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亲子交流

如何进行亲子交流,第1张

如何进行亲子交流

 如何进行亲子交流?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十分关心自己宝宝的生长情况,不过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进行亲子交流,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如何进行亲子交流1

 什么时间跟他做交流

 家长们可能认为宝宝0-3个月什么也不知道,实际上亲子交流,不是说宝宝出来以后才做这种亲子交流,而是在你妊娠检查尿检为阳性,孕期周期28天到32天的时候就要做亲子交流,妈妈可以经常拍拍自己的肚子,跟宝宝说话,什么都可以说,你拍拍肚子,可以告诉宝宝,宝宝妈妈现在跟你说话,在怀孕五个月的时候,拍着肚子跟宝宝说的,宝宝在里头非常高兴的告诉妈妈,妈妈我真的知道了,表现是宝宝踢你一下,这个一直做到宝宝生出来。

 如何训练宝宝

 宝宝刚刚离开妈妈的肚子睁开眼睛,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一件事情,你拿一个红色的东西给宝宝看,宝宝看完了,你拿着这个红色的东西走动,宝宝的眼睛会跟随者这个红色的东西。0-3个月的时候,宝宝的感应能力非常强,可以每天换不同颜色的玩具给他看,宝宝马上就知道了。

 适当的皮肤抚触

 宝宝一出生时就要和他进行抚触、语言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在宝宝觉醒或和宝宝在讲悄悄话时,要配以轻轻的皮肤抚摸。

 多和宝宝说话

 这一时期是宝宝语言发展的自发发音阶段,是宝宝学习说话的准备阶段。说话是一种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对宝宝说话也是和他进行情感交流。当你搂抱、抚摸宝宝时,要用柔和、亲切、富于变化的语调,反复的和宝宝说话。当宝宝注视你时,要用爱抚的目光凝视他,对宝宝的微笑和咿呀学语,必须有积极的反应。

 多与宝宝进行亲子交流,可以增强对宝宝视觉、听觉的刺激,丰富宝宝的`情感,提高宝宝的情商,有利于宝宝健康人格的形成。

如何进行亲子交流2

 一、请放松下来,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吧!不要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须做些什么才叫“沟通”。人都需要休息,工作后的你,也同样。所以,与孩子交流之前,在心态上,您应该是一个放松的、乐意交流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刚刚从拥挤的公交车下来、匆匆忙忙的疲惫的妈妈。就这一点,建议您在回家的路上,或者进门之前,或者要见到宝宝时,做以下的想象:

 1想象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词汇,比如:暖暖的阳光,开心的野餐,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头脑中闪现宝宝的“可爱”,比如: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尤其是叫“妈妈”的时候),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

 3想象你与宝宝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游戏、读书、洗澡、玩水、学步……相信这些“想象”足以给宝宝一个“好状态”的妈妈!这就象“接力跑”中的那段“接棒区”,是一个助跑、转接与加速的区段。工作以后的你,可能已经累了,而如果能有这样的一段“心理接棒区”,将能使你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宝的“幸福期待”,也将激活你发自内心的母性的爱与灵感。

 其实,与宝宝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你,因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有的妈妈。不要迷信所谓的“育儿技巧”,当你放松下来时,你就有了育儿的本能——

 “儿子,过来,让妈妈亲一下!”

 “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来亲妈妈一下!”

 “儿子,妈妈好想你啊!快过来让我抱一抱!”

 …………

 正如你意识到的,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交流”?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个亲热的吻……什么是“沟通”?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手拉拉、头点点……

 这些需要多少时间呢?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放松又快乐的心态!所以,建议你多留意生活里的美妙时刻,让点点滴滴汇集在“记忆”中,以便“想象”提取。即使在工作,偶得空闲,不也可自娱自乐?

