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拜托各位了,谢谢
解析: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同时发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为方式。
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
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
(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开始,继而在学校中教会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的水平,社会成员素质已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因而,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现代社会保持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通过教育和舆论力量使其成员掌握并形成信念、习惯和传统以约束个体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
(三)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个体是有理想的,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其成员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以达到社会整合之目的。
(四)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社会化内容之一是使其成员按社会角色的要求行事。
三、社会化的条件
(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
(二)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这是由于人脑有大约1咖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各种神经网络,是自然界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人脑不仅使人掌握语言,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及经验,而且使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人类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四、社会化的载体
(一)家庭
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校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个体进人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
(三)大众传播媒介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
大众传媒的社会化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心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四)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空间。参照群体的作用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
五、社会化的外延
(一)政治社会化
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有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体培养成一个合格公民,使之效力于本社会制度。爱国意识的发展,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
1.国家形象阶段此阶段以国歌、国旗及领袖作为国家象征。儿童对国家的热爱,主要表现为对国家象征的崇敬。升国旗、唱国歌、悬挂领袖肖像是培养爱国意识的有力手段。
2.抽象国家观念阶段此阶段以有关国家、政治组织的抽象观念作为爱国依据。因此应通过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享有公民权利,参与政治活动来培养爱国意识。
3.国家组织系统阶段此阶段爱国观念扩展到本国在国际舞台的角色与国际责任之中。
(二)道德社会化
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它有三个方面:
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形式可能是直觉的体验,也可能是形象的体验亦可能是深层体验。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
3.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
学者们把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描述,即:
1.“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
2.“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3.“性别角色”表示男女在社会行为方式上的差异。由于性别不同,社会对其的期待也不同,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婴儿出生起,双亲已按其不同的性别加以培养教育。例如对衣着、玩具、说话方式、行为表现等方面,双亲对男婴与女婴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时婴儿的性别认同亦是不一样的:女婴模仿母亲,男婴模仿父亲。
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和社会从多方面强化了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例如学校和教师在升学期待、课余生活、体育锻炼项目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科书也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期待。
(四)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社会习俗和态度,并以此塑造自己的人格。语言是个体联系他人与社会的纽带;语言集中反映了文化,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因为语言中蕴含的知识、规范与观念必然对掌握这种语言的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个人社会化的简介:
个人社会化的客体只能是人类生命个体。人类个体带有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为个体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上的基础,为“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提供了可能性。
主要在四个方面:
第一,人无先天行为模式。由于人类个体缺乏本能,即无先天行为模式,从而具有可塑性,能够通过文化教化,来实现社会化。
第二,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5%-25%的时间依赖父母和家庭。这不仅为个体接受人类文化提供了必要时间,而且通过依赖还能使个体形成与他人和整个社会不可分割的社会联系和感情联系。
第三,遗传结构包含大量人类信息。人体的细胞中都包含有遗传基因,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正是这种信息的存在,决定了个体极易接受人类教化。
