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对方的情感勒索时,你会如何处理?我从Susan Fowlard那里读到的第一本书是《原始家庭——如何修复你的性格缺陷》。在原始家庭——如何修复你的性格缺陷,Susan fward使用大量通过工作暴露的真实材料来分析不健康的原始家庭是如何伤害他们的孩子并继续影响他们的成人生活的。“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那么容易。你将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
面对父母或情人造成的不合理情况,有必要理解“情感勒索”。今天,我的文章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分析情感勒索:
1什么是生活中的情感勒索?情感勒索者的特征是什么?
2你为什么被情绪勒索?情绪勒索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3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避免陷入情感勒索的困境呢?
这个判决是闪电般的,好像对方站在我面前向我抱怨。然而,这个判决是两年前好友对我的指控。
她和我是亲密的朋友,我们一起长大,彼此相爱,我们几乎谈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只要我们有空闲时间,我们就会厌倦在一起。
虽然毕业后大家的工作不在同一个城市,但只要我周末有时间,我会跑到你的城市一起过周末。即使有其他邀请,我也会按照你的意愿一一拒绝。
否定比较
情感勒索者通常将他人视为完美的标准。与他们相比,我们有很多缺点。这是勒索者通常使用的技巧。我们利用竞争、嫉妒、兄弟姐妹之间的压力以及友善的家长式高官来推动我们达到甚至超越我们的极限。
然而,如果我们试图克服在不同需求、人才和环境中设定的困难标准,我们可以牺牲我们的家庭、利益甚至最宝贵的健康。
这是情感勒索者用来让我们怀疑自己并满足他们需求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采用拖延话术,稳住勒索者。
当勒索者首次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再立马回应。也就是说,不立马答应或者拒绝。相反地,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好思考一下对策。我们采用的拖延的话术可以是:“我现在还不能做决定”、“请给我一点时间想想”、“这个事情比较重要,我要思考好了再回答你”等等。
在拖延的这段时间内,不是说双方就这样干耗着,而是我们私底下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个事情关系到我们能不能维护自己的立场。那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我们要一边跟勒索者周旋,一边旁观者的心态来观察一下。看看勒索者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我们是不是可以满足?如果满足了,对我们是否有损害?看看我们没有立马妥协的情况下,勒索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仔细感受我们内心的想法,我们的情绪是愤怒还是焦虑,是挫败还是怨恨?
把这些所有我们可以联想到的情景和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并且在以后的实践中反复这样观察、联想、问答。只有不断的这样观察,分析以及思考总结,我们才能认清情感勒索的真相,才能看清楚勒索者言行背后的真实目的,不会被他们的打击吓到,不会被错误的认知带偏,不会因为他们的否定而怀疑自我。从而为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也只有内心足够有底气,在反抗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更加的决绝。
通过拖延话术建设好牢固的心理防线之后,接着到了第二步,利用非防御性沟通的技巧,明确表明我们维护自己立场的决心。
所谓的非防御性沟通,是说要以温和的口吻回答勒索者的要求。这样做,是为了不激化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攻击我们的人格、扭曲事实。
比如,“你绝对没错”,这是最没有防御性的回答。即便我们面对的勒索者毫不讲理,一定记住这句回答,并且经常练习使用,它在任何阶段的情感勒索中对任何人都有效果。
好了,当我们稳住了勒索者的情绪之后,马上利用非防御性方式宣布我们自己的决定,并明确表明我们拥护自己立场的决心。
当然,这个阶段,勒索者会采用各种手段试图瓦解我们的决心,他们可能会再三的提出要求,也可能开始贬低我们鄙视我们,甚至是用威胁的言行逼迫我们。不管对方对我们的决定有什么反应,绝不退缩。想要抗住这个过程,第一步的拖延话术的功课我们就得做足,不仅要看透勒索者的本质,看穿他们的真实意图,还要守住正确的认知,不被他们的言语迷惑。只有第一步的基础打牢了,这一步才能顺利的挺过去。
如果,非防御性的沟通方法没有成功的阻止情感勒索的发生,或者说沟通的过程不是那么顺利,让彼此陷入了僵局,那么我们就到了摆脱情感勒索的最后一步了,利用反击策略,彻底摆脱勒索者的进攻。
反击策略包括两个方法,一个是化敌为友法,另一个是条件交换法。
什么叫化敌为友法呢?就是说在我们互不相让的情况下,不妨放低姿态,邀请对方跟我们一起解决问题。可以先谈谈其他事情,转移话题,避免矛盾加深;再找机会进一步的沟通,协商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书中有个案例,妻子太粘人,每次丈夫想要出差的时候,妻子便大哭大闹,不准他离开。为这个事,丈夫经常陷入左右为难的痛苦中。后来,丈夫虽然还是坚持了自己出差的立场,但是他换了一种方式跟妻子沟通。问妻子,他该怎么做,才能帮她消除那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妻子回答,带她一起出差就可以了。就这样,情感勒索立马解除。
化敌为友的方法之所以比较奏效,因为按照人的本性来说,一旦有人参与了我们的决策过程,便会很努力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特别是当我们邀请勒索者参与进来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不是我们的拒绝而是接纳。所以,更愿意跟我们敞开心扉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一起决策,便容易做出理智的决定。
同样的,条件交换法对解除情感那勒索也非常奏效。
这是因为,互换条件的方式,把改变的压力分散到两个人身上了。没有人愿意每次都是自己妥协,而条件交换的方式会让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赢家。既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还有必要相互攻击和指责吗?再说了,如果对方不答应跟我们互换条件,我们也可以理所当然的拒绝他们的条件,这样勒索者也没有办法了。
