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书法算不算书法

写意书法算不算书法,第1张

算。

写意书法是有感而发的,它的创作就是写下自己的感受想法心里话,它的注意力并不是在字的外形及通篇的章法,而是沉浸在若有若无的情感和意念之中,书法家在写的时候,不会留心字型,只是任情思在笔端流淌化为墨迹。

书法创作具有很强的“写意”特征。书法创作必须重视创作中的“有感而发”与“心手双畅”。所谓“有感而发”,主要是用“书意”笔触去表现“诗意”境界,重视书写内容与书写风格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书法的抒情达意之特征。

浅析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导语:徐渭大写意画风的形成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也受到明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我来分析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摘要] 明代画坛奇才徐渭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以狂草笔法入画,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满腔愤懑和激荡难平的心绪,作品凝结了他孤独落魄的人生经历,形成个性鲜明、狂放奇崛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大写意画风,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美学主张

 明代画家徐渭有着不同寻常的孤独落魄的人生经历,他凭借特有的艺术才华,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大写意画风,将文人画以画为寄、抒写真性情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并且不同于以往文人画的文雅、含蓄、静、淡泊,形成了汪洋恣肆、狂放洒脱的笔墨风格,成为明代绘画革新的代表。

  一、狂放泼辣的大写意画风

 徐渭可谓明代画坛的一位艺术奇才,自幼聪慧,才华横溢,诗文、书法、绘画皆有突出成就。但一生坎坷,命运悲惨,半生奋斗,终与仕途无缘,空有才华,托足无门。晚年以书画维持生计,穷困潦倒。多舛的命运使他伤痕累累,孤独忧愤,他借诗文书画宣泄自己倍感压抑的情感和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从他不拘一格的形式和充满张力的笔墨中,可以感受到他胸中的积郁和满腔愤懑。他把这一切都融入到他的诗文书画中,形成了个性鲜明、情感强烈的独特风格。

 徐渭大写意画风的形成不仅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也受到明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明代后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尤其是阳明的“心学”思想受到推崇,文化思想领域冲破了程朱理学和封建文化的束缚,重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追求表达自我真情,成为明代中期以后的美学思潮,也成为文人和画家所信奉的美学趋向。这种具有叛逆精神和崇尚表达真性情的艺术风尚,也影响了徐渭的绘画思想基础。

 徐渭的水墨写意花卉还注意吸收借鉴前人的经验,对陈淳的写意花卉,粱楷的水墨减笔,林良的粗笔,以及倪瓒的简逸等,都研习揣摩,融会贯通,集众家之所长,又不为传统所囿,自成一家。

 徐渭在明代重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影响下,集前人之所长,变革古人的正统画风,以他全面深厚的学识修养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加之他坎坷的身世遭遇和愤世嫉俗、孤独狂傲的内心,最终融合为他狂放不羁、汪洋恣肆的大写意花鸟画风。

  二、诗书画结合的绘画创作

 徐渭学识修养丰富深厚,多才多艺,诗文书画样样俱佳。《明史文苑传》记载徐渭“天才超轶”,十几岁时就仿杨雄文章《解嘲》作了《释毁》一文。其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诗文、戏剧都有很高造诣,诗歌创作以七律、七古见长,明代“公安派”领袖袁宏道对其诗文大加赞赏,称其“明代第一诗人”。戏剧方面,徐渭是明代中后期影响最大的杂剧作家,创作了杂剧《四声猿》,被誉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还著有研究宋元南戏的《南词叙录》,是我国最早研究宋元南戏的专著。

 徐渭在书法方面造诣精深,他的'书法成名早于绘画,自评其书法为第一,有“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之言,在《题自书一枝堂贴》跋文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其书法学习张旭、怀素、苏轼、米芾等,集诸家所长,受米芾影响最大,尤以草书最佳,最具个性特色。徐渭的草书运笔超脱,狂放不羁,字形大小参差,浑然天成,笔墨恣肆,章法纵横潇洒,草书也是他内心情感的宣泄。

 由于徐渭有着丰富深厚的学识修养,在绘画创作上诗文书画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将文人画的抒情性和笔墨情趣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了其绘画的艺术个性。

