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用温情暖意的文艺视角展开的生死话题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用温情暖意的文艺视角展开的生死话题,第1张

偶然听过范玮琪为**《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量身创作同名主题曲之后,才知晓了这样一部特别的记录片。

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内心忐忑地找到了影片资源,看完后却有些出乎意料。

影片的开头,是林惠宗在跟女儿谈论太太即将面临的去向问题。

女儿有些犹豫地说:“就不太希望把她放在那里的”

父亲带着疑问:“妈妈有跟你讲说现在是去到哪里了?”

女儿想了想说:“应该是不错的地方吧。”

父亲说:“我想说妈妈很好”

女儿最后开始有些疑虑,而后转为肯定:“应该是吧?是啦。”

是的,母亲即将超脱肉体,去往不错的地方。

父女俩家常聊天式的谈话,看不出太多的沉重、伤感,甚至有些随意,随意到好像在谈论家里的女主人即将去旅行的目的地。

早在十多年前,游泳教练林惠宗和妻子徐玉娥共同签署了遗体捐赠书,妻子2012年病逝以后,林惠宗遵照妻子的遗愿将她的遗体捐赠给台湾辅仁大学医学院做“大体老师”。

遗体送到医学院,要先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储存,条件成熟以后才能用来做解剖

在储存的这段时间,林惠宗每隔一两个月都要从嘉义驱车250多公里前往台北看望妻子徐玉娥。

即便是在冰冷的存储间,他也总爱隔着储存袋抚摸着妻子的头,一遍又一遍轻柔地喊她“老婆”。给她讲讲家里的琐事:有关儿子女儿、有关自己,以及其他的一些事

他似乎已经习惯了与妻子以这种方式进行对话,也习惯了妻子以“大体”这样的形式存在。

这并不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它让观众第一次明白了,原来还可以从这样一个视角凝视人生。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有两个版本。

短版影片时长15分钟,2013年获CCDF4最佳国际潜力奖、ASD特别推荐奖,2014年新北市纪录片奖第二名。

2017年3月24日,时长73分钟的长版影片在台湾上映,豆瓣评分83。

这部纪录片的目的是想通过解剖课的“大体老师”家属与医学系学生的视角,带领观众凝视死亡,并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影片里发人深省的生命故事让该片曾经入选北美最大的“加拿大国际纪录片影展”(Hot Docs)。

影片让观众一改对叙事性纪录片直白、严肃,甚至冰冷的印象,大量的美学视角和完美构图,以及高饱和度的暖色调,甚至是舒缓空灵的背景音乐,这些元素会让观众在某些时刻有种在看一部台湾风情文艺片的错觉,也能感觉到导演似乎在刻意弱化“生死”这个话题的沉重和死亡带来的伤感。

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告别的纪录片,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宣传遗体捐赠的记录片。

其实,都不尽然。

影片拍摄的起源是台湾大爱电视台台庆企划之际,电视台给了几个题目选项,其中之一便是“大体老师的故事”。

原本很多人只是以为大体老师是教解剖课的“老师”,并不知道“大体老师”其实是躺在那里用自己的身体给学生上课的尸体。

或许是因为中国人受传统观念影响, 社会 上愿意死后捐出身体作教学使用的人非常少,所以,在医学院的教学中,大体老师严重匮乏。

陈志汉觉得这个题材很有吸引力,便开始去慈济医学院调查,也找到了采访对象,但后来因为慈济决定自己拍,所以双方合作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陈志汉深入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就此放弃会很可惜,便决定自己继续拍,于是他一家一家医学院打电话询问,最后通过辅仁大学医学院,找到了纪录片中的受访主角林惠宗,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拍摄,对林先生一家人在遗体捐献这件事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人生观都进行了深刻的诠释。

影片虽然展开的是一个关于生与死的沉重话题,但却用文艺片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出了尽可能多的“温情”。

影片开头喂食流浪狗的镜头看得出来,林惠宗一定是个有爱心且温暖的人,但太太在世的时候都是太太打理家务照顾孩子,他则因为忙于工作和人情世故而忽略了跟太太的交流,太太去世之后生活突然发生了改变,这时他才醒悟,原来还有很多话没有对太太讲出来。

两年多的时间,太太的离去给他带来的伤痛,似乎已归于平静,镜头前的他跟朋友谈笑风生,甚至能笑着面对朋友调侃妻子做大体老师这件事情,但特写镜头却暴露了他笑过之后的面部微表情,流露的仍旧是内心的苦涩。

正如女儿林映汝回忆起妈妈时说的: 她离开后有个很大的冲击,就是必须去习惯没有她的生活,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一直是这么好的被照顾着,她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些事了。

因为母亲走的那天全家人都忙,没人难过。直到把遗体送去辅大医学院后,生活归于平静,家里少了个人,突然觉得失魂落魄,才发现原来有好多话,没来得及向妈妈说。

因为整个流程没有完成而迟迟未举行的葬礼,让家人感觉好像有件事情一直没有完成,而林惠宗却似乎暂时适应了目前的生活状态。

女儿对父亲有些怨怼,所以对父亲的许多做法都不是很领情。她跟弟弟和父亲一家三口人平时在家的状态让外人看起来也有些不可思议,平时从不在一起吃饭,在一个屋檐下各忙各的,也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

女儿有事跟父亲商量,居然会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

但随著母亲遗体的储存期过后,大体老师即将在解剖课的启用,林惠宗一家开始思考生命的终点到底在哪里?“活著”又代表什麼意义?林太太的离开和即将成为大体老师这一系列的问题,竟促成了缓和父女关系的契机。

