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05 00:00:00
周 敏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3级 四川南充 637002)
内容摘要:我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舞蹈传统,中国古典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国戏曲舞蹈的审美风格和形式与芭蕾舞训练体系的结构框架相结合,在继承与借鉴中国其他传统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型学科。随着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优秀舞蹈剧目《扇舞丹青》便是这些优秀剧目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去谈:一、从音乐《高山流水》去谈舞蹈《扇舞丹青》。二、书画与《扇舞丹青》。三、从舞蹈语汇来谈《扇舞丹青》。四、从古典舞《扇舞丹青》中去对古典舞身韵的认识wwwfindartcomcn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传统文化 《扇舞丹青》
Shallow talk Chinese classic dance 《 dance history 》
Zhoumin
Chinawest Normal Unversity music is 2003 Sichuan Nanchong 637002)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and rich tradition of dance and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t was based on the Chinese opera and dance style and aesthetic forms with ballet training framework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bination of draw on the inheritance 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subjec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roduced a series of outstanding dance repertoire "Fan Dan" i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one of the repertoire This paper mainly from essays o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 1, from the music, "High Mountain and Flowing Water" talk about the dance, "Fan Dan" 2, paintings and the "Fan Dan" Three from the dance idioms talk about "Fan Dan" 4, from the classic "Fan Dan" to the clas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ody charm wwwfindartcomcn
Keywords : Chinese classic traditional culture, "Fan Dan"
一、 中国古典舞
(一)古典舞概述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表现生活的美,歌唱生活,并借此陶冶人的情操。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们知道,各种不同类别的舞蹈,产生与反映和表现不同社会生活内容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的形式有相应的有了发展和变化。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舞蹈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和新风舞。“古典”为拉丁文class – cus的意译,即“经典”的意思。古典舞是一种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的表演性舞蹈种类,也专指各民族中长期流传至今的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蹈作品。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国家,都有这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wwwfindartcomcn
古典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传承的方式,不是依靠文字,而是用自己的肢体语汇来阐述文化、历史、情感。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继承关系,几千年来形成了我国独特、鲜明的戏曲舞蹈风格和形态,它们至今还活生生地展现在包括三百七十六个剧种的戏曲舞台上,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独放异彩。中国古典舞做为一个独立的舞种,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诞生的。它从舞蹈艺术特有的审美规律出发,在借鉴中国戏曲舞蹈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吸收中华传统武术精华,兼以现代科学精神融入新的美学旨趣,逐步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点和民族精神风范。wwwfindartcomcn
(二)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概括
20世纪50年代,由于创作的需要,向戏曲艺人学习成了舞蹈家们获取传统艺术精华的一条重要途径。许多著名的戏曲艺术家常教授戏曲舞蹈,有的还参加舞蹈的创作和演出, 戏曲艺术家们的直接参与传授和整理他们多年实践得出的理性思考成果,使中国古典舞得到了大量的滋养。探寻它从内涵到外延的形态中那些蕴藏着舞蹈艺术本体概念的重要提纯因素。在以戏曲为舞台表现构建方法指导下,以1957年的《宝莲灯》和1959《小刀会》为代表的早期古典舞作品先后问世。民间舞的革新、现代舞的出现迫使中国古典舞在新的时代里寻找自身的定位,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研究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规律成了中国古典舞蹈的主旨。上世纪80年代,由李正一、唐满城两位古典舞教授整理、创建的古典舞“身韵”课,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新理论,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wwwfindartcomcn
