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领导就是服务

如何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第1张

”这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性质的精辟论述,有着深刻的内涵,是邓小平同志的领导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领导就是服务”的命题,来源于邓小平同志的彻底的唯物史,来源于他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他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一贯思想。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同志考虑和处理任何问题,总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从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都是尽心尽力地谋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富裕和幸福。所以说,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正确地、全面地掌握这一思想及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具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内涵。一、“领导就是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的特殊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领导的活动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不同的生产方式表现为不同的领导活动,体现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主体,劳动者不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且还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社会主义的这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领导的特殊本质就是服务。这种服务本质要求:第一,领导者必须摆正“公仆”和“主人”的关系。马克思早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时就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负责的公仆。……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公仆”和“主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两大基本要素,服务与领导的对象是“主人”,履行服务与领导职责的是“公仆”,颠倒了这种“主”“仆”关系,就失掉了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第二,领导者必须把服务作为领导工作的宗旨。领导者制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都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在实践领导活动过程中,要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总结检查自己的工作时,要着重看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公仆”的要求,是否是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其服务效果如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二、“领导就是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根本原则领导原则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必须自觉遵循的规范和准则。社会主义领导以“领导就是服务”为根本原则,既是社会主义领导本质决定,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领导本质所必须的。因为,社会主义的领导,作为上层建筑的内容,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作为生产关系的内容,又是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所以,领导者只有坚持“领导就是服务”这个根本原则,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个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那么,领导者怎样才能坚持“领导就是服务”这个根本原则呢?第一,领导者运用权力必须以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为准则。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权力,一方面包括领导者实施领导、履行职责的法定职权,另一方面也包括领导者的个人影响权。领导者的法定职权,是领导岗位、职务自身具有的,是人民利益的最高代表——党和国家,根据某个人对事业的忠诚、完成某种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和素养而授予的。获得一定职权的领导者,就必然需要正确地运用职权为社会、为人民服务。领导者的个人影响力,是领导者靠自身的品德、能力、知识、情感等素质对群众形成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越大,就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可见,任何一个领导者,不论是行使职权,还是发挥个人影响力,都必须始终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为准则,把权力当作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为小集团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资本。第二,领导者履行各种职责,必须以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为其出发点和归宿。领导者的职责,就是领导者适应工作职位、职务的需要理应承担的各种责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的实施中,我们领导者的总责,就是率领和引导本组织的成员,按照分工去完成自己所分担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履行各方面的职责。而要科学地、有效地履行好这些职责,首要的是必须以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否则,就是没有正确的履行职责,就是严重的失职。三、“领导就是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最高标准领导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分工。但领导者这种社会劳动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它有着既定的特殊的社会劳动分工。但领导这种社会劳动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它有着既定的选拔标准、实践标准和评价标准。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些标准可以集中到一点,那就是看他是否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就是服务”也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最高标准。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是选拔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政治标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告诉我们,人生观问题是一个人的根本问题,而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所以,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就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选拔领导者的最高政治标准。我们所讲的选拔干部德才兼备标准里面的“德”、主要就是指更具有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才”主要是指要具有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与本领。可见,我们只有把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作为选拔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最高标准,才能真正把好选才用人的政治关。第二,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是检验领导者称职与否的实践标准。我们选拔应用领导者,虽然可以按照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标准坚持正确的干部人事制度,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总不容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难免有失误之处。而且,客观情况是不断发展的,在正被任用着的领导者中,有的也会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因此,必须注重在领导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地识别、检验领导者是否称职与合格,实践检验,主要是看他是否正确地、科学而有效地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其落脚点仍是看他是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还是在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党和人民才能够更好地提拔重用那些合格和优秀的领导者,收回那些平庸无为、渎职失职、以权谋私领导者的权力。第三,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是领导绩效大小的评价标准。领导绩效,简单地说就是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产生的成绩和效果,它的客观价值就是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对领导绩效的考评,其内容可有多方面,其方式方法又可有多种多样,但最终还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服务的效益怎样。我们的许多优秀领导者,如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之所以优秀为亿万人民所敬仰,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学习楷模,就是源于他们为社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和服务效益非常巨大。邓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既是社会实践领导的特殊本质,又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最高标准。