台湾辅仁大学是一所由罗马公教创办的天主教宗座大学,直属梵蒂冈教廷教育部。

这所大学特有的天主教教会背景,使得“大体老师”捐赠这件事变得更加神圣,整个流程每一步都严格遵循天主教的仪式,让观众通过镜头感知到了医学院的这些受益群体对此事的虔诚和对生命的尊重。

台湾民众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信奉佛教,而中元节祭祀在台湾非常隆重,医学院的教会人员会在中元节这天为大体老师和一些死去的动物做祈祷。

他们说:“ 这是我们觉得可以用我们的信仰跟一般人的一些想法做融合的部分 ”。

所以,镜头里会看到教会人员和普通信徒带着十字架唱着圣歌,桌面上同时摆着带有耶稣像的十字架和传统佛教供奉的贡品,旁边甚至还有正在燃烧的香烛,这种镜头看起来竟然毫无违和感。

同样,“大体老师”解剖之前的隆重仪式,也是在天主教的仪式氛围下完成了焚香祭拜的整个过程。

天主教的教义,其实质就是“自我牺牲、奉献,让人类摆脱苦难和罪恶达到永生”这样一种“大爱”。而“大体老师”所完成的,正是符合天主教教义的这样一种“大爱”

这种东西方文化信仰的碰撞却在“大爱”中完成了融合统一。

“大体老师”在解剖之前需要有一个很隆重的仪式,所以很早之前解剖老师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解剖课前的思想教育和辅导,她教学生应该怎样去跟“大体老师”家属沟通,以便了解家属的心路历程,还有就是了解“大体老师”生前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做出这样的奉献。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懂得,你要解剖的并不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而是贡献出自己的遗体给他们当教具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从而让学生认知生命的价值,否则,即便是上了解剖台,也会“跟切菜市场的猪肉没什么分别”。

这就是陈志汉拍摄这部**之初的思考:“人一般都是活著才能对这世界有点贡献,但大体老师死了才开始发挥影响力,这很奇妙。而这些医学院学生并不认识大体老师,但是按规定,上解剖课前的暑假,学生必须去拜访大体老师的家庭,所以当大体老师变成你所认识的人的家人后,你会用什麼心态去看他?这刚好符合了我对医病关系的思考。”

于是,教育的意义从对知识的追求,变成对生命的敬畏,解剖刀下的“大体老师”不再只是冰冷的尸体,而是一位认识的朋友或者是朋友家的亲人,这刺激了学生对未来工作中“医患关系”的思考。

作为除了医学院的学生以外离大体老师最近的人,深入医学院的解剖课拍摄,对拍摄人员来说更是一次冲击性极高的生命教育,拍摄的时候他们发现解剖室的角落有个柜子放满各种工具,有电钻,锯子,铁鎚

“没真的看到,你很难相信五六个年轻人用尽力气,才能锯开一颗头盖骨,他们必须很很用力地去把身体切开,看起来好像 汽车 修理工”。

“站在解剖台旁边,最大的震撼是看到一个死人,躺在解剖台上很脆弱地接受很多人的摆布”,他们由衷感叹:“原来生命到最后也只能这样,但这已经是这具遗体所能发挥的极限影响力了。”

拍完这部影片,陈志汉的生命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坦言:“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会想,生命再苦也不过如此,轻松的时刻则会想,生命如何才能过得更深刻?”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这部**里得到充分体现。

没有什么经典画面,也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镜头,这部片子只是跟着林惠宗的家人一起经历了一件事。但是,大量的细节却支撑起了整部**。

关于片名: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的片名,是陈志汉夏天去辅仁大学医学院调查的时候,医学系的解剖课在每周一下午,每次他经过医学院前的中美堂,都能看到有大片阳光洒落下的整个校园,笼罩在一种恬静的氛围中,那种感觉就跟解剖课课堂气氛差不多,当时他感觉很棒,所以后来给这部**取名为《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

而英文名似乎更贴切,《The Silent Teacher》,翻译为中文——无语良师。

关于语言:

台湾话听起来节奏缓慢且有种与世无争的软糯感,间或掺杂一些闽南方言,包括林惠宗,包括林玉汝,包括医学院的解剖课老师和学生,给观众感觉是面对面的那个人在用Ta的经历为你细细道来,讲述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

即便是跟“死”有关的话题,整部片子却听不到任何 “死”“去世”“离世”这样的字眼,而是用佛教用语“往生”替代了直白的“死亡”。

似乎迂回地缓解了“死”带来的压抑,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来生”的向往。

关于蒙太奇、特写镜头:

带着中式传统元素的庆典镜头,包括焚香、贡品、与混合其中的天主教的各种元素和仪式。

野草摇曳的外景,鸟儿飞过的黄昏,车窗玻璃上的雨水、海边瓦蓝的天……

这些穿插在整个故事中的镜头让观众看到了岁月静好,仿佛时间在慢慢流淌,在某一时刻恍然忘记了故事本身的忧伤。

**中的蒙太奇总能通过镜头的快切,引发观众无限遐想,在不经意中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在林太太遗体即将被解剖的前一天,一向乐观诙谐的林惠宗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与他的眼泪相呼应的,是特写镜头下太太遗体储存袋中的水珠,引起观众情绪上的无限共鸣。

