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去审美

如何正确的去审美,第1张

审美观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

探讨审美观,得先明确什么是审美,什么是美感。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对象进行观赏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美感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由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美的享受,是精神得到某种满足和感受的情感表露。

我们大力倡导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的正确审美观,以达到美化社会、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的目的。

以真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科学、尚真诚。

宇宙万物,真的未必都美,但凡美必真。这是一条美的原理。任何虚假的东西都与美无缘。虚伪的爱情,

犹如阳光下的肥皂泡,虽绚丽多彩,可惜转瞬即逝;口蜜腹剑的人,虽貌似真诚,不过纸终归包不住火。

科学是探索天地间一切事物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最注重实事求是,率性而行。天上飞鸟,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随行列而止,委虫也 而处;,按照自身固有的生存规律,即鸟的

真性情活动,自由自在,这就是飞鸟的美;社会形态,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规律,由低级走

向高级、由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愈演愈文明、愈变愈完好,这就是社会形态的美。人生亦然,真诚做

人,在人生旅途的大风大浪里,坚持实事求是,不虚伪、不造作,真喜、真想、真爱、真恨,表里如一,

形神一致,努力按照世界万物和社会人生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物我的真性情去缔造幸福的社会,这就是人生的美。

以善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教化、尚伦理。

无美不善与凡美必真相对应,这是又一条美的原理。人世间,一切恶的东西都无资格跨进美的圣殿,而且还在美的排斥之列。诚然,花花世界,无奇不有,貌美心善的人有之,貌美心恶的人亦有之。然而,披着

羊皮的狼与毒蛇化成的美女,只能骗得世人怜爱于一时,岂能迷惑世人于长久。

孔子论美,不但常常与善相联,而且有时还把善与美合而为一。例如他主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赞扬里以仁为美;,提出为政的前提是;尊五美,屏四恶;等,或美恶对举或仁美并论,都是把美当

作善的同义语而使用。在孔子看来,只有寓善于美、美善统一,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东方美的哲学的核心,以善为美的目的在于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化人们在美的享受中,愉快地接受善的熏陶,尚伦理,讲礼仪,善化社会、美化人生、移风易俗。

以纯朴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本色、尚自然。

小学的美术教学,应如何适从时代改革潮流,从美术教学角度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美感创造性思维,启迪学生审美修养?除了训练学生的美术基础外,为提高素质教育,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

一、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人的体力、脑力、才能、道德精神、审美情趣等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主要强调了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它的效果直接影响新一代小学教师素质及社会的进步。

小学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提高美术素养和培养他们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美术基本技能和多学科的教学能力,学生技能形成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作为小学美术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主,也就是说,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注意与视觉感受这方面的基础训练,如感受美的事物、视觉趣味训练,扩展学生美术文化知识视野,培养与丰富他们的审美感知力及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形成学生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生的这一类美术素质提高,决定了我们新一代小学教师是否具备指导儿童观察、欣赏、评价和体现的能力,能否使儿童很好地接受美的信息,引起的共鸣,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审美能力主要有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这些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一个教师的良好素质是很重要的,一个小学生,应该对祖国和世界各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对历史上著名的美术家、美术作品、民间美术能够欣赏,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够辨别。能够多体会感知和创造美,能够吸收和借鉴艺术上的精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得到升华,具有这些素质的小学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不容忽视,它与素质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二、技能训练不能取代审美教育

在我们普通小学的美术教学上,一年级每周有两节美术课,而四年级仅有一节课美术课,加上为数有限的课外美术活动课,如果采取以往技能训练为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学生掌握绘画规律,可收到一定的效果。经过严格的技能训练,学生可以具备较高的临摹能力,但要获得高水平的写生技能显然是不可能的,明知在仅有的课时中,不可能使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写实写生技能,我们是否还应象以前一样,把大部分的课时用于学生技能的训练?除此以外,是否还有其他一些既能提高美育教育又能掌握美术技能的办法,来体现美术教育的实际意义。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尝试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达到以审美教育为主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技能训练外,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审美教育,以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做了相应的改革。

1 、增加美术欣赏课程。在美术大纲中,适当增加美术欣赏课时。这样,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接触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和民族民间美术,从中可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认识和欣赏水平,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 、培训学生审美眼睛。使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辨别和把握作品形式表现,如:可从材料、工具、技法等方面,充分说明各个画种的不同特点。中国画和其他画种相比较,除了在材料、工具、技法等方面不同外,最主要在构图上它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可以不受到时间、空间、透视色彩制约,而可以自主地将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物,影物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而油画则不同,油画用色造型,必须遵循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原则进行科学造型。经过教师透彻的分析,学生就会感受每一画种不可替代的形式美感,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自觉地把握不同画种艺术特征,不至于产生以某画种的特点去要求其它画种的错误审美心理。

3 、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在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懂得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体验艺术家创作感受。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蒙娜·丽莎》作品一定要站在历史发展高度肯定它的历史价值,而不能一味探寻什么“神秘的微笑”。文艺复兴时期,同其它领域相协调,美术的重要特征是借神躯表现人体,在这种世俗的风气之中,唯有达·芬奇勇敢地举起赞颂人道主义的旗帜,一幅表现有神圣尊严活生生的人,赞颂人的自然美,赞美人的生命的可爱,寄托画家创造人像典型的理想,这种以歌颂人为主题的肖像画,一反过去宗教内容绘画的传统,是对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神学和禁欲主义的一种判逆。又如:在讲述 17 世纪西班牙宫廷画家委拉斯开兹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纺织女》时,不能受极左思想的干扰,要从旧的模式中挣脱出来,不要对学生灌注更多阶级史,画家思想是复杂多元的,委拉斯开兹所追求是一个真实世界,他只不过是想反映他见到的平凡事物、人物都真实反映出来。另外,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要太注意作品表现一个什么样故事、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委拉斯开兹质朴、传神的表现手法、优美的构图和色彩,同样引起我们思想上强烈的共鸣。由此可见,建筑艺术及其中国山水、花鸟等风景画,我们可以通过作品形式、色彩、构图传达作者的情感,而从中得到感染,从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开阔了视野。美术鉴赏课就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使学生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评论能力,逐步成为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人。

4 、了解美术史的概况。要求学生应该知道哪些作品是美术史变迁中的里程碑哪些画家是人类文明的骄傲,让学生了解各个朝代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代表团作品及其艺术特征扩表现手法。如:世界现有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张萱《捣练图》、宋朝范宽《溪山行旅图》、马远《踏歌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代徐渭《墨葡萄》、清代八大山人《孔雀图》、以及“杨州八怪”作品,近现代齐白石《虾》、徐悲鸿《马》、潘天寿《墨禽》、张大千《红莲》等,对作品详细介绍,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渊源流长的美术历史的变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探索实践,我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应着重从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入手,使这与提高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我个人认为一是要多看,最好进入到你想要的美丽圈子,就像农村人和城里人穿着还是很有区别的,这就是资源的效应。

二是要有自己的风格,跟随潮流可以。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万事之本,做到和而不同,这样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是要多挑多选,对比后才知到哪个好,做设计也是要多修多改才能出来好的作品,通过一番挑选,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美的,美在哪。

最后就是要多看书,适当外出旅游,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审美是被熏陶出来的。

以上都是本人个人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8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