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因为有家才会温暖 因为温暖才爱这个家爱这个家里的每个人 家给了孩子成长的环境 而孩子给这个家带来了欢乐和喜悦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护花使者 孩子是父母快乐的源泉 彼此的包容信任祝福 这才是真正的家 我爱我家

一、亲子交流记录写作技巧

先选一本适合父母子女共同阅读、看完能有交流点的书,记录卡可以按每天父母子女一起读了多少页,又对什么共通的问题产生了兴趣,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做记录。

二、亲子交流记录范文

1、书名:《精彩》。

2、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3、内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

4、主要人物:海伦·凯勒,安妮·莎莉文老师。

5、感受:人要在逆境中逆流而上,越挫越勇 。要像海伦·凯勒一样热爱生活,勇于向命运挑战。

内容须知

亲子交流主要为父母与孩子通过唱歌,交谈,游戏等进行的有效情感交流。通过交流建立家长和孩子之间和谐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使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和谐发展。

亲子交流教育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

亲子沟通心法大公开! 有效的沟通必须有双向的互动,说话者成功传递讯息,听的人也能倾听到完整的讯息,跟玩投掷棒球游戏一样,倘若只有丢球,没有人接球,眼看球落地,这样无疑代表着沟通已经出了问题,必须停下来检视你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究竟到底怎么一回事?

沟通首重专心

情境 一名小男孩在公园的沙坑蹲著,呼喊著爸爸:「过来看!过来看!这是我做的哦!」

爸爸在远处长椅上,眉毛也不抬一下就回应:「看到了。」 小男孩嘟起嘴巴大叫:「你根本什么都没看到!」

这样的情况是否常在你的生活中发生呢?有些父母认为只要陪在孩子身边,不管是一起看电视、接送孩子上下学、边吃饭边滑手机,这样就有互动就有沟通。台中教育大学魏美惠老师提到,真正的有效沟通必须是父母心静下来,跟孩子谈心聊天,一切琐事净空,心无旁骛地关心自己的孩子。

不管这个谈心聊天的行为是由父亲、母亲,或是共同或是分配,请把时间挪出来跟孩子谈心并且了解孩子在生活中或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委屈,有什么开心的事。魏美惠老师建议这样的沟通方式,最好能做到每天30分钟,然后维持下去成为家庭文化的习惯。一开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一旦养成习惯之后,会发现这些亲子谈心同乐的温馨时光是最美好的礼物。

Q: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讲话?怎么办? 魏美惠老师回答:「其实学龄前或是国小低年级的孩子,不会不喜欢跟父母讲话,除非爸爸妈妈的态度很不好。」很多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不是在沟通,而是在下达指令。家长会捍卫地说:「我跟孩子有讲话有聊天哪!」,可是他的话里面都是在下达指令,或是在检核孩子今天做错了什么事情。

另一类型的父母也不懂得沟通,毫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比如说孩子在跟妈妈说我要什么、我想要什么时,那也称不上沟通。沟通在于双向的互动,聊天对话,你来我往,同时协调商量,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分享与了解彼此的内在心灵世界,增进情感的联系。

亲子沟通心法大公开!

与孩子一起学沟通 魏美惠老师说:「只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愿意成长、愿意反省、愿意寻求协助,这样的父母就已经够好了。我们可以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无须过度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完美父母。」

父母学习时间 你是一位有效的沟通者吗?现在花一些时间评估自己的状况,找出可以改善的地方,并且培养与配偶、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习惯。

Q1 你说的话是否经常被误解?传递的讯息不够完整清楚?

Q2 你是一位主动、专心、有耐心、让人感到自在的聆听者吗?

Q3 对家人说话时,你是否有注意到自己说话的语调?是否有严厉急切的情绪呢?

Q4 你是否说得太多,而没有注意到听者的心情与需求,或没有给听者沉淀的时间?

Q5 你是否会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与人有效沟通,而因此避免对话,不愿意去挑战别人的意见,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Q6 你是否会询问孩子的做事动机,或者鼓励孩子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

问题整理自《培养孩子10项优势能力》

亲子沟通心法大公开!