这套既具有科学系统性,又具有民族审美性的身韵教材,无疑丰富了古典舞的创作语汇,既摆脱了初建时作为纯舞蹈艺术在肢体语言上的失语窘境,也冲破了传统艺术发展的“瓶颈” 。这是现实舞蹈创作在表现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形式多样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下给我们的任务。80年代以后出现的古典舞剧目普遍克服了初创时的历史局限,已经摆脱戏曲的模式,并逐渐建构舞蹈本体表现方式。这一时期的剧目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叙事、表情的戏剧型剧目。如: 《金山战鼓》《风雪山神庙》等。第二类为抒情、写意、象征性的抽象表现剧目。如: 《黄河》《长城》等。第三类为借古喻今,现古示今的仿古型剧目: 《丝路花语》《文成公主》等。第四类为表现现实人生理想,直抒胸臆的现代型剧目。wwwfindartcomcn
进入到90年代后,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创作从理念到实践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承继了此前古典舞剧目的成功因素中努力地寻求“变法”,新生代的古典舞编导家们打破传统、寻求自我的创新精神,开辟了以《扇舞丹青》《风吟》为代表的现代型中国古典舞剧目的领地。充分运用现代艺术更为新颖的表现手段,抓住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化心理,顺应时代人民对古典舞的审美要求。现代型剧目的探索意义在于对古典舞最初形态的一种挑战,“现代型”绝不是现代舞,它只是在结构上具有现代性质,但其根本还是在民族文化,审美传统的共性中去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古典舞剧目的题材与素材是不受限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趋向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变化, 《扇舞丹青》淡化情节、侧重写意、寻求一种纯舞性和抽象性的“意韵” 。wwwfindartcomcn
二、剖析中国古典舞《扇舞丹青》
(一)从音乐《高山流水》去谈舞蹈《扇舞丹青》
舞蹈,从一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在《乐记 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音乐的情感是独立存在的。音乐自身并没有情感内容,可是它却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并非是一回事。音乐所引发出的人的情感同人在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确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音乐的话,那么我们至今都不可能体验到这种只有音乐才能带来的异样的情感。音乐给我们的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谓“心之与声,实为二物”(稽康《声无哀乐论》)。如果说音乐是他律的或者说具有他律性的话,那是因为人的本性或者说是音乐的社会属性使然,也就是审美主体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这样一种本能而造成的。wwwfindartcomcn
在音乐的运用上,编导采用了以古筝弹奏的民乐。随着环境的展开,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或低,或高,或疾,或徐,或轻拢慢捻,或快弹连拨。这是音乐语言对整体意境的刻画和表达。
《扇舞丹青》音乐选自古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旋律典雅,韵味隽永,是中国器乐曲中常见的曲名,它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wwwfindartcomcn
《高山流水》除引子和泛音尾声之外,可以看成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但并非截然地前半写山,后半写水,而是前半主要写山,但山中有水的孕蓄;后半主要写水,在水外亦有山的背景。乐曲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在刻画鲜明的高山流水的音乐形象的同时,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音韵古朴典雅,风格清新明快。
舞蹈《扇舞丹青》与音乐《高山流水》二者同属于中国古典文化。《扇舞丹青》是《高山流水》的视觉表现, 《高山流水》这首古曲正犹如一幅写意性的山水图,洋洋洒洒,将琴声与山川河流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中国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的精神生活境界。舞蹈选择了这样的音乐,便也是选择了一种淡雅、超然的意境。wwwfindartcomcn
(二)书画与《扇舞丹青》
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而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等空间表现和空间感的共同特征。宗白华先生认为: “中国的书画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他具有形线之美,与感情,与人格的表现”是“力线的空间构成,如人身在其中,书法如舞。”wwwfindartcomcn
舞蹈以“情节”展开对“情绪”的描写,书法接文学的空间构成和文学性表述新生;虽然各有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中完成造型表意是二者的共性。书法家通过方圆粗细,曲直疏密对比的线条,枯润浓淡的墨色变化,赖毛笔的使转顿挫,中侧起伏,虚实疾缓为转换手段,尽情地舞蹈着“心灵的肢体” 。
《扇舞丹青》是舞蹈意象高于现实具象的典型代表。它创造了中国古典舞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象的最高境界,并沟通中国舞蹈、音乐和书画之间的艺术通感。舞者手中的扇子似书画家手中的笔墨一样,抒发出那韵如行云流水(书法与音乐的意境)、大象无形(美术及绘画意境)、大音希声(音乐意境)、虚实相生、得意忘形的象外之象和超然意境。wwwfindartcomcn
(三)从舞蹈语汇来谈《扇舞丹青》
舞蹈语汇,是构成舞蹈语言材料的总称,它包含了一切具有传情达意的舞蹈动作的组合,以及舞蹈构图、舞蹈场面、舞蹈中的生活场景。《扇舞丹青》意境高远,亦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