“大体老师”解剖完成后,纱布包裹好的遗体上茕茕孑立的线头飘忽在虚化的背景前,不免让观众对“大体老师”的宿命生出一丝悲凉感。

关于人物:

影片对人物的细节处理也是表达 情感 的重要元素。

比如,林惠宗在KTV跟朋友唱的那首歌的歌词:“爱人啊,我是真的爱你,求苍天帮助我们早日团圆”唱得情真意切,完全是林惠宗内心的真实写照。

片中有一个徐玉娥在大体解剖桌上顶视角度的面部镜头,可以看到脸部有些塌陷,皮肤已经呈灰暗色了,那种“面如死灰”的真实感,让人不由的感觉心底有一丝震颤。

正如导演自己拍这个镜头的初衷: 你很难直视一个人这样被肢解,我知道她最后连脸都会被解剖掉,所以我想留住她最后一次完整的样子,因为我采访她的家人好久了,听说了好多她的故事,虽然没跟她讲过话,仿佛就当她是朋友。所以,我唯一所能为她做的事,就是把他的容颜完整地保存在影片中

大体解剖过程中,解剖室内曾爆发出一阵学生们的哄笑声,很多人觉得是导演故意而为之,让观众不由得对此产生了一些疑问:一方面认为有可能是体现了一部分人对解剖这件事有些不太严肃的态度,另外一个反向角度认为,在解剖人体这种压抑的工作下,学生们更需要一些情绪上的调剂,并不是一定要时刻保持严肃到底的态度。

没有多少人能够短时间内从亲人离世这件事情中很快走出来,照样每天风和日丽。

而能把亲人的遗体捐献出来做“大体老师”这件事,即便这是已故亲人的遗愿,即便已经在同意书上签了字,但在面临亲人的遗体即将做“大体老师”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会反悔。

因为不舍,因为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

就连片中的解剖课老师,面对镜头也坦然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父亲生前跟她提出要去她学院里做“大体老师”的打算,她对父亲说:“ 我没办法,你女儿没有那么伟大 ”,“ 我当老师那么久,看到大体老师还是会难过,如果父亲你要成为我教的学生底下的大体老师,我还是会touch到(接触到),所以我没办法接受。

母亲跟她提同样的话题时,她也是尽量回避。

这个问题很现实,也很残酷,基本每个人都过不了心里那道坎,亲人已经离去,活着的人生活还要继续,不能一边过日子,一边想着自己曾经把亲人的遗体送到医学院的解剖桌上一刀一刀被切得面目全非。

在谈到自己家人的时候,陈志汉说:“ 我发现我也不行!这才了解到,人没有真正面对死亡时,真的很难放下,所以我拍林惠宗先生时,很担心他和他的家人是否真的放下了 。”

2017年,有一部同样题材的短片《大体老师》。

15分钟的片子,说的是上海嘉定区一户寻常人家老母亲得了重病,打算在自己死后将遗体捐赠出去,大儿子认为要尊重老母亲的愿望,二儿子则不同意,女儿是医生,在两难中周旋。志愿者带着协议来了几次,又走了几次,最后怎样解决的片中没有明确,但答案或许在外孙女跟母亲的对话里:“外婆好有勇气”。不管子女多大,老母亲仍旧替自己做了一回主,为自己的身体做了最后的处置。

新冠疫情中的武汉,很多网友关心的阿念姑娘的外婆也离开了,阿念的妈妈在外婆去世以后成为了第一个捐赠患者遗体的家属,正是因为有了这第一个,才有了后面的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4月5日,火神山医院一共有28位遗体捐赠者。这些捐赠者,因为自己饱尝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不愿再有人跟他们一样。

阿念曾说,捐赠后,她的妈妈内心也是愧疚、痛苦与欣慰交织着。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无私的大体老师和他们的家人,以及医学研究人员,才让许多病例的猜测得到证实,让人工肺的使用得以提前,让插管的技巧和方法得以改进。正是这样,才有了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从而让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最有效的控制。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愿意遵从亲属遗愿为其捐赠遗体或器官的网友只有5629%,有412%的网友认为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是阻碍人们捐赠遗体或器官的主要原因。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才促成了陈志汉当时拍这部**的初衷:

“我想借由这部片来谈论什么才是真正的 活着 ?有呼吸、有心跳、有脉搏的一个生命体,是不是就是真的活着呢?

生命的延续不是靠呼吸与血液,而是精神与影响。

医生是否应该感谢病人给他的经验,而病人是否要感谢医生对 社会 的贡献呢?

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议题,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是手足无措的。

我也想要观众可以在自己还很理性的这段期间,好好去思考自己身体的使用权,也告诉身边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它能让人重新思考:究竟该如何看待“生”,又该怎样理解“死”。

源自网络,侵删

纪录片《四个春天》是导演陆庆屹用镜头记录下来的至亲家人的四个春天里平淡而温暖的日常生活的一部纪录片,影片经知名演员陈坤和周迅的大力推荐进入影院,最终收获了一千多万的票房都和豆瓣89分的高评价,舒缓平淡的日常中虽然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却也让我们在四年的花开花落和人事变迁里看到时光的力量以及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平凡温情。多才多艺充满了生活情趣的父亲是一个退休教师,性格开朗爱唱爱笑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以及膝下那三个漂泊在外并不时常团聚的儿女,这个小家庭的生存模式也是无数中国家庭的缩影,让荧幕前的观众有了深深的代入感,看的是别人的故事,感动的却是自己的心。