沟通关键

事实陈述、情感抒发 透过聊天谈心,让孩子养成表达情绪的能力,对人格养成与社会互动都会有帮助。良好的沟通不只是陈述发生的事实,同时也要提供情绪的纾解。

保持弹性、无固定模式 每天谈心聊天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想要达成沟通,做父母的不能一头热的一厢情愿,认定这个规定好的时间就一定要这样沟通,不准孩子做其他的事情,甚至要孩子放下手边喜爱的活动。究竟沟通的时段是怎样比较好?什么技巧比较好?很多不同的说法。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不同,父母也有不同个性,要如何沟通也要视不同情境而定。

亲子沟通心法大公开!

沟通3原则 魏美惠老师认为沟通情境百百种,不可能只讲求方法,必须抓到核心原则,再来随机应变。在沟通时,只要掌握下列的基本原则,慢慢做中学,多练习,父母就渐渐熟能生巧了。

第一,务必要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情;第二,沟通时的意图在于内在心灵的交流,而不在于命令或指责。第三,以「反映式的倾听技巧」为主,不要做价值判断,在听完孩子的对话后,父母把孩子的话重新讲述一次,确认有没有误解孩子的意思;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只要讲出来,此时父母说一句「我了解了」再拥抱孩子,这就够了。

有时候,孩子会比较自我,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味看重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开口闭口都是由我开头的字句:「我受伤了!」、「我喜欢这个!」、「我要那个!」,父母在倾听时,先不要做价值判断,先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要以宽大的心包容与接纳孩子生命中的各种发生。

魏美惠老师说:「我觉得家人的角色不在价值判断,而在情感支持。帮助孩子走出自我的世界,试着从别人的眼光看事情看世界,也是沟通的主要目的。」

亲子沟通心法大公开!

沟通小诀窍:自我传达法 《妈妈也是游戏专家》一书提到,「自我传达法」是一种不使用责备、训话、指示、说服或警告的沟通方式。「自我传达法」将沟通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于生气的行为,去除责备的字词之后,用语言率直地表达出来。

第二阶段,具体告诉孩子,这个行为对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阶段,把因此产生的情绪,用语言告诉孩子。

父母可以使用「自我传达法」来表达情绪,作为孩子的示范。借由这种方式让孩子了解你的情绪与想法,渐渐地他也会开始把想法与情绪更完整地表达出来。

建立信任与安全感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于是沟通方式当然也会不一样。父母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孩子,进而创造适合的相处模式。请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他独处时,喜欢做什么?喜欢吃什么?有哪些兴趣或习惯?喜欢去哪里?他什么时候最快乐?观察之后,可以从安静地陪伴他做他喜欢的事,再有一句没一句地去跟孩子聊天,慢慢养成每天优质的共处时光。

亲子沟通心法大公开!

内向的孩子 良好的沟通建立在信任与安全感的气氛。当孩子觉得什么话都可以说时,就会叽哩呱啦地说个不停。但是,有的孩子则比较安静内向,可能只是跟你在同一个房间静静地做事,若要引导他开口,需要启发、带领。

如果孩子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时,父母可以想办法让他自愿地讲出来,不要强迫他一定要说话;这时候可以运用绘本作为引导,先念给孩子听,再问他一些问题:「你看里面的角色,小猪对别人发脾气之后没有人想要理他」,「小明因为不愿意分享就饿死了」,带领他去找到他生活经验中的情境,再询问「你们班有没有人有什么跟故事主角一样呢?那要怎么办呢?」这时候,父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抢拍子,允许寂静的沉淀,让孩子将自己内心的感觉与想法透过移情而述说出来。

亲子沟通心法大公开!