在新的形势、任务和环境下,中国***的地位发现了根本变化,由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新时期***员先进性有什么新的特点和表现呢?有学者认为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表现在坚持“三个代表”上。认为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能否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 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放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抓住决定党的历史地位的三个根本性问题,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最新、也是最集中的提炼和概括。它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从根本上,要看它能否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它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是不是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它是仅仅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2]这样论述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从理论的高度解读党的先进性,已经不是停留在与广大群众的比较方面,而是把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把对党的成员的要求与对党的路线纲领的要求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因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新的历史条件下***员先进性的新特点和新表现,诣在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员先进性的问题。党的先进性总是要体现在每一个***员身上,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虽然党员的先进性具有个性化特征,其先进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应该一致。在***执政时期,***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巩固新政权、建设新社会,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在各行各业创造一流的业绩,全面改革、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这些都是中国***执政后***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和具体表现。以下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纪律、作风、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对新时期***员先进性的特点及表现进行进一步剖析。1、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而奋斗。这是***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共产主义理想是汇集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最先进的思想,是***人的最终奋斗目标。新时期***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善于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实现小康社会的现实目标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大力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要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永葆***人的本色。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当今的社会变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通过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将愈加宽厚,执政基础将愈加巩固,从而使中国***真正地既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的***员才能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做人民的公仆,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特别是在如何掌权和用权、立党为公还是为私、清廉和腐败等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上,要站稳立场,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先进性。3、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体现党的时代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以及发扬民主、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开拓进取的作风。同时培育和发扬新的作风,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作风等。***员只有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新的作风,才能以实际行动来提高党的威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时代形象。4、具有高层次的道德境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这是***员先进性在道德纪律方面的突出体现。***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遵守共产主义道德和党的组织纪律,并把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作为保持先进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自觉地做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模范。同时,增强党的观念还要求***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和学习中为普通群众树立榜样,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带领群众共同前进。在实践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带领广大群众为完成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而共同奋斗。5、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科学的知识结构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员是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而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的先进阶级,是党的最重要的阶级基础。另外,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在不断壮大,结构在不断优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中国工人阶级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内在联系不断地加强。因此,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优秀品质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其执政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慎独能力等都在提高。江泽 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3]只有这样,党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应对自如,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保证党的先进性。6、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稳定的情绪、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富有内涵的气质。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具备这一点,就难以保证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在各种矛盾和压力面前就会缺乏勇气和毅力,必然难以担当重任。***员特别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自觉锤炼意志品质,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当前,从总体上说***员的心理是健康的,特别是党员干部表现出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等良好的精神状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加强中国***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4]这里的四个“成为”,都与“先进性”相联系,都是“先进性”在执政宗旨、执政方略、执政作风方面的体现,最终都要归到“先进性”上。而中国***是由全体党员组成的,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6600万党员的执政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党员个人的先进性来体现。人民群众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不只是看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更重要的是看每个党员的思想理论素质和他的行动。每一名***员都保持先进性,都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在各项工作中都走在前列,都深受人民群众信赖拥护,党的各项事业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党的各项任务就一定能顺利完成,党就必然能够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

悼词,古代称为“诔词”、“哀辞”、“吊文”、“祭文”等,现代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业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专用哀悼文体。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与先民古代哀悼性文章相比,悼词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总结死者生平业绩,肯定其一生的贡献,现代性悼词是一种具有高度思想性和现实性的文体,人们以此既寄托哀思又通过死者的业绩激励后来者。如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致的悼词,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不朽篇章。它不知激励了多少勇于牺牲、为民请命的革命志士,直至今天它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悼词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 情感基调是昂扬健康的。它不像古代哀悼文,一味宣泄情绪,充满悲伤的情调,让人感到愁闷压抑。它应该排除一切感伤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等消极内容。它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当前和将来,人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三)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悼词既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又可以写成优秀的散文作品;既能以叙事为主,也能以议论为主,还可以抒情为主。同时既有供宣读的形式,又有书面形式。概括来讲,充分肯定死者对社会的贡献,真诚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和敬意,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和多种多样的形式体现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内容。这就是现代悼词的基本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2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