“动”乃舞蹈的第一要素,用舞动的人体去表现静止的绘画似乎有悖常理,而《扇舞丹青》不仅以极动之形,舞极静之画,而且将中国山水绘画的意韵体现得淋漓尽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本源。(《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这种动静相生相蕴的思想在受其影响深切的中国书画思想中表现为“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也就是要专心酝酿创作激情;倘能求得静中的极动,则“动为铺张气势”,即指每一笔墨点划气息的运动都因是每一瞬间心灵活动的表现;而在铺张中要由动致静,虽动而常静。wwwfindartcomcn
《扇舞丹青》是一个极富本体特征的作品,它的一大特点是重其韵律,不随意乱用技巧,不张扬, 未设置任何情节,没有戏剧的冲突,无需更多外在手段的帮助,仅靠舞者的身体和那把扇子,通过舞者身体那快慢相宜、刚柔相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运动,将扇子与肢体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间相结合,将一个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与书法与绘画笔韵之美比肩,让《扇舞丹青》竞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墨舞”佳作。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扇子来延长手臂的表现力,演绎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其过人之处,在于其编导深谙“默参动静,深契玄微”的传统书画精神。舞蹈不是以人体的舞动去再现绘画的过程,也不是去描绘画中所涉之景物,而是将中国画精深的意境通过行云流水、曲折婉转的舞动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具体动作意旨,符合中国画重于想象和写意的风格,使极动的舞蹈超脱于对极静的具体笔墨的模仿,而显现为画家运笔之气蕴和驭气之理念识见的流淌于挥洒,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wwwfindartcomcn
编导抓住了“形静而神动,静中求动,寓神于形”这一中国古典身韵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共有的文化实质,对舞蹈语汇的运用破其形而扬其神,使舞动的肢体不再受到具体人物形象的羁绊,化身为笔墨中创作意念的灵动与流注。它的语言打破了以阴柔为主的风格,增加了刚性质感的表现。《扇舞丹青》在创作上的突破在于其首先将古典舞语汇成功运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使古典舞的艺术追求在其文化层面上实现了升华,精神上得以回归。wwwfindartcomcn
(四)从古典舞《扇舞丹青》中去谈对古典舞身韵的认识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也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扇舞丹青》所营造出洒脱、飘逸、灵动、稳重和突变等不同的效应,时而高山坠石、千里阵云、忽而春蚕吐丝、绵里藏针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wwwfindartcomcn
而舞者那收与放、张与弛、急与缓、强与弱等动势所展示的“重力(轻或重)、时间(快与慢)、空间(直接或延伸)、流畅度(限制或自由流畅)”,充分体现一切动作要“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 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以及“一切从反面坐起”,即 “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
通过舞者对《扇舞丹青》的表演,我们既欣赏到中国传统舞蹈的“拧、倾、圆、曲”的外化动作,更领略到中国传统舞蹈以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舞姿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精神:“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wwwfindartcomcn
《扇舞丹青》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它“闪、转、腾、挪”的动势、其“回”与“流”的形态,以及瞬间止息如红日欲出、满弓蓄势的感觉等,无不体现出了中国舞独有的舞蹈韵味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当之无愧成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佳作,让人们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国舞蹈向前发展的无穷神韵。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年3月`
[2] 贾安林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wwwfindartcomcn
[3] 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4] 唐满城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2001年
古典舞的特点很有造型感、舞姿刚柔并济,文化艺术也很强烈,韵味十足。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古典舞的三大要素——
古典舞共有“身韵”、“身法”、“技巧”三大元素。
1、古典舞的“技巧”,以跳、翻、转等诸多高难度动作,起初是将武术、战场搏击等方法延伸运用至宫廷舞蹈,“武为主、文为辅”,而历经各种表演形式与历朝历代的演变而逐渐“文”化,即形成中国舞的“技巧”。
2、“身韵”是指文化承传所形成的特有民族韵味,强调内涵的气韵、呼吸、意念、神韵以及内心情感,能深度刻画动作以及内心情感。并以形、劲、神、律诸要素来表现,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3、“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恰恰表述了“身法”(形、劲、律)与“神韵”,所以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的方法统称为“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一般正常情况下学习中国舞需要对中国舞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比如
什么是中国舞?
答:“中国舞”是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一个“泛称”,被中、大专艺校用来指代还未细分前的舞蹈学科专业班统称,多数时候被业余爱好者用来特指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经过历代专业舞者、学者的创造、整理、提炼、加工、田野调查,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中国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中国舞的分类有哪些?