 其一,诗画结合,缘物抒情,尽情宣泄胸中郁愤之气。徐渭画作上常常题诗,从而深化了画的意境和思想内涵,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最为人们熟悉的《墨葡萄图》以墨为色,浓墨淡墨随意交织,墨线勾画出的葡萄枝条纷繁披下,干湿浓淡、大小不一的墨块表现出叶片,其间以墨点随意点染出几串疏密相间、浓淡相融的葡萄果实,晶莹剔透、新鲜欲滴。画面上方以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诗画交融,珠联璧合,相互映衬,抒发了半生落魄、命运坎坷的悲哀,宣泄了怀才不遇、托足无门的孤愤。《榴实图》以大写意的笔法画出一只饱满且已绽裂的石榴,上有狂草自题诗:“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同样以题诗增强画面寓意,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无人赏识的郁闷。不仅使画面构图完整,更以题诗寄情寓意,意味深长。徐渭以诗画结合直抒胸臆,不仅表达对命运不公的愤懑,还有对明末黑暗政权的讽刺和对民众的同情。《黄甲图》中题诗“稻熟江村鱼正肥,双鳌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暗喻横行一世的正是如东汉奸臣董卓之流。在《墨花图卷》中题诗“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四时杂;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够差池。”大胆指责明代政权。

 其二,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题材局限。《杂花图卷》是他长卷水墨大写意花卉杰作,其间牡丹、石榴、菊花、荷花、梧桐、芭蕉、紫藤、梅花、水仙、南瓜、豆角、葡萄、竹枝等,四季花果树木13种。使花鸟画的题材大大拓展,无论清淡幽雅的梅兰竹石,还是平凡普通的四季花果,都成为他个性和激荡难平的胸臆的物化。

 其三,以狂草用笔融入大写意笔法,气势奔放,豪迈潇洒。将草书笔法融入花鸟画,正是徐渭狂放奇崛画风的特点之一。元代画家赵孟大力提倡“以书入画”,为文人画家所接受,明代之前主要以楷书、隶书、行草入画,至明代后期更为提倡以草书入画,认为草书的书体更富于变化,更具有表意能力,也更为文人画家青睐。他的《杂花图卷》便以狂草笔法入画,笔墨淋漓潇洒,以疏密、浓淡、疾徐、抑扬的构图和笔墨,形成起伏跌宕的韵律节奏。徐渭深知书画相通的道理,并认为写意画的发展得益于草书,他曾说:“盖晋时顾、陆辈笔精,匀圆劲净,本古篆书家相形意,其后张僧繇、阎立本,最后乃有吴道子、李伯时,即稍变,犹知宗之。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又一变也。”他也自认为其写意花鸟画得之于自身书法修养,草书的写意性与大写意相得益彰,使他的写意花鸟画具有了大刀阔斧、纵横自如、沉雄健拔的特色,书画相济,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代张岱在《跋徐青藤小品画》中说:“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崛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道出了徐渭书画的共通性。

  三、“不求形似求生韵”的美学主张

 徐渭没有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其美学主张散见于他的诗文题跋和各种评论中,也体现于他的创作实践中。徐渭的艺术创作重视抒写性情,他笔下的形象都饱含着他的痛苦和沧桑,他的绘画、诗文、书法创作,无不流露着他内心的孤愤和情感的率真。

 徐渭强调艺术的独创性。明代后期,印刷出版业开始发达,各种画谱纷纷出现,如梅谱、竹谱、翎毛谱、石谱等,徐渭不愿创造力因此受到束缚,《题画梅》一诗正体现了他对独创性的重视:“从来不看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且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从来不看梅花谱”并非完全排除前人优秀传统,而“信手拈来自有神”与徐渭的“不求形似求生韵”异曲同工。

