自己的时间,而且我对物质的需求很低。”何何说,自己家中有姐妹4人,自己是老二,从小就是被“放养”的一个,所以无拘无束的生活没有引起家人太大的意见,偶尔还会收到些生活补给。
何何在一个人的旅行中也遇到过“真爱”,两人还一同开了家书店,最终因为“性格不合”分了手。“我很习惯一个人的生活,灯泡坏了就让它坏着,脏衣服丢在地上就丢在地上,不用什么事都井井有条。”何何坦言,自由散漫的独居生活让她很难配合另一个人的勤劳、规矩甚至关心,这让她觉得“麻烦”。
何何是朋友们眼中过得最潇洒的一个,不用背负父母的催婚、物质的压力。“偶尔孤独、时常有趣”是何何对自己生活的形容。孤独,多半在生病的时候。“记得有一年我在太原把腿摔骨折了,正好小姨也在那里,在小姨家住了一个多月,我才发现在家的幸福,不像独居的日子,干什么都要靠自己。”何何说。
网友“暴躁小朋友”喜欢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独居生活,独居六七年,她说“好处是自由,管好自己就行。想吃饭就吃饭,不想吃就不吃,想出门就出门,想宅家就宅家。”不过,在她每天发出的四五条朋友圈里,也会偶尔夹杂这么一条:也许有个男朋友会比较好,至少能在水管爆裂的时候给我递一下扳手。
3月6日,我们发出了关于“空巢青年”的调查问卷,受访者年龄多在25岁至35岁。他们之中,有4962%表示身边有很多“空巢青年”,4077%表示有少数。对于“空巢”的原因,4135%受访者认为他们是因厌烦人情世故主动“空巢”, 3846%认为他们是因逃避家庭责任主动“空巢”,认为他们是迫于生活压力或追寻“真爱”而不得所以被动“空巢”的分别占1346%和673%。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被迫“空巢”的他们
沉迷加班,不敢开灯
“外卖红包多到不好意思群发,发给文件传输助手自己领一下;买的食物多到一个人吃不完,总会放在冰箱坏掉一部分;爱上在公司加班到很晚,总比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和孤独作伴有意思……”
这是网友“西河”的感受。7年前大学毕业独自前往深圳创业,家境殷实的他为梦想选择“南漂”。“我一个人在深圳生活,租的房子是一室一厅,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奢侈的。”“西河”说,租个像样的房子是为了让生活显得不那么压抑。
“我的公司现在有七八个人,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独居,除了上班就是自己呆着。”在“西河”看来,现在绝大多数“空巢青年”聚集在一线城市,是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他们感觉在家乡“施展不开”,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大城市意味着房租高、消费高,养活自己都难的年轻人没有多余的财力去应对各种社交,也就只好忍受着独来独往的孤独,“我们虽然觉得孤单,但宁可单着也不想为了省钱去合租、凑合找个对象。”
张玲玲是济宁人,在济南工作七八年了,现在她已经结婚成家,但在此之前也经历了五六年的独居生活,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性,在独居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形单影只的不便、安全感的缺乏,“晚上回到合租单间都不敢开灯,越是明亮越要面对自己孤独的事实。”
“合租伙伴有两三个,但是跟空巢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人经常换。一回到合租房就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很没有安全感。”张玲玲说,尽管如此,她也没有想过随便找个人成家,而是希望顺其自然遇到可以一起生活的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女孩更要自立,所以并不想依赖于别人,况且现在社会进步了,我一个人也可以赚到养活自己、改善家庭生活的收入,并不一定要跟谁捆绑在一起。”
张玲玲遇到过很多渴望结束独居的“空巢青年”,可惜单身的状态并没有那么容易突破。“好在我所见过的‘空巢青年’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人去旅行、看演唱会,研究一人食、健身,努力工作,让自己在可以享受独处时光的时候变得更优秀。”张玲玲遇到与她情况类似的女孩,也总会送上鼓励,因为“空巢”并不意味着“空心”。
在我们收回的问卷中,有75%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越来越多的客观原因是婚恋焦虑,找不到合适的伴侣,6635%受访者认为经济发展,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去大城市寻找机会,另外社交变味宁可独善其身和社会进步不需要组成家庭也能好好生活,同样是大家认为“空巢青年”增多的原因。
从“空巢”到“筑巢”
关爱服务,融入城市
“空巢青年”嘴上说着“自由”“享受”,就意味着真的不需要关爱和陪伴吗?
不久前令无数人遗憾叹息的“货拉拉事件”就是个典型案例:23岁的单身女孩,一个人深夜搬家,却因与货拉拉司机缺乏沟通和信任,最终发生身亡的悲剧;今年春节,在北京过年的一位独居女孩,大年初一因浴室门锁出现问题,又没有携带手机而被困浴室长达30多个小时,趴在马桶上睡觉、渴了喝自来水,最后反复敲击管道,终于引起邻居注意,才得以脱困;2019年,一位39岁的知名网文作家,去世10天后才被人发现……还有许多独居者,过得小心翼翼:不敢给外卖差评、不敢与人争执、遇事能忍则忍,就是因为自己一个人。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十分关注“空巢青年”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他的提案就与此有关。胡卫表示,近年来空巢青年人数持续攀升,主要带来两大问题:一是“空巢青年”群体中出现身心问题的人群增加,二是持续攀升的“空巢青年”人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婚率和生育率,这些都对未来影响巨大——饿了吃外卖、饮料奶茶当水喝、熬夜加班、追剧、玩游戏,独居让一些青年人提前患上诸如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老年病”,甚至越来越多人年轻人面临猝死的危险。而在心理方面,空巢独居的生活方式相对缺乏家庭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存在着缺乏情感寄托、有孤独感等问题。
胡卫建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半公益形式、公益组织、社区服务等模式,为“空巢青年”群体中有需要的人群提供身心健康能力服务和家庭建构实务能力服务,前者包括身体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后者包括婚恋咨询服务、个体和家庭财务管理及风控能力提升服务等,切实改善“空巢青年”群体的身心状况和婚恋难题。
市民黄振光认为,“空巢青年”之所以“空巢”,也与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有关。“除了给他们身体、心理上的帮助,还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现实难题,比如房价高、落户政策波动。”黄振光说,相关部门应该更多从现实角度出发,积极完善“筑巢青年”的易居机制,让这些年轻人下定决心落巢、筑巢。
“我觉得脱单是让‘空巢青年’变成‘筑巢青年’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应该多组织一些婚恋咨询、线下相亲,让我们找到心灵上的归属感。”独居女孩杨雨晴说,“空巢”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应该被尊重,但从社会方面,还应该积极想办法给“空巢青年”提供更多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