答: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现代舞: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
当代舞:作为中国舞蹈的重要舞种,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择上鲜明地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情感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
基础知识了解了之后,舞蹈之前需要热身,按照标准的热身动作来,千万不能松懈,避免在跳舞的时候导致肌肉拉伤,刚开始接触中国舞需要从最基础的基本功开始学习,千万不能着急,日积月累的过程会让你有所进步。
古典舞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古典舞是具有一定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具有一定历史性。古典舞包含了许多传统艺术之美可以被看作是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舞蹈。大学生学习古典舞既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精神,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例如《踏歌》是一个动作轻柔唯美,极富情感的古典舞作品,通过学习可以触动大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排练中,可以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唯美,可以提高大学生分辨真假、善恶的能力。因此,古典舞蹈作品,在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具有-定的疏导和调节作用。
学习古典舞的好处有:
1压力的释放,在舞蹈的学习、练习、欣赏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乐趣,保持良好的心态
2人际交往渠道的拓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3培养气质修养,对音乐和舞蹈的欣赏能力的提高
4塑身健身的效果明显
中国古典舞绝好作品 《阿炳》
舞剧编导:门文元、刘仲宝
副总编导:杨明麟
舞剧编导:张戈、杨威、贾秀金、尤进华、王言平
舞剧音乐:刘廷禹
舞剧编剧:陈闯
舞台美术:周本义、张知二
舞剧服装:许恩源、张知二、周盘林
灯光设计:金长烈、张宪国
造型设计:顾静娴
舞剧首演:1999年无锡
首演团体:无锡市歌舞团
首演演员:刘震、李青、姜铁红等
荣获奖项:200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作品银奖、最佳配角表演奖(李青)、优秀配角表演奖(姜铁红)、优秀舞美设计奖。《阿炳》剧组先后两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原籍江苏无锡。他的代表作为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阿炳是一位出身于社会底层的瞎眼民间艺人,整日以琴相伴、卖唱为生。阿炳一生坎坷、苦涩多难,但现实的苦难并没有摧毁阿炳,相反,他却将其融入音乐艺术中,融会贯通,创作出让世人瞩目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剧《阿炳》是一部以神奇的民间音乐艺术家生平故事为底本,表现我国民间杰出音乐家阿炳的坎坷命运和他的人生情感的民族舞剧。作品以特定的情和景为内容,通过对阿炳父、阿炳母、阿炳、琴妹四人物的刻画,由至亲至爱产生的矛盾为主线贯串,描写了他们悲欢离合、爱恨交织的苦难命运,叙述了阿炳父子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从而揭示人性的善恶、美丑,在更高的层面上暗示着更深更大的社会悲剧的必然。舞剧以精湛的舞蹈语言,优美的音乐和感人的剧情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这悲悯如歌的作品既是民间音乐家阿炳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生感悟与人间真情的精神写照,它闪烁着璀璨的人性光芒、照射出亚里士多德“悲剧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理论的影子,同时也折射出人文关怀的光芒。
《阿炳》由序幕“生”,一幕“知”、二幕“爱”、三幕“葬”、四幕“死”、尾声“泉”组成。主要情节:一个苦难的夜里,分娩阵痛的母亲心身煎熬,身为道观主的父亲焦虑不安,阿炳在不该出生的地方降生了。为了声誉和地位,父亲无奈拒母。母失望离开,昏死柱旁。二十多年后,江南茶坊,一群乡贵恶少如风卷来。琴妹卖艺受辱,阿炳拉起二胡救场,艺惊四座。在相识相知中与琴妹相爱慕。一路乞讨的母亲来到他们面前,他们解囊相助。一直当作师父的父亲令阿炳回道观。数日后,面对无形束缚的阿炳神情恍惚。父责打阿炳,欲恨不忍、欲爱不能。他决意不让历史重演。爱怜与无奈中勾起回忆。琴妹与阿炳相会、相怜、相爱。父阻。阿炳运弓拉弦,琴声如泣,倾吐心中的痛苦和期盼。母颤颤巍巍而来。父、母、阿炳、琴妹交织着爱、恨、怨、愤的心灵。数日后的太湖边,母疯疯癫癫,目睹乡情乡景,浮想联翩。琴妹与母相遇、相怜、相惜。母倒下,琴妹呼喊,阿炳循声而来。母以镯为凭,认子后弃世而去。他俩悲痛欲绝,永结同心,共苦求生。次日,阿炳知道自己的身世,痛苦不已。父认子,自责,求阿炳谅解,逼他回道门,继承观主。琴妹绝望,触柱而死。阿炳痛不欲生……大雪纷飞,阿炳拉着二胡,用委婉的琴声倾诉着芸芸众生的辛酸、苦难、向往和憧憬。