 徐渭追求“不求形似求生韵”“舍形而悦影”的美学主张,“不求形似求生韵”体现了他对艺术造型的观点,由此也更强调了绘画的写意性。“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谑涂花卉,腾长刺阔臂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胡为乎,区区枝减而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拔开。”(《画百花卷与史甥》)从中可见徐渭的创作主张和创作手法。写意画不是“枝减叶裁”,也不能“葫芦依样”,而要“能如造化绝安排”,徐渭以自然造化为本,不求形似,但得气韵。他笔下的葡萄、石榴、花果、瓜豆、鱼蟹等等,都不追求形似,但栩栩如生,生机勃勃,形象简洁概括,气韵生动,信笔挥洒,淋漓酣畅,横涂竖抹,浑然天成。“笔有未到而意已足,形有不备而神已全”。徐渭不是仅关注自然物象的外在形象,而是更注重于物象内在的本质和精神内涵,以及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和个性意趣的抒发。不仅传达出物象的神韵,也达到了文人画追求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最高境界。

 徐渭的诗文及书画评序中,有他关于艺术形象的美学观点,如对“影”的认识,可参看他的画竹诗《写竹赠李长公歌》:“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叶底潇潇意。譬如影里看丛梢,那得分明成个字。”可见在绘画中善于表现“影”;还有在观画中欣赏“影”,在《夏圭山林图卷》题跋中,评价夏圭“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赞夏圭山林图能使观者忘掉山林之形而获得山林影的美感享受。徐渭还强调“本色”,创作要见“真性情”,要直抒胸臆,这些也都成就了他的大写意画风。

 徐渭把宋元文人画理论中强调书写主观意趣的传统与明代后期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吸取宋元文人画及粱楷、林良、陈淳等人的长处,将狂草笔法融入大写意,以狂怪奇拙的形态,突破了题材的局限,作画常常随性所至,信手拈来,跌宕跳跃,脱略形似,并以墨气淋漓滋润的泼墨,尽情表达了他内心压抑悲愤的强烈情感。他开创了花鸟画大写意画风,完成了写意花鸟画技法的变革,使其后的花鸟画家为之膜拜,如石涛说“青藤笔墨人间宝”,郑燮说 “奇哉,造物无不有画工独出青藤手。青藤作画能通神……”并说自己愿为“青藤门下牛马走”。后世画家朱耷、石涛、扬州八怪的家及海派画家,直至现代齐白石、李苦禅等人,无不受到他的影响,从中可见徐渭的创造力和大写意花鸟画风给后人的启发和激励。

  [参考文献]

 [1]苏东天徐渭[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单国强中国美术明清至近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徐建融元明清绘画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薛永年、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写意画主要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三种情感——( 避世隐居)的情绪、愤世嫉俗的情绪和积极入世的情绪。

A求道升仙B避世隐居C学优而仕D光耀门楣。

答案解析:B。

拓展:

写意画的特点是以形写神,以神写意、骨法用笔,以书入画、追求意境,缘物寄情三个特点,具体如下:

以形写神,以神写意:写意画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西方现代绘画注重主观、表现,情感,在强调绘画抒发创作主体的内心情感上两者颇有相似之处,在造型上表现出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骨法用笔,以书入画:“骨法”是指客观物象的形神结构,“用笔”则是用笔方法,用笔技巧和艺术表现。中国写意画的用笔来源于书法,在唐代就形成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元代以后中国写意画家更注重以书入画。中国写意画以书入画,不仅对于作品本身笔精墨妙的形式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可使笔法作为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因素更增加其审美价值。

追求意境,缘物寄情:中国写意画追求画外的意境创造,以诗入画的特色。自元代尚意以来,由于文人的介入,一直把追求意境美放在首位,画家笔下的物象、笔墨都成为表达情感的借助物,“缘物寄情”、“托物言志”,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诗词歌赋书画,紧密相关,相互深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人,历来都是中国文人墨客的内在才艺展示,蕴蓄深厚博大的意境。一幅好的中国写意画作品,是书法、诗文、印章的融合。在意念和情感下用笔,笔墨传情,表现出作品的节奏和顿挫,既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也美化了现实生活,提升了人的思想品味。

中国画偏重于形与神,所重视的问题是画的内容及感染力,注重的是笔意、笔势、笔力、笔法。工具和材料是笔、墨、颜料、宣纸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而写意画是以形写神,以神写意,诗意和书画的结合。宗旨是通过事物本身而挖掘出其内在的精神品性,在整幅作品中融合配衬,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写意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作品主张以虚带实,以实带虚。一树一石、一台一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营造出神似,通过笔墨中的笔意和笔势形式表现出来的诗意和形意为内在美,从而引人入胜,让人读懂画意。