比如,当你的同事又跟平常一样,找你帮忙的时候,滥好人的特性让你无法开口拒绝,但是你也可以对她提出一个要求,如果她不答应你的提议,你就拒绝帮她。只要鼓起勇气多尝试反抗,慢慢的,你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
所以说,条件交换法如果使用得当,要么双方都会有共赢的感觉,要么我们也不会继续被勒索。总而言之,无论哪种结果,都相当于彻底终结了情感那勒索。
好了,看到这里,相信你对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不管在现实生活中你扮演的是职场人士还是父母,亦或是儿女,只要涉及到人际交往,就可能潜伏着情感勒索。或许你在夫妻关系中是勒索者,而到同事那里,却成为了被勒索者。
不过,没必要把情感勒索想的那么可怕,并不是说一旦产生情感勒索,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意味着破裂了。无论我们在一段关系中处于什么地位,都要积极反思自己的言行,只要我们努力化解,一切都还有挽救的余地。希望你能够彻底摆脱情感勒索的困扰,重拾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幸福感。
情感勒索的世界是很令人困扰的。有些勒索者的意图显而易见,有些则混沌不明,他们经常看起来很和善,只在某些时候祭出手段。因此,想在亲密关系中看清这股控制力,就更加困难了。
比如有些霸道的,直接威胁,你要是敢和我离婚,我就不让你看孩子。你要是继续那样不听我的话,我们就分手。你越是在乎什么,他就越拿什么威胁你。
还有一些,不那么容易看清楚,就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达成他的目的。其实真正受益者时他自己。
情感勒索特征有,一、要求,二、抵抗,三、施压,四、威胁,五、屈服,六、重启。当有人用控制手段持续支配我们,使我们必须对其有求必应,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需求及人格时,情况就变成了情感勒索。
遇到情感勒索时,要做到, 确立自身立场,阐明自己的需求 表明自己能接受的范围,让对方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接受这样的条件。
如果对方真想以公平、互惠的方式解决冲突,他们会有以下行动。
开诚布公地讨论彼此的冲突点
知道你的感受和考虑
找出你不答应他们要求的原因
不推卸自己在造成冲突过程中的责任,即使双方意见不同,甚至南辕北辙,也不必动用侮辱和消极指责的手段。
如果对方的目标是要迫使你屈服,他们会有以下行为。
试图掌控你
不理会你的抗议
坚持他们在性格及动机上绝对优于你
对于你们之间真正的问题采取逃避态度
你在发现对方只求满足一己之需而完全忽略你的时候,就已经面临情感勒索的窘境。
如果真的遇到情感勒索时也不用怕,表现出,这招对我没有用,无动于衷,不在乎,无所谓。确立自身立场,阐明自己的需求 表明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对方就会觉得没有意思。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提出了“情感勒索这一概念,并定义为:情感勒索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情感勒索”这样的“有毒关系”离我们一点也不远其至可能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比如,生活中经常类似这样的话:
“你不给我买奶茶,就是不爱我”,“我把你养这么大了,你不听我话,翅膀硬了是吧”“你以前都会帮我的,你帮帮我吧,不然没人帮我了”“你要是不答应我,我以后不会对你好了”“这点忙都不帮,要你有什么用”,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陷入了一段“有毒关系”,不妨问问自己。
你感觉到被爱了吗这段关系给你愉悦和自信了吗如果你爱Ta,你会像Ta对你一样对待TA吗反之,你感觉不到爱,就一定不是爱,而是伪装成爱的操控,攻击和自恋。千万别为了那一点点甜,喝下一整包伪装成爱的毒药。
在一段感情生活中,两个人之间的磨合,本质就是在试探彼此的底线。当你选择退让时,对方会步步紧逼直到你退无可退,如果有人以我们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为代价,不断利用操纵的手段来迫使我们妥协,满足他们的要求,操纵就变成了情感勒索。
为什么放下有毒关系会这么难 因为我们要脱离的不是身边这个人,而是要改变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对方的索求,它触发了我们内心无比恐惧的诱因一一被遗弃: 还触发了我们内心深切的被理解、被赏识和被爱的需求,这也是我们能被轻易掌控的根本原因。
“万一我不听他的,他可能就会离开我”“他为了我付出了很多,我这次不听他的,他肯定很伤心“他都说了我是他唯一的朋友,我不帮他还有谁帮他呢”,除了他,没人会要我了,我只能听他的。
情感勒索是亲密关系的致命杀手,情感勒索的可怕就在于:让任何亲密关系都不再安全可靠。当一段关系不再安全,我们会变得对情感勒索者处处提防,甚至越来越无法与他们坦然相处。
我们不再相信他们还会关心我们的感受,替我们着想,甚至不觉得他们还会对我们说实话。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一旦开始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轻则忽视我们的感受,重则对我们毫不留情。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之间就丧失了亲密。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不愿意与自己亲近,分享心里话,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是自己无意识的控制欲望,把他们越推越远。还记得去年,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控制与伤害”,引发全民热议。
王猛说:“如果教育的目的就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小到穿衣打扮、大到择校交友都没有任何选择权,他说,自己是一个情感的“孤儿”。
他深切地痛恨父母带给他的伤害,在这之前,已经十二年未回家陪父母过春节,六年前拉黑父母,不再联系。虽然王猛的作法有些极端,但真实地反映出被勒索者的心理状态,情感勒索者越加强对我们的精力、注意力或者是情感的索取,我们就越无法对他们付出。常常连最微小的爱意都不愿释放,就是不想被情感勒索者误读为我们愿意在他们的压力下屈服的信号,所以我们成了吝于付出情感的小气鬼,不想一再满足情感勒索者的希望和幻想。
爱和自由是家庭最该给孩子的礼物。我一边读一边想起过往的经历,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情感勒索”,以及自己无形中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控制,原来每个人都可能是勒索者和被勒索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