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分为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象、心境共鸣四个阶段。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生的审美愉悦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艺术本身的美不仅包含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还包含了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投射和自我认知。
2 对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感受: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感受来自于欣赏者对作品形式的感知和认同,以及对作品内容的情感共鸣和思考领悟。
3 对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美的领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美的领悟来自于欣赏者对作品所蕴含的哲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自己生命经验的反思和启示。
综上所述,艺术欣赏的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的过程,欣赏者所产生的审美愉悦主要来自于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对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感受、对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美的领悟等方面。
先转一篇文章,然后再说说我的看法。
审美心境
心境是人的情绪的一种,是指一个人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在美感主理活动的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情绪状态经常影响着人的审美知觉和审美感受。
心境具有蔓延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不同的心境可以使人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染上各种各样的感情色彩,以致影响到人们的整个行为的表现。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切身体验:在情绪欢快的时候欣赏周围的景物,就会觉得山欢水笑,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而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目睹到的一切景物又似乎变得黯然失色,愁山闷海,冷落萧条了。这正是由于心境的不同而导致的截然相反的审美感受。中国有句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反映的就是这种心理现象。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事实正是如此,审美主体的心境状态,直接影响着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知觉内容,并且将对象蒙上一层特定的感情色彩。例如,唐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了。这时,正在江南隐居的诗人李白毅然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李璘幕府。他写下气势豪迈的诗句:“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永王东巡歌》)充分反映出他当时的激昂慷慨的情绪。然而,事隔不久,李璘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了。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投入浔阳监狱,随后又被流放夜郎,由此他的心境堕入极度愁惨愤懑之中。在流放途中吟道:“楚江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诗中的景物全都笼罩着一层抑郁悲恻的感情色彩,正是他那无比痛苦的心境写照。
当李白流放行至白帝城,突然得知遇到大赦,重新获得了自由,不禁欣喜若狂。在他兴高采烈地返回江陵一带时,心境当然与前不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他所目睹的所有景物又都染上了明朗、轻快、喜悦的感情色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心境对审美感受的影响极其明显。
由于审美感受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心境状态,因而不同心境的人在观赏同一景物时,审美知觉的选择、审美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同是处在春雨绵绵的环境中,心境快活的人,就会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正是一年春好时,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著《早春呈水部张十七员外》)的审美感受;而心境感伤的人,则会有“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蜿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李商隐著《春雨》)的另一番审美感受。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以情观和情中景。可见,审美主体特定的心境一旦渗透进美感心理活动之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获得不同的审美效果。
美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在美的欣赏和创造中的感知、联想和想象总是渗透着人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二者相互交融,彼此促进,从而形成一种意境美。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诗中夕阳西下,黄河东流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广阔的胸襟、蓬勃向上的情绪融为一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夕阳西下中美丽而宁静的山村景物与诗人悠闲、恬适的心境彼此渗透,相互吻合;而“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萧瑟阴森的暮秋景色与诗中飘泊悲凉的心境相互叠合在一起。所以说,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情感在美感意识中总是有机地统一起来的。
心境与审美感受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审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心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积极、欢快的心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乐观地去对待生活,从而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这种心境之中,就容易产生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当欣赏美的事物时定然会感到它更美,由此产生强烈的愉悦的感情。与此相反,消极、忧郁的心境会使人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因而抑制审美情趣。在这种心境下,对事物往往容易产生否定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看到美的事物时也不会感到它美,甚至还会蒙上一层消极灰暗的色彩,断然不会产生愉快的感情。
在现实生活里,一个人心境的引起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由于重大意义的事件、活动的成败或环境的巨大变化所致;有的则是由于对往事的回忆、偶然的遐想或对未来的憧憬所引发;还有的是由于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精力的旺盛或疲惫所造成等等。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心境:有的人经常处于朝气蓬勃的心境中,即使遭遇逆境或挫折,也能保持乐观的心境;有的人则经常处于抑郁愁闷的心境中,稍遇困难或挫折,便会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这种心境是受一个人的思想、观点、理想和世界观支配和驱使的。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心境的主人,进而应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性格,积极培养良好的心境,努力克服消极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从色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到更加丰富的美感享受。
+
我的看法,心境,使人在审美或感悟外界事物/艺术品时为了达到共鸣而在内心世界中预先铺设出的心理情境,它是由回忆、情绪、联想等复杂意识因素导生出来的。心境对审美活动有着直接影响,所谓“千手千眼”,审美对象绝对不会毫不掩饰的展示出唯一一条审美方向,它总是可以从千万种角度去理解,而审美心境,在此时,促使你的审美选择依据当下心境特征快速形成,以便主观对对象能够立即把握而不至于迷失,因此审美不仅离不开心境,而且审美的结果也取决于心境。
以听潘德斯基《广岛受难者挽歌》为例,那些从未知晓核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恐怖与痛苦的人,他们听到这些极度嘶咽的弦乐音团、音云时,所能感受到的不和谐,是很有限的,因为它没有过往认识,没有联想,无法唤起更丰富的情绪,因而基本上可以说是审美心境不合切,他所听到的声音就仅仅局限于不和谐,他最多只能幻想到他有限体验所累积出来的难过情景。而看过大量核武器报道以及关于广岛事件新闻片段的人,则大不一样,那种惨绝人寰的印象,同类死亡所带来的惧怕情绪,以及音乐主题进一步促发的主观联想,将审美结果大大推进了一步,那些嘶咽的音团,仿佛一群绝望的鬼魂!充满哭泣与控诉的难以超脱的鬼魂,萦绕在听觉空间中,震人心扉。而如果你有了这些过往回忆,但却是在非常快乐的情绪中呢,比如刚刚中了**,结果也可想而知,心境不合,无法投入作品,从而产生新的情绪——厌烦,这种厌烦的情绪作用到你的心境,使它发生了改变,那么你再听《挽歌》,味道绝对不和原来一样了。
由此,营造合适的心境,对审美解析的进行是有帮助的。
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在审美鉴赏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审美想象是指通过感性的想象力,将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组合成一个整体,并加以理解和感受。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审美想象能够帮助人们捕捉到作品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审美情感则是指人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愉悦、悲伤、震撼、感动等。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形式、色彩、音乐等多种形式来引发人们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也是人们鉴赏艺术作品时的重要方面。审美情感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因此,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在艺术鉴赏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和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