从这部片子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导演一家人其实一直就有把家人团聚的时光录下来的习惯,用镜头记录下家人团聚这短暂而难得的时光,也给我们一种珍惜家人的启示。而之所以是四个春天,不见夏秋冬,也是因为国人的习惯就是过年才会回家团聚。那片中的山水人情是我们熟悉的,片中的四时风物是我们熟悉的,甚至就连片中的贵州方言都显得亲切起来,这《四个春天》不仅仅是导演陆庆屹家的四个春天,也是许许多多中国平凡家庭的四个春天。

纪录片的要素之一:取材于真人真事,展现真实生活

这一点其实也无需多言,在《四个春天》里,没有一个演员,片中所有的素材均来自于对四各春天里家庭生活的真实记录,无论是熏腊肉,还是采蕨菜这样的小小细节,也包括姐姐的死,叔叔的病这样的大事件,没有一样是编出来的。相较于此前日本的同类型片子《人生果实》要多了很多烟火气和更多的中国味,这本身也是一种真实了。

纪录片要素之二:对真实材料进行有限的艺术加工

这部片子里,几乎看不到什么导演调度的存在,色彩晦暗,甚至光线也不是很好,导演尽量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甚至来导演自己也很少出现在镜头前,这也给观众一个很好的代入角度。而最大的艺术加工也就在于剪辑了,将四个春天里发生的事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来,间或插入一些过去的片段闪回,构成了既忠于时间线又不失心理顺序的完整叙事。

以自家人的真实生活为蓝本,导演进行了非常克制的艺术加工,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副原汁原味的中国平凡人的生活,真实,细腻,而温情脉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我们漂泊在外的灵魂以一种家的慰藉,《四个春天》足够平凡,却不普通,它值得豆瓣上的那么多称赞和美誉。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影人小易哥,从事影视行业多年,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向大家推荐几部**。

1《hello!树先生》

感动原因:这部**很适合一个人看,现在看真是越发的让人觉得这就是现实中的生活,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就是树呢,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不能言明的无奈和自嘲,这部**最让我们觉得具有讽刺意味的就是树蹲坐在一棵大树上,幻想着一切众生的改变,这是我们人性中最典型的自嘲,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袒露,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内涵的**,王宝强的演技巅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好**,好莱坞的小丑就是美国版的“树先生”。

2《激战》

感动原因:这是一部关于综合格斗的商业**,放眼华语**圈这类拳击题材的动作**是十分少见的,加之导演林超贤一贯的实打实风格,**中充斥着血脉贲张的搏斗场面。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影片的开头十分平实,彭于晏饰演的林思齐骑行在云南风光中,梅婷饰演的王明君因意外失去了小儿子,张家辉饰演的香港小市民程辉则沉迷于赌博,三条故事线平行展开,从一开始就弥漫着细腻的温情。这使得影片不仅呈现出热血的励志,也有走心的感人戏,用动作激起观众的神经,用感情触动心灵。

观看的时候能够让人心生感动。

3《七号房的礼物》

感动原因:这部影片的核心是亲情,讲述一名智障父亲对孩子的爱,里面包括父亲对孩子的照料,而幼小的孩子对父亲的进行反哺,当然还有韩国**共有的特点,有着过度的煽情,但是影片不仅是亲情片,通过狱中的亲情和友情营造的温暖,与现实中司法不公媒体跟风权力滥用阴暗面的对比,起到了鲜明的讽刺作用。

这部**让人看过之后会对这部**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

推荐5部能让你感动到流泪的**,适合深夜一个看观看!

1《美丽人生》

即使已经上映22年之久,今天来看依然是一部经典耐看的**,经典果然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无论过去多长时间都不会被忘记!!

2《天堂**院》

人只要付出努力,再不断坚持,不会成功但也会小有所成,方向对了才有可能成功。就像职业爱好一样,要不断学习,才会让你充实获得想要的成果。在无数次中积累,才会有美好的一天!!!

3《我是山姆》

这部**对我来说亮点是山姆的女儿,她可爱聪明勇敢,当这个小女孩儿忽闪着她蓝色大海般的双眼时,她像一个可爱天使,美丽又充满了灵性。这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其中可以挖掘的闪光点很多,推荐!!

4《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小时候最亲密的伙伴,小时候最喜爱的老师朋友

我们仿佛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是无忧无虑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那些见证过自己童年的人和物,渐渐地消失了。

长大后的我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笑容也越来越少。童年的时候,觉得快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现在才发觉快乐其实是最难的事情。

5《我爱你》

 一对情侣结婚后,相识、恋爱中被遮蔽在阴影里的问题全曝光在了阳光下。女主觉得爱情高于一切,婚姻更是爱情的坟墓,整天要男主说“我爱你”,男主认为爱情跟请客吃饭没区别,结了婚爱情有跟没有是一回事。于是,女主的吃醋和找茬成了一剂剂调节两人平淡婚姻生活的佐料,而她的反目和出走,则是不想让日子越流越成死水,结婚了的可以看看!!

这就是我为您盘点的5部适合一个人深夜观看的催泪瓦斯**!!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交流!!!

