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意以爱之名绑架任何人我想要的是你愿意,我值得是什么意思

我不愿意以爱之名绑架任何人我想要的是你愿意,我值得是什么意思,第1张

想要得到你心甘情愿的爱。

我不愿意以爱之名绑架任何人,我想要的是你愿意,我值得就是说不希望对方处于被动状态,想要得到对方心甘情愿的爱。

两情相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状态,正所谓我在想你,而你刚好也在想我。

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人给以爱之名打上了负面的标签,认为以爱之名就是一种情感的绑架,就是一种强加于孩子身上的控制欲望,想把孩子控制在手中,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一种不尊重,如果你真的这么想你的父母,那只能说明你太狭隘了,或者太叛逆了,也太自私了。

你知道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什么吗?他们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用你健康的感官去体会着这个世界,他们没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是把他们能够拥有的世界都给了你,这样为你付出一切的父母,你却觉得他们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是有,但一定不是父母,在你口中的以爱之名,实际上就是因为爱,而不是假借爱的名义在做某些自私的事情。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你到了80岁你的父母如果健在的话,你还是一个孩子,他为你付出的爱不会消失,但你对父母的感情却一直在变化着,我认为这是一个应该惭愧的事情,30岁了还不结婚,难道父母不应该为你担心吗?人生有几个30岁,在这20~30岁这段时间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时间,在这里应该完成两件事,第一是爱情的归属,第二是事业的方向,这两者之间不论哪一个事情你毫无头绪,父母都会为你担心,因为这涉及到你后半辈子的幸福,父母想当然的会这样认为,如果你真的成了一个孤独终老的人,最心疼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父母。

综上所述,所谓的以爱之名并不是为了控制你,而是真的用我心在关爱着你,这世界上还没有谁比你的父母更爱你,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

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虽然不一定每个幸福的家庭都能诞生状元,但在良好的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却是充满着自信,懂得怎样关心别人,浑身充满着正能量。家长都深爱着孩子,愿意为了孩子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你想着表达爱,却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伤害。这5种家庭的父母,在以爱之名,伤害着孩子,你们知道吗?

一、不允许孩子落后的家庭

自家的孩子“落后”了,哪个家长不焦虑?可如果以绝对不允许的方式,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邻居王阿姨有个可爱乖巧的女儿果果,果果一出生,王阿姨就制定了严格的培养计划。从一日三餐,到早教唱歌跳舞外语……绝对不允许果果落后于他人。果果上学之后,她也要帮着安排时间,监督做作业,果果一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王阿姨自己也忙得不得了。果果小学的时候成绩确实很优秀,经常满分。可上了初中之后,老师频频向她反映果果学习态度敷衍,成绩也有所下滑。除此,果果还不太喜欢跟人沟通了,越来越内向。反观果果的同学浩浩,他的学习,生活时间都有自己来安排,是大家眼中的“野孩子”。偏偏这个“野孩子”如今却是主动学习,劳逸结合,成绩一直在进步。

王阿姨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这么努力的培养孩子,怎么会这样呢?家长不允许孩子落后于他人,总想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保证他们全面发展。可孩子来到我们身边,并不是为了我们而来,终究是为了成为他自己。成功与优秀,本身就没有唯一的标尺。别因为自己的“自私”,一昧的高要求孩子。请用允许孩子暂时“落后”,日后他们会成就自己的“优秀”。

二、没有界限感的家庭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有个父亲把女孩睡觉的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视频中,女儿哭诉,自己在家帮忙做家务,父亲却还是嫌她不懂事。明明上课时间还没到,自己只是休息一下就要被责骂。女儿委屈地默默流泪。“他还把我睡觉的视频发到家庭群里,他怎么这样?”父母没有分寸地介入孩子的领域,捆绑孩子的人生,正逐渐逐渐的毁掉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因为爱,而模糊了界限,父母越俎代庖,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孩子哪怕已经成年,却始终没有“断奶”,觉得自己的事就是父母的事,出现“啃老”现象。父母对孩子浓度超标的爱,终究会变成害。过度的控制,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与成长的机会,更难以培养他们挑战未来的能力。孩子缺乏界限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没有界限感。