写意画大致皆为线描、着色、大写意。线描为构线出形,着色为色彩渲染,大写意是泼墨。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等表现手法,而笔的基本要求是要在作画中均匀运力,平稳转折,行笔随意,墨不外溢,深浅有序;沉着用笔,有力度,才能有分量;笔法简练,略施淡彩,一幅作品就是大自然一张雄伟自然的照片,浓淡深浅之间横涂竖抹,描绘景物,寥寥几笔画入眼前,景由心生,诗意浓浓,方能体现出气格和韵味。在回味中得到享受,在美感中陶冶性情。

比如在画山水时,写意画注重用笔时要有快慢、轻重、顿挫、粗细、刚直之分,演绎出或沉雄、婉约、粗犷的感觉,描绘出山川景物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形神、动势、质感油然而生,使观者如临其景。特别是花草树木虫草的刻画,以粗细不同和曲直有别的线条,浓浅兼施,彰显出事物的动态和细腻的手法。

一笔一划,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纵笔挥洒,墨彩飞扬,刚柔相间,成一山一水,立意生动,浓淡之间出风景技法的神奇在于能用浅淡的勾画,便可组合突兀山石、幽深小溪等自然之物而成的山林之景,宛如缕缕清风从浓厚的墨色扑面拂来,能让人聆听到从那一片青翠的山林深处传来的悠悠鸟鸣,正融合着那一道清凉的潺潺溪水在云雾里低吟,意象万千。而笔锋之间,那座座巍峨的山峰、葱茏茂密的林木、突兀高大的青石,牵扯着每一个观众。连绵的思绪不由自主的随着色块和线条在无声地流淌,大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之感。

画景之前需知景,这是文化环境对写意画作者的基本要求。比如梅兰竹菊品质:傲、幽、坚、淡,自古以来称为谦谦“四君子”,寓意深远高洁,所以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需要水墨淋漓,洒脱奔放,脱离花木草石的平淡,拓展出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背景,流露出内在美。山水写意画的笔法主要是中锋、侧锋、逆锋三种。通过虚实结合才产生无穷的变化来,这三种笔法变化出等。作画过程中忌讳“描、涂、抹”,这样就可以避免整个画面有“软、浮”的体现。

竹写意画技法是要让笔节开始,笔力有轻重舒缓,这样竹竿看起来就虚心有节,虚实之间,彰显出信手拈来竹子的亭亭玉立,清新而不俗。通过疏密穿插等形式组织在一起,使画面的情、景、笔、意成一体,欣赏者和作者心心相通。浓淡组合,一花一草成线条风韵,深浅见墨多少。粗细之上,水墨淋漓之间,就是随意几笔,看似简单,这几笔实则在于表现手法和笔墨轻重上。一虫一鸟一世界,动静在于笔墨用色,出神入化。

 1、书写性,书画同源是自古流传的道理,是写意画的根基;2、程式化,写意画也是有程式的,这种程式在时间中不断丰富、创新;3、通过书画呈现出意境,写意画以意象美为宗旨,寓意于物,不拘泥真实细节的描摹,主要突出表达的心境、思想等。

 写意画有什么特点

  1、书写性

 书写性是写意画中较为鲜明的特点,作画时通过不同的运笔方法,表现不同的对象和作者不同的情感轨迹,笔墨表现出来的凝重、会后、飘逸、俊秀、气势磅礴等,都是从运笔中体现出来的,书画同源是自古流传下来的道理,这也是写意画的根基。

  2、程式化

 写意画也是有程式的,例如人物画有一波三折、钉头鼠尾、高古游丝描等十八描,山水画有大斧劈、小斧劈、鬼面皴等十六家、花鸟画有泼墨、破墨等手法,这些绘画手法,在时间中不断丰富,从而创造出新的程式。

  3、通过书画呈现出意境

 在写意画中,最为突出的是写意精神,这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不管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是以意象美为宗旨的,寓意于物,以形传神或以神写形,不拘泥真实细节的描摹,主要突出自己要表达的心境、思想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3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