《金鸡》,吴君如、 刘德华、陈奕迅主演的一部**;看这部**的过程中你会感觉不断的在得到希望、丢弃希望最后又得到希望;阿金(吴君如)的人生命题很简单,简单到了人们都忽视了的地步;这部**不是拐弯抹角和遮遮掩掩的叙述,而是直接以一个 社会 底层人物来体现了一种“金鸡精神”。

阿金15岁做鱼蛋妹出道,随机跳槽高飞至夜总会,继而转战按摩院,随后独立经营一楼一凤自给自足的女强人;此时的她,已经是坚决贯彻执行他所信奉的金鸡精神的第25个年头了;女人都有故事,而他这样这样特殊行业的女人,故事更是何其多。与李察的故事最让人感动吧,一个女人完成了做母亲的使命,而因为职业原因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另外一个人,此生无缘见面;与叶子强(胡军)的故事最让人感怀吧,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特殊职业的女人这辈子热切盼望,而同样无法企及的,就是一份爱情;但是这个男人身上背负的秘密就如他身上的伤痕那样触目惊心,但是她还是不在乎,还是在一直等他,一等就是七年;还有与陈教授的故事,两个人相似的境遇造就了可能外人看起来是很肮脏的真挚友谊。

**中有太多的细节,让这部喜剧**看起来可能比较凝重;看完之后总是让人难以再有笑容。

一、《忠犬八公的故事》

这部**的主角是大学教授帕克和一只名为“八公”的小秋田犬。帕克在小镇的车站偶遇到了“八公”,帕克希望收养它,但是他的妻子却极力反对。一段时间后,妻子看到丈夫和女儿对它十分喜爱,决定让它成为家庭的一员。

八公从小狗渐渐的长大了。八公每天陪帕克上班,每到傍晚五点的时候,八公就在车站门口迎接回家的帕克。小镇车站旁的商贩们都习惯了这样的画面。然而在八公刚学会捡球的那天,成了两人最后一次的珍贵回忆了。

就在那天,帕克在大学上课时突发心肌梗赛去世了。之后的每天傍晚五点,八公还是来到车站等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的时间,风雨无阻,直到最后八公死去。

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虽然我们不能交流。但是动物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一个对它好的人,它也会回报你!

二、《美丽人生》

这部**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个犹太亲年圭多喝好友菲鲁乔开着车经过一座谷仓塔楼时,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多拉突然跌落到他的怀里。原来多拉是在烧掉一个给当地居民带来困扰的马蜂窝。两人迅速产生了好感。

多拉的男友鲁道夫一厢情愿的举办订婚晚宴,多拉并不愿意。圭多的帮助下多拉终于逃脱了鲁道夫的纠缠,因此多拉不惜和父母闹翻,嫁给了圭多。好景不长,纳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喝他的儿子,多拉虽然没有犹太血统。但是她坚持和儿子一起到了集中营。在集中营中圭多一直告诉儿子这是一场 游戏 ,不希望儿子的心里有阴影。当解放来临时,圭多藏好儿子后去救多拉,却被纳粹发现,一声枪响后圭多惨死。他们的儿子最后被到来的美军救走了。

这部**像我们展示了亲情的伟大。父母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去冒险、去撒谎、去做任何的事,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伟大的!

三、《七号房的礼物》

这部**讲述的是一个智障爸爸和女儿以及监狱伙伴的故事,爸爸为女儿买美少女包包不幸被冤入狱。影片中在监狱里的那段最令人感动,小女孩是这间牢房的礼物,给大家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但是结局却是悲惨的,父亲最后被判处死刑。

在这部**里面我看到伟大的父爱,让我认识到,我们都应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那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推荐古天乐和杨千嬅主演的《可爱的你》,豆瓣评分79分。

总是对生活中充满爱的影片没法拒绝,没觉得影片像一些专业人士说的乱煽情,各种 情感 表达都恰到好处。

影片最后嘉嘉哭着说“但是校长我能不能不毕业啊”那真的是有种眼泪夺眶而出的冲动。每一个人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角色的塑造,杨千嬅,古天乐两个大人感情把握不错,剧情片是很考验演技的。 五个小孩子,生活中总是充满担惊受怕的卢嘉嘉,很懂事最后也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就是要成为像吕校长一样的人。扎两个小辫子,很可爱的珠珠,小姑娘人很小,但已懂得为大人分担,将来的梦想是去酒楼工作,因为可以帮娴姨洗碗,多可爱的小姑娘。懂事坚强的小雪,穿着两个增高的木鞋为爸爸做饭。想做公主的Kitty,和总学姐姐说话的Jennie,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其中的一个片段,孩子问大人的梦想是什么?刚开始总是耻于回答,因为似乎说出自己的梦想是一件很可笑的事。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自己的梦想,那句经典的台词,人失去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改编自1925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理查·基尔、琼·艾伦和萨拉·罗默尔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8月8日在故事的原型故乡日本率先上映。影片讲述一位大学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后的每天,八公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辞世,再也没有回到车站,然而八公在之后的9年时间里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

忠犬八公

八公是日本 历史 上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忠犬,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他是东京大学农业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他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1925年,一天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再也没有回到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 上野秀三郎死后,八公由小林菊三郎收养,但八公常常从逃出来, 一次又一次回到从前住过的地方。八公犬并不了解主人已经离世了,一次次失望之后,它只是意识到他的旧主人已经不住在那幢旧房子。

于是,它跑到涩谷火车站寻找旧主人,因为它记得以前就是在这里迎接主人下班回家的。每一天,它都默默地蹲在这里等候上野秀三郎,然而每一天,它都失望而归,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并没有它望穿秋水的身影。 就这样持续了十年,八公每天傍晚准时出现在火车站里,准确无误地等候火车靠站。后来,上野秀三郎的学生在火车站里发现了八公,并跟它回到小林菊三郎的家。为了一份爱它等了十年,对于狗来说已近一生。是什么让hachi如此执着,是在车站那一抹寒意里温暖的微笑,还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陪伴,人生若只如初见,而世界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治愈系纪录片

N刷都不够

缓解焦虑|停止内耗

那些看完,能治愈心灵的纪录片

纪录片往往是获取知识的最快途径。让人摆脱焦虑,摆脱压力,摆脱精神内耗的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看纪录片!

