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指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从而产生同情心和理解。共情能力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互动质量。然而,有些人的共情能力较低,他们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缺乏同情心和理解,这究竟是人生阅历少造成的还是性格情商的问题呢?
一、人生阅历对共情能力的影响
人生阅历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包括社会经验、人际经验、工作经验等。人生阅历越丰富,一个人就越有可能具备较高的共情能力。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经历不同的情感和感受,这些经历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我们的共情能力。
例如,一个从小生长在贫困家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更加关注贫困人群的感受和需求,因为他自己经历过贫困的生活,能够理解并感同身受。因此,人生阅历对共情能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和感受,提高我们的同情心和理解能力。
二、性格情商对共情能力的影响
性格情商是指个体在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个人的性格情商越高,就越有可能具备较高的共情能力。因为性格情商高的人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情绪稳定:情绪稳定的人通常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事物,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而影响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2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3关注他人:关注他人的人通常能够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从而更容易理解和同情他人。
4善于沟通:善于沟通的人通常能够更加容易地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
因此,性格情商对共情能力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关注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从而提高我们的共情能力。
三、人生阅历和性格情商的相互影响
人生阅历和性格情商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人生阅历越丰富,就越有可能具备较高的性格情商和共情能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这些经历会影响我们的性格情商和共情能力。
例如,一个从小生长在富裕家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因为他从小就习惯了享受富裕的生活,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因此,人生阅历和性格情商的相互影响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综上所述,共情能力低是由于人生阅历少造成的还是性格情商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绝对的答案。人生阅历和性格情商是相互影响的,它们都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性格情商,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共情能力。
共情”本身是种温暖且善良的品质,会共情的人情感细腻,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但共情力太强的人,则会因为情绪过载,常常活在痛苦之中甚至会被人利用。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共情”型体质,请一定好好读完这篇文章。
从前,有一只狐狸不小心掉进了地洞。
它无助地大声呼救:“我困住了,这里好黑,我承受不来!”
一只鹿从上面探下头说:“哦!真是糟糕啊!”
它同情地看着狐狸,问:“你要不要来块三明治?”
一只熊默默地从地上爬进洞里。
他什么也没做,只是对狐狸说:“嘿!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而且你不孤单了。”
同样面对被困住的小狐狸,鹿和熊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一个是站在远处,给予同情和安慰;
而另一个则是陪在身旁给到足够的共情,让狐狸感受被理解和被感同身受的慰藉。
拥有共情体质的人,无异于拥有了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交往中更为明显。
杰出的管理者,能凭借共情式的高情商沟通,带好团队,从而获得项目的成功和职场的晋升;
优秀的家长,通过与孩子的共情式陪伴及教育,让孩子在更加健康且阳光的环境下成长;
即使是普通人也会因为共情体质,更能感受身边人的情绪,从而处理好人际关系,获得好的人缘。
但《道德经》曾说:世间万物相互依存、对立统一。
共情型体质,像是一块海绵,能够吸收周围的喜怒哀乐。
他们感知力敏锐,是好的倾听者、也是很好的创造者;
但也因此会受困于,世间纷繁牵绊,活得束缚又艰难;
这种两面性,在文艺工作者身上体现得非常极致。
共情体质,让艺术家们在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内心更加敏感脆弱。
共情的含义: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斯所阐述的概念,共情成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交集部份。
共情是指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共情的本质不是要求我们去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要求我们:用眼睛看,用心灵去体会。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共情,尤其是家人之间,共情是保持家庭和谐的基本能力。人人都需要在家庭和谐中担任自己可以共情的角色。
进行共情的方法:
