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好的人说明什么

函数好的人说明什么,第1张

逻辑思维能力强。

所以函数能力强的人一般都比较擅长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善于进行感性层面的交流。就性格而言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直白、简练、准确,言必有据;

1、语言直白、简练、准确,言必有据;

2、行为处事目标明确,不会将精力浪费在情感游戏上;

3、具极强的时间观念,不喜欢与人闲聊,更不喜欢同信口开河、胡搅蛮缠的人打交道。

心理学的定义是如下: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仇恨、喜爱等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的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有区别的。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情感和情绪这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感当然不等同于感情喽,我们追求情感是因为它使我们有一种全新的体验,

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也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同时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这就是我们离不开情感的原因,作用很大啊。

 高中数学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怎样说课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所学的知识呢接下来我为你推荐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一起看看吧!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一)指数函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难点定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严谨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思考问题片面不严谨。

 2、教法分析: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采用先学生讨论,再教师讲授教学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用教师的讲授来纠正由于学生思维过分活跃而走入的误区,和弥补知识的不足,达到能力与知识的双重效果。

 3、学法分析

 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给出的实际例子,使他们发现指数函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再根据高一学生爱动脑懒动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描点画图,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继而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与 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与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问题2: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

 学生回答:①对折的次数 与所得的层数 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②对折的次数 与折后面积 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

 问题3:《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学生回答:写出取 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 与 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 ②

 (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

 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充实实例,突出底数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函数 分别以 的数为底,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

 (三)新课讲授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的含义:

 设计意图:为 按两种情况得出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若学生回答不合适,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 ”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1)若 会有什么问题(如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 会有什么问题(对于 , 都无意义)

 (3)若 又会怎么样( 无论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

 在这里要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

 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2:若函数 是指数函数,则

 3:已知 是指数函数,且 ,求函数 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

 2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如何列表取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作出 图像。

 设计意图: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弄清底数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对于 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教师亲自板演,学生亲自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系里画图,而不是采用几何画板直接得到图像,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 的图象,观察分析图像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数函数 的图象特征,进一步得出图象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

 (四)巩固与练习

 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

 (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 , 比较 的大小 :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1、练习B组第2题;习题3-1A组第3题

 2、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3、观察指数函数 的图象,比较 的大小。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二)函数及其表示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你们好!

 我今天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I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2函数的表示方法,该课时主要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以及应用函数的表示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教材所处低位和作用

 学习函数的表示,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所涉及的问题,而且是加深理解函数的概念的过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面可以使函数在数与形两方面的方式表示,因而使得学习函数的表示也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2 能够恰当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借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三种方法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在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因为学习本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方法)

 难点: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因为恰当比较难把握)

 四、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学生为主,教师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分析”——“研究”——“总结”的学习环节,并以多媒体为教辅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完成情感目标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引入定义表示法,这节课将更深入的了解、探讨这三种表示方法,先回顾函数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的定义;并给出一些众所周知的例子。例如,解析法:一次函数y=kx+b,二次函数y=ax2+bx+c等,图像法: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等;

 列表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格等体会函数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血生学习方式

 问题情境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方法表示函数y=f(x)

 从简单的例题入手,初步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确定函数定义域是非常重要的;函数的图像并不是只能为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和孤立的点组成,这里的函数图像则由一些孤立的点组成,从而加强学生对函数图像的认识

 问题情境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请你对这三位同学高一年度的数学情况作一个分析

 王伟同学的成绩

 98,87,91,92,88,95

 张城同学的成绩

 90,76,88,75,86,80

 赵磊同学的成绩

 68,65,73,72,75,82

 班级平均分

 882,783,854,803,757826

 让学生学会选择性的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先让学生分别用三种函数表示方法试试看,即可见这题最好是通过图像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分析法,更能突出“形”的优势,并让学生明白并不数所有的函数都能解析法表示