每当感到不知所措和情绪低迷时,看一看纪录片。每看一部都感觉整个人仿佛焕然一新,自己不断内耗的思维受到强烈的洗礼,看得越多越觉得内心重获希望,也更加激发了信心

总结了几部优秀的纪录片,绝对是一场不枯燥且又充满乐趣与收获的心灵治愈之旅

《浮生一日》

豆瓣评分:90

众生浮世绘,平常一日;一沙一世界,一日一生,它其实不是**,它就是生活本身,最真实的感动,永远来自于最平凡的生活,这是上帝的杰作,远胜于人造的故事。

《人生果实》

豆瓣评分:87

一部极其感人的纪录片,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突然想到,生命的长度也许不该从出生计算到临终,而应该由自己觉得开心值得的一刻一秒累加而成,脚踏实地的烟火日子,相濡以沫的长情陪伴,这才是"人"生。

《人生七年》

豆瓣评分:96

导演从1964年开始拍摄,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此后每隔七年,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本片综合了被访者多年的访问精华,荣获英国**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

《快乐的人们》

豆瓣评分:88

地球上的天堂在哪里?那就是巴赫塔,位于俄罗斯北部叶尼塞河畔的一个村庄,导演捕捉了当地人的生活,砍伐树木,建造渔船,捕鱼,收货食物,漫长的冬季和四季,加上他们分享的观点。

《四个春天》

豆瓣评分:88

立题实在独特,通过日常生活透露出鲜活的诗意,也让我看到婚姻可以如此融洽。片中时不时唱起歌来,还有音乐、舞蹈和大自然的滋润,极有生活质地,开头收尾都很好,丧歌和击鼓声十分震撼,看完后余味悠长。

《四季之庭》

豆瓣评分:85

用唯美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坚强的女人勇敢追求自由生活的真实故事,没有把美钉在美的十字架上,也告诉你美背后的辛劳,及和别人一样的生活的低潮。日式的幸福,就是植物、蔬菜、春华秋实,夏虫冬雪。

《我在森林也许迟到》

豆瓣评分:90

很静谧,像一首长长的散文诗,听彼得·汉德克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娓娓道来他的人生观。他生活在巴黎郊区,每天去森林散步,用纸笔写作,喜欢削蘑菇和缝破布,他一直是时代最敏锐的共振者。

《活出"树木希林"》

豆瓣评分:85

日本国宝级女演员,《小偷家族》参演者树木希林人生最后的一年故事和记录,讲诉了很多朴实但非常治愈的人生观点。看完整篇就好像喝了一杯暖暖的柚子茶,只要用心活着,人生就不会白来一场。

《脸庞,村庄》

豆瓣评分:92

瓦尔达奶奶就是传说中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吧,纪录片充满可爱创意,兼具忘年童趣和生命豁达。这回她拉上一个酷似年轻戈达尔的摄影师,把一路上遇到的普通人打印成巨幅照片贴在楼房上,并记录下他们的反应。

《京都人的秘密欢愉》

豆瓣评分:93

一部很好的叙事纪录片,安静的好好在讲故事,有趣的讲历史讲人文,京都的四时变化,百年老店的传承,工艺人的执着坚持,地方语言的运用,还有点睛之笔的常盘贵子美如画,看完能让人焦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

豆瓣评分:87

这片子有着一种简单、不够深刻又很悠闲的调调,节奏不快,对于问题大多浅尝辄止,好在看的人可以自己体会和思考,有留白。这个纪录片很聪明的用三个人作为线索,串起整个主题,完全不会无聊。

《最大的小小农场》

豆瓣评分:94

因为曾经对一只狗的承诺,约翰与莫莉这对夫妻打造了一个与自然完全和谐共处的农场。他们种植了上万棵果树,两百种作物,并养各种动物好朋友,他们心目中的完美世界,开始出现一连串令人难以预料的疯狂转变!

要说纪录片,其实大多是混合着战役和历史发展以及美食的发展,借助对这些题材的出演,来还原一个那个年代最真实的法国。

  法国有很多拍的很精彩的纪录片,比如《巴黎:伟大的传奇》,显示重建的法国巴黎的的建筑,用法国首都巴黎的发展来间接为我们展示法国的发展,本片中的建筑规模宏大,整个**也充满了法国十六十七世纪的味道,画面很是精美!再比如《相约未知之地》,以一档节目的效果为大家呈现,用邀请名人来去探索体验名族文化传统,豆瓣评分也是相当好的!还有一部以战争历史为题材的《法国大革命》纪录片,里面为我们完美的展现出法国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大革命的全过程,这部战争记录**很优秀,对历史感兴趣的同胞们可以去看看,你会从里面看到一个战争下最真实的法国!