使用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在表达共情,因为这样能传达出对每个人独有的反应和回复的尊重。这相当于你先交出控制权,允许他人把你引领到他想要或者希望你去的地方,而不是你努力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
放缓节奏
“一般认为,在生理唤醒水平很高的情况下,会伴随有感知焦点的收窄。”我们其实就是因为情绪而“失明”了,变得只关注于战斗还是逃跑。
不要匆忙做出评判
共情是想要为行为提供一个更深层的理解方式。共情能把想法和感受关联到特定的事件上。共情会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活是流动的,人们一直都在适应环境,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们都是能让步和弯腰的。
什么是高度共情?共情的五个层次
朋友或伴侣总是抱怨自己没有办法理解TA的感受?甲方总是说没有注重客户体验?可能是因为共情的深度不够。共情是一种能力,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共情也是促进密切关系建立的要素之一,只有当朋友/伴侣/来访者感到自己被理解、真诚以待和接纳,长期的关系才会得到更好的维持,这在心理咨询中也尤其重要。为了共情去共情的文字依然有些空洞且显得敷衍,那是因为你没有深度共情。
根据心理学家卡可夫(Carkhuff)的观点,共情可分为五个层次水平。
当事人说:我的成绩越来越差了,整天昏昏沉沉,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周围同学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什么都一团糟。
层次一:毫无共情反应,即完全忽视当事人的感受和行为;例如:各说各的,充耳不闻,自己表达的言语与对方表达的言语毫无关联。例如反应:我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洗
层次二:片面而不准确的共情反应,即理解当事人的经验及行为而完全忽略其感受;
片面而不准确的共情反应例如:你真可怜,我以前也这样,很多人都这样,这没有什么稀奇的,为什么别人可以克服而你不行。
层次三:基本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但忽略其感受程度;例如:你现在的情绪似乎不太好,考不好肯定会不开心,没事儿,开心点,下次再努力考。
忽视当事人较深的感受程度,并且成绩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层次四:较高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并把握其隐藏于内心的感受和意义;
例如:你听起来情绪非常低落,是不是感觉好像世界都是灰色的。
层次五:最准确的共情,既准确把握当事人言语传达的表层含义,又把握其隐藏的深层含义及其程度。
“提不起动力的感觉一定很糟糕,没有动力就难以好好学习,维持朋友关系,继而感觉更糟糕陷入恶性循环,像你所说的“一团糟”,这对你来说一定很痛苦。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共情成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交集部份。
共情是指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共情的本质不是要求我们去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要求我们:用眼睛看,用心灵去体会。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共情,尤其是家人之间,共情是保持家庭和谐的基本能力。人人都需要在家庭和谐中担任自己可以共情的角色。
进行共情的方法:
1、使用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在表达共情,因为这样能传达出对每个人独有的反应和回复的尊重。这相当于你先交出控制权,允许他人把你引领到他想要或者希望你去的地方,而不是你努力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
2、放缓节奏
“一般认为,在生理唤醒水平很高的情况下,会伴随有感知焦点的收窄。”我们其实就是因为情绪而“失明”了,变得只关注于战斗还是逃跑。
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
共情是想要为行为提供一个更深层的理解方式。共情能把想法和感受关联到特定的事件上。共情会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活是流动的,人们一直都在适应环境,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们都是能让步和弯腰的。
毫无疑问,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类似的情况:
上级不理解下属的难处和付出的努力,反过来,下属也不理解经理的想法;丈夫不理解妻子,妻子不理解丈夫;从青少年时期走过来的父母如今却不理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而青少年也总看不到父母有多关心他们。
网络上也是如此。随便在哪个新闻下面看一下网民的跟帖评论,点叔发现,总有一些人在网络上对从未谋面的人进行言语上的攻击。

你有没有一刻特别渴望每一个和我们有交往的人都考虑到我们的角度和感受,但为什么我们通常对别人做不到这一点呢?
坦率地说,理解别人如何感受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感受会耗费时间和精力,而我们不愿意为太多人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共情是理解和对他人的想法或感受感同身受的能力。资深管理顾问贾斯汀•巴里索在《不忍不逃,正面掌控情绪》这本书中提到,高情商的共情,不会牺牲自己的情感需求来成全他人。

作者在书里解释了共情的概念,也告诉我们如何培养情绪共情。通过仔细研究共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你、伤害你的,我们将学会建立适当的共情以加强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能。
心理学家将共情的概念分解为以下三类。
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是理解他人感受和想法的能力。认知共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沟通,因为它有助于我们最有效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情绪共情(emotional empathy)它是一种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的能力。有些人将其描述为“痛在我心”。这种共情可以帮助你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