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摘要:中国山水画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细观每一时期的经典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均有不同的图式个性。图式作为山水画作品中可视的艺术形象,它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和生动的表现力,直接反映着艺术家对客观山水感性体验的表达。纵观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其作品图式与传统山水画的图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其作品图式特点主要以满幅构图和浓墨大板块结构为主,他在集传统与西方绘画的基础上追求着自己的图式个性,其西部山水画的构图特点与他本人的思想、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就对其进行探究并详细阐述这一联系。
关键词:周韶华 西部山水画 图式特点 情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周韶华多次西行,深入祖国的西部地区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实践与采风活动,并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通过观察他的西部山水画,可以发现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格调很独特,其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特点主要是以浓墨大板块结构和满幅构图为主,这同西方绘画的图式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知道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善于把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转化成笔墨结构,并把表象程式化,然而西方绘画则善于将团块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以强化作品图式的张力结构,可以清楚的看出西画则是把表象形式化了。然而,通过观察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时,不难看出,他把这两者都调度到“气势”和“力度”的表现上,从而提炼了他的西部山水画图式。通过观察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一种不言而喻的势能感,他将力度视为西部山水画的魂魄,每观传统的山水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般的惬意;然而每每看到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时,会使你感知到的是山河湖海的呼唤、历史的呼唤和时代的呼唤,同时也是一位东方赤子的深情呼唤。那么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个性及情感表达具体有哪些呢,下文将给予详细论述。
1 满幅构图的图式特点
周韶华在表现西部山水时,大部分作品均采用了满幅构图的表现形式,通过观察这一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强有力的张力感和充实感,正如艺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对其所言,“仿佛雄关大笔不足以壮其骨,原色重染不足以现其情,冲破那纸的边沿也不足以张其力”。如作品《狂澜交响曲》、《雪域之灵》和《火洲图》等。作品《狂澜交响曲》采用了满幅构图,并且以写实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奔涌不息,激越飞扬而势不可挡的图式形态,作者借用西方绘画中的肌理手法来表现作品中激起的瀑布,斑斑勃勃并富有生动的表现力,远山则以淡墨渲染,营造出作品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整幅作品,近实远虚,使人看后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出作者借用黄河瀑布的奔涌不息来来表现人类生命力的顽强和自强不息的思想情感,尽管作品满幅构图且只有数尺大小,但是给观者传达出的信息是很丰富的。再如作品《火洲图》,该作品同样采用了满幅构图的表现形式,描绘了一队行旅驼队艰难的行走在无比炎热的火洲走廊上,整幅作品,气势恢宏。画面以红色为主,猛一看,好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山地间流出很窄的一道白并将驼队疏密得当的置入其中,可以发现驼队已经非常的精疲力尽了,但是却没有停下来。周韶华作为一名革命出身的艺术家,献身于革命和艺术事业对于他来说都是同等的重要,在这幅作品中,从侧面也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和生命精神。同时作者通过这样的图式和色调也为我们展现了西域之景的壮美。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作者以个性化的图式结构为我们展现了西部山水的形貌,同时也是基于对客观自然对象内在结构的提炼。西部地区因具有辽阔,苍茫的特点,作者以满幅构图的造型方式来表现之,使观者看后会立刻体悟到西部山水之大。从这些作品的思想意蕴深层次来讲,作者均采用这种充实的满幅构图为我们传递出正能量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浓墨大板块的图式特点
在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中,浓墨大板块可以说是又一图式特点,他花费了将近30年时间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从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浓墨大板块结构是其画面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各个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其构成样式和质量决定着作品的个性和质量。通过观察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中弄墨大板块结构的这类作品时,可以清晰的看出他的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有点类似于以小见大的篆刻艺术,在简洁、整体和单纯的图式结构中依稀可以看出所表达客观物象的丰富、充实和磅礴。如作品《征服大漠系列—战旱极》,该作品为典型的线面结合之作,细观该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大排刷以及浓墨画出的严谨大板块,用来支撑着画面的图式结构,随后在以毛笔勾出浓淡干湿和粗细疏密等不同质感的曲线,画面背景则以留白、蓝色和**来表现,为观者营造出了一个脍炙人心的图式结构,整幅作品大气磅礴、气势雄伟。周韶华这种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与他水墨画革新中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是吻合的,同时与他所追寻的“意象、结构象征、主体”等都归一了,并且与他的“大将气派”也相符合。从《征服大漠系列—战旱极》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下也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通过工业革命是可以战胜干旱的,从这幅作品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战胜干旱沙漠时所表现的超拔智慧。
通过以上分析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融汇了西方表现主义因素,同时又传承着中国画“畅神”传统,这也证实了他所提倡的“隔代遗传,横向移植”艺术理论。
综上所述,周韶华的西部山水画图式个性有着极强的主观意识,并在其诸多的作品中形成稳定的艺术样式。其个人图式风格的形成与自身思想和人生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这种因素直接促使他心理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深深地镌刻在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之中,同时也强有力的表现了他个人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周韶华著,大家之路—周韶华[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雪松,山水画专业,书法爱好者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最明显的就表现在的绘画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大家都知道传统西方绘画最重视的便是结构、透视和光影关系,可以说传统西方绘画是比较理智的。到了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才出现多个流派,开始大面积的重视表达情感与意境,比如马蒂斯的野兽派,莫奈等人的印象派,毕加索的立体派,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而我们中国山水画很早就开始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这是中国化最具生命于灵魂的所在。
中国山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变化,每代画家都不断地吸收东方的哲学、文化、艺术的精髓,与时俱进,创造出一幅幅继承了先人的优点,又符合当代审美特点的山水画。由隋朝展子虔的青绿山水,到唐代大小李将军的金碧山水,到王维的水墨山水,再到后来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等等,画家通过不用的手法来表现心中的祖国山川,表达自己的在思想情感。
仅仅看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能体会出一个十几岁少年的气象和博大胸怀。《千里江山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不仅能展现中华民族细致入微的传统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能彰显我泱泱大国的气势恢宏。仅仅就举着一个例子,就可以体会我们中国山水画的生命和灵魂所在。
其实中国山水画的生命和灵魂不仅仅只在于绘画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构图也很讲究,变化万千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在构图上是不受视野的限制,不同意西画焦点透视,我们中国山水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和视觉记忆来布局构图。宋代郭熙所著的《林泉高致》中也明确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总之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灵魂,在于他们的意见和情感表达到位,构图新奇还恰到好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