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第1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最广,认可度最高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这套理论共由五个假说组成,其中最具影响力,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是“输入假说理论” 。

当我们面对海量英语资源,不知如何选择、怎样使用时,这个理论能帮大忙。

总的来说,“输入假说理论”包含四个要点:

一、输入材料要可理解( comprehensible input )

学习者,必须要理解输入的材料是什么意思。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属于无效输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单听阿拉伯广播,即便听一年,你也学不会阿拉伯语。

启发孩子每天听儿歌、读绘本、看动画片、刷分级阅读、章节书时,必须要理解其中的意思,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磨耳朵」。不一定要100%的理解,但一定要理解核心词汇,大概的意思。

二、 输入材料要既相关又有趣

相关的材料,更容易让习得者集中注意力。有趣的材料,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大脑碰到既相关,又有趣东西时,才会更主动地吸收、加工信息,因此,会记得越牢,学习效果就越好。

启发给孩子挑选学习材料时,要选跟孩子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或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家长要想办法,把好玩的元素,比如,玩偶、游戏、儿歌,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兴趣。

三、输入材料要符合“i+1”原则

i代表学习者现有水平,1代表新增的难度。输入的语言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是一种「跳一跳能够着」的难度。

启发如果输入的材料,一点难度都没有,孩子都会,那就不会进步。如果孩子觉得太难,大部分都不会,就会放弃。所以,应该在会的水平上增加一点点难度,像爬梯一样,踏着底下的那一阶,去够上面就近的一阶。实际操作起来就是,一次增加一两个陌生单词。

四、 输入材料要达到足够量

输入材料满足了以上三个标准,还不足以习得语言。这样的输入,必须达到足够量。只有连续不断地输入大量有趣味的语言材料,并在实际中大量地练习运用,才能逐渐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启发无论拿到什么优质的材料,只学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是不够的,做好学五年十年的准备,甚至是一辈子的准备。语言学习,除了天天练习,几乎没有捷径可走。

不属于建构主义。

克拉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监察理论模式,该模式包括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理论、监察理论、自然习得顺序假说、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渡假说等五大假说,其中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是该模式的核心内容。

克拉申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这为他赢得了世界了性声誉。克拉申在20世纪中叶以来提出的第二语言学获得的“输入假说模式”,这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具体而言,“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 ①语言获得- 学得(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假说; ②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③监控假说; ④语言输入假说; ⑤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五个假说彼此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作品有: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等。

一、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克服怕丢脸的畏惧心理,把过分紧张的监控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变“惧言”为“乐言”,使学生敢于把英语清晰、大胆地说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梯度的口语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练习。其次,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尽量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教师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容错和纠错是很具艺术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有错必纠,会导致监控过度,影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开口率,也就会最终影响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适度纠错,而且是适当纠错是必要的。所谓“适度”,就是要选择与学生语言整体面貌直接相关的重要错误来纠正,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谓“适当”,指的是纠错方式要灵活、巧妙,而不是一定要当面直接指出。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克拉申关于外语学习的五个重要假说中还有一个假说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即“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一假说认为,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外语学习的效果才是最佳的。在学生学习动机既定(一般为升学)的条件下,如何做到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有足够的兴趣,而不是视其为负担,这也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首先,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必要条件。很难想象单一的课堂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始终对其保持关注,这一点对于未成年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同样是发言,演讲和辩论是不同的,表演和讲故事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复述,阅读后复述和听录音后复述就很不相同,有提示词语的复述和不提供提示词语的复述难度也不一样;“克隆式”的按原意复述和附加意见的评论性复述对学生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很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课堂活动的形式及其组合应该时刻照顾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有无游戏的穿插,对课堂活动趣味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节完整的课堂活动中都是辩论和演讲,即使两种形式交叉进行,学生还是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很快会因紧张而感到疲劳。游戏可以是谜语、猜词比赛这样的小型的、个体的活动,也可以是故事会、演讲或辩论比赛这样的大型的、集体的活动。同样是猜词的游戏,一人表演一人猜和一人用语言描述一人猜效果就不相同。也就是说,教师对每个游戏形式也应该有更为细致的分类设计。当然,这些游戏活动不能喧宾夺主,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三、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渴望

应该承认,目的语环境的缺乏是目前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而让每个初中生都去英国、美国待上半年的想法又近乎天方夜谭,因此,如何在课堂内外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身临“英语”之境,同样是摆在每个英语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按照克拉申的“习得-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教师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目的语尽量近似的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者来说非常有益。创造真实英语环境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请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讲英语,哪怕是使用肢体语言,也尽量不使用汉语;注意教室的设计,可以定期出整版的英语板报或者在板报中长期保留专门的“英语天地”之类的栏目;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校园范围内进行简单的英语广播或者举办诸如英语文化周的活动。

另外,为了创造尽量真实的英语环境,教师还必须注意课堂活动的不同实现形式的可理解性和难度等级。按照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语言教师给学生输入的语言材料应该略高于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i+1”公式。如果教师输入的语言材料明显高于学生的水平,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即使再真实,对学生来说也是没意义的,因为它不可理解;如果教师输入的语言材料明显低于学生的水平,尽管学生可以理解,但是因为这种输入的难度低,学生一样不会得到训练,也不会有获得新知的成就感。只有“i+1”式的输入才会使学生既有成就感,又有自信心。因此,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是每个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可以理解的英语交际情景中,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的发挥想象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用英语表达的渴望,这种表达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积极创设尽量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交际活动,从而为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3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