  一部好的**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它具有真实性,演员完美的演技,**选择优秀的题材!法国**中都做的很棒!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情感,炽热,真实,,这部纪录片以韩国萧山村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像情侣一样度过76年的老夫妇的甜蜜生活。直到,突然离开。小编觉得《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是一部让人泪目的纪录片佳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曾经认为,年轻时坠入爱河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从爱情回归到亲情或依赖。然而,这部**告诉我,即使结婚70年,它仍然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甜蜜。所有这些都让人哭泣,因为这是真的。换成这样的生活场景,让观众更加感动和悲伤。

2、这对夫妇经历了战争、生死和贫困。他们同意在下辈子再做一次丈夫和妻子,并将手拉手一辈子。两个人度过了这漫长的一天,时光如梭。秋风扫落叶,打叶战。冬天下雪,打雪仗。身体是强壮的,更重要的是,灵魂是亲密的。奶奶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可以非常赞扬爷爷。爷爷是个温柔的人。他一丝不苟。他没什么好说的,但他能唱好听的歌,这些歌只给奶奶听。

3、奶奶说他们这辈子从来没有脸红过。爷爷似乎害怕惹她生气,他一生都爱她。她太老了。当她想到这件事时,她真的很感激。是的,非常感谢。感谢爷爷在这一生中对她的无微不至的爱。照顾她的人,照顾她的心。奶奶在14岁时遇到了爷爷,后来嫁给了他。一辈子。在这一生中,因为奶奶遇到了爷爷,奶奶有了很多温暖和温柔。

4、即使你老了,你也应该手牵着手,穿上红绿相间的情侣装,拌爷爷最喜欢的野菜,一起出去砍柴,梳爷爷的头发,洗个澡。爷爷的衣服冬夏难辨,奶奶得准备好。她称赞爷爷是个英俊的老人。他还说自己长得不好看。爷爷很惭愧,用自己的大手捂住奶奶的手。情人眼里出西施。爷爷是奶奶的情人。奶奶是爷爷的情人。

1《克拉克森的农场》

接近大地,远离城市,也是一种幸福。“

每一集都笑不活一部纪录片拍出了喜剧效果,比The Grand Tour还搞笑,鱼养鸡养羊,开发矿泉水,还开了个本地农产品小店,开辟出一个生态湿地,给猫头鹰和隼做窝,处理那么多的paperwork,真的好充实的一年~

2《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可遇不可求"的背后不是幸运,而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和从厚厚一叠无聊日常里提取、拼贴趣味的灵光。

虽然整个片子他一直都在叨叨叨,但镜头语言一个也没少,和他讲的东西并列同行,还时不时地碰撞出些令人惊喜的火花。 我想我也要做个愿意记录生活的人,接纳遇到的一切。

3《那一天,100万人一起看了44场日落》

第35场日落渤海

“世间的美好有千万种,日出日落是一种,你也是一种。”

你有没有看过横跨全国的日落接力❓这部记录日落的片子,横跨5个时区、带你看遍中国东部的枸杞岛一路向西到新疆喀什的44场日落,用三个小时治愈你的不开心,所以下班后,相约一起看日落吧

4《我在森林,也许迟到》

“躲进无人的空间,对悲剧叫嚣,对不幸吐口水,笑看冲突,以本色前进“

开头太有趣,削杏鲍菇,喜欢削杏鲍菇的声音和触感,喜欢削出的光洁平面,马上勾勒出汉德克独特的趣味,后来又有对穿针孔、攒贝壳等行为的拍摄,于是血肉逐渐丰满起来~

5《四个春天》

“不要因为离家太远,面忘记了回家的路。”

在这个喧嚣热闹的世界,有人安安静静的记录着父母的快乐忧伤,热闹而又克制,温情而又平静。感谢导演。让遇见这部**的人感动。 我们长大了,却忘了曾经离不开父母的怀抱,少不了父母的唠叨。趁着还拥有,好好爱他(她)们,陪伴他(她)们

6《中国喜事》

人间温情,爱与勇气。

人生啊,很短也很长。一个又一个,无奈伴随着感动的琐事,把爱人,亲人紧密相连~平平淡淡没有眼泪的纪录片~真好。

7《日食记》

“人间烟火,最是平凡琐碎,也最抚慰人心。

文艺青年会爱的片子~也是爱猫人会爱的片子,里面不止有精致的饭饭也有可爱的喵喵需要治愈的看这部没错的。

8《梦与狂想的王国》

不与世俗为伍,哪怕这是自己许给自己的诅咒。

由宫崎骏所在的吉卜力工作室拍的纪录片,作为宫崎骏的迷妹,一定要看啦~开篇就就是宫崎骏老先生拿着画笔的样子,宫崎骏先生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他作品的一部分~关于梦想、热爱、生活你或许都能在此找到答案。

前天豆瓣评分95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终于开播了,很多网友说明知道自己会哭成狗,但还是忍不住想去看。其实第二季预告片就已经让人受不了了, 在中国人哲学里讳莫如深的疾病与死亡,被赤裸裸地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而当看到第二季第一集《烟花》的主人公都是一群孩子的时候,本以为早有准备,不会轻易落泪的自己还是在开篇孩子痛苦的嘶吼中瞬间沦陷。

几个十岁上下的孩子,被一种名为 骨肉瘤 的绝症盯上,并为此搭上了自己的胳膊,或者腿,甚至是生命。

但镜头记录下的不是孩子在绝症面前的恐惧和无助,更多的是他们远远超出年龄的成熟和担当。

9岁的子涵临出院前给输液的小伙伴送去了一块糖,因为她知道输液完后嘴巴会很苦。

11岁的安仔最喜欢《海贼王》里的红发香克斯,并在弥留之际给母亲唱了一首《逆战》。

12岁的萌萌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让身边的人擦去泪水。“ 只要你举起双手、再张开五指,恭喜你,你给自己放了一个烟花,一次可以放两个哟。 ”

