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表达爱意的?

古代人是如何表达爱意的?,第1张

古人表达爱意的方式要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浪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写诗表达爱意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就如以上诗句一样,用诗词表达爱意,是古人最委婉、最动情的一种方式。古时,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通过一首首或含蓄温婉、或情意绵绵,或入骨相思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倾慕和爱意。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二、音乐表达爱意

▍ 用音乐来表达爱意也是一种方式。中国古代音乐大多数便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诗歌配以奏乐,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等等,这些诗歌中不缺乏描写爱情的诗句。

正如《诗经》中的诗歌,都是民间广为传唱的民歌,这其中不缺乏动人的诗句,通过吟唱的方式,来表达浓烈、活泼、火热的情愫。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三、书信表达爱意

▍ 现代科技发达,情侣之间通过即时通迅就可以传达彼此的情感,但是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恋人远隔千里,或许只能通过书信倾诉思念之情。

吴越王钱镠的夫人戴氏每年春天都会回娘家省亲,小住几日,吴越王因为思妻心切,便会通过书信表达思念,有一日,吴越王来到凤凰山下,看见万紫千红,绿柳成荫,便又想起了夫人,提笔写了一封信: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虽然只有九个字,却温馨细腻、情真意切,是吴越王盼望夫人早日回家团聚的浓浓情意。

四、信物表达爱意

▍古人遇见心悦之人,会将自己的随身物品相赠,来表达真挚的感情。

《红楼梦》中,黛玉将自己的香囊送给宝玉,宝玉视若珍宝,将其贴身佩戴,这个细节中两个人对彼此的爱意跃然于纸上。

除此以外,赠送寓意深刻的信物还表达自己的忠贞不渝,在古代常见的定情信物有:

同心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手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戒指——“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手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簪子——“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头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五、特殊节日表达爱意

我们知道在古代,由于封建礼制,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男女之间始终都会有隔阂,不像现代这样自由恋爱。

但是在一些特殊节日期间,女子是可以不被礼法约束,可以自由活动的,那男女之间相处的机会便大大增加。

▍元宵节

在古代又称上元节,这一天,城内不设宵禁,女子可以出门游玩,男女青年可以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相看两不厌,心里互通心意,便可携手赏灯、祈愿,互相表达情愫,留下姓名和家庭住址,来日便可上门提亲。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上巳节

每年的三月初三,又称女儿节、桃花节,也是《诗经》中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情人节,它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这些青年男女去郊外春游、踏青、泼水嬉戏,自由选择配偶,遇到心悦之人便互倾爱慕之心,用芍药花定情。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古人的浪漫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表达爱意的方式放到现代来看也是情真意切,大家可以多学习学习哦,然后给自己的恋人一个惊喜。

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1、春节诗句: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清明诗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端午节诗句: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七夕节诗句:

七夕

唐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中秋节诗句:

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重阳节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国外有二月十四号的情人节,中国有七月初七的七夕节,都是可以光明正大表达爱意的日子。

中国的七夕节从上古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现在很多情侣依然都在过着的重要节日,绵延几千年的七夕节自然也有独属于自己的七夕文学,不同时期下的不同文人对于"七夕文学"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各个时期表达的主题虽然都是爱,但表达方式略有不同,而他们都用什么方式表达爱呢?从"七夕文学"看文人如何表达爱。

一、文人以星宿崇拜为核心,表现七夕文学中爱情的不易和珍贵

说到七夕节,首先想到就是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毕竟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如此深爱的两人,一年却只能相见一次,文人对于这种爱情的赞叹,使得他们会以星宿崇拜为核心,创作诗词,来表现七夕文学中爱情的不易和珍贵。

《诗经·大雅·大东》中最早记载了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诗词,"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大概意思是织女、牵牛是人间农耕生活的一种表现,爱情的成分相对比较少。

但是到了魏晋时期,牛郎织女的爱情已经相对成型了,很多文人就开始将这段故事和星宿写入自己的诗文中,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时候的爱情成分已经大大增加了,并且这时候的文人大多都有了这种对于牛郎织女爱情的审美意识,对于这种长久不能见面,一年只见一次的感情,充满了感慨,诗中常常就充满了对他们爱情的惋惜以及对于爱情的不易和珍贵都有了感知。

从汉末,形成这种对于天上星宿的爱情审美意识后,就一直发展到现在了,尤其是魏晋时期最为兴盛。

文人尤其在七夕这天创作的七夕诗词充满了对牛郎织女的祝愿和悲悯,祝愿他们能够一直长长久久下去,又悲悯他们相聚的短暂,对于现实生活的爱情寻求就更加感知到其中的不易,爱情的出现充满了意外,但每次出现都是弥足珍贵的。

魏晋诗人写过这样一句诗:"七月七,回首笑三郎。"还有卢挚写的:"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都是在借星宿之力表现爱情。

天上星宿在人们看来逐渐了人格化的倾向,有了自己的情感,有了自己的故事,牛郎星织女星也由两颗冰冷的星星变成了一对令人羡慕又悲悯的爱情伴侣,文人的诗词中也逐渐就有了以星宿崇拜为核心,来表现爱情的不易和珍贵的七夕文学。

二、文人以动物形象为核心,表现七夕文学中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七夕故事中说完了两位重要的主人公,还要再提一下其中的动物,例如驮着牛郎上天找织女的老耕牛,为了两位恋人相见每年都来搭桥的喜鹊,还有善于织网的喜蛛。

