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意书写与深情表达――读桂相文先生书法随感

畅意书写与深情表达――读桂相文先生书法随感,第1张

和大多数人一样,认识桂相文先生,是从他的书法开始的。记得第一次是在二十年前我县某次廉政文化书展上,工整秀丽的中楷立轴吸引了我的眼球,书写的内容早已忘了,但扎实而灵动的书风面貌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见面也是在本县的一次书法交流会上。活动其间,总有一些书法交流节目,那时我们都不敢动笔,于是你谦我让,桂相文先生在众拥下挥毫而就,无论书写什么内容,他一边书写,我一边轻声念词,每次都是这样,仅凭一个眼神,便慢慢习惯了彼此的默契。几个来回交往,我们成了好友。

桂相文先生的书法扎根传统,兼长众体,尤擅行楷。以二王书风为本,兼以魏碑用笔,碑帖结合,形成自家的独特面貌。几年前,我有一诗寄赠相文先生。

法古求新识墨趣,平留圆实处处开。

茂朴风姿存魏面,秀挺神色自晋胎。

唯情书家后王笔,始信人间大苏才。

悬知日后成新宠,巧将紫云割砚台。

诗虽俚句,却是我对桂先生书法的基本认识。也基本概括了他的书法特点及个性情怀。平留圆实本是绘画用语,放在此处,也恰好说明其书法的多体兼备,技法全面。一段时间,临写魏碑甚是刻苦,探索出方笔的书写技巧与线条的质感劲道,与二王书风秀逸多姿相融合,形成一种碑中有帖,方圆兼济,刚中带柔,雄雅多姿的全新书法面貌。在线条、结体、章法、气韵乃至书格等多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一书风,也直接影响了他的篆刻,换句话说,他的篆刻是其书法的延续与发展,大大丰富了其书法的内涵与外延。还有一段经历,也非常有意思,那是多年前,我们每周都在一起讨论制作砚台,对挖掘与弘扬传统文化,从砚台的设计与刻制,到铭文的撰写与书刻,及书法家的学养与滋润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在学书这条道路上,桂先生是从不拒涓涓细流的。

众所周知,学书之人各有不同,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必须经历三个阶段:渐进期、稳定期、升华期。第一是临习阶段,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一般进步都会很快。待进入稳定期后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停滞不前,有的甚至倒退,要么成为一辈子的书奴、字匠,要么寻奇猎怪,走入歧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在这一阶段败下阵来。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进入第三个阶段。但此时已经不是技法和手段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与底蕴,没有足够的生命经历与情感沉淀,是不可能达到的。而真正登峰达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的道理,学书的功夫也是在书外。

在具体学习与取法上,桂先生对“二王"一路的书法都有细较,除“二王"外,智永、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二蔡",尤其对晚明王铎用力尤勤,王铎的书学路数了然于心。“只是守定一家,又时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写到熟极之处,忽然悟门大启,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微奥妙,我之笔底迸出天机来变动挥洒。回头视初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矣。”正是因为执着的探求,加上天资后慧,且取法乎上,因而不出几年便腕底春风,笔下波澜。

时下学书的人可谓是千军万马,洋洋可观,这确实是件好事,但也带来另一种现象,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一些别有心者,以书法为名,行走江湖,丑书,怪书,奴书,更有甚者,猎奇走怪,喷墨嚎张,以博人眼珠。什么才是真正的书法?书法究竟怎么走?书法的目的是什么?时下真正思考的人并不多,大多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一时之间,书法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什么是好的书法?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桂先生。对此,他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他肯定不能满足于几次书展的入展与获奖,更不能满足于时下几个评委的评述。书法如何穿透时间的迷雾,追寻古人的步履,真正做到畅意书写与深情表达?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要做到这两点谈何容易,倘没有人性的深度,感情的纯度及人文担当,一切都无从谈起。

桂先生对传统文化、对家乡故土有着深厚情感。作为一个出生和成长于庐山的人,在学习和书写内容选择上,更喜欢书写一些关于庐山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陶渊明的为人风骨与散淡文风情有独钟。与一千六百年前的古圣先贤一样,踏着同一片土地,有着同样的深情,因而在“上京"这块古旧土地上有着同样的温情,仿佛后学正沿续着前贤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行。不久前,桂先生又在书写庐山乡贤的诗文书展,前言部分我是这样写的:

金风起,秋叶黄,东篱采菊,丹桂飘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陶渊明独好南山秋菊,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把南山变成一个酿诗的地方,把南山变成人人心中向往的桃花源。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出生于渊明故里“上京"的桂相文先生,以书法的形式又一次诠释了陶渊明的情怀,展开了隔空跨时的对话,从文字到形式,从内容到思想都是一场文化盛宴,一次恬淡从容的精神触碰与诗心溶解。

诗意各有表达,情怀同样真诚,精彩不容错过。

――《对话南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前,桂先生也正行进在向第三阶段的过程中,因而更加砥砺前行,积极探索,既学习经典,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学习与沉淀上不断丰盈自己,夯实自己。广泛涉猎一些姊妹艺术与理论知识,走向社会,走向更加辽远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培养下一代方面更是不遗余力,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自担任九江市书协主席以来,工作更加繁忙,责任更加重大。仍不忘初心,不忘使命,不忘书法普及与教育,有求必应,有需必达。愿桂相文先生在这条传承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辽阔,越走越深远。

              202011

[内容摘要]

如何做到畅意书写?前提条件就是扎实的临池功夫与多途径的书法面貌,桂先生通过勤奋好学与取法乎上,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尤其是走碑帖结合的路子,探索出方笔的书写技巧与线条的质感劲道,与二王书风秀逸多姿相融合,形成一种碑中有帖,方圆兼济,刚中带柔,雄雅多姿的全新书法面貌。在线条、结体、章法、气韵乃至书格等多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任何书法技巧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表达。能做到自由表达需要扎实的书写基础,同时兼备多方面的文学素养和姊妹艺术的熏陶。深情表达则是更高的艺术要求。带着情感,带着使命,带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桂先生走在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道路上。

书法怡情是说,写字时把整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字的书写上,努力的去感受一笔一划,这样可以让人的心静下来,学会感受平时因为太匆忙而忽略的感受,这也就达到了古人说的“宁静致远”。人在安静的时候,思路会很清晰,这个时候,回想一下自己的以前行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啊,做错的地方啊,然后就改正过来了。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中会把自己的行为啊,思想啊,都进行了提高,也就达到了“怡情”。个人之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简介

      赵云龙,男,1956年生,字旨藏,斋号静云堂,本科学历,祖籍山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沈名家讲坛特聘教授中国炎黄书画协会特邀顾问,辽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现代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副主席。

      伟大的时代必须有伟大的文化作支撑。为了展示中国书画大师的完美风釆,肯定艺术家在当代书画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著名收藏鉴定专家专业的眼光,权威评估出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和艺术价值。为在将来的创作方向和书画市场做出重要的导向,由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持召开《2018年中国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暨艺术家书画作品评鉴论坛》。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吕长生、全国专业人才储备工作委员会文物鉴定评估师导师盛昶砚等专家出席会议。中国著名书法家赵云龙应邀出席论坛,同中国书画评鉴专家与到会艺术家共同畅谈当今书画创作特点、艺术发展方向、收藏价值及鉴定常识。

       书作入选《首届、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中外草书展览》,《中韩书法交流展》《当代书法精品展》《中国近现代书法大展》《中日破体国际书法大展》《第二届海内外书画精品展》《第九届国际美术大展》《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中国书画家精品赴海外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北京历史博物馆、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各种展出百余次。作品被北京军事博物馆、香港收藏轩画廊、广西北海博物馆、华侨文化中心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艺术团体、碑林、碑廊收藏刻碑百余件。

      传略及作品应邀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东方之子》、《中国人物志》、《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华人篆刻家大辞典》、《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家名匠集》、《20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赏》、《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精选》等各种典籍选集200余部。

      书法作品发表在《中国收藏》《中国商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航空航天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收藏快报》《书法报》《书法》《青少年书法报》《中国贸易报英文版》《美术大观》《中华儿女》《中外画刊》《鉴藏》等报刊。书法论文《创作与情感》发表在《青少年书法》杂志上。

