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
导语: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我所处属于农村,地处偏远,这里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时,总有很深的地域自卑感,有很深的地理和情感障碍,在方言、民族语言浓厚的环境中,要改变学生过去十几年养成的语言习惯,学习使用一种规范的、不同以往的语言,必须首先抓好学生心理因素的“诊治”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练”“要我说”为“我要练”“我要说”。这样,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会自觉主动地与教师配合,甚至在生活中努力践行普通话训练,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
一、把脉心理障碍,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河南中原大地,民族众多,特殊的地域与人口构成,使普通话教学难上加难,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也是最全面的理论是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这个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学习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克拉申认为影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有: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性格,自信、性格外向、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焦虑感较强者,情感障碍高,获得的输入较少,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豫东的学生,正是因为自己地处偏远,受方言、民族语言影响深,因而不自信,在普通话学习中常有焦虑情绪,学习动力不足,笔者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总结了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地域障碍。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各种方言分歧较大。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也不尽相同。北京和东北的方言与普通话比较接近,当地的学生有明显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标准语”,没必要深入学习。而在吴、粤、闽、赣、湘、客家等方言区,特别是像豫东这样的农村,由于当地土话与普通话差距甚大,掌握普通话困难也更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要让学生明白,北京人说的不一定就是“标准语”,而河南人特别是睢县人,经过学习和培训也能学会普通话。其实,和普通话越接近的方言,纠正起来越要细致、越要花大力气。实践表明,往往是先前自我感觉不佳的学生更能较快地进入角色,苦练基本功,投入大,进步也快。
二是情感障碍。由于受地域和生活空间的限制,河南东部的大多数学生从学说话起,就只能跟着家人、同学或老师学习方言母语,很少有非母语介入,导致了这一地区为数不少的学生长大后仍以“乡音不改”为荣。正是这种语言习得和运用的社会心理,造成本校的学生缺乏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并产生潜在的情感障碍,不屑于说普通话或满足于勉强应付的低水平的普通话交际,不想或不敢去破坏业已形成的语言环境和交流方式。在这种氛围里,种种以方言为媒介的文化因素造成了当地人浓重的乡土观念,这种乡土观念反作用于方言,深化了他们对方言的感情,巩固了方言作为地域性文化传播媒介的地位,从而导致了对其它语言的排斥效应。清楚了这一点后,笔者以情感为着眼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自觉维护祖国语言的统一与纯洁,以说普通话为美为荣,从思想上重视普通话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需要是不可分的,情感具有含蓄、稳定的特点。它是在人的有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与社会基本需要相联系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民族共同语是在思想情感上维系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的基本纽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才能端正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展示普通话的长处和优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普通话比方言表达得更通用、更得体、更庄重、更高雅,讲普通话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对普通话“爱不释口”,学了想讲、敢讲,越讲越不想讲方言,久而久之,就能消除心理障碍。
二、对症下药,让学生学得自信、轻松。针对豫东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创新了教学方式,采用了朗读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把普通话与生活彻底融合,使他们学得自信、轻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引入了朗读的教学与指导方法。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所占分数比例较大。在普通话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在普通话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精心挑选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情况。学生在朗读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字音读不准、重读、语调、停顿和语调处理不当等,凡此种种都能反映出学生对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给予适时的指导、纠正,提醒学生注意并改正。反过来教师在学生的表达中也能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查漏补遗,使教学不断改进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我们认为,在普通话教学中,朗读对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朗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普通话教学中不可忽视。
其次,我们引进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普通话能力方面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普通话课程的示范性和实践性。在指导学生训练时,我们通过具有示范性的音像材料让学生反复听辨、模仿,学习正确的发音方法。我们还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给学生录音、摄像,然后让学生去听自己的发音,看自己的实况录像,学生们便能自觉对照普通话规范读音,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纠正,这些做法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网络交互多媒体教学得以实施,为学生课后训练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利用网络交互多媒体教学进行普通话训练,是语言学习的一次革命。以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后学生又苦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的发音训练却不得要领,现在网络交互多媒体形式出现,其人机对话的随机性、多变性和可选性,有效地扩大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空间。学生们只要在网上点击相关的教学资源库服务器就可以获得“普通话教学”的各种信息资源,既包括录像、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也包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本、视频等素材,其中录像、声音和动画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通过网络交互,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在网上发布给学生;学生遇到问题,也能及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或点击有关专业网站寻求帮助。
三、通过日常使用巩固兴趣。普通话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课。如果教师一味热衷于语音理论的讲解,忽视学生主体的实践训练,不注重调节课堂气氛。普通话教学很容易陷入单调乏味、枯燥难耐的境况中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接受信息刺激引起的兴奋点需要不断转移和变化,如果较长时间固定不变。就会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产生腻烦心理。因此,笔者运用多种方法丰富课堂学习活动。语音笑话、绕口令、词语接龙、讲故事、朗读、演讲、情绪表演等是符合普通话课程性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形式。富于情趣的、幽默的、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一个人乐意让自我得到充分表现。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尽可能设置一些适合学生性格和能力的训练项目,培养自信,引发兴趣。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把普通话学习与生活彻底融合,相得益彰,教学效果良好。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假设:习得--学习假设,监察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习得-学习假设是Krashen的理论的所有假设中最基本的,也是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们最熟知的。Krashen认为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二语言习得方式: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接近于儿童本族语发展的过程。它要求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即自然的交际。且在交际中说话者应把注意力集中于交际的行为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学习则是一种正规的指导方式,它是有意识的过程,是借助于语言知识学习语言的过程。例如,学习语法规则知识。Krashen认为学习不如习得重要。监察假设解释了习得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监察功能是所学的语法的实践结果。习得活动导致语言行为,而学习则起着监察的作用。当遇到三个条件的限制时,它在计划、编辑和校正中起监察作用。这些条件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要有足够的时间,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语言形式,要知道有关的语言规则。有意识的学习只能在第二语言运用中起很有限的作用。Krashen认为,监察的作用是很微小的,仅是用于修正一些自然语言交际中的偏差,及让话语显得更精练。Krashen也认为关于监察者的使用在语言学习者中存在着个人差异。他称那些一直使用监察作用的学习者们为过度使用者,那些没有学或不想运用他们有意识的知识来学的学习者们为缺乏使用者,而那些适当的使用监察作用的学习者们则为最佳使用者。对一个人心理侧面的评估可以用来帮助决定他属于哪一类。通常外向的人属于缺乏使用者,而内向的人和完美主义者属于过度使用者。缺乏自信心的人经常也过度使用监察作用。