三、故意打击孩子的家庭

爸爸妈妈,我这次考试80分了呢。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你同桌这次不都考了满分啦。爸爸妈妈,老师说我跳舞很有天分呢。你跳得这么一般,还经常绊脚,还需要努力,别骄傲啊!你们家宝贝长得真好,五官精致,是个美人胚子。哪有哪有,你看她皮肤这么黑,个还矮,不好看不好看。

这样的对话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人谦虚没错,但在教育孩子上,请别表现得这么的“到位”。内心觉得自己孩子真棒,最优秀了,为何嘴巴里出来的字却总是:孩子不行,这不好,那不好呢?孩子经常被父母否定,打击,他们会因此挫败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会想,我怎么做都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有人比我厉害,我还努力干什么呢?你眼里没有孩子,孩子眼里便也没了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天使,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花有千百态,花开不同时。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生真正的成功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自我实现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最高层次。爱孩子,就请不要再说打击孩子的话,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赞美孩子。

四、喜欢说“我这都是为你好”的家庭

很多父母都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噱头,让孩子失去了自主选择权。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1)陪你学习,还不都是为了你好?2)我骂你,是因为你是我孩子,是为了你进步,不然我还懒得理你。

3)看你写的字歪歪扭扭,我也是为了你好,才擦掉让你重写的。

“我这都是为你好”,这句话以爱之名插手孩子的人生,最终会培养出一个复制品而已。这种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束缚。

五、没有情感回应的家庭

有依恋理论就指出:母亲需要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对孩子能进行及时且连贯的情感回应,能有效的建立孩子和母亲之间安全健康的依恋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是幸福感的基础。

很多时候孩子害怕的不是被父母打骂,也不是高要求,而是父母的冷漠态度。

在同一个屋檐下,父母各自做各自的事情,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

当孩子遇到上开心事的时候,第一时间便是迫切的想要与你分享他的喜悦时,你总是说:

别来烦我,我正忙着呢。

打完这局游戏,就陪你玩。

于是孩子灰溜溜地就跑了,这样没有情感回应,孩子内心是多么的失落。

父母可以没时间陪孩子,但绝不能陪孩子的时候还没时间。

孩子对我们的爱比想象中的还要深,当他们想与父母倾诉自己的苦恼时,总被打断。久而久之,孩子会闭上了向父母倾述的嘴,便关上了向父母敞开的心。

我们常说最亲的人伤害我们最深,是因为他们与他们或存在血缘关系、或是亲密的爱人,是交往最频繁的人。他们最了解我们,即使无意,也懂得利用我们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

当他们说“我这都是为你好”的时候,只有我们知道自己生不如死。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情感勒索”。

比如,相爱的两个人分手后,一方扬言要杀害另一方而拒绝分手;闹离婚的夫妻,一方以孩子作为要挟,以此来达到控制另一方的目的;强势的父母以断绝关系来威胁子女等等。

由此可见,情感勒索多半发生在具有亲密关系的双方。勒索者使用手段对受害者进行情感勒索,威胁如果不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会有苦头吃。

他们通常威胁、恐吓受害者,如果受害者不顺从他们,就会被贴上自私自利/不称职的标签。

《情感勒索》是一本畅销全球20年的心理学经典书籍,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是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作家。

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来自家庭和职场的案例,精准剖析情感勒索者的动机与套路,从辨别与诊断,到应对与自救,教会你应急止损,重建信心,打破以爱之名的游戏,终结一再退让的恶性循环。

在我看来,情感勒索者之所以得逞,是因为受害者顾虑得太多,勒索者正是拿捏住了我们的“死穴”、“软肋”,让我们不得不屈服。这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要摆脱情感勒索,就要把我们脚上的“鞋”脱掉,才能无所畏惧。

情感勒索是控制的一种,而且是控制行动中最有力的形式。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情感勒索》一书里指出,无论何种情感勒索,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试图掌控你,无视你的抗议,以性格和动机优势压制你,逃避你们之间真正的问题。

情感勒索者深知受害者的软肋在哪,他们会利用受害者心中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通过威胁、恐吓等来强迫受害者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某件事情。

其实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这三种不良情绪每个人都有,可是勒索者会将它放大,如同迷雾一般,让受害者缺乏决断力、无所适从,无法看清勒索者的行为。