13岁的思蓉慢慢接受自己的病情,并认真配合医生的每一个治疗手段。

……

朋友圈里有人在看完纪录片后更新了这样一句话:“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这部见证绝症和死亡的医疗纪录片从一开始便泪点满满,骨肉瘤特殊的治疗手段光光是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

医生会通过手术切开孩子的肢体,然后将其中病变的骨头取出,去除骨头上的癌细胞后,再将骨头装进孩子的体内。而伴随着放疗和化疗而开始的脱发,呕吐也在时刻摧残着孩子们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

11岁的安仔说:“少了一只胳膊,我还怎么打游戏?

13岁的思蓉说:“如果要截肢的话,我就去自杀。”

但最终被病魔折磨的安仔还是妥协了,他失去了一只手臂;而思蓉则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拆骨灭活的方法,保全了一条腿。

独臂的安仔去定制了假肢,当他看到重新穿上衣服的自己跟健全人没什么两样的时候,终于由衷地笑了;出院的思蓉在父母的陪同下去了鼓浪屿,在蓝天碧水间和父母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么不完美的结局也可以让人接受。但遗憾的是,在故事的最后,想像独臂的红发香克斯一样成为海上霸主的安仔因为病情恶化去世。

2018年3月12日,在距离本命年生日还有3天的时候,安仔终于还是顶不住了。镜头下的男孩儿变得很白很白,就这样蜷缩在病床上,用气若游丝的声音为母亲唱着《逆战》。

《逆战》是安仔最喜欢的歌,就和他喜欢的红发香克斯一样,他渴望成为横扫一切的英雄。

最让我潸然泪下的一幕,是当安仔对医生说:“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肯定有一步登天的办法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求求你,求求你了好不好,医生……”但医生则一声长叹地走出了病房。

终于顶不住的安仔在生命最后的阶段还在懂事地为妈妈擦眼泪, 他还想在妈妈老了以后照顾她……

在安仔去世以后,安仔的父母决定将他的眼角膜捐出去,让一个3岁就被烫伤的孩子重新看到了光明。眼角膜是安仔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礼物,他也把自己所有的好运气都给了那个孩子。

在纪录片结束后的鸣谢名单里,我看到了除了安仔(蔡炫安)的名字被框上白框之外,那个哭着要留下大腿,不愿截肢的思蓉也带上了白框。

这部努力在绝望中寻找光明的纪录片,不忍心再记录另一个孩子的离开,只能用这样静默的方式和她道别。

其实不只是《人间世》的摄制组,那些孩子的父母们也在用自己并不专业的方式去记录着孩子的一点一滴。

在那些带着杂音的小视频里,我看到安仔对着镜头说:“妈妈,宝贝永远爱你”,我看到思蓉闹着不让妈妈记录她光头的模样……

这些视频里充满了温情和欢笑,但更深处的,是时刻在准备的离别。

治愈痛苦最好的办法是遗忘,让时间去弥合伤痕。但这些父母想用自己的方式去铭记孩子,他们不想遗忘,也不能遗忘。

在看完《人间世2》第一集后,我在想我到底学到了什么?

是学会在面对绝症和死亡时,像9岁的子涵一样乐观坚强,笑着去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癌痛和放化疗?

是学会在弥留之际,和11岁的安仔一样不放弃希望,用自己的歌声给身边人宽慰和信心?

是学会在知道肿瘤转移后,像12岁的萌萌一样继续保持乐观的心态,哪怕是明知道熬不住了,还要强撑着走下去?

是学会和病魔搏斗过程中,如13岁的思蓉一样和父母和解,与病魔和解,努力去配合医生继续治疗?

都不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三的骨肉瘤离我们十分遥远,很多人在看了别人的生死故事后,也只会将悲伤停留在片刻。

当故事翻篇而过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重新穿上伪装,戴上面具,混入社会的洪流里,继续保持着和从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状态。

如果动容只是一时的话,那么这样的动容毫无意义。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面临死亡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

作家安妮宝贝在《二三事》中说:生命里有很多定数,在未曾预料的时候已摆好了局。最好只管把每一天都当做死前最后一天来活。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披上了伪装,你会因为伪装而觉得有很多明明微不足道的事情,变得刻不容缓。而那些明明很重要,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的事情,却被你一拖再拖,直到最后追悔莫及。

要知道,你浑浑噩噩过去的今天,就是昨天死去的人期待却没有到达的明天。

人生是漫长的修行,我们都是长夜的行者。从一生下来开始,我们就在寻找远处最璀璨的光。

但大抵在生命完结前我们才会明白:我们穷极一生追寻的那道最亮的光,并不是人生最终的意义。

人生最大的意义是在追寻过程中路过的那一片繁星漫空的长夜,那些组成星空的点点微光,才是我们最应该值得珍惜的东西。

著名诗人海子说:“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我想说的是,明天太遥远,从今天开始,不,从此刻开始,做一个小任性的人,偶尔摆脱身上的桎梏,去做一件也许毫无意义,但你喜欢做的事情。

养一只心仪许久的猫咪,吃一顿垂涎已久的大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谈一场无问结果的恋爱。

去给逐渐垂暮的父母惊喜,去和爱慕许久的对象表白。

做一个偶尔小任性的人,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9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