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法即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陶冶法。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教法”这一概念国内大致围绕三个方面去理解:一种是指教学方法论,也包含教学原则;一种指教学模式;第三种含义指教学技能。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方法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第二类方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方法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第四类方法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陶冶法等。第五类方法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包括如发现法、探究法等。依据这一分类,我们将汉字文化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分为讲授法、演示法、训练法、陶冶法、问题探究法五种方式。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学中最普通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有利于知识的系统讲解和传授。汉字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中,诸多课程是离不开知识的系统讲解的。如解字课程要讲授汉字造字法的一些原则,对联课程要讲授对联知识及对对联的方法,篆刻课程要讲授篆刻的发展过程,汉字艺术设计课程要讲授平面设计及美学的一些知识,等等。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在汉字文化教育课程中,一些汉字及汉字文化作品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汉字文化的魅力。如在解字课程中,可以通过动漫形式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不同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书法、篆刻、汉字艺术设计等课程中,可通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篆刻作品和汉字艺术设计作品,等等。
3.训练法
训练法是以技能学习与掌握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汉字文化教育课程中也包括一些技能练习与掌握的内容,这些技能以训练的方式效果会更明显。如识字教育中如何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写字教育课程中如何将铅笔字或钢笔字写得规范、工整,对联课程中如何对对联,书法篆刻课程中如何提高书法篆刻的水平,汉字设计课程中如何提高汉字设计的艺术品位,这些都需通过训练的方式才能获得。
4.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汉字文化教育课程中的陶冶法主要有环境陶冶和作品陶冶两种方式。所谓环境陶冶,就是利用书法、篆刻、对联等汉字文化要素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作品陶冶,就是通过对一些艺术作品的鉴赏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品德、提升品位的目的。
5.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汉字文化教育中,一些课程的学习方式是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的。如解字课程以“字形中的姓氏文化”“字形中的饮食文化”“字形中的服饰文化”等为问题,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汉字,通过研究总结得出认识;对联课程以“当地风景名胜与楹联”、“古今趣联故事”等为问题,通过报刊书籍或社会调查进行合作探究。
陶(情感陶冶法)陶的榜样(榜样示范法)说(说服教育法)自(自我教育法)己在品(品德评价法)尝椴(实践锻炼法)树的叶子。德育方法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所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称,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活动方法。
德育方法包括: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掌握行为规范标准,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方法。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亲自参加实践,从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能力的方法。
品德评价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灵活实事求是进行。如:对那些经常犯错误、挨批评的学生,做了点好事,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而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对偶犯过失与明知故犯或屡犯不改者,在处理上也要有不同的分寸,不要千篇一律,简单从事。
德育方法顺口溜:
陶(情感陶冶法)陶的榜样(榜样示范法)说(说服教育法)自(自我教育法)己在品(品德评价法)尝椴(实践锻炼法)树的叶子。德育方法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所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称,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活动方法。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这种德育方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获得正确观点的方法。因为有“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因此有两个细类——事实说服法和语言说服法。
2、榜样示范法
这种方法体现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思想,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优异成就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方法。
3、实际锻炼法
侧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德育的方法。具体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常规训练——指导学生对规章制度经常经常性训练;一种是参加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品德和行为习惯。
4、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包括三种形式,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侧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和认识的完善。
2021年下半年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已经结束,根据考生回忆,将综合素质答案整理如下,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请以实际为准。
小学教资科目二选择题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D
小学教资科目二简答题答案21、题干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意义。
参考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22、题干简述学校德育陶冶法及其要求。
参考答案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运用陶冶教育法的要求:
(1)创设良好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美观、朴实、整洁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校风。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3、题干简述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
(1)确定研究课题
(2)教育文献检索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订研究计划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定义中所强调的摆事实就对应了说服教育法中的事实说服法,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以获取直接经验,包括参观、访问、调查。而讲道理就对应着语言说服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向学生讲道理,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道德认识方面,当学生道德认识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说服教育法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指利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的方法。此方法突出对学生的示范作用,重视道德行为,强调利用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公开号召,是在学生有意识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影响学生。考试中常常结合一些俗语考查我们,例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
三、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此方法突出强调教师创设情境,重视道德情感,是在学生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陶冶教育法与榜样示范法的重要区别之一。陶冶教育法也常常结合俗语考查,例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无言之教;春风化雨等等。
四、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例如:清明节扫墓,植树节种树等等。
五、道德修养法
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此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相互配合,启发学生自我教育,例如自我反思、设置座右铭、箴言激励自己进步等等。
六、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又叫奖惩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奖励有赞许、表扬、奖赏。题干中将本周乐于助人的同学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属于赞许、表扬。故此题选D。A选项,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B选项,实践指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C选项,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D。
2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因此,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道德行为。A选项,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B选项,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D选项,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媒介,是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强大推动力。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C。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基本规律。个体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部分构成。选项A,性格缺陷是指不健康的特殊性格,如好猜疑、不合群、易发怒、情绪忽冷忽热、不好社交、爱生气、多愁善感等。选项B,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选项C,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选项D,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题干中,小明知道“偷东西不对”但是最终还是将玩具偷回了家,说明小明意志薄弱,无法克服诱惑,缺乏道德意志。选项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共有4个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A选项,自律阶段(8~11、12岁),该阶段是道德自律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题干未体现公正,故排除。B选项,前习俗阶段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中的第一水平,属干扰项。故排除。C选项,他律道德阶段(2~8岁),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界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题干中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应该受到惩罚,依据数量的多少去判断行为的道德与否。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题干中,儿童并没有从公平、平等角度考虑打碎杯子应得的处罚。故排除。故此题应选C。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奖励有赞许、表扬、奖赏。B项奖励助人为乐的学生,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有明显的关键词“奖励”和“惩罚”,体现的是品德评价法,故选B。选项A,价值辨析是指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选项A组织学生进行论辩属于价值辨析的方法,不符合题干品德评价法的要求,故错误。选项C,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C选项鼓励学生向“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学习的描述,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用的是榜样示范法的方法,不符合题干品德评价法的要求,故错误。选项D,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事实说服法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D选项带领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属于事实说服法,不符合题干品德评价法的要求,故错误。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故此题选B。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顺序。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也可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BC选项,德育过程的实施顺序根据不同受教育者所处的阶段不同,开端也不同。因此,德育过程的实施顺序并不是固定的。因此,排除ABC选项。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选项。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德育内容的理解。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法制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思想素质主要指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以及现代公民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信息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制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是属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C选项与题干相符,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教学观中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属于德育内容。因此,A选项与题干不符。B选项,学习必要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教师的教学方法——谈话法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谈话法的优点是能照顾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德育内容。因此,B选项与题干不符。D选项,丰富学生学科知识储备是学科教师授课所要传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并不是德育内容。因此,D选项与题干不符。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择C选项。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陶冶情操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从而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题干中的诗句意为: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这种悄然无声体现在德育方法中,正是陶冶情操法要达到的效果。故C选项正确。A选项,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B选项,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即事实说服和言语说服两部分,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D选项,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题干中抵抗外界诱惑即克服困难,坚定地实现道德目标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A选项,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内容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选项,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D选项,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其中,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故本题选择D。A选项,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属于德育过程的矛盾之一,但并非是基本矛盾。B选项,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并非是德育过程的成分,所以品德认识与品德情感的矛盾不属于德育过程的矛盾。C选项,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主要阐述的是政治的矛盾,并非属于德育过程的矛盾。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