受害者们明明知道答应勒索者的要求会感到不舒服,可是出于某种压力却不得不答应,最终亲密关系不复存在。

情感勒索通常经过六个阶段—— 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

要求:情感勒索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受害者提出不容讨论和改变的要求。

抵抗:受害者会清楚自己的需求并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不适,拒绝情感勒索者的要求。

施压:情感勒索者遭到拒绝后,并不会考虑受害者的感受,而是继续施压,逼受害者接受要求。

威胁:情感勒索者可能会威胁要让受害者痛苦与不快,因为受害者让他们非常不好过。

屈服:受害者就算心里不太乐意,但是最终还是因某种原因屈服了。

重启:勒索者施压,受害者产生恐惧/责任感/罪恶感,为尽快结束勒索者的逼迫,受害者只能屈服。最后双方形成这样的相处模式:一方施压,另一方屈服。

情感勒索者制造迷雾的 四大手法有二分法、病态化、联合阵线、消极比较。

他们通过其中一种或几种手法 对受害者进行“要求——施压”,最终令受害者屈服,并让这种相处模式循环往复。

通过这些手法,勒索者让自己无理的行为看起来更容易接受、更情有可原。

政治学上通过好坏分类的方法称为“二分法”。

情感勒索者是“二分法”的专家。他们会粉饰自己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同时给受害者进行消极描述并贴上诸如自私、拘谨、幼稚、愚昧、忘恩负义、脆弱等标签。

这些标签会让我们的自我评价开始动摇,同时将情感勒索者强加给我们的标签内化,逐渐认同情感勒索者对我们的观察力、人格、价值观的评价。当我们认同了情感勒索者对我们的评价之后,我们的真正需求便被扭曲成了人格上的缺陷。

为了将受害者拉回被勒索的地位,情感勒索者通常会威胁说真话的人,极大地激发受害者的恐惧感。

在一个存在家庭暴力、虐童、酗酒等问题的家庭里,家庭成员通常会默契地绝口不提。一旦有人将家丑说出去,打破靠否认和保密来维持家庭稳定的潜规则,说真话的人往往会被其他家庭成员极力阻挠,并贴上“疯子”“破坏者”“不可饶恕”的标签。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提到,病态化与二分法一样,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记忆、智商和人格产生自我怀疑。而病态化的危害性更高,它让我们不信任自己的精神状态。

这类情感勒索者在不同的家庭成员面前说的话不一致。他们一方面不承认受害者做出的贡献,威胁受害者要抛弃、驱逐、惩罚或报复说真话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在其他不明真相的家庭成员面前扮演“悲情者”,控诉受害者,歪曲他们的行为,以此拉拢他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对受害者进行勒索。

除此以外,他们会拉拢其他朋友,以及被害者关心的人和尊敬的人,让情感勒索者在人数上压过被害者,让被害者感到孤独和挫败。

消极比较的情感勒索者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看看人家”。我们通常会被“别人家的孩子”伤害,这种伤害来自父母的消极比较。他们会拿另一个人做完美的标准,与他们相比,我们浑身都是缺点。

在他们看来,为什么别人能做到,而你却不能做到。

作者在书里指出,在这种消极比较下,我们会产生自己不够好,不够忠实,能力不行等想法,进而产生焦虑和罪恶感。

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我们会屈服,让情感勒索者如愿,以此来证明自己没他们说的那么坏。

勒索者之所以会得逞,跟受害者的特质有关。

作者在书里指出,具有以下人格特质的人容易受情感勒索控制:

过度需要他人认可、过分害怕他人生气、不计代价维持和平、容易为他人负更多责任、频繁自我怀疑。

《天龙八部》里的阿紫是天生的情感勒索者。她对其姐夫乔峰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乔峰的表现不如她所愿,她会拿出杀手锏——“你答应过阿朱姐姐要好好照顾我的”,以此让乔峰产生愧疚和责任感,达到控制和对他进行情感勒索的目的。

她错把这种对乔峰的控制当做爱情,而无视真正的问题——乔峰根本不会爱她。

然而,一旦情感勒索已然形成,就没有力量均衡可言。阿紫看似目的已经达成,而且乔峰在照顾她时,似乎俩人关系挺和谐。可是她心里知道那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爱情。因为乔峰对她的照顾是出于履行对阿朱临终前的承诺,而非乔峰对阿朱的那种爱和尊重。