这些动物也成了文人笔下表现爱情的象征物,也就促成了文人以动物形象为核心,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观的七夕文学。

老耕牛。首先,牛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就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比如说忠厚、老实、勤恳、任劳任怨,就单单是作为简单的牛,就值得文人歌颂,例如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其次,再加上牛郎织女故事的渲染,老耕牛先是陪伴牛郎,又帮牛郎找到一位妻子,最后还将自己的皮借给了牛郎去追赶织女,成就这段佳话,老耕牛功不可没。

正是由于文人对牛郎织女爱情的向往,所以爱屋及乌,就对老耕牛有着非一般的感情。老耕牛陪伴了牛郎一生,不曾后悔,文人对于这种事件的发散,就衍生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观,这在七夕文学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喜鹊。喜鹊本就是充满喜庆的象征,但它是鸟,是动物,怎么能通晓人类的情感呢,但是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喜鹊每年都来为牛郎和织女架起一座相会的桥梁,这份承诺、这份忠诚、这份长久的坚持,也是文人所羡慕的,就必然会在文人的创作中出现了。

当然别的传说里还有其他不同的鸟类都来帮忙搭建,青鸟也是其中一种,也代表了美好的寓意,描写自然必不可少。

喜蛛。它并不是我们常见的蜘蛛,而是一种红色的蜘蛛,善于织网,也让文人从中感受到了喜蛛和织女的相似性,进而对喜蛛也就比较喜爱了,创作中自然也会有所涉及。

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动物吸引了文人的目光,从这些动物身上,他们能够看到对于爱情的坚守,对于爱情的艳羡,且一直都如此,没有人不会羡慕长长久久的绝美爱情。

文人的创作也就形成了以动物形象为核心进行创作,来表现七夕文学中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三、文人以神仙想象为核心,表现七夕文学中爱情的苦痛和别离

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有令人羡慕的对象,就有令人厌恶的对象,牛郎织女每年只能相见一次,人们的想象力就会找到到底是谁让这么相爱的两人分开呢?这也就发展出了文人会以神仙想象为核心,来表现七夕文学中爱情的苦痛和别离,对于爱情也就更加向往,描写也就会更多。

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民只能靠信仰,而在民间最广泛的被信仰的神仙是天帝和王母娘娘。

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中,天帝和王母娘娘就扮演着干预二人情感的坏神仙,尤其是王母,作为让相爱两人分开的罪魁祸首,自然就会引发文人们的怨念,在一边感叹爱情的苦痛,又在一边厌恶着这位至高无上的神仙。

既然是神,人自然就干涉不了,文人作为普通百姓中最感性的一群人,对于爱情的苦痛和别离感受的就更加深刻,即使未曾经历过感情,也会凭借着文人独有的感性气质在七夕这样的节日生发出前所未有的感情。

更有甚者,有些经历过爱而不得的文人,更是深刻的感受到不仅天上有神仙在阻碍着真情的传递,人间也有。古代的文人普遍贫穷,贫穷就意味着没有好的生活,父母也就不会把女儿嫁给这样的读书人,即使二人是两情相悦,也是会不被允许的。

另外,有些不合理的制度,也让读书人难以与相爱之人厮守终生。这些爱而不得的文人不仅会在诗中描写干预牛郎织女二人感情的坏神仙,也会间接影射的描写现实生活中的阻碍,深切感受的苦痛和别离,成为创作中最苦涩的感情。

以神仙想象为信仰的古代,王母可以拆散相爱的两人,封建制度也同样可以拆散相爱的人,没有感情经历的读书人看着别人的爱情羡慕而不得,有过感情经历却没有修成正果的人,这种爱而不得的经历让读书人更是可以将这种悲伤放大。

所以七夕文学不乏爱情的苦痛,文人也就自发形成了一种以神仙想象为核心,来表现爱情的苦痛和别离的不舍的七夕文学。

四、文人以水向往为核心,表现七夕文学中对爱情的渴望和稳固

水是生命之源,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更是赖以为生的家园,在牛郎织女神话中,牛郎是在天河里与织女相见了,而在后期,天河又成为了二人分隔的阻碍,所以文人以水向往为核心,形成了一种对爱情的渴望和稳固的七夕文学。

天河是神仙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是成就牛郎织女爱情的美好相遇地点,水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人对于水的感情就更加浓厚了,在对于水的向往中寄寓了自己对爱情的美好期待和渴望,描写天河,描写水,自然也成了文人诗中的重要意象。

天河后来又称为阻碍牛郎织女二人相见的分隔,而洪水在生活中是非常可怕的,不定期的泛滥就成了生活的威胁,这时的文人对于水的感情就更加复杂了,既希望可以遇见爱情,又希望爱情可以长久稳固。

文人对于水的复杂感情,也在自己的诗作中有所体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向往又讨厌,复杂的情感只能通过创作表现,也就形成了以水向往为核心,来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和稳固的七夕文学。

五、结语

源于秦,盛于汉,完善于魏晋,七夕节最有名的神话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文人作为最感情的人群,不仅从牛郎织女两人的爱情中,形成了一种以星宿崇拜为核心表达的七夕文学,也对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有所散发,形成了一种以动物形象为核心表达的七夕文学。

同时,对其中反派人物的厌恶,也形成了一种以神仙想象为核心表达的七夕文学,最后,对于天河的延伸,形成了一种以水向往为核心表达的七夕文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12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