 问题讨论观察前面两个例子,说一说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点通过实例展示,对学生来说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是比较轻松的,但对于三种表示法的优点,学生未必能够准确的描述,通过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评价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考察同学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其中三种函数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回顾整理这节课所学知识,能够是知识更加的料理分明,便于记忆

 布置作业课本P23习题1,3,4;

 2(选作)学生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因此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留给课后自主探究,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空间,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实际遵循新课标过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教学应用知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体会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八、板书设计

 函数的表示方法

 一、知识回顾

 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1、解析法:

 2、列表法:

 3、图像法:

 三、强化新知

 例3:

 例4:

 四、小结及作业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三)函数与方程

 教材分析:

 函数作为高中的重点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其他数学内容有着有机联系。课本选取探究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其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横轴的交点的关系作为本节内容的入口,其意图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本节设计特点由特殊到一般,由易到难,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体现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充分体现了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应用。因此把握课本要从三方面入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认知规律,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情分析:

 1、现有知识储备:(1)常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常见方程的解法;(3)函数的图像变换

 2、现有能力特征:具有一定归纳、概括、类比、抽象思维能力

 3、现有情感态度对高次或超越方程的解法具有强烈求知欲和渴望探究的积极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零点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

 (2)理解方程的根和函数零点的关系

 (3)理解函数的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能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今后学习中利用这一规律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函数思想的意义及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掌握方程解的存在性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解的存在性的判定。

 重、难点突破措施:

 (1)由熟到生,以情激人

 创设情境中,由熟到生解方程开题,扣人心弦,层层探究,步步为营,丝丝入扣,激发热情。

 (2)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通过简单实例,数形结合,探究总结规律;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突破重难点。

 (3)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利用合作探究、分层训练和分层作业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引入:

 方程和函数是中学代数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我们曾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掌握了一些方程的求解公式。实际上绝大部分方程没有求解公式,那么我们如何来解方程的根呢比如说解方程

 学生会从函数的单调性的角度提出无实数解。教师点题:方程的解和函数的性质有重要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问题。书写标题

 二、探究新知:

 (一)、 探究活动一:填空——

 ① 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② 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③ 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结论一:函数与轴交点的横坐标是相应方程的根

 思考:对于一般的函数与方程是否也有上述的结论成立呢

 ④ 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⑤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⑥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结论二:

 (二)定义:函数的零点——我们把函数的图像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称为这个函数的零点 思考:函数y=f(x)的零点、方程f(x)=0的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三者有什么关系

 结论二:函数的零点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的解

 巩固练习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小结::求函数的零点的方法,强调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三)探究活动二:(2)解方程: ,

 说明:学生解不出方程的根,但也不能判定方程是否无根,教师引入下一个课题:如何判断一个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是否有解呢

 探究: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2,1]上,我们发现函数f(x)在区间(-2,1)内有零

 点x= _____,

 f(-2)____0, f(1)____0得到f(-2)·f(1) ______0

 (2)在[2,4]上,我们发现函数f(x)在区间(2,4)内有零点

 x= _____

 有f(2)____0, f(4)____0得到f(2)·f(4) ______0

 思考:函数在区间端点上的函数值的符号情况,与函数零点是

 否存在某种关系

 (3):给出的图像,进一步深化认识

 总结:方程的解的存在定理:若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像是连续曲线,并且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符号相反,即,则在区间内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即相应的方程在区间内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注意:(1)强调两个条件及关键字“至少”

 (2)定理不可逆,否命题也不成立。即下面两个结论是错误的:

 ① 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f(a)·f(b)<0。

 ②若函数的图像连续,且在区间上,则在区

 间上没有零点

 三、应用:

 例1:判断下列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是否有解

 (1), (2)

 总结:判断方程在给定区间解的存在性的判定方法:构造函数计算端值得出结论 例 2 求函数f(x)=lnx +2x-6的零点的个数

 方法1:利用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定理和该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得出函数在定义域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方法2:构造两个函数的交点,得出唯一的解的结论,体会函数和方程之间转化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1知识点小结:

 (1)函数与方程的关系以及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

 (2)判断函数零点的方法:

 ①解方程,根据方程解的情况找函数零点;

 ②当无法解方程时,利用函数零点的定义进行判定;

 ③利用函数图像判断函数的零点

 2思想方法小结: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

 五、作业布置:

 本节课我们解决了方程,的解的存在性问题,那么这个解是多少如何来求解呢下节课我们来研究。作业为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

 一、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二、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定理:

 例1:

 例2:

 多媒体投影区

人生幸福指数通常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量化和定义。不同的人可能将其定义为不同的概念,这使得确定一个统一的函数关系式变得非常困难。

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常见的因素入手,尝试根据这些因素设计一个可能的人生幸福指数的函数关系式。以下是一个基于这些因素的简单示例:

人生幸福指数 = 健康程度 家庭关系 社交状态 经济状况

其中,健康程度、家庭关系、社交状态和经济状况都是影响人们的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健康程度通常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可以用一些指标比如不生病的天数、睡眠时间等来衡量。家庭关系可以用婚姻幸福指数、子女和父母关系来衡量。

社交状态可以用社交圈子、朋友数量等来衡量。经济状况可以用收入、财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来衡量。

如果将这些因素具体转化为数值,则可以得出人生幸福指数的估算值。其关系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但重要的是确定一些可操作和具体的指标来衡量人生幸福指数。

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不能唯物地、辩证地处理好其它相关的理论问题,就不能透过变幻莫测的情感现象发现其内在规律性。

价值与情感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情感以价值为基础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一样。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对于商人来说,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惠性,商人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助性,政治家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维持和加深爱情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与配合,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不断加深彼此的利益联系,其友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如果仅局限于庸俗的礼品交换、空洞的书信来往或虚伪的礼节礼貌,而没有具体的利益联系内容,则友情是不能持久的,迟早要消退的;朋友之间即使原来有着很深的感情,如果彼此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则其感情迟早会衰减下来,并最终会转化为仇恨。

2 情感对价值的反作用

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人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对于某种价值的情欲,时间一长,这种情欲可能真的基本上消失了,人对这种价值的客观需要也确实发生了改变或转移;人通常愿意主动帮助那些主观感觉良好的人,并主动与之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同时回避那些主观感觉不好的人,甚至有意中断已经存在的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人有时在某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得不开心,就主动辞职或搬家,并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只能有条件地和相对有限度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人在情感驱动下所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必须严格地遵循基本的价值规律,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3 情感与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情感的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的异步性 如果价值形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新情感需要迟滞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新情感的产生、发展与消失并不能与新价值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保持同步,需要迟滞一段时间。例如,当一个陌生人突然成为你的妹夫或连襟时,你对他的亲情通常不会马上建立起来;人通常会留恋或怀念那些已经离别或逝世的老朋友。

2)量度上的差异性 如果价值量发生了变动,情感的强度难以与之保持同步变化。例如,有些女性在遭到自己所钟爱男性的伤害或遗弃后

3)方式上的局限性 价值关系的变化方式是无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却是有限的。人有时对于某些复杂的、隐含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产生不了情感,表现出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例如,当受到某些有毒物质的伤害时,人往往感觉不到;当受到指桑骂槐的攻击时,人有时还蒙在鼓里;当购买商品受到他人“温柔”地宰一刀时,人或许还感谢他的“优惠”价格;当面临灭顶之灾时,人或许还在寻欢作乐。

4)机制上的异化性 某些特殊情感完全脱离了价值关系的客观基础,甚至与之背道而驰,这是由于人的情感机制产生了某种异化。例如,畸形宗教培养出否定自我、否定社会的宗教情感,精神类毒品产生怪癖、虚幻和不能自控的情感,过度的生理与精神刺激导致变态的情感,过度的肉体痛苦引发病人对于死亡的向往,民族仇视容易引发人对战争狂人的崇拜,极端的阶级斗争引发极端的阶级仇恨,等等。不过,情感的这种异化现象在总体上讲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情感与价值的复杂对应性