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视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这一理论被认为是跌入演习的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理论,但同时也是引起很多争议的理论。
事实上,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 ,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理论。
克拉申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这为他赢得了世界了性声誉。克拉申在20世纪中叶以来提出的第二语言学获得的“输入假说模式”,这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具体而言,“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 ①语言获得- 学得(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假说; ②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③监控假说; ④语言输入假说; ⑤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五个假说彼此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作品有: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等。
滤过的解释 过滤。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 态度 》 :“后者是由无数的感官的材料,储积在脑中,更 经过 一道滤过作用, 酝酿 作用,综合地表现出来。” 词语分解 滤的解释 滤 (滤) ǜ 使液体、气体经过纱、布、纸等,除去其中所含的泥沙、杂质、渣滓、毒素而变纯净:过滤。滤清。滤器。滤纸。滤液。 部首 :氵; 过的解释 过 (过) ò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 彼时 :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经过 某种 处理方法:过秤。 过磅 。过目。 超出:过于。过度()。过甚。过奖(谦辞)。过量(刵 )。过剩。过犹不及
一、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克服怕丢脸的畏惧心理,把过分紧张的监控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变“惧言”为“乐言”,使学生敢于把英语清晰、大胆地说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梯度的口语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练习。其次,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尽量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教师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容错和纠错是很具艺术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有错必纠,会导致监控过度,影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开口率,也就会最终影响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适度纠错,而且是适当纠错是必要的。所谓“适度”,就是要选择与学生语言整体面貌直接相关的重要错误来纠正,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谓“适当”,指的是纠错方式要灵活、巧妙,而不是一定要当面直接指出。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克拉申关于外语学习的五个重要假说中还有一个假说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即“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一假说认为,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外语学习的效果才是最佳的。在学生学习动机既定(一般为升学)的条件下,如何做到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有足够的兴趣,而不是视其为负担,这也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首先,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必要条件。很难想象单一的课堂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始终对其保持关注,这一点对于未成年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同样是发言,演讲和辩论是不同的,表演和讲故事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复述,阅读后复述和听录音后复述就很不相同,有提示词语的复述和不提供提示词语的复述难度也不一样;“克隆式”的按原意复述和附加意见的评论性复述对学生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很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课堂活动的形式及其组合应该时刻照顾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有无游戏的穿插,对课堂活动趣味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节完整的课堂活动中都是辩论和演讲,即使两种形式交叉进行,学生还是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很快会因紧张而感到疲劳。游戏可以是谜语、猜词比赛这样的小型的、个体的活动,也可以是故事会、演讲或辩论比赛这样的大型的、集体的活动。同样是猜词的游戏,一人表演一人猜和一人用语言描述一人猜效果就不相同。也就是说,教师对每个游戏形式也应该有更为细致的分类设计。当然,这些游戏活动不能喧宾夺主,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三、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渴望
应该承认,目的语环境的缺乏是目前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而让每个初中生都去英国、美国待上半年的想法又近乎天方夜谭,因此,如何在课堂内外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身临“英语”之境,同样是摆在每个英语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按照克拉申的“习得-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教师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目的语尽量近似的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者来说非常有益。创造真实英语环境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请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讲英语,哪怕是使用肢体语言,也尽量不使用汉语;注意教室的设计,可以定期出整版的英语板报或者在板报中长期保留专门的“英语天地”之类的栏目;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校园范围内进行简单的英语广播或者举办诸如英语文化周的活动。
另外,为了创造尽量真实的英语环境,教师还必须注意课堂活动的不同实现形式的可理解性和难度等级。按照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语言教师给学生输入的语言材料应该略高于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i+1”公式。如果教师输入的语言材料明显高于学生的水平,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即使再真实,对学生来说也是没意义的,因为它不可理解;如果教师输入的语言材料明显低于学生的水平,尽管学生可以理解,但是因为这种输入的难度低,学生一样不会得到训练,也不会有获得新知的成就感。只有“i+1”式的输入才会使学生既有成就感,又有自信心。因此,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是每个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可以理解的英语交际情景中,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的发挥想象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用英语表达的渴望,这种表达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积极创设尽量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交际活动,从而为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