     自1995年.由著名鉴赏家杨仁恺先生作序,出版《赵云龙书法集》以来,先后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华传世名家)《赵云龙专辑》,荣宝斋出版社(中国书画名家精品系列)《赵云龙书法艺术鉴赏》,,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0盛世中华-书坛圣手》天津人美出版的《翰墨千秋》、2016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的《大家艺术》等书法集。沈阳电视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北京卫视台、中央电视台11频道、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市场影视中心、《当代200强实力书画家》均有专题介绍。

      书法艺术作品自1995年参加广州艺术博览会开始进入国内外艺术市场自今,销售一直呈上升趋势。2006年在新加坡办展,2007年在台湾参加国际交流展,2010年在北京荣宝斋、山东崔子范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作品销售看好,一直受到国内外藏家青睐。

       鉴于赵云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德修心,并在艺术领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既扎根传统,又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收藏性和研究性,以及在文艺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特授予赵云龙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荣誉称号。

作品展示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致力于临碑。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自辟蹊径。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弘一法师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弘一法师书法欣赏

 弘一法师书法1

 弘一法师书法2

 弘一法师书法3

 弘一法师书法4

 如何学习书法欣赏书法

 昨日,本报推出了“书画入门名家为你点卯窍”系列报道,邀请山水名家姚叶红为读者传授山水画独门秘籍。报道一出,立即引来了读者的热力追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如何入门如何欣赏昨日,市书协主席舒炯现身说法,为读者讲述书法书写和欣赏的入门方法。

 临帖是关键学习书法楷书入手

 “很多书法初学者喜欢写字,但他们不喜欢临帖,只是自己闷头写。几年练下来,帖依然是帖,自己的字依然没有变化,没有进步。书法入门,最重要的就是临帖。”说到书法入门,舒炯开门见山地指出,初学者应该选择一种碑帖作范本,仔细琢磨它每一字的笔画与结构的特点,反复摹,熟练地掌握它的写法,以达到“得心应手”境界;在此一家一体基础上,再博览广习、兼收众长,加以发展,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体。他建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学书法的人可以先从楷书练起,通过几年的楷书练习,笔画、结字等都有基础后,再练其他字体才可以事半功倍,无论学魏碑、篆书还是行、草,都将大有裨益。舒炯告诉记者,要想在书法这条道路上有所成就,就得潜心临帖。他坦言自己从4岁开始练习书法,几十年下来,临帖都有4000多种。如今,只要有幅字在他面前一放,他就能够在脑海里浮现字帖上的字形。很多时候,他都靠背帖的形式来练笔。“少不练功,老不习武。书法与中国功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舒炯说,练习书法就得将临帖的基本功练习好,以后转绘画都有好处。

 入笔行笔收笔每一步都有讲究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就是指创造理想线条的用笔方法。”舒炯一边向记者讲解,一边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为记者演示起来。只见他拿起毛笔,将笔尖按下去写,笔画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他特别强调:“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间运行。同样的,收笔也有‘露锋’和‘藏锋’。”

 欣赏书法一定要书法基础

 什么是好书法书法如何欣赏“书法就像音乐,极具个性,要从一根根线条和空间布白中理解书法家的思维,情感,技艺,品性,修养是不容易的。只有有了一定书法基础,才能真正懂得书法作品。”舒炯告诉记者,欣赏者对书法艺术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要了解历代书法名家、流派及其代表作;要懂一点笔墨技巧,有一点历史知识,还得多看多写,不然对书法艺术的内在秘奥是难以洞察的。

 与其他字体相比,草书应该是最难看懂的。“‘草书出了格,神仙认不得’,不要以为写得龙飞凤舞的就是草书,草书并不是随性而为,每个字都是有章法的。”舒炯向记者透露,当年怀素和颜真卿交流授草书心法时,怀素提出了“观夏云如奇峰”的说法。草书的笔法变幻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他说,最能体现草书性情的是点画。草书的构成形态是动态的,其流动的态势和变化皆源于点画的精微。“用笔不合法度,不到位,点画则难免出现病态。”舒炯说,欣赏者可以逐步掌握笔法、笔势、笔意,从而使点画的精微成为可能。精微之后的狂放才出彩、才耐看,才是好草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22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