情感与价值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情感的大小不仅与事物的使用价值有关,而且与事物的劳动价值、劳动时间以及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有关。事实上,情感的强度是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为基础而上下波动的,只有当事物投入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时间不变,且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不变时,情感才完全取决于事物的使用价值。

2)它是一种统计概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绿色之所以能够使人产生和平与宁静的情感,并不是所有绿色的事物都具有这方面的价值作用,而是在大多数场合,人所接触的绿色事物是草木,而草木在大多数场合下能够给人带来和平与宁静。

3)它是一种时间上的同向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同步对应关系。价值的变化与情感的变化通常存在一个时间差,情感的建立需要时间,情感的消失同样需要时间,只有具有高度预见性的高级情感才能在价值建立之前主动地建立,才能在价值消失之前主动地消失。

4)它是一种联系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对应关系。人一旦与某事物建立了直接价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直接情感,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与该事物相关联的其他事物建立了间接价值关系,并产生相应的关联情感或间接情感。所谓“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等情感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

5)它是一种多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同一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内容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样性。例如,同一种食物可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对身体产生多种治疗作用或营养保健作用,也可能产生多种副作用,人对它的情感可能会喜忧参半。

6)它是一种多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层次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层次性。例如,衣服除了具有御寒、挡风、避暑等价值外,还具有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价值,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并能体现个人身份、能力、特征和社会地位,这样,人对于衣服的情感通常具有多层性。

7)它是针对事物的价值特征,而不是针对事物的其它特征。人对于事物的情感完全取决于它的价值特征,而不是取决于它的其它特征,只要该事物的价值特征不变,无论其它特征发生什么变化,人的情感就不会变化。相反,如果事物的价值特征发生了变化,无论其它特征如何稳定,人的情感都会发生变化。例如,一张照片尽管已经变黄变烂,但他的主人仍然百倍珍惜;一件时装尽管没有任何破损,但它的主人可能已经不再感兴趣。

8)它是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对应关系。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价值也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情感也必然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人不可能以永恒不变的情感对待任何事物,永恒的爱只是人的一种理想与祝愿,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此处的永恒指没有变化。与日常所说的永恒不同,日常所说的永恒是包含正常的变化的。此处讨论的是动态和静态。)

9)它是一种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对应关系。爱中有恨,如父母对于子女经常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恨中有爱,如人经常会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有一种“钦佩”的恨。

10)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情感的强度通常并不与事物的价值量成正比,通常只与事物价值量的对数成正比,在特殊情况下,价值与情感还存在更为复杂的函数关系。

11)它是一种三因素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因素的对应关系。价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事物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主体及周围环境的品质特性,因此主体的情感由主体、客体及环境三个因素来决定,而不由其中一个因素来单独决定。例如,一般情况下的老虎可使人产生恐惧感,但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老虎不会使人产生恐惧感,相反还能产生审美感。

5 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对应关系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人的情感不管多么飘忽不定,都可以找到它的价值对应物,情感的任何变化都可以从价值关系的变动中找到它的客观动因,情感的不同表达模式都对应着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不过,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静态的、单形式的、线性的和同步的关系,而是复杂的、辩证的、动态的、多形式的、非线性的和异步的关系。

  ※ 教案背景

 (1)、课题:函数的零点

 (2)、教材版本:人教B版数学必修(一)

 第二章241函数的零点

 (3)、课时:1课时

 ※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零点存在性判定定理。 函数f(x)的零点,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函数值与自变量对应的角度看,就是使函数值为0的实数x;从方程的角度看,即为相应方程f(x)=0的实数根,从函数的图形表示看,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核心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而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结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2)本节是函数应用的第一课,因此教学时应当站在函数应用的高度,从函数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的角度来引入较为适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函数(结合二次函数)零点的概念。

 (2)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的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例题的图象,发现函数在区间端点上的函数值之积的特点,找到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体会函数知识的核心作用.体验数学内在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 是利用函数的零点作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进行启发式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