实际上,真正的主动权在乔峰那里。

阿紫与乔峰如此,游坦之和阿紫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游坦之为了能够讨阿紫的欢心,可以为她做任何事,甚至不惜将眼睛挖出来给她。

在这两段关系中,阿紫始终是那个情感勒索者,她利用了乔峰和游坦之。

我们体内存在着促使情绪形成的神经束。这些神经束储存着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包括高兴、愤怒、罪恶感、不安和脆弱感等等。这些情绪形成于我们的性格特质和童年经历。

这些情绪体现了别人是如何对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过往经验对我们造成的影响等。

生活中某件事情的发生会激起我们的情绪记忆,这种情绪控制了我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形成固定的反应模式。

通常情况下,情绪会暴露我们的弱点。情感勒索者很清楚我们的弱点,在他们担心失去而恐惧的时候抛弃同情心,利用我们的弱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作者还指出,是受害者在一步步向情感勒索者提供伤害我们的机会,是我们自己培养了情感勒索者。

只要没有直接反对,每一次小型的情感勒索都是在鼓励和强化勒索者继续侵害我们的尊严和完整自我。

在情感勒索中,双方没有平等可言,实质上是一方控制,而另一方委曲求全,进而丧失完整的自我和尊严。

那么,如何摆脱情感勒索呢?

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书里给出了方法。

当情感勒索者对我们提出要求时,我们的内心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舒服,这是来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我们要听从它的指引。

当受到来自情感勒索者的压力时,当你对情感勒索者感到害怕、愤怒或者胆怯时,当你觉得自己受不了对方发火、哭泣、愤怒、强调你欠他们多少情时,请深呼吸,对自己说“我受得了”,连续说10次。

试着把描述你以往的行为改成相反的做法。如:

把“我的想法是错的”改为“我要得到我想要的,即使激怒情感勒索者也在所不惜”。

把“为这个事情吵架不值得”改为“我让对方知道我想法和底线”。

把“我会取悦别人,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改成“我和别人一样,做事是为了自己开心,我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当你感觉自己要被情感勒索者的压力淹没时,使用SOS策略。即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制定策略(strategize)。

当情感勒索者对你施加压力,要你马上答复的时候,你要停下来告诉自己不能马上做决定,事情往往没有情感勒索者说的那么急,你必须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情感勒索者一再施压,你就心里默念“我承受得了”,并向他们重申自己的立场——我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去思考你的要求。

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思考他们的话语和反应,详细包括面部表情、情绪和肢体动作,以及自己习惯性的想法和反应。

比如我们的身体反应是背后紧绷?脖子如抽筋?心跳加速?还是脸颊发烫?

找出我们的情绪引爆点。情感勒索者使用的字眼、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甚至是味道,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在我们心中激起特别的反响。它们会启动我们内心的信念与系统,让我们做出让步。

我们受到情感勒索时所产生的忧虑、难过、罪恶感和责任感,都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认知。为改变这种我贬抑的模式,我们得先改变自己的信念。

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策略。

要求通常分为三类:即无关紧要的要求、牵扯到一些重要问题,而且已经影响到你的自我完整性的要求、重大决定。

不同类型的要求需要不同的决定和回应方式。

我们做到有意识的让步、有条件地应允。这类有技巧地拒绝可以帮助你实现“双赢的妥协”。

这类要求会使我们的内心明显感到不舒服。如果答应对方,则可能会明显违背自己的行事标准、是非观念甚至是自尊。

如亲戚朋友向你借钱,数额超出了你的能力或者说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违背职业道德要求;伴侣在你心情不佳或者身体状况欠佳时提出亲热要求,等等。

这时,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答应的话,会伤害我或者其他人吗?”就能轻易辨别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是否合理。

一个重大的决定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考虑,因为它关系到:

>一段亲密关系的未来

>与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关系走向

>是否继续留在一个不愉快的工作环境里

>一项巨额投资与支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做的是剔除那些你不能接受的要素,并将情感勒索者缺乏的“公平付出和接受”的观念重新注入进你们的关系中。

但是,如果对方存在违法、酗酒、吸毒、赌博、欠债不还、且拒绝承认或欠债不还;对你的身体进行虐待并威胁你的情况,你需要迅速做出决定并行动。

正确地区分要求的类型之后,我们可以用非防御性沟通、化敌为友、条件交换以及运用幽默等策略摆脱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者喜欢通过吼叫、生闷气、装受害者、威胁或指责来达成目标。

