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课件【三篇】

八年级美术课件【三篇】,第1张

#课件#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 整理的八年级美术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导入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叫做“再现性艺术形象”。

再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如《流民图》《血衣》等,这类作品中的美术形象较容易把握,因为他们和客观现实没有多大的差距。

与其相对的是表现性艺术形象 。

表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

如《格尔尼卡》,在作品中,作者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方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我们仔细观察和体味,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在大火中哀号着跌落的妇女,拖着伤腿奔逃的妇女,握着断剑倒地的战士,瞪着双眼践踏妇女和儿童的野牛,受了重伤而昂首嘶叫的烈马,还有手握油灯,在黑暗中惊醒的妇女,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

答案:A

本题考查教学目标设计知识。《流民图》是中国近现代画家蒋兆和的作品,表现抗日战争时期流离失所的难民,生活的惨状。

A项:知识和技能维度,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某种知识和技能方法,正如授人与渔。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过程和方法维度,目标立足于让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学会了什么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题干中“初步掌握《流民图》的赏析步骤和方法”是指学生掌握了什么,也就是学会了什么,不涉及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是德育目标,题干所说并不是此维度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体验和创造维度不属于三维目标维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704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