 (一)、课前延伸

 1、知识链接,温故知新

 求方程x2-2x-3=0的实数根,并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

 通过学生熟悉一元二次方程入手,观察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让学生建立数型结合的思想。(用投影仪展示函数图象)

 百度搜索http://czsxcooconetcn/testdetail/26588/

 2、情景导引,体验概念

 2axbxc0(a0)的根与相应二次函数探究一元二次方程

 yax2bxc(a0)图象与x轴交点的关系?(师用投影仪展示表格,学生完

 http://stu1huanggaonet/stu1_course/0910shang/08281006001/SK_SX_13_01_003/。

 说明:通过完成以上两个题目,让学生从具体到一般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这一环节是为学生课内探究学习作好铺垫,使用方法是课前发下去,学生自己解答,上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给予讲解。

 3、自主学习,了解概念

 2yxx6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与相应自学课本第70页,通过二次函数

 方程根的关系了解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师用投影仪展示图像,学生回答概念)

 4、收集问题,把握学情

 通过预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那些问题已经掌握,那些问题还有疑惑,有待教师解答。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的预习学案,批阅之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准确的把握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课内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际问题情境:在体育测试时,高一的一名男同学推铅球,已知铅球所经过的路线是某个二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如果这个男同学的出手处A点的坐标(0,2),铅球路线的最高处B点的坐标为(6,5)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该男同学把铅球推出去多远?

 说明:学生经过思考,得到结论:要求二次函数与

 x轴的交点坐标,只要令y=0,解出相应方程的根即

 可。

 2、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2yxx6的图像,了解当y=0,y>0,y<0(1):课本第70页,通过画二次函数

 相应x的取值(学生回答),初步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

 (2):通过预习案中二次函数图像表格中,让学生说出对应二次函数零点,进一步了解零点概念。

 小组合作探究,由学生回答做法,教师作一下点拨,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推广到一般函数零点的定义:一般的,如果函数y=f(x)在实数α处的值等于零,即f(α)=0,则 α叫做这个函数的零点。在坐标系中表示图像与x轴的公共点(α,0)点。

 3、点拨指导,理解概念

 通过对以上函数的零点的求解,可以得到结论: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实数根,亦即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函数零点的个数即相应方程实数根的个数,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关系:(教师用投影仪展示)

 有了上述的等价关系,我们就可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方程fx0的根即函数yfx的零点,可以把解方程的问题互化为思考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问题。这正是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基础。

  数学教案的编写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和效果!既然数学教案来得这么重要,该怎么编写呢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高一上册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一上册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单调性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取一张纸,在其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可作为函数图象的图形,然后按如下操作并回答相应问题:

 1 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并在纸的背面(即第二象限)画出第一象限内图形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形;

 问题:将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这个图形可否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象,若能请说出该图象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函数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答案:(1)可以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象,并且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若点(x,f(x))在函数图象上,则相应的点(-x,f(x))也在函数图象上,即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它们的纵坐标一定相等

 (二)新课教学

 1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像上面实践操作1中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即是偶函数,操作2中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即是奇函数

 (1)偶函数(even 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学生活动):仿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odd 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

 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典型例题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例1(教材P36例3)应用函数奇偶性定义说明两个观察思考中的四个函数的奇偶性(本例由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具体方法步骤)

 解:(略)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确定f(-x)与f(x)的关系;

 3 作出相应结论:

 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

 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三)巩固提高

 1教材P46习题13 B组每1题

 解:(略)

 说明: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应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是即可断定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2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补全函数的图象

 (教材P41思考题)

 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说明:这也可以作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依据

 (四)小结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函数的图象充分理解好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两个性质

 课本P46 习题13(A组) 第9、10题, B组第2题

 四、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

 一、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二、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三、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看了高一上册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的人还看:

1 八年级上册数学不等式教案

2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练习题

3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题

4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5 初二数学辅导资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4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