在民间,盲人音乐家阿炳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以他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并不是门文元的首创。近年来,锡剧、芭蕾舞剧等不同艺术形式,从不同角度去演绎过、诠释过它,在艺术世界呈现出异彩缤纷的阿炳形象。但是,舞剧《阿炳》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却大大出乎人们意料,它的切入点、选材角度都有其不同寻常之处。其一,根据阿炳并非先天失明记载的启示,舞剧里的阿炳形象不是瞎子。其二,众所周知,“琴”是阿炳的“命”,可舞台上并没有出现观众心目中视为阿炳之“魂”的一弓二弦,舞剧中没有众人习惯的阿炳手不离二胡的形象。可是,观众又分明能感受到二胡是阿炳生命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三,门文元找到阿炳是私生子的生活依据,舞剧巧妙地从“私生子”切人,演绎出了阿炳是个不该出生的人的故事,为整台悲剧挥写了浓重的一笔。此外,舞剧讲述的是大家熟知的盲人音乐家阿炳的故事,它没有向观众述说阿炳坎坷的人生故事,闭口不谈阿炳如何刻苦研习音乐,后又怎样双目失明,沦为街头艺人等等,更没有阿炳失明以及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而是另辟蹊径,以精炼的结构浓缩了这位伟大音乐家一生的悲、愤、爱、恨;以精心设计的特定环境和典型事件,刻意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巨大的矛盾冲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效果。舞剧着眼于阿炳的“生世”、“知世”,力求通过爱、恨、怨、愤的情感交织,把痛苦与期盼、无奈与爱怜、企求与挣扎、叹息与悲悯化为一种感愤,谱写成如歌如泣的乐曲。作品把阿炳父母及阿炳自身的爱情变成观众的审美对象,将《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与江南女子的柔美相融合,音乐形象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形成一种更为揪心的亲和力,使观众产生共鸣,满足舞者与观众的共同的心理需求。
舞剧《阿炳》重在开掘爱情悲剧的凄美,融民族性、戏剧性于一体。全剧结构精练,线条清晰,有舞有剧,情寄于舞,以舞融情。编创者对情节的切入和情感线的把握可谓是深思熟虑,独具匠心。如舞剧的开端,巧妙地从阿炳的身世展开,充分运用空间的不同构织,直剖矛盾的本质。让人窒息的木鱼声中,呈现给观众的是阿炳即将出生的道观场景:母亲分娩前的声嘶力竭,父亲的惶惶无奈,与其形成极大反差的是男群舞扮演的众道士沉寂木讷的动作语汇,在他们并不专心的念经中不难看出,他们是迂腐陈旧的捍卫者,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敲出的木鱼声在极不和谐的音乐中越来越激烈,阿炳在这时降生了,预示着巨大悲剧的来临。在舞蹈编导方面,编创者通过极简练的舞蹈语言表现有着特殊身世的父子之间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将人们引入深刻的哲理性思索之中。该剧运用舞蹈语汇将阿炳的创作刻画得如天马行空一般,挥洒出这位杰出的音乐家一段传奇的情感经历,力求把古典舞的韵律转化成阿炳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舞蹈动作语言,打破古典舞程式化的手法。不管是救琴妹时的献艺相助,还是受责打时的爱恨交织,都让观众感受到古典舞韵味中透着个性气息。并且,编导还将编舞技法与风格性动作相结合、融为一体,使舞段不仅有科学的章法,而且有独特的韵昧。如第三幕“太湖边”和第四幕琴妹死后的两段女子群舞,都紧紧抓住江南水乡的动作特点,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舞蹈语言,用特定的环境来渲染主人公阿炳的特别情感。其次,该剧在道具运用上也有别样之处,如阿炳父亲身上的“道袍”,既是身份的体现,可化为封建世俗的罡风,同时又可借助于它使时虚时实的形象得以迅速而合理的转换。再如,第一幕相知中的“高椅”,它有着时代和地域的特征性,又能丰富舞台构图,并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当琴妹被少爷们围在高椅上,骑虎难下时,观众为之捏一把汗,意想不到的是,琴妹不愿受辱,毅然从高椅上跳下来,就这一跳,琴妹的直白倔强、不惧强暴的性格显现无疑,展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艺术形象的刻画丰满生动。
无锡市歌舞团不仅力求舞剧《阿炳》含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气息,而且追求人类共有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是在坚持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同时,使作品具有永久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总编导、作曲、舞美、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到四位主要演员,广揽全国知名艺术家,其创作阵容集中了我国舞蹈界、艺术界的精英。编创人员先后到阿炳故居和太湖周边地区深入生活,采撷素材,请有关专家研讨剧本并定稿。通过“强强联合”,终于绽放出一朵绚丽的舞剧之花——《阿炳》。剧中的音乐动听感人自不待言,颇具大师气质的青年舞蹈家刘震的表演精湛到位,除其出色技巧和天才表演外,还能目睹李青、姜铁红富有鲜明个性的精彩表演。《阿炳》的舞美设计简单大方,自始至终没有靠干冰和烟雾来营造舞台意境。设计者从剧情出发,仅用两组道观的建筑立柱,贯穿始终,两块活动布景就可表现阿炳对立面无形的压迫、强大的压力。而多次变化移动,既营造了该剧所需的道观氛围,又形成了流动感很强的环境意象,富有江南的意味。这与当今舞美制作普遍追求豪华炫目相比,该剧更突出舞蹈的核心位置,强调舞剧整体精炼的艺术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