而受害者总是想尽办法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以此来隔绝心中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

可是无论我们怎么说,似乎都是在火上浇油,让勒索者变本加厉。

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对勒索者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绝对没错”,以此让勒索者成为一个被动的听众,让你以非防御性沟通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决定。

当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时,不妨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以转移谈话方向。

当你希望对方改变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出改变。

在一段基本良好的关系中,我们通常会对对方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以此表达我们的感受。

运用幽默能让降血压、预防激烈的冲突,还能大幅减轻你的恐惧感。

情感勒索者会利用我们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来进行勒索,使我们屈服,并陷入“勒索——屈服”的恶性循环。

那些所谓的“为你好”,只有我们知道会生不如死。

要打破这种状态,就要破除旧的思维和应对模式,不断肯定自己。

在遇到情感勒索时,我们要停下来、冷静观察和思考,制定应对策略,使用非防御性沟通、化敌为友、条件交换、运用幽默等方式使自己得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从而打破勒索与屈服的恶性循环。

文|楠木

罗素说: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毫无意义。

自以为是的善良比恶更可怕。正如,比道德绑架更可怕的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别人的思想。

以爱的名义绑架别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用爱的糖衣裹住内在的苦涩,随意干涉对方的生活。用她们所认为正确的选择干涉我们的决定,或者直接阻止对方去做某事。

站在爱的制高点上对你爱的人施加暴行,却自以为是的觉得,这样做是为对方好。

01

最近在看蔡少芬主要的一部剧《海上嫁女记》。剧中蔡少芬扮演的是晴天下的老总,我们暂且称她为晴姐吧。

晴姐是个单亲妈妈,一个人把女儿冰冰拉扯长大。是典型的成功型女性,做事雷厉风行。唯一不好的则是控制欲太强。在公司控制自己的下属,回家之后控制自己的女儿冰冰。

不得不说,作为母亲,她确实很爱自己的女儿。得知冰冰在巴西失联后,她立马做了二十多小时的飞机赶往巴西,勇闯平民窟。

她可以拿自己的命去换女儿的命。却不懂得冰冰的快乐。处处干涉她的生活,要为她安排工作,安排婚姻。

晴姐很看好自己公司的一个员工小白,便处处撮合冰冰与他在一起。

强迫冰冰回国与小白结婚。

可是冰冰深爱着詹姆斯,两人难舍难分。当冰冰回到上海不久,詹姆斯也从巴西追了过来。

可是晴姐依旧不允许詹姆斯与自己的女儿在一起。多方阻挠,不让两人见面。

另一方面不断给冰冰施加压力,让她赶快和小白结婚。不停的给冰冰灌迷魂汤,让他相信小白才是最好的人选。在婚礼闹僵之后依旧不死心,“另谋出路”说先领证也可以。

还记得剧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长大,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小白才是最合适你的人。

如若是真的为她好,又何必强迫她和自不喜欢的人结婚,逼迫她和喜欢的人分手。以爱的名义渗透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仿佛处处为她着想,可从未考虑过过她的感受。

以爱的名义捆绑另一个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02

父母的建议,我们自然要听取。

可孩子不是父母的延续。她们可以影响我们,但不应该对我们的生活实行霸权主义。

更不该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力求把孩子变成自己想像的样子,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

还记得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

一个男生,从小生活在山村里。生活贫苦,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走出大山的决心。从小就很努力学习,力求考上名牌大学。

因为这个梦想,他高中三年,从未睡过一次懒觉。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他很高兴的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放在了第一志愿,并相信以他的成绩一定考的上。

录取通知书下来后他却傻眼了,他的志愿里根本没有报这个学校。

刚开始还以为学校发错了通知书。

可父母却告诉他说:是我们把你的志愿改了,我们家就你一个孩子。我和你妈年纪也大了,很多活都干不动了,不想你去太远的地方念书。而且在家门口念书,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我们也是为了你考虑。

我想他当时应该很绝望吧。努力三年的结果这么一改,便成了泡影。

如果是我,我一定很崩溃。

即便是父母,也没有权利决定我们以后要走的路,更何况还是下坡路。

男孩的父母在不经他的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改了他的志愿,这种做法简直和施暴无异。站在爱的制高点上,对你爱的人施加暴行。

03

其实,不止亲人会以爱的名义捆绑我们的生活。恋人,朋友也会有意无意的碰触这一界限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日语专业毕业后去做记者怎么样?