第四,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生物需求的满足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而为满足个体生物需求所必须的每一个行动同时也满足着他的情感需求,二者密切联系,成为个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遗传因素之一。如身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便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如果这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出现严重的肉体和情感问题,进而影响社会化的正常进行。
本能是一种在长期条件反射积累的情况下培植的结果,各种动物的本能之蕴蓄,往往来自对自然的适应和生存刺激,于人而言,本能的意义要拓展得多。这是由人的双重属性决定的。即人有他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前者具有生物法则规律的普遍性,后者则专指人类现代文明所特有的单一性,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中具有本质内容的行为的准则。如果你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成一些带有持久和较顽固特质的惯性,从有意识的驱使到下意识的自然思动,意识在另一维度轨道上通连、集结,那麽,逐渐的,你的自觉的意识的功能的高楼将夷为废墟。它也是意识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最高境界。习惯走向了本能。只不过它有了某种社会意志和道德理念,思维显示了它的消极一面。而感情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是外在刺激引发的思辩喜好,有着浓烈的意识刻意色彩。这种意识的喜好一旦形成定势,就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习惯本能。生活的经历提示我们,公共场所乱扔杂物不好,随地吐痰不好,大声喧哗搅闹不好,采摘公园里的花草不好,虽在生活中夙夜可见,可仍每每见之生厌,确因此行端不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方向,有违他人及公共利益。由此,法律法规公德意识发挥了作用。大多数的人们在观察中学会了调整和控制,从内心的意识克制转化为习惯的本能。但也不可排除少数人对这种转化的拒绝,走向了习惯的另一端点,是这个群体在心理上出现了缺损。好的习惯与其说是本能,倒不如说是感情使然。我倒想,这样的习惯本能越多越好,希望这些好的本能深入人心,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形成主流风尚,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不再是过多地掺杂感情和理性的因素,而是成为自然的自由的具有责任使命感的本能。这种本能崇尚进步、美好、人的自由博爱和平等,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与动物和人类处在求生时期与与生俱来的那种生物劣根性的原始本能有着质的无法逾越的分别,是人类走向高度文明、思维意识趋向稳定成熟的标志。没有必要为它注上漂亮眩目的标签,只需恢复人性应有的最朴素最想往然而也是最缺失的本原即可,即人之初,性本善是也。那时,我们人类会突然发现,人是具有完整理性和崇高感情本能的最优秀物种——不仅仅在于他的意识理性、情感的无瑕,而是惯性的本能使人间充满了美好与和谐,人的最根本的属性即人性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张扬,人进入了认识自我的新阶段。
事实上,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问,人终为何物?人类在繁衍和进化过程中应该承载一些什麽?这的确是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回避和面对的问题,人作为不同于其他生命的物种和群体,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他的本质的社会终极功能应该不外乎是:快乐和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载体,他必然担负着人类共同理想的传承。将理想的追逐变为一代代一群群人的自觉忘我的意志本能,这是人类共同的任务。
很难说清感情与本能的关系。试想,在困难面前有本能的克服欲望和策略,在歹徒面前能够本能的从容应对、克敌制胜,在弱势群体面前本能的济弱扶贫、解囊相助,在坏人面前本能的勇于揭露、伸张正义。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恪尽操守,光扬文明。假如美好的事物不再是期许的目标、一种倡首、一种奢求,而是一种意识自然和习惯本能,那将是何等妙不可言的境际。人类会变得更为深刻、博大而坦荡,也会更接近于广义上的大幸福
情感价值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女性作为一个普遍的性别经验的核心组成部分。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关注情感价值,因为情感价值与女性的基本生物学和社会化角色有关,如照顾和繁殖后代等。以下是为什么情感价值对于女性来说如此重要的原因。
首先,女性的大脑结构决定了她们对情感价值的关注。女性的丘脑和杏仁核比男性更大,这使得女性更易于理解并产生情感反应。这种对情感价值的关注是生物学上的本能,与女性的繁殖和育儿职责有关。女性需要注意并解决他们自己和他们的配偶/孩子的情绪状态,以确保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其次,社会化角色对女性的情感价值的关注也有很大的影响。女性从小就被社会化成为关爱、温柔、表达情感的人。在一个女性社会中,她们被教育要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来维持社会联系和人际互动。因此,情感价值是女性作为社会化性别角色的核心。
第三,情感价值对于女性的社交认同和自我价值有着巨大的影响。女性自我价值通常与他们的关系和社交能力有关,这也是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强调情感价值的原因。女性常常发现自己在情感接触中,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沟通中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对于女性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并在她们的心灵世界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最后,情感价值对于女性的健康和幸福也有很大的影响。女性偏爱拥有更深层次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经常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这对于她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幸福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女性倾向于打造长期和稳定的伙伴关系,这基于她们对情感、忠诚和信任的重视。
总之,对于女性来说,情感价值是她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感需求不是女性的弱点,而是她们的精神锚定和平衡感的来源,也是她们真正的力量所在。因此,理解和尊重女性的情感价值是建立快乐和平等社会的基础之一。
情感是可以分类的话,首先是对人的情感,其次是对物的情感,所有的这些情感带有血缘的情感是最珍贵的,情感会衍生出不同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等等。人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尤其你没有被认可的时候,一个媳妇到公公婆婆的家生活,当还没有被公公婆婆认可的时候,双方会有些剑拔弩张的感觉,媳妇会掩饰自己情绪尽可能适应新的环境,在社会学中把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的过程,称为社会化过程。孩子也是这样,孩子尤其是婴儿会很依附照顾人,每个孩子表达情绪的信号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饿了会哭,有的孩子不哭但是会看着奶瓶做出一些要吃的行为,照顾人接受了那个信号,那么以后就会以这样的信息来告诉照顾人,这可以理解为孩子在照顾人这个环境中的社会化过程,但是你换一个照顾人也许孩子再要适应一次,所以孩子尤其是婴儿阶段的孩子不要经常更换照顾人,这样有利于孩子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