沟通习惯及早建立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创造一辈子珍贵的经验。魏美惠老师以自己养育女儿为例,因为双薪家庭,没有什么时间可以陪伴孩子,只有在睡前的床头时光会跟女儿聊天,孩子讲一天发生的事情,父母也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生命故事,一来一往母女更了解彼此。在女儿进入青春期时,有略为叛逆的行为,幸好小时候有建立这样的沟通途径,可以在问题小的时候,就弥补与修正。后来女儿还跟她说,最好纾解压力的时间,就是跟父母一起吃早餐。

小孩子很容易被型塑,也很容易改变。成年人多半人格已经固著,相较之下,改变比较困难。通常在6岁~8岁左右,孩子就会展现自己的先天特质,积极、消极,乐观、悲观,内向、外向。在教养上比较用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有哪些先天特质,甚至可以预估这些先天特质在未来可能会产生那些困扰。例如比较不会分享,不容易交到朋友;不会好好沟通,只会用哭发泄,可能被人欺负。

有些父母愿意接纳这样先天特质带来的困扰,认为孩子能够做自己最重要;有些父母则会想办法改变孩子的特质,在十岁之前,依旧可以采用「高效能父母」的方式引导孩子改变。这两种父母的处理方式没有谁对谁错,反映的只是父母的价值观,选择其中一种,也无须去批评另一种的不是。

高效能父母 高效能父母指的是受过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简称PET)的家长,此训练可以协助父母改变管教方式,进而改善不良的亲子关系,由汤玛斯高登博士(Tomas Gordon)提出。

亲子沟通心法大公开!

Q:什么时候要改变沟通方式呢 ? 当一个沟通方式或举止行为,父母不喜欢,而且孩子也不喜欢时,就是该改变的时候了。假设一个孩子只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却说不出所以然时,他会发现原来用哭是达不到沟通的效果,这时,父母必须加以引导,让孩子可以开始学习理性沟通,例如之前提到的「自我传达法」。毕竟在人际互动中,情感表达与理性沟通,是缺一不可的。

正视身为父母的角色与责任

魏美惠老师呼吁:「家长要正视父职或母职的角色。如果现在就去面对身为父母要用心教养孩子的课题,在学龄前做好亲子沟通,时常联络感情,协助帮助孩子的品格发展,这时候,需要出的力气比较小,但是效益比较大。但是,如果等到青春期时,发现他叛逆且行为诡异,才开始沟通,那时候没有人会理你了,因为孩子已经关闭了沟通的管道。」

父母是孩子最先认识与互动的对象,当亲子沟通良好时,未来长大后,孩子在与其他人互动时会比较自在,也比较愿意表达自己。能够做自己,又能被社会所接纳,在这样人际互动的翘翘板上,沟通是一张缓冲垫,而父母能做的,就是协助孩子来准备这张属于自己的保护网。

魏美惠 现任:台中教育大学幼教系教授兼系主任 学历: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教育哲学博士 经历:台中师院副教授、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教育研究助理、助教 著作发表:魏美惠(2005)。妥瑞症儿童的能力发展、学习适应、情性特质与创造力表现之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魏美惠(2005)。近代幼儿教育思潮(第二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以下是适合亲子对话的绘本故事:

1、《猜猜我有多爱你》: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短短的对话,浓缩生命中复杂、也是伟大的情感。小兔子认真地向大兔子表达“我爱你”,并用各种身体动作和看得见的静物表达自己对大兔子的爱。

但不管怎么比,永远也比不过大兔子来得多、来得高、来得远。小兔子终于在一片酽酽爱意的包裹下睡去了。

内容简介: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它紧紧抓住大兔子的长耳朵,要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问。“噢!我大概猜不出来。”大兔子笑笑地说。

“我爱你这么多。”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 大兔子有双更长的手臂,它张开来一比,说:“可是,我爱你这么多。”小兔子动动右耳,想:嗯,这真的很多。

2、《逃家小兔》: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总想着离家出走。有一天,没有任何征兆,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妈妈没有惊慌,没有生气,而是面带微笑,用充满爱的语气,平和温柔地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于是,小兔子和妈妈便展开了一场爱的“捉迷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7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