我本科读的是传媒类的专业,所以他想听听我的建议。

刚开始我是不建议这么做的,很少会有公司愿意聘请毫无经验的人去跑新闻。如果执意去做记者,一定会在找工作的时候处处碰壁的。

可这位朋友却很乐观,他说不会因为麻烦而选择放弃。

受捆绑别人按自己想法办事的心理影响,我与他争执了很久。最后却也是无果而终。

愤愤的说了句,随便你吧,反正给你说什么,你也不听。

04

生活中我们时不时都会扮演绑架别人,或者被绑架的角色。

我们总喜欢以爱的名义干涉别人的生活,最好能让其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种现象,时常发生在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之中,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出发点当然都是好的,希望对方能在前进的路上少受点磨难。

可往往过犹不及。过多的干涉,往往违了最初的善意。

还记得刘若英在《很爱很爱你》中的一句歌词: 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舍得让你,往更多更幸福的地方飞去。

真正的爱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我们可以提意见。但强迫别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做事,这不是爱,而是伤害。

我认为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足够的空间,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操控对方,这么做不仅不是爱他,反而是在实施暴力。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有一部可以称为童年阴影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这部剧当中就把以爱之名的感情操控演绎的淋漓尽致,问题是这真的是爱情吗?我认为男女主角之间并没有爱情,有的只是无尽的操控而已。

一、足够的空间

爱一个人一定要给对方足够的空间,不管是婚后还是恋爱时都同样如此,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社交圈子,一味操纵对方只会让对方难以喘息,让这段感情无法再继续下去。很多人分手都是因为被对方压得无法喘息,重点是对方会以爱你的名义去这样做,让你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二、假借爱之名实施暴力

那些借着爱的名义来操控对方的人其实都是在实施暴力,他们对对方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爱,不然也不会只想着操纵对方,在这些人的心里,有的也许只是无尽的操纵欲而已。有些人可能确实爱着对方,但这种爱是畸形的,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爱。

三、敬而远之

面对想要操控你的爱人一定要敬而远之,因为这类人的操控欲很强,他们在无法操控对方的情况下会做出很多过激的行为。我们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面看到的画面并非假的,现实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所以在面对感情一定要保持冷静,这么做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不要因为相信你们之间的感情而被蒙蔽了双眼,不然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到时候就真的为时已晚了。

感情中,为什么要以爱之名束缚对方呢?

表达一个人的坏性格,这是我们都非常讨厌的行为。没有人有资格以爱的名义绑架他人的自由。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必须尊重他们内心的选择和想法。不要强迫感情,因为强迫感情不会有好的结果。就让它去吧。

以爱的名义约束意味着以爱的名义约束。它主要用于恋爱中的恋人。爱就像一个美丽而悲伤的手势,在遇到一个伟大的场景后。虽然有成千上万的服装,跟谁说呢。彼此相爱,更容易选择风雨同舟。生活从未如此令人满意。只有真爱才能让你们彼此握手。正如婚姻誓言中所说的,你们总是爱和尊重对方,鼓励和信任对方,原谅和帮助对方,并在你们的余生中彼此相爱。奴隶制会把你带得越来越远

如果我想以爱的名义约束你,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选择以爱的名义约束你?你会怎么做?你会恨我吗?如果我以爱的名义束缚你,你会反抗吗?如果我选择以爱的名义束缚你,你认为我自私吗?你认为我不够成熟?你以为我爱你?这意味着如果你不得不以爱的名义把我绑起来,不让我做我想做的事,那么我愿意以爱的名义为自己设计一座监狱。我将永远留在这里,永不离开,但你不会来。事实上,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在爱情上相对独立和平等,拥有更幸福的爱情生活。

爱是为了满足对方的精神需求。所谓你爱他,是因为他能满足你的精神需求。我不想没有这个,但我总是为你妥协。就像最舒服的,因为它可能不合适,合适的可能不喜欢,我不想以爱的名义绑架某人,我想要的是你想要它值得。即使我从未跨过群星,